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

合集下载

中低产田盐碱耕地型、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

中低产田盐碱耕地型、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
2 5千 克 , 高 土壤 肥力 , 善 土壤理 化 性 状 ; 客 土 提 改 ⑤
67米 产籽 棉 30千克 ,实现 了团场 与 职工 的双 6 单 7 赢。 种植业 总产值 达 1 . 元, 2亿 职工平 均 收入 达到 25 .
万元 。
四、 在的 问题 与建议 存
1中低产 田改 造 , . 需要 大量 资 金 、 力 、 力 的投 人 物
但 3 1团地理 条 件 、光照 时 间和 有效 积温 比较 优越 , 通 过 盐碱 地 治理 、 干旱灌 溉 治理 , 可创 造适 应棉 花 等 抗旱 作物 生长 的 良好环 境 。

②干旱灌溉型 从 2 1 00年起 ,主要针对盐碱较
重 的条 田进行 改 造 。考 虑对 盐碱 较重 的棉 田采 用 冬 春灌技 术措施 , 春灌后 及 时铺膜 铺滴 灌 带进 行点 种 , 滴 补墒水 出苗 , 提高棉 花 出苗率 。 田全 部实施 加压 棉

, , , …


ng C u
… …


一 一



和提高肥力 ;④ 耕作培肥 ,种植绿肥年覆盖率达 1%; 0 加深耕层 , 层厚度大于2  ̄ 2 耕 8 3 厘米 , 0 1 %采 0 用机 耕 ;增 施有 机 肥与平 衡 施用 化肥 相 结合 ,每年
6 7米 优质 圈肥 100 150千克 , 施 磷肥 2  ̄ 6 施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0 基 0
碱解 氮 6.1 克/ 克 ,速效 磷 2.2毫克 / 23 毫 千 1 1 千
克 , 效 钾 2 96 速 1. 4毫 克, 克 , 千 有机 质含 量 为 1 3 . %。 1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指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地区,这种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和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就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抗旱造林技术1. 种苗选择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耐旱抗寒的树种进行造林是抗旱造林的基本要求。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进行抗旱造林的树种有松树、柏树、油松、樟子松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抗寒能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可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土壤改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缺乏养分和有机质,这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抗旱造林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入有机肥、石灰、磷肥等,以及通过耕作和覆盖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3. 水源供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保证树木的充足水源供给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灌溉系统,保证树木在生长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供给。

科学合理地运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水源供给的方式。

4. 技术指导在抗旱造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抗旱造林方案,并确保科学合理地实施。

对于树木的管理和护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包括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生长调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二、节水保水技术1. 土壤保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包括覆盖、植被覆盖、遮阳等措施,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磷肥、钾肥等,来改善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中低产田土壤盐碱耕地型、干旱灌溉型改良技术

中低产田土壤盐碱耕地型、干旱灌溉型改良技术
土 壤
改 良
新疆农 垦科 技
21 0 1年第 6期
压滴 灌 : 四是加 大新科 学新 技术 推广 应用 力度 , 近年 来三 十一 团在 棉花种 植上 狠抓各 项 常规技 术措 施 的 落实 到位 。 同时又推行 新科 学新 技术 应用 , 在新 科学 新技 术应 用上 主要推 广应 用 以下几项 技术 措施 :1 () 种子 精选 ;2 精量播 种技 术 ;3 双膜 覆 盖技 术 ;4 () () ()
治理 , 可使 耕地 的质量 得到 明显 提高 。
干旱灌溉 型: 采用膜下滴灌技术 , 将地膜栽培措施
与滴灌 技术相 结合 , 可改善土壤光 、 、 、 水 热 气等特征 。
5 效 益分 析
5 1 经 济 效 益 .
做 到统 测统 配 , 理增 加投 入 , 少盲 目施肥 , 高 合 减 提 化肥 利用 率 , 以达到 降低成 本 , 高产 量 的 目的。广 提 泛 提倡 施用 优 质专 用肥 . 以减 少 因各 种 元素 比例不 当而造 成 浪费 。在 目前 情 况下 , 掌握 稳 定 氮肥 的 应 投 入 , 重 磷 、 肥 的投 入 , 注 钾 大量 增 施 有 机 肥 料 , 不 断培肥 地力 , 提高单 位 面积 的生产 能力 。
积极 开展 土壤化 验 , 实行配 方施肥 。通过 土壤化 验 ,
盐 碱 耕 地 型 :针 对 土壤 盐 渍 化 耕 地 的 等 级 类 型、 数量 、 布 、 因 , 效 的将排水 、 效节 水 、 分 成 有 高 平整 土地 、 衡施 肥 和林带 抽水 相结合 , 过盐碱 化 耕地 平 通
站, 降低 地下 水位 高度 , 除盐 碱 ; 排 六是 大水 漫灌 , 利
用 水 的重力 。 到洗盐压 碱 的效果 。 达 干旱 灌溉 型 : 过 发展 灌 溉 . 造耕 地 , 通 改 提高 水

