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政府拒绝军事援助巴基斯坦的原因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f77650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4.png)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具体名词解释第⼋章杜鲁门主义(T rumen Doctrine):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
1946年9⽉24⽇克利福德报告全⾯勾画了美国在以后⼀个时期将推⾏的以军事抑制为主的遏制战略。
西南河⼟⽿其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来提供了机会。
1947年3⽉12⽇,杜鲁门在美国会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
杜鲁门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两类,⼀类国家的⽣活⽅式是“⾃由的”;另⼀类国家的⽣活⽅式是“不⾃由的”,是“少数⼈强加于多数⼈的”。
他说所有国家⾯临两种⽣活⽅式的选择,美国必须领导“⾃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威胁。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冷战的正式开始。
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冷战时代。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控制西欧的需要◎输出商品与资本◎遏制苏联。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7.6.5),Marshall Plan官⽅名字“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马歇尔计划的运作⽅式—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历史作⽤:◎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平,政局趋向稳定◎美国是最⼤的受益者◎马歇尔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北⼤西洋公约组织(NATO):《布鲁塞尔条约》:1948.3.17签署(英、法、荷、⽐、卢五国)1948.8.25⽣效主要内容及其性质:以军事同盟为核⼼的多边军事条约,是在美国操纵下,建⽴欧洲军事集团的第⼀步。
始创成员国:美、加、英、法、意、荷、⽐、卢、丹、挪、冰、葡12国1949.4.4签署<<北⼤西洋公约>> 1949.8.24⽣效北约成⽴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西洋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和利益。
当时12个缔约国签订的北约⽂件包括1个序⾔和14项条款,其核⼼是第5项条款,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的⼀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进攻。
杜鲁门政府遏制战略的出台与实践
![杜鲁门政府遏制战略的出台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1487220bed5b9f3f90f1c77.png)
杜鲁门政府遏制战略的出台与实践作者:张亚伟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史上重要的外交战略之一,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美国外交政策。
遏制战略正式形成于杜鲁门总统执政时期,虽然以后的历届总统都根据该战略的实施结果、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苏力量的对比,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和发展,但都是在杜鲁门政府所确立的遏制战略的基础上进行的。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的联席会议上宣读了新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国情咨文,要求国会援助土耳其和希腊政府,防止当地发生革命,拨款4亿美元,这是杜鲁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点,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的对外扩张,加强美国对于自由世界的领导,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1950年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颁布了NSC68系列文件。
该系列文件系统总结了自1946年以来美国对苏遏制的经验教训,阐明了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是遏制战略的基本文件,是指导美国冷战时期全球战略的基本依据。
NESC68文件分析了美苏双方的核态势和核政策,认为现在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且互不信任,这是极其危险的。
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文件提出了“威慑”概念,声称只有当美国拥有压倒性的核优势并掌握制空权时,苏联才会被威慑住,并不敢使用核武器。
该文件强调,“应全面发展美国的军事力量。
一方面要增强美国的核力量,以确保核报复的有效性;同时大力增强海陆空三军力量,增强防空能力实施平民防御计划,以使美国在军事上不过于依赖核武器” 。
总之,NESC文件认为“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真正的战争”,美国需要“投入所有的创造性,作出牺牲,并团结一致”,才能达到国家的目的。
NSC68文件是美国自五十年代以来发动“冷战”的纲领性文件,是遏制战略的最完整、系统、明确的表述。
第四点计划综述
![第四点计划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34e9a5b2e3f5727a5e9628a.png)
历史文化系学术小论文题目:“第四点计划”综述系别:历史文化系专业年级:历史学2014级姓名:李洋学号:201416036142016年11月18日“第四点计划”综述李洋(历史学1406班,20141603614)摘要:第四点计划是杜鲁门在其连任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提出的,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开发援助的政策,它作为美国推行冷战的工具,是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称霸全球的战略服务的。
相比同时期同样作为援助政策的“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真正利益是有限的。
关键词:第四点计划、共产主义、杜鲁门、援助政策一、提出第四点计划的原因与目的:1949年6月24日,杜鲁门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中对第四点计划的原因作了阐述:“在这个世界,有半数以上的人们正生活在近乎悲惨的境地之中,他们缺乏食物,饱受疾病的折磨。
他们的生活既原始又迟缓不振。
他们的贫困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更繁荣的地区,都构成了一种障碍和威胁。
