轧机调整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轧机调整注意事项
1、新槽常见的问题是咬钢困难和轧件咬 入后打滑,为了顺利咬入第一支钢可采 取如下措施: 用砂轮打磨轧槽,除去油物并使表面粗 糙,以增加摩擦力; 适当抬高新槽的孔型高度,一般可抬高 1~2mm; 将新槽轧机的前面(上游)轧机串级降 速3~5%; 关闭轧槽冷却水,以减少轧件头部温降;
2、轧机换槽后试轧小钢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精轧或中轧机换槽后一般要进行试轧小钢。 其目的一是确认辊缝给定是否合理,轧件尺 寸是否合乎要求;二是导卫安装调整是否存 在问题;三是增加轧槽的粗糙度及确认轧槽 对轧件的咬入是否有问题。 小钢规格要求与机组前轧件尺寸要求一样。 小样在换槽前放在加热炉内并加热到开轧温 度,轧机按“爬行”速度,人工逐架喂入, 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样的高度尺寸。
5、烧木印法 在生产中精轧的轧件尺寸测量比较 困难,一般用木印法。 烧木印是对轧件作动态检查的简单 有效手段。其方法是用一根木条正 对并直接贴在运动着的轧件上,然 后取出观察烧木的印迹形状,从而 判断轧件的充满程度、导卫及孔型 情况。
6、观察法 观察轧件在机架间咬入过程中出口是否有 “抬头”,如有则进口滚动导卫安装过低; 反之轧件头部若有“下扎”现象,则可判断 进口滚动导卫安装过高。观察通条圆轧件, 若存在扭转现象,则说明进口滚动导卫导轮 间隙过大或轧件高度尺寸过小; 轧件两侧辊缝印的宽度尺寸不一样,说明进 口导卫安装不正; 轧件高度尺寸合适,而宽度尺寸波动较小, 说明来料断面尺寸不足或是张力过大;
4、精轧辊缝的调整: 精轧辊缝的调整有两种方法,即用塞尺塞辊 缝和小圆钢压痕法。 塞尺调整法比较简单,但此时测量的辊缝值 还要考虑轧机的弹跳。 小圆钢压痕法是选用比设定辊缝值大3mm左 右的较软圆钢,将轧机以“点动”速度空转, 手持圆钢条,将圆钢从辊缝处轧过,然后测 量压痕厚度,并与辊缝设定值相对照,反复 调整,直到压痕厚度与设定辊缝值相等为止。
5、夹送辊处的堆钢 主要原因:①夹送辊进出口导管安装不 正确、磨损严重或导管内有异物;②夹 送辊前检测信号失灵,使夹送辊不能按 时张开/闭合;④夹送辊安装不紧,有晃 动
6、飞剪处堆钢 主要原因:①飞剪剪切速度与上游轧机 速度不匹配,切前头后有弯造成堆钢; ②飞剪切后尾长度过短,造成后尾未完 全切断,带入下一道轧机;③剪刃、转 辙器磨损严重造成剪切位置不正确;④ 中途飞剪误动作,剪切失控。
轧线经常出现的一些堆钢问题
1、轧件不能顺利咬入下一架次造成堆钢 原因:①轧件前头从上一架次出来后翘 头;②上一支的后尾倒钢将出口导卫拉 高;③进口导卫开口度调整不合适;④ 导卫与孔型不对中(轧制线不正);⑤ 槽孔打滑;⑥轧件尺寸不符合工艺要求; ⑦因坯料原因造成的前头劈裂。
2、轧件咬入后机架之间堆钢 主要原因:①人为原因造成轧制速度、 轧辊直径等参数设定不正确;②换辊或 槽孔后堆拉关系调整不合适;③钢坯温 度波动太大;④因电控原因造成的某架 轧机突然升速或降速;⑤主控台操作工 在调整轧机转速时调错转数或架次;
7、成品尺寸的调整方法: 通过成品尺寸取样测量或用烧木样的方法观察轧件 宽度在整个轧件的头、中、尾尺寸变化为大、中、 小,应判断机架间存在过大的拉钢轧制,应及时通 知主控室尽快调整; 轧件通条尺寸变化不大,高度尺寸合适,宽度少量 超差,应调整成品前孔及成品前前孔钢料。如宽度 超差量大,应进行调整整个机组的轧件尺寸; 在各道次轧件尺寸控制过程中,应在保证基本接近 标准轧件尺寸的基础上同时放大或缩小,使各道次 变形均匀分配,不能存在个别道次变形大,而有的 道次变形小的现象。 成品尺寸的椭圆度不合适,应检查成品轧辊孔槽或 进口导卫的开口是否过大。
பைடு நூலகம்
7、活套处堆钢 主要原因:①活套延时设定不正确;② 活套高度设定不合适;③活套的起套辊、 导向辊或导向板磨损严重;④活套扫描 器故障;⑤前面的热检信号被挡;⑥水 雾过大或其他光照射影响检查效果。
一些图片
谢 谢!
