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棉花为锦葵科,棉族,棉属植物。

棉属共有4个栽培种,即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中棉)和非洲棉(草棉)。

棉属植物多为一年生亚灌木和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是国家主要商品棉基地。

自1994年以来,连续保持单产、总产、品级和商品量四项全国第一。

棉花喜温、喜光、较耐旱、较耐盐碱,在它生育过程中对热量有较高的要求,它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而在热量不足、无霜期短的地区不宜种植。

巴州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开发条件优越。

焉耆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86~3085小时;库尔勒、尉犁、若羌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802~3123小时;轮台、且末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658~2700小时。

平原农区热量最丰富的是库尔勒和若羌地区,焉耆盆地较差。

≥0℃的积温:焉耆盆地3670~4114℃,尉犁、轮台、且末地区4483~4716℃,库尔勒、若羌地区4815~4870℃;≥10℃的积温:焉耆盆地3523~3652℃,尉犁、轮台、且末地区4013~4250℃,库尔勒、若羌地区4350~4411℃;无霜期:平原农区库、尉、轮和若羌地区无霜期最长,达198~215天,且末地区次之,为193天,焉耆盆地最短,为187天左右。

全州现有耕地370多万亩,可开垦优质荒地2000多万亩,大小河流50多条,地表水年径流量1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1.7亿立方米。

特殊的资源,为巴州发展特色种植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巴州是新疆的主要产棉区,棉花一直是巴州主要农产品之一,库尉轮地区光热水土条件最丰富,非常适宜棉花生产,可以种植陆地棉甚至是长绒棉,焉耆盆地热量条件较欠缺,属次宜棉区,可以种植早熟品种棉花。

截至2012年,全州棉花种植面积27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3%,其中,南五县棉花种植面积为226万亩,焉耆盆地北四县棉花种植面积约为46万亩。

一、棉花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
(一)播种-出苗期
棉花一般播种在4月5-20日,焉耆盆地最早播种在4月中旬。

1.适宜气象条件
(1)棉花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即膜内5cm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开始播种,最高气温25~30℃,晴朗无风适宜播种。

(2)棉花出苗的下限温度15℃,最适宜温度18-22℃。

(3)棉花播种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55-65%,对出苗和苗期生长有利。

盐碱地需较高的土壤湿度才能顺利出苗(当土壤含盐量在0.1-0.2%,要求田间持水量70%,当含盐量达0.2%以上时,要求田间持水量90%)。

晚播时由于地温升高,相应土壤湿度也要提高,以70-75%为宜。

2.不利气象条件
(1)当最高气温高于36℃,或地面最高温度高于55℃时不宜播种,当风速≥5m/s 时不适于播种。

(2)气温低于10℃棉籽不能出苗,低于12℃会造成烂种、烂芽,低于17℃幼苗生长缓慢,推迟现蕾。

(3)棉花播种后出现降水天气容易出现土壤板结,造成棉花出苗困难,苗期的降水容易形成碱害。

(4)播种出现大风天气,可导致地膜吹坏、揭起,棉苗被风吹折、吹干。

3.生产措施
(1)棉种粒选包衣
播种前把瘪籽、破籽、毛籽、机械损伤籽、杂物等经过粒选包衣能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减少烂根、烂芽和早期立枯病的发生,可提高田间出苗率。

(2)播前灌水
春灌地播前灌水量100~120立方米/亩。

已秋翻冬灌地,若墒情较好,不需再灌;跑墒严重,墒情较差时仍需春灌。

盐碱较重的地块,播前灌水量增加到150立方米/亩以上。

(3)播前整地
冬灌地在春季解冻后,机械能进地时立即耙耱保墒,防止耕层水分蒸发。

用圆盘耙切地,切地深度10~15厘米。

秋翻前没有施基肥的,切地前将基肥施入。

播前整地质量达到“齐、平、墒、碎、净、松”六字标准,要求土壤上虚下实,便于提高播种质量。

(4)提高铺膜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沙土地4厘米,粘土地2.5~3厘米;播种量5~6
公斤/亩,保持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籽均匀,覆土1.5~2厘米,无漏行漏穴现象。

