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发布
![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4d026f1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7.png)
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发布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21年第12期
12月20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具有3个亮点:一是成果多。
2021年共部署4个专题,产出23个数据产品,是開展专题研究最多的年份之一,产出数据产品也是历年最多;二是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目标。
4个专题报告从选题上直接对标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2015年为基准年,对目标提出前和提出后的陆域生态系统状况、粮食生产形势等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从而反映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展情况;三是在分析深度上更下功夫。
如湖泊专题,不仅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湖泊水量的变化,还进一步对危害淡水安全的藻华爆发情况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监测分析。
报告未来将聚焦粮食安全、“双碳”目标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热点问题及冰冻圈、生态环境脆弱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目前已确定2022年两个专题是“北极冰雪与生态环境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科技部自2012年启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截至2021年已连续10年发布了29个专题报告。
该项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撑,是助力我国遥感科技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具体举措和务实行动。
多重基因剪刀“拿下”小麦白粉病实现抗病高产育种
![多重基因剪刀“拿下”小麦白粉病实现抗病高产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5a8b71d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9.png)
多重基因剪刀“拿下”小麦白粉病实现抗病高产育种作者:冯丽妃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08期时隔八年,曾广受关注的小麦白粉病“缉凶案”终于迎来了续篇。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邱金龙团队用多重“基因剪刀”,实现了对小麦重要感病基因序列的精准操控,获得了既高抗白粉病又高产的新材料。
相关研究2月10日发表于《自然》。
这意味着,号称小麦三大病害之一的白粉病终于被我国科学家“拿下”。
“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将成为作物育种领域标志性的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对此评论说,它展现了基因组编辑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巨大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每年受白粉病影响的小麦面积达到1亿亩左右,重病田甚至会减产40%。
将这一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的真菌“缉拿归案”,是很多育种专家的梦想。
病原菌的成功侵染需要利用植物感病基因,能否通过阻断这个病害与植物连接的“桥梁”来获得广谱持久的抗性呢?这是科学家想做但又不敢去做的一件事,因为感病基因的敲除具有两面性:抗病的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生长。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MLO是小麦的感病基因,但由于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MLO基因有3个拷贝,几乎不可能通过天然突变方式同时敲除这3个基因。
2014年,合作团队利用“基因剪刀”定向敲除MLO的3个拷贝,不出所料地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小麦新材料。
相关研究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
该研究入选了该刊创刊2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20篇文章,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全球十大技术突破”。
高彩霞也因引领了植物基因组编辑的浪潮,入选《自然》2016年度“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后续——正如在其他多种植物中观察到的一样,研究团队发现敲除感病基因MLO的小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表型,如早衰、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等,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5b43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2.png)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1. 引言1.1 研究团队简介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之一,专门致力于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研究。
团队成立于2010年,由一批资深的农业遥感专家和作物病虫害防控专家组成。
研究团队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团队内部合作紧密,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了协同高效的工作模式。
团队在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力,还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团队的努力,农民可以更及时地获取到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信息,有效地指导防控工作,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团队的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遥感监测技术在作物病害预警中的应用作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警作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利用遥感技术在作物病害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作物病害的广泛监测。
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作物病害的监测,及时掌握病害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
这为农业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作物病害的早期预警。
通过对作物反射光谱和热红外信息的分析,可以实现对作物病害早期症状的监测和识别,提前预警潜在的病害风险。
这有助于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作物损失。
遥感技术在作物病害预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2 遥感监测技术在作物虫害预警中的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在作物虫害预警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遥感农业统计调查报告
![遥感农业统计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b2db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1.png)
遥感农业统计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遥感农业统计数据,在我们的调查范围内,农业领域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遥感技术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准确、详细的农业信息,对于农业管理和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我们对遥感农业统计的调查结果的详细报告:1. 农业土地利用统计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对农业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和统计。
结果显示,在调查范围内,耕地面积相对稳定,但耕地品质有所下降。
同时,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能力。
2. 作物种植结构统计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作物种植结构的细节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小麦和稻谷仍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但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此外,果树种植也呈现出增长趋势,而农产品的多样化种植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作物生长状况统计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
结果显示,农作物受灾的情况有所减少,但是病虫害等非气候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及时监测和应对这些问题对于保障农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4. 农业水资源利用统计遥感技术还为我们提供了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
