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中心综合网络系统数据业务接入区优化

智慧管理中心综合网络系统数据业务接入区优化

赵怀福;程宝顺;邱伟龙

【期刊名称】《中国交通信息化》

【年(卷),期】2022()S01

【摘要】在智慧管理中心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原设计组网方案中边界防火墙多虚一虚拟功能未能实现。对实际组网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分析,找到切实有效、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

【总页数】3页(P307-309)

【作者】赵怀福;程宝顺;邱伟龙

【作者单位】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通维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5

【相关文献】

1.CDMA 2000-1x网络移动数据业务的无线接入网优化

2.市县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宽带接入及综合业务应用解决方案--成都市气象局基于Internet-vpn的市县广域网系统

3.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化后的主干分纤点建设优化思路探讨

4.综合业务接入区主干光缆结构优化探讨

5.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化应用及优化案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应急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应急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是自主创新和专业能力进行软硬件产品研发和系统集成,主要产品包括公安三台合一指挥调度系统、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大数据挖掘分析与研判系统、政府应急管理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情指联动指挥系统、合成指挥系统、海外ECC/EGIS平台、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等。 一、智慧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 应急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现有不同系统的整合及数据的共享,应急指挥大厅的建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 1、系统整合及数据共享:应急管理信息化要去利用政务外网,打通厅局网络,通过数据同步中间件,实现异构数据汇集;建立涉灾数据管理办法与标准规范,搭建数据项管理功能,实现涉灾数据资源管理;面向应急管理、安全生产、 —1— 防灾减灾各个细化专题形成数据中台,为数据应用提供便利;优化数据服务,实现数据有序交换、深度融合、按需服务、良性循环的集约化应急数据生态圈。 2、应急指挥大厅:应急指挥大厅是城市安全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协调、指挥、调度的重要机构和场所

是反映一个城市应急和危机管理水平的标志也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 3、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多灾种风险监测、综合风险评估、灾害态势分析、灾害预警发布。 多灾种风险监测,一方面汇集共享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的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的基础、预测预警、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灾害风险动态感知;另一方面可利用遥感技术,对灾害异常信息进行识别监测,也可实时监测森林草原火灾点、溃坝点、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 综合风险评估,基于本区域自然灾害的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遥感数据、历史灾害数据等,利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区域不同强度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和评估,形成自然灾害风险图,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灾害态势分析,基于综合风险评估成果数据、预测预报数据、感知数据及其他自然灾害相关数据,运用多种灾害态势分析模型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灾害发展趋势推演成果,辅助决策者研判灾害未来发展态势、多灾种灾害链

浙江大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1) 1.1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1) 1.2需求分析 (2) 1.2.1视频高清化 (3) 1.2.2模块智能化 (3) 1.2.3系统集成化 (4) 1.2.4全程互联化 (4) 1.2.5数据可视化 (4) 1.3总体目标 (4)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6) 2.1设计思路 (6) 2.2总体架构 (7) 2.3系统描述 (8) 2.4设计原则 (8) 2.5设计依据 (10) 第3章视频安防子系统 (12) 3.1系统设计思路 (12) 3.2前端监控设计 (12) 3.3传输网络设计 (14) 3.3.1网络设计思路 (14) 3.3.2网络设计要求 (15) 3.3.3网络规划设计 (16) 3.4监控中心设计 (19) 3.4.1中心系统架构 (19) 3.4.2解码拼控部分 (20)