”因而美国决定“提供我们所有的技术和知识给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更美好生活的期望,并且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我们应当促进对需要发展的地区的资本投入”。
但原因不仅仅是如杜鲁门所说的那样简单。
第四点计划是在冷战刚刚开始,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欧洲的局势开始趋于稳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谈到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时曾分析说:“美国人相信自己的财富可以提高任何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们认为,具有较高生活水平,也即接近美国生活水平的人民,更容易接受民主,因此也就更倾向于热爱和平并对美国友好。
另一个不言而喻、有补充作用的假设是,贫穷、困苦、工业落后会使任何国家的人民变得不那么热爱和平,不那么民主,因此也就更容易接受共产主义,更倾向于成为美国的敌人。
刘国柱先生也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他认为第四点计划提出的目的之一在于维护第三世界非共产党、特别是美国盟国政局的稳定,遏制共产主义可能的“渗透”或“颠覆”,确保并扩大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势力范围。
那些台上说错话纠正的经典案例
![那些台上说错话纠正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e9e9c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3.png)
那些台上说错话纠正的经典案例
以下是一些台上说错话纠正的经典案例:
1.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波茨坦会议上向斯大林发出威胁:“如果苏联不肯接受美国提出的关于战后世界的安排,美国将准备撕毁条约并调遣军队参战。
”斯大林拒绝接受杜鲁门的威胁,并就战后世界的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杜鲁门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讲话有误,立即纠正说:“我刚才的讲话有点儿过头了。
当我提到苏联对战后世界的安排时,我本想表示,我们并不十分关心苏联的行动。
”
2. 1972年,尼克松访问巴西时在演讲中说:“我访问过70多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利坚合众国更快地发展了友好关系。
”由于“70多个国家”与“美利坚合众国”这两句话间隔太近,听众很容易听成“我在70多个国家访问时,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利坚合众国更快地发展了友好关系。
”尼克松的话一出口,现场听众都愣住了。
尼克松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讲话出了问题,于是他马上自我纠正:“对不起,我是在美国国内旅行的过程中发展了我们的友好关系。
”现场的听众这才松了一口气,会场也慢慢恢复了平静。
3. 2009年,奥巴马总统在开罗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穆斯林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聪明、热情、慷慨。
”但是,奥巴马在演讲中停顿了两次,显然他的脑子里还在想应该怎样表达才能避免冒犯在场所有的听众。
最后,奥巴马调整了措辞:“穆斯林和我们一样——我们大家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人类。
”奥巴马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讲话有误后,马上进行了纠正。
从传统地缘政治学视角看冷战时期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遏制”战略
![从传统地缘政治学视角看冷战时期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遏制”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b93adbd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3.png)
在杜勒斯的大力鼓动下,艾森豪威尔在继承杜鲁门的全球“遏制”战略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那就是开始实施“大规模报复战略”。1953年10 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政策计划署制定的新的战略文件, 即修改后的NSC-162/2文件。该文件允许美军在战争中使用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 武器。自从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来,美国积极推动以核武器武装德
关键词:多米诺骨牌理论;艾森豪威尔主义;遏制战略;传统地缘政治学;东南亚条约 组织
收稿日期:2020-02-19 作者简介:侯典芹(1966~),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 东亚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艾森豪威尔上台时,正是东、西方冷战正酣之际。柏林危机过后,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国家加快了军事联盟体系的建设,突出军事手段在“遏制”战略中的 作用和地位:在欧洲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亚洲地区的“冷战” 则升级为一场“热战”。朝鲜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政府加快在亚洲地区部署 “遏制”力量。从东北亚到东南亚,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美国加快构筑以“遏 制”为主导战略的政治和军事堡垒。
杜鲁门主义名词解释
![杜鲁门主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8028a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5.png)
杜鲁门主义名词解释杜鲁门主义(Truman Doctrine)是指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于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一个重要外交政策原则。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冷战初期为对抗苏联扩张采取的一项政策,旨在通过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方式维护自由世界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将从杜鲁门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基于当时国际形势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世界分裂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与西方国家弥合二战后的伤痛,开始重建经济不同,苏联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于苏联的扩张感到忧虑,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稳定,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为那些面临苏联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帮助它们保卫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杜鲁门认为,苏联的扩张行为是建立在政府控制和压迫的基础上,对这种体系的威胁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因此,在杜鲁门主义下,美国将提供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那些在苏联压力下的国家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政权,抵御苏联的影响。
