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孙海霞
新授课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
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说明:第一,(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
第二,(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第三,本阶段第(3)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教学程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第四,(4)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三是为第四环节做好铺垫。
第五,(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第一,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体现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
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
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三,该阶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属于辅助环节,可有可无。
在教学设计中该阶段是否要体现出来,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文篇幅的长短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朱丽颖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在一起探讨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模式,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实践中点滴收获和大家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
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问题——探索——交流”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概念
“问题——探索——交流”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创设问题产生情境,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探索、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感悟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实现其智力情感及其它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模式的教学过程
问题——探索——交流”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探索阶段→组织交流”。
“准备阶段”即学生探索活动前的准备,主要指教师对主体的激发,它包含了师生双方情感的调动,进入“教”和“学”的准备。
“探索阶段”即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主要指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并通过合作互动来探索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组织交流”即主体的充分展现、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应用,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数学问题结论。
三、模式的实施
1、准备阶段,即学生探索活动前的准备
情感情境的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蕴涵所学的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使他们情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例如,认识分数一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用什么数来表示?从而产生一种急切的探索动机,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一节课的探索。
2、探索阶段,即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阶段,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或猜想,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或者从多种假设中选择一种合理的,或者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探索过程中,给学生自主的时空,让学生八仙过海。
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前,我就布置学习任务:下周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不讲,看看谁能自己想办法学会?上课时,请你来做小老师为同学讲一讲。
3、组织交流。
组织交流是学生探索后的必然。
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讨论,学会评价,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尤其要学会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
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比较和筛选,对数学问题达成共识,形成数学问题结论。
坚决摒弃把教师的认识或众多学生的认识强加给每一个学生。
实施“问题——探索——交流”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既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变“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为“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过程”,变“学会数学知识为主的过程”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为主的过程”。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
以上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诚恳的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
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
朱春晖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英语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今年的5月份我们4位教师参加了“首届全省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大赛暨研讨会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准的英语教学盛会,来自全省的一线优秀教师代表全面展示了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更有上千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各省一线老师在一起交流和学习获奖教师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谋求新的发展。
这次研讨会对于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场授课,每一部分都设有专家点评,专家们都是潜心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专家和各市教研员,他们关注英语教学的理念、方法、与一线老师接触多,他们的一些观点是我们学校英语教学一直在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使我们受益匪浅。
那么我就结合我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这个任务型教学模式简单说一下。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它标志着我国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任务型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它对各种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
最终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情景(situation)→结构(structure)→交际(任务)communication(task)→活动(actives and games)即在情景中学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归纳并操练典型的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交际性或模拟交际的活动,完成一定的任务,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准备活动→呈现活动→导学活动→操练活动→应用评价活动
1.正确而巧妙的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一开始,可通过唱歌、游戏、
竞赛等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
接着进行自由会话,会话形式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进行。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现自己,又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日常用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度。
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布鲁斯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学生开
始就知道老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的组织学习,”因此,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简单的口语、动作、表情、演示等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识,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然后适当抓住时机将各层次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鼓励他们按学习选择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内心对师生合作达标活动构成默契。
3.学习语言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才能快速记忆,融会贯通。
继呈现、展示后,教师
可设计一个导入新课的环节,这种导入可以是结合呈现进行,也可以另辟新路。
总之,要利用情景来导入,将学生领入新课的学习之中,使学生逐渐养成“借助情景理解英语”的习惯。
经过导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对新课的重点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并分层次提高学生,及时进行艺术精讲、启发上层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功能句型,为下层生释疑、帮助学生记忆重点。
4.操练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学生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操练时间可提供情景,通过游戏时间把对话中的重点句读熟,作到熟练流畅地说、读、叙述、使功能句型在头脑中刻下深深的痕迹。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分两人或四人一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熟读、背诵对话、分角色对话或为会话中人物同步配或自编并表演对话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巡视并随时做必要的指导。
5.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交际。
因此,教师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水平及教材特点,
为学生提供信息差,鼓励学生就信息差对话,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
在应用活动中,要适当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或小组评价。
最后,教师对一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绪、态度、纪律、交流能力等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以及通过物质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方式,分别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根据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步骤,结合小学生的特征,有效整合人教版PEP 小学英语教材,并以“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话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为理念,初步构建了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并将其操作步骤规范如下:
1.Leading-in(热身运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2.Pre-task(呈现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3.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一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
务) 4.Post-task(以展示、表演等形式出示结果)
5.Check(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总评价)
6.Homework(做与任务有关的作业或为下节课做准备的作业)
(三)、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指令性任务
任务1:Touch your face(nose,ear,mouth,etc).
任务2:Show me your pencil(ruler,pen,eraser,etc).
