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手抄报二十四节气夏至

合集下载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夏至未至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夏至未至

夏至的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谢 谢 观 看
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 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 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夏至吃馄饨,热 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 夏的良好愿望。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 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 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 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第四章 夏至的诗歌
夏至的诗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 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 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 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 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 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 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 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 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 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 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 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的特点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 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 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 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 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 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 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 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的诗歌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的智慧结晶,用来指导古代人的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含义,眼看夏至节气就要到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夏至的手抄报,一起来欣赏吧!
关于夏至的手抄报
夏至谚语
1、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2、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3、夏至无风三伏热。

4、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5、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6、夏至三庚数头伏。

7、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8、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9、四月南风大麦黄,养蚕插秧两头忙。

10、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11、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2、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4、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15、夏至不雨天要旱。

16、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17、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18、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9、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20、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21、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22、夏至馄饨免疰夏。

23、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24、立夏北风当日雨,立夏东风少病疴。

25、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26、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27、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8、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29、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30、夏至有雷三伏热。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夏至的时间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古代人的“夏至”怎么过“夏至”这个时点它是太阳运行的北回归线上的一个极点,这是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之一。

小学生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节气文化习俗 课件

小学生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节气文化习俗 课件
“立竿无影”现象仅限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一年中会出现两次太阳垂直照射地面的时刻。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 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 深圳、东莞、惠州及汕尾等城市,全年都可 以观测到两次“立竿无影”。
夏至诗词谚语丰
④ 夏至诗词谚语丰
谚语• Biblioteka 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 •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 夏至无雨三伏热。 •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 夏至闷热汛来早。
② 夏至习俗差异大
祭神祀祖习俗
值夏至时,恰逢麦收之际,自古传承夏至祭神 祀祖的习俗,祈求驱邪避晦,五谷丰登。 自周朝以来,夏至日成为朝廷举行庄严祭祀的 重大节日,而民间百姓也纷纷沿袭此俗。 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举办“过夏麦”祭祀活 动的习俗,这是古代“夏祭”的孑遗。
② 夏至习俗差异大
吃夏至面习俗
谚语
•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 夏至狗无处走。
④ 夏至诗词谚语丰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2 夏至习俗差异大 4 夏至诗词谚语丰
夏至来历有渊源
① 夏至来历有渊源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节气时间是:每年公历的6月20日、
21日或22日。
① 夏至来历有渊源
夏的意思是:夏天、夏季。 至的意思是:极(最大、鼎盛)。
夏至“盛夏”。
夏至习俗差异大

24节气手抄报内容

24节气手抄报内容

24节气手抄报内容24节气手抄报。

春节气。

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春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慢慢过去,大地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渐渐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在春节气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雨水。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雨水充沛的时候。

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雨贵如油的季节开始了。

雨水充沛的时候,大地开始变得湿润,万物生长迅速,农作物也开始生长茁壮。

惊蛰。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雷惊蛰的时候。

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雷响彻云霄,大地开始回春。

在惊蛰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雷的威力,大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分。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昼夜平分的时候。

春分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昼夜平分,白昼开始变长,黑夜开始变短。

在春分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昼夜平分的神奇,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清明。

清明节气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清明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暖花开,大地开始绽放出各种花朵。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风拂面,大地开始一片生机盎然。

谷雨。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谷物成熟的时候。

谷雨节气的到来,标志着谷物开始成熟,大地开始进入丰收的季节。

在谷雨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象。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

立夏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大地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

小满。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饱满的时候。

小满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饱满,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季节。

在小满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麦香扑鼻,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成熟的时候。

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成熟,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高峰期。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

一、夏至节气的由来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二、夏至节气如何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文字内容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文字内容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文字内容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返回目录处暑节气的由来是什么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

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返回目录处暑相关谚语1、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2、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3、早耕草作肥,晚耕如种草。

4、处暑谷儿长,大风要提防。

5、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6、芫荽不热不种,不冷不弄。

7、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8、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9、树上三千元,树下吨粮田。

10、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11、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1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13、七月半,栽早蒜。

14、绿肥正逢盛花期,压青正是好火候。

15、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16、热熟谷,粒实鼓。

17、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二十四节气诗配画,美哭了!

二十四节气诗配画,美哭了!