沙漠中的沙漠农业和灌溉技术

沙漠中的沙漠农业和灌溉技术

沙漠中的沙漠农业和灌溉技术沙漠作为一片贫瘠而干旱的土地,以其缺乏水源和植被而闻名。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进步,沙漠农业和灌溉技术已经成为可能,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

一、引言沙漠农业和灌溉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创造了一种新的农业模式,可以在干旱地区实现高效生产。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的食品供应,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二、沙漠农业的特点沙漠农业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首先,干旱和高温环境是沙漠农业中最大的障碍之一。

其次,土壤贫瘠和缺乏有机物质使得植物生长受到限制。

此外,沙漠地区常常遭受风沙侵袭和水资源稀缺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农业技术,以帮助沙漠地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灌溉技术的进步灌溉技术在沙漠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灌溉方法通常会导致水资源的极度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灌溉技术被引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滴灌系统、喷灌系统和旋转喷灌系统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精确地向根部输送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这不仅可以节约用水,并避免土壤盐碱化问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供农业使用的淡水也是一种创新的灌溉方式。

通过多级蒸发、反渗透和离子交换等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从而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

四、新型农作物和耐盐碱土壤除了优化灌溉技术,培育适应沙漠环境的农作物也是沙漠农业的关键。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并培养一系列的新型农作物,如抗旱、耐盐碱和耐高温的作物。

此外,通过土壤改良和植物生理学技术,科学家们也在尝试改良耐盐碱土壤,使其成为更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这种改良方法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五、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机会沙漠农业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而且可以创造经济机会。

荒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与植被修复技术

荒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与植被修复技术

荒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与植被修复技术荒漠化是指本来是干旱区的土地,由于某些原因,如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导致植被严重退化,土地变得贫瘠,水资源极度匮乏,这样的土地无法支持任何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荒漠化地区的土地改良和植被修复任务繁重,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和手段。

一、补充养分补充养分是改善荒漠化土地质量的首要任务,可以采用施肥和翻耕等方式将营养物质补充到土壤中,提高土壤的肥力。

施肥一般有化肥和有机肥两种,由于荒漠化地区缺少水分,因此选择化肥施肥的方式更加合适,可以选择较为便宜和容易获取的氮磷钾复合肥、硫酸铵和尿素等。

母质土中添加适当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二、种植多样化植物选用具有适应力强、耐盐碱、耐旱等特性的牧草,可以提高荒漠化地区的植被盖度和保护土地,例如羊草、沙漠柿、针刺样、沙拐枣、旱麻等。

同时,种植荒漠灌木也是荒漠化地区植被修复的有效手段,荒漠灌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生存能力,例如梭枝花、刺柏、发财树等。

荒漠灌木可以形成雨入渗层,增强水文循环,促进土壤中的水分积累和营养物质累积,为其他植被的生长提供基础。

此外,荒漠化地区也可以尝试种植适应性较强的园艺果树和经济作物,如枸杞、卡米果、苹果、葡萄等,提高荒漠化地区的经济效益。

三、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也是荒漠化地区土地改良和植被修复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植被盖度,促进土地生态恢复。

在实践中,适宜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生长快速、物候期短、树皮厚实等特点的乔木桦树木种植,如杨树、柳树、白杨、沙柳等。

这些树木能及时披露叶子,形成林阴,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土地,从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促进沙漠化地区的土壤改良。

四、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是一种人为制造云层或者通过喷洒水雾来增加大气湿度,从而达到提高云层含水量、促进降水的目的。

这是一种针对荒漠化地区缺水的情况,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旱坡地的改良措施

旱坡地的改良措施

旱坡地的改良措施摘要旱坡地是指在干旱地区或缺水地区,地势较陡峭的坡地,土壤贫瘠,水分含量低,通常很难进行农业生产。

为了充分利用旱坡地资源,提高农田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水分保持能力,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旱坡地改良措施。

