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治疗原理
![中频电疗法治疗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1bdc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2.png)
中频电疗法治疗原理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和炎症。
该治疗方法基于对中频电流的应用,通过改变细胞和组织的生物电特性,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涉及电流的作用机制、生物电流传导和影响等方面。
中频电疗法主要通过两个机制产生治疗效果:神经调节和生物电效应。
首先是神经调节机制。
中频电疗法通过刺激神经传导,改变神经元的传导和兴奋性,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电疗作用于神经纤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和兴奋性,降低疼痛感知的传递。
电疗还能影响脊髓效应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系统等,达到镇痛和抗炎的目的。
其次是生物电效应机制。
中频电疗法的电流传导路径主要是通过体表的组织,包括皮肤、神经、肌肉、血管等。
在电流通过组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电效应。
这些生物电效应包括电场效应、电流效应和热效应等。
电场效应是指电疗电流通过组织时,产生的电场对细胞的影响。
电疗电场能够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
电流效应主要体现在电疗电流通过组织时,对细胞膜的刺激。
刺激细胞膜可以改变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增加细胞的通透性,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热效应是指电疗电流通过组织时,产生的热量对组织的影响。
电疗电流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排泄,从而加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还涉及电流的频率和幅度选择。
治疗中通常选择适宜的频率和幅度,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中频范围内,电疗电流的频率一般为1-100KHz,幅度一般为5-400mA。
不同频率和幅度的电疗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时,会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较低频率的电疗电流主要通过神经传导产生镇痛效果,而较高频率的电疗电流则更多地通过细胞膜刺激和物理效应,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利用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改变细胞和组织的生物电特性,从而产生镇痛和抗炎效果的物理治疗方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335ed9dd3383c4bb4cd2cc.png)
中频电疗法第三章中频电疗法在医学上把应用电流脉冲频率1,100kHz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MFE)。
脉冲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范围内,每一个脉冲均能使运动神经和横纹肌发生一次兴奋,此称周期同步原则。
当脉冲频率大于1000Hz时,运动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即不符合周期同步原则,而是依着中频电流所特有的规律发挥作用。
当脉冲频率超过1000Hz时,脉冲周期短于运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绝对反应期,它就不能引起足够的兴奋,因此在医学上把中频电流频率规定为1,100kHz的范围,就是这个缘故。
中频电流在临床应用的历史,比低频电流要晚得多,其发展简况为:20世纪40年代Gleid meister首先提出中频流的概念。
50年代初期奥地利Hans Nemec首创干扰电疗法。
60年代中期前苏联Яcнοгородсκий研制成功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60年代我国引进干扰电疗法,并开展音频电疗法。
70年代后期我国应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80年代国内开展音乐电疗法,并引进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目前,我国中频电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在电疗法的应用,已达到相当普及程度。
即使在基层医疗单位,也广泛应用中频电流治疗各种疾病。
第一节音频电疗法应用1000,20000Hz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audio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
1969年我国皮肤科杨国亮教授首先应用2000Hz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皮肤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之后,我国物理治疗学家,将应用电流频率扩大到4000,8000Hz,甚至10000Hz,但多数仍采用2000,5000Hz中频电流,并将治疗适应证扩大到临床各科许多疾病。
一、治疗作用1、解痉镇痛音频电疗镇痛作用,尚无定论。
缪鸿石等报告2000Hz音频电单次治疗后即刻痛阈明显上升,与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5),呈现明显的镇痛作用,但次于正弦调制中频电、干扰电、间动电等低中频电,并且发现这种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够长,单次治疗后15分痛阈即下降,与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05)。
《中频电疗法》课件
![《中频电疗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0f46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f.png)
中频电疗法的作用原理
中频电疗法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轻疼痛, 恢复功能,促进组织修复。
中频电疗法适用的病症
1 慢性疼痛
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
3 肌肉骨骼疾病
如肌肉损伤,骨折等。
2 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等。
4 康复治疗
如手术后恢复,运动伤害康复等。ຫໍສະໝຸດ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和技术特点
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高频中频电疗法、单相中 频电疗法和双相中频电疗法。
技术特点
中频电疗法具有渗透深度大、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效果
1 疼痛缓解
通过刺激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
3 促进康复
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2 恢复功能
促进肌肉组织修复,恢复正常功能。
中频电疗法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 安全性
中频电疗法通常安全可靠,但仍需注意用量和频率控制。
2 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脏病患者)和感染部位应慎用,遵循医生指导。
中频电疗法的疗程和治疗频率
1 疗程
中频电疗法的疗程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而定,通常为多次疗程。
2 治疗频率
