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身体消费下女性整容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身体消费下女性整容现象
摘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品由具体可观可用的物品扩展到身体,它日益摄入消费大众的视野成为新鲜富有生命的消费品。

女性的身体由传统的禁忌到解放,并且成为审美的主体,承载大量的符号信息和文化信息,这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女性在身体消费中存在着一个悖论,既是被解放的过程中又遭到了异化的过程,最终导致了自我的迷失。

近年来,上至名人下至普通平民女性整容现象已成风气,本文旨在利用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和费瑟斯通的身体形象分析整容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危机。

关键词:整容身体身体消费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传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在现代化的语境下发生了改变。

消费物从过去的强调使用价值拓展到当下的身体领域,而且日益摄入消费大众的视野成为新鲜富有生命的消费品。

女性的身体由传统的禁忌到解放,在视觉时代的冲击下,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都有女性身体的出现,女性的身体成为审美的主体,承载大量的符号信息和文化信息。

近年来,女性整容现象已成风气,在整容的现象背后可见大众可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支配,打破了自然生成固定的说法,在消费时代里变成可塑造的,可规划的。

但是盲目消费的意识形态特点导致女性对于整容过于乐观忽略了
其中隐藏的风险性。

一、整容
整容是指面部有缺陷或不端正的人经过手术后使之美观的行
为。

整容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认为身体容貌是父母给的,也是个体命的体现。

而生物学知识、外科整容、生物工程、运动科学的发展,身体越来越成为可以选择、塑造的东西。

由此,身体是固定的、先天的理念完全发生了改变。

更多的人为了追求可观的外表、美丽的脸庞,甚至要求医生把自己的脸与自己的偶像相一致,企图达到出名的效果。

随着“韩流”旋风在中国的劲吹,韩国的整容风潮也影响着中国。

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人以旅游的名义赴韩整容。

其中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30岁左右的白领女性为主。

港台女性去韩国整容也已渐成风气,甚至出现专门的整容旅行团赴韩整容。

而美貌的韩国歌星、影星大多接受过整形手术信息,使人们对韩国的整容业刮目相看。

但是成功的整容术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整容盼着脸庞的美丽目的而去,冒着生命的危险心理,这是一项风险性的活动。

整容一般包括脸部器官的修改,开眼角、割双眼皮、修眉、隆鼻、修改下颌骨,颧骨整形、抽脂、去皱等项目。

二、身体
容貌即是脸,脸部属于身体的一个部分。

身体与灵魂长时间以来发生了由灵魂到身体的转向。

在最早时期,追溯到柏拉图那里灵魂和身体是对立的。

柏拉图认为对于知识、智慧、真理来说,都是一个不可信赖的因素,身体是灵魂通向他们之间的障碍。

“对于灵魂来说,身体是它牢不可破的枷锁和监狱。

但是,幸好有了死亡,
灵魂的身体枷锁被解开了,它得以独自存在。

”[1]灵魂为主的观点到了尼采这里被抛弃了,尼采的口号是一切从身体出发,身体就是权力意志,让身体成为中心。

福柯沿着尼采的理论而来,各种各样的驯化、实践组织形式和内容、权力技术等围绕着身体。

但是福柯在身体与权力这一关系上与尼采的观点发生了偏离。

尼采认为身体可以无限地生产,而福柯则认为是“历史推毁了身体”,身体最终的出路是自我美学的改造,身体不是根据自身的主动力量而展开,而是根据美学目标来发明,即是身体美学来进行改造。

在消费社会里,权力逐渐让身体成为消费的对象,身体受到赞美、欣赏和玩弄。

三、身体消费
当身体的地位在尼采时期得到张扬的时候,灵魂与身体的对立完全发生了转向。

尼采之后身体一直处于显赫的位置。

消费时代里,身体成为了大众寻找刺激的出发点。

大众传媒抬高女性身体的期望值,然而女性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焦虑感,为了达到尽善尽美不惜一切代价对身体进行美学加工。

整容便是身体美学的内容之一。

消费社会美丽成为了年轻与青春的符号。

(一)符号消费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波德里亚在其著作《物体系》中已经向我们表明当代社会的物体系统是符号系统,而物品的极大丰盛又是消费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认为要成为消
费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因为物从来都不是因其物质性及功能性而被消费的,而是与其他物之间的差异关系而被消费,所以被消费的并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

在消费社会中,波德里亚提出的消费是一种符号编码系统化操控活动,即是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中,消费主体在消费中处于被操控的地位。

