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_绩效管理的发展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aaeea0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c.png)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绩效管理也在不断演进。
以下是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1. 从单向评估向双向管理转变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是企业领导层对下属的单向评估,缺少员工的反馈和参与。
而现在的绩效管理趋势是将员工视为管理过程中的主体,采用互动式的双向沟通和互动式的绩效管理方式,加强员工参与,让员工对自己的绩效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从过程管理向结果导向转变过程管理是传统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现在的企业更注重绩效结果,通过量化和结果导向的方法来评价员工的表现和绩效贡献。
特别是在目标管理模式下,企业更重视实现具体的绩效目标和成果,而不仅仅关注员工的操作流程。
3. 从年度评估向实时评估转变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是以年度为单位,而现在的绩效管理趋势是更倾向于实时评估。
通过使用绩效管理系统和实时数据分析工具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绩效评估。
这样,员工的绩效表现可以即时得到反馈信息,有助于员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实时、个性化的调整。
4. 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只考虑员工的公司业绩和个人能力,而现在的绩效管理趋势是将员工的多维度表现纳入考虑范围。
比如,企业关注员工的社交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这样,员工的整体绩效也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被评价。
5. 从行为管控向奖励激励转变传统的绩效管理侧重于工作标准、行为规范、工作纪律等的管控,而现在的绩效管理趋势则更重视奖励激励,通过对员工的正确行为和结果进行奖励,鼓励员工自我激励和创新,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绩效贡献。
总之,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多种多样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绩效管理的优化和改进。
无论是开发更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还是加强员工参与和奖励激励,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绩效管理的绩效管理发展
![绩效管理的绩效管理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9e0c3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1.png)
绩效管理的绩效管理发展绩效管理,作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已成为一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
它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反馈和激励,来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的一种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绩效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绩效管理的起源绩效管理最初起源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型企业开始实行以目标和达成目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绩效管理的概念不断完善和扩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绩效管理的发展1. 早期阶段在绩效管理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考勤和工资为主要衡量和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的主要弊端在于:容易造成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 常规阶段随着管理理念的变革,常规绩效管理阶段被广泛采用。
这种管理方式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将员工的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明确地告知员工。
同时,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也得到了详细的评估和反馈。
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心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3. 现代化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绩效管理进入了一个现代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绩效管理具有多元化、灵活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灵活地设计和实施绩效管理方案。
同时,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提高企业的绩效。
三、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变化,绩效管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可以预见,绩效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展开:1. 人性化方向:人性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绩效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
2. 信息化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绩效管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未来的绩效管理将应用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绩效管理 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 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2603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1.png)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起源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
其早期主要侧重于以生产效率为核心,通过时间研究和工艺研究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通过设定目标、监督执行和评估结果来实现绩效管理,但缺乏员工自主性和参与度。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绩效管理开始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素质。
企业开始引入考核和评价机制,强调员工能力的提升与岗位要求的匹配。
这时期的绩效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开发。
到了20世纪80年代,绩效管理进一步从单纯的考核评价转向以目标管理为核心。
企业开始强调员工的目标设定和达成,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目标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绩效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并衡量和评估员工的绩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绩效管理开始运用数字化工具,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企业引入绩效管理软件和系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
数字化工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目标和调整绩效管理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绩效管理的全员参与和反馈。