1. 深度翻耕深度翻耕是指将土壤翻至较深层次,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对于旱坡地来说,土壤多为黄土或沙质土壤,深度翻耕可以将地下较肥沃的土壤带到地表,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深度翻耕还可以松散土壤,增加土壤的保湿性能,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在深度翻耕之后,可以适量施加有机肥料或矿质肥料,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

2. 构筑梯田在旱坡地上构筑梯田是一种常见的改良措施。

梯田可以降低坡地的坡度,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同时,梯田还能够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

在构筑梯田的过程中,还可以在不同梯田之间设置排水沟,以便排除过多的雨水,防止水涝。

3. 合理排水旱坡地在降雨过多时容易积水,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和农作物生长受阻。

因此,合理的排水措施对于旱坡地的改良至关重要。

一种常见的排水方式是横向排水,即挖掘横向排水沟,将积水引入到低洼地带或水渠中。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渗漏排水的方式,即通过铺设排水管或施加排水窖来加速地下水的渗漏,减少土壤中的积水。

4. 植被恢复旱坡地常常因为土地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的问题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植被的恢复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选择适应旱坡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如旱生植物或具有耐旱性的农作物。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管理,可以避免水土流失等问题,改善旱坡地的环境。

5. 適應性種植旱坡地是干旱地区的典型地貌,种植作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选择一些适应旱坡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的作物进行种植,如高温耐旱型作物或低水耗作物。

此外,还可以结合旱坡地改良措施的实施,选择有利于土壤改良与保水的作物进行种植,以提高农田产量。

近年来果园抗干旱保水技术措施有哪些?

近年来果园抗干旱保水技术措施有哪些?

近年来果园抗干旱保水技术措施有哪些?
近年来,果园抗干旱保水技术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措施:
1. 水肥一体化: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合理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防蒸散技术:通过覆盖物和遮荫网等手段,减少果树表面水
分蒸发速度,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水分流失。

3. 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可以精确控制灌溉水量
和灌溉时间,减少水分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4. 土壤改良措施:如加入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
水能力,提高土壤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5. 植物耐旱品种选育:通过选择耐旱性强的果树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果树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6. 农艺措施:如间隔和合理修剪果树枝条,减少蒸腾,保持水分;覆盖有机物或秸秆来保持土壤湿度等。

7. 保墒覆盖技术:通过覆盖保护层,减少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增加土壤保水量。

8. 秸秆覆盖和翻耕技术:在果园栽培区覆盖秸秆或进行翻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这些果园抗干旱保水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果树的抗旱能力,减少灌溉水量和用水成本,提高果实产量和果品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改良技术

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改良技术

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改良技术第一章介绍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土壤退化。

这种土壤退化对农业生产和各种生态系统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善这些土壤,以确保他们能够再次支持健康的植物生长。

本文将介绍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改良技术。

第二章引言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洪水和高盐度等极端气候条件的出现以及土壤质量的变化。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土壤退化,进而影响到作物生长和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善这些退化土壤的情况。

第三章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改良技术1. 灌溉系统在干旱情况下,解决土壤退化的有效措施是引入灌溉系统。

灌溉系统能够将来自水源的水引入到作物生长区,从而提高土壤湿度和减少盐度。

灌溉系统可以由地下或地上的系统构成,因此在选择适当的灌溉系统时,应考虑土壤类型、作物类型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2. 茁长抗性植物通过种植抗茁长植物,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这些植物能够抵御干旱、土壤盐度和高温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长。

这些植物包括仙人掌、沙漠玫瑰、布达里榆树和红毛丹等植物。

在种植这些植物时,应考虑土壤条件和百姓的需求。

3. 施肥技术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合理地施肥是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

施肥技术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或尿素等基质来改善退化的土壤质量。

这些施肥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土壤的类型和作物的种类和品种等因素。

4. 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添加特定类型的微生物来解决退化土壤的问题。

这些微生物对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增殖的土壤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和改善土壤结构。

同时,添加均衡的生物菌群还能够刺激植物生长。

5. 培育土壤生境培养土壤生境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土壤成分,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这通常包括添加深层堆肥或有机肥料,以刺激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和便于根系发育。

此外,培育正确的土壤生境还可以降低土壤盐度等问题。

第四章结论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改良技术是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的关键措施。

