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镇原县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组)
一、总论 (7)
1.1项目由来 (7)
1.2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8)
1.3 评价目的、原则及方法 (8)
1.4编制依据 (9)
1.5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13)
1.6项目外环境关系 (14)
1.7评价标准 (14)
1.8 评价工作等级 (18)
1.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20)
1.10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21)
1.11环评技术线路图 (22)
二、建设项目概况 (24)
2.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24)
2.2建设规模 (24)
2.3项目建设内容 (26)
2.4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34)
2.5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35)
2.6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35)
三、工程分析 (38)
3.1 处理对象 (38)
3.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40)
3.4保障措施 (44)
3.5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46)
3.6污染源分布调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48)
3.7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方案 (49)
3.8 风险防护措施 (52)
3.9 清洁生产 (52)
3.10 环保措施方案 (53)
3.11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55)
3.12 补充措施与建议 (57)
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8)
4.1自然现状调查 (58)
4.2社会环境概况 (59)
4.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2)
4.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67)
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9)
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72)
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7)
5.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77)
5.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6)
六、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102)
6.1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102)
6.3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措施 (109)
七、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2)
7.1施工期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2)
7.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3)
7.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5)
7.4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16)
八、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7)
8.1环境效益 (117)
8.2社会效益 (117)
九、结论 (119)
9.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9)
9.2建议 (129)
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及地表水监测布点图
附图2 项目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3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图附图4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5 项目防渗图
附图6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
一、总论
1.1项目由来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地区西南部,为陕、甘、宁三省的边界地带,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约500km,距陕西省省会西安市约300km。

东邻西峰市、西接宁夏省固原、南靠泾川、平凉,北依环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5027′~36016′,东径106044′~107036′。

县境东西宽约78km,南北长约91km,总土地面积3500km2。

镇原县城区作为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0年底,县城城区人口2.10万,工农业生产总值(GDP)4.68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4050万元人民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数量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水平迅速提高,不但生活垃圾产量猛增,而且成份越来越复杂。

由于镇原县还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之一,环卫设施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还有许多不足,目前高峰时该县城区垃圾产出量约35t/d,采用原始的堆放方式进行处理,对城区的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县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了组织管理措施,但由于原垃圾堆放场建
设技术经济诸多因素的影响,堆放场底部未作防渗措施,填埋后垃圾产出的沼气未作任何疏导,并且已接近堆放高程,存在着污染和事故隐患。

为了完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把县城城区建成一个庆阳南部地区的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县城,为此XX县政府确定加快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

提出了发展和强化城市功能。

1.2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2.1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垃圾填埋产业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属于“鼓励类”项目不是“淘汰类”。

项目所用设备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中淘汰落后生产工业设备。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3 评价目的、原则及方法
1.3.1评价目的
1)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工程排污特点,对拟建工程评价范
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及分析评价,分析预测工程建成投产后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果,提出不利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从技术、经济角度论证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2)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建设可行性作出明确、公正、可信的评价结论,为有关部门决策、工程环保设计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2评价原则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基本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推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管理方针。

通过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性和当地环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抓住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客观地预测其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国家及地方有关方针、政策、标准、规范及规划为依据,提出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为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4编制依据
1.4.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0..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1.《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
12.《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
13.镇原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编制的《镇原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1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1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
16.《甘肃省城市垃圾处理指导意见》(甘建城[2000]306号)
17.《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19.《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20.《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
2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2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2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5.《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
26.《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7.《恶臭污染物控制标准》GB14554-93
1.4.2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19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8.《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
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1.4.3 本项目相关文件和资料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文件;
3.项目环评执行标准;
4.《甘肃省镇原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年);
5.镇原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编制的《XX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6.编制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7. 甘肃省庆阳地区(有关项目建议书的批文等)
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9.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水文、气象资料等。

1.5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1.5.1评价因子
通过对工程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结果,确定环评的评价因子如下:
1.地表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pH、溶解氧、CODCr、NH3-N、、BOD5。

