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布依族服饰介绍
《区域性与布依服饰》题记: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饰有较强的民族性,不同民族不仅生产特点、生活习俗、语言、崇拜等不同、服饰也有明显的区别。
在一顶的意义上讲,服饰也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民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有别,往往就由此体现了该民族的区域特色。
探讨民族服饰的产生、功能、意义、内容、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摘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饰有较强的民族性,不同民族不仅生产特点、生活习俗、语言、崇拜等不同、服饰也有明显的区别。
在一顶的意义上讲,服饰也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民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有别,往往就由此体现了该民族的区域特色。
探讨民族服饰的产生、功能、意义、内容、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一、服饰与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国的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
布依族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着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花、刺绣图案装饰。
布依族从古越人发展而来,其服饰也保留着古老的特点。
《旧唐书.西南蛮》载‚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女横布两幅。
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
‛在头饰上,布依族是包头帕,挽椎言《史记:西南夷传》谓: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此皆魁结,耕田,有巴聚。
’布依族头饰也沿袭古夷人的特点,由此可见,布依族服饰主要特征是穿裙、椎言、身、袖腿都比较宽松。
布依族居住在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这种宽松的衣裙、头饰符合气候的特点。
有助以解除热感,达到通风、舒适、凉快的目的,为了防寒,常穿紧身衣,披长发。
布依族地区雨量充沛,河流纵横,村寨就在山脚河边,依山傍水,腿袖宽松,便于雨季行走,跨河而过。
至清初,布依族仍穿着传统的服饰。
后来,服饰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的布依族妇女易裙为裤,但仍把短衣长裙的服饰保留下来,作为礼服和寿衣。
中国传统服饰布依族的美丽与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服饰布依族的美丽与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之一。
布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更是展现了独特的美丽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魅力和价值。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以纯手工制作而闻名,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图案设计,都彰显出了布依族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热爱。
布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通常包括襦裙、上衣、围腰和头巾。
襦裙通常是由纯棉或者麻布制作而成,以其宽松、舒适和富有亲和力的特点而受到布依族女性的青睐。
上衣和围腰则以花纹和色彩的丰富度而著称,通常以手工织造或者刺绣的方式完成,以展示布依族人民对艺术和美感的追求。
在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中,头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依族女性通常将头巾当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族归属。
同时,头巾也是布依族女性展现自己个人风格和美丽的重要元素,其独特的款式和巧妙的搭配方式使得头巾成为了布依族传统服饰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
除了女性服饰,布依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也值得一提。
布依族男性通常穿着宽松的长衫和长裤,腰间搭配上围腰,通过鲜艳的颜色和纹样来突显个人的魅力和风采。