我们发现,在一些地区,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田灌溉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农业发展趋势及建议综合以上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建议。
首先,农业部门应重视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的改善。
其次,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和生产效益。
此外,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遥感农业统计调查报告提供了详实的农业信息,为农业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遥感影像在农作物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农作物监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8c8da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2.png)
遥感影像在农作物监测中的应用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与深化。
其中,遥感影像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为农作物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遥感影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大面积地表的图像信息。
这些影像包含了丰富的光谱、空间和时间特征,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农作物生长状况、分布范围、病虫害发生等多方面的宝贵数据。
首先,遥感影像能够用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监测。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辨别出农作物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边界。
比如,在春播季节结束后,利用遥感影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对于政府制定农业政策、进行粮食产量预估以及合理调配农业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监测方面,遥感影像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生理参数与农作物的生长态势密切相关。
遥感影像中的光谱信息能够反映出这些生理参数的变化。
例如,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通过对这一波段的分析,可以判断农作物是否生长旺盛。
此外,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影像还能够监测农作物的水分含量。
水分充足的植株在特定波段的反射特征与缺水的植株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农田的水分状况,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病虫害的监测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旦病虫害大规模爆发,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遥感影像能够在病虫害发生的早期及时发现异常。
受到病虫害侵袭的农作物,其叶片的颜色、形态和光谱特征都会发生改变。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细微的变化,从而实现病虫害的早期预警。
比如,当小麦遭受条锈病侵害时,叶片会出现黄斑,在遥感影像中会表现出特定的光谱特征,这使得我们能够在病害大面积扩散之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遥感影像还能用于农作物的产量预估。
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获取的遥感影像信息结合气象数据、土壤条件等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估农作物的产量。
基于代价敏感学习的冬小麦病虫害与倒伏遥感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代价敏感学习的冬小麦病虫害与倒伏遥感检测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7da8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2.png)
密级: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代价敏感学习的冬小麦病虫害与倒伏遥感检测方法研究作者姓名:樊东东指导教师: 李强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学科专业: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6月Detection of Winter Wheat affected by Pests and Diseases and Lodging Disasters with Cost-sensitive Learning ModelsA thesis submitted to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Engineeringin Master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ByDongdong FanSupervisor : Professor Qiangzi LiInstitu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June 201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或致谢。
作者签名:日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遵守中国科学院有关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学位论文的副本,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可以按照学术研究公开原则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c6d1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5.png)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摘要】该篇文章介绍了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的《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
报告内容概述了研究团队使用的遥感监测方法和病虫害预测模型分析,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分析结果。
结论部分讨论了这项研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强调了中科院团队在农业保护方面的重要贡献。
通过该报告,农民和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作物病虫害的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
.【关键词】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预测、报告、方法、模型、分析、成果、数据、趋势、意义、展望、影响、贡献、农业生产1. 引言1.1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与预测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实现对作物病虫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该团队在病虫害的监测方法、预测模型分析、研究成果展示以及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的工作不仅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还为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的工作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贡献。
期待他们未来在该领域的持续努力,并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 正文2.1 报告内容概述《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是由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一份重要报告。
该报告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和预测模型分析,为我国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报告内容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报告的编写目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分析,报告指出了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测的重要性。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综述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875d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f.png)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进行综述,包括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方法和成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大范围、实时、动态的监测和评估。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大范围、快速、无损等特性,可以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提供更为便捷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病虫害,防止其扩散和传播,降低农业生产损失。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技术是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获取农作物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可以获取农作物的光谱特征,进而识别出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一种能够获取连续光谱信息的技术。
