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杂技艺术简史

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著称于世的中国杂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技巧表演艺术之一。它的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它逐渐形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表演艺术形式时算起,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历尽沧桑,几经盛衰,多次受到挫折与摧残,但它深深植根于丰腴的民族文化沃土之上,因而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以至代代相传。

杂技是以技能为核心的艺术。从人类掌握技能时其中就孕育着杂技的胚胎。远在数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就从劳动、战斗、宗教祭祀等日常生活中汲取源泉,创造了杂技艺术。到了封建社会,中国杂技经历了一个从民间走向宫廷,又从宫廷回到民间的过程。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和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发展与融合,它的表演形式不断丰富。近百年来,它又从国外杂技中吸取了有益的因素,创作出不少新的节目。近五十年来,中国杂技经过发掘整理、推陈出新、加工提高,更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赢得国内外观众的赞赏。

中国杂技发展的历史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卷帙浩繁的中国古籍、历代珍藏的画幅以及作为历史文物的石刻、砖刻、墓藏、壁画、陶俑等等,无不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杂技的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如今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中国现代杂技的大部分节目,尽管经过了千变万化已是面目全新,但几乎都可以在古代杂技中找到它们的“根”。

杂技由萌发到成为表演艺术,实际是走过了蕴含于劳动技能之中、包含于娱神为主的“乐”和确定为以审美为主的艺术这样三个步骤的,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三者又间有并行和混杂。在先秦这个历史阶段,是杂技艺术完成三步历史发展的漫长的最初阶段。

初始的杂技,是在生产劳动、战斗、祭祀、游戏中出现的异常技能活动。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们的劳动技能,如钻木取火、渔猎、攀援、超壑、涉水,以及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当中,都可能孕育着杂技的某种技巧在内。例如对飞弹、弓矢、流星索、布鲁(飞去来器)、投枪、刀斧、网罟、舟楫、兵器等用具的制造和使用,乃至人与兽、人与人的徒手搏斗,到了技艺超凡的程度,都可以说就是杂技的始祖。那些古老的木、绳制作的布鲁、弓弩和网罟之类早已不复存在了,而石、陶、金属制成的球、弹、箭、矢和刀斧,却被考古家们从遗址中发掘出来,成为实在的见证。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祖先留存的绘画、雕塑、甲骨文字和古文献中,了解和想象出先人们的勇武、智慧与非凡的创造性。由此看来,杂技的孕育和产生,应该还是在其他姊妹艺术之先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狩猎、采集、畜牧、战争、祭祀等过程中创造着最初的表演艺术。它开始不过是人们对各种实践活动的简单模拟,进而再加以提炼和美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开化,原始的表演艺术逐步分化成演奏乐、歌唱、舞蹈等形式。其中偏重于技艺性的表演,便是萌芽状态的杂技。

随着原始人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渔猎采集生活也逐步转向畜牧和耕作。驯养动物的记录在古代典籍中不断出现。最初人们驯养动物是为了衣食祭祀所需,祭祀时宰杀牲口,以供牺牲等,继而人们开始驱使动物为生产和战争服务。

当衣食粗足后,人们对娱乐的要求提高了,于是驯养的牲畜被驱向节日的集会或部落的庆典。相传为孔子选编的中国上古历史文件汇编《尚书》中记载:“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的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

落联盟领袖唐尧手下有个掌管音乐的官,名叫“夒”,他能奏起石制的乐器,指挥各种动物跳舞。

如同荷马史诗中半神半人的英雄一样,上述记载也夹杂了很多神话传说成份。史书记载帝战蚩尤是曾驱使熊、罴、虎、豹等猛兽冲锋陷阵,有人认为是黄帝调动了以这些猛兽为图腾的部落参加战斗;唐尧时的“百兽率舞”也不过是人乔妆动物在跳舞罢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民的祖先驯服野兽并用于娱乐的愿望和行动必定是很早的。所以到了公元前十八世纪夏朝末期的宫廷中便有了“舞九州之马”的演出。这种驯马跳舞,无疑是最早最简单的马戏演出了。

中国秦、汉以前的杂技表演一直被称为“角牴戏”。它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境内各部落之间的战争,所以先民们的战斗生活也是杂技艺术的来源之一。

据说在公元前2550年前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华夏族的祖先黄帝与南方黎族的首领蚩尤进行了一场极为激烈的战争。战争开始时,蚩尤率领八十一铜头铁额的兄弟,来势凶猛。他们头上长角,以砂石为食,腾云越山,兴风作雾,把黄帝打得一筹莫展。最后黄帝联合了许多部族,呼风唤雨,又发明了指南车,动员了地上的猛兽和天上的巨龙,历尽艰险才把蚩尤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打败。

实际上,秦汉时所谓“角牴戏”乃是以力技为主体的各种游艺的统称。力技是杂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举重、承力、角斗、武术都是杂技的重要项目,现代杂技节目中用到力技的节目也很多,如《顶竿》、《举刀拉弓》、《七人戳》、《戏法》等,各类节目的底座演员也都需要力技的基础。

古人以为“乐”不仅有声可闻,且伴有意象,需要通过舞蹈表达出来。故“乐”不只是指音乐,也包括舞蹈;不单有舞蹈,也还包含有杂技。许多演示武

技的干戚武舞和羽旄文舞,有很强的杂技性,而且必假以道具的辅助和寓托。这些乐技往往带有事神和功利的双重目的。

先民们先是因为对天地大自然和祖先怀有敬畏之心,便把那个冥冥之中似乎主宰一切、洞察一切的对象视之为神,为了尊神和与神沟通,才产生了一个通神的职司曰“巫”。巫在举行祭祀医卜活动的时候,必以舞象神、娱神,并施展巫术,因之巫与舞、技相随。

古代的乔妆动物戏在祭祀活动中最为盛行。祭祀活动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企图借助神的力量来征服自然;另一方面也包含了纪念祖先的功绩并借以自娱的积极意义。例如“驱傩”就是如此。每年岁尾人们都要驱赶疫鬼,希望来年人丁兴旺、身体健康。

“击壤”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游戏活动,往往在地头田间进行。相传唐尧时代,天下太平,百姓康乐,有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击壤而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首《击壤歌》流传久远,在一些典籍中均有记载。从“击壤”发展而来的一系列投掷性节目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生活用具或生产工具作为道具,使中国杂技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从汉代的“投壶”。宋代的“抛堶”、“掷砖”,明代的“打瓦”、“”五花飞石,近代的“标刀”、“鞭技”里都多少能见到“击壤”的影子。

远古时代的杂技萌芽直至夏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称为奇伟之戏。

据汉刘向《列女传——孽嬖传》记载,夏末代帝履癸(桀)无道,骄奢淫逸,竟日沉溺于宫廷嬉乐。其中写道:桀既弃礼义……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宋罗泌《路史》也称:“(桀)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