塑膜要拉紧,紧贴地面,压实膜边,空穴率应低于3%。

播种时要注意整地播种机械配套作业,确保在适墒期播种。

沙性大、易跑墒的地块和有风天气,要随整随播,避免跑墒,确保一播全苗。

(5)做好护膜防风工作
播种后要及时查膜,用细土将穴孔封严,将膜面清扫干净,每隔5~10米压一条护膜带,防止大风将地膜掀起。

(二)苗期
播种后一般10天左右(4月15-30日)出苗,对于膜下条播或膜下点播地块待出苗率达到60-70%既可开始放苗。

1.适宜气象条件
棉花苗蕾期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8-25℃,适宜的土壤湿度为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

2.不利气象条件
(1)低于17℃,幼苗生长缓慢。

(2)最低气温≤0℃,出现霜冻导致棉苗植株生长点被冻死。

(3)当日最高气温≥28℃时,地膜内棉苗发黄或烫死,出现苗期热害。

(4)苗期降雨容易土壤返碱形成碱害,降水过多也会造成气温偏低,棉苗推迟生育期,甚至影响根系发育,形成烂种、烂芽及苗期病害。

(5)苗期出现大风天气,可导致地膜吹起,棉苗被风吹折、吹干。

3.生产措施
(1)放苗
采用膜下条播的地块,出苗后待子叶由黄转绿时,按计划株距及时破膜放苗,棉株茎部孔口用土封严,晴天放苗应避免中午。

如有寒流大风将至,要推迟放苗。

膜上穴播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破壳,助苗出土。

(2)定苗
棉花显行后应立即间定苗,选留大苗、壮苗、匀苗,去除病苗、弱苗,一般要求留单株,缺苗处可留双株,定苗时期应选在出苗现行后或一叶一心期,最迟不超过两叶一心期,避免因晚定苗“高脚苗”。

定苗时如遇大风、低温等天气,可适当推迟定苗时间。

风口地区可先间苗后定苗,4片真叶定苗结束。

(3)中耕
播种后至现蕾期用机械中耕松土,中耕3次以上,深度15厘米左右,中耕破除板结,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

(4)揭膜
灌头水前揭去地膜,机械或人工开沟,深度15厘米,不得过早揭膜,以免受旱。

(5)化控
采用缩节胺拌种的地块,4片真叶前一般不需化控;6~7片真叶时,生长正常的田块用缩节胺0.5~1克/亩,旺苗用缩节胺1~2克/亩化控一次。

针对弱苗、僵苗等棉田应采取喷施叶面肥的调控措施。

(三)现蕾期
当棉株花蕾的苞叶宽达3mm时(肉眼可见),称为现蕾,现蕾期一般在5月15日~25日。

1.适宜气象条件
现蕾适宜温度为24~25℃,土壤相对湿度为65~75%。

2.不利气象条件
(1)日平均气温低于19℃棉花不现蕾,高于30℃,顶芽生长过快,侧芽生长受抑制,现蕾迅速减慢。

(2)若夜温低于15℃或高于32℃,花芽分化延迟,每一花序的花数较少,花亦较小,并容易脱落。

3.生产措施
(1)除草、追肥、中耕松土
浇头水前将空行杂草除净,并中耕松土,然后按细流沟灌或沟灌要求进行开沟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肥深度8~10厘米。

用开沟追肥机械在宽行内开沟、追肥、松土一次完成。

(2)去叶枝
当第一个幼蕾出现后,将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幼芽及时去掉,称为去叶枝。

肥力高及施肥多的棉田,“脱裤腿”可作为控制旺长的手段。

去叶枝要做到早:能分辩出果枝和叶枝时就要去掉叶枝,以节约养分供果枝生长。

去叶枝是控制棉花旺长夺取高产的手段之一,弱苗和缺苗处的棉株可以不去叶枝。

去叶枝在现蕾初期进行。

一般株型松散的中熟品种需要去叶枝,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四)花铃期
棉花开花期是指全田50%的棉株基部果枝第一朵花开放。

开花期一般在6月10日~20日。

开花至吐絮为铃期,一般为50-70天,需≥15℃活动积温1300~1500℃。

7月15日以前的成铃为伏前桃,7月16日至8月10日间的成铃为伏桃,8月11日以后的成铃为秋桃。

伏前桃是棉花早熟、稳长的标志,结有伏前桃,棉花不易发生徒长;伏桃是棉花产量的主体桃,铃大、纤维品质好,生产上应争取多结伏桃;秋桃品质稍差,但一定数量的秋桃不仅可增加产量,还是棉花不早衰的标志。