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

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

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水资源日益紧缺,干旱对农作物的生产和农民的生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研究和应用抗旱技术与措施对农作物的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农作物抗旱技术与措施。

一、土壤保水措施1. 有机物质的施用:适量的有机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农民可以通过施用秸秆、堆肥等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2. 水分调节措施:在农作物种植前,可以通过深耕和粉碎作物秸秆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水分蓄积能力,减少水分的流失。

3. 覆盖措施:适量的覆盖材料(如秸秆、膜等)可以减少太阳直射,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度,降低土壤的温度,从而减少农作物的蒸腾量,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和保水能力。

二、改良作物品种1. 抗旱作物品种选育:科学家们通过对作物品种的选育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培育出了许多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更高的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可以在水分较为匮乏的条件下生长,并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

2.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将其他抗旱植物的耐旱基因引入到常见作物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

三、合理灌溉管理1. 科学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例如,滴灌、微喷等技术可以将水直接引入作物根系,避免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精准灌溉方法:通过土壤水分监测和作物需水量预测,农民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发生,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四、生物技术应用1.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利用生物修复剂和微生物的活性,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2. 生物保护剂应用:使用适量的生物保护剂,如硅藻土、透明质酸和赤霉素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提高其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包括土壤保水措施、改良作物品种、合理灌溉管理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

干旱对农业灌溉的影响与节水技术

干旱对农业灌溉的影响与节水技术

干旱对农业灌溉的影响与节水技术干旱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缺乏水源的自然现象,这对农业灌溉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缺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应对干旱,农业界积极探索和应用节水技术,以确保灌溉系统的高效使用。

一、干旱对农业灌溉的影响1. 降水减少:干旱地区缺乏雨水,降水量明显减少,因此供水来源变得稀缺。

2. 土壤干燥:缺乏充足的水分补充,土壤开始变得干燥,无法为农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

3. 农作物受损:干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果实的发育也受到抑制。

4. 土地荒漠化:由于缺水和高温,土壤逐渐变得贫瘠,失去水分和养分,进而导致土地荒漠化。

二、节水技术对灌溉的影响1. 滴灌系统:滴灌系统通过管道和滴灌带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高效利用水分,减少了浪费。

与传统喷灌相比,滴灌系统的用水效率高出30%至50%。

2. 雨水收集:通过收集屋顶的雨水,可以将水存贮起来,用于灌溉。

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对供水网络的依赖,还能够有效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3.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如堆肥和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

这样一来,即使遭遇干旱,土壤中的水分也能够更长时间地满足植物的需求。

4.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现代技术,如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量自动调节灌溉。

这可以确保植物获得适量的水分,避免浪费。

5. 种植抗旱品种:通过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抗旱农作物品种,可以减少对灌溉的需求。

这些品种在干旱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生长,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

三、结语干旱对农业灌溉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通过应用各种节水技术,农业界可以应对这一挑战并实现高效灌溉。

滴灌系统、雨水收集、土壤改良、智能灌溉系统和种植抗旱品种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还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一种应对干旱环境的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林木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下面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种苗选择:对于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应选择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

这些树种一般具有耐旱、耐瘠薄、耐高温等特点,如柏树、槐树、沙柳等。

应避免选择对干旱条件敏感的树种,以减少造林失败的风险。

2. 土壤改良: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缺乏养分。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来改良土壤。

还可以采取保墒措施,如覆盖坚固的耕作层表面,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3. 灌溉措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限,灌溉技术对于抗旱造林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配比,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防风措施:干旱地区常常伴随着强风,造成土壤水分的迅速蒸发和林木的水分丧失。

为此,可以采取人工建设遮风林带的方式,如在林地的边缘种植防风林,选择高大的树种,形成有效的防风屏障,减少风速,降低蒸发速率。

5. 土壤保墒:保墒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可采取覆盖物保墒,如铺设稻草、秸秆等覆盖物,遮荫减少田间蒸发。

合理调整栽植密度,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降低水分需求。

6. 林地管理:在干旱地区进行林地管理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疏伐和修剪。

适当的疏伐可以减轻林木的水分需求,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及时修剪干枝落叶,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7. 技术引进:应根据干旱地区的具体情况,引进适应性强且抗旱能力良好的林木品种和种植技术,如沙丘固定技术、坡地防护技术等。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林业抗旱造林的效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苗选择、土壤改良、灌溉措施、防风措施、土壤保墒、林地管理以及技术引进等。