传统服饰体现了布依族男性坚毅、勇敢和无畏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布依族文化对男性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视。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融合了世代相传的智慧和审美观念,通过颜色、花纹和图案的搭配,展现了独特的美丽和民族特色。
同时,传统服饰也是布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珍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布依族传统服饰正逐渐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越来越多的布依族人民转而选择了现代化的服装,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和传承也相应减少。
因此,保护和传承布依族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相关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推动传统服饰的保护和发展,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笔。
黔西南望谟布依族服饰文化分析
絮之状” 。 清代布依服饰又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 特别是清乾隆年
间后 , 布依族 服饰 开始 出现 分 化 , 这 种分 化 主要体 现在 妇女 的服
饰上, 一些地区布依族妇女将裙装易为裤装 , 一些地区则继续保
持传 统的服饰样 式 布依族 的民间文学 中也或 多或 少对他们 自身服 饰有所 描述 ,
是 以身 相随 的文化 。 笔者 在查 阅资料 的过程 当中了解到 望谟 的布 依族 是 该地 区的土 著民族 , 在这 片土地上 到处都有 他们行 走 的足
迹和生 活的 痕迹 。除此之 外 , 世世 代代 的布依族还 用 自己的聪 明
布依族服饰的样式, 还可以得知布依族人民喜欢在服饰上绣上金
到布依族先祖古越人服饰时大都只提到头饰和身体的装饰。 在西
汉刘向编写的《 战国策》 中简单描述了越人的服饰“ 披发文身 , 错
臂左衽” 。 在《 旧唐书. 南蛮传》 中详细记载当时的布依族妇女穿 的
是“ 横 布两 幅 , 穿 中而贯其首 , 名 为筒裙 ……贵 者亦有 珠 ” , 布依 男子 的服 饰是 “ 左袄 , 露发 , 徒跣 ( 赤足 ) ” 。到 了明代 , 随着 经济 的
飞 向麒麟 , 蝴蝶 飞来采 花 粉 , 蜜 蜂 飞来摘 天 星 , 开 柜正 遇好 时辰 , 满柜 衣物亮 晶晶 。 ” 从这两部 民 间文 学 中我 们不 仅可 以知道 望谟
国布依族人 口 最多的县。 这里的布依族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 彰显出独特的文化底蕴 , 其 中他们的服饰更是一道耀眼的光环,
如在布依族古歌《 造万物》 中《 造棉> 中唱到: “ ……剪下白棉布, 做 成百褶裙, 姑娘穿在身 , 脸上笑盈盈, 像花朵朵开。 剪下白棉布, 做 成对襟衣, 后生穿在身, 嘴上笑嘻嘻, 打猎勤上山, 做活勤下地。 ” 日
布依族 搜集
服饰·贵州布依族莽莽苍苍四山脉,隐隐约约峻岭重。
山山水水人皆醉,清清澈澈瀑溪流。
郁郁葱葱绿世界,层层叠叠辉映间。
神神秘秘夜郎境,朗朗秀秀布依族。
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
布依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从古越人发展而来的。
其服饰大体上都保留着古老的特点,《旧唐书·西南蛮》载:“男子左衽、露发、徒跣。
妇女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
因为布依族居住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这种宽松的衣裙符合气候特点。
布依族服饰源远流长,大致经历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演进。
据《旧唐书·西蛮》记载:布依男子“左衽、露发,徒跣。
”《新唐书·南蛮传》载:“自夜郎,滇池以西……有丝麻……,有幅广七寸。
”明代《大明—统志》说“短衣科头”,郭子章《黔记·仲家》说:“椎髻,屣,……衣尚青色。
”清《贵州通志·蛮僚》说:“以帕束首,屣屦……衣尚青。
”民国年间,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中年男子多半穿大襟或对襟短衣,老年男子穿大襟或长袍,青年男子劳作时多穿对襟衣,全是自纺、自织、自染的各色土布衣。
建国后,男式服饰有长衫和对襟衣两种。
长衫有蓝、黑、白三色,均为宽襟右侧开扣;对襟衣为胸前排扣。
裤子均为直筒大吊裆,头巾多为蓝黑花格头帕、或青帕、或白帕,脚穿皮(胶)鞋或包边(毛边)布鞋。
而女装的装束,《新唐书·南蛮》记述:“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
美发,髻垂于后。
竹筒三寸,斜贯其耳;贵者饰与珠珰。
”明朝,万历年间郭子章《黔记》记载:“以青布一方裹头,著细折青裙,多至二十余幅。
