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概念题导师系统——第九章 吸收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九章 吸收

化工原理第九章 吸收
20.6.19
p
* A
cA H

cA* HpA
H——溶解度系数 ,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
H是温度的函数,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易溶气体H值大,难溶气体H值小。
溶解度系数H与亨利系数E间的关系
pA*
cA H
,
pA*
ExA, xA
cA c
E
c H
设溶液的密度为 kg / m3,浓度为 c kmol / m3 ,则
20.6.19
气相: 液相:
yA
nA n
xA
nA n
yA yB yN 1 xA xB xN 1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xA
nA n
mw A
/ MA
mw A / M A mw B / MB mw N
/ MN
wA/M A
wA/M A wB/MB wN/M N
20.6.19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一、气体的溶解度 二、亨利定律 三、气液相平衡与吸收过程 的关系
20.6.19
一、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概念
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 cA*
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
2、溶解度曲线
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由相律知
f c 2 322 3
2、质量比与摩尔比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
(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wA mA mB
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 尔数之比。
气相:
YA
nA nB
液相: X A
nA nB
20.6.19

化工原理_第九章-吸收

化工原理_第九章-吸收

二、吸收速率方程
假设气液相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则
气膜 液膜
cL HpL
pG
组成
又根据双膜模型的假定,可知 ci Hpi
pi
传质方向
NA

pG
1
pi

ci
cL 1

pi
1
pL

pG

p
L
11
kG
kL

HkL kG HkL
Ci
气相主体
G
L
液相主体
p
L
CL
z

pG

目录
第九章 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吸收 二、吸收的目的 三、吸收分类 四、吸收设备及流程 五、吸收剂的选择
1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目录
目录
第九章 吸收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一、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二、亨利定律
第三节 吸收过程模型及吸收速率方程
一、双膜模型 二、吸收速率方程
第四节 二元低浓气体吸收(或脱吸)的计算
pi
传质方向
Ci
液相主体
G
L
距离
双膜模型
CL
z
22/91
二、吸收速率方程
液膜控制 ----如图,液膜较厚,气膜较薄,即阻力主要由液 膜决定。
难溶体系属于这种情况。
1
1

k x mk y
1 H
kL
kG
气膜 液膜
pG
组成
故 Kx kx KL kL
pi Ci
气相主体
1 1 1 Kx kx kym

p
A

【免费下载】化工原理第9章 吸收 复习题

【免费下载】化工原理第9章 吸收 复习题

* G则属于__过程Fra bibliotek***答案*** (1)解吸;
(2)吸收。
22.(2 分)
扩散速率的费克定律公式是______,式中每项的物理意义
___________。
***答案*** JA= - DdcA/dz, JA 组分 A 的扩散通量 kmol/(m2s ); D 扩散系数 m2/s, dcA/dz 组分的浓度梯度 kmol/m4
2.(2 分)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 69.6mmHg,此时氨在混合气中的摩尔分率
y=________,比摩尔分率 Y=_______. ***答案*** 0.0916 ; 0.101
3.(2 分)用相平衡常数 m 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______.在常压下,20℃时, 氨在空气中
23.(2 分)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
可以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答案*** 双膜的扩散速率, 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24.(2 分)影响扩散系数 D 值的大小的因素有

***答案*** 扩散组分的性质及介质、温度、压力、浓度。
25.(2 分)总吸收速率方程式中 KY 是以___为气相摩尔比差为传质推动力的气相总传 质系数;而 KX 是以____ 为液相摩尔比差为传质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
***答案*** 1/KG=1/kG+1/H.kL; 1/KL=H/kG+1/kL
13.(2 分)用清水吸收空气与 A 的混合气中的溶质 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 m=2,入塔气体浓
度 y1=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 y2=0.008,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答案*** 1.733 14.(4 分)某吸收塔中,物系的平衡线方程为 y=2.0x,操作线方程为 y=3.5x+0.001,当

