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 内容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以及电子供体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1.光能无机自养型:以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还原CO2的氢供体是还原态无机化合物(H2O、H2S或Na2S2O3等)。
2.光能有机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等)作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在只有无机物的环境中不能生长,所以有别于利用CO2作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型。
3.化能无机自养型: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并以CO2为碳源。
它们能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
4.化能有机异养型: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碳源和氢供体也是有机碳化合物。
有机碳化合物是兼有能源与碳源功能的双重营养物。
如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及单糖、双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
营养缺陷型:某些菌种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相应的野生型菌株称为原养型。
2. 练习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D
2.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A
3.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答案:B
二、填空
1. 光能自养菌以__________作能源,以__________作碳源。
答案:光,CO2
2.光能异养菌以__________作能源,以__________为碳源,以__________作供H体将
__________合成细胞有机物。
答案:光,CO2,有机物,CO2
3.化能自养菌以__________取得能量,以__________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
答案:氧化无机物,CO2
4.利用营养缺陷型定量分析各种微生物生长因素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
答案:微生物分析法
三、简答题
1. 试述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并各举一例微生物说明之。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物质的性质和所需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成如下四种:
(1)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它们能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C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并能以H2O、H2S等作供H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如蓝细菌属此种类型。
(2)光能异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亦能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但它们要以有机物作供氢体。
红螺菌属此类。
(3)化能自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以CO2或CO32-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电子供体如H2. H2S等无机物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作能源,如氢细菌,亚硝化细菌等。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属此类型,它们生长的碳源和能源均来自有机物。
大肠杆菌即属此类。
3. 测验
一、填空
1. 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__________;不同点在于前者
能以__________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作主要碳源,前者以__________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作供氢体。
2.以生长因子的需求可将微生物营养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光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是__________,氢供体是__________,基本碳源是
__________。
二、选择
1.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 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 A,B 两者
2. 缺少合成氨基酸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A. 原养型
B. 野生型
C. 营养缺陷型
三、简答题
1. 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方式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之。
4. 案例
5. 资源下载
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
6. 扩展学习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Prescott 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期刊:
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
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
参考网址: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ppt://159.226.80.1/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