3.5存储子系统 (30) 3.5.1NVR视频存储(可选) (31) 3.5.2EVS视频存储(可选) (32) 3.5.3视频云存储(可选) (34) 3.6应急指挥子系统 (39) 3.6.1系统架构图 (40) 3.6.2系统部署 (40) 3.6.3系统特点 (41) 3.6.4系统功能 (42) 3.7典型场景应用 (50) 3.7.1鱼眼监控 (51) 3.7.2鱼球联动 (55) 3.7.3枪球联动 (56) 3.7.44K监控 (60) 3.7.5全景监控 (61) 3.8智能应用 (64) 3.8.1智能技术部分 (64) 3.8.2智能运维部分 (67) 第4章安全联动子系统 (70) 4.1消防报警联动子系统 (70) 4.1.1系统概述 (70) 4.1.2系统架构 (71)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标: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为园区内的企业、居民及其他相关方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综合服务,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和居住、工作的舒适度。 二、系统设计方案: 1. 硬件设施: - 建设骨干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光纤网络、无线网络和接入设备等,保障信息传输和网络接入的稳定性和速度。 - 部署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感应器、摄像头、智能门禁系统等,实现对园区内各种资源和设施的监控和管理。 2. 软件系统: - 开发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内各项服务和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包括企业入驻管理、楼宇设施管理、停车管理、供电管理、安防管理等。 - 开发智慧园区居民端APP,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包括报修、物业缴费、社区活动等。 - 开发智慧园区企业端APP,提供企业入驻申请、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 - 在园区内部布设信息屏和服务终端,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实时的信息和服务。

3. 功能模块: - 园区管理模块:包括企业入驻管理、楼宇设施管理、停车管理、供电管理、安防管理等功能,实现对园区内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 居民服务模块:包括报修、物业缴费、社区活动等功能,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 企业服务模块:包括企业入驻申请、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和管理工具。 - 公共服务模块:包括公共设施查询、公交查询、天气预报等功能,为园区内的居民和企业提供实时的信息和服务。 - 数据分析模块:对园区内各项服务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4. 技术实现: - 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对园区内各种资源和设施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 - 数据传输和处理:通过骨干网络基础设施,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 数据存储: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服务支持。 - 移动应用开发: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智慧园区居民端APP和企业端APP,实现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和管理。 5. 安全保障:

智慧治理中心服务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治理中心服务项目 建设方案

第一章建设背景 (4) 第二章项目服务方案 (5) 2.1 基础服务 (5) 2.1.1 环境服务 (5) 2.1.2 可视化展示服务 (5) 2.1.3 信息流调度处理服务 (6) 2.1.4 多网融合通信调度服务 (6) 2.1.5 可视化集中控制服务 (7) 2.1.6 环境音频服务 (7) 2.1.7 语音转写管理服务 (7) 2.1.8 无纸化办公服务 (8) 2.1.9 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服务 (8) 2.1.10 大数据处理与计算服务服务 (8) 2.1.11 网络服务 (8) 2.2 综合应用展示服务 (9) 2.2.1 应用支撑服务 (9) 2.2.2 应急指挥服务 (10) 2.2.3 综合决策服务 (10) 2.2.4 智慧治理应用研究 (10) 2.2.5 智慧治理示范应用 (12) 2.2.6 各部门系统接入展示 (12) 2.2.7 智慧专题应用 (13)

2.2.8 重大专题数据分析 (16) 2.3 安全管理服务 (16) 2.3.1 安全防范服务 (16) 2.3.2 信息安全服务 (17) 2.4 项目标准化管理运营服务 (17) 2.4.1 项目标准化管理服务 (17) 2.4.2 运营服务 (18) 第三章项目保障措施 (20)