绩效管理不再仅仅是管理层的事情,而是全员的共同责任。
企业开始推行360度评价,通过员工自评、同事评价、上级评价和下级评价来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
同时,企业也注重员工发展和培训,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绩效管理从最初的效率导向到目标导向,再到全员参与和反馈的模式,不断适应着企业的发展需求。
绩效管理的目的始终是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鼓励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绩效管理也将不断演进和创新,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f2064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e.png)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绩效管理是一种对员工绩效进行测量、评价和改进的管理方法。
它旨在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制定绩效标准、评估绩效水平、提供反馈和奖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实现组织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
当时,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研究工作流程和方法,优化工作效率。
然而,这种管理方法主要关注工作过程的改进,缺乏对员工工作成果和绩效的评估。
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动机-卫生理论”。
他认为,满足员工的动机需要可通过提供奖励和回馈来实现。
这一理论促进了对员工绩效的测量和评价。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管理学家们开始关注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之间的联系。
他们认识到,优秀的员工绩效对于组织的成功非常重要。
于是,绩效管理开始注重确定和衡量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并朝着目标努力。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绩效管理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企业采用电子绩效管理系统,使绩效评估变得更加简便和高效。
同时,企业也开始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引入了绩效发展计划和个人发展目标。
进入21世纪,绩效管理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由于全球化和竞争加剧,组织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因此,绩效管理开始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工作表现,还包括培养员工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同时,绩效管理也更加强调员工参与和沟通的重要性,以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纯关注工作过程的改进到注重员工绩效评估的阶段,再到强调个人发展和组织目标的阶段。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绩效管理将继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组织需求,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请简述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请简述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fba51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3.png)
请简述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绩效管理是企业评估和提升员工绩效的一种管理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变革,绩效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以下是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参考内容的简述。
1. 简化评估流程: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涉及到繁琐的评估流程,包括设定目标、记录工作表现、评估与反馈等环节。
现在的趋势是简化流程,更多地注重结果导向,聚焦于关键业绩指标的达成。
参考内容:“Simplify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Peter D. Cappelli)2. 强调持续反馈与发展:过去的绩效管理更注重结果的评估,而忽视了员工的持续反馈和发展。
现在的趋势是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反馈,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持续学习和改进。
参考内容:“The Feedback Fallacy”(Marcus Buckingham and Ashley Goodall)3. 引入多维评估指标:传统的绩效评估主要基于数量化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往往忽略了员工的其他能力和贡献。
现在的趋势是引入多维评估指标,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领导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参考内容:“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Jim Loehr and Tony Schwartz)4. 强调团队绩效管理:过去的绩效管理主要关注个体的绩效,而忽视了团队的绩效。
现在的趋势是将个体绩效与团队绩效相结合,鼓励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促进整体绩效的提升。
参考内容:“The Wisdom of Teams”(Jon R. Katzenbach and DouglasK. Smith)5. 引入技术支持:现在的绩效管理趋势是引入技术支持,包括绩效管理软件、在线评估工具等,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绩效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参考内容:“The Future of Performance Reviews”(Boris Groysberg and Robin Abrahams)6. 培养绩效管理文化: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管理文化。
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5b588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3.png)
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需要更好地管理组织绩效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优势。
组织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组织内部的业绩、员工的表现、团队的协作等等。
本文将探讨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绩效管理的现状1. 绩效管理的定义绩效管理是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使企业实现更高的绩效水平。
它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它不仅仅关注企业业绩,还包括员工的表现、团队的协作、企业文化等等。
2. 绩效管理的特点(1)绩效管理以结果为导向,注重效果而非过程。
(2)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式,需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和组织。
(3)绩效管理需要精确定义目标和绩效指标,以便对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估。
