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全册完整版含目录)最新部编版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附说课稿目录:
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5詹天佑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8*中华少年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唯一的听众12*用心灵去倾听
13只有一个地球14大瀑布的葬礼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17水年闰土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21老人与海鸥2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24*金色的脚印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说课稿
说教材:
《山中访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

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

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倍感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的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极其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

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悬崖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说目标: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说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课文朗读、安装好音响,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3、一个课时。

说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何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

大家认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音响放出一段描写山谷情境的纯净音乐,学生闭目欣赏纯粹的流水声,鸟鸣声,进入情境,由此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动情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

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再幻灯出示重点字词。

3、放配乐课文朗读,再一次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听读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但是我故意不问作者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而是沿用课文标题的方式提问,这样既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也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一边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

我将描写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那么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的关于描写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

描写古桥那一段,作者构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写古桥的,而是采用了人称转换的方式来写的,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我就将这一段直接改成对话体,然后指明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面对面的交谈一样。

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

接来的另一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写观照的视角独特新颖,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

这一段让学生先想象,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讨论该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表达思想感情。

然后开展男生女生朗读竞赛进行朗读训练。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

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从刚才的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经过一轮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亲的,我们应该保护她,爱护她,生活在自然怀抱里
的我们,如果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从她那儿得到无尽的财富与宝藏。

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想象、感悟、表达。

1、合作探究,积累感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读,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

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让学生成为一株株苍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口头仿写片段与口头想象作文)
五、总结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快乐。

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

”我们应该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中所描绘的一样。

六、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山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

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

《山雨》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雨中山雨的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3.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

正如阅读提示里说的“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不指导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只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受就行,促进学生朗读和感悟的水平。

教具准备:山雨课件。

三、说学法
按照阅读提示里提示的学习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可以想象,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草虫的村落》说课稿
打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一股素雅温馨的自然风裹挟着鸟语花香,虫鸣犬吠,月光鱼影扑面而来,清山秀水的诗情画意,草虫世界的奇妙和谐刹那间把我吸引了。

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领略着大自然的丰姿,在李汉荣、赵丽宏、郭枫、曹敬庄四位作家的引领下,我们突然打开了一扇奇异独特的大门,一直通向我们和大自然的心灵深处——
这组课文的呈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人类,终于学会了把自己放得卑微渺小些,以大自然普通一员的身份,以欣赏、敬畏的心态看待我们周围的一切。

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山中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朋友,亲密无间;原来山雨是一曲无字的歌谣,韵味无穷;原来草虫的村落是一片快乐的天地,奇异无比;原来索溪峪的野性天成,魅力无限。

作家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绪,细腻的笔触感受着自然万物,在大胆奇特的想象和丰富多彩的联想中,揭示出人与自然相处的简单道理: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就能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境界。

感受着作者们的奇思妙想,揣摩着编者们的匠心独运,我由读者转化为教者的目标定位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我要引领孩子们依据《草虫的村落》这篇语言材料感悟文本,培养情感;迁移写法,形成能力。

在这两个目标的处理上,我曾经试图以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丰富想象和如何表达独特感受为切入点统领全文,但是很残酷地失败了。

我还尝试在40分钟的课上既让学生感悟文本又要总结写法,同样也失败了。

深入地思考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作者所给我们展现的草虫的奇妙世界,如果不能先对作者的写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所吸引,能力的迁移是无法提及的。

因此,我的目标就单一简明了,前四十分钟仅以感悟文本培养情感为主;通过整合,有详有略,简约教学内容;先扶后放简化教学环节;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简便教学方法,追求实效。

刚才展现的就是基于此种考
虑上的设计。

在这里,有两个值得一说的设计花絮。

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环节,原本是有一段和我的文字描述绝配的音乐,那堪称是我的滴血之作。

但在试教时发现学生更多的是注意了那段音乐,描述的也是音乐反映的内容,而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和再创造却大打折扣。

于是,我忍痛割爱,放弃了那段音乐。

毕竟这是语文课,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而并非对音乐的感悟力。

课堂上,我对预设的板书进行了改变。

原本在省略号的位置我要书写“和谐的世界”五个字,之所以有如此的更改,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们对草虫村落的理解没有结束,对草虫村落村民生活状态的向往没有终结,更希望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一个让学生带着收获更重要是带着深层次思考离去的润物无声。

第二课时,我将依据“草虫的世界如此和谐,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出来的?”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依据“在草虫的村落里你还看到了谁在干什么?从他们的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想法?”来引导学生想象、表达,以虫眼看世界,书写他们心中有情有意的虫子天地。