共计6项。

影响预测因子:CODCr、NH3-N、BOD5。

2.地下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PH、总硬度、色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氟化物、总磷、六价铬、总铬、砷、镉、汞、铁、铅、锰、镍、钴、镁、挥发酚、锌等,共计24项。

3.大气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SO2、CH4、H2S、NO2、TSP、NH3共6项
影响预测因子:CH4、SO2、H2S、TSP
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以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功能为主,预测评价主要为项目
实施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4.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环境噪声(等效A声级);
预测评价因子:填埋场噪声(等效A声级)。

5.风险评价:针对项目的性质,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种类,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6项目外环境关系
本工程建设场址定在县城以东XX行政村东关砖瓦厂正南,距县城中心约4km,东临幕家沟,西靠庙坪,南接茹河,以茹河北岸、鱼塘东侧为垃圾卫生填埋场西界,为垃圾卫生填埋场西界东西长:650m,南北宽:150m,地形呈簸萁形,绝对高程1411~1415 m。

工程场地距市区4.0km,交通便利,运距短,处于夏季主导风的下方,附近无人畜居栖点。

该沟为天然沟壑,经过人工防渗层处理,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基本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会引起群众不满和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

1.7评价标准
项目环评执行标准由镇原县环境保护局出具,主要内容如下:
1.7.1 水质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标准,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1。

表1-1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单位:mg/L
(2)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2。

表1-2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单位:mg/L
2.排放标准
拟建项目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Ⅲ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3。

表1-3 污水排放标准单位:mg/L
1.7.2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TSP、SO2、NO2等指标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4。

表1- 4环境空气评价标准单位:mg/Nm3
2.排放标准
垃圾填埋产生的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79-1996)。

具体指标见表1-5。

表1-5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7.3 声环境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营运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

具体指标见表1-6。

表1-6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2.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的相关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7
表1-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
1.8 评价工作等级
1.8.1 地表水水环境
垃圾填埋场位于镇原县罗沟湾村,北侧为茹河流域。

镇原县是一个“雨养农业”茹河的水环境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地表水环境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质标准,该项目所在区域茹河的规模为中等,水质要求为Ⅴ类,且该项目的污水排放﹤1000(m3\d),建设项目
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所以本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8.2 地下水环境
根据工程分析,垃圾填埋场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但不会引起地下水水流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Ι类建设项目。

垃圾产生的渗沥液由于有防渗层并专门有沟渠收集所以不会直接向地下水排放。

所以本项目只是属于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等问题。

该垃圾填埋场的含水层污染程度为易污染,地下水主要受降雨时地表水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场地与污染特征等级为易;该项目的评价范围内无地下水特定保护目标,所以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因此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Ι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级别为三级评价。

1.8.3大气环境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气体主要是垃圾腐坏恶臭和甲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估算模式,本项目颗粒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Pmax为0.11%;二氧化硫的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Pmax 为0.43%;均小于10%根据等级划分原则,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预测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见表1-8
表1-89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表
1.8.4声环境
本区域属未划分声环境控制标准适用区的范畴,声环境应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本项目处于郊区,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较小,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

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的规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1.8.5生态环境
本项目占地约10.459k m2,大于2k 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8.6环境风险评价
本项目无重大风险源且处于环境非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应对事故影响进行简单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1.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1.9.1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

1.9.2 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具体见表1-9
表1-9 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10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10.1 水污染污染控制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为垃圾填埋应重点控制渗滤液污染,做好防渗处理,完善好渗沥液的收集系统,保证达标排放,同时尽量减少填埋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1.10.2噪声污染控制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本垃圾填埋场工程的实施应不使区域噪声值显著升高,也不应对填埋场周围敏感受体造成超标噪声的污染。

1.10.3大气污染控制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本垃圾填埋场设置了完善的集排气系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并减轻填埋场排放的恶臭物质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的影响。

1.11环评技术线路图
环评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10所示
.
图1-1 0 评价技术路线图
二、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镇原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项目地点: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罗河湾行政村东关砖瓦厂正南。