3. 绩效管理的意义(1)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量化评估,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2)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通过对组织绩效的管理,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3)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1. 强调数据驱动数据驱动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和组织仅仅通过人工和主观的方式来衡量绩效。
但是现代技术的进步,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技术都已经变得更加容易和经济实惠。
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绩效和进步。
2. 加强反馈和沟通绩效管理需要加强反馈和沟通,这也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之一。
绩效评估只有在员工和管理团队之间进行清晰的沟通和交流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加强反馈和沟通也可以减少员工不理解为什么特定的绩效标准被采用,同时可以对员工的表现进行更好地评估和提高。
3. 推动绩效文化推动绩效文化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更多地关注员工和团队之间的合作和文化氛围。
我国绩效管理的趋势
![我国绩效管理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14841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d.png)
我国绩效管理的趋势
我国绩效管理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目标导向:绩效管理越来越注重对员工目标的设定和追踪,以确保组织的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
目标导向可以帮助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职业发展。
2. 强化数据驱动:绩效管理逐渐趋向于依赖数据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客观地衡量员工的贡献和业绩,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激励措施。
3. 加强员工参与:绩效管理更加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通过让员工参与目标设定、评估和改进过程,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主性,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4. 强调持续发展:绩效管理不再局限于年度评估,而是更注重持续的发展和改进。
通过定期的绩效对话和反馈,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挑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
5.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法:绩效管理开始引入多种评价方法,如360度评价、项目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员工的表现和能力。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绩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
6. 倡导公平和平等:绩效管理应该公平和平等对待所有员工,避免偏见和歧视。
组织需要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个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总体来说,我国绩效管理正朝着更加科学、公平、目标导向和发展性的方向发展。
这些趋势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国内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国内绩效管理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09ad83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7.png)
国内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国内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反馈结果和改进行动等方式,对组织、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进行管理和提升。
在国内,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管理理念,绩效管理也随之进入我国。
当时,绩效管理主要是以目标管理为主,即通过制定目标来推动员工的工作。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 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绩效管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这一阶段,绩效管理开始逐渐从目标管理向绩效评估和绩效改进转变。
同时,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引入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发展阶段(21世纪初)21世纪初,我国的绩效管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绩效管理开始向绩效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完善转变。
同时,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引入绩效管理软件,以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现代化阶段(21世纪中期至今)21世纪中期至今,我国的绩效管理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绩效管理开始向战略绩效管理和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同时,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引入绩效管理的“大数据”分析,以更加科学地评估和提升绩效。
总的来说,我国的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初期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漫长过程。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绩效管理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fdabb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b.png)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绩效管理是一种对组织中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衡量、跟踪和提高的管理方法。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并激励高效能员工,提高整体组织绩效。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时期,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改进。
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科学管理的发展,早期的绩效管理主要依赖于外部的管理者进行工作量的监督和评定。
这种管理方法忽视了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强调作业标准和效率,存在着重工轻人的倾向。
20世纪50年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者的任务”一书,强调了员工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作用。
这为绩效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管理学家开始关注员工的激励和动机,提出了一系列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绩效管理提供了依据,使绩效管理从简单的工作量评定转向了对员工表现和动机的综合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绩效管理开始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学术界和企业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如目标管理、360度评估、绩效考核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的引入使绩效管理更加全面和科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绩效管理的重点从量化指标转向了能力和价值的评估。