杜鲁门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杜鲁门主义对于美国的冷战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鲁门主义将美国的对外政策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即阻止苏联的扩张,维护自由世界的安全。
这一原则在后来的冷战时期一直被奉为准则,指导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
其次,杜鲁门主义还促进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的建立。
通过提供援助和支持,美国与一些新兴国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这些国家成为了美国在冷战中的盟友,并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抗苏联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杜鲁门主义对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冷战时期,世界被分为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创造了一种相对稳定但紧张的国际关系格局。
杜鲁门主义提出之后,美国的强势立场和对抗苏联的决心更加明确,推动了冷战格局的形成和维持。
资料 杜鲁门
![资料 杜鲁门](https://img.taocdn.com/s3/m/61e6f0dd76eeaeaad1f3302c.png)
资料杜鲁门哈里·S·杜鲁门(88岁,Harry S.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国民主党政治家,第34任副总统(1945年),随后接替因病逝世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成为了第33任美国总统(1945年—1953年)。
总统任期内,1945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结束。
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1948年批准以扶植欧洲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
1972年12月26日在堪萨斯城病故。
著有回忆录《决定的年代》、《试验和希望的年代》和《公民先生》。
尽管他最后在1952年被迫放弃竞选连任,但今日的历史学者仍视他为最出色的美国总统之一。
1 人物简介哈里·S·杜鲁门哈里·杜鲁门 (Harry Truman) ,1884年5月8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的拉马尔。
中学毕业后在堪萨斯市干各种零活并自学法律。
1905至1911年在密苏里州国民警卫队服役。
1917至1918年就读于俄克拉何马州的西尔堡野战炮兵学校。
1921年加入民主党。
1923年至1925年在堪萨斯市法学院学习。
1922至1934年先后任密苏里州杰克逊县法官、首席法官。
1934年当选为参议员,1940年连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参议院国防计划特别委员会主席。
1944年7月由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推荐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
1945年1月任副总统。
1945年4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病故后,杜鲁门继任总统。
1949至1953年连任总统。
1945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结束。
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镇压当地人民革命运动。
1948年批准以控制欧洲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
1953年卸任回乡。
1972年12月16日在堪萨斯城病故。
杜鲁门是位常摆出友善姿态和谦逊的总统,他的不少警句,如“推卸责任止于此”(Thebuckstopshere!)和“怕热就别进厨房”(Ifyoucan'tstandtheheat,getoutofthekitchen.)等等,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
略论1947—1948年杜鲁门政府的对巴政策
![略论1947—1948年杜鲁门政府的对巴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bdaab126bd97f192279e9d8.png)
援, 同时命 令 首 任 驻 美 大使 埃 斯 帕 哈 尼 ( r a. MiaH s z
婉 言拒 绝 巴基斯 坦 的求援 要 求
、
snI aai赴美 开设 巴基 斯 坦驻 美 使 馆 , 协 助特 a phn) s 并
针对 内外 交 困 的局 面 , 巴基 斯 坦 建 国后 很 快 就 向美 国发 出了求援 和 与美 国友 好 的信号 。14 97年 9 月 1日, 国驻 巴代 办 拉维 斯 (hrsLws接 到 巴 美 C ae ei) l
・
7 ・ 9
事 政策也 尚不 明 了 , 以不考 虑 巴方 的军事 要求 , 所 并
时 , 现 那 里 毫 无 新 年 气 息 , 长 扎 佛 鲁 拉 赫 汗 发 外 ( hm e a rlhl1 ) 财 长穆 罕 默 德 在 等着 Moa m dZf ua 1n 和 a l (a
研究 仍是 十分 薄弱 的 , 缺乏 基 于 原 始 档 案基 础 上 更
的深 入研究 。本 文 力 图在充 分掌 握原 始档 案 资料 的 基础 上对 14 — 14 97 98年 的 美 巴关 系及 其 影 响 因素 进行初 步 的探讨 , 以弥 补 国 内学 界对 该 问题 研 究 的
不足 。
一
府提供行政费用的贷款, 巴基斯坦政府应该准备好 有关 财政 状况 和援 助要 求 的文 件 , 巴基 斯 坦 大 使 由 与美 国政 府 协 商 ¨】 。巴 基斯 坦 总 督 真 纳 很 快 决 J
定 派 出 以阿里 ( r a l 为 首 的特 别 使 团赴 美求 Mi Li A i k )
的是 , 国是 否 能给 巴基斯 坦 提供 财政 援助 , 美 巴需 要
坦请求美国提供利用期限为 5 、 年 总额近 2 亿美元 0 的 贷款 : 工业 发展 援 助 7亿 美元 , 农业 发 展援 助 7亿
印度独立前后美印关系演变
![印度独立前后美印关系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4c6ae65fe4733687f21aa06.png)
印度独立前后美印关系演变作者:张崇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印度战略地位引起美国重视,美国开始介入到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
