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23第二十三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 处理原则
极易嵌顿、绞窄,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其他腹外疝
切口疝 • 病因:解剖因素、切口愈合因素、
手术因素、腹内压过高
• 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肿块出现 查体时可见切口瘢痕处肿块
• 处理原则
手术修补
其他腹外疝
脐疝 • 病因:小儿、成人发病因素 • 临床表现
小肠最多见,大网膜次之 • 疝外被盖
概述
临床类型 •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 •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 •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 •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
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
•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 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 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 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
•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 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腹股沟管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直疝三角
发病机制
腹股沟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发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腹股沟疝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 • 腹股沟斜疝
易复性斜疝 难复性斜疝 嵌顿性斜疝 绞窄性斜疝
主要内容
概述 腹股沟疝 其他腹外疝
• 股疝 • 切口疝 • 脐疝
概述
疝 • 腹外疝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
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腹股沟疝 股疝 脐疝 切口疝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腹壁强度降低
腹内压力增高
概述
病理解剖
• 疝环(疝门) • 疝囊
由囊颈、囊体和囊底组成 • 疝内容物
小儿脐疝: 多易复性,啼哭时脐疝脱出 成人脐疝:发生嵌顿或绞窄者较多
• 处理原则
小儿脐疝: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成人脐疝: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 –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注: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 原则上 急诊手术
腹股沟疝
护理评估 • 术前评估
一般情况 健康史 发生、病程、进展、相关因素 身体状况 疝块的特点、全身情况、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 • 腹股沟直疝
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区别
腹股沟疝
辅助检查 • 透光试验 •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处理原则
腹股沟疝
• 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应 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
处理原则 • 非手术治疗
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 医用疝带的使用 嵌顿性疝的处理
腹股沟疝
处理原则 • 手术治疗
第二十三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识记:
能描述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的概念 能列出常见疝的种类
理解:
能说明腹外疝发生的主要原因 能比较4种常见类型疝的临床特点 能比较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及区别
运用:
能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腹外疝病人的术前后护理 能运用所学相关知识,预防腹外疝术后并发症
腹股沟疝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出院前指导
腹股沟疝
护理评价 • 疼痛程度减轻或得以缓解 • 能正确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及促进术后 康复的有关知识 • 未发生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若发生, 有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其他腹外疝
股疝 • 病因:解剖因素、腹内压增高 • 临床表现
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的突起 如发生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也常
• 术后评估
麻醉、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情况
腹股沟疝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急性疼痛 与疝块突出、嵌顿或绞窄相关 • 知识缺乏 缺乏腹外疝成因、预防腹内压升
高及促进术后康复的有关知识 • 潜在并发症 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护理目标
腹股沟疝
• 病人疼痛程度减轻或缓解
• 病人能知晓预防腹内压升高、促进术后 康复的相关知识
• 病人的并发症能得以预防、未发生并发 症或及时发现和处理
腹股沟疝
护理措施 • 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卧床休息 消除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嵌顿性/绞窄性疝的观察与护理
– 病情观察 – 护理 棉线束带或绷带压深环的护理 术前准备
腹股沟疝
护理措施 • 术后护理
卧床休息与活动 饮食护理 防止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预防阴囊水肿 预防切口感染
• 处理原则
极易嵌顿、绞窄,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其他腹外疝
切口疝 • 病因:解剖因素、切口愈合因素、
手术因素、腹内压过高
• 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肿块出现 查体时可见切口瘢痕处肿块
• 处理原则
手术修补
其他腹外疝
脐疝 • 病因:小儿、成人发病因素 • 临床表现
小肠最多见,大网膜次之 • 疝外被盖
概述
临床类型 •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 •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 •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 •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
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
•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 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 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 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
•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 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腹股沟管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直疝三角
发病机制
腹股沟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发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腹股沟疝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 • 腹股沟斜疝
易复性斜疝 难复性斜疝 嵌顿性斜疝 绞窄性斜疝
主要内容
概述 腹股沟疝 其他腹外疝
• 股疝 • 切口疝 • 脐疝
概述
疝 • 腹外疝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
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腹股沟疝 股疝 脐疝 切口疝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腹壁强度降低
腹内压力增高
概述
病理解剖
• 疝环(疝门) • 疝囊
由囊颈、囊体和囊底组成 • 疝内容物
小儿脐疝: 多易复性,啼哭时脐疝脱出 成人脐疝:发生嵌顿或绞窄者较多
• 处理原则
小儿脐疝: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成人脐疝: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 –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注: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 原则上 急诊手术
腹股沟疝
护理评估 • 术前评估
一般情况 健康史 发生、病程、进展、相关因素 身体状况 疝块的特点、全身情况、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 • 腹股沟直疝
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区别
腹股沟疝
辅助检查 • 透光试验 •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处理原则
腹股沟疝
• 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应 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
处理原则 • 非手术治疗
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 医用疝带的使用 嵌顿性疝的处理
腹股沟疝
处理原则 • 手术治疗
第二十三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识记:
能描述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的概念 能列出常见疝的种类
理解:
能说明腹外疝发生的主要原因 能比较4种常见类型疝的临床特点 能比较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及区别
运用:
能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腹外疝病人的术前后护理 能运用所学相关知识,预防腹外疝术后并发症
腹股沟疝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出院前指导
腹股沟疝
护理评价 • 疼痛程度减轻或得以缓解 • 能正确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及促进术后 康复的有关知识 • 未发生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若发生, 有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其他腹外疝
股疝 • 病因:解剖因素、腹内压增高 • 临床表现
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的突起 如发生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也常
• 术后评估
麻醉、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情况
腹股沟疝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急性疼痛 与疝块突出、嵌顿或绞窄相关 • 知识缺乏 缺乏腹外疝成因、预防腹内压升
高及促进术后康复的有关知识 • 潜在并发症 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护理目标
腹股沟疝
• 病人疼痛程度减轻或缓解
• 病人能知晓预防腹内压升高、促进术后 康复的相关知识
• 病人的并发症能得以预防、未发生并发 症或及时发现和处理
腹股沟疝
护理措施 • 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卧床休息 消除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嵌顿性/绞窄性疝的观察与护理
– 病情观察 – 护理 棉线束带或绷带压深环的护理 术前准备
腹股沟疝
护理措施 • 术后护理
卧床休息与活动 饮食护理 防止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预防阴囊水肿 预防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