传统的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估往往注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果,忽视了员工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引入绩效管理的新方法,如关键绩效指标、个人发展计划等,强调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和变革。
从最初的工作量评定到现在的综合评价和能力提升,绩效管理持续不断地适应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绩效管理有望进一步提升和创新,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个人和组织绩效评估,为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a942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b.png)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工业革命时期。
在那个时候,大规模生产和组织架构的复杂性催生了对员工表现和生产效率的关注。
以下是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阶段:早期的绩效管理理论主要受到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科学管理学家的影响。
他们提倡使用科学方法来测量和改进员工的生产效率。
通过研究工作流程、制定最佳操作方式以及激励员工等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绩效评估阶段:20世纪50年代,绩效管理开始注重对员工表现的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量评分、排名法和检查清单等。
这个阶段的绩效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员工工作结果的测量,忽视了员工个体差异和动态发展。
3. 管理者与员工合作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人际关系学派的兴起,绩效管理的焦点转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时,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定期反馈等越来越受到重视。
4. 绩效管理系统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开始转变为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和目标相结合,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评估、人员发展、激励和奖惩等。
5. 现代绩效管理阶段:近年来,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绩效管理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和灵活化的趋势。
例如,采用基于数据的绩效分析和预测,以及强调员工发展和反馈的持续性绩效管理方法。
总的来说,从科学管理到现代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改进。
它从单纯关注生产效率,到强调员工参与和发展,再到整合到组织战略和目标中。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管理理念的进步,未来的绩效管理将继续向更加智能化、灵活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da17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7.png)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指的是一种系统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它
旨在提高员工的绩效,为组织赢得最大化的效益。
自古以来,各种绩效管
理方法就不断演变发展。
下面将介绍绩效管理发展史,并探讨其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绩效管理
早期的绩效管理开始于1960年代,当时职业发展理论在人力资源管
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段时期,组织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员工的绩效,
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来提高员工的绩效。
例如,美国集装箱公司推出了一个绩效管理计划,旨在提高集装箱的
运输效率,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段时期,研究者们
开始深入研究绩效管理,并制定出一些关于绩效管理的理论。
第二阶段:绩效管理的定义
在197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着重于绩效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并确定
了绩效管理的四个要素:确定目标、确定期望的标准、监督员工的进步和
提供反馈意见。
并且,研究者们开始探讨职业发展、薪酬管理和培训技术
如何影响绩效管理的实施。
此外,有关绩效管理的研究也扩展到对绩效管理的设计、绩效考核和
衡量方法等方面。
绩效管理系统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系统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5793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0.png)
绩效管理系统发展历程绩效管理是一种行为科学,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并发挥员工最大的潜力。
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初的简单评估到现代的综合评估体系。
最初的绩效管理是以个别员工为中心的,主要依靠主管的主观判断来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
这种方法容易造成主观偏见和不公平,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反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进步,传统的绩效管理逐渐被改进。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基于目标设定的绩效管理。
这一方法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使员工知道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激励他们实现目标。
然而,这种方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标的设定可能不合理或不具体,导致员工产生挫败感或无法评估绩效。
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基于结果的绩效管理。
这一方法强调对员工实际结果的评估和奖励。
通过测量和评估实际绩效,员工可以得到准确的反馈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这一方法相对较为客观,但也面临着难以衡量的问题,比如一些工作的结果很难量化或可观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的提高,现代绩效管理系统逐渐兴起。
这些系统通过在线平台或软件应用程序,将绩效管理过程从纸质化到数字化,提供一套全面的绩效管理解决方案。
现代绩效管理系统提供了全面的绩效测量和评估工具,包括目标设定、能力评估、360度反馈、绩效报告等。
这些系统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员工的工作表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和改进建议。
除了数字化和全面化,现代绩效管理系统还注重连续反馈和员工参与。
传统的绩效评估一般是年度评估,一年只有一次绩效反馈,这对于员工来说太长了。
现代绩效管理系统提供了实时、随时可用的反馈平台,员工和管理者可以随时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
此外,现代绩效管理系统还鼓励员工参与目标设定和自我评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和主动性。
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是企业管理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和提高绩效的需求驱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演变,绩效管理系统将会继续发展,提供更加精确、全面和个性化的绩效管理解决方案。
绩效管理的发展