1.适宜气象条件
(1)开花授粉时的气候条件,一般以天气晴朗,风力4级以下,温度在25-35℃之间最为适宜。

(2)棉铃发育所需的温度在20℃以上,适宜气象条件是日平均气温25~30℃。

(3)花铃期是棉花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多。

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4)开花后25-30天棉纤维伸长,开花后25-50天棉纤维充实,需日平均气温维持在20℃以上。

2.不利气象条件
(1)开花期间气温20℃以下,花粉生活力下降;最高气温35℃以上,影响正常授粉。

(2)开花时遇雨,花粉粒吸水膨胀破裂而丧失生命力,其次是花粉发芽所必须的柱头分泌物被淋洗。

棉花的花朵多在上午7-9时开放授粉,若上午下雨,当天开放的花朵脱落率高达90‰以上,而夜间降雨则影响很小。

(3)铃期温度33℃以上,影响受精,铃重下降;低于20℃干物质积累缓慢,降至18℃以下,纤维强度、断裂度均较差,棉铃增重急剧下降,16℃以下,棉纤维形成停止。

(4)铃期与夜温的关系特别密切,夜温对铃期的作用大于昼温。

夜温低于20℃纤维伸长减慢,长度减短。

3.生产措施
(1)浇水前化控
棉花化学控制要根据当时的气侯条件、棉花长势状态、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程度以及地力情况、灌水日期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掌握“早调、轻调和勤调”的原则。

早调:当棉花有旺长趋势时就应进行,棉花已旺长了再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轻调:化学控制要求对有旺长趋势棉花的生长进行适当的抑制,不能控过头。

勤调:“少量多次”,轻调与勤调相连,切忌不能控过头,否则会导致严重减产。

灌头水前后是棉田化控的关键时期,头水前、后由于重施了花铃肥,此时气温偏高,“水、肥、温”三者碰头,而此时棉花又处在初花始期。

(2)适时浇水
头水要晚浇,一般浇头水时间在6月上中旬,头水在中午棉花叶片缺水症状明显进方可进行,最好等到棉田有10%的植株见花时再浇头水,灌头水时水量要小,亩灌水量50~60立方米。

开花后3d内的棉铃,对水的反应更敏感,一旦缺水,则会导致幼铃脱落。

二水、三水间隔时间10~15天,以地面不出现裂纹为度,亩灌水量70~80立方米。

(3)施花铃肥
生长正常的棉田,追肥量为全期氮肥的30%-50%,磷素含量低的土壤可将全部磷肥的20%-30%留作追肥用。

弱苗棉田要早施肥,施肥后及时灌水;旺苗棉田迟施或水后施肥(棉花进入盛花期,单株平均成铃1-2个时追施)
(4)适时打顶
一是打顶尖。

根据常年初霜期往前推80-90d,即为打顶适期(后期现的蕾,因气温降低,从开花至吐絮的需80d左右),一般打顶时间在7月5~15日,7月20~25日结束,打顶时应带一片展开叶。

地瘦宜早打,地肥宜晚打,苗壮迟打,密度大宜早打,反之宜迟打。

(5)整枝
水肥条件好、棉株长势旺或有严重封行趋势的棉田,打群尖可控制封行时间和程度,改善光照条件,减少无效花蕾,促早熟,减少烂铃;水肥条件差、棉株长势弱或没有封行趋势的棉田,可不打群尖。

高水肥、低密度、棉株长势强的棉田,常有大量赘芽发生,结合打顶随时抹除赘芽。

对于郁闭的棉田,为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及烂铃的发生,可由下向上分期打掉主茎老叶;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保留一些赘芽。

(6)打顶后化控
棉花打顶后,果枝和赘芽的生长较快,易形成田间荫蔽。

打顶后5~7天,应用缩节胺化控一次,每亩缩节胺用量6~10克,同时进行叶面追肥。

(四)裂铃吐絮期
吐絮期是指开始吐絮到枯霜来临、生育结束的一段较长的时间,一般在8月25日~9月5日,持续70~80天,是棉纤维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