第一章建设背景 智慧治理中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于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四态合一”的规划建设理念,以“互联网+”为引领,突出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准确灵敏的信息感知体系、宽带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智能应用体系、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智慧治理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城市云脑”,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城市综合运营服务体系。立足于城市创新发展,以城市云数据中心为主要载体,以城市云脑为驱动,全域统筹和优化城市基础资源、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和产业资源,以先进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结合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流分析等跨多域计算资源和知识能力,构建城市开放平台,实现城市资源整体认知,打造城市服务中心、城市治理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的总体定位,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围绕支撑服务综合决策和应急指挥,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建立完善城市信息资源数据池,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5篇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精选5篇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篇一 第一章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指南所适用的园区是指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 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2总体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1.3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园区提出的新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产业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变,充分发挥模式创新在提升园区服务与管理中的作用,围绕基础设施集约化、信息应用平台化、投资运维多元化等目标,推进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管理智能化、沟通高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标准先行 充分结合园区内外部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标准及数据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市级或区级统一的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生态环保、产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等专项应用,促进园区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发展。 (二)企业主体,需求导向 立足产业发展,以促进企业发展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需求导向,确保提升园区协同管理和集约建设。 (三)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园区发展模式。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智慧政务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1.1“十三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目标 (1) 1.1.1 建设市政府云计算中心 (1) 1.1.2 继续推进政务外网统一平台建设 (2) 1.1.3 搭建一套政务资源整合平台 (2) 1.1.4 完善政策规章、健全体制机制 (2) 1.2项目名称 (3) 1.3编制依据 (3) 2. 项目建设方案 (5) 2.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5) 2.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6) 2.3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6) 2.3.1 云计算对网络的要求 (6) 2.3.2 网络子系统设计 (8) 2.3.3 网络拓扑方案概述 (21) 2.3.4 增强型大二层网络虚拟化方案 (22) 2.3.5 组网逻辑架构 (32) 2.3.6 分区网络详细设计 (33)

1.项目概述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市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市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一期也已经完成,二期正在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统筹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统一的市政府云计算中心,提升电子政务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水平,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1.1“十三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目标 1.1.1建设市政府云计算中心 高起点建设新一代的政府数据中心——市政府云计算中心。该项目已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楼建设一并立项,云计算中心位于拟于2018年年末竣工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楼六层,建筑面积为7596平米,机房总市电容量为2.6MW,配置标准设备机柜446台,设计运算次数超过500万亿次,承载各类业务超过1000个。该中心采用多项节能技术,预计可将机房总PUE值控制在1.36以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政府云计算中心建成后,市政府拟出台全市政务数据中心整合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全市现有部门的十几个数据中心整合并入,预计可减少近75%的能源消耗,节省80%的设备和运维开销。全市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将采用“统规、统建、统管”的原则,集中部署到政府云计算中心。新建及升级改造电子政务项目将直接部署到该中心,原

最全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最全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是以信息化手段实现物业管理、安防监控、智 能停车、环境监测等综合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平台。通过整合各种传感器和 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提升小区的管理效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1.提升物业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物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减少人工管理成本。 2.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如智能停车、公共场所安 防监控、绿化环境监测等,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3.优化资源利用:通过集成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能源节约、环境 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1.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搭建物联网网关、传感器网络等基础设施, 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数据采集与处理: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小区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进 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3.数据分析和挖掘: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 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4.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提高安全性。

5.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辆感应器、车牌识别设备等技术实现智能停车管理,提升停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难问题。 6.公共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公共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如路灯、电梯、门禁等,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7.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对小区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如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提供相应的环境报告和预警。 8.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社区服务平台,提供居民便民服务,如在线报修、社区论坛、在线办公等功能。 三、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步骤: 1.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小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 2.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搭建物联网网关、传感器网络等基础设施,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3.数据采集与处理: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小区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4.构建安防监控系统:建设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提高安全性。 5.部署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辆感应器、车牌识别设备等技术实现智能停车管理。 6.构建公共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公共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数字化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一、数字化医院信息网络系统概述 现代化新型医院通过建筑智能化和医疗信息化的完美结合,以建筑为基础、通信网络为平台,集成医疗、诊疗、办公自动化,病历、医疗影像数字化管理、传输,等等诸多功能于一体,通过构建系统和服务的优化组合平台,向医院内所有人员,包括病人、医生、护士、科研人员等,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就医、诊疗、科研、学习的环境,通过信息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就医标准. 但是,构建一套成功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却面临着诸多的难题,有待于解决。在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中,对医院的智能化建设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医院的信息网络平台几乎是所有网络中最复杂的了,原因是由于医院的计算机网络是医院业务运行的平台,就医患者的诊疗信息和医院 的各类业务管理信息运行其上,关系重大,可以看出医疗程序中的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越高,其对计算机网络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医院信息化应用包含诸多系统,如: A.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 B.临床信息系统(CIS) C。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IS) D.医学影像系统(PACS) E.合理用药系统(PASS) F.放射信息系统(RIS) G.远程医疗系统 H.电子病历(CPR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均在医院信息网络平台上传输,必然要求其信息网络平台高度可靠、连续运行,响应快。因此我们可以将医院信息网络传输平台的特点总结如下:A.高复杂—信息类型多样、数据量大 B.高性能-传输高带宽、大容量、高速率