制药化工原理学课件 化工原理第九章吸收-5-11

制药化工原理学课件 化工原理第九章吸收-5-11

溶解度/[g(NH3)/1000g(H2O)]
溶解度/[g(SO2)/1000g(H2O)]
250
200
0 oC
150
10 oC
100
20 oC
30 oC
50
40 oC
50 oC
0
20 40 60 80 100 120
pSO2/kPa
1000 500
0 oC
10 oC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X (Y )
传质方向
kL — 推动力为摩尔浓度差的液相(膜)传质系数,m/s; kx — 推动力为摩尔分率之差的液相(膜)传质系数,kmol/(sm2); kX — 推动力为摩尔比之差的液相(膜)传质系数,kmol/(sm2); c,x,X —溶质A在液相主体的摩尔浓度,摩尔分率和摩尔比浓度;
ci,xi,Xi—溶质A在界面液相侧的摩尔浓度,摩尔分率,摩尔比浓度。
三. 温度和压力对气体溶解度(E,H,m)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气体:
t E , H , m
P E , H , m
c
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Ms
四. 亨利常数E、H、m之间的关系
1 EMS
H
S
E、H之间的关系
m E P总
E、m之间的关系
ρs
V
于是亨利定律可写成以下几种形式:
(3)气体净化:
一类是原料气的净化:如合成氨原料气脱H2S、脱CO2等; 另一类是尾气处理和废气净化以保护环境,如燃煤锅炉烟气等。
3.吸收操作分类
① 按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
如用水吸收二氧化碳、 用水吸收乙醇或丙醇蒸
物理吸收:A与S无化学作用,纯物理溶解 汽、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第九章吸收解析

第九章吸收解析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吸收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气体混合物 液体
A 溶质 B
C 惰性组分 D
S 吸收剂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相界面 4/97
❖ 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液体称溶剂或吸收剂 ❖ 混合气体中能被溶解的组分称溶质或吸收质 ❖ 混合气体不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或载体 ❖ 吸收操作中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溶液,其
8/97
(2)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 单组分吸收:在吸收过程中,若混合气体中只有
一个组分被吸收,其余组分可认为不溶于吸收剂 ,则称之为单组分吸收; ❖ 多组分吸收:如果混合气体中有两个或多个组分 进入液相,则称为多组分吸收。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9/97
(3)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 等温吸收:气体溶于液体中时常伴随热效应,若
被吸收气体
被吸收气体
逆流吸收操作示意图
板式塔
填料塔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2/97
第一节 概述
2.吸收流程 吸收与解吸
单一吸收塔流程:
吸收剂常常需 要回收再利用






吸收-解吸流程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3/97
2.吸收流程 多塔吸收流程
第一节 概述
(a)气、液串联(逆流)
(b)气体串联、液体并联(逆流)
2.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的组分
例如,用硫酸从煤气中回收氨生成硫胺;用洗油从煤气中回收粗 苯等。
3.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主要包括原料气净化和尾气、废气的净化以保护环境。 例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燃煤锅炉烟气 、冶炼废气等脱SO2等。