3、精轧机架之间堆钢 主要原因:①导卫轮不转或轴承烧;② 轧件劈头;③导卫或辊环装错;④辊缝 设定不当或来料尺寸不合适;⑤辊环碎;
4、预精轧机架之间堆钢 主要原因:①辊缝、辊径、轧速等参数 设定错误;②导卫安装不合适;③导卫 打铁;④中轧拉钢造成轧件在预精轧甩 后尾;⑤因电控原因造成某架轧机转速 异常。
3、粗轧机和中轧机辊缝的调整:
粗、中轧轧机辊缝比较大,并且孔型车 削时误差较大,一般调整工应根据孔型 槽底深度来调整辊缝值,孔型槽底深度 可用内卡钳来测定。调整时考虑辊缝的 弹跳值,粗轧一般为1mm左右,中轧为 0.5mm左右,测定的槽底深度加上辊缝 弹跳则是实际轧件的红坯尺寸。 在生产中粗中轧轧件尺寸的测量可用外 卡钳在轧件运动中测定,此时的测量值 有一定的误差,调整工应测量多次。
1、新槽常见的问题是咬钢困难和轧件咬 入后打滑,为了顺利咬入第一支钢可采 取如下措施: 用砂轮打磨轧槽,除去油物并使表面粗 糙,以增加摩擦力; 适当抬高新槽的孔型高度,一般可抬高 1~2mm; 将新槽轧机的前面(上游)轧机串级降 速3~5%; 关闭轧槽冷却水,以减少轧件头部温降;
2、轧机换槽后试轧小钢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精轧或中轧机换槽后一般要进行试轧小钢。 其目的一是确认辊缝给定是否合理,轧件尺 寸是否合乎要求;二是导卫安装调整是否存 在问题;三是增加轧槽的粗糙度及确认轧槽 对轧件的咬入是否有问题。 小钢规格要求与机组前轧件尺寸要求一样。 小样在换槽前放在加热炉内并加热到开轧温 度,轧机按“爬行”速度,人工逐架喂入, 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样的高度尺寸。
5、烧木印法 在生产中精轧的轧件尺寸测量比较 困难,一般用木印法。 烧木印是对轧件作动态检查的简单 有效手段。其方法是用一根木条正 对并直接贴在运动着的轧件上,然 后取出观察烧木的印迹形状,从而 判断轧件的充满程度、导卫及孔型 情况。
6、观察法 观察轧件在机架间咬入过程中出口是否有 “抬头”,如有则进口滚动导卫安装过低; 反之轧件头部若有“下扎”现象,则可判断 进口滚动导卫安装过高。观察通条圆轧件, 若存在扭转现象,则说明进口滚动导卫导轮 间隙过大或轧件高度尺寸过小; 轧件两侧辊缝印的宽度尺寸不一样,说明进 口导卫安装不正; 轧件高度尺寸合适,而宽度尺寸波动较小, 说明来料断面尺寸不足或是张力过大;
4、精轧辊缝的调整: 精轧辊缝的调整有两种方法,即用塞尺塞辊 缝和小圆钢压痕法。 塞尺调整法比较简单,但此时测量的辊缝值 还要考虑轧机的弹跳。 小圆钢压痕法是选用比设定辊缝值大3mm左 右的较软圆钢,将轧机以“点动”速度空转, 手持圆钢条,将圆钢从辊缝处轧过,然后测 量压痕厚度,并与辊缝设定值相对照,反复 调整,直到压痕厚度与设定辊缝值相等为止。