![绩效管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834c39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5.png)
绩效管理的发展绩效管理是一种员工管理模式,旨在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绩效,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即在这一时期,绩效管理的概念就出现了。
从60年代开始,随着绩效管理的发展,研究人员拓展了绩效管理的框架,以及如何提高绩效的不同方法。
绩效管理的发展源于传统的员工管理模式,以控制员工行为和维护组织稳定性为目的。
然而,传统的员工管理模式无法有效激励员工在工作中改善绩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绩效管理,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组织中的绩效问题。
1960年,美国管理教育家罗伯特哈林伯格开创了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学课程,他开创了“MBO(管理者目标设定)”的概念,将目标设定作为管理者测量员工绩效的方法。
哈林伯格在他的著作《管理者目标设定》中提出:“管理者目标设定无关于谁完成任务,而是关乎完成任务的方式。
”该著作成为管理者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此后,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管理者和绩效管理专家们不断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以及更加复杂的绩效目标设定理论,如科技绩效管理理论、体系性绩效管理理论等。
此外,绩效管理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360度评估法、开放式评估法、社会化绩效管理法等。
绩效管理的发展也改变了绩效管理的作用。
绩效管理现在不仅关乎一群雇员的激励,而且还关乎组织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业绩,而且还能提高组织文化、组织合作以及内部沟通等。
除此之外,企业在使用绩效管理时,也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情感和社会关系,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职业伦理。
总的来说,绩效管理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更加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以便更加有效地管理组织和激励员工。
回顾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开创了绩效管理模式的美国教育家、管理者和专家们,都致力于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框架。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员工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b70b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9.png)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指的是一种管理过程,它利
用一系列工具和技术来提升员工绩效,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它包括计划、评估、强化及改善每个员工的绩效等等。
绩效管理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科学管理学诞生时,
就开始实践绩效管理。
科学管理以贝多芬的方法为基础,认丆的是以考核
激励为核心的绩效管理。
在此基础上,他们发展出一套用以激励和改进员
工效率的计划。
但是,该计划的重点放在精确地衡量员工的绩效上,而不
太注重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20世纪60年代,绩效管理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被称为“要素理论”。
要素理论认为,要提高绩效,需要考虑许多要素,如工作设计、支持与反馈、工作压力以及环境等。
它将绩效的影响因素更加系统化,更注重个体
的因素,而不单纯局限于绩效测量和激励系统。
20世纪90年代后,绩效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
综合性绩效管理,从一个扎实的绩效测量和奖励系统发展而来,它的目的是提高绩效,主要
考虑的是客观性和定性性。
另一种重要的趋势是主观绩效管理,它将着重
点放在发掘潜力,激发员工的思考、学习和发展的绩效改进。
绩效管理的新趋势与发展方向
![绩效管理的新趋势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3e7001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8.png)
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 高工作积极性和绩效。
建立共享目标与价值观
明确共同目标
组织与员工共同制定和实现共享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 神。
强化企业文化
通过共享价值观和文化,强化组织内部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整体 绩效。
促进跨部门合作
共享目标与价值观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与 协同。
重视个人发展与激励
将员工个人发展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通过提供培训、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 员工实现更好的绩效。
THANKS
感谢观看
更加灵活的评估周期与反馈机制
未来的绩效管理将更加灵活,打破传 统的年度评估模式,采用更短期的评 估周期,如季度评估或月度评估,以 便及时反馈和调整。
反馈机制也将更加完善,不仅包括上 级对下级的反馈,还将引入同级反馈 和自我反馈,使员工能够全面了解自 己的工作表现和发展方向。
更加全面的评估指标,包括软技能和硬技能
01
02
03
关注过程与结果
企业不仅关注员工的工作 结果,还注重工作过程和 持续改进,鼓励员工不断 学习和成长。
定期评估与反馈
企业会定期对员工进行评 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 指导,帮助员工发现问题 并及时改进。
目标与计划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为员工指明方向,并鼓励 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多元化评估标准
详细描述
传统的绩效评估通常以季度、年度等短期目标为基础,过分强调短期效益,而 忽视了组织的长期发展战略。这可能导致员工和组织缺乏长远规划,只关注眼 前利益,从而影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员工参与
总结词
传统绩效管理往往缺乏员工的参与和反馈,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和员工积极性不 高。
绩效管理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的由来和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9eef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2.png)
绩效管理的由来和发展历程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工具和方法,旨在测量和评估个体、团队和组织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以便更好地识别和发展潜力、激励和奖励员工、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战略目标。
其由来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组织的早期阶段。
绩效管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队和统治者。
在古代,军事统治者通常需要衡量和评估士兵在战斗中的表现,以便确定谁是最出色的士兵,并为其提供奖励和认可。
类似地,统治者需要评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情况,以便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措施。
这种表现评估和奖励的思想在后来演变成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实践。
绩效管理的现代形式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后的科学管理运动。
在20世纪早期,由于工业生产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管理者意识到需要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监测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这导致了系统管理的概念的出现,即通过对数据、指标和标准化流程的收集和分析,来监控和改进工作绩效。