C.高可靠—系统可靠性高、连续运行、不间断 D.高管理—信息系统复杂,管理性要求高 综上,通过对医院信息网络传输平台的特点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对医院信息网络传输平台综合布线系统提出规划理念,即如何针对高复杂的医院信息网络的高性能、高稳定、高管理要求,通过选择适合产品,构建合理系统架构,使其达到高的容错性、可用性、可扩展性,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系统管理简单、整洁,提升管理效率,减少故障率,提升布线系统价值,从根本上保护系统投资。 二、综合布线系统平台的规划理念 医院智能化是关注于医院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系统;医院信息化就是关注于医 院诊疗、管理信息的处理的系统。而无论是智能化还是信息化系统其共同承载的通信系统平台就是基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 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综合布线系统是物理的传输平台,就像城市间的高速公路网,城市的发达离不开密集的高速道路网。在综合布线平台之上,支持了电话、计算机网络 通信平台,而计算机网络平台又对医院信息化的应用和医院智能化的应用进行支持。可以看到,规划、实施良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要基础,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综上,我们认为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在初期建设时应该从整体性、长期性进行全局的、宏观的规划和考虑。首先应该全力建设一套符合医院智能化、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有足够扩展空间的基于网络布线的计算机通信承载平台,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前期应该从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功能模块开始规划,分期 实施,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完成,而这段时间同时也是伴随着使用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内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成一套符合高效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同时,在这段建设周期内,最终以长远角度着眼规划的计算机通信承载平台,始终是这一切成功的基石。 三、数字化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医院信息化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综合布布线系统的紧密关联性,因此从规

智慧园区弱电系统建设

智慧园区弱电系统建设 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及业务扩展需要,弱电系统作为园区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未来各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展,因此在前期规划中,要求弱电系统规划考虑其合理性、前瞻性和冗余性。园区的弱电系统,应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和电话系统,还应支持视频监控、语音广播等系统需要。弱电系统规划组成如下: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网络、业务网络、安防专网),有线电视系统,远程水电抄表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多功能厅、报告厅、圆桌会议室、远程视频会议),无线对讲,一卡通(档位租赁、电子结算、进门收费、综合物业、餐饮售饭)及地下车库管理系统,安全防范(门禁、电子巡更、无线对讲、紧急报警、楼宇对讲),机房工程,供电系统,综合管路系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园区的规模及业务特点将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为综合网和业务网两张网,其中综合网用于承载办公网、电话网、视频监控、应急广播等园区管理类系统,业务网用于承载收费类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两网进行物理隔离,或通过网闸、防火墙等技术手段,以确保运营类管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转。 3.1.1 综合布线系统 (1)功能简介 为信息网络,监控、广播、公共显示等系统提供信息高速公路(物理通路)。