通过对农作物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农作物的生化成分、生长状况等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农作物病虫害的状况。
雷达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遥感农作物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穿透云层和植被冠层,获取农作物的三维结构信息,进而计算出农作物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信息,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提供依据。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对遥感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农作物病虫害的类型和范围。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病虫害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可以为农业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和措施。
该技术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数据,有助于深入探讨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
未来,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尽管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中国首发全球农情遥感报告
![中国首发全球农情遥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28221a79563c1ec5da71a1.png)
龙源期刊网
中国首发全球农情遥感报告
作者: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3年第12期
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数字农业研究室吴炳方研究员所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英版)》。
报告评估了全球粮食主产区和主要产粮国2012~2013年小麦、玉米、大豆与水稻的产量,并对粮食主产区与主产国的环境和生产要素进行了细致分析。
未来,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将面向全球同步发布中、英文季报。
《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英版)》的首次发布,为全球与各国粮食贸易提供了重要而透明的农情信息,标志着中国成为少数几个开展全球农情遥感监测的国家,有利于加强全球粮食安全合作。
2011年,20国集团(G20)成员发起全球农业监测计划(GeoGLAM),致力于增强全球粮食与大豆信息的透明性。
最新的《全球农情遥感速报》是GeoGLAM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对G20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做出的首次系统、全面的贡献。
该报告将增加全球农情信息的可
靠性与透明性,为全球各国提供另一个独立的信息获取途径。
与国际同类监测系统相比,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主要采用遥感数据进行评估。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_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第四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成功召开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_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第四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成功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ea48c89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5.png)
8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黄文江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王川副所长主持。
大会聚焦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植被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中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涵盖遥感、植保、生态、环境、气象、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等多个领域,涉及农林草病虫害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评估等方面,旨在促进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遥感在植被病虫害领域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示范。
希望通过深入的研讨和广泛地交流,加速病虫防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类生态福祉。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王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副主任方国飞、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应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出席大会并致辞。
会议指出,第四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的召开为草原相关行业、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人员搭建了科技交流与协作平台,将借此契机努力提高草原生态保护理论与技术水平,加快草原科技推广,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业的发展与繁荣。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国家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会议强调,传统以地面人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监测预报组织模式已难以为继,遥感、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步为林草生物灾害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林草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欢迎并大力支持各界同仁共同进行林草生物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共同推动植被病虫防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据了解,植被病虫害科学防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的头等大事。
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e917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9.png)
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小麦病害的监测与识别方面,遥感技术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旨在研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小麦病害信息的方法,以期为小麦病害的早期发现、准确识别和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背景,特别是在小麦病害监测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后,详细阐述了多源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包括不同类型遥感数据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数据处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小麦病害信息的方法,包括病害特征的提取、识别模型的构建和验证等方面。
本文还探讨了不同遥感数据源在小麦病害信息提取中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遥感技术在小麦病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还为其他农作物病害的遥感监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多源遥感数据的应用已成为当今农业遥感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源遥感数据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地物信息,还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小麦病害信息的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往往会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准确地获取小麦病害信息,对于小麦病害的监测和防控至关重要。
目前,传统的小麦病害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查和实验室检测,这些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满足大规模、快速监测的需求。