绩效管理的目标从纯粹的衡量和评估,逐渐转变为激励和奖励员工,以提高绩效。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企业对员工创造价值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视,绩效管理得到了更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从传统的基于个人行为和结果的评估,发展到重视目标管理、发展规划、反馈和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模式。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绩效管理也借助数据和技术工具实现了更高效的测量和分析。
近年来,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一方面,绩效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注重员工参与和自我管理,强调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另一方面,绩效管理越来越与组织目标和战略密切相关,通过与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和发展以及绩效激励等方面的结合,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
总的来说,绩效管理是一种古老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都有出现和发展的迹象。
从最早的军事和统治者的奖励模式,到20世纪的科学管理思想,再到现代的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绩效管理不断演变并与时俱进。
它在提高个体、团队和组织绩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绩效管理的四大发展阶段
![我国绩效管理的四大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d9137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9.png)
我国绩效管理的四大发展阶段
一、前导阶段(1980年—2000年)
1980年至2000年,中国绩效管理模式处于前导阶段。
在这一时期,
中国绩效管理重点集中在工作标准设定、考核激励上。
在这一时期,国家
开始实施开放政策,社会转型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了
条件。
企业普遍采用“正常技术工作”的管理理念,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资关系矛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主要采用针对性考核管理的做法,将市场绩效也作为评价指标。
在这一时期,许多企业开始实行“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尝试实行
定量化和定量化的绩效考核,引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理念,提出“责任制”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促进绩效转型。
但由
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企业绩效管理模式仍处于一种实验状态,尚
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二、发展阶段(2000年—2024年)
2000年到2024年,中国绩效管理模式进入发展阶段。
绩效管理的前景与发展趋势
![绩效管理的前景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70001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c.png)
企业将更加依赖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员工的 绩效表现,以确保员工的绩效与组织战略目 标紧密相连。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4
绩效管理的新技术 与工具
大数据分析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01
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处理大量数据,提供更准确、全 面的绩效评估结果,减少主观偏见。
02
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潜在的绩效问题,为改进提供 依据,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
03
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跟踪员工绩效,提供及时反 馈,提高绩效管理的时效性。
人工智能在绩效反馈中的应用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
强化团队建设,通过团队绩效评估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
绩效管理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绩效管理将不断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采用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目标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等,不断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实时反馈与持续改进的重视
总结词
为了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未来的绩效管理将更加注重实时反馈和持续改进,帮助员工不断成长和发 展。
详细描述
绩效管理不再是一年一度的评价,而是转变为持续的过程。企业将加强日常的绩效沟通和反馈,及时 给予员工指导和支持,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这种实时反馈和持续改进 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缺乏长期规划
短期目标导向
部分组织过于关注短期目标,如季度销售业绩、年度利润 等,导致绩效管理侧重于短期目标的实现,缺乏长期规划 。
忽视员工个人发展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f19f6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4.png)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绩效管理是一种通过制定目标、监测成果、提高绩效的管理方式,以确保员工和组织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近年来,绩效管理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下面我们将着重探讨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绩效管理的普及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
不仅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也开始逐步认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管理模式,它将促使企业注重效率和效益,提高整个组织的竞争力。
二、绩效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的绩效管理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绩效进行细致的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组织绩效进行全方位数据分析。
利用数字化的绩效管理工具,企业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员工的绩效,精确地制定目标和计划,实现组织绩效的持续提升。
三、绩效管理的个性化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个性化的绩效管理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个性化的绩效管理是指根据员工的性格、能力、爱好、职业方向等综合因素,为每个员工制定独立的绩效管理方案。
这种方式能够让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四、绩效管理的社交化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社交化的绩效管理也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