治疗频率根据疾病和个体情况而定,通常为每周2-3次。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为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患者体内组织,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什么是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利用中等频率的电流刺激患者体内组织的物理治疗技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缓 解症状的目的。
中频电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频电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如今成为临床常用的 物理治疗技术之一。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fd7250b307e87101f696f7.png)
2.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 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心脏 起博器者。
3.注意事项
(1)中频电疗机应与高频电疗机分设于两室,至 少应将两者的电路分开,以免中频电疗机的工作 受高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电脑控制中频电疗机
高频电疗机
(2)使用前检查治疗机是否能正常工作,电极、 导线是否完好,导线插头、导线夹是否牢固。
电流特点:具有典型的中频电流的物理特 性,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成正弦波 形
(二)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
2000Hz,或为2000Hz、4000Hz两种频率,少数为 2000~8000Hz。多数治疗机为塑胶的电极。
2.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最常用,操作方法简单
2.操作方法
(1)对置法:两 个星状电极及其导线 在治疗部位的上下或 两侧反方向放置。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 法通常采用对置法, 电流作用较深。
(2)并置法:两个
星状电极及其导线在治 疗部 位表面同方向放置。
并置法作用表浅, 较少采用。治疗时应注 意使星状电极的各个小 极均与皮肤接触良好, 以使三路电流都能充分 进入人体。
(五)临床应用 1.适应证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的临床应用范 围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其疗效优于传统 干扰电疗法。 2.禁忌证 同传统干扰电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对人体的作用于传统干扰电相同, 但因电流强度不断发生节律性动态变化,机体组 织不易产生适应性,并能使深部组织获得更加均 匀的作用强度,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范围 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c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c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31b61148d7c1c708a145c9.png)
第三节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一、概念及电流类型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
是60年代应用临床的一种较新的电疗法。
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Hz,调制深度0~100%。
调制中频电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一)连续调制波调制波连续出现,简称连调。
(二)交替调制波调制波和未调制波交替出现,简称交调(等调)。
(三)间歇调制波调制波间歇出现,简称间调。
(四)变频调制波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变出现,简称变调。
四种波型电流均可以全波(图4.3.1)或正、负半波(图4.3.2)形式出现。
二、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一)这是用10~150Hz的低频电流调制的“外生”中频电流。
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
(二)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三)调幅波(或调制深度)可以改变,用以改变刺激的强度(图4.3.3)。
调制深度小(25-50%)电流的兴奋作用弱,调制深度大(75-100%)电流的兴奋作用强。
图4.3.1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的主要波型图4.3.3 不同调幅度的波形 Ma=调幅度(四)断调波型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歇或间歇过短的缺点。
(五)选用半波的调制波型电流时,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
可以作药物离子导入用。
而它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及对深部组织的刺激和改善营养的作用。
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一)止痛作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机体时,有明显的舒适振动感。
100Hz全波连调波,持续时间2.5秒:3秒的全波交调波(调幅波频率100Hz)及90~120Hz全波变调波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疼痛较剧时调幅度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
(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局部血管,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
中频电疗法内容
![中频电疗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bd97c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a.png)
中频电疗法一般包括干扰电疗法、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等。
1、干扰电疗法:可以通过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内,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电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等幅中频电疗法:是利用频率为1-20K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3、调制中频电疗法:可以通过中频电流改善术后粘连、瘢痕、皮下组织血肿、肌腱炎等病症。
4、音频电疗法:是指利用音频进行的一种电疗方法,具有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促进结缔组织纤维吸收,软化瘢痕。
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关节疼痛或神经疼痛的症状。
在平时生活中,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入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a6de68f5335a8102d2209d.png)
(2)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用一个联合器,将音频电疗仪与直流电疗 仪连接起来,音频交流电经整流后可进行音频 电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联合治疗。开始治 疗时,先接通直流电,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 引起患者不适。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先 关音频电,再关直流电。 以上几种治疗均每次治疗15~30分,每日1 次,15~30次为1疗程。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 续治疗数个疗程。
