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作文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何况高考之后各级政府对状元的巨款 奖励、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家的巨额奖金都 起着积极作用。为何当同样的行为落户到小 小的职业学院里的教室中就引起反弹?一个 孩子从游戏堆中猛地抬头望向黑板时,难道 不该有人为他的勇气和毅力点赞? 当然,焦老师的发红包若成了长期下去 的维持课堂的唯一手段,这不禁让我同情起 他的钱包来。须知,一个长期的学习热情是 不能用钱来完全点燃的。所以,家长更应该 让孩子明白,学习就是学习,奖励是为了学 习,而金钱自有其挣得的正当方法。老师更 无义务用金钱来喂养他的学习动力。这应是 一种更为理性的对待金钱奖励的态度。。
微信红包数额不大,与学校期末发的小奖 状小奖品无异。其目的都只是想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真正的学习兴趣会发生在学生开始 认真学习、感受学科魅力之后了。焦老师的 做法显然已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 家长怎么能对这些积极作用视而不见,反而 大呼:“阿堵物害人功利化”呢? 孩子对金钱的欲望与生俱来,也无可厚 非,不能轻易地定义为功利。功利者常常为 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枉顾道德法律。 但焦老师以红包吸引学生上课并不会使学生 为了红包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更不会激起 学生杀人放火的冲动。如此看来,家长口中 让孩子变得功利便无从谈起。。”
“红包”本是“礼轻情意重”,在生活中我们用 它来表达祝福,焦世奇老师与时俱进“诱惑”学生, 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但用红包物欲刺激,逗引学 生,从另一角度看却是引诱学生的金钱欲望。学生 到课堂听课,学好学业,本是分内之事,而如今却 与红包这浓厚的金钱色彩相挂钩,于那些真心读好 书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原本单纯的求知, 如今却因老师的这一做法也沾上了利欲色彩。 “微信签到”、“刷脸神器”、“拍合影照”等 点名神器层出不穷,在网友调侃逗乐的同时,也引 发我们的深思:当下学生的求知欲只能由金钱来刺 激?而师道尊严又该何去何从?这些看似创新的举 措,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也不自觉 地自我贬低,师道尊严已在红包发出时消失殆尽了。
但事实上,我相信焦世奇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很多高校的学生翘课已是家常便饭, 学风堕落更是见怪不怪。本该是人生最佳探究与思考年龄却 厌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并非个例。由此担负“欲人之 无惑”之重担的教师更是举步维艰,发红包以“讨好学生”, 成为“美女老师”“女神老师”来吸引学生似乎也在情理之 中,但这又确实是教育手段低俗化的表现。由此学生与老师 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育的衰败。 欲改变现状,纠正歪风邪气,从根源来说,教育者应 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使学生真 心爱上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与愉悦感。而 求学者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师长,尊重知识。红包 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识,知识亦不需要红包的外包装。 红包作为习俗符号,该被珍惜使用;而知识作为个人 灵魂的填充,更应该被崇敬与尊重。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该 由师生共同维护。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 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 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 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 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 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 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 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 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 写作任务。
当如此娱乐化的红包被江苏某高校的焦老师 用作点名神器时,我既佩服其善于捕捉职业高校 学生的好奇逐利的心理,同事也为今天的师道竟 已沦落到先取悦学生,在换取教学秩序的稳定, 而深感悲哀。学生出满勤,成绩进步,过节…… 都能赢得焦老师的红包奖励,不论含金是几何, 但终得以换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师徒日渐升温 的和谐美满的场面。但撤去其外表的冠冕堂皇, 余下的仅是“我出钱你出勤,我包红包你回心” 罢了。如此新招到底于教学有多少价值?学生抢 红包出满勤又折射出怎样的求学意志?
