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菲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乔思坦·贾德关于哲学的一部通俗小说作品。看《苏菲的世界》感觉就像是登山一般,拾级而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走着走着,你发现自己仿佛已经远离了喧嚣的世界。抬头仰望天空,在感叹宇宙和生命的同时,不禁唏嘘自己的渺小,于是不得不对生命和自然心生崇拜和敬畏。
“你是谁?”这是苏菲收到的一封神秘信件,紧接着第二天又是一封信,内容是“世界从何而来?”信封里的问题引起了苏菲的思索,但这却是哲学家古往今来思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开始,读者便不自觉跟随苏菲一起探索,我从哪里来?然后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和这样的一个思索就将苏菲引进了对哲学的探索中。
在最开始,作者介绍了哲学是什么,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哲学家想要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并且作者再次强调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接下来作者介绍了神话的世界观,举古代北欧神话的例子说明早期哲学家的目标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作者继续介绍了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即自然派哲学家,因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他们的循环与变化而得名。三位米雷斯特哲学家泰利斯、安纳克西曼德、安那西梅尼斯认为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就是变化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伊利亚的哲学家帕梅尼德斯认为没有一件事会改变,而赫拉克特斯认为大自然不断在变化。与此同时有的哲学家不赞成宇宙间所有事物是由某一种物质组成的,如安萨格拉斯认为宇宙由肉眼看不见得粒子组成。德谟克利特斯认为原子构成了万物。世界其实是由无数微小的积木堆砌而成的总体,并且每一块积木都是永恒不变的,这些积木不断地被推倒重建,周而复始。接着介绍“诡辩学派”,“诡辩学派”是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主流学派。苏格拉底讲本源问题转变到了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的良知或是道德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愿不愿意应用的问题。而诡辩学派则认为是环境决定人的良知。与那些诡辩学家们不同,苏格拉底不认为他是博学的,他坚持的是“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同时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是社会中,人如果违背了自己的理性就不会获得快乐,因而现实中那些舞弊、说谎的人是不会得到快乐的。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他试图掌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言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他认为“理型”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我们在看到若干同类事物之后而形成的概念。接下来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希腊哲学的四个学派: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伊比鸠鲁学派和新柏拉图派哲学。
接着作者介绍印欧文化(源自古希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和闪族文化(源自阿拉伯半岛文化)的碰撞为开端,而后者渐渐得势,最后演变成影响巨大的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及回教。西方的宗教生活偏重祈祷、布道和研究圣经并且等待救赎。在耶稣的时代很多人期待着救世主的降临带他们脱离苦难,摆脱桎梏,免于罪孽与上帝的责罚,得到永生。于是拿撒勒的耶稣出现了。他坚持“爱邻如己”,“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同情病弱穷苦者,并宽恕犯错之人。书中艾伯特所说,人们往往想拔掉站在兔毛尖儿上的人,因而坚持真理和正义的最正直的苏格拉底和耶稣都弃世而去。保罗是耶稣的忠实拥护者,他使耶稣的教义遍布于全世界得到广泛的流传,他讲耶稣的学说搬到圣地雅典,通过他的游历布道,
基督教义得以广泛传播,目标只有一个,拯救全体世人。中世纪是黑暗年代,当时教会位高权重,对民众的思想倾轧十分厉害,当时的哲学家几乎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在这个时期最有名的两位哲学家是圣奥古斯丁和圣多马斯。前者是把柏拉图“基督教化”,把理型世界放在上帝的心中,他坚信邪恶只是由于“上帝不在”的结果,他的观点很明确:没有人值得上帝的救赎。不过,上帝依然会救赎人,只是一切都是早有安排。所以,他将人类划分为两种:一种会得救,一种会受罚。后者则是把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化”,他认为世间有若干的“自然的神学真理”,这些真理既可以通过基督教的信仰,也可以透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得知。所以,他认为接近上帝经由信仰和基督的启示更可靠,不会使人迷失。中世纪疯狂压抑人性的日子终须告一段落,以“人文主义”为主的文艺复兴活动掀起了人类文明的又一段高潮。哲学和科学逐渐脱离了宗教神学,一切又重新以人为中心,坚持“回归本源”也就是回到古代的人文主义。这个时代,涌现出一大帮众所周知的伟大艺术家和科学家,伽利略、牛顿、哥白尼、米开朗基罗等,使这一时期具体科学得到了飞速迅猛发展。这个时代形成了新的世界观,随着科学的发展,过去影响深远的“地球宇宙中心”论坍塌了,天文学家也敢高呼“宇宙根本没有绝对的中心,每一个人都是中心!”之后马丁路德拒绝够买天主教的“救赎券”,宗教改革开始。科学的发展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哲学是所有具体科学的总和,因而具体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哲学的进步。人们逐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了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地吸引力的存在。摆脱了神学的羁绊,哲学才得以前进。笛卡尔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笛卡尔说:“当我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会发现人清醒时的状态与做梦时的状态并不一定有分别。你怎能确定你的生命不是一场梦呢?”笛卡尔最终同苏格拉底一般怀疑起了身边的每一件事儿,而唯一怀疑,才是他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当他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于他思考,所以他就是一个存在者。笛卡尔的“二元论”宣称宇宙存在两个实体,一是“灵魂”,二是“扩延”。而有意识的事物才算“灵魂”,因而所有的动物都是“扩延”,他认为动物就是机械的存在。斯宾诺沙被誉为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的哲人。上帝并不是存在于世界之上,而是上帝就是世界,世界就在上帝之中,所以他和笛卡尔不同,是“一元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既存的每样事物都可以被分解、简化成一个个他称为的“实体”,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完全自主的,能够自由行动的,只有上帝,所以世上的人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有其“必要性”的,也即是注定的。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我们体内的每一件事,我们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思想。因此,人并没有自由的灵魂。经验主义哲学家代表有洛克、柏克莱、休姆等。拜神是各种族先人都需要的重要的生活内容,西方人将其逐渐演变成宗教政治生活,并以此统治国家。哲学的世界是一个不断的推翻——重建,重建——推翻的循环,由人文到神学再由神学回归人文,人类不断的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也不断的发现世界,改造世界。对于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便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十八世纪前半,欧洲的哲学中心是在英国,十八世纪中期,是在法国,十八世纪末,则是在德国。从西边一直换到东边。而法国的启蒙运动时代是一帮人高呼“反抗权威”,一帮人高呼“回归自然”。康德便是这一时期最有名的代表。他的出彩之处在于既不反对理性主义也不反对经验主义,他认为世界的观念可以同时透过感官和理性而得到的。康德认为因果律是属于心灵的一部分,所以因果律是绝对的,是永恒不变的。而他对哲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事物本身”和“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