2、动态干扰电疗法(Dynamics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DICT) 因为静态干扰电流只产生平面二维效应,它有 许多缺陷,诸如: (1)在体内电流作用范围受限; (2)干扰电场处于恒定不变状态; (3)人体易产生适应性等。 为了克服 SICT 这些缺点,人们在研究 SICT 的基 础上,将两组电流输出强度,以周期6秒节律交替变 化: A 组电流增强时, B 组电流减弱;相反, B 组电 流增强时,A组电流减弱。由此形成XY轴方向上节律 性变化,如是往复循环。此种电流,称为动态干扰 电流。
中频电流在临床应用的简史:
20世纪40年代Gleid meister 首先提出中频流的概念。 50年代初期奥地利Hans Nemec首创干扰电疗法。 60 年 代 中 期 前 苏 联 Яcнοгородсκий 研 制 成 功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60年代我国引进干扰电疗法,并开展音频电疗法。 70年代后期我国应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80 年 代 国 内 开 展 音 乐 电 疗 法 , 并 引 进 立 体 动 态 干 扰 电 疗法。 80年代后期国内开展电脑中频电疗法.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
本章内容提要
◎ 音频电疗法 ◎ 干扰电疗法(静态、动态、立体) ◎调制中频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e51df6680203d8ce2f2484.png)
音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止痛作用: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 作用比较明显,治疗后痛阈明显上 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冲中频电 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4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音频电流具有 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因 而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 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5
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音频电流 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 动,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对慢性炎症, 炎症机化,外伤后瘀血,血肿等均 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作用。
6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音频电流作用于 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进汗腺、 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对 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调节 作用。
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通过 生物实验证明,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 生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 梯度而扩散透过生物膜。
7
音频电流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仪器设备: 1、仪器-输出电流频率2000Hz,
4000Hz,或2000-5000Hz的仪器。 2、电极—由电极板及衬垫两部分组
成。电极板可用金属板或导电橡胶; 衬垫用吸水性好的绒布制成,应大 于电极板。
8
9
电流强度、频率:电流强度一般以 病人能耐受为准。常用频率 2000Hz。
速骨折愈合。
23
24
干扰电流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电流,四个电极。
放置方法:1、固定法:电极的位置固定不 动,两组电极交叉放置。2、运动法:用手 套电极,治疗时移动电极的位置,改变电 极与皮肤接触大小,或改变电极对局部的 压力。3、抽吸法:用专用的吸盘电极,在 通电同时兼有负压大小的变化,兼有负压 按摩的作用。对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 和促进渗出、水肿的吸收有较好的效果。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bf0b03a300a6c30c229ff3.png)
3.对神经肌肉产生的作用
• 综合效应
• 叠加多次刺激,达到阈刺激值 • 作用效果良好:被证实在对于感应电刺激 无法引起兴奋的、呈神经变性反应的肌肉 仍可产生作用
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 对皮神经、感受器无强烈刺激
• 6kHz-8kHz,痛觉与肌肉收缩的刺激阈值明 显分离,痛觉阈值>肌肉收缩阈值
• 可耐受较大电流,舒适度明显提高
• 1)轴突反射及三联效应
电刺激本身 刺激皮肤产生组胺 轴突反射
• 2)肌肉活动代谢产物
乳酸 ADP ATP等
• 3)植物神经作用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 拟迷走效应
• 4)肌肉收缩作用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 ① ② ③ • ① ② ③ • ① ② 1.等幅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传统/动态/立体动态)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3.低中频电流混合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
• 4.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 5.对植物神经的调: 对于软组织的扭挫伤、挤压伤、慢性劳损、腱鞘炎等有止痛、消肿、 加速损伤修复作用 • 骨关节疾病 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半月板损伤、强制性脊柱炎等可达到止痛、 消肿、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效果 • 神经系统疾病 对于神经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 骨折的加速愈合 • 内脏平滑肌张力低下 对于胃下垂可提高胃壁平滑肌张力、对于术后肠麻痹、尿潴留有使肠 道和膀胱平滑肌收缩,即刻达到效果。
疗程 1/日
干扰电疗法
• 又称交叉电流疗法 • 两路频率 1:4kHz 2:4kHz±100Hz • 四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体内交叉电流 形成干扰场。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d56200af45b307e87197db.png)
图20—4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用星状电极
2.操作方法 (1)对置法:两个星状电极及其导线在治疗部 位的上下或两侧反方向放置。立体动态干 扰电疗法通常采用对置法,电流作用较 深。 (2)并置法:两个星状电极及其导线在治疗部 位表面同方向放置(图20—5)。并置法 作用表浅,较少采用。治疗时应注意使星 状电极的各个小极均与皮肤接触良好,以 使三路电流都能充分进入人体。
