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机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_Ⅲ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的药物能高效阻断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 理环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徐筱杰、胡娟课题 组通过对一系列3,4.二氢.1(1日)-异喹啉酮类GP Ⅱb/IIIa受体抑制剂进行构象分析,提取其分子中 疏水基团、氢键给体、氢键受体、正电荷中心、负电荷 中心等特定的化学信息,明确其分子结构与药效之 间的关系,建立优化的药效团模型;基于药效团模型 从中草药化学成分三维结构数据库中搜索对GP Ⅱb/ma具有抑制活性候选化合物,探索从中草药 宝贵资源库中发现抗血栓活性物质。其活性化合物 研究结果见文献[16]报道。 3结语 血小板通过胶原受体黏附,释放出活性因子,最 终彼此聚集形成血栓。抑制血小板异常聚集,对心 脑血管性疾病及其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 意义。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 3大类:COX抑制剂、ADP受体拮抗剂和GPⅡb/Ⅲa 拮抗剂。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制由TXA:和ADP介 导的血小板激活,但不能阻断由凝血酶、胶原等直接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有5.5%一 6l%人群存在阿司匹林失效,4%一30%的缺血性血 管疾病患者未能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 即部分患者尽管服用了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仍未 能避免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故最近有学者提出阿 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概念,引起了较 多的关注。
11
b/11a发生构象转变,暴露出结合
位点,通过纤维蛋白原的“桥联”作用使血小板聚 集,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旧’3 J。下文将重点介绍黏 附受体、受体激动剂以及整合素受体在血小板聚集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1黏附受体 在血管壁损伤部位,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胶原 发生黏附反应。血小板表面胶原受体主要有2类: 整合素d:B,(GP I a/IIa)和GPVI。GPⅥ是氨基酸 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4 836,从SDS凝胶电泳 上看其表观分子量为62 ku,其中45%的相对分子
GP 11 b/11 a受体拮抗剂与传统抗血小板药物具
d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从对照组的15.7%降
低到埃替非巴肽组的14.2%,前96 h内可以见到 持续的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仍有益。研究结果还 表明,埃替非巴肽对年龄小于65岁、无糖尿病、未行 过冠脉旁路术的男性患者作用更好。 2.3替罗非班 替罗非班(tirofiban,欣维宁)是近年来开发的一 个重要的GPⅡb/Ⅲfl受体拮抗剂,属非肽类。它通 过选择性与血小板膜上GPⅡb/IIIa受体结合,占据 其上的结合位点,使GPⅡb/11I a受体不能与凝血因 子I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替罗非班对各种 刺激因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都有效,其抑制作用与 剂量成正比。Jagroop等¨4 o研究评价了替罗非班在

GPIIb/ma受体拮抗剂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COX
抑制剂,如阿司匹林等;ADP受体拮抗剂,如噻氯匹
万方数据
・270・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09
Aug;36(4)
合应用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的影响。研究 表明,GPⅡb/11 a受体抑制剂与氯吡格雷联合应 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达到比单独应用负 荷剂量氯吡格雷更好,并可以进一步减少心肌坏死 发生率。Robert¨乱研究观察了埃替非巴肽治疗急性 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以患者30 d死亡和 心肌梗死发生率为观测点。研究表明ACS患者
300和600 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与埃替非巴肽联
ma受体主要由2部分组成:d和B亚单位。相对分 子质量为136的仅亚单位含有1条重链和1条轻 链;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B亚单位由762个氨基酸 的多肽组成,包括短胞内区、跨膜区和长胞外区。研 究发现,仅IIb与83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并借助 钙维持着其异二聚体的结构。GP II
b/
整合素a:B.是另一个主要胶原受体,经“由内 到外”的信号激活后与胶原的亲和力显著增加,协 助GPVI共同完成对胶原刺激的信号转导和血小板 活化过程”J。整合素仅:B,参与黏附,而GPⅥ主要 参与血小板黏附后的信号转导和血小板活化。 1.2黏附受体激动剂 血小板活化后,分泌出一系列凝血酶活性因子, 如:二磷酸腺苷(ADP),5.羟色胺(5-HT)等。血小 板上的ADP受体主要有2类"J:P2Y。和P'2Y12,二者 均为G蛋白配体受体。虽然P2Y,受体介导的反应 较弱,但在ADP或胶原诱导的血小板初始活化过程 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2Y,:则与蛋白配体Gi 起协同作用,是维持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稳定的枢纽。 血小板活化后,磷脂酶A2被激活,释放出花生四烯 酸,并通过环氧合酶(COX)和血栓素合成酶产生新 一代的血栓素A:(TXA:)。TXA:与前列腺素受体 通过配体Gq的偶合作用结合,有助于激活血小板 的正反馈作用。 1.3整合素受体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整合素Ot II bB3(GPⅡb/ IIIa)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经“由内到外”的信 号激活后,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显著增加,引起血 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最后共同通路∽J。GP II
antagonists:a research progress
ZHANG Jing,CHEN Wang,PANG Wen—sheng,HU Juan
(Department ofPharmacy,Fujmn
Abstract:The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08,China) with fibrinogen is the final common
收稿日期:2009-04-13 基金项目: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资助项目(No. CKJ2009009);福建省高校中药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 目(No.CKJ2007024ZYX200702);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金资助 项目(No.JA07121) 作者简介:章靓,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质量控 制研究,E—mail:smxls522@126.corn ・通讯作者:胡娟,女,教授,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高通量筛 选,E—mail:huj@6tcm.edu.ell
b/
Ⅲa为靶点的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
GPIIb-la拈抗剂
图1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
2.1阿昔单抗 1983年,Coller等一。首次发现小鼠单克隆抗体 能直接抑制GPII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 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随后,为了防止免疫原性, 将抗体中的Fc段移除,同时将Fab段导人人的免疫 球蛋白,形成了嵌合体化合物阿昔单抗(abciximab, c7E3,ReoPro),它是第1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单 克隆抗体。Tcheng等【l引通过临床观察了阿昔单抗 在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应用中的利弊,在经皮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辅以阿昔单抗能显 著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的无病生存率,对心 瓣术后再狭窄基本无影响。Montalescot等…。评价 了阿昔单抗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 治疗中的疗效,调查选取1 101例患者,随机分为阿 昔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比较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 随访结果表明,安慰剂组的死亡率为14.3%,阿昔 单抗组为10.9%;阿昔单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为 2.3%,比安慰剂组(5.5%)明显降低,该项研究证 实了阿昔单抗在STEMI中的应用价值。 2.2埃替非巴肽 埃替非巴肽(eptifibatide,Integrilin)是一个合成 的环肽,能可逆性阻滞GP II b/1Ia受体,选择性高, 起效快,本身几乎无抗原性。Gurbel等¨2 o研究了
・268・
Journa/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09
Aug;36(4)
血栓形成机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II b/m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章靓,陈旺,庞文生,胡娟’
(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 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共同途径,因而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预防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近年来
GP II
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血栓;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中图分类号:R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40(2009)04-0268-04
Mechanism
of thrombosis and GPⅡb/m