而多源遥感数据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小麦病害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为小麦病害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索多源遥感数据在小麦病害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方法,以期提高小麦病害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cd1d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b.png)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摘要】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了《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遥感监测方法与技术、病虫害预测模型分析、数据验证和实地观测以及应用前景展望。
通过团队的工作成果,为农业生产的病虫害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待未来更多相关研究的推动,以推动农业生产病虫害监测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中科院、研究团队、报告、方法、技术、模型分析、数据验证、实地观测、应用前景、工作成果、农业生产、推动、发展。
1. 引言1.1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的《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是对我国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的一次重要总结和展望。
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大影响。
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利用遥感技术和预测模型,对全国范围内的作物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监测和预测。
通过分析大量遥感数据和病虫害样本数据,他们成功建立了病虫害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地验证和观测。
这些工作不仅提高了病虫害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该报告的发布标志着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病虫害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待该团队在未来能够继续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 正文2.1 报告内容概述报告内容概述:《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是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的一份重要研究成果。
该报告详细总结了团队在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针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科技部举行“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
![科技部举行“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https://img.taocdn.com/s3/m/7505ace14afe04a1b071de52.png)
遥 感 信 息
科 技部 举 行“ 全球 生态环 境 遥 感监 测 2 0 1 2年 度报 告 " 新 闻发 布会
5月 2 8日下 午 , 科技 部 在京 召开《 全 球 生 态环 境遥 感 监 测 2 0 1 2年度 报 告 》 新 闻发布 会 。这是 我 国首 次 对外 发布 全球 性 的生 态环 境遥感 监测 报告 和数 据集产 品。发 布会 由科 技部 办 公厅 李 桂 华 副主任 主 持 , 国家
化研究 提供 了基 准 。全 球植 被 叶面积指 数 总体呈 现赤道 地 区最 高 、 温带地 区次 之 、 亚 热带和极 地地 区较 低 的 地带 性分 布特征 。最 高值 区域 出现于赤 道 附近 的南美洲 亚 马孙 河流 域 , 最低 值 区域 主要 分 布 在 亚洲 和 非 洲 的沙 漠 以及 南极 洲和青 藏 高原等 地 的常年 冰雪覆 盖 区域 。 报告对 全球 3 0 年 陆地 植被 生长状 况 时空变化 进行 了系 统分析 , 揭示 了时 空变化 的特征 和人 类活 动 的影
探析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阿斯古丽尼亚孜
![探析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阿斯古丽尼亚孜](https://img.taocdn.com/s3/m/96bbf3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d.png)
探析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阿斯古丽?尼亚孜发布时间:2021-09-20T08:38:26.48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6期作者:阿斯古丽?尼亚孜[导读] 人类生产生活均离不开粮食产物,而小麦作为众多粮食产物中的首选,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广泛种植面积,加之近些年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为促使小麦丰产增质提供良好的支持。
新疆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843004摘要:人类生产生活均离不开粮食产物,而小麦作为众多粮食产物中的首选,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广泛种植面积,加之近些年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为促使小麦丰产增质提供良好的支持。
但是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以病虫害为主,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不容小觑,可在影响小麦产量的基础上,大大降低小麦生产质量,为此,强化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尤为关键。
文章在新时期视域下,提出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希望为提高小麦生长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优化小麦种植模式是保障人类用粮安全、带动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小麦种植范围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小麦病虫害防治问题,充分考虑各地区各阶段的不同气候情况,从小麦生长环节入手,提高小麦培育水平,使小麦自身具备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再辅以药物防治方法,在生产绿色健康小麦的基础上,全方面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并为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1.1选育优质麦种小麦生产人员在选择小麦种植品种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类型,选择抗病能力强、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并结合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小麦品种抗病能力,例如,可扩大百农矮抗58等优良麦种的栽培面积。
此外,在小麦种植环节,要避免同一小麦品种在同一区域内大范围种植,如要在同一区域内广泛种植,则要选择不同麦种,合理规划良种种植面积,尽可能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率[1]。
小麦花后15 d主要苗情参数多光谱卫星遥感定量监测
![小麦花后15 d主要苗情参数多光谱卫星遥感定量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587688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0.png)
小麦花后15 d主要苗情参数多光谱卫星遥感定量监测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监测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利用多光谱卫星遥感技术来定量监测小麦花后15 d主要苗情参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小麦花后15 d的苗情参数进行研究,利用多光谱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定量监测,得出苗高、叶绿素含量、生长速率等参数的变化趋势。
首先,利用卫星图像识别技术,对小麦田进行遥感图像获取,并利用多光谱图像处理方法,提取苗高、叶绿素含量等苗情参数。
结果显示,小麦花后15 d的苗高呈逐步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在苗高达到一定值后呈现出稳定状态。
同时,生长速率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小麦田的苗情参数,发现气候和土地肥力情况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大。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本文应用多光谱卫星遥感技术对小麦花后15 d的苗情参数进行了定量监测,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多光谱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优势方面,该技术具有时间延迟短、全局覆盖、数据更新迅速等特点。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对不同地域的种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数据处理相对困难、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研究方向和展望。
一是进一步探究农业生产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水分、温度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二是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更加精准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为实现智慧农业提供支撑。
三是对于多光谱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如加强数据处理和技术应用,开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遥感技术等。