1.适宜气象条件
棉花吐絮的适宜温度是平均气温25~30℃,土壤相对湿度55~70%。

高温晴好天气有利于吐絮。

2.不利气象条件
(1)阴雨连绵加重棉花烂铃、冷秋年份使棉花贪青迟熟,纤维发育不良等。

(2)吐絮最低温度为16℃。

3.生产措施
(1)打无效花蕾
8月初以大蕾为界,8月10日以后以花为界,人工摘除无效花蕾,促进田间通风透光,减少无效养分消耗,确保中下部棉铃生长的营养需要,增加铃重,促进成熟。

(2)叶面追肥
为防止后期早衰,8月上中旬应进行1~2次叶面追肥,肥料品种以磷酸二氢钾等为主。

(3)适时停水
最后一水(停水)过早,会使棉铃过早吐絮,品质下降;过晚会导致棉株贪青晚熟,霜后花增加。

秋温高,初霜晚,土壤保水力差,可适当晚停水;秋季降温快,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旺长棉田,应早停水。

(五)采摘期
棉铃充分开裂后及时收花,南五县棉花采摘期一般在9月上旬,焉耆盆地北四县棉花采摘期略晚,一般在9月中旬。

1.适宜气象条件
天气晴好,最高气温28℃~30℃,最低气温15℃~18℃。

2.不利气象条件
(1)初霜冻出现过早,棉花未完全成熟,霜后花增多,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2)大风沙尘天气会污染棉花,增加棉花杂质含量。

(3)成熟的棉絮遇降雨天气后,棉壳、棉叶的色素都会污染棉花,同时影响棉花采摘进度。

3.生产措施
(1)适时采收
适时采摘棉花吐絮后,一般每隔7~10天采摘一次,若采摘过早,棉花纤维尚未充分成熟,产量和品质降低;采摘过晚,棉絮经风吹日晒,会降低纤维拉力,色泽受到污染,也会降低棉花质量。

所以棉花吐絮阶段,要适时精收细收,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

(2)保证质量
收花时严格按要求用布袋装运,采摘人员要戴白帽,严防异性纤维混入。

同时要严格分级,僵瓣花、劣质花、霜后花要单收单放,严禁混入优等花。

早上采摘的露水棉花要及时晾晒。

(3)及时交售
采下的棉花要及时交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二、棉花生产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
(一)霜冻
1.发生条件及危害
霜冻是指农作物或林果生长期间出现最低气温小于0℃或以下,包括春季终霜冻和秋季初霜冻。

春季终霜冻是巴州农业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棉花苗期生产有重大影响,出现霜冻导致棉苗冻死,棉花缺苗严重,甚至导致棉花重播;秋季初霜过早,造成棉花过早停止生长,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统计1981~2010年全州农区平均每年终霜出现日期,全州农区出现春季终霜平均日期在4月5日,全州1996年以前终霜结束较晚,1996年之后终霜早晚年际变化较大, 1997、2007、2009年终霜结束较早,最晚出现在2010年,全州大范围出现冻害。

从地区分布来看,平原农区北部较晚,南部较早,全州最早出现终霜在轮台县的2008年3月3日,最晚出现在焉耆盆地的2010年5月16日;焉耆盆地出现终霜平均日期在4月13~21日,南部尉犁县的铁干里克一带出现终霜较晚,平均日期在4月7日;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平均日期在3月23日~4月2日之间;若羌、且末平均日期在3月31日~4月3日之间。

图 1 巴州地区1981~2010年各年平均终霜日
2.防御措施
(1)棉花播种前要根据天气预报,出苗期避开终霜。

(2)苗期出现霜冻时,采取田间洒水、人工薰烟等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3)完善防护林带,改变局地小气候,减轻霜冻的影响。

(4)科学判断,及时补种,加强受冻棉花管理。

(二)大风
1.发生条件及危害
巴州地理环境特殊,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出现大风的概率大、频次高,大风的破坏力极大。

大风天气时常会引起剧烈的沙尘和降温,加上植被稀疏,沙漠戈壁众多,常伴有沙尘暴和寒潮天气。

大风天气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大,出现大风天气常导致地膜吹起,棉苗被风吹折、吹干,导致棉花大面积重播,既增加成本又延误农时;棉花花铃期大风容易造成果枝被风吹折断,严重影响产量。