(2)系统设计 1)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本设计仅考虑布线不涉及网络设备。 2)本工程计算机和电话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选用六类电缆,PVC管暗敷。计算机垂直干线选择十二芯室内单模光缆,电话垂直干线选择三类50大对数电缆,配线架在竖井内明装。竖井内竖向线槽应与水平线槽连接。楼层弱电间安装网络设备。 3)一般按20m2 左右设置一组信息点。 3.1.2 计算机网络系统 (1)系统概述 本系统采用下述层次结构建立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概念模型: 核心层Core 核心层网络高速互联的主干,由于核心层对互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用冗余组件设计核心层。应具有高可靠性,并且应能快速适应变化。同时实现第三层交换,得已优化分组吞吐量;同时通过核心层与外部网或Internet进行连接。 汇聚层Distribution 汇聚层是网络核心层与接入层的分界点,汇聚层扮演许多角色,包括由于安全性原因控制对资源的访问,汇聚层可以配置为VLAN之间的路由。汇总接入层的路由,设计时考虑汇聚层与核心层有冗余的

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中心机房及网络系统建 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机房是信息化、语音系统承载和运行的最基本环境,承担着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以及各种系统连通、汇聚、贯穿的重要责任;网络设备是各网络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行政中心的建成,网络接入单位和人员将成倍增加,对网络安全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机房已无法满足行政中心网络系统运行的需要;本着既整合资源、节约成本,又考虑网络系统和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内容 行政中心不仅是党政办公中心,而且还将成为第一个信息化综合数据中心,因此,合理的信息化设计和建设是信息化办承接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化应用平台,中心机房建设和网络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办的工作重点; 、信息办中心机房建设 、总述 行政中心机房是行政中心的信息化、语音系统承载和运行的最基本的环境,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实现信息存储交换和设备运行支撑承载;机房承担着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实现全市各种系统连通、汇聚、贯穿的重要作用,因此,机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机房环境不仅能够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而且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的发生; 、内容及要求 中心机房总面积为12米×米,机房净高米;机房工程整体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机房装修、电气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门禁系统、监控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漏水检测系统; 、机房装修 1)吊顶 一次吊顶采用石膏板顶,二次吊顶采用微孔铝板吊顶,装修后吊顶以上空间要留有≥300mm间距,吊顶上空必须做防尘处理,涂刷不易脱落的防尘漆;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1 (一)园区基础信息化建设 1、宽带园区建设 对园区的高标准网络进行统筹规划,一次性的实现百分百光纤到户,达到园区宽带 接入速率1000Mbps级别的业务需求。 积极开展存量信息管网资源置换和收购,充分发挥公共信息管网效能。积极推动信 息网络资源的整合,尽快使公共信息管网成片成网,形成规模。加强规范管理,避免 信息管网重复建设。结合现有通信网络扩容以及3G建设的需要,加快园区新建信息管网建设,积极推进架空信息线缆入地敷设工作。建设信息管网枢纽中心(智能化管理中心),将园区电信、移动、联通通信枢纽楼引入该中心,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逐步形成覆盖园区的公共信息管网系统。 在宽带改造的同时,实现整个网络数据交换设备的IPv6协议支持,以双栈方式为主,保证IPv6和IPv4在网络上动态有序共存,业务上保证IPv6用户的业务体验和IPv4 相同,保证IPv6用户可以访问IPv4网络资源,保证IPv4用户在迁移到IPv6以后, 不会造成对原有业务的使用损失,确保网络平滑升级。 通过大量无源光网络的部署,采用单位能耗更低的传输设备,大幅降低整个通信网 络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通过新一代光网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绿色信息应用 产品。 2、无线园区建设 无线园区建设的规划策略主要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原则,以先覆盖后容量的建设步骤,精确选点积极推进园区建设。 打造“3G+WLAN”为一体的“无线园区”网络,优化升级3G网络质量,快速实现园 区热点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形成立体的网络覆盖,系统推进各制式3G网络向 4G网络的发展演进,鼓励企业参与TD-LTE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建设宽带无线城区。 通过3G网络作为广域覆盖和容量负担的基础网络,对室外片区和室内区域整体覆盖,通过WLAN实现热点覆盖和容量分担,对片区/区域中的热点进行覆盖。无线终端在3G 和WLAN重叠区域,优选WLAN实现高速宽带接入;在WLAN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选择 3G实现中高速接入,无线终端在WLAN和3G两种网络中无缝切换。继续提高无线城区