一、传统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又名交叉电流。传统干扰电疗法, 即静态干扰电疗法(static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SICT)是将两路频率分别为 4000Hz与4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 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成 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 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 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治疗时可以用一对双四联电极或一个单四联 电极减少了使用电极数,操作得以简化(图20— 1)。电流强度一般以病人耐受量为宜,每次20~ 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图20—1)干扰电电疗的四联电极 1.双四联电极及其八脚插头 2.单四联电极及其八脚插头
2.操作方法 (1)固定法根据患者的感觉或肌肉收缩的强度,分 别 将治疗剂量分为三级: 感觉阈下 感觉阈 感觉阈上 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 见表20—1
(三)治疗作用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治疗作用与传统干扰电流相仿, 但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统干扰电,并且有较 大的动态变化,刺激的形式不同于传统干扰电,其 治疗作用强于传统干扰电疗法。
(四)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仪国内外均有生 产。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使用的是星状电极(图 20—4),有两种大小不同的电极,适合在不同 部位治疗,每次治疗采用一对电极。每个星状电 极上,有排列成三角形的3个小电极,每对星状 电极的左右两对小电极的方向是相反的。每对电 极相应方向的3对小电极,分成为3组,每组两个 小电极,连接治疗仪的一路输出,3对小电极可 同时输出三路电流。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5f0e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e.png)
(一)电流特点
1.立体的刺激效应 2.多部位的刺激效应 3.强度的动态变化效应 4.受刺激部位的动态变化
(三)治疗作用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治疗作用与传统干扰 电流相仿,但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 统干扰电,并且有较大的动态变化,刺激 的形式不同于传统干扰电,其治疗作用强 于传统干扰电疗法。
(四)治疗技术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分类
3.调制中频电疗法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4.低中频电混合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
二、基础知识
1.载波 在调制波中,被低频调制的中频振荡称为 载波。 2.载频 载波的频率称为载频。 3.调频 即频率调制的简称。 4.调幅 振幅调制简称为调幅。
二、基础知识
(8)治疗前将机器旋钮拨至零位。 (9)金属电极和夹子不得与皮肤接触,以防
电击伤。
(三)临床应用
(10)治疗时缓慢调节电流,并经常询问患 者感觉。 (11)治疗时不得触摸机器和接地金属。 (12)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进行音频治 疗。
瘢痕部位、浅感觉障碍或血液循环不佳的 部位治疗时,电流强度的调节不应以患者 的感觉为准。治疗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
(易适应)
(二)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1、干扰电疗法中所用的正弦交流电频率在 4000Hz左右,属于是中频范围。由于采用了 交流电,避免了电解,电极可以大为简化。 由于频率较高,皮肤电阻明显下降,因此可 以增大作用深度。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2、与过去一般治疗方法
不同,治疗时不是一种电 流而是同时用两种电流, 不是用两个电极而是四个。 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 相差100Hz的中频交流电 交叉地输入人体。
(三)临床应用
理疗-电疗法
![理疗-电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762bc3ce2f0066f533228a.png)
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3.设备与用具
设备
直流电疗机 电水浴箱 水槽:单槽、
二槽、四桶
用具
导线:长短、颜色 电极:主/辅 衬垫:厚>1CM 药液滤纸 其他:
沙袋、松紧绷带 防潮垫布
□药物离子的选用
选择易溶于水,易于电离、电解的药物 离子
明确需导入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极性 浓度低:2~10%,便于稀释导入 成分纯,不得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或单味、
优点是局部表浅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作 用时间长,疗效持久,药物单纯并具有 直流电与药物综合作用
2.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禁忌证
促进骨折愈合 顽固性浅溃疡 慢性炎症浸润、
感染
出血倾向 急性化脓性炎症 急性湿疹
周围神经损伤疾病 皮肤局部破损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孕妇腰腹骶部
各类关节炎 静脉炎
种类
直流电疗法 低频电疗法:0~1000Hz 中频电疗法:1~100KHz 高频电疗法:>100KHz
一.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1.定义 应用电压50~100V、方向恒定不变
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 法(Galvanization)。 利用直流电“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的原理将药物离子经皮肤和黏膜或伤 口导入体内的方法称为主流电离子导 入疗法。 常用波形
■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
■ 脊髓通电疗法
■ 感应电疗法 ■ 电兴奋疗法
■ 电睡眠疗法
■ 间动电疗法
■ 超刺激电疗法
■ 高压脉冲电疗法
□常用脉冲电流波形的选择
方波:(勒杜克Leduc电流) 梯形波:由方波通过电阻给电
常用于电体操、电诊断、超 容充放电而得。常用来治疗臂
刺激、电睡眠、电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干扰电疗法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传
动态干扰电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精品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类
3.调制中频电疗法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4.低中频电混合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
精品课件
二、基础知识
1.载波 在调制波中,被低频调制的中频振荡称 为载波。 2.载频 载波的频率称为载频。 3.调频 即频率调制的简称。 4.调幅 振幅调制简称为调幅。
精品课件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精品课件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二)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
机理与低频电同 2.消炎作用 3. 软化疤痕、松解粘连:中频电流有较好的软化疤
痕、松解粘连作用,可能由于中频电流刺激能扩 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 肌纤维、神经纤维等活动而后分离。