腹下系五彩挑绣方幅,如缓仍以青袭之。
”清初,布依妇女“椎髻长簪,银环贯耳,项挂银圈,以多为荣。
衣短裙长,色惟青蓝、红、绿花饰为缘饰。
裙以青布十余幅细折,镶边,委地数寸。
布依族民俗风情课件
传统与现代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依 族节日饮食也逐渐融入 了一些现代元素,如蛋
糕、糖果等。
布依族的待客饮食
01
02
03
04
热情好客
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待客 人会准备丰盛的食物。
特色菜肴
待客时,布依族会制作一些特 色菜肴,如“鱼包韭菜”、“
狗肉火锅”等。
酒水款待
布依族在待客时,会为客人准 备酒水,以示敬意。
布依戏
布依戏是布依族的传统戏 剧,以唱、做、念、打等 形式展现布依族的历史和 文化。
布依山歌
布依山歌是布依族人表达 情感的重要方式,歌词内 容广泛,包括生活、劳动 、爱情等。
布依族剪纸
布依族剪纸是一种独特的 民间艺术,以纸张为材料 ,通过剪、刻、扎等方式 制作出各种图案。
布依族的民间音乐与舞蹈布依族八音坐唱 06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
布依族的纺织工艺
要点一
总结词
布依族的纺织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以质地优良、图 案精美而著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布依族妇女擅长纺织技术,她们使用传统的手工织布机, 以棉纱、麻纱、毛线等为原料,织造出各种质地优良、图 案精美的布料。布依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包括床单、被面 、枕巾、围巾、桌布等,其图案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 为题材,色彩鲜艳,风格独特。
聚居地特点
布依族聚居地多为山水相间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水稻种植和渔业发 展。这些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浓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布依族的人口与语言
人口
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布依族人口约为300万左右,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语言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布依语支。布依语有多个方言,但各方言之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差异不大,大部分布依族人都能进行交流。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许多布依族人也开始学习和使用汉语。
布依族的内容简介
布依族的内容简介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人口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尤其是其东南部。
布依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并有自己的文字系统。
布依族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织锦、竹编等艺术形式。
布依族的音乐以独特的调式和节奏著称,其舞蹈以民间舞蹈和仪式舞蹈为主,充满节奏感和动感。
布依族的服饰以色彩鲜艳和纹饰繁复著称,男性通常穿长衫、长裤和蓝布鞋,女性则穿长袍和蓝布裙。
布依族的节日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水宴节”和“千户屯节”。
布依族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和手工艺。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等为主,同时也养殖兔、山猪、鸡等家禽。
布依族的手工艺以织锦技艺和竹编技艺为代表,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布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善于歌舞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注重家庭、传统和团结。
近年来,布依族的文化、语言和传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布依族服饰 不同地区的布依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布依族服饰不同地区的布依族服饰有什么特点>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式样较多,纷繁复杂。
因地区不同,形成了几种较为典型的民族服饰。
镇宁一带的布依族男女服装喜用蓝、青、白三色布缝制。