战后美国力图将印度纳入西方阵营,以期在南亚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但印度在冷战中奉行不结盟外交,游离于东西阵营之间,导致美国南亚战略“由印到巴”的转变。
在美巴结盟的同时,美国为了避免印度倒向东方阵营,依旧向印度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而印巴的相互敌对却使美印关系一直在友好与淡漠之间徘徊。
关键词:美印关系;印度独立;冷战一、印度独立过程中的美印关系缘起美国由于外交侧重点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在二战前只是简单地将印度视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时任美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的怀特认为:“美国与南亚次大陆的关系基本是在传教、文化和经济领域,印度政治事件对我们来说似乎是非常次要的。
”①二战爆发后,在英国政府安排下,印度被迫卷入反法西斯战争。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亚洲战场形势发生新变化,“如果日本军队取得东南亚控制权,那么日本将打开进入印度的门户,从而控制亚洲大部分”②。
作为“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并且是战略物资最重要供应者”③的印度,其战略地位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不容忽视的。
美国意识到“印度可以作为太平洋战场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④,开始将对印政策与加强印度战争力量相结合。
二战成功地把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战争进程联系起来,国大党多次向英国提出,只要英国同意在战后给予印度独立地位,将全力支持对法西斯国家的作战。
但印度作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國不可能轻易地做出让步。
对于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美国则表现出极大地关心,不仅及时地报道印度事务,还提升印度驻美国总代理的级别。
大西洋会晤期间,富兰克林·罗斯福向丘吉尔建议:“英国像美国让菲律宾在1946年实现完全独立那样,准许战后印度获得独立地位。
”⑤美国支持印度独立的一系列活动赢得印度人民的好感,并对敦促英国采取积极态度处理印度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5年鲁教版选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5年鲁教版选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7305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d.png)
2025年鲁教版选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
“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A. 意图放弃“冷战”政策B. 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C. 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D. 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2、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B. 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C.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D. 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3、从鲁尔危机的发生到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各国的影响是。
①美国资本进一步向欧洲渗透。
②德国获得重建经济的有利时机。
③英国达到限制法国;维持均势的目的。
④法国削弱德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重创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尼克松表示“美国可以更有实效地使用武装力量,迫使北越人认识到军事取胜之不可能”。
这表明当时()A. 美国决定用热核武器惩治北越B.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遭到重大挫折C. 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战略优势D. 美国准备使用军力支持越南政权5、刘伯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
170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
这里的“南下作战”是指A. 挺进大别山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6、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
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人组阁。
高三历史知识点苏美冷战
![高三历史知识点苏美冷战](https://img.taocdn.com/s3/m/b32e83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4.png)
高三历史知识点苏美冷战苏美冷战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持续紧张关系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对于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冷战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历史学科考试的复习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三历史知识点中的苏美冷战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一、冷战的起因与原因苏美冷战的起因较为复杂,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和政治制度之争。
一方面,苏联试图通过占领东欧国家,并迅速推行共产主义政权来扩张势力范围,将其看作是自身生存和安全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领导者,反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并试图通过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示范效应来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由此,冷战谱写了苏美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二、冷战的主要事件与对抗1. 杜鲁门主义与杜鲁门宣言杜鲁门主义是指哈里·S·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政策。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中提出了一揽子对外援助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国家稳定经济、恢复重建,并抵制共产主义的侵略。