分类: 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精品课件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1.止痛作用:
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治 疗后痛阈明显上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 冲中频电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精品课件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音频电流具有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 因而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神经功 能恢复的作用。
精品课件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3.对神经肌肉的综合效应 中频单个脉冲周期的刺激不能引起一次兴奋,但综合 多个脉冲周期的连续作用则可引起能够传播的兴奋。 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值得指出,对感应 电流已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神经肌肉,中频电流仍有 可能引起兴奋。只要中频电流强度足够,亦可引起横 纹肌强烈收缩以及提高平滑肌的张力。一般来说,中 频电刺激比低频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要舒适得多。 因此,中频电流可使肌肉精品收课件缩但不致引起疼痛。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中频电流可以进入人体深处,但对皮神经和感受
器却不致引起强烈的刺激。当通以阈强度中频电流 时,最初只有轻微的震颤感,若强度增大时,可出 现针刺感,但持续通电时此种感觉逐渐减弱。只有 在电流过大时才可能出现不舒适的束缚感。
精品课件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5.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在停止治疗10-15分钟后比较明显。在几种中频电 流中,以50-100Hz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作用 较强。
中频电疗法
精品课件
1 概述 2 等幅中频电疗法 3 干扰电疗法 4 调制中频电疗法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概述
精品课件
一、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用频率1~100k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 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多采用频率在2000-8000Hz之间
精品课件
一、定义与分类
音频电疗法 1.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
精品课件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3.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 音频电流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 动,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精品课件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4.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 对慢性炎症,炎症机化,外伤后瘀血,血肿 等均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作用。
精品课件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音频电流作用于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 进汗腺、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 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感觉阈下:电流表有指示,患者无电感。 感觉阈:患者刚有电感,即有很弱的麻颤感。 感觉阈上:有明显的麻颤感。 运动阈:电流强度刚能引起肌肉收缩。 运动阈上:电流强度能引起患者明显的肌肉收缩。 耐受量:电流加大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限度
精品课件
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
精品课件
定义:用1000~5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流的阻抗较高,随着频率的升高,组织的阻抗逐 渐下降。中频交流电可以通过组织电容的通路, 使组织总电阻明显下降。因而中频电疗可以应用 较大的电流强度,可比直流电、低频电达到更深 层的组织。
精品课件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2.无极性、无电解作用 中频电流电流是一种正负交替变化的电流,在正 半周内,离子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在负半周内, 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故无极性之分。因此电极 下就不会发生酸碱反应,避免了对皮肤的化学性 刺激。 半波中频电流是有极性的,有电解作用。
精品课件
二、治疗技术
(一)仪器设备
1.仪器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 多为2000Hz,或为 2000Hz、4000Hz两种 频率。
精品课件
(二)治疗技术
2.电极的放置: 若病灶表浅、治疗部位有创面、或治疗部位凹 凸不平时,可用并置法;若病灶较深,用对置 法。作中频药物透入疗法时,应尽量采用对置 法,以加大药物的透入深度。
精品课件
3.电流强度:一般以病人能耐受为准。 治疗时间和频次: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 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不休息, 继续进行。
精品课件
二、基础知识
5.调频波 载波经调频后即称为调频波。 6.调幅波 载波经调幅后即称为调幅波。 7.微分波 是方波脉冲经微分电路而获得的脉冲电 流,故名微分波。 8.积分波 是方波经积分电路而获得,故名积分波。
精品课件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一)中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1.阻抗明显下降:直流电的组织阻抗最高,低频电
精品课件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二)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4.锻炼肌肉:与低频脉冲电流相似,由1-50Hz的低
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能引起肌肉收缩它具有以下特 点: ①对皮肤的刺激性小,不易引起疼痛; ②无电解作用,不易损害皮肤,有利于持久治疗; ③人体的耐受性良好,电流的作用深度较大。
精品课件
四、治疗剂量的分级
精品课件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6.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 通过生物实验证明,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生 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梯度而扩 散透过生物膜。
精品课件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7.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特殊优势作 用: “音频电”无极性区分,应用药物广泛且不 发生电解伤,可使用较大电流,有利于延长 治疗时间,一侧或两侧电极下放药均可,操 作简便。优于单纯直流电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