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 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 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 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 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21、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 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 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
图4 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16.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 )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 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 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 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 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历史必修二
高考真题
制作人:白玉良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 图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 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 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 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 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 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31、《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 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 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 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 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 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 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8、《礼记· 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 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 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 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3.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 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 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பைடு நூலகம்
6.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 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 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7.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 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22、《周礼· 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 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 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3、《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 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 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4 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 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4.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 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 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 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39、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 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40、《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 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 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 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 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 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 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 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 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0、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 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 土状
34、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 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 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3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 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 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 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A. 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10.《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 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2.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 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 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3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 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33、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 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 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37、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 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38、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 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 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8、马可· 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 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 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 )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29、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 是
A.“……立九市,其六市 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 际。” C.“千竹夜市喧”;“蛮 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 席……约十余里。”
8.为迎接2011年“5· 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小 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 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 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 ②5000~4000年前良渚 文化玉琮 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 )
26、《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 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 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 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 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27、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 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 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 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 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4.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 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5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 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 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 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 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41、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 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36、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 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 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 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