⼆⼗四节⽓诗配画,美哭了!今天是霜降,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个节⽓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四节⽓作为历法和农业⽣产的指南针,在农事上起到⼗分重要的作⽤。

今天,诗词带你再次回顾⼆⼗四节⽓,当它们配上画,美哭了有没有。

⽴春《⽴春》【唐】杜甫春⽇春盘细⽣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门⾏⽩⽟,菜传纤⼿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未知归定处,呼⼉觅纸⼀题诗。

⾬⽔《七绝·⾬⽔》【宋】刘⾠翁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满⼭川。

天将化⾬舒清景,萌动⽣机待绿⽥。

惊蛰《观⽥家》【唐】韦应物微⾬众卉新,⼀雷惊蛰始。

⽥家⼏⽇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

饥劬不⾃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惭不耕者,禄⾷出闾⾥。

春分《偷声⽊兰花.春分遇⾬》【五代】徐铉天将⼩⾬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天涯,浅黛春⼭处处纱。

焦⼈不过轻寒恼,问⼘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误把前⽣草踏青。

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诗》【清】郑板桥不风不⾬正晴和,翠⽵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壶新茗泡松萝。

⼏枝新叶萧萧⽵,数笔横皴淡淡⼭。

正好清明连⾕⾬,⼀杯⾹茗坐其间。

⽴夏《⼭中⽴夏⽤坐客韵》【宋】⽂天祥归来泉⽯国,⽇⽉共溪翁。

夏⽓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淡饮胜裙红。

⼀阵弦声好,⼈间解愠风。

⼩满《⼩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芒种《梅⾬五绝》【宋】范成⼤⼄⾣甲申雷⾬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成。

《夏⾄避暑北池》《夏⾄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多暇,是⽉农稍忙。

⾼居念⽥⾥,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塘。

门闭阴寂寂,城⾼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暑《答李滁州题庭前⽯⽵花见寄》【唐】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裁。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节气手抄报第1篇1、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2、谷雨有雨好种棉。

3、地瓜块长,深翻才能长。

4、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5、谷雨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6、苞米下种谷雨天。

7、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8、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9、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0、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11、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12、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3、稻收塘泥麦收粪。

14、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15、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16、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17、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18、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19、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

20、谷雨鸟儿做母。

21、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22、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23、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24、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26、做瓦坯,红薯灰。

27、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28、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29、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30、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节气手抄报第2篇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24节气手抄报范文

24节气手抄报范文

24节气手抄报范文导语:这是我们国家传统农历上面的一些特定日子的名称,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一年总共是24个节气。

下面是搜集的24节气手抄报。

希望能帮到你!24节气作文去年9月的一天,谈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

奇怪的是,他不教语文,不教数学,更不教英语,他教节气。

他告诉我们节气的由来,讲述那些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神奇传说,更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节气的特征,如何看见平时不易看到的生活点滴。

于是,我们在节气的世界里,东奔西走,上蹿下跳,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们逐渐变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而这,与之前比较是质的改变。

时间飞快,谈老师的最后一课结束了,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每个节气都写的作文,也不只是一本本《节气里的读写》。

他教给了我们一种能力,一种观察到别人忽视的事物的能力。

是的,这是一种能力,只不过不同于别的能力,它能触及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因为,这是一种大自然的能量,只有有心观察的人,才能得到罢了。

今后,见到谈老师的机会可能会少很多。

这一年,我跟随着谈老师,循着二十四个节气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一路探索,一路发现。

就这样子,我们慢慢地走过了中国传统的各个节气,也渐渐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24节气格言这一年,既漫长,又短暂。

这一年,我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动。

1、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2、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3、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4、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5、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6、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7、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8、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9、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

10、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11、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12、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著播田夫。

13、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14、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

15、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16、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

夏至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8张

夏至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8张

夏至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8张
夏至是处在夏季中间的节气,也标志着夏天最热的时候将要来临了,关于夏至节气手抄报怎么画好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以夏至为主题的手抄报,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以夏至为主题的手抄报
夏至的介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小学一年级关于夏至的手抄报

小学一年级关于夏至的手抄报

小学一年级关于夏至的手抄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特别的一个节气。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了解夏至是一件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事情。

什么是夏至呢?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小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就好像太阳公公特别喜欢我们北半球,在这一天给了我们最多的阳光。

夏至的时候,天气会变得很热很热。

大人们可能会说:“夏至到,暑气到。

”因为从这一天开始,炎热的夏天就真正来临啦。

小朋友们出门玩耍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戴上小帽子,多喝水,不然可能会被太阳公公晒得头晕晕的哟。

在夏至这个节气里,大自然也有很多有趣的变化。

比如,荷花会在池塘里悄悄开放,粉粉嫩嫩的,特别漂亮。

荷叶也长得又大又圆,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

还有青蛙会在池塘边“呱呱呱”地唱歌,好像在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说到吃的,夏至也有特别的美食呢。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夏至这天吃面条。

长长的面条,寓意着长长的健康和快乐。

还有的地方会吃馄饨,香香的馄饨一口一个,可美味啦。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夏至还有很多好玩的习俗呢。

在古代,人们会在夏至这天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保佑。

而且,有些地方还会举办热闹的夏至节,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可开心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夏至,我们来一起做一份关于夏至的手抄报吧!首先,我们在手抄报的上方,用大大的字写上“夏至”两个字。