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适应干旱环境的要求。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是农业生产、园艺及土地复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保持水分、改善根系通透性等,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

一、有机肥料的施用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的土壤改良剂,它是由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分解而成。

有机肥料具有多种优点,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同时,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养分的可利用性,缓解土壤的固氮作用。

二、石灰的施用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剂,可以中和过酸或过碱的土壤。

土壤的pH值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植物根系生长不良、养分吸收不足。

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壤的pH值处于合适的范围内,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

此外,石灰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三、水分管理土壤的水分管理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的质地和水分状况。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水分管理还可以控制土壤的盐分含量,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在干旱地区,可以通过均匀灌溉、滴灌等方式,降低土壤的渗透压,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

四、植物覆盖植物覆盖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技术,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植物覆盖还可以提供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此外,植物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更加友好。

五、土壤深翻土壤深翻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通过翻耕土壤可以改善其排水性和通气性,提高根系的穿透性。

土壤深翻可以击碎硬质土壤,减少土壤的板结和结块,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种植条件。

此外,土壤深翻还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曲沃县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曲沃县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37科研◎农业科学曲沃县有中低产田面积17737.8hm 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70.01%,严重制约着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亟待因地制宜进行改良。

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面掌握了我县中低产田的类型及分布区域,并逐步摸索出针对不同中低产田类型的综合改良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中低产田类型及分布中低产田是指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土壤障碍因素,产量相对低而不稳定的耕地。

通过对全县耕地地力状况的调查,根据土壤主导障碍因素的改良主攻方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NY/T310-1996,引用临汾市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曲沃县中低产田包括以下3个类型:盐碱耕地型、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

中低产田面积为17737.8hm 2,占总耕地面积的70.01%。

各类型面积情况统计见下表。

曲沃县中低产田各类型面积情况统计表类型面积(hm 2)占耕地总面积(%)占中低产田面积(%)盐碱耕地型691.1 2.73 3.9干旱灌溉型10957.643.2561.78瘠薄培肥型6089.124.0334.32合计17737.870.011001.1 盐碱耕地型盐碱耕地型指耕层或一半土体中可溶性盐分含量超量,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盐化耕地,其主要障碍因素为盐渍化,土壤类型为脱潮土、潮土。

但该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受盐渍化危害,土壤质地较粘,耕性不良,板结严重。

可通过增施有机肥、加厚耕作层等进行改良。

全县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面积691.1hm 2,占总耕地面积的2.73%。

主要分布在太子滩、汾河的滩涂等。

涉及高显、乐昌两个乡镇。

1.2 干旱灌溉型干旱灌溉型是指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降雨不足或季节性出现不均,又缺少必要的调蓄手段,以及地形、土壤性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的缺陷,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需求,但又具备水源开发条件,可以通过发展灌溉加以改良的耕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改良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机理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改良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机理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改良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机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改良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机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土壤条件较为恶劣,土壤贫瘠、干旱等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改良和耕作措施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改良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机理。

首先,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关键步骤。

半干旱区的土壤贫瘠,土壤质地粘重,水分排水性差。

因此,适当的施用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微量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矿物质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施用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促进植物吸收和利用养分。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深翻耕、茬亩轮作、耕种方式的改变等,改善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

这些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十分关键。

在半干旱区,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而适当的行距可以降低玉米间的竞争,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此外,喷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灌水的精度和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分浪费。

同时,要做好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合理施用农药,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对于玉米品质的影响,土壤改良和耕作措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从而提高玉米的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加玉米的营养价值。

其次,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水分条件,减少积水和氧气不足对玉米品质的不利影响。

在耕作方面,合理的施用农药可以降低玉米受到的病虫害的伤害,从而保证玉米的质量。

此外,合理的灌水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保证玉米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玉米的品质。