5、夹送辊处的堆钢 主要原因:①夹送辊进出口导管安装不 正确、磨损严重或导管内有异物;②夹 送辊前检测信号失灵,使夹送辊不能按 时张开/闭合;④夹送辊安装不紧,有晃 动
6、飞剪处堆钢 主要原因:①飞剪剪切速度与上游轧机 速度不匹配,切前头后有弯造成堆钢; ②飞剪切后尾长度过短,造成后尾未完 全切断,带入下一道轧机;③剪刃、转 辙器磨损严重造成剪切位置不正确;④ 中途飞剪误动作,剪切失控。
轧线经常出现的一些堆钢问题
1、轧件不能顺利咬入下一架次造成堆钢 原因:①轧件前头从上一架次出来后翘 头;②上一支的后尾倒钢将出口导卫拉 高;③进口导卫开口度调整不合适;④ 导卫与孔型不对中(轧制线不正);⑤ 槽孔打滑;⑥轧件尺寸不符合工艺要求; ⑦因坯料原因造成的前头劈裂。
2、轧件咬入后机架之间堆钢 主要原因:①人为原因造成轧制速度、 轧辊直径等参数设定不正确;②换辊或 槽孔后堆拉关系调整不合适;③钢坯温 度波动太大;④因电控原因造成的某架 轧机突然升速或降速;⑤主控台操作工 在调整轧机转速时调错转数或架次;
7、成品尺寸的调整方法: 通过成品尺寸取样测量或用烧木样的方法观察轧件 宽度在整个轧件的头、中、尾尺寸变化为大、中、 小,应判断机架间存在过大的拉钢轧制,应及时通 知主控室尽快调整; 轧件通条尺寸变化不大,高度尺寸合适,宽度少量 超差,应调整成品前孔及成品前前孔钢料。如宽度 超差量大,应进行调整整个机组的轧件尺寸; 在各道次轧件尺寸控制过程中,应在保证基本接近 标准轧件尺寸的基础上同时放大或缩小,使各道次 变形均匀分配,不能存在个别道次变形大,而有的 道次变形小的现象。 成品尺寸的椭圆度不合适,应检查成品轧辊孔槽或 进口导卫的开口是否过大。
பைடு நூலகம்
7、活套处堆钢 主要原因:①活套延时设定不正确;② 活套高度设定不合适;③活套的起套辊、 导向辊或导向板磨损严重;④活套扫描 器故障;⑤前面的热检信号被挡;⑥水 雾过大或其他光照射影响检查效果。
一些图片
谢 谢!
3、精轧机架之间堆钢 主要原因:①导卫轮不转或轴承烧;② 轧件劈头;③导卫或辊环装错;④辊缝 设定不当或来料尺寸不合适;⑤辊环碎;
4、预精轧机架之间堆钢 主要原因:①辊缝、辊径、轧速等参数 设定错误;②导卫安装不合适;③导卫 打铁;④中轧拉钢造成轧件在预精轧甩 后尾;⑤因电控原因造成某架轧机转速 异常。
3、粗轧机和中轧机辊缝的调整:
粗、中轧轧机辊缝比较大,并且孔型车 削时误差较大,一般调整工应根据孔型 槽底深度来调整辊缝值,孔型槽底深度 可用内卡钳来测定。调整时考虑辊缝的 弹跳值,粗轧一般为1mm左右,中轧为 0.5mm左右,测定的槽底深度加上辊缝 弹跳则是实际轧件的红坯尺寸。 在生产中粗中轧轧件尺寸的测量可用外 卡钳在轧件运动中测定,此时的测量值 有一定的误差,调整工应测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