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文本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专业、规范、有价值的《课程纲要》
2014年3月
各位老师大家好,课程纲要的撰写是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重要一环,它是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首先要把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细化为课程纲要的课程目标,然后再把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为课时目标,所以撰写好课程纲要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随同市教研室一起到华东师大培训,最后集结成了一本书《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案例》,期间对纲要的撰写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明确一个概念,树立一个意识
1、课程
课程:以往我们认为课程就是教材,对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改革以来,谈到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觉得这个东西离我们很远。
2011年的课程改革让我们对课程进行了重新审视,课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多维度的概念:课程的完整性表现在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几个大的要素,多维度表现在:课程除了我们熟知的教课书、教参、教辅材料、教学软件之外,还有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不仅仅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课程就是一个万花筒,不同人眼中的课程是不一样的,只要是符合课标要求,有计划的整体安排,以课的方式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都可以说是课程。当前学校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有了对课程的理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打开思路,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要实现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实现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要学会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最
大限度的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2、课程意识
知道了什么是课程,我们就应该树立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
如果说教学意识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技术问题,而课程意识则更多地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即关注人本身,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并且在备课、评课与反思的时候反复“回到课程标准”,“对照课程标准”。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怎么评价?
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了课程意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改变,那么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发生变化,如“圆的认识”只有教学意识的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解决了知识问题,觉得教学任务完成了,而有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在课外活动实践中课本知识得以升华拓展,如“学生发现井盖是圆的”让学生思考和发现井盖为什么做成圆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把这个研究作为小课题和长做业,使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大社会,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交流合作和探究等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之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还是教材的开发者,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的成长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何为课程纲要?
撰写课程纲要就是具有课程意识的表现。
“纲要”顾名思义就是“提纲挈领”,课程纲要要求教师要站在课程的高度,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一个学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注意思考和提炼,提纲挈领的写出来。
课程纲要以大纲的形式回答一门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目标: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实施:怎样带他们去?评价: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三、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反过来思考我们之前写的课程纲要,存在以下实质性的问题:
1、对课程目标的欠思考。(链接)
2、对课程内容的制定还没有挣脱教科书的束缚。
3、对课程内容的实施过于细致。(链接)
4、对课程评价仅仅停留在模仿状态,没有实用性。(链接)
5、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互相之间分离,没有体现一致性。
四、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框架格式规范
样例:
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教材来源:××××××××
适用年级:××××××××
课时:××××××××
设计者:××××××××
背景
×××××××××××××××××××××××××××××××××××××××××××××××××××××××××××××××××××××。
目标
×××××××××××××××××××××××××××××××××××××××××××××××××××××××××××××××××××××。
内容
×××××××××××××××××××××××××××××××××××××××××××××××××××××××××××××××××××××。
实施
×××××××××××××××××××××××××××××××××××××××××××××××××××××××××××××××××××××。
评价
×××××××××××××××××××××××××××××××××××××××××××××××××××××××××××××××××××××。
1、一般信息包括
提供的一般信息是完整的,至少包括:题目;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材来源;适用年级;课时;设计者。
课程名称:数学(学科、直接写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必修或选修、写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出版社+版次、写清什么版本教材,版本应是最新版本,且与内容一致。)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段+年级、九年一贯制陈述)
课时:72课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高中是学分,义教只有课时,课时数量必须是本学期的实际授课数,而非教参上的数量,包括复习和考试
课时在内)
设计者:李志华/郑州市中原区教学研究室(姓名/单位,多个设计者纵排,占格长度一致)
2、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包括背景、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五部分。
①背景
背景:对人物的活动或事态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课程背景:对本册教材的学习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当然是相关的知识和学生情况。依据课标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所处的独特位置和价值以及前后联系,相关学生已有知识与认知特点。
如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共7章新授内容,其中有4章是在一上内容基础上的第一次括充和拓宽,这些内容包括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3章内容是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解决问题是修订教材的一大亮点,特别是思考方法、解题策略的渗透在每个单元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能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