综上,本文以小麦花后15 d的苗情参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多光谱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对于今后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该技术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影响。
2022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
![2022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cb59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f.png)
2022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2022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评估2022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本报告通过对全国各地小麦种植区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了各项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估了植保工作的贡献,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病虫害防控策略针对小麦病虫害防控,我国采取了多种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了全国小麦病虫害监测网络。
及时发布病虫害监测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控指导,提高了防治效果。
其次,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
通过研究新的防治技术,开发了一系列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与生物制剂。
这些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有力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土壤调理和农田环境管理,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调整农田结构,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二、各项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估在2022年,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方面,通过全国监测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对小麦病虫害的有效掌控。
病虫害的监测数据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使得防控工作能够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其次,在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以生物制剂替代部分农药,既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农田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使得小麦生长更加健康。
最后,在农民参与方面,通过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农民对病虫害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农民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保护了小麦的健康生长,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在2022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病虫害种类众多,抵抗能力多样,需要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的深入研究,提高精准防控的水平。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172b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e.png)
中科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了《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该报告利用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全国范围内的作物病虫害进行了全面监测与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据悉,该报告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全国各地的作物生长和病虫害情况的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型研究,对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历年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团队发现了一些作物病虫害的规律性变化和季节性趋势,为预测和预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报告中,研究团队还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作物的病虫害进行了详细的预测和预警分析。
通过对各地区气候、土壤、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团队提出了针对性的预测和预警措施,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危机,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除了在研究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之外,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还利用报告发布会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布,并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团队不断优化和完善监测预警技术和产品,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在未来,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表示,将继续深入开展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和预测研究,提供更加精准和及时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团队还将加强与农业部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遥感监测预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发布的《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信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研究机构首次发布全球农业生产遥感监测评估
![我国研究机构首次发布全球农业生产遥感监测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5684e0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9.png)
我国研究机构首次发布全球农业生产遥感监测评估
中国科技网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33
【摘要】[导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11月20日向全球首次发布了《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英版),为全球粮食贸易提供了重要而透明的农情信息。
【总页数】1页(P0-0)
【作者】中国科技网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水产研究机构提出养鱼不施药全球首次 [J],
2.中国首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 [J], 靳颖
3.我国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 [J],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网
4.我国水产研究机构提出养鱼不施药全球首次 [J], 无
5.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 下 部 。 目前 .生态 浮床技 术发展 相对 比较 成熟 .但 在
冬 季低 温水 生植 物选择 、无 污染 载体材 料研 发 ,与 其 它净 水技 术组 合应 用等方 面仍 然有较 大 的研究 空 间 [4,51。总 之 .生态 浮床技 术是 一项 具 有净 化污 染 、 恢 复 生 态 、改 善 景 观 等 多 功 能 作 用 的生 态 修 复 技 术 .在农业 面源 污染 治理 中有着 良好 的应 用前景 。
小麦病 虫 害总体 偏轻 ,条 锈病 、纹枯 病 、蚜虫 、赤 霉病 发生 面积 与往年 相 比减少 19.7%
遥 感 相 对 于 传 统 病 虫 害 田间 调 查 技 术 手 段 而 言 ,能够 高效 、客 观地在 大尺 度上对 作物 病虫 害发 生发 展状 况进行 动态 监测 ,对 于病 虫害及 时 、高效 和科 学 防控具 有重 要意义 近年来 国内外 系 列高 时 空 分辨 率卫 星的相 继发射 .为大面 积作 物病 虫害遥 感 监测 与预测 提供 了 良好契 机 未 来 .黄文 江研 究 团队将 进一 步开 展全球 小麦 、水稻 、玉米 、大豆 等 主要粮 食作 物 的病虫 害监测 和预警 工作 .并 定期 发 布全球 作物 病虫 害遥感 监测 与预 测报 告 .为粮食 安 全 和国家宏 观决 策提 供科 学技术 支撑
本期 监测 报告 聚焦全 球粮 食 主产 国在主 要粮食 作 物 关 键 生 长 期 典 型 病 虫 害 的 发 生 发 展 状 况 .对 2018年 4月 至 5月 全 球进 入 小麦 中后 期 生 长 阶段 的 10个 主产 国 (包 括 中 国 、俄 罗 斯 、法 国 、土耳 其 、巴基斯 坦 、美 国 、德 国 、伊 朗 、乌兹别 克斯 坦 和英 国等 ) 的小 麦锈 病 、赤 霉病 和蚜 虫等 发生 发展 状况 进行 定量监 测 ,提取 并分 析 了其 空 间分布 、危 害程 度和 发生 面积 。监测 结果 表 明 ,小 麦病虫 害在 上 述 10个 国家 总体 呈轻 度发 生态 势 。我 国 2018年
f51周 金 波 ,金 树 权 ,姚 永 如 ,等. 冬 季低 温 条件 下 6种 水 生 植 物 水 质 氮 、磷 净 化 能 力 比 较 IJ1. 《浙 江农 业 学 报 》,2011,23 (2):369—373.