社交化的绩效管理是指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实现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员工的工作状态,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员工也能够更好地互相借鉴,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五、绩效管理的标准化绩效管理的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专业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方法,为企业提供科学化、程序化的绩效管理方式。
标准化的绩效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
六、绩效管理的全面性全面性的绩效管理是指从整体上对企业绩效进行监测和管理,将绩效管理贯穿于组织的各个环节。
全面性的绩效管理需要企业深入分析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人力资源、资产等方面,才能够实现对组织绩效的全面管理和提升。
绩效管理 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 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50130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6.png)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是一种组织管理的方法论,旨在通过明确目标、设定绩效指标、评估员工表现、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促进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组织绩效的改善。
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绩效评估阶段:这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来获取工作绩效的信息。
在这个阶段,主要采用传统的评分和排名方法来判断员工的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
2. 目标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绩效管理开始强调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将绩效评估与目标完成度相结合。
员工与管理者一起制定目标,并在期末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使员工更关注目标的实现,促进了绩效的提升。
3. 反馈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强调绩效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员工的发展。
管理者通过定期的绩效面谈和反馈,与员工探讨表现、问题和发展需求,并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绩效。
4. 绩效激励阶段:该阶段强调将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以激励员工积极努力提升绩效。
除了基本工资外,绩效奖励、晋升和其他额外福利成为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手段。
5. 整合与改进阶段:在此阶段,绩效管理不仅关注个人绩效,还将组织绩效与战略目标相结合。
通过整合绩效管理与战略规划、员工发展和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
发展的良性互动。
绩效管理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的演进和完善,从最初的简单评估到目标管理、反馈与发展,再到绩效激励和整合改进。
这一发展历程的关键在于不断强调员工发展和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及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和员工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行为科学理论下的绩效管理
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 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 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 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 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 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在行为科学研究时期。这 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需要、欲望、动力、 目的)。 这一时期的绩效管理的特点为: 1、在关注绩效结果的同时间,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成为考核的重要方面 。 2、考虑需求层次,提高激励结果; 3、通过提高个人绩效达成组织绩效; 4、重视非正式组织对员工的绩效的影响。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是一个与知识管理紧密相关 的干预方式。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通就形成了取代个人学习的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背景下学习的变化
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内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习更强调协作性
(2)学习方式多元化 (3)更关注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理念 (4)学习的重点在于促进,而不是教导 (5)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
绩效管理
第十章 绩效管理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管理理论变革与绩效
绩效管理是管理理 论变革的动力源泉 绩效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 绩效管理技术的发展
1
2
3
4
学习目标
掌握管理理论变革与绩效管理的发展 掌握管理理论的演变促进绩效管理的战略
观点形成 了解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由绩效考评向战略性绩效管理理念的转变 重点绩效考核的过程需引进心理学发展的 思考 掌握绩效管理心理学发展 了解单向评价到系统评价的转变 了解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二 绩效考核的过程需引进心理学发展的思考
(一)注重管理过程的激励和控制 (二)强调主动性绩效管理 1、更加关注员工的行为表现和投入程度 2、强调行为过程的考核 3、注重提升管理者诚实正直的品格
4、营造主动化的战略性绩效管理企业环境
三、绩效管理注重系统论思想全方位考评
三、绩效管理注重系统论思想全方位考评
第四节 绩效管理技术的发展
一、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 (一)、组织变革概述 所谓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组织结构 在合理设计并实施之后,随着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 对组织结构中不适应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正,甚至是对整个 组织进行重新架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组织变革并不 是对组织作一些像招收一个新人、修改一个计划那样的小小 变动,而是有可能涉及价值观转变、重整运营方式、引入新 技术、合并、启动新计划等关乎整个组织的变革。这正是绩 效技术关注的是整体而不是部分思想的体现。
四、文化差异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一)、组织文化的价值观直接导致组 织的绩效管理思想
(二)、组织文化的内在本质对绩效管 理实施的影响
(三)、文化差异和组织中人际关系的 状态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 绩效管理是管理理论变革的动力源泉
1
绩效管理是战略管理的重要要素
2 管理理论的演变促进绩效管理的战略观点形成 3 4
三、“以人为本”管理理论下的绩效管理