统计全州1981~2010年全州平均每站每年大风13.7 天,出现大风最多的年份为1984年,大风最少的年份为2005年;近30年来大风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即平均每10年大风天气减少3天左右(图 2)。

图2 巴州地区1981~2010年各年大风天气站次数从大风天气出现的月际变化来看,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4~6月,以5月居多,6月、7月次之(图3)。

图3 巴州地区各月出现大风天气站次数
2.防御措施
(1)大风主要受地形影响,采取选择背风地带、注重防风林带规划与建设(2)棉花播种期间注意天气预报,避开播种临近期间的大风天气,棉花播种行
向与风向垂直,播种后注意做好防风压膜工作等措施,能减轻风灾的影响。

(3)浇水要避开大风天气,可选择大风过后浇水。

(4)加强管理,风灾棉田在灾后要及时进行中耕追肥,风后及时抢播、补种。

(三)高温
1.发生条件及危害
高温灾害主要是指日最高气温≥35℃以上,生物体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引发各种灾害现象。

棉花花铃期正值盛夏,高温天气常造成蕾铃大量脱落,影响棉花产量。

巴州平原农区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若羌的2010年7月18日,最高气温达到43.8℃。

平原农区年平均出现 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为20天左右,其中北部的焉耆盆地高温天气较少年平均3~5天,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以及且末县年平均高温天气日数为19~27天,若羌高温天气最多,年平均达到55天,其中平均每年有4天左右最高气温超过40℃。

且主要集中在6~8 月,特别是南部的且末、若羌地区为高温多发区(图4)。

图4 巴州地区各月高温日数
2.防御措施
(1)采取适时适量灌溉等有效措施减轻高温的不利影响,灌溉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宜早晚进行。

(2)做好叶面肥喷施工作。

主要喷施硼肥、锌肥等叶面肥,以补充棉花营养,叶面肥喷施时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防止烧伤棉株。

(3)做好棉田病虫害防治工作。

高温引起棉田干旱,将加重棉叶螨的危害,要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发现一片,防治一片。

对棉花黄萎病应加强水肥运筹和叶面肥的喷施,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四)沙尘暴
1.发生条件及危害
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恶劣天气现象,沙尘暴发生时有时伴随有大风出现。

沙尘暴易造成棉花生产中地膜、棉苗等受损,沙尘覆盖棉花叶片,影响光合作用,而且影响叶面水分蒸腾,造成叶片高温灼伤。

1981~2010年平原农区年平均出现沙尘暴频率为4.9次/年,最近10年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

1981~2010年平原农区出现沙尘暴最多的地区是且末县,年平均13.2次;其次若羌县、尉犁县及铁干里克地区,年平均8~9次;库尔勒沙尘暴较少,年平均只有0.4天,焉耆盆地为1~2天。

从图4.10可以看出,全年都有沙尘暴发生,冬季出现沙尘暴最少,沙尘暴集中出现时段在春夏季节,其中4月最多,5、6月次之。

图5 巴州地区各月沙尘暴出现站次数
2.防御措施
(1)加强管理,苗期受风沙灾害的棉田要及时查工苗、补种。

(2)做好叶面喷水工作。

沙尘天气过后可采取叶面喷水,冲洗叶片尘土。

三、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棉蚜防治
1 防治策略
合理作物布局,狠抓越冬虫源防治,控制点片发生危害,科学用药挑治,严禁大面积施用农药。

充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增益控害。

2 防治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实行棉田与小麦、油菜、红花等邻作或在地头、边行种植苜蓉、油菜等诱集作物,改变农田单一的生态结构,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的环境,提高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2)棉蚜越冬寄主防治:早春集中对花卉、温室大棚内的越冬寄主进行大范围统防统治,消灭越冬蚜源,降低越冬基数。

温室大棚用乐果、敌敌畏制剂,花卉埋施铁灭克、呋喃丹颗粒剂,石榴树、花椒、黄金树等寄主植物喷施氧化乐果、久效磷等药剂防治。

(3)棉田点片发生期防治:用氧化乐果、久效磷、棉安磷(甲基硫环磷)等内吸性有机磷农药制剂,按1﹕5~10兑水配制成高浓度药液,涂抹于棉茎红、绿相间处的一面,长度2~5厘米,不得环茎涂抹。