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上相同。
青壮年多半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
老年人大多穿大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类型较多,扁担山一带和镇宁城关、安西的部分地区妇女上穿大襟短衣,下穿蜡染百褶长裙,系花边围腰。
上装以黑色为底色,在袖口、衣脚、两襟边沿配上织锦和蜡染图案。
领口和托肩用印章做花。
衣服没有扣子,用衣带系于右侧。
未婚的姑娘头戴方形织锦花帕,并以假发和青丝合编成辫子缠绕花帕在头上,在花帕的右边垂吊丝线做的耍须,并插上各式细小的花朵。
婚后,头上改戴用竹笋壳做的“假壳”。
募役区和江龙区妇女上身穿青色紧身斜襟短衫,下着白底蓝花蜡染百褶长裙,裙长至脚跟。
五色锦绣花朵图案的青布围腰。
少女用织锦包头,留一根长辫。
未婚者梳拱桥形发髻,往后垂,再由前往后插一根银簪。
城关区的大山、江龙区的关山、六马区的乐纪等地的妇女上穿大襟长衫,披漫肩,下穿长裤,腰间先系上白色的腰带,再扎上绿色布带短围腰。
在袖口、裤脚以及围腰上都绣有各种图案。
姑娘婚前梳辫子,婚后绾髻带簪子。
六马区和募役区的沙子、牛田等地的妇女上穿大襟右衽短衣,下穿宽脚长裤。
云南省罗平县八达河区,老年妇女,仍保留着传统的布依族服饰,头缠蓝黑包布,身着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沿右衽无领衣缝处要镶一道两寸左右宽的边,上衣的下角边处还要绣各式的彩色滚边。
下穿蓝黑色百褶长裙。
中年妇女的包头,已改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或矮领大襟衣,领前的结扣处喜用银包纽扣作装饰,下身穿长裤。
未婚女青年的服饰,除总体上与中年妇女相似外,只是还喜欢在包头布的末尾处镶绣极为鲜艳的花纹图案。
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布依族服饰简介
布依族服饰简介
布依族服饰是指布依男女的服装。
布依族的服饰,一般在成年时穿上,直到去世。
在一些山区,男子仍穿着没有围领的宽大长裤,配上对襟短上衣;妇女穿着不分男女的长衣或短衣。
布依族男女都戴长檐帽,帽子上有许多小铃铛或铜铃。
妇女的发式比较讲究,一般是在头上插上许多小竹签,上面缠以绸布。
布依族妇女喜欢穿一种叫“白布夹脚”的长裙,其特点是:长裙和双脚都用白布包裹,既美观又舒适。
布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布依族妇女都有自己的“白布夹脚”。
妇女在服饰制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其制作工艺从选材、剪裁到缝制都十分讲究。
首先是布料。
布依族妇女所穿的衣服主要用蓝靛染成,蓝靛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染料,布依族人习惯用它来染布。
蓝靛染色很特别,不用水调和,而是将蓝靛放在水里浸泡,然后把泡好的蓝靛放在石槽里反复捶打。
洗干净后再用水浸泡后晾干就可以使用了。
制作时先将蓝靛放入锅中煮熟、揉碎,再将它们放入石槽里反复捶打,这样蓝靛就会染到布匹上了。
—— 1 —1 —。
绿色中国风布依族介绍
04 欢 庆 丰 收 的 旋 律
明歌调和土歌调:
这是贵阳郊区一带布依族对用汉语 演唱和用民族语演唱的布依族民歌
的统称。“明歌”用汉语演唱
“土歌”指用布依语演唱,根据唱词 的布依语声调行腔,话长音短,话
短音少,歌腔多则三十余拍
按歌词内容又分“排歌”、“台 歌”两类,按曲调特色又可分 “四平腔”、“三滴水”、“酒歌 调”三类。
03 石 木 交 织 的 家 园
04 碉楼
此外,布依族还有一些独特的建筑形式,如“碉 楼”,通常建在寨子的中央,用于保护村民的财 产和人身安全。 布依族的建筑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也反映了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第四章节
欢庆丰收 的旋律
04 欢 庆 丰 收 的 旋 律
01 民歌分类:大调和小调:
04 欢 庆 丰 收 的 旋 律
01 民歌分类:大调和小调:
大歌和小歌: 主要流行于黔南荔波、独山和三都周覃一带,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声 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主要的区别是,大歌有向亲友致意的歌头和歌 尾,四句或六句一首;小歌则只有歌尾没有歌头,一般只有四句。
大歌在公众场合演唱,内容比较严肃,多用于酒歌、叙事歌或迎送宾容、祝福庆喜等,歌曲结构较大较长, 故称“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成双成对的对唱形式,歌曲结构较为短小,故称“小歌”。大歌、 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连续重叠使用。
世布 代依
布民
走 近
族
相风 传情
文
依化 介
绍
族
主要流行于红水河北岸册亨、望谟、罗甸等县布依族 地区。大调动用较为广泛,包括叙事、祝酒、迎宾送 客、诉情说理等,有时也用于情歌;大调音域一般只 有五度,因而稳重沉静。
小调主要唱情歌,音调较为开展,音域也扩展到八度, 因而开朗热情,带山歌风,歌手常在高音和结尾使用 假声唱法,别有一番情趣。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曲调 也常有所差异。