化工原理第九章 吸收

化工原理第九章 吸收
19.1.19
x 0.05 x* 0.021
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 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 具体方法: 已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
实际组成y和x,在x-y坐标
图中确定状态点,若点在 平衡曲线上方,则发生吸 收过程;若点在平衡曲线 下方,则发生解吸过程。
浓度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cA xA c
19.1.19
(c为混合物的总浓度)
4、气体总压与理想气体中组分的分压 总压与某组分分压之间的关系:
pA PyA
pA YA P pA
摩尔比与分压之间的关系: 摩尔浓度与分压之间的关系:
nA pA cA V RT
19.1.19
第五章 吸收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y* 0.94 x ,若含氨0.094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组成 x A 0.05
的氨水接触,确定过程的方向。 解:用相平衡关系确定与实际气相组成 y 0.094 成平衡的液相组成
x y / 0.94 0.1
*
19.1.19
将其与实际组成比较 : x 0.05 x* 0.1 ∴气液相接触时,氨将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或者利用相平衡关系确定与实际液相组成成平衡的气相组成
nA xA n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nA mwA / M A xA n mwA / M A mwB / M B mwN / M N
wA /M A wA /M A wB /M B wN /M N
19.1.19
2、质量比与摩尔比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 (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mA wA mB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
五、吸收剂的选择
1、溶解度
2、易脱吸
3、选择性
4、粘性
5、挥发性
6、其他
§2扩散现象
一、概念
1、扩散:当系统内部存在浓度差时,物质总要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2、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分子扩散:只依靠微观的分子运动,而无宏观的混合作用。
涡流扩散:流体有宏观流动,依靠流体质点的不规则运动(湍动)而进行的扩散。
y=y*气液组成相平衡,不发生传质。
y<y*气相组成小于平衡,传质方向为解吸。
2、由液相组成x判断
已知气相组成y、液相组成x及相平衡关系y*=m·x,判断传质方向。
所以,
结论1:由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理想气体混合物,A在B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B在A中的分子扩散系数相等。
积分后得
结论2:分子扩散速率与气体分压差成正比,与扩散距离成反比。
结论3:等分子反向扩散过程中,传质作用仅为分之扩散,所以传质通量NA等于分之扩散通量JA。
NA= JANB= JBNA=-NB
四、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定扩散
1、质量分率a与摩尔分率x
1)质量分率a:某组分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率。
2)摩尔分率x:某组分的摩尔量占总摩尔量的百分率。
3)质量分率a与摩尔分率x的换算
2、质量比 和摩尔比X Y
1)质量比 :
2)摩尔比X;Y:
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1)质量浓度:单位体积均相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单位:kg / m3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其气相分压力成正比。
亨利定律适用条件:气体的分压不太大;所成的溶液不太浓;气体溶质与溶剂不起化学反应。
由于浓度的表示方法不同,亨利定律有如下形式:

化工原理-吸收复习题(附答案).doc

化工原理-吸收复习题(附答案).doc

合气中的溶质 A ,入塔气体=1. 5 x 1 x 0. 8=1. 2吸收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 1. 化工生产中吸收可应用在1、 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

***答案*** 制取液体产品,回收和分离有用组分,净化气体。

2. 对于难溶气体,吸收时属于 ____________ 控制的吸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液膜、增大液相侧的传质分系数或液流湍动程度。

3. 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 ------------------------------- - ***答案*** 单位塔 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4. 吸收质是指 ------------------ ;而吸收剂则是指---------------- ;惰性组分是指 -------------------- 。

***答案*** 被液体吸收的组分,用于吸收的液体,不被吸收剂吸收的组分。

5.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 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 __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 ---------- 则操作线向 ------------ 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 - ye ) --------- 。

***答案*** 大于 上方 增大 远离 增大6. 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 平衡线、操作线、传质系数。

或者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7. 吸收过程物料衡算时的基本假定是:(1) 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 。