安阳市干旱灌溉型土壤分布情况及改良措施

安阳市干旱灌溉型土壤分布情况及改良措施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3年第 1 4期
资源 与环境 科 学
安 阳市 干 旱灌 溉 型 土壤 分 布情 况 及 改 良措 施
单 斐
( 河 南 省 安 阳 市农 业 局 土 肥 工 作 站 , 河南安阳 4 5 5 0 0 0 )
摘 要 安 阳市 干旱 灌溉 型耕地 占全 市耕 地 总面 积的 3 1 . 9 %。 是 全 市 中低 产 田 中面积 最大 的一 类 , 亟 需通过 行之 有 效的措施 进 行改 良培 肥。 该 文对 安 阳 市干旱 灌溉 型土壤 分 布情 况和基 本 属性 进行 分析 。 并 总结近 年 来安 阳 市对该 类土 壤 的改 良措施 及 改 良过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 了相 应 建议 。 关 键 词 干旱 灌溉 型 ; 土壤 ; 分布; 改 良措 施 ; 河 南安 阳 中图分 类 号 ¥ 1 5 6 . 9 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4 — 0 2 3 1 — 0 1
细, 胶体数量多 , 保 水 肥 力强 , 但 通透 性 差 , 养 分 转化 慢 。 此 类土 壤 化肥 施 用 量 可 以加 大 , 有机 肥 的施 用 要 与深 耕 相 结
重, 养分 利 用率 低【 。
秸 秆 中含 有 大量 的有机 质 、 氮、 磷、 钾和 微 量 元素 , 是农 业 生 产 的 重 要肥 源 。 推 广麦 秸 麦糠 盖 田 、 玉 米 秸 秆 粉 碎 还 田, 不 仅 能 有效 增 加 土壤 有机 质 含量 , 使 土 壤 更肥 沃 , 耕 性
更好 , 丰 产 性 能更 持 久 , 还 能促 进 土壤 熟化 , 改 善 土壤 理 化

干旱干热河谷区退化林地土壤修复技术规程

干旱干热河谷区退化林地土壤修复技术规程

一、概述干旱干热河谷区是我国严重干旱区域之一,长期干旱和高温的气候条件对该地区的土壤造成了严重的退化。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土壤修复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干旱干热河谷区退化林地土壤修复技术规程,从而为该地区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指导。

二、土壤退化的原因分析1. 干旱高温气候:该地区长期干旱高温,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快速,缺乏水分导致土壤贫瘠。

2. 风沙侵蚀:干旱河谷地区容易发生风沙侵蚀,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土壤结构疏松。

3. 地坡侵蚀:地坡上的土壤容易发生侵蚀,导致土壤肥力流失,出现裸露地表。

4.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过度放牧等也是导致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干旱干热河谷区退化林地土壤修复技术规程1. 水土保持工程(1) 林地整地和整林工程:通过对林地进行整地整林,促进土壤松散度,减少水土流失。

(2) 林下覆膜工程:在林地下游覆盖覆膜,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流失。

(3) 林地加固工程:加固林地的地势,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水土流失。

2. 土壤改良工程(1) 土壤松动工程:通过机械或人工手段对土壤进行松动,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2) 土壤施肥工程:采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增加土壤养分供给,改善土壤质地。

(3) 土壤固结工程:针对土壤固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3. 植被恢复工程(1) 植被防护工程:采取植被覆盖、植树造林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2) 植被保护工程: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保护区内原有的植被不受破坏。

(3) 植被疏林工程:对于密林区域,适当疏伐,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状态。

4. 农业生产方式改进(1) 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选择抗旱、耐盐碱的作物进行种植,减少对土壤水分的消耗。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3) 合理灌溉:采用合理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四、结论干旱干热河谷区退化林地的土壤修复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农业生产方式改进等技术手段。

中低产田地改良技术

中低产田地改良技术

中低产田地改良技术一、中低产田地定义:中低产田地概念提出多年来,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从本学科出发,赋予了不同内涵。

为有利于中低产田地改良工作,我们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耕地粮食产出能力与土壤—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投入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认为,中低产田地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其定义为:在一定时限一定地域内,由于受某些障碍因素制约,粮食产量低于某一规定指标的耕地。

这是一个包含土壤、肥料、农学、农田水利、地貌、气象、农业经济等多学科内容的内涵更丰富的概念。

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划分中低产田地的粮食产量指标具有时限性、地域性,即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时期,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域,确定中低产田地的粮食指标应不同。

二是划分中低产田地指标的综合性,即划分中低产田地的指标是由耕地粮食产出量和影响耕地产出能力的各主要因素指标结合构成,使用时不能偏废根据上述中低产田地定义和特点,可以认为:(一)只要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未达极限,满足作物生长的耕地条件没有达到完美程度,中低产田地总是存在,中低产田地改良工作是长期的。

