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热衷入道原因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女性热衷入道原因初探

邱瑰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淮北 235000)

摘 要:在唐朝,道教极为兴盛,女性入道成为风气。女性热衷入道,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原因,又有着复杂多样的具体情况。本文略述之,以见大概。

关键词:唐代;女性;入道热;原因

中图分类号:K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0)03-0055-04

在研读有关唐代历史文献的时候,笔者注意到了这样几则资料:

《大唐六典》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每观观主一人,上座一人,监斋一人,共纲统众事。而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

曰律师。其德高思精,谓之炼师”。

《历代崇道记》载:“臣今检会从国初以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余所,度道士计一万五千余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则帝

王之盛业,自古至于我朝莫得而述也。”

②《新唐书・百官志》载:“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

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③九百八十八。”

④对于上述资料,简要说明如下:

《大唐六典》为唐玄宗时官修,题为“御撰,集贤院学士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修国史上柱国开国公臣李林甫等奉敕注”,一般史学家认为实际上出于张九龄等人之手。唐玄宗李隆基笃信道教,并服食金丹以求长生。他还利用道教治理国家,在他统治时期,道教出现首次极盛的局面。因此我们说《大唐六典》所记载的数据当是较为可信的。

《历代崇道记》是唐末五代人杜光庭于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元884年)所写。杜光庭关于道教的著述颇丰,对道教理论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其所著《历代崇道记》历来为人所看重。唐末正值经唐武

宗会昌“灭佛”,佛教势力受到惨重打击而元气大伤,道教依然昌盛的时代,这时所统计的道观数比开元年间多。当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新唐书》是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所撰,其中所记“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与《大唐六典》所记道观总数是一样的,疑所依据的就是《大唐六典》。但没有分别说明男女道观的数目,只是记载男女道士的人数分别为776和988。那么,男女道士总计为

1764人,这个数字对于道教正处于极盛时期的朝代

来说,显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另外,根据唐朝的规定,每观至少有三名道士,“每观观主一人,上座一人,监斋一人,共纲统众事”,这样算来,1687座道观至少应有道士5061人。而且女道士人数比男道士还多221人,这显然也不符合实际。从《大唐六典》来说,当时男道士观比女道士观多587,多一倍还多,这样男道士在总数上应该是超过女道士的。当然在两京(长安、洛阳),女冠(即女道士)人数有可能超过

男道士人数。

本文并不想就唐代道观总数、道士人数及男女道士比例详加考证,只是想肯定和说明一点,即在唐代女性入道的积极性很高,女冠人数很多,甚至可以说出现了“女冠热”。这一观点的得出不仅依赖于上述资料,而且也可以从其它方向得到进一步证实:

(一)唐代贵族公主入道之风很盛。据《新唐书・

诸帝公主传》统计,入道公主有15人,⑥数目之大令人惊奇。

收稿日期:2000-02-18

作者简介:邱瑰华(1964-),女,安徽宿县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2000年5月第24卷第3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May 2000V ol.24N o.3

(二)有唐一代,不仅入道人数众多,而且宫观林立,除官设的以外,另有亲王贵主及公卿士族大家设的私观。据《唐会要》载,仅长安就有著名的女观金仙观、玉真观、玄真观、玉晨观、新昌观、洞灵观、福唐观、太清观、三洞观、太真观、万安观、崇道观、玉德观等等,由此可略见女性入道之众。

(三)唐代成就最高、存诗最丰的三大女诗人中,李冶、鱼玄机正式度为女冠,而薛涛晚年著女冠服,孑守独居,实际上也为在家修行的女道士。

(四)有唐一代文人歌咏女道士生活或与女道士相互酬赠唱和的作品比比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500首晚唐五代词中,直接歌咏女道士的就有10多首。

当然可供佐证的资料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们从以上所列举的已能够看到:唐代女冠确实构成了引人注目的为数众多的一族。她们中有民间贫女、妓女、宫女,也有贵家小姐、皇家公主、贵妃……入观当女道士似乎是一种很时髦的生活方式,“女冠热”出现了。

唐代女性热衷于进入道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原因。

首先,唐代崇道风气的影响。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道教最为兴盛的朝代之一,唐统治者为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奉道教“教主”李耳为李唐祖宗,尊道教为国教。许多皇帝都崇道、信道或是殉道,据统计太宗、高宗、玄宗、穆宗、敬宗、宪宗、武宗、宣宗等都迷信炼丹服饵之术,玄宗和武宗甚至受法 很小而成了道士皇帝。上行下效,从将相士人到平民百姓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道教活动。宰相李林甫请舍宅为观,太子宾客贺知章也加入道教徒的队伍,诗人李白、吴筠都正式度为道士……。崇信道教席卷整个唐代社会,道教遂成为“全民性”的宗教。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热衷于加入道徒的行列,出现“女冠热”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从道教的修行方式和修行目的来看。道教发展到唐代更具有“主生”、

“主乐”性,追求长生不死、追求人间自由快乐是人们求道信道的目的。正如葛兆光先生所剖析的那样:“道教既不禁欲,又能长生,既能得人间富贵,还能成仙了道;既快活,又高雅,真是妙不可言!当然人们在俗世中如有不如意,也可以到道教中来,既可享享清福,做做神仙梦,又可以借此为‘终南捷径’”。因此统治阶级的皇帝将相为永世享受荣华富贵,公主妃嫔为了浪漫快活,士人才子为了高雅不俗,寡妇妓女为了自由放纵,贫苦百姓为了祈福免灾、免遭冻馁都进入了道门,“虔诚或不虔诚地求做神仙来”。⑧而女性们又似乎是最爱凑热闹的,最具有从众的心理,既然有这样的热闹与快活,当然要积极参与了。

另外,唐时道士女冠同列,没有性别尊卑高下之分,这也是女性入道的原因之一。在封建礼法制度下,女性的地位低下。但成为女道士并不受世俗的鄙视,相反地,有时还成为风雅之事,成为超尘脱俗的象征。有的统治者为了享乐的需要还宠幸女道士。比如唐武宗痛恨佛教,于会昌年间令僧尼还俗,焚毁佛经、佛像,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会昌灭佛”事件。然而他独尊道教,对女冠也恩宠有加。据日本人圆仁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二月,驾幸右街金仙观,是女观。观中有道士,甚有容。天子召见入意,敕赐绢一千疋。遂宣中官令修造观,使通内,特造金仙楼。其观本来破落,令修造严丽,天子频贺幸”⑨。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李冶也曾被召入宫,留有月余,赏赐颇厚,她的《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一诗就反映了此事:“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指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逢。”“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统治者对道教的尊崇,对女道士赐以别样颜色,自然也会影响到世风。许多文人士大夫也以与女道交往为雅事而津津乐道,因此一些笔记小说、诗词等文学作品中保留了很多文士与女道士交往的记载。比如李商隐就与女道士宋华阳三姐妹交往过密,产生了剪不断的感情;刘长卿、李白、白居易、元稹等人都留下了与女道士交往的诗作。如白居易《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一诗:“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回眸虽欲语,阿母在旁边。”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帝王贵胄、文士大夫乐于与女道士交往,自然从某种角度也鼓励了女性从道的热情。

具体地说来,女性入道的原因和动机又是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