行为科学思想的提出,改变了管理界的许多认识,以人为本是一种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能动 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挖掘人的社会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主体,以文化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价值为 中心 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帮助实现人 的价值才能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这一时期的绩效管理的特点为: 1、有狭义的以控制为目的的绩效管理发展为由6各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绩 效管理过程; 2在价值取向上更注重员工潜能绩效的开发、在操作中更加注重反馈和 沟 通。 3、将关注绩效结果、关注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注重员工的潜能开发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定义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以下简称EPSS)的概念是Gery在1989年最早提出的, EPSS最初出现于职业培训领域,在企业中获得巨大的成功。 给EPSS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整合的电子环境,每个员 工都可以利用,并很容易的访问,提供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软件、向导、建议、支持、数据、图象、工具以及评估和监 督系统的即时、个性化的在线访问,允许员工在最少量的支 持和他人干扰下获得工作绩效。”
绩效管理是管理理论变革的动力源泉
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绩效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
一 绩、 效由 管绩 理效 理考 念评 的向 转战 变略 性
1 2 3 战略性绩效管理理念的转变 战略性绩效管理必须强调弹性化思想 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必须注意差异化的理念
4 战略性绩效管理必须呈现多样化的绩效管理方式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
1 2
学习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 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 完善的“自学习机制”
3
4 5
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来自组织学习传统上人们认为培训是改进绩效最有用的方法。无可否认,有效的培 训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并可为组织带来更多的效益,然而同时应注意到:培训 非常耗费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将缩短员工工作的时间,这会影响生产率并 导致效益的降低。参与课程学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事实上,学习 也以是一种日常的行为,学习应该可以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部分。这就是组织 学习概念的由来。正如彼得•圣吉在他的《Dance of Change》(1999)一书中 所阐述的:所有的组织都在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它们周围的真实世界的不断 的变化。但是其中有一些组织的学习更快、更有效。关键在于这些组织把学 习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相比而言,培训一般是间歇性 的,与获得结果的环境相分离的。)
绩效技术专业化(Specialization of Performance) 专业是指用于定义某一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复杂性的特 征集合。专业化则是指,使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逐渐掌握相应 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衡量某种职业是否达到专业化有五 个关键标准: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在本 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进入该领域需要经 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对从事该项活动有典型的伦理规范 [14]。绩效技术作为一门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尽管目前 国内外设置绩效技术专业的高等学校还不多,目前很多绩效技 术专家同时也是教育技术专家,但随着绩效技术的发展,绩效 技术专家将会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而得到广泛关注,绩效技术专 家在与服务对象加强合作的同时,其自主性也进一步增强,专 业化研究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四、技术化的战略性绩效管理
1 3
可促进人力资源和组织内其它资源的整 合 在组织的信息共享方面为绩效技术专家提 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 3
3
信息技术可为绩效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提供交互性学习的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可为绩效技术在非教学领域的应 用提供决策支持系统
4 3
五、电子绩效管理系统
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发展,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必然要求
4、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二)、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整体上可分为定性分析、定 量分析、内部绩效分析、外部绩效分析、面向项目 分析、面向组织分析六种类型。
三、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
1、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他是
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 风 ”创制小组的领导者。他开创的系统动力学是提供研究人类动态性复 杂 的方法。所谓动态性复杂,就是将万事万物看成是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过程之中,仿佛是永不止息之流 。1956年,佛瑞斯特以他在自动 控制中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时有了惊人 的发现,从此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信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 ,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的,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的起伏变化 、的形态。佛瑞斯特既不做预测,也不单看趋势,而是深入地思考复 杂变化背后的本质
EPSS与传统培训、人工智能等的区别
1、与传统培训的区别:EPSS在用户需要它时提供详细的信息,而传 统培训提供信息,但不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EPSS允许学习者决定什么 时候需要信息,而教师控制的传统训练则不管学习者是否需要,而全盘抖出 。EPSS的信息需要是以一种任务驱动的方式提供,效率较高。 2、与传统的CBT系统的区别:EPSS将训练任务融入到工作过程中员工 可 以边工作边训练:而传统的CBT则把训练任务放到训任务放到工作过程之前 来进行,员工在得到培训之后,才能投入工作,而且培训的知识不一定会适 当的运用到工作中,完成任务。 3、与智能导师系统(LTS)、智能超媒体系统(IHS)的区别:EPSS是 人控制计算机,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活动。而ITL和HIS都试图控制学生 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服从于计算机。没有自主权,学生把精力集中于理解 而不是创新上。
第一节 管理理论变革与绩效
一、管理理论变革与绩效管理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下的绩效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罗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研究的重点是:标准动作、标准时间 、劳动定额、工艺规程、、差额管理。这个阶段绩效管理的 特点是: 1、考核计划和考核执行分离,有两个部门分工实行 各司其职, 2、以控制为目的,主要考核员工的结果。 3、注重数量而非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