三、题目精选
高二11班 高二11班 高二12班 高二12班 高二12班 高二12班
李燕婷《拒绝金钱课堂 远离世俗教育》 李晓雪《是拜金主义还是奖励制度?》 马建强《向“钱”看,还会向前看吧?》 杨超《教人须用德 育人先育心》 邱婷《何言“前”程为“钱”程》 华文斌《授之以金不如授之以兴》
四、开头示范
一、本次作文打分尺度
笼统打分,标准较松,区分度较大。 基准分是42分。针对核心事件,对“某一方观点”有所侧重 与选择,观点明确,具备基本的语文水准和写作素养,得 42—45分。 谈到了核心事件,但是观点不清,暧昧混沌,或者利弊参半, 各打五十,美其名曰思辨(它是骑墙,真的不是思辨)得 分40左右。 观点坚定不移,阐述客观到位,思考角度多向,得分48左右。 表达入情入理,用词书面典雅,言人所未言,得分52分以上。 非“任务驱动型”写作,几乎没选出“某一个”态度去写, 而是泛谈“教育”这一宏大话题,得分35分+。 大谈“创新重要无比”、“在乎结果不如关注过程”、“自 觉自愿方能走得更远”等话题,不提教育话题、对材料事 件几乎不谈更未分析的,属于原先的福建省材料作文写作 路数,绝对错误,得分25分左右。
1.高二11班 许丽敏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 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 权失则弃。”此言得之。 仅是为督促学生学而发红包,虽提高 了效率,却丢失了“红包”的本义,而且 也使学生更加的功利化,技术学院的焦老 师的这一作法,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四、开头示范
2. 高二11班 苏昀 近日,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为督促 学生学习,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 “新招”。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中国是 个人情社会。”做事都讲究“礼尚往来”, 焦老师为学生们送上了“礼”,学生们就 以出勤率,学习成绩和上课的活跃程度进 行回报。
五、范文展示
“红包奖励”折射教育低俗化
厦大附中高三1班 许晅玥
红包,译名lucky money,颇具幸运之意, 在中国传统礼俗中是用于年节庆典中长辈 对晚辈的赠给,也有主客之间的礼节往来。 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红包已不再只 是那带有粗糙厚实之感的小红纸袋,摇身 一变成为微信窗口里的虚拟图片,弹指间 即可收获红包的快感。
2.面对“红包”奖励,家长无需神经过
敏
方子涵
某职院焦老师以微信红包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取 得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的成果。此事一出,各 界议论纷纷。该校师生认可焦老师别出心裁的良苦用心; 又有家长担心孩子受金钱的诱惑染上了功利的态度而明确 反对。其实,微信红包与平时的奖状奖品并无太大差别, 诸位家长大可不必这般神经过敏。 随着近几年道德底线的溃败,金钱至上的风气见 长,人们已经警觉起来,不断反思,教育领域首当其冲。 故而,家长的担心亦可理解。然而,唤醒理性对待金钱并 不能将孩子武装成“金钱绝缘体”,而学校更不可能成为 世界经济大潮中的象牙塔。
3、高二12班 潘炜婷
吾见当下,技术学院老师,用微信发红包, 奖励督促学生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 关系友好。我为这一创新的举动鼓掌,为当 今的学风唏嘘。
4.高二12班 马建强
当下之世,利益为先,好处为重。如此 形势,怎么能不加以改正?近期有闻:某学 院焦老师,余时发红包,以资鼓励表现良好 学生。余以为,如此之事,实为不可。又念 之当下,不禁叹之,悲之。
六、训练
就下面题目写一作文题目和开头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 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 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 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 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 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 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 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 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二、观点梳理
1.中肯肯定之:“红包奖励”传导正向教育理念、红包新招 符合教育原味、红包只是“小红花”式的游戏化象征、无 奈的物质奖励不该被苛责 2. 严厉批判之:勿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 “哄孩子”式课堂是对学生的黑色嘲讽、出勤率岂能靠红 包保障、你的求学岂能老师买单、花式渠道贿赂学生实在 悲哀、要励志不要励欲、莫让教育用上利益的“偏方”、 “中国式焦老师”可悲可哀、“红包”给教育抹黑、拒绝 “红包课堂”,还我纯真教育 3. 温和批评之:“受益终生”的教育才是“治本”的改革、 红包奖励引发教育功利化属杞人忧天、“红包妙招”不具 推广价值、长远来看“红包课堂”隐忧不少、偶尔用用尚 可,反客为主危险、以“钱”促学未若以“奖”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