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D】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C】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C】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C】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B】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A】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
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
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
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
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
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
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
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
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
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
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
C. 党的法律意识
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AD】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
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
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
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
三、简答题(1、2题每题8分,3、4题每题10分,共36分)
1、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2、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
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

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

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4、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

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

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惟一标准。

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

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

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四、论述题(22分)
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农民人口众多。

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

一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到了75%的国家。

如何减少农民这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

二是农民较穷。

农民穷是比较城市居民而言的,是比较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

十六大报告说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年递增%,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

这几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

事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而这部分农民的收入,这些年是在减少的。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95年是∶1,2001年为∶1,2002年为∶1,2003年扩大为∶1。

三是农民内部的分化。

表现在收入上,前面讲的农民收入是平均数,在平均数下面掩盖了很多问题。

以2001年为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其中在平均数以下的占58%。

有%的农民的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就是还有1亿多人为贫困农民,其中2000多万为绝对贫困农民。

四是当前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

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侵夺强占农民的土地,所到之处,毁农民的庄稼,拆农民的老屋,强占农民的耕地,逼迫农民迁移;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

这种不平等不等价的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数以千万计,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产商则从中渔利。

这数万亿元资金,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并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这对农村对农民则是莫大的损失。

有人推算,这笔资金如果大部分能用到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那么,农村的发展将大为改观,城乡差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悬殊。

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征地办法,现在看是多快好省的,实际上后患无穷,既对农民不利,对农村发展不利,对国家对城市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还依然严重,需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准原因,科学制定出相应的方针和政策。

首先,从根本上说,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改变。

我国一开始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实行合作化,农民丧失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

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的价格是由国家来定的,农民卖粮给国家叫作给国家做贡献,是卖“爱国粮”,根本不是等价交换。

因此,农村问题和
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深化改革的问题。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

在经济上,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税赋、就业等方面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不同。

而这种不同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城市人口是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而农村人口却是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

在社会上,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人口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有人统计过,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

再次,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利于农村和农民。

为什么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

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不能往下推压。

国家卫生经费的分配格局也不利于农民。

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几千个亿,但是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

现在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地区的农村缺医少药。

最后,是认识上的严重滞后。

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是否已经到了该反哺农业的时候了。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是20多年以后就开始反哺农业,日本、韩国都是这样。

而我们现在已经过了50多年了,还在大量地向农民索取。

我国的城乡差距这些年不仅没有逐步缩小,反而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使得城乡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

一个是通过农民工。

据农业部统计的数字,2002年我国有农民工9460万,按当年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万元的价值,但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有8000元。

每个农民工为打工的城市做了万元的贡献。

这样9460万农民工共给国家和城市做了万亿元的贡献。

农民工老了,病了,残疾了,送回农村;农民工的老人在农村养着,农民工的孩子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

城市只用农民工的劳动,农民工的一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全推给农村。

这样的不平等不等价交换,农村焉能不穷,农民焉能不苦
另一个渠道是通过征地。

全国征地所得一年好几千个亿,哪个地区征地越多,富得也越快。

这就使得城乡之间本来就很大的差距变得更大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束缚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就远不能得到解决。

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特别是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改革乡镇现有的行政体制包括财政体制,逐步缓解乡镇一级负债累累、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

特别是,要改革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

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土地定,天下定。

虽然我国政府一再重申现有土地承包制度不变,但事实上农村的土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因为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

有人建议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使用权归农民,再不变更。

农民可以转让自己承包的土地给别人耕种,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

另外,还有人建议把宅基地还给农民。

现在农民的宅基地属于集体,农民既不能出售,也不能抵押。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解决“三农”问题,只靠发文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央还应该有一个专门而明确的机构来具体领导和指挥。

为此,有人建议不妨恢复农村工作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练习试题
作者:白贵才(原创) 2009-4-5 21:05 本文已获编辑推荐
关键字: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的确如此,觉着学会了的东西,事实并不一定真的掌握了,做些练习题,会很快的让你发现自身的漏洞。

这就是我做了之后的感受……
一、填空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以及_____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方法论)
4、科学发展观是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______________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5、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___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_______________。

(指导方针、战略思想)
6、科学发展观,是立足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工业化、信息化)
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__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13、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____________这个中心。

(经济建设)
14、_________________是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5、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_________________。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的全面发展)
16、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__________________相统一、经济发展与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质量效益、人口资源环境、永续发展)
1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8、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_____________。

(政治保证)
19、________________是兴国之要;_________________是立国之本;_________________是强国之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2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________________;要坚持把_______________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深化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
2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_____________。

(党的建设)
23、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___________,提高党的______________,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先进性、执政能力)
2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县级以上______________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

(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
25、学习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自觉性、坚定性)
26、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最显著的成就是___________;最突出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7、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党性党风党纪)
二、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曾经说过:“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A)之一。


A原则B策略C经验D路线
2、“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这段话是(A)说的。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胡锦涛
3、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是(B),把握好三者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A农业、农村、农民B改革、发展、稳定
C农业、工业、国防D教育、科技、文化
4、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D)
A石油B水能C土地D人才
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C),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A技术改造B能源利用C环境保护D航空航天
6、党的十七大修正的基本路线新充实的内容是(D)
A富裕B民主C文明D和谐
7、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科学发展观,都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C)转变。

A粗放型B资金密集型C集约型D劳动密集型
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程度是(A)
A初步建立B低速发展C高速发展D高度成熟
9、目前我国人民生活(C)达到小康水平。

A小部分B大部分C总体上D全部
10、目前我国人民收入分配的情况是(C)
A收入分配基本公平B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C收入分配差距拉大D收入分配极不公平
11、十七大报告指出,对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态度应该是(B)
A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B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C任他们自由发展D限制二者的发展
12、十七大报告指出,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压力主要在于(A)方面。

A经济科技B文化扩张C人权问题D环境保护
13、不属于我国当前发展三大战略的是(C)
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