(二)中低产田地改良的内涵不单是土壤改良,而应更广一些,凡消除中低产田地障碍因素,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的人为活动均应包含在内。

二、云南省中低产田地的粮食年亩产量指标年亩产粮食400千克以上的耕地,排灌条件好,土壤障碍因素较少,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一般已采用;年亩产400千克以下的耕地,影响耕地产出的障碍因素都明显存在,耕地的这一年亩产粮食量具有划分高质量耕地与质量较差耕地的明显指示意义;其次分析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的单产水平和耕地年亩产粮食水平;第三,分析县级耕地粮食产出水平。

数据显示,全省有5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耕地粮食年亩产超过400千克。

中低产田地就显得偏低;而高海拔冷凉地区,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耕地年亩产粮食400千克并非易事,用全省统一标准划分中低产田地则显得偏高。

对这个问题,县级在作中低产田地改良规划时,可因地制宜,自行拟定当地的中低产田地粮食产量指标予以解决。

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实施方案

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实施方案

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实施方案标题: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实施方案摘要: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深入探讨干旱地改造的实施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和农田灌溉等方面,并提供观点和理解。

引言:干旱地的存在一直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挑战。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发展,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实施方案变得越来越现实和可行。

本文将探讨一系列实施方案,从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到农田灌溉等多个方面来解决干旱地的问题。

一、土壤改良土壤作为水田发展的基础,其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在改造干旱地为水田的过程中,土壤改良应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1. 添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2. 营养元素调整:通过施入合适的肥料,调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以满足农作物对营养的需求。

3. 培肥土壤生物: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真菌,以促进土壤健康,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

二、水资源管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关键在于高效管理水资源。

以下是几种优秀的水资源管理实施方案:1. 雨水收集与储存: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储存用于灌溉,延长农田水利用周期。

2. 水体保护与治理:通过规范水体保护和治理措施,减少水源的浪费和污染,并确保可持续利用。

3. 滴灌和微喷灌溉技术:与传统的洪灌相比,滴灌和微喷灌溉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提供水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三、农田灌溉农田灌溉是将水资源有效应用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改善农田灌溉效率的实施方案:1. 蓄水池建设:在干旱地地区建设蓄水池,以供灌溉用水,并有效管理和分配水资源。

2. 定时灌溉:通过精确的灌溉计划和技术,按照农作物的需要,定时供水,以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

3. 地下滴灌:地下滴灌系统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损失。

结论:将干旱地改造为水田不仅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还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生态环境类型,这些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土地瘠薄等原因,造成植被生长受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状况,大量的造林和绿化工程被开展,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工程中,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造林技术成为实现成功的关键因素。

1. 林木品种选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选用适应这种环境的林木品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林木品种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水分利用效率高:选用能在较少水分条件下生长、对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树种。

如松、柏、柞等树种,这些树种所需的土壤含水量比较少,能够适应干旱环境,而且这些树种具有韧性、抗逆性较强,能够在极端的干旱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2)叶片小、厚度适中:选用叶片较小的树种,因为叶片小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

同时,选择叶片厚度适中的树种也有助于控制水分蒸发。

(3)根系发达: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树种,其根系多为深根型,这种根系能够深层次地扩展,寻找更深处的水源。

2. 土壤改良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普遍贫瘠,水分含量较低,因此在抗旱造林过程中,地面土壤的改良也十分关键。

有以下几种可行的土壤改良技术:(1)中耕和深耕:通过中耕和深耕,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含水量和保水性,同时也有助于根系的深层扩展,寻找更深处的水源。

(2)土壤改良剂施用:施用有机肥和沙子等改良剂,能够增加土壤蓄水量和保水性。

不同类别的改良剂可以根据不同土壤的性质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植物茬余物覆盖:植物茬余物具有良好的保水保墒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蒸发量。

3. 灌溉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年的降水量较少,所以灌溉技术也是抗旱造林中要注意的关键环节。

有以下几种灌溉技术可供选择:(1)雨水收集灌溉:通过收集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

(2)水源直接输送:可将远处的水源输送到造林区域内,补充地下水源,保持土壤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
一、改良培肥技术环节
干旱缺水是中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我县中产田面积约20万亩。

土壤理化状况较好,但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合理,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标准和水源保证程度较低,在作物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正常水分需要,只能满足所谓的“救命水”的保证程度,或有灌溉条件但不能及时灌溉。