布依族服饰介绍PPT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美食
•服饰:布依族男女 衣着喜用蓝、黑、 青3色,布料均为 自纺、自织、自染, 色泽鲜艳,丌易褪 色。男子以一条黑 布包头,穿双襟 “四块瓦”短衣和 长裤。
•妇女穿蓝黑色百褶 长裙,系围腰,头 缠黑色包头,身穿 无领右襟短衣,衣 大袖宽,盘肩镶锈 花边,衣脚边用绿 色和红色叉镶边, 外衣袖口大而短, 袖口处锈有各式图 案,脚穿翘鼻子绣 花鞋,包头和胸前 配有银器首饰点缀, 整体和谐美观。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服饰特色阐述
晴隆、花溪等地癿 妇女穿长到膝部癿 大襟短上衣和长裤, 衣襟、领口、裤脚 镶有花边,系绣有 花卉图案癿围腰, 她们头上大多缠有 青色花格头巾,有 癿脚上还穿细尖尖 而朝上翘癿绣花鞋, 也有癿穿细耳草鞋。
分类标题01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照片展示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服饰特色阐述
布依族多喜欢穿蓝、 青、黑、白等色。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 穿对襟短衣(或大襟 长衣)。老年人大多 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癿服饰各地丌一, 有癿穿蓝黑色百褶长 裙,有癿喜欢在衣服 上绣花、用白毛巾包 头,带银质手镯、耳 环、项圈等饰物。
分类标题01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谢谢观看~!
服饰特色阐述
惠水、长顺一带女 子穿大襟短衣和长 裤,系绣花围兜, 头裹家织格子布包 帕。 花溪一带少女衣裤 上饰有“栏干”, 系围腰,戴头帕, 辫子盘压头帕上。
分类标题01 分类标题02
服饰特色阐述
镇宁扁担山一带癿 妇女癿上装为大襟 短衣,下装百褶大 筒裙,镶有“栏干” (即花边),裙料 大都是用白底蓝花 癿蜡染布,她们习 惯一次套穿几条裙 子,系一条黑色镶 花边癿围腰带。 在罗甸、望谟等地 癿布依族妇女,都 穿大襟宽袖癿短上 衣和长裤。
中国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国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
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民族风情。
总体可以概括为北边长南边短,北边宽南边窄,北边厚南边薄。
同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
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人口为藏族,他们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因而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冬季皮袍,夏季棉袍,袖长宽松,白天当衣,晚上当被。
为了生活方便不论男女都将右膊裸露在外,袖子别在腰间。
每逢节会,欢歌四起,长空舞袖。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这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
由于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上人们的服装另有一番情景。
冬天人们穿着老羊皮袄,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
夏季白布的尕汗褡儿,青布的黑夹夹儿,是这一地区典型的民族服装。
生活在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兄弟的服饰,则明显的带有西亚各国和俄罗斯的特色,这显然是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
例如: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袢”,“裕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
在北疆因天气较寒冷,外套常常有纽扣,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穿绣花背心。
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
维吾尔族在此服装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并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缀。
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衬衣、背心及小圆帽上所绣的花纹图案都十分精美。