平安城市智能化运维管理中心-运营方案

平安城市智能化运维管理中心 运营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项目建设范围 (3) 1.3主要参考依据 (4) 第2章建设模式与范围 (7) 2.1建设目标 (7) 2.2建设模式 (7) 2.3建设范围 (7) 2.3.1运维管理中心建设 (7) 2.3.2运维管理中心平台建设 (8) 第3章管理和运营方案 (10) 3.1管理和云组织机构 (10) 3.2管理机制 (10) 3.3运营机制 (11) 3.3.1运维服务要求 (11) 3.3.2运维管理要求 (15) 3.4效益评估 (16) 3.4.1社会效益评估 (16) 3.4.2经济效益评估 (17)

第1章概述 1.1 项目背景 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总体目标,根据《平安城市智能化视频系统建设规划》(2015—2019年)及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按照“管理、业务、服务”的三个层面进行建设,建立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业务为中心、注重服务意识的管理模式,提高系统维护效率、减低运维成本、完善系统建设和运维历史档案管理、监督系统维护工作、评估系统运行绩效、优化系统设计和保障系统持续良好运行,实现专业化、智能化、实时在线的运维管理系统,提高我市视频资源整体的运营效率,提供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运行维护服务解决方案。提高智能视频系统应用,提高社会面管控及维稳处突能力,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智慧城市、幸福城市、平安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项目的建设规模是把我市目前约4.2万路摄像头、未来4年加入的1.7万路摄像头和1万个IT设备资源统一管控起来,由我市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系统建设运维中心进行统筹、分析、分配运行维护事件。 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总体目标,根据《平安城市智能化视频系统建设规划》(2015—2019年)及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按照“管理、业务、服务”的三个层面进行建设,平安城市智能化视频系统亟需建立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业务为中心、注重服务意识的维护管理模式,通过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实时在线的运维管理系统来提高系统维护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完善系统建设和运维历史档案管理、监督系统维护工作、评估系统运行绩效、优化系统设计和保障系统持续良好运行,从而提高我市视频资源整体的完好率,提供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运行维护服务解决方案,提高智能视频系统应用,提高社会面管控及维稳处突能力,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智慧广州、幸福广州、平安广州”打下坚

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QoS)和更好的安全性能。 为了满足智慧园区监管系统平台的需求,我们提供了一套服务器部署方案。该方案采用虚拟化技术,能够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提供高可用性和灵活性。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多种服务器型号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2.2方案细节 我们的服务器部署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虚拟化技术: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 高可用性:采用双机热备技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灵活性:提供多种服务器型号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安全性:采用多层安全防护策略,保护服务器和数据的安全。 易管理:提供可视化的管理界面,方便管理员进行管理。 1.3网络及综合布线方案 1.3.1概述

数据中心网络是数据中心的核心,是各种应用和服务之间通信的基础。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中心网络能够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为了满足智慧园区监管系统平台的需求,我们提供了一套网络及综合布线方案。该方案采用以太网和IP技术,能够提 供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多种网络设备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3.2方案细节 我们的网络及综合布线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带宽:采用10G以太网技术,提供高带宽的网络服务。 低延迟:采用低延迟交换技术,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 高可靠性:采用双机热备技术和多路径技术,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多种设备选择:提供多种网络设备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易管理:提供可视化的管理界面,方便管理员进行管理。 1.4安全方案 1.4.1概述

数据中心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和企业的利益。一个安全的数据中心能够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和业务,避免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 为了满足智慧园区监管系统平台的需求,我们提供了一套安全方案。该方案采用多层安全防护策略,包括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方面。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多种安全设备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4.2方案细节 我们的安全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等技术,保护网络安全。 服务器安全:采用安全加固、访问控制和日志审计等技术,保护服务器安全。 应用安全:采用Web应用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等技术,保 护应用安全。 多种设备选择:提供多种安全设备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易管理:提供可视化的管理界面,方便管理员进行管理。 QoS和高可靠性HA是企业数据中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智慧园区实施方案(精选5篇)

