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式政治论文3000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形式政治论文3000字

中国形式政治论文3000字

中国农业问题与解决途径的思考

目前,农产品价格异常,质量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此通过对农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经济位置,来探讨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农产品问题及社会解读

农产品价格表现异常,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2012年2月至3月,全国大葱价格同比涨幅达到80%,北京等大城市爆出10元只能买到两根葱。大豆、生姜、猪肉、大蒜、香菜、白菜等都出现过“精彩”的价格表现。相反蔬菜、水果等滞销现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北的大葱,甘肃的洋葱、山东的生姜、辽宁的萝卜都出现过滞销的情况,山东、辽宁白菜收购价曾经降到过0.1元/斤。蔬菜价格就象过山车一样,种植风调雨顺时,农民丰产丰收却赔本赚吆喝。此外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如硫磺薰银耳、枸杞,瘦肉精,三聚腈胺等问题,使消费者抱怨声四起。

针对以上现象,个别专家和记者有过这样的分析与评价:大葱涨价的原因包括不利的天气因素、主产区种植面积减少、南葱北运路上成本高,经销商末端炒作等等。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为蔬菜生产“大小年”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农民在相当范围仍然在“一家一户闯市场”,一哄而上,“跟风生产”,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产量过剩。有关部门也采取了措施,如建立数据监测系统,

城管部门划出区域帮助农民卖菜,商务部门启动“滞销救助机制”、网上对接、农超对接和农批对接等方式解决滞销问题。以上措施起到了疏导农产品流通的作用,但是农产品价格事件、质量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矛盾现象还在继续。

二.从财政金融支农现状看农业问题

通过财政、金融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支出,可以看到长期以来对农业重视不足。

1.财政支农严重不足

总量不断增长,但明显不足。除个别年份减少外,其余年不断增加,1980年财政支农仅为149.95亿元,2000年增加到1,231.54亿元,平均递增11.1%,累计投入9,187.03亿元。财政支农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不稳定,如“二五”期间为12.5%,三年调整期最高为15%,“五五”期间为13.2%,“六五”期间为9.5%,“七五”期间为8.4%,“八五”期间平均为8.7%,“九五”期间最高一年是1998年为10.7%,而2000年-2003年分别为7.8%、7.7%、7.2%、7.1%,连续下滑,比重下降,徘徊和增长缓慢。财政投资总量不足,可以用农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与农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之比(称为投资比较率)作为衡量标准来判断。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农业投资比较率的值应接近或超过1:28,但我国情况是:1984年-2003年为0.2以下,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除了投资不足以外,农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也较突出:一是支持对象不合理,有60%的支农资金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

出的仅占40%左右,对农业产出的直接影响不明显。农业科研投资在农业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就更低了,2001年-2003年分别为0.706%、0.625%、0.708%,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二是农业内部支持结构不合理,农业投入中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太多,1998年末,支农投入中每年用于粮、棉、油、糖流通环节的补贴在500--600亿元之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30%以上,而对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品质改良、卫生安全、重大病害控制等环节投入较少,对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等环节投入就更少了。

2.金融支农资金倒流

金融支农明显不足,1998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撤并县及以下机构4万多个,至2009年6月末,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点,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资金高达上千亿元,国有商业银行每年以吸存上存方式从农村拿走的资金估计高达3,000亿元。直接农业生产者贷款难,信贷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国有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畏农、惧农现象严重。俗语讲“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形象说明了农业靠天吃饭,农业经营有较大的风险,无人愿意染指的社会问题。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农业生产者较为分散,多属于低收入阶层,商业银行不愿对风险大,周期长,需求分散,管理成本高,收益少的农业贷款予以支持。城乡信贷投入差距巨大,2009年10月底各主要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只有8.3万亿元,农户贷款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0.26%,远低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专司支农的政策性银行,在体制、机制上

存在难以满足农业对政策性金融需求的问题。农村信用社资金薄弱,管理落后,贷款利息高,难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农业发展的资金日益紧张,整个农业产业链都存在投融资不足的情况。

由于以上原因,城乡差距加大,农业资源流失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和要素的流失也在加速,城市占用农村土地的差价高达2万亿元。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远没有改变,如城乡投资差距巨大,而且在加大,1997年--2008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12年低于城镇,农村与城市投资比连年递减,从1996年的0.3:1下降到2008年的0.16:1,农

村投资总投资的份额连年递减,从1996年的23.3%下降到2008年的14%。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存在很大差距,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1,绝对额为11,020元,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32%的消费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上至少相差10年以上。

通过分析,农业在市场经济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应该是农业问题直接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都有这样一种认识,而且成为普遍现象,一分钱买一分的货,花什么钱,买什么货,买住房、买电脑、买汽车、买手机

都会这样想,而当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而买食品时就不这样想了,人们习惯了农产品价格由政府来保障,价格稍一上涨就会大肆抱怨,通货膨涨了,钱太毛啦。另一方面非生活必需品则漫天要价,学费、医疗费,甚至住房都在持续上涨,唯独农产品不能乱涨价。那么这种保障来自哪里呢?政府补贴了吗?恰恰政府又没有这个包办能力。农产品价格没有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农业生产还要面临自然界的风险,风险和价格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金融资源不愿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反而将农业沉淀资金通过金融企业吸存揽储,进行再分配,流出了农业生产领域。

三.农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索

改变思想,稳定价格,化解风险,解决金融企业惧农、怕农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是改变思想,在战略层面做出调整,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向农业发达国家学习,如荷兰农业净出口值176亿多美元,而美国只有148亿美元。荷兰鲜花等观赏植物占世界第一,马玲薯出口占世界60%以上,鸡蛋、啤酒、番茄、奶酪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农业人口不足世界0.02%,耕地不到世界0.07%。从荷兰看农业,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我国都具备,而且要远远优于荷兰。

二是调整消费者认识,改变扭曲的价格。市场经济中,农产品价格确定应与现实经济状况和货币体系相协调,通过市场信息机制,合理的测算与评价机制,建立起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建立起与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