recepHale Waihona Puke Baiduor
conjugation
of platelet
glycoprotein(GP)II
b/lll

pathway of platelet aggregation.GPⅡb/III a receptor antagonists may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latelet— mediated thrombosi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chanism of thrombosi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P II b/lll
万方数据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8月
第36卷第4期
・269・
质量来源于共轭肽链的糖基。在血小板膜上,GPⅥ 与FcR,/链以盐的形式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该 类受体复合物与胶原蛋白的结合刺激了血小板分 泌、形状改变和聚集的信号传导H
J。
定、氯吡格雷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制由 TXA,和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而GP II b/11Ia与 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ADP、凝血酶、胶原、肾上腺素 等多种血小板激活剂诱导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最后 共同途径,如图1所示…。近10年来,以GP II 热点‘8}。
1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 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分为3个阶段:首先经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介导糖蛋白GP I b/Ⅸ/V 复合物与胶原蛋白结合,将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 下;随着血液的流动,血小板缓慢的向前滚动,同时 发生形态的改变,通过膜上胶原受体与胶原牢固结 合,将血小板沉积并黏附于受损血管壁上,并释放出 一系列的活性因子;释放出的活性因子进一步激活 血小板,使GP
纤维蛋白j形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变形和聚集中的
作用。实验显示,替罗非班不会影响血小板的变形, 但却能有效抑制全血中血小板的聚集。Dobrzycki 等¨纠的研究表明,在STEMI患者初级PCI中,替罗 非班的疗效优于溶栓疗法。替罗非班作为新一代抗 血小板聚集药,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但有潜在出 血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阿昔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这使其 诱发过敏反应的机会增加,且由于阿昔单抗是一种 不可逆的血小板抑制剂,它对血小板的作用将持续 整个血小板生命周期。埃替非巴肽和替罗非班是人 工合成的肽类和非肽类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这 一特点使其不具有阿昔单抗的抗原性和与受体结合 的不可逆性。然而,由于埃替非巴肽和替罗非班对 受体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如果发生出血,输注血小板 将无效。 2.4基于药效团模型从中草药数据库中搜索GP Ⅱb/Illa受体抑制剂 传统的药物开发模式往往需花费数亿美元数十 年的时间,从上万个化合物中才能发掘出一个有应 用价值的新药,这种方法周期长、耗资大,有很大的 随机性和盲目性。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推动 了21世纪创新药物研究的全新面貌,基于靶点设计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the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thrombosis;platelet glycoprotein II b/ll a;receptor;antagonists
血栓形成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世界每年 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约1 300万¨J。一些常见疾病, 如血小板无力症、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急 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均与血 小板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很 多,主要有血管内皮损伤、内外凝血系统异常和血流 动力学异常等,血小板的聚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 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血小板介导的血 栓形成过程以及近年来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 综述。
b/nl
a受体广泛
分布于血小板表面,每一细胞上大约有50 000个GP Ⅱb/11Ia受体分子。它能识别黏附蛋白分子的2个 肽序列,即RGD序列及KQAGTV序列旧1。GPⅡb/ m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一个关键因 子,是各种血小板激活剂所产生的激活信号的最后 传导通路,已成为抗血小板治疗的靶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