化工原理2012-9 吸收

化工原理2012-9 吸收

y+dy x+dx 单位体积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a h H dh NAadh=GBdY=LSdX, NA=KY(Y-Y*) y x KYa(Y-Y*) dh= GBdY
四、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0Hdh= ∫YaYb(GB/KYa)dY/(Y-Y*)
yb
xb
23
H=(GB/KYa)∫YaYbdY/(Y-Y*) 同理可推出:H= (LS/Kxa)∫XaXbdX/(X*-X)
G,y
Lx
Gb,yb
G、L、y、x----塔中任一截面处的 Lb,xb 气相、液相kmol/h流量和吸收质 摩尔分率。
GB、LS---气相中惰性气体、液相 中吸收剂的kmol/h流量
20
GB=G(1-y), Ls=L(1-x) Y=y/(1-y), X=x/(1-x) GB(Yb-Ya)=Ls(Xb-Xa) 全塔物料衡算:
8
亨利定律:
稀溶液,气体的溶解平衡关系可以表示成过原点 的直线。其函数表达式为: Henry定律: pA*=ExA 溶解关系:cA*=HpA 拉乌尔定律: pA=pA°xA
相平衡关系:y*=mx
E---亨利系数[Pa]; m---相平衡常数;
H---溶解度系数[kmol/(m3kPa)]。
气体越易溶,H越大,E越小;
(Yb-Ya)/(Xb-Xa)=Ls/GB
对虚线方块作物料衡算: GB(Y-Ya)=Ls(X-Xa) Y=(Ls/GB)X+(Ya-LsXa/GB) -----逆流吸收操作线方程
此方程为一直线,斜率=Ls/GB称为液气比
若并流吸收:Y=-(Ls/GB)X+(Ya+LsXa/GB)
并流吸收操作线方程,(直线)

第九章 吸收 化工原理

第九章 吸收 化工原理

E m P
E x 即p* Py * Py* Ex y* P
19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说明:‫٭‬同S中 E (易溶) E ( 难溶)
H (易溶) H ( 难溶)
m(易 溶) m( 难 溶);
‫ ٭‬E E (T ) H H (T ) m m(T , P ) T E , H , m ;

x2 *
y2 *
y2 mx2 0.94 0.1 0.094 y2 0.05 y2 0.1 解吸 y2 0.05 x2 0.053 m 0.94 x2 0.1 x1 0.053 解吸
27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y1 x1 x1 ——吸收, x1 x1 若 m x x ——平衡, 0 若 1 1

若 x1 x1 ——解吸, x1 x1
25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同T同
x A下, p A 大,难溶
14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二、气液相平衡关系式——亨利定律
1. p* ~ x 表达式:(液相浓度用摩尔分率表示) 平衡状态时: T一定, P<5atm,稀溶液,
p* Ex
kPa 或 atm、mmHg
无因次
亨利系数,单位同 p *
第三节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1.吸收传质步骤: 气相主体 → 气液相界面; 相界面上的溶解(阻力≈0);服从气液平衡关系 相界面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吸收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过程,用于从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所需的组分。

在化工原理吸收的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些课后习题,以加深对吸收原理和操作的理解。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吸收问题的解析和答案。

1. 什么是吸收过程?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吸收过程是指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某个组分转移到另一个相中的过程。

在吸收过程中,通过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与溶剂接触,目标组分会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溶剂相中。

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吸收剂(溶剂)的选择是关键,因为目标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应该较高。

吸收剂通常是液体,可以是水、有机溶剂或离子液体等。

2. 描述吸收过程的传质机制。

吸收过程的传质机制包括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指目标组分从气相或液相传递到吸收剂相中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扩散、对流或化学反应来实现。

扩散是最常见的质量传递机制,它基于组分在不同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运动而导致的质量传递,它可以通过搅拌、气体吹扫或液体循环来实现。

化学反应是指目标组分在吸收剂中发生化学反应,并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能量传递是指吸收过程中伴随的热量交换。

吸收过程通常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目标组分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吸收剂相中,释放出热量。