居住在云贵高原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也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习相关。
最具特色的是侗族,他们的蜡染闻名于世,成为贵州地区亮丽的风情线。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简介一、服饰布依族服饰喜用青、蓝、白三种颜色。
解放前,布依族青壮年包头帕、头帕多为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作对襟短衣和长襟大衫,裤为长裤,裤脚较长,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和长衫。
(第二)土语区和(第三)土语区妇女之间服饰区别较大,解放后,布依族男子多穿汉族服装。
(第三)土语区妇女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两种。
便装:衣服以蓝、青色为主,大襟短衣,领口处用衣料做盆花扣子钉上,胸前戴绣花蓝靛围腰,系鲜艳腰带(除已婚者),盘长辨盖以头帕,头巾共十二层,里面八层用棉布花线镶边,外面四层上下两端挑花织锦,已婚妇女不戴头巾,而戴用青布和竹壳做成的"更考"。
盛装:上穿斜襟短衣,绿色盘肩,用各色花线把两边小正方形摆成半圆绣在衣肩上,领圈右边挑花织锦。
袖分三段,中间织锦,上下两段蜡染,衣服下部均为一寸宽的织锦镶边。
胸前戴绣花围腰,系浅色腰带。
下穿长至脚背的蜡染百褶裙。
盛装在隆重的节日才穿戴,盛装的绣花织锦图案以几何图形为主,一套精美的盛装需三、五年才能做成。
另有一种百褶裙,布依语称“粉令”,上部花纹与蜡染裙相同,但裙身系绛红色自染布料做成,古朴、典雅、庄重,多为老年妇女喜爱,于喜庆和隆重场合穿着。
(第二)土语区妇女穿大襟衣和长裤,衣裤边沿镶有蓝杆和花边,系绣花围腰。
布依族青年妇女喜戴银制的虫、鱼、花、鸟头饰及银质或玉石手镯。
二、食县内布依族以大米为主食,个别地多田少的村寨以苞谷为主食。
喜糯食,逢年过节均要蒸糯米饭或打糯米糍粑。
喜饮酒,多自酿自烤米酒和苞谷酒,一般为30度左右,四时皆有酿造。
十冬腊月,要做糯米甜酒和糯米刺梨酒,以备待客或自食。
客至,必先饮酒,待客,一般男客男陪,女客女陪,长者和主客正坐,饮酒拈菜由长者带头。
此外,布依族还好吃狗肉、牛肉。
三、住县内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而居,几十户至几百户聚族为寨,小的村寨也有十多户,无单家独户散居者。
房屋建筑多因地制宜,利用斜坡建成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或前半部为楼房后半部为平房,楼底仍作牲畜圈舍,少数吸收汉族建筑形式,修成平房。
色彩朴实、天然成趣的布依族服饰
色彩朴实、天然成趣的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
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而封闭,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布依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其中,最能体现布依族民族文化精髓的便是他们的传统服饰了。
布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湛,并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是我国的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布依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样式较多,纷繁复杂。
因聚居的地区不同,在服饰特色上也各有差异。
总体而言,布依族的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颜色的衣服。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头巾多为蓝黑色的花格头帕、青色头帕和白色头帕。
上身穿胸前排扣的对襟短衣或右侧开扣的大襟长衫,样式均比较简单朴素,长衫的颜色以蓝、黑、白为主。
下身穿长裤,裤子均为直筒大吊裆样式。
脚穿皮鞋或包边布鞋。
不同地区的布依族妇女,服饰上也存在着差异。
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
衣襟和袖口等处镶着彩色的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
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的手镯、耳环、项圈等饰品。
脚下穿尖鼻绣花鞋。
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朴实端庄。
有的地区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则穿百褶大筒裙。
领口、盘肩和衣袖都镶有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腰间常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
一些布依族老年妇女仍保留着传统服饰习惯,头缠篮色包头布,身穿青色无领对襟短衣,比较宽松,衣缝、下角分别镶绣花边及绲边。