其中包括希腊和土耳其援助计划,以及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宣言则将冷战责任归咎于苏联,并宣称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抵御苏联的威胁。
2. 柏林封锁与柏林空中运输1948年,苏联封锁了进入柏林的所有道路和铁路,试图将柏林纳入东德领土。
面对苏联的封锁,美国、英国和法国联合发起了柏林空中运输行动,通过空运投送必需品和物资给柏林居民,最终成功阻止了苏联的封锁企图。
3. 韩战与美苏代理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成为冷战期间苏美之间的一次代理战争。
苏联支持朝鲜战争,而美国则出兵支援韩国。
尽管这场战争没有直接导致苏美之间的全面冲突,但它凸显了冷战期间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敌对态势和冲突。
4.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举动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对此作出了坚决回应,宣布封锁古巴,并准备对苏联进行军事打击。
美国经济外交理论
![美国经济外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6f60741e518964bcf847c25.png)
“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杜鲁门主义)与美国经济外交理论英国递交官方照会后,美国随即炮制了一份援助请求,由希腊政府于1947年3月3日正式向美国提交。
同时,美国国务院抓紧起草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方案。
杜鲁门亲自过问,要求既要强调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战略意义,服务于美国的战略目标,又要避免被怀疑美国是在争夺势力范围;既要针对共产主义的威胁反对苏联的扩张,但又要避免有对苏宣战之嫌。
1947年2月27日,杜鲁门邀请国会两党领袖,包括范登堡、马丁、康纳利、伊顿等来白宫商讨拟议中的对希腊、土耳其援助计划与美国所承担义务的相互联系。
律师出身的副国务卿艾奇逊以烂苹果作比喻,指出美国必须帮助希腊、土耳其那样的国家维护自由和民主制度,原因是在过去的18个月中,苏联对伊朗、希腊北方施加的压力使苏联有可能在巴尔干获得突破,从而可以向三个大洲渗透。
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和伊朗以东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
显然,艾奇逊的如簧之舌打动了国会政要,他讲话结束后,会场鸦雀无声。
范登堡表示受到震动,他认为援助希、土非常重要,但这仅仅是极为严重的世界形势的一部分。
他认为国会应当支持政府,条件是总统向国会全体议员和全国公众讲明形势的严重性。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18分钟的讲话。
在这篇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中,杜鲁门首先详细论述了希腊和土耳其的局势以及需要美国给予援助的必要性,接着点出了美国对希腊、土耳其经济外交的真正含义:我充分意识到了美国一旦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所涉及的广泛含义,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
联合国的成立,旨在使所有会员国都能得到持久的自由与独立。
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前前后后
![“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前前后后](https://img.taocdn.com/s3/m/787713461711cc7931b716a5.png)
“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前前后后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前前后后湖北薛天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风云变幻,兴衰起落,发生了空前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
战后美国为推行冷战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舆论准备和具体化措施,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使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局面有利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和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结束。
经过战争的洗礼,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被彻底打败,英、法这两个多年的世界强国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也宣布了欧洲列强主宰世界时代的终结;而美国在战争初期故伎重演,奉行“中立”政策,兜售军火、物质,发了战争横财,二战规模扩大后,美国没有出现本土作战,避免了战争的破坏,美国在战后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成为世界强国,同时,欧洲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这使得美国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美国统治者公开地、毫无隐讳地提出要“领导”整个世界。
二、美国为称霸世界而弹出前奏曲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早在40年代初就已经初露端倪。
1943年,罗斯福就授意戴维斯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提出把苏联纳入自己的合作蓝图,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杜鲁门政府上台之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拍了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的作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一整套所谓“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为打压苏联进行理论政策研究。
三、“冷战”序幕的拉开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关于“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利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世界现代史考试材料
![世界现代史考试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eeaa4bcf84b9d528ea7af3.png)
第一章战后初期的世界与美苏冷战《五国合约》意、罗、保、匈、芬于1947年2月签署,9月15号,和约生效。
主要内容:领土边界:划定了5国的领土边界变更。
民主政治:规定5国必须保证其公民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肃清国内一切法西斯组织,实行民主政治。
限制军备:限定5国的军备及武装人员的数量。