中科 院首 次发 布全球小麦病 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近 日.中国科学 院空 天信 息研究 院研 究员 黄文 江 、博士 董莹 莹及其 研究 团 队对外 发布 了 中英 双语 全球 小麦 病虫 害遥感 监测 报告 这 是 国际上首 次发 布全 球病 虫 害遥 感 监测报 告
『31胥 丁 文 , 陈玲 娜 ,马 前 . 生 态 浮床 技 术 的 应 用 及研 究新 进 展 [11. 中 国给 水排 水 ,2010,26 (14):11—15.
[4】任 照 阳 , 邓 春 光 . 生 态 浮 床 技 术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Ⅲ . 农 业环 境 科 学 学报 ,2007,26 (增 刊 ):261—263.
参 考 文 献
f11施 卫 明 , 薛 利 红 ,王 建 国 ,等 . 农 村 面 源 污 染 治 理 的 “4R” 理 论 与 工 程 实践 一 生 态 拦 截 技 术 『l1. 农 业 环 境 科 学 学报 ,2013,32 (2):1697—1704.
[2】金 树 权 , 周 金 波 , 朱 晓 丽 ,等 . 10种 水 生植 物 的 氮 磷 吸 收 和 水 质 净 化 能 力 比较 研 究 『l1.《农 业环 境 科 学 学 报 》, 2010,29 (8):1571—1576.
摘 自《农 民 日报》2018年 来自月 29日 16 宁 研技
2018年第2期
美 人蕉 组合 种植 .黄菖 蒲 和伞草 组合 种植 :可考 虑 “蔓 生 性 +挺 水 ” 立体 组 合 .如 大 聚 藻 和美 人 蕉 组 合种 植 .香 菇 草和美 人蕉 组合种 植 。
4 生 态浮床 管 理 维 护
生态 浮床 的管 理维 护主要 包括 外部框 架 的维护 和水 生 植 物 维护 。主要 把 握 以下 几 点 : (1)定期 检 查 毛竹 、PE管 、镀 锌 管等 材 料 制作 框 架 的牢 固 性 和 打 桩 毛 竹 .如 发 现 松 散 或 脱 离 应 及 时 修 理 : (2)大 聚藻 和香菇 草等 蔓生性 水 生植物 生长 速度 较 快 .在 3~11月期 间一 般 2-3个 月需 修 剪 一 次 .以 避免 蔓 生性 水 生植 物 的过度 繁 殖 ; (3)鸢 尾 、黄 菖蒲 、美 人 蕉 、伞 草 等挺 水 植 物在 3 ̄11月期 间一 般需修 剪 2-3次 。其 中美人 蕉 、伞草 等非 耐寒性 挺 水植 物需 在 11月底或 12月初 的入 冬前 期 统一 收割 1次 ; (4)修 剪 后 的水 生 植 物 ,需 及 时 清理 ,可 进行 资源 化利用 或 者直接 进入 城镇 生活垃 圾 收集 系 统 : (5)一 般情 况 下 ,HDPE类 生 态 浮 盆 牢 固度 较好 .但 为增加 浮床 的抗 风 能力 。可用 毛竹 等材料 进 行加 固处理 : (6)生 物 膜 材料 的挂膜 能 定 期脱 落 .不必 进行 管理 ,主要 保证 生物 膜牢 固 固定于 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