(二)棉花叶螨(红蜘蛛)防治
1 防治策略
做好虫源防治,狠抓早期点片药剂挑治,控制害螨扩散蔓延。

2 防治技术措施
(1)秋耕冬灌,消灭越冬虫源。

棉田及玉米田在11月中下旬深翻20~25厘米,并进行冬灌,可杀死全部越冬叶螨,并可兼治棉铃虫、黄地老虎等越冬虫源。

(2)保护、利用天敌。

在农事操作中注意保护食螨瓢虫、草蛉、食螨蝽、食螨蓟马及捕食性螨,充分利用天敌控制叶螨危害。

(3)打封锁带。

6月上中旬在棉田四周及田埂上喷施杀螨剂,消灭杂草上的害螨,封锁田边地头害螨向棉田扩散。

(4)药剂防治。

采用杀螨剂进行药剂挑治,害螨未扩散时不得全田普遍施药,更不宜施用广谱杀虫剂。

防治要突出“早”字,早查、早治,查出一株治一片,查出一小片防治一大片。

常用药剂种类有三氯杀螨醇乳油、苯丁烯可湿性粉剂、克螨特乳油、螨克乳油、尼索朗乳油等。

(三)蓟马防治
(1)药剂拌种:用“3911”600~800克拌种。

(2)苗期喷药:棉田未进行药剂拌种,蓟马危害较重的地块,出苗后立即用乐果、氧化乐果、久效磷、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喷药防治。

5月10日以后严禁喷药。

(四)棉铃虫防治
(1)实行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棉田及玉米田在10月中下旬深翻20~25厘米,并进行冬灌。

(2)种植玉米诱集带。

在棉田地边、垅沟每25厘米一株点播早熟玉米,诱集棉铃虫在玉米上产卵,便于集中消灭。

(3)杨枝把诱蛾。

根据预测预报在每代发蛾高峰期前5~7天,在棉田地边插放杨树枝把,每亩地3~5把,每天日出前清理枝把进行灭蛾。

(4)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在棉田按110~120米半径(60亩左右)安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根据预测预报在发蛾期开始开灯灭蛾。

(5)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依据当地植保部门的虫情监测,在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生物和对路化学农药甲胺磷、久效磷、辛硫磷、功夫或以有机磷为主导成分的二分元复配杀虫剂等,于棉铃虫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三龄之前进行药剂挑治,注意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等不同类型农药在交替、轮换使用,以防止棉铃虫产生抗药性。

(五)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防治
采取加强轮作倒茬、选用抗病耐病品种等综合措施控制其发生危害。

四、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流程
巴州光照、热量、水土资源充足能满足棉生长需要。

由于近几年棉花市场较好,农民植棉积极性较高,棉花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巴州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棉花生长期间气象灾害频繁,棉花气象服务任务繁重,特制定以下气象服务流程。

(一)棉花生产气象年景分析预测。

发布时间:元月下旬。

主要内容:简要回顾上一年度棉花生长总体气象条件的利与弊,分析当年光、热、水等农业气象条件,预测0℃、10℃积温情况,初终霜期、无霜期,以及春季大风、阶段性低温、回寒等特殊天气预测。

措施建议:根据当年光热条件提供是否适合棉花种植的决策参考意见。

(二)播种期预测。

发布时间:3月下旬。

主要内容:依据棉花适宜播种的气象指标,5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结合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当前的气象条件,提供适宜播种期。

播种期间密切关注大风、降雨、低温、霜冻等重要天气动态及预报,抓住冷尾暖头等有利时机播种。

措施建议:根据不同天气条件、土壤墒情及播种进度,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

沙壤地及保墒差的地块早播、密播,下潮地适当晚播。

(三)苗期气象服务。

发布时间:5月~6月。

主要内容:提供苗期定苗气象服务,大风、霜冻、低温等重要天气预测,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预测。

措施建议:适时查苗、补种、间苗、定苗,确保全苗,适时建议中耕除草。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虫害。

(四)现蕾期气象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