赔款:规定5国的应该偿还的赔款数额及对象。
影响:五国和约是美英苏等大国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也是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
和约的缔结使欧洲大部分地区结束了战争状态,形成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和约规定5国必须实行非法西斯化的民主自由的条款,对于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实现欧洲和平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但有些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了祸根。
纽伦堡审判:是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
1943年10月,美、苏、英、中等17国在伦敦成立“联合国家战罪委员会”。
1945年6月4国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1945年8月8日,4国正式签订《伦敦协议》决定组建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
1945年11月20日,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正式开庭,既“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
1946年1月,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批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在东京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46年5月30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对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起诉,即著名的“东京审判”。
由于冷战的开始,美国出于扶植日本和向亚洲扩张的需要,从1948年起,许多在押战犯获得了释放,一些战争罪犯跳脱了惩罚。
联合国建立:冷战1946年初,巴克鲁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冷战。
1947年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出版《冷战: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冷战:指二战后,美国、苏联以及美苏为首的两种世界力量(统称东西方)间除采用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89135a48d7c1c709a1452c.png)
(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
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
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
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
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
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
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杜鲁门主义内容
![杜鲁门主义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6b0bb0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c.png)
杜鲁门主义内容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一种外交政策思想,是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名字命名的。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外交政策上采取坚定的、有力的立场,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和平与稳定。
以下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
1. 遏制苏联扩张
杜鲁门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的扩张。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开始在欧洲东部扩张,美国认为这是一种威胁。
杜鲁门认为,苏联的扩张将导致西方国家的削弱,因此他提出了“遏制苏联扩张”的思想。
这一思想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来阻止苏联的扩张。
2. 推动美国全球领导地位
杜鲁门主义主张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以推动国际和平与稳定。
他强调美国的全球责任,包括在国际事务中领导并为各国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等。
3. 支持民主和自由
杜鲁门主义认为,民主和自由是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他认为,只有通过支持和推广这些价值观,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和平与稳定。
4. 重视国际联盟
杜鲁门主义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国际联盟是维护全球和平的必要机构。
他主张美国参与国际联盟,并对联盟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和平。
5. 支持发展中国家
杜鲁门主义主张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他认为,通过帮助这些国家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也有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总的来说,杜鲁门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它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角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全球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波茨坦公告》的历史真相
![《波茨坦公告》的历史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5d7db6c6f8c75fbfc77db28f.png)
龙源期刊网 《波茨坦公告》的历史真相作者:褚静涛来源:《百姓生活》2015年第11期今年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纪念日。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褚静涛撰文,带我们重温《波茨坦公告》发表前后的历史细节。
蒋介石为没看到全文发怒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军国主义仍负隅顽抗。
为了解决战后欧洲问题和对德国处理问题,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会晤。