任务3:Walk like an elephant.
Jump like a squirrel.
Climb like a bear.
Fly like a bird.
以上三项任务可以配合节奏明快的chant,学生一边做,一边唱。
在任务3中,我还让学生离开座位,边模仿动物的动作,边唱歌,这样学生兴致盎然,学习热情高涨。
儿童的一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因此此类任务很适合儿童学习英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2、竞赛性任务
此类任务可以运用于英语课堂的任何阶段。
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提供竞赛性的教学任务,借助热烈的竞争气氛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而强烈的竞争氛围可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主动性、独立性、多样性等特征。
我曾经设计过“看谁说得多”的竞赛任务:
把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各组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照片(也可以是图片或卡片等),按次序说句子,且不能重复。
我给他们呈现了一张他们语文老师的照片:
T:Who is she?What’s she like?Please talk something about her.
S1:She’s Miss Wang.
S2:She’s Wang Weijing.
S3:She’s our Chinese teacher.
S4:She’s from China.
S5:She’s from Huzhen.
S6:She’s my good friend.
S7:She’s Miss Ma’s good friend.
S8:She’s tall.
S9:She has long hair.
S10:She has big eyes.
S11:She likes music.
S12:She likes white.
透过众多灵活的答案,我看到了学生们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学习状态,也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种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样的竞赛性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迅速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反应,而意义,又恰恰是语言交流中的核心。
3、情境性游戏任务
游戏任务的活力在于它具有极大的乐趣和竞争性,能激励学生进取,张扬个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课堂上充分利用这种活力实施教学,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直接反馈,在玩中学,在玩中用,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运用知识,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授PEP教材Book1,Unit5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假设你将在家里举办生日晚会,你要去超市采购食品,邀请你的朋友们参加,并询问他们喜欢吃什么食品。
接着,学生自愿组成4-6人小组,分配角色(如主人、店员和被邀请的朋友等)并自编对话。
然后,“主人”向朋友了解后列出食品采购单,拿着采购单去“超市”
购物,与“店员”
进行购物对话,再准备整个对话。
最后,在活动展示阶段,我抽了3个小组上台表演对话,并展示其精美的采购单,当场选出“称职小主人”“明星店员”“精彩表演者”若干名。
生日是孩子们喜欢又真实的话题,以筹备生日晚会为教学任务,孩子们一下子欢呼雀跃,也就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
4、调查性任务
调查性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加强学生与同学、亲人的沟通,增进感情。
虽然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不多,但我们可以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调查任务。
比如,在学习食品、水果、爱好等话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建立家庭档案(见下表)。
Family memberAgeFavorite
foodFavorite
drinkFavorite
fruitHobby
这种类型的任务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能促进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而且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精神很有帮助,我们可以在复习巩固时运用这种形式的任务来进行高效、有趣、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5、“做中学”任务
让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任务,让学生自始自终通过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授PEP教材Book4,Unit2时,我布置学生每人制作一个时间转盘(可以每小组一个),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在小组内拨动时间转盘,相互询问时间(What time is it?It’s….)。
最后,各小组成员讨论不同时间段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向全班汇报(It’s….It’s time for/to….)。
通过制作“时间转盘”,之后呈现任务,使孩子们“心里想的英语”成为了“别人听得见的英语”。
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表达能力。
这样一种“做中学”的任务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同时,在“做中学”的活动又使学生们各显身手,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表演性任务
在教育过程中,体验角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体验角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演一演”。
因为表演能抓住学生好说、好动、记忆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延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缩短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角色扮演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更加真实,对话更接近生活实际,使扮演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语音、语调、表情、手势和身势会更加自然,是组织学生进行听说练习、操练巩固的极好方法,它将学生引向一个妙趣横生的英语世界。
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PEP教材Book3,Unit5中,我就设计了“点菜”这么一个表演性任务: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份英文菜单(有rice,noodles,beef,
fish等食物以及相应的价格,类似于书本58面的菜单)。
学生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服务员,两人扮演顾客,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和“How much is the…?It’s…yuan.”这两组句型,模拟真实情境进行点菜,然后各小组上台表演。
最后,我根据他们语言的得体性、语音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利性,评出“最佳表演奖”若干名。
在实际英语课堂中,一般的角色表演只需学生按照课文的对话,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模仿交际操练,在各种人物的声音、语调上稍加注意就可以了。
但是,有了这些基础以后,我们还应该再鼓励学生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走上讲台,加上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成就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开展任务型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真实性
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活动,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一个人只有对某事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活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目标明确,任务可行
任务的目的有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可以是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也可以是促进英语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本领。
但无论是哪种目的的确立都要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内容具体考虑。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