然后,在旁边画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公公笑得可开心啦,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多阳光。

接下来,我们在手抄报的中间部分,可以画一些和夏至有关的东西。

比如画几朵漂亮的荷花,再画几只可爱的青蛙。

还可以画几个小朋友在吃面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手抄报的下方,我们可以写上一些关于夏至的小知识。

比如:“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

”“夏至要多喝水,注意防暑。

”最后,我们用彩色的笔给手抄报涂上漂亮的颜色。

绿色的荷叶,粉色的荷花,黄色的太阳,让我们的手抄报变得五颜六色,特别好看。

小朋友们,通过做这份手抄报,相信大家对夏至这个节气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包含了24个节气,分别代表了四季中不同的时期和气候变化。

夏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了夏季的正式开始。

本文将对夏至进行简要介绍。

夏至,指的是太阳到达黄经90°的时间点,通常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

在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全年最高点,也就是说,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盛夏季节的正式开始。

在夏至之后,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而气温也逐渐升高,进入了夏季的巅峰。

夏至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衰弱的时节,因此,人们在夏至这一天常常要举行各种祭神、祈福的仪式,以期求得平安吉祥。

同时,夏至也是农业社会中的重要节点,农民们在夏至这一天会进行一系列农事活动,比如插秧、施肥等。

夏至还是许多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重要标志,比如端午节。

在夏至这个特殊的时节,不少地方还保留着一些与夏至相关的民俗活动。

比如在湖南地区,有吃咸粽子的习俗。

湖南人认为夏至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因此要食用咸粽子以补充体内的盐分。

而在江苏苏州地区,人们则会选用豆腐等食物制作夏至米酒,在家人团聚的时候一起品尝。

此外,夏至也是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的开始。

夏至之后,气温逐渐攀升,往往会出现酷暑天气,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需要注意避免中暑、脱水等问题,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并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总的来说,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标志着盛夏季节的正式开始。

人们可以通过举办祭神祈福的仪式,参加一些与夏至相关的民俗活动,来感受夏至独特的氛围。

同时,也要注意在高温天气下保持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夏至对于人们而言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了解和庆祝夏至是一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夏 至二
十 四 节气
1

十 四
诗节 气识源自2二 十 四 节 气
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 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 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在历史发展 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8
气 象 变 化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 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 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 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 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雷阵雨天: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 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 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 降雨范围小。 一些地区或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 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6
气 象 变 化
气温降雨: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 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 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立竿无影: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小学生二十四节气表

小学生二十四节气表

小学生二十四节气表小学生,是芬芳的记忆,是梦想的温床。

他们活力四溢,好奇心旺盛,对于自然的探索潜力无限。

而在这个对自然充满热爱的阶段,了解并学习二十四节气,将是他们的一段盛大的冒险之旅。

春节气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大地开始苏醒。

小学生放炮、走亲访友,享受着浓浓的年味。

而在他们眼中,立春不仅仅意味着节日,更是万物复苏的开始。

雨水,也是春的象征。

小学生从窗户望出去,看到春天的雨水洒在大地上,给大地带来滋润。

他们跳起七步脚戏,仿佛要与大地一同欢庆。

惊蛰,意味着冬眠的动物苏醒。

小学生开始关注身边的昆虫,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生活,呼吸着春天最初的气息。

春分,白天和黑夜持平。

小学生学会了如何划分白天黑夜的时间,开始关注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勾画着春分纪念日的日程。

清明,小学生陪家长回家祭祖。

他们了解到清明节的由来,也学会了怎样扫墓、祭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谷雨,意味着播种最忙碌的时刻。

小学生在学校的田地里播下种子,瞪大眼睛观察着种子在土壤中发芽、成长的过程。

夏节气立夏,小学生开始穿上夏季的新装。

他们学会了怎样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合适的衣服,迎接夏天的到来。

小满,这个时候农田里的庄稼已经长势喜人。

小学生参观了农田,触摸到一片繁茂的绿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芒种,小学生体验了一下农民的辛勤劳作。

他们帮助农民收获庄稼,切实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夏至,白昼达到最长。

小学生利用阳光测量白昼的时长,惊叹于夏至这一天白天的长达16小时的特殊时刻。

小暑,热天气让小学生一起跳进泳池里,享受清凉的水。

他们在水中尽情嬉戏,不留恋地与暑假正式告别。

大暑,小学生和家人一起回乡过暑假。

他们可以在农村感受乡村的美丽,了解乡村的传统文化。

秋节气立秋,天气开始凉爽,小学生换上秋装。

他们收拾好书包,准备迎接新学年的开始。

处暑,寒潮频频来袭。

小学生了解变冷的原因,学会了怎样保暖,享受与家人一起取暖的瞬间。

白露,意味着天气渐渐变凉。

小学生观察到早晨的草地上已经有白露了,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口甜甜的露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
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

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