智慧园区实施方案(精选5篇) 智慧园区实施方案1 方案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通信网络建设为基础,具备快速的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来实现园区全面的信息感知、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针对目前园区内存在众多的安防弱电子系统以及有对应的人,车,物的管理业务,我们结合最新的AI+物联网技术理念,提出一套智联、互联、物联的综合管理可视化平台建设方案,该方案整合园区内的视频监控,出入口,一卡通,周界报警,消防,能源能耗等10余项弱电子系统,打破过去的弱电系统孤立、单一的弊端,快速推进园区统一融合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总体设计 这套智慧园区业务系统以园区人,车,物连接为出发点,设计出全新的框架,提供一套可扩展的智能园区应用平台,统一底层基础服务接口、标准化汇总数据,智慧园区的总体业务架构包括感知层,IAAS层,PAAS层,SAAS层。 系统介绍 人员通道管理系统 园区出入口是安全防范的重点区域,在园区出入口部署人脸通道闸机,进出人员通过刷脸认证,授权认证成功后可自由进出园区,无需保安人员二次确认,明显提升保安人员工作效率,同时人脸通道闸机还能进行黑名单设置,将惯犯,危险人员录入人脸黑名单数据库(可与公安进行人脸数据对接),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闯入园区,可进行人脸路径追踪,并把告警信息推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

通过手机APP,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时妥善处理,有效加强园区安保强度。 人员通道管理系统 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利用高清高识别率摄像头,并配置触发雷达和防砸雷达,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和难度,当车辆进入/离开时,车辆进入触发雷达检测区域,产生触发信号控制抓拍机抓拍,数据传输到控制终端比对,比对成功后自动开闸。对于一些无牌的车主,通过公众号也能实现自助查询和缴费。在出口处扫描二维码一键缴费出场,无需车主在出口输入车牌号、手机号等操作,大大简化出场时的操作流程,缩短车辆滞留时间。 访客管理系统 在园区保卫处办公室部署一套访客管理系统,现在最新的访客机,都是人证合一的访客机,加入人脸识别的技术,可以读取身份证信息,可以扫描证件,还具有抓拍摄像头,当访客进入园区时,访客机读取访客身份证信息并抓拍访客人脸,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后,可对访客进入园区进行授予不同的进出权限。 访客管理系统 在园区制高点部署安装AR云镜系统,AR云镜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全景视频监控画面作为电子地图,实时掌握园区内车辆,人员,区域客流,重点人员追踪,紧急报警等信息,既能兼顾园区的全景动态,又能对园区重点人员、车辆细节进行重点追踪,把控。在园区的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摄像头,进行全天录像,实时采集图像,作为园区事后取证的重要依据。 园区周界系统 在以往的周界安防系统中会采用红外对射和摄像头结合的模式,但这种方案容易受到环境干扰造成误报和漏报的现象,事后查询取证效率低,而电子围栏的方案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造价偏高,现在一些主流的安防厂家比如海康都陆续推

IDC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IDC数据中心 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方案背景 (1) 1.2需求分析 (1) 1.3设计原则 (3) 第2章综合管理平台设计 (4) 2.1平台架构 (4) 2.1.1 逻辑架构 (4) 2.1.2 平台组成 (5) 2.2应用形态 (6) 2.2.1 C/S客户端 (6) 2.2.2 B/S客户端 (6) 2.2.3 大屏控制客户端 (7) 2.3平台功能 (7) 2.3.1 大楼管理功能 (7) 2.3.1.1 人员巡查 (7) 2.3.1.2 人员考勤 (8) 2.3.1.3 车位诱导 (8) 2.3.1.4 刷卡消费 (9) 2.3.1.5 访客管理 (10) 2.3.1.6 智能分析 (10) 2.3.1.7 动环监控 (11) 2.3.2 基础应用功能 (13) 2.3.2.1 实时浏览 (13) 2.3.2.2 鱼球联动 (14) 2.3.2.3 录像回放 (15)

