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清热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玄参、马勃、板兰根 ——助清热解毒, 5、桔梗、甘草 ——清利咽喉; 6、陈皮 ——疏通壅滞。
运用:
1、以头面肿盛,恶寒发热,舌红苔 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 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病, 属风热毒邪为患者皆可选用。
DAO CHI SAN ︽ 小 儿 药 证 直 诀 ︾
现代应用:
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见 有肝火犯胃之证者。 使用注意
导 [组成] 赤 散
生地
木通
竹叶
甘草
[功用]
[主治]
清心利水养阴
心经火热证
导赤散
心 心火上炎 经 热 盛 心火下移
心胸烦热, 口舌生疮, 口渴面赤
小便赤 涩刺痛
舌红 脉数
(君)木通
导赤散方义
( 臣 ) 清心养阴
生 地
清心利水养阴
生(
清热止淋痛 甘
和诸药
草 梢
佐 使 )
(佐)竹叶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疏肝解郁, 制黄连之寒
《古方选注》:经脉循行,左升右降,药用苦辛,肃降行于升道,故曰左 金。吴茱萸入肝散气,降下甚捷;
组成特点:
黄连与吴茱萸的 用量比例为6:1
证治要点:
呕吐吞酸,胁痛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数
随证加减:
若吞酸重者,可加乌贼骨、锻瓦楞 以制酸止痛;
胁肋痛甚者,可合金百度文库子散,以加 强行气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
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
《YI FANG JI JIE》

陈连牛皮翘
板玄桔蓝参梗根黄芩柴薄黄甘


胡荷连草



升 麻
僵马 蚕勃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
大头瘟(又名大头天行)
方义:
1、黄芩、黄连 ——清热泻火,重用加强解毒 ,酒炒令药达病所;
2、升麻、柴胡 ——疏风散邪,火郁发之; 3、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 ——助疏散风 热,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
方,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 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⑴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⑵脉见浮细或沉者; ⑶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⑷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水牛角 生地黄 玄参 麦冬


银花 连翘 黄连 竹叶 丹参
功用:
当归 生地
龙胆泻肝汤
木通 车前 泽泻 柴胡
甘草
功用: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足厥陰肝經
肝胆经实火,循 经上行: 头痛目赤,胁痛 口苦、耳聋、耳 肿
肝经湿热下注: 阴肿、阴痒、小 便淋浊、妇女湿 热带下。
起于足大趾, 沿下肢内前侧上行, 入股中绕阴部, 挟胃属肝络胆, 分布于胁肋, 循喉咙、连目系、 上入巅顶。
运用:
1、本方清肝胆,利湿热,以口苦尿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凡肝经实火湿热所致的顽固性偏头痛 、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急性 黄胆性肝炎、急性泌尿系感染均可选用。
左金丸
(《丹溪心法》)
组成: 黄连六两(9 g) 吴茱萸一两( 1.5g)
《医方考》:左金者,黄连泻去心火,则肺 金无畏,得以行令于左以平肝,故曰左金。
清热剂概述
[ 含义] [ 分类]
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 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病 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五类 清脏腑热 清虚热
[ 注意]
1、辨别热证的虚实、真假,分清在脏在腑; 2、本剂多苦寒,易败胃伤中,故不宜久服。 3.拒药时服用方法
《伤寒论》
功效: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证 (胃失和降)
主证分析:
肝经火旺 犯胃
胃失和降
胁胁疼痛,舌红苔 黄,脉弦数
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医方集解》;此足厥阴药也。肝实则作痛,心者肝之子,实则泻其子, 故用黄连泻心清火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则肝平矣;
方解: 君:黄连——清泻 肝、胃之火 佐使:吴茱萸——和胃降逆,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
组成:
水牛角(30g) 芍药三两(12g)
生地黄八两(24g) 牡丹皮二两(9g)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1) 热扰心神; (2)热伤血络证; (3)蓄血瘀热,
主证分析:
热伤血络—— 吐、衄、便、尿各部出血
血 分 热
蓄血瘀热—— 喜忘如狂,斑色紫黑,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气分)邪热传营初入 气营血
方义:
1、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又散瘀, 2、生地、麦冬、玄参——凉血养阴清热, 3、银花、连翘、竹叶——透热转气 4、黄连、丹参——清心凉血活血,
防热与 血结。
运用:
1、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 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 为辨证要点;
2、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败血症、肠伤寒等见 营分症者均可选用。
附: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用药:
? 吐血: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 衄血: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 便血:地榆、槐花 ? 尿血:白茅根,小蓟 ?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大枣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紫癜、急 性白血病、败血症等属热入血分而见昏 谵出血者。
方义
1、龙胆草——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 2、黄芩、栀子——助清肝胆实火; 3、车前、木通、泽泻——助泻肝胆湿热; 4、生地、当归——滋养阴血,既防肝火太旺耗阴血,又 制苦寒、分利太过伤阴之性,使祛邪不伤正; 5、柴胡——引药入肝胆以加强清上之功,又舒畅肝胆之 气; 6、甘草——既可防苦寒伤胃,又可调和药性。
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热扰心神—— 身热谵语,舌绛起刺
方解:
君:水牛角——清心,凉血,解毒 臣: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佐使:丹皮、芍药——凉血,散瘀
代犀散:玳瑁,银花炭,莲心,连翘, 功同犀角
配伍特点: 清热凉血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 体现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 法
证治要点: 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 绛
BAI HU TANG

石 膏
粳米

知母

甘 草
阳明 热盛证
气分
大热 大汗 大渴
四大症
脉洪大有力
[方义]
生石膏
清气泄热 止渴除烦
知母 相须
粳米
寒凉伤中
益胃生津 调和诸药
炙甘草
柯韵伯: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 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 外之能。
张锡纯:“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 之性……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 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