3. 列举常见的吸收设备和吸收剂。

常见的吸收设备包括填料塔和板塔。

填料塔是由填料填充而成的柱状容器,填料可以提供大量的表面积,增加质量传递效率。

板塔是由多个水平平板组成的容器,通过在板间引入气体和液体流动,实现质量传递。

常见的吸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和离子液体。

吸收剂的选择取决于目标组分的溶解度和选择性。

4. 描述气体吸收过程中的平衡曲线。

气体吸收过程中的平衡曲线描述了吸收剂中目标组分的溶解度随气体相中组分浓度的变化。

平衡曲线通常是一条曲线,呈现出随着气体相中组分浓度的增加,溶解度逐渐增加的趋势。

平衡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吸收剂和目标组分的性质。

化工原理第九章气体吸收的基本概述

化工原理第九章气体吸收的基本概述

1 11
K x mk y kx
1 1 m Ky ky kx
mK y K x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相平衡关系为曲线
设平衡曲线段 PQ 与 QR 的割线的斜率分别为 mL 和 mG
y
斜率
=-kx/ky y*=f(x)
y A
R
mG
yi
mL
Q
y*
P
o
x
xi x* x
[例题]
气相传质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
1
1
ky 5.31104 89.3%
1
1
K y 4.74104
液相传质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
m
1.2
kx 5.33103 10.7%
1
1
K y 4.74104
作业
第56页: 9.4
和比摩尔分数。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注意:气相传质系数虽然单位不同,数值也不同,但可根 据组成表示法的相互关系进行换算。 例:根据 p=Py,有
N A kg ( p pi ) kg P( y yi ) k y ( y yi )
k y Pk g
kY

ky (1 Y )(1 Yi )

X)
Xi 1
X kX
吸收传质理论与传质速率方程
同样,根据各种表示法的相互关系可推得
kX cmkc
kX

(1
kx X )(1 X i )
式中 cm 为液相的总摩尔浓度。 液相浓度很低时:
kX kx kx cmkc
对流传质系数
Sh f (Re,Sc )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

说明:1、 p*、x 、E(亨利系数,压强单位 )
推导:1m3:
2、适用于 t 一定,理想溶液。E为该 t 下纯溶质p°;
溶质[kmol/m3]
3、用于难溶、较难溶气体(或易溶稀溶液);
溶剂
4、难溶气体,E为常数;

5、E由实验测定,查手册(P78); 6、E=f (T),T E (即T CA* ),
等分子反向扩散:NA=JA 单向扩散: NA=JA+总体流动 2、NA计算式 N-总体流动的通量,[A、B总物质量/m2.s]; 其中,A、B的通量各为:
若扩散在气相:
积分:
z
0
解得:
则:
pB2 pB1

式中:
1、2两截面上物质B分压的对数平均值,kpa。
-漂流因数,无因次。
说明:①与(2-16)比较,多P/PBm , ②pA (pB )
(3)kG~ky关系 P总压不高时, p=Py 及pi=Pyi
ky= PkG (2-35)
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yi-溶质A在相界面处的摩尔分率。
ky-气膜吸收系数 [kmol/(m2.s)] 1/ky为气膜阻力, * 1/ky与(y-yi)相对应。

(1)
kL—液膜吸收系数,kmol/(m2.s.kmol/m3)或m/s。
5、 小结 1、两类吸收速率方程式
膜系数相对应的速率式 总系数相对应的速率式
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方程式
吸收系数
推动力
膜系数:kG[kmol/(m2.s.kpa)] kL[kmol/(m2.s.kmol/m3)或m/s。]
ky [kmol/(m2.s)] Kx[kmol/(m2.s)]

化工原理习题解第九章习题解

化工原理习题解第九章习题解

化⼯原理习题解第九章习题解第九章吸收9-1 总压为kPa 3.101、含3NH %5(体积分数)的混合⽓体,在C25下与浓度为3.71.1 m kmol 的氨⽔接触,试判别此过程的进⾏⽅向,并在c p 图上⽰意求取传质推动⼒的⽅法。

解氨—⽔平衡关系列在本章附录⼆中,需将题中组成化为其中的单位,以便⽐较。

⽓相氨分压 kPa p 065.505.03.101液相组成换算要⽤到密度,暂取3.990 m kg (参考例9-2,温度较⾼较⼩)。

对3.71.1 m kmol c 氨⽔,每⽴⽅⽶含氨kg 1.291771.1 ,含⽔kg 9.9601.29990 ;故kg 100⽔中含氨kg 03.3)9.960/1.26(100 。