2.3.2.4 拼控上墙 (17) 2.3.2.5 报警中心 (18) 2.3.2.6 网络对讲 (19) 2.3.2.7 车流统计 (20) 2.3.2.8 收费查询 (21) 2.3.2.9 统计查询 (21) 2.3.3 系统管理功能 (22) 2.3.3.1 资源管理 (22) 2.3.3.2 视频管理 (23) 2.3.3.3 门禁管理 (24) 2.3.3.4 车卡资料 (25) 2.3.3.5 报警管理 (26) 2.3.3.6 用户管理 (29) 2.3.3.7 网络管理 (30) 第3章系统特色与亮点 (32)

第1章概述 1.1方案背景 所谓IDC,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指在互联网上提供的各项增值服务,具体包括申请域名、租用虚拟主机空间、主机托管等业务。IDC数据中心是一个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的物理场所,包含机房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数据等内容。机房基础设施包含供电、制冷、机柜、消防、监控等系统,保证IT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IT 基础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是业务系统运行及数据存储的基础;业务系统运行于IT设备之上,数据存储于IT设备之中,业务系统及数据对最终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互联网+”战略机会点的到来,尤其是云计算已经成为“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内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都纷纷加强数据中心的建设。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在IDC领域处于领导地位,超过330个数据中心,占全国50%以上的份额。其中2015年的IDC 承载专网配套波分网络建设工程的新建部分,就包含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杭州、南京共8个城市的本地延伸系统;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也在加紧建设;中国移动已建立广州南方云基地、呼和浩特云计算中心等基地。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数据中心布局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指出,IDC行业进入了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正由资源消耗型向应用服务型升级和转型,数据中心整合升级加速,运营商与IDC服务商加快数据中心全国布局,数据中心进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 1.2需求分析 IDC数据中心要求能够提供安全可靠且连续不间断的7×24小时服务,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设计中,需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可靠、安全、可扩展、可管理、绿色节能等众多因素。 从安全防范角度而言, IDC数据中心系统设计时一般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警戒可能发生 的入侵行为,在数据中心大楼周界与建筑内关键区域设置入侵报警设备,对发生的报警信息及时捕获并记录相关影像;采用车辆管理系统对车辆进出与车位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实现大

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建设及运维管理方案

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 建设及运维管理方案 目录 第1章背景 (3) 1.1智慧城市概念 (3) 1.2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3) 1.3数据中心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4) 第2章需求分析 (5) 2.1计算资源需求 (5) 2.2存储及备份资源需求 (6) 2.3网络及安全资源需求 (6) 2.4云管理平台需求 (6) 2.5运维及安全保障需求 (7) 2.6机柜数量及电力需求 (8) 第3章数据中心建设规划 (9) 3.1建筑主要数据 (9) 3.2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9) 3.3主要设备表 (10) 第4章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及运维管理规划 (13) 4.1概述 (13) 4.2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总体运营架构 (14) 4.3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运维方案 (15) 4.4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运营管理体系 (19) 4.5实施计划 (22) 第5章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投资概算 (24) 5.1场地建设费用 (24)

5.2运维服务费用 (25) 5.3总服务费用 (25)

第1章背景 1.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 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智 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 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 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1.2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 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 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将促进产业链升级 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 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 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 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据有关专家预测,相关产业可带动至 少1万亿的消费,为GDP带来新的增长点。 2010年国家科技部认定武汉、深圳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工信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批复扬州、常州为“智慧城市”建 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北京、杭州、武汉、 宁波、西安五市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 城市建设,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住建部 于2013年1月公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江苏省无锡市等90个城市(区、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与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

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智慧园区应用前景 伴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投身于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投资规模正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著业绩,20##,各园区根据所在城市与园区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总规模达到550亿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物理架构具有很多相似性,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将使得传统智能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于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园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保证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 〔2〕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3〕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