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第二天,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坐飞机到波茨坦,告知杜鲁门试验的详情。
7月24日,杜鲁门偶然对斯大林提到,“我们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
斯大林说,希望美国“好好运用它来对付日本”。
杜鲁门认为,凭借原子弹的巨大威力足以迫使日本投降。
美国秘密起草了一份“美、英、苏、中四国领导人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公告”。
杜鲁门带着这份草稿来到会场,丘吉尔过目后同意发表。
杜鲁门征询斯大林的意见。
因苏联尚未与日本断交,斯大林没有答应美国。
7月25日下午,丘吉尔必须赶回伦敦参加大选。
杜鲁门想在丘吉尔离开波茨坦前发表公告,便于24日密电蒋介石,称准备发表一份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由美、英、中共同发表,要求他尽快回复。
7月25日,在重庆的蒋介石接到密电后非常气愤,强烈要求杜鲁门必须将公告全文发给他看,称如果没有侵犯中国利益的条款,他才同意将中国国名签署在文件上。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解释,时间非常紧急,如果中国不参与发表,可能会丧失一个历史性机会。
蒋介石说,宁愿丧失这个机会,也要坚持原则。
杜鲁门没有办法,最后下令将公告全文发给蒋介石。
《波茨坦公告》是《美、中、英三国领导人公告》的简称7月26日晨,蒋介石接到电文,翻译出来后,他一看,是美国和英国领衔。
他提出,中国名字必须要排在第二位,否则不参与发表。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为了迎合蒋介石的心意,公告就作了这项改动。
1951年中国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
![1951年中国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2b3111dfd15abe23482f4dbc.png)
1951年中国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沈志华2012年第10期炎黄春秋杂志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首都著名画家举办“抗美援朝书画义卖会”1950年6月中国出兵朝鲜以后,印度、英国等联合国成员国就开始酝酿停火谈判问题,朝鲜战争历时三年半,其中两年半的时间是在停战谈判或边谈边打中度过的。
所以,在朝鲜战争历史研究中,停战谈判同战争起源问题一样,也颇受国际学界的关注。
印度政府的调停尝试与美国的反应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D.MacArthur)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一举成功,从而改变了联合国军在朝鲜的被动局面。
但是,美国决策者被轻而易举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随后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决策:越过“三八线”,占领整个朝鲜半岛,遭受了重大的军事失败,并开始全线撤退。
其结果之一,便是国际舆论和联合国中呼吁停战的声音逐渐高涨起来。
调停朝鲜冲突的最早尝试是英国和印度做出的,英国主要是与美国磋商,而印度则重点与中国联系。
1950年7月13日,印度总理尼赫鲁便致函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希望冲突地方化,并通过安理会促成和平解决,为此应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苏联也返回安理会,以便同美国一起寻求终止朝鲜战争行动的基础。
这一建议得到联合国秘书长赖伊(T.Lie)的赞扬,却遭到美苏的冷眼:斯大林要求安理会听取北朝鲜的意见,美国则拒绝考虑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尼赫鲁8月3日发表讲话,说他并不否认北朝鲜是侵略者,但当务之急是将冲突地方化,寻求停止战争的途径,并确保朝鲜人自己决定朝鲜的前途。
他再次强调,不承认北京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是一个大错误。
美国仁川登陆成功之后,印度再次展开调停活动。
9月30日尼赫鲁发表声明说,在未寻求其他解决手段前,联合国军不应越过“三八线”,并再次呼吁联合国接纳中国以利于朝鲜问题的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1期)
Total No .281
收稿日期:2011—12—26
作者简介:李晓妮(1976—),女,吉林长春人。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美国外交政策史。
杜鲁门政府拒绝军事援助巴基斯坦的原因
李晓妮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巴基斯坦建国后,为与印度抗衡,积极寻求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
但杜鲁门政府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并顾及到印度的可能的消极反应,拒绝了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请求。
关键词:杜鲁门政府;巴基斯坦;军事援助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147—02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国家诞生。
为与印
度抗衡,实力相对弱小的巴基斯坦积极寻求外援。
从1947-1953年,巴基斯坦政府不断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
但是却遭到杜鲁门政府的一再拒绝。
本文通过解读FRUS 原始文件,
试图对杜鲁门政府拒绝军事援助巴基斯坦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
一、遏制共产主义因素
美国的南亚政策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
冷战开始后,欧洲成为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
对于亚洲,美国的目标就是维持雅尔塔格局下的均势。
落实到南亚政策上就是要宏观上把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大国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自己的阵营,来结成军事联盟,对抗苏联和后来成立的新中国,遏制共产主义。
而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南亚同样是处于一个边缘地位,美国不愿在此地多花费力气,所以维持南亚区域内力量的均势和形势的稳定就是美国的利益所在,亦是美国在南亚的战略目标。
因此,无论美苏、中印、巴中、中苏或印美关系情况如何,印巴之间的“军事均势”成为美国南亚政策的不变目标。
因此,尽管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提供有限的军事援助给巴基斯坦的好处,也意料到如果巴基斯坦不能从美国获得必要的军事援助,那么它一定会从其他地方寻求援助:“我们意识到巴基斯坦领导人最终的政治定位将受到他
们从这些需要中所得到的答复的影响。
”[1]而“在战争到来时,我们渴望使用巴基斯坦的基地和其他设
施。
我们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的需要将增加它的给
我们使用基地的意愿”。
[2]但美国的全球战略要求把整个南亚或更广的范围作为一个稳定整体纳入到