与附录⼆⽐较,氨⽔组成为kg 3氨.1-100(⽔)kg ,C25下的平衡氨分压为kPa 13.3,⽐题给氨分压低,故知过程⽅向应为吸收。

(注:虽然氨⽔密度的估计稍有误差,但不影响过程⽅向。

作图从略)9-2 含%32CO (体积分数)的2CO —空⽓混合⽓,在填料塔中⽤⽔进⾏逆流吸收,操作压⼒为(绝)为kPa 200、温度为C 25,试求出塔的g 100⽔中最多可溶解多少克2CO ?其浓度⼜为多少?解出塔⽔的最⼤浓度系与逆流进塔的⽓体平衡,此时2CO 的分压kPa Py p 603.0200 ,查本章附录⼀,C 25下2CO 溶于⽔的亨利系数MPa E 166 。

按式(9-5),液相平衡组成为 153)(.1061.3101666 B A mol A mol E p x ⽽ 155max ).(1084.81061.3)1844()()(gS gA x M M x M M S A L A 即 123100.(1084.8 )g gCO浓度 335max .1001.2)1061.3()18/1000()(m kmol x M sCx c s9-3 总压kPa 3.101、含%62CO (体积分数)的空⽓,在C20下与2CO 浓度为3.3 m kmol 的⽔溶液接触,试判别其传质⽅向。

《化工原理》第九章-吸收过程

《化工原理》第九章-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
N OG
1 1 mG
ln[(1
mG ) L
y进 y出
mx进 mx进
mG ] L
L
当吸收过程用理论板概念计算时,N=?
ΔABC与ΔCDE为相似三角形
AB L 操作线的斜率;CD m 平衡线的斜率
BC G
BC
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AB L A
CD mG y进 mx出 ( y出 mx进 ) AN
L R xDmax ye V R 1 xDmax xe
得 xDmax R( ye xe ) ye
L
RD qF
ye xW min
V (R 1)D (1 q)F xe xW min

xW min
ye
RD qF W
( ye
xe )
xDmax、xWmin~R 线性关系
⑵R较大,物料衡算限制 xWmin =0, xDmax
能耗较低
R恒定方式,塔顶产品有不同浓度的混合, 能耗较高
本次讲课习题: 第九章 19, 20, 21, 22
下次带自测练习
困难在于:操作时间τ的确定, R~τ对应关系的确定 , R
②R恒定,选择适宜R, 求:N
V不变,R不变,τ较容易算
原式积分 lnW
F
xW dx xF xD x
W
xD x f
xW dx
e xF xD x
F xD xW
7.4 两种方式能耗的比较 xD恒定方式, 塔顶产品没有不同浓度的混合,
y进 mx出 ( y出 mx进 ) AN
N
ln
1 L
ln[
y进 y出
mx出 mx进
]
mG
N
1 ln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正常操作的逆流吸收塔,因故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致使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将会发生( )。

(A)出塔液xb↑,回收率纭ü
(B)出塔气ya↑,出塔液不变
(C)出塔气ya↑,出塔液xb↑
(D)在塔下部发生解吸现象
[2] 温度______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 降低
(B) 升高
(C)变化
(D)
[3] 在逆流吸收塔内,入塔条件不变,填料层高度h0趋向无穷大,当吸收因数A<1时,气液相在( )处达到平衡。

(A)塔顶
(B)塔底
(C)塔中部
(D)塔中某一位置
[4] 如右图所示,气相串联,液相并联的三塔系
统,其操作线为( C ),设L=V,Xa=0 。

[5] 在逆流吸收塔内,入塔条件不变,填料层高度h0趋向无穷大,当吸收因数A>1时,气液相在( )处达到平衡。

(A)塔顶
(B)塔底
(C)塔中部
(D)塔中某一位置
[6] 逆流吸收塔中,其他操作条件不变,系统温度增高,若忽略温度对Sc准数的影响,则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气体出口浓度ya,液体出口浓度xb将( )。