项目性质:新建环卫工程。

项目估算投资:486.54万元
2.2建设规模
2.2.1建设规模
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包括下述二个子项工程:
□城市垃圾清运及运输车辆设置
根据镇原县城区现有人口和垃圾产出量和长远规划,合理设置城市垃圾清运车辆;
建设规模:日清运城市垃圾:45t/d;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
完成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库区建设,包括填埋场底部防渗层、垃圾粘土掩挡坝、沼气及渗沥液导出及排除系统;
建设规模:日处理城市垃圾:45t/d;
填埋场工程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2厂区面布置
本项目的厂区内建有职工办公楼、公寓、食堂等生活区占用位置不大都处在同一边,填埋区附近建有沼气发电区和渗滤液处理区,整体布置充分利用了面积,避免了浪费使用。

2.3项目建设内容
2.3.1主体工程
总建筑面积为:357.40m2,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见表9—1~9--2:
(表9--1) 垃圾收集中转站主要建筑物
(表9--2) 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建筑物
构筑物1座,见表9--3:
(表9--3) 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建筑物
地磅房
地磅房为部分单层砖混结构、部分敞棚结构,建筑面积29.72m2,敞棚结构跨度6.0m,柱距3.0m;砖混结构进深5.0m,开间3.3m。

综合厂房
综合厂房为单层内廊式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8.23m2,进深6.0m,开间3.3m。

填埋机械车库
填埋机械车库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建筑面积180.51m2,进深6.0m,开间3.9m。

2.3.1.2主要建筑物结构选型
所有建筑物基础为条形基础,预应力空心板下设现浇钢筋砼圈梁板下设圈
梁,转角楼梯处设抗震柱。

砖MU10,基础垫层C
10,圈梁C
20。

2.3.1.3水工构筑物结构选型
水工构筑物现浇砼强度等级C
20,抗渗标号不小于62
kg cm
/,壁板厚200mm,
顶板厚100mm,底板厚250mm,双层配筋。

基础垫层厚100mm,砼强度等
级C
10。

2.3.1.4建筑物室内、外装修及做法
建筑物室内墙面均作中级抹灰,刷白色丙烯酸内墙涂料,水泥地面。

室外墙面作淡青色水刷石,檐口部位贴面砖;屋面作三毡四油防水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100mm厚,1:10水泥焦渣找坡,作有组织排水。

2.3.2公用工程
1. 建筑结构
2.3.2.1 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设计规范:GBJ9-87
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J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2. 给水排水
2.3.2.6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l3—8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
室内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Jl5—74
2.3.2.7消防
消防设计范围:
所有建筑物室内消防;
室外消防;
室内消防:室内火灾同一时间按一次,火灾历时:10min,消防水量:251/s。

室外消防:室外火灾同一时间按一次,火灾历时:3h,消防水量:251/s。

2.3.2.8给水
总用水量:5.0m3/h
生产用水主要为填埋场道路灭尘用水、喷洒药剂溶药水等,为间歇式供水;
生活用水为填埋场工作人员生活之用,为间歇式供水;
在场区西南位置设50-100m深井一座,出水流量10m3/h,由于用水量较小,给水管网采用树枝状,给水管采用铸铁给水管,干管直径DN50。

2.3.2.9排水
最大生活污水排水量:1.6m3/h
排水引入垃圾填埋场集液池,采用铸铁排水管,埋地敷设,最大管径DN200,管内流速μ0=0.7m/s,管道坡度i=3~5‰。

3. 采暖
2.3.2.10气象参数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采暖:-5℃
冬季通风:-10℃
夏季空气调节:35.2℃
冬季空气调节:-8℃
室外风速:
冬季: 2.7m/s
夏季: 2.2m/s
主导风向:西、西北
极端最低温度:-20.6℃
极端最高温度:41.7℃
2.3.2.11采暖
采暖热媒采用90℃热水,设冬季采暖锅炉。