消费关系中消费者的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

在寻求这些物的符号价值意义的过程中,消费主体无形地建构了新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方式。

大多数的女性并不是真正地想改变自己的面容,但是在大众传媒的趋势下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是否拥有美丽的容颜成为能否进入下一个竞争阶段的通行证,加上女明星们的年轻貌美使他们产生极为羡慕的心理,这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渴望不断的整容,有的是局部的,有的是整个面部的大改动,整容后的女性们产生了自我的优越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身体变成被赋予符号编码价值的消费品供主体消费。

波德里亚强调身体的符码价值依靠的不是主体的任意性,而是“一种娱乐及享乐主义效益的标准化原则,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

”[2]它是受客观条件操控和把控的,整容过后主体拥有了美丽,美丽具有被赋值化的符号功能,为了主体享有的资本进行生产,整容后频繁地进出美容院重新发现自己的身体而又献身于香水、各种保养品、护肤品,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自恋式的投入,实现身体消费的快感,身体成为了最美丽的消费品。

(二)身体形象
身体形象最初是在名人和明星的领域里出现的,是为了不损害其政治和商业价值不断为他们打造适合大众满意度的形象策略。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大众传媒的普及,普通大众也可以为自己打造属于自己喜欢的身体形象,模仿某位明星、名人从而实现自己崇拜的心理愿望。

整容大多是把自己整形为与某个名人的容貌相似,由此引起媒体的关注。

费瑟斯通提出消费文化运行的两大规律:一是提供为刺激需求和欲望而设计的形象多样性;另一是基于并有助于改变物资在社会空间中的重组,并由此改变社会交往的本质。

并且认为消费社会的内在逻辑取决于培养永不满足的对形象消费的需求。

在消费文化的规律和逻辑里,他指出身体包括了内在身体和外在身体。

内在身体需要进行维护和治疗身体的健康和最佳功能状况相联系;而外在身体指外表和行动以及社会空间中对身体的管制。

由于消费文化的形象多样性以及社会交往的本质的特点,身体的外在、自我形象、外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费瑟斯通的观点,形象消费就是聚焦于身体的外部,可视可见的部分。

脸是给他者最初的印象,“以貌取人”不再是偏执的说法,并且以美为主要的目的,普通大众的整容既实现了女性美丽的心里渴求也使得自己被更多的异性而追捧,相似于名人的容貌更提高了知名度,与过去存有缺陷的脸庞相比受到了大众的宠爱,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强烈地突显了。

四、身体危机
整容属于美容业的一个分支。

相关信息透露“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科技美容专家高峰论坛’传来的消息称:美容整容已经成为继购房、买车、旅游之后的第四个消费热潮。

保养和管理身体甚至可以说是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们(特别是女性)的主要开支。

”[3]
费瑟斯通认为身体就像机器一样不断的运作,消费完后需要身体维护,即是需要服务、定时护理和关照,美容院便成了最佳场所,于是出现了对医疗、外科、药剂等无限的需求,身体进入了竞争性的逻辑,并造成恶性循环。

身体消费为国民收入给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身体的危机却在悄然而至。

个体为实现自己的美丽愿望不断多次的进行整容,长时间的对身体器官的“残杀”使之摆布于整容师冰冷的医疗器具之中,隆胸导致乳腺癌,整容变成毁容,按摩带来骨折等。

身体正一步步遭到残害,危机的过程正在持续。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就是对身体无限的经济投入和心理投入。

当美丽的容颜在美容院得到呵护时,消费完一次还有一次这样无休止的重复,身体就变成了一种无底洞似的投入工程。

波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逻辑是盲目拜物的逻辑,消费主体没有了使用和支配这个体系的权力。

反之,这一体系在主宰和支配我们,自我发展在消费社会领域丧失了。

整容是女性爱美急迫的表现,但是忘却了对于整容常识和整形医院固有的一些医疗证件的许可度认知。

在消费时代里,身体不仅可以被规划还可被消费,女性的身体之美,既是自我身份认同的标志,是自我的审美化,也是“他者”眼中凝望的结果,都处于看与被看的过程。

整容只是属于身体消费里美丽的一个符号,是身体外在的形象,是花钱买来的美丽。

但它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时尚、青春和美丽,能吸引更多的人流和财气。

身体已从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观念走向拥有一种自恋式的需要,满足社会美丽标准的需要。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身体美丽的消费品背后是女性被异化和身体器官及生命危机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