其“遏制”的战略体系之中来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甚至成为与“共产主义”战争的阵地。
因此,美国顾及的是南亚内部地缘政治的稳定。
美国绝不想因对南亚其中一个国家的支持而引起其他力量的紧
张,
甚或将其他力量推向另一方。
因此,出于反苏反共的需要,杜鲁门政府拒绝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军事援助请求。
二、顾及印度的消极反应因素
尽管许多美国外交官员意识到并相信巴基斯坦在维持东南亚和中东稳定性方面有着潜在的重大作用。
但是巴基斯坦的战略重要性、它的反共的伊斯兰信仰和对西方的支持态度,却被印度的地理面积、军事力量和明显的政治稳定性所掩盖,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政策中,印度被美国列为南亚地区的首位。
纽约时报1952年8月写道:“对亚洲的斗争将因尼赫鲁一人的思想而成功或失败。
”美国政府将印度
视为在亚洲的
“民主橱窗”,认为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所具有的“民主橱窗”作用对于推广美国意识形
态和价值观念的意义非同一般,所以争取印度加入西方阵营以对抗苏联共产主义扩张成为美国加强其
在冷战态势中地位的重要一步。
[3]
一个强大的印度将不仅可以避免被赤化,也可以对遏制共产主义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扩张作出贡献,而一个薄弱的
7
41
印度将导致南亚和东南亚被共产主义占领,因此,在尊重印度独立外交政策的同时,美国政府试图采取各种措施阻止印度政府共产主义化。
美国政府希望,一旦美国利益需要,印度作为一个强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以中间人的身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节制性的作用。
所以尽管巴基斯坦在立国之初就主动向西方示好,一再希望与美国建立联盟,取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杜鲁门政府却顾虑于对印度的消极影响而最终未与巴基斯坦建立联盟关系。
毕竟,如果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做一选择的话,美国要首选印度。
当然,如果“鱼和熊掌兼而有之”的话最好,如若不然,可能的话,美国宁愿选择更强大的印度。
因此,尽管1950年至1951年,印度与美国在关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政策上都发生了尖锐的分歧。
1949年12月30日印度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印度虽然投票支持联合国安理会要求朝鲜从“三八线”撤军的决议,但不支持美国提出的要求联合国在朝鲜使用武力的两个决议”。
[4]1951年1月,印度也是唯一投票反对美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把中国列为侵略国家的决议的非共产主义国家。
在美国对日和平条约的签订上印度也持反对意见。
但美国依旧没有放弃拉拢印度的希望。
美国认为,虽然巴基斯坦的战略重要性需要美国提供一定的军事援助,但它一定要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其最大的目标。
三、NSC98号文件的影响
1951年1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了NSC98号文件,其中题目为“美国关于南亚的立场”的NSC98/1号文件提出了美国对南亚地区的整体政策,对美国在南亚的战略利益做了详细分析。
该文件对杜鲁门政府的巴基斯坦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在文件中,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战争能力予以了认可,对巴基斯坦所能提供的地面武装力量及空军、海军基地的能力予以了肯定,认为“南亚最有效的军事防御将需要强大的侧翼。
巴基斯坦是第一重要的……巴基斯坦现在能够提供重要的地面部队,用于南亚或西方的侧面防御”。
另一方面,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关注是放置在一个更为广泛的领域之内的。
在文件中,除了谈及巴基斯坦之外,还重点分析了印度,谈到了锡兰和阿富汗等国的战争能力和价值:“印度也能够提供重要的地面部队……印度在冷战期间将被利用来为西方生产军事供应品……锡兰和巴基斯坦有许多基地,尤其是空军和海军基地,这可能在战争一开始时对自由世界的军事行动做出重要的贡献……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让阿富汗决心抵制苏联的侵略而不是保持中立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5]由此可见:其一,美国的南亚战略是放置在全球战略的宏观框架之下并为之服务的。
美国的全球战略要求把整个南亚或更广的范围作为一个稳定整体纳入到其“遏制”的战略体系之中来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甚至成为与“共产主义”战争的阵地。
因此,美国顾及南亚内部地缘政治的稳定。
美国对南亚其中一个国家的支持,必然会引起其他力量的紧张,而南亚内部关系的理顺则成为美国要努力思考的重点。
其二,在对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评估中,美国顾及印度的“中立主义”可能会对美国的战争造成消极影响,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比较中,还是认为如果印度改变立场,印度的价值要大于巴基斯坦,这也导致了现实决策的倾向性,即顾及印度的态度、不放弃拉拢印度的希望。
综上所述,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拒绝军事援助巴基斯坦,主要是出于将南亚作为一个整体来抵抗共产主义扩张的需要,美国政府不想因为巴基斯坦走的太近而造成与印度或阿富汗疏远。
但美国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低估了印巴之间矛盾,这种渐进的渗透和介入其实已经破坏了南亚内部政治的平衡。
[参考文献]
[1]FRUS,1950,Vol.V,p.1491.
[2]Ibid.p.1492.
[3]吴兆礼.疏远与接近:冷战期间印美关系评析[J].南亚研究,2006(1).
[4]Norman D.Palmer,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Dimensions of Influence[M].New York:Praeger,1984.
[5]FRUS,1951,Volume VI,Part2.pp.1651-1652.
The Cause of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Refusing to Give Pakistan Military Aid
LI Xiao-ni
(History Institute,Changchun Teachers College,Changchun130032,China)
Abstract:Pakistan actively sought western’s and especially America’s military aid for against India after the foundation.But Tru-man administration refused to Pakistan’s military aid request because of containment of communism need and attending to India’s pos-sible negative response.
Key words:Truman administration;Pakistan;military aid
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