因此,要从保水、合理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开展改良工作。

该模式的特点是包括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

生物节水主要是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利用品种自身抗旱特性达到节水的目的;农艺节水主要是以减少田间耗水为目的,提高水(包括自然降水和人工灌溉)的产出效率;工程措施主要是采用平整土地、修建防渗渠道,管道输水等措施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二、主要措施及步骤
1、合理深耕深松,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对于坡度大于5度的耕地,控制水土流失,进行土壤熟化处理,增施有机肥。

为解决耕层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采取深耕、耙耱等技术,实行三次土地平整,即耕前粗整平,耕后复整平,做畦后细整平,实现播深一致、浇水均匀,为作物生长均衡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采用镇压保墒提墒技术。

镇压主要是碎土与压紧表层,适时镇压可达到保
墒提墒效果。

一般情况可镇压三次。

一是播前或播种后镇压,达到保墒提墒目的,确保种子出苗。

二是冬季镇压,因为冬季地面坷垃大、多,易透风跑墒,又因土壤冻结状态下,土壤水分主要以气态扩散损失。

三是春季镇压,因为初春融冻后,随作物生长,土壤有耸抬现象,此时镇压,可使土壤下沉,具有保墒、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2、科学合理施肥,培肥地力
采取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两者的缺点,改善作物营养供应状况,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施有机肥,采用科学的积肥、保肥技术,亩施有机肥3000kg以上,注重小麦留高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途径有机肥投入方式,两季还田秸秆400kg/亩以上。

同时实行优化配方施肥,合理调配氮磷钾肥的比例,重视微肥和长效肥的关系。

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用量,调整碳氮比。

若肥力较低的地块可在秋季旋耕时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左右;若后期脱肥,可适量追施氮肥。

3、秸秆还田,耕作保墒:
农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秸秆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切碎长度要小于10厘米,在耕翻入土前每亩施氮素肥10千克~17千克,最好配方一次施足底肥。

秸秆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覆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耕深应在25厘米以上,耕后应立即进行耙耱整地;适时镇压,要掌握好镇压的时机和程度,一般是冬季顶凌镇压,压碎坷垃填糊裂缝,以防失墒。

春季适时适度镇压,以保墒提墒。

4、加强田间工程设施建设广开水源,节水灌溉:
开发地下水,用足地表水,广泛开展旱井集水工程,将有限的水以点灌、渗灌、地下防渗管道等节水措施,及时、适量灌溉农田,用好“救命水”,调节田间小气候,并与推广优良品种采取合理密植,深施化肥,量水栽培等农业实用新技术结合,以获得更大的增产效果。

注意灌溉水源井的合理布置,根据地下水资源量打井、选泵、定机,使井的机泵、管带、喷头扬程和控制面积达到较理想的组合配套。

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改变“等雨不灌地,不旱不浇苗”,及只浇“救命水”的旧习惯,要适当浇“丰产水”,以取得较好的喷灌效益。

5、选用抗旱优良品种:
灌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选择适宜节水品种是节水高产的主要措施。

以小麦为例,水浇条件好的地块应选择高产稳产多抗节水型品种,如邯6172、石家庄8号、石新733和水旱地兼用型品种邯5316等;水浇条件差的地块,应选择抗旱节水型品种如石4185、衡7228、邯4589等
同时,应选用发芽率在95%以上的抗旱优良品种,采用精少量播种机播种,最好同时完成配方深施化肥。

适时中耕,密封地表,保水保肥,提高地温;农作物收获后,顺向压倒秸秆,均匀覆盖地表,次年采用硬茬播种机直接施肥、播种,隔年深松,保持秸秆长期覆盖地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种子要采用包衣或农药拌种,杂草处理要优先选用除草剂除草。

6、病虫害防治:
一季接一季的连作,使病菌虫害在土壤中积累增多,病虫害危害加重,根系因而受害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由于病虫害严重,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作物污染。

作物生长季节既要做好适量调控,又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

修建引水补灌设施,配套软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增加增强抗旱能力;实施秸秆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使土壤墒情、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得到提高;因地制宜地实施少耕、免耕、深松、秋深耕施肥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实施以肥调水、以化学抗旱剂固水技术, 提高肥料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推广应用抗旱新品种,是该技术模式的重要所在。

土壤改良技术,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的抗灾能力;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缓解了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但解决了重旱区农民的生存问题,还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