采暖面积为346.14m2,热耗按120w/m2,总需热量为41.54kw;设采用生活采暖一体化锅炉一台。

2.3.2.12室内采暖
室内采暖采用上供下回形式,散热器采用640四柱铸铁散热器。

管道最高处放气阀,最低处设排水阀。

2.3.2.13室外热网
室外热网为树枝状,管沟敷设,管道保温,保温材料为石棉管壳,保温结构及作法见《室外热力管道保温》。

最大干管直径DN50。

4. 电气
2.3.2.14用电负荷及等级
总装机容量:51.7kw
工作容量:21.50kw
同时需要系数:K=0.80
负荷等级:三级
2.3.2.15 变压器及低压配电
10kv电源引入垃圾填埋场,变压器选用150KVA低损耗节能型,高压开关柜采用金属封闭手车式开关柜。

在综合厂房内设配电间,低压侧设隔离开关以便于检修,低压配电设备选用型抽出式开关柜及动力配电箱。

PGL
1
系统自然功率因数为:COSφ=0.8,为了改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系统采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改善后的功率因数为COSφ>0.95。

2.3.2.16道路照明
垃圾填埋场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按照CJJ45-9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进行;
道路照明工程总长420m,光源采用高压金属钠灯NG-25W(附电容补偿器),灯具采用DZ-15型灯具,供电线路采用VVX2X25埋地敷设。

2.3.2.17通讯
垃圾填埋场共设设2条电话中继线,1进1出.
2.3.3环保工程
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而以某组设想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环境污染问题去处理解决的一些工程。

环保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利用工程,以及噪声污染防治工程等。

2.4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根据镇原县规划垃圾填埋场场区地形,合理选取垃圾填埋位置,节约用地。

□考虑风向、朝向及卫生要求。

□遵守国家和有关部委的各种规范、标准,以保证生产安全。

区域位置图见附图—1《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见附图--3《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填埋场工程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项目的主要工艺是垃圾填埋,其中针对防渗层的工艺如下: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单体工程,其防渗效果直接影响到填埋场的成败。

为能有效地防止垃圾渗滤液的下渗,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取密压黄土人工处理防渗方法。

厚度为2.0m,宽度根据沟底地形进行布置,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

针对沼气的产生设置了导气管将沼气收集用于发电。

2.6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2.6.1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对镇原县产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沥
液,废气、飘尘、噪声等污染物均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工程建设投产后,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标准。

2.6.1.1水污染的环保措施
在填埋层底防渗层的上面,设置渗滤液导流槽通向积液池,导流槽断面尺寸为500mm×300mm,槽内铺设5~10cm直径的卵石。

积液池为专门收集垃圾中流出的渗滤液,共设置两个积液池,有效容积为80m3,积液池中渗滤液收集达容积的80%时,采用污水泵抽吸进行大循环处理。

设置渗滤液导流槽和积液池。

大气降水时采用在垃圾填埋场两侧修建排水明渠。

排水明渠为砖砌结构,内抹防水砂浆,达到防止雨水的渗入垃圾填埋作业面,控制垃圾中的水分,解决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之目的。

2.6.1.2大气污染的环保措施
垃圾填埋场在填埋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填埋气体,主要是垃圾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甲烷,采用钢筋网柱导气管将其排出,导气管沿沟纵、横向布置,导气管底部固定在渗滤液导流槽内,以利垃圾厌氧产生的沼气排除,以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6.1.2.1恶臭气体处理及控制
垃圾填埋采用了卫生填埋工艺,填埋的垃圾分层密压厚度2.0m后,覆盖黄土厚200mm,减少了恶臭气体的散发。

2.6.1.2.2 防飞溅防尘处理
1. 防飞溅措施
采用在垃圾卫生填埋场四周设置4.0m高铁丝网围护,能防止垃圾中的塑料类、纸张类等轻质物质的飞扬污染填埋场周围环境。

2. 填埋场作业面扬尘及虫害防治措施
采用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渗沥液定期喷洒在垃圾填埋作业面,能有效的防止填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垃圾在堆放过程中会散发恶臭,招惹和孳生蚊蝇。

因此,在填埋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实行单元分层作业,当每层垃圾厚度堆至2m时,用机械推平、喷药、压实,形成1.3m左右的垃圾层,及时覆盖黄土,控制恶臭气体的散发。

定期喷洒杀虫剂,减少蚊蝇孳生。

2.6.1.3噪声污染的环保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