一杯喷香的茶,我们细细品味,会悟出茶的神奇;一篇隽永的美文,我们细细品味,会品出它的深远,而一次大赛的砺炼,我细细品味,会品出它的责任。

我来自一所以“留学生之父”容闳的名字命名的珠海容闳学校,在参与这次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学习快提高,因此,特别诚恳地希望得到诸位专家和同行的指点,我有责任提升,因为我深知一位老师,优秀背后的最终受益者永远是他的学生。

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索溪峪的“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张家界索溪峪的风景特点——“野”,赞颂了没有经过人工雕饰的天然美。

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概括整体感受“野”,接着分别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最后,写索溪峪的天然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自然意识。

3.知识目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目标,本课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朗读赏析”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求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抒情,体现以情感为主线,以阅读为手段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索溪峪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读过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师归纳梳理,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自学。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通顺。

(2)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解疑。

读过课文后,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野”的意思,理清文章结构。

)
三、品读感悟
1.引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品词析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课文是怎样写索溪峪的“野”?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2)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体会这一段的写法,作者先概括写山是“野”的,然后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山的野性美,作者还运用了对比写法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作者从三方面写山的野性美,哪种美你感受最深?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读、评价;小组读,学生练读,教师范读)
(3)小结:
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写法,围绕“山野”这一主要特点,运用多种方法,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合作学习“水野”、“物野”、“人野”三部分。

(1)作者是如何写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的呢?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汇报。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水的野性之美:像是一个野孩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野物的野性美:猴子难以言状的亲热,恶作剧后的得意
游客的野性之美:返璞归真、嘻嘻哈哈、亲亲热热、戴眼镜的姑娘,年过花甲的老叟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段写法上的特点)
(3)畅游于索溪峪的山水之间,你有什么感受?
(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谈一谈如何保护索溪峪、珍惜大自然,也可以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
3.齐读第六自然段
4.学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些什么?(优美的词句,表达方法)
四、老师总结
读了这样一篇课文,你看到的山还只是山吗?你看到的水还只是水吗?(他们是充满灵气的孩子,是充满朝气的青年,他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
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可以说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是大自然真正的宠儿)
五、作业
(1)摘抄本课优美的语句;
(2)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的小作文。

课后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融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上,学生通过朗读去质疑、解疑、去发现、去感悟、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真正地关注学生,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说课稿
【说教材】
《詹天佑》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人物传记。

记叙了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成了京张铁路干线,并提前两年峻工。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藐视,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可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詹天佑爱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2、让学生领会读、写文章时,注意当时当地情况描写的好处。

3、抓住重点段、句、词,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4、自学生字新词,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这样确定教学要求,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叙述了詹天佑修筑铁路中的种种创举,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与杰出。

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内涵所在,作者的自豪感所在,人物的品质所在,也正因为这些段落中包涵着这样的文章精髓,所以,只有抓住这些内容,才能抓住文章的主动脉,抓住文章的魂。

而课文的第二段叙述詹天佑修筑铁路时险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虽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它与文章的结尾“京张铁路干线提前两年竣工”相照应,更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热情,且是体现本单元训练要求的重点段落。

因而我把这两段都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直观形象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把“体会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时的动力”也就是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是因为,詹天佑有着常人所不可比拟的顽强意志,有着超人的杰出才华,有着吃苦耐劳,不怕生命危险的奉献精神,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而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我把它作为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说教法】
本课准备用导读式教学法和变序教学法进行教学。

确定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文章本身来说是因为本文不是一篇趣味性文章,而是一篇蕴含着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传记。

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往往会使他们只停留在文章精彩的情节上,或是抓不住文章的魂。

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

因此,我用导读式教学法,就解决了以下教法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核心问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定向,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阅读、去理解。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文章,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

例如: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①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②詹天佑是怎样做的?③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④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
概括出完整答案。

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体现了导学式的原则。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准备用变序教学法,讲到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活动那个句子,詹天佑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与他克服困难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此时,我转入第二段的学习:接受任务时的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条件。

旨在让学生明白“必须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便成了詹天佑的思想动力。

也只有这样的爱国热情,才使得詹天佑得以克服重重困难。

这样的教学结构有着水到渠成的功效,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读懂课文,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中突破了难点。

并突出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要点。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我还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创造出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辅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

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深受教育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阅读理解、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自读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依然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口味、体会文章的情感”。

这里的学法指导、学法的应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再现。

【教学程序】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我准备用三课时教学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