(A)HOG↑,ya↑,xb↑
(B)HOG↑,ya↑,xb↓
(C)HOG↑,ya↓,xb↓
(D)HOG↓,ya↑,xb↓
[7] 低浓度难溶气体吸收,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入塔气量增加,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出塔气体浓度ya、出塔液体浓度xb将会有( )变化。

(A)HOG↑,ya↑,xb↑
(B)HOG↑,ya↑,xb↓
(C)HOG↑,ya↓,xb↓
(D)HOG↓,ya↑,xb↓
[8] 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部分吸收剂[L/2]从塔中部循环入塔,如右图所示。

其操作线应
为( B)。

设L=V。

[9] 只要组分在气相中的分
压__________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解吸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
[10] 在常压下,通过测定得知稀水溶液中溶质A的摩尔浓度为0.56kmol/m3,此时气相中A 的平衡摩尔分率为0.02,则此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 = __________。

(A) 0.01
(B) 2
(C) 0.2
(D) 0.28
[11]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是______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过程的操作线总是在其平衡线的_________。

(A) 小于,上方
(B) 大于,上方
(C) 小于,下方
(D) 大于,下方
[12] 已知CO2水溶液在二种温度t1、t2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144MPa,E2=188MPa,则____________。

(A) t1= t2
(B) t1>t2
(C) t2>t1
(D) 不确定
[13] 压力______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 降低
(B) 升高
(C)变化
(D)
[14] 对一定的气体和稀溶液物系,相平衡常数m取决于:( )
(A)温度和浓度
(B)温度和压强
(C)压强和浓度
(D)流速和浓度
[15] 低浓度易溶气体逆流吸收塔,如果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入塔气体yb增加,则液相总传质
单元数NOL,出塔气体ya,出塔液体xb将( )。

(A)NOL↑,ya↑,xb↑
(B)NOL↓,ya↑,xb↑
(C)NOL不变,ya↑,xb↑
(D)NOL不变,ya,xb↑
[16] 用纯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符合亨利定律。

当入塔气体浓度上升[属低浓度范围]其他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a和吸收率缥 ( )。

(A)ya↑,η↓
(B)ya↓,η↑
(C)ya↑,η不变
(D)ya↑,η变化不确定
[17] 只要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__________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
[18] 气膜控制的逆流脱吸填料塔操作中,若气量和液量同比例减少,则气体出口浓度ya和液体出塔浓度xb将( )。

(A)ya↑,xb↓
(B)ya↑,xb↑
(C)ya↓,xb↓
(D)ya↓,xb↑
[19] 对一定的气体和稀溶液物系,亨利系数只取决于:( )
(A)温度 (B)压强
(C)浓度 (D)流动状况
[20] 在( )情况下,出现液膜控制的吸收操作。

(A)平衡线y=f(x)斜率很小
(B)溶解度系数H很大
(C)系统符合亨利定律
(D)亨利系数E很大
[21] 某吸收过程,气相传质分系数ky=0.0004kmol/m2.s,液相传质分系数
kx=0.0006kmol/m2.s,由此可知方该过程为( )。

(A)液膜控制
(B)气膜控制
(C)判断依据不足
(D)气液双膜控制
[22] 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低浓度系统,如在水中加碱,此系统( )。

(A)kG和KG都明显增大
(B)kG减小,KG增大
(C)kG基本不变,KG增大
(D)kG和KG都基本不变
[23] 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354kPa,E2=
1.11kPa,E3=0.660kPa,则_______________。

(A) t1> t2
(B) t3>t2
(C) t1>t3
(D) t3>t1
[24] 在解吸操作中,总压P和温度T(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P↑T↑
(B)P↑T↓
(C)P↓T↑
(D)P↓T↓
[25] 在y-x图上,操作线若在平衡线下方,则表明传质过程是( )。

(A)吸收
(B)解吸
(C)相平衡
(D)不确定
[26] 浮阀塔操作弹性较大,可以应用在粘度较大或液体中有固体颗粒的场合。

×
[27] 常压下,清水吸收二氧化碳,属于气膜控制的吸收过程。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