下身多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精美的翘鼻满绣花鞋。
布依族服饰也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男女青年在表示爱慕时,姑娘们常用自制的布衣服、手帕、鞋子等作为信物。
布依族的未婚姑娘都梳辫,婚后一段时间仍住在娘家。
在婚后当年的八九月到次年的四月期间的某一天,新郎家会派出两位妇女趁新娘不备,将其搂住,强行解开她的发辫,再换上一种由竹笋壳和青布做成的叫做“假壳”的帽子,之后方可到夫家生活。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韦正律一、农耕稻作传统农耕:贞丰县布依族世居地域溪河分布密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当地布依先民在河谷岸边开垦农田,把陡坡开成耕地。
田丘种植稻谷,地块种植玉米、杂粮、豆子、瓜果、桑麻、棉花和蓼草等。
其中,稻作是极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
稻田分类:在河谷两旁开辟水田,地势较平而连片的叫“坝子田”;在地势不平的山坡上开垦的稻田,因田块形状而称为“梯子田”。
河流筑堰、田上开渠,水网纵横,水源丰富,引灌相当便利,这叫“软水田”;不能直接引水,全靠降雨灌溉的稻田叫做“硬水田”。
灌溉设施:筑堤截流或架设水车引灌,渠沿留有供水口。
在不能凿渠的跨沟田上,采用竹木笕槽引灌。
水田农具:主要有长犁、水耙、水锄、泥板、水弯刀等。
稻作类别:水稻、旱稻、梗稻、糯稻、单季稻、双季稻等。
收割工具:主要有镰刀、挞斗、朗筛、撮箕、簸箕、风簸、麻袋、挑箩、驮篼等。
加工机械:主要有水碾、木碓、木齿磨、小石磨等。
囤粮用具:主要有谷架,仓廪、木筒、木柜、囤箩、晾谷楼类等。
二、餐食饮品粮类食物:纯米饭、两掺饭、糯米饭、糯糍粑、甜糍粑、饵块粑、油粽粑、褡裢粑等。
.肉类食物: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鸭肉、鹅肉等。
其中,“猪活血”、“猪血肠”、“狗血肠”、“鸡八块”等是特色食物。
水产食物:鱼类、虾类、蟹类、螺类、蚌类等。
饮类食物:甜酒、火酒、其他杂料酒;古丁茶、甜叶茶、熬膏茶、草药茶等。
三、民居建筑干栏式:分成积木干栏、竹木干栏、土木干栏、木石干栏、砖木干栏、砖石干栏、钢混干栏。
主要分布在鲁容、沙坪、连环、挽澜、白层、鲁贡等乡(镇)。
盖草、盖瓦、或浇成平顶等。
立柱式:古有“七柱数瓜”或“九粒数瓜”排扇式木架房,多用“吊脚耍瓜”为前檐。
观代用“五柱六瓜”者居多,基本款式与古代相似,屋顶盖瓦。
四、纺织与服饰纺纱织布:主要分为:纺棉、桄线、牵纱、组线、绕轴、上机、编织。
染布缝衣:大体分为:配料、装缸、洗布、浸染、浣布、复染、定色、上胶、裁缝、制扣、烫整、折叠等。
布依族的服饰
男女服饰特点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 穿蓝、青、黑、白等 色布衣服。青壮年男 子多包头巾,穿对襟 短衣(或大襟长衣) 和长裤。老年人大多 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花溪镇宁地区的服饰
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 “栏干”,系围腰,戴头帕, 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 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 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 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 有“栏干”(即花边),裙 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 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 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 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 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 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
服饰内统文化心态及生活习俗和 宗教信仰。每逢节日,布 依族人民就把自己精心制 作的服饰展示出来,作为 美的竞赛。男女青年在表 示爱慕时,姑娘们常用自 织的布匹和衣服、手帕、 鞋等作为信物。在布依族 的婚姻中存有“不落夫家” 之俗。 姑娘必须通过“戴假壳” 仪式才标志正式婚姻开始。 “假壳”是一种帽子,形 似簸箕,以竹笋壳为架, 用青布结扎而成,戴时再 加一块花帕子。
服饰面料
服饰色彩多为青蓝 色底上配以多色花 纹,有红、黄、蓝、 白色等,既庄重大 方,又新颖别致。 反映了他们纯朴善 良、温和热情的性 格。
制作方式
布依族服饰的制作集蜡 染、扎染、挑花、织锦、 刺绣等多种工艺技术于 一身,反映了他们独有 的审美特征除了同南方 诸民族一样使用蓝靛染 布以外,布依族还采用 了古老的扎染技术,把 织好的白布摺叠成各种 图案,用麻线扎好进行 浸染、漂洗,最后成为 蓝底白花的各种图案。
~谢谢观赏~
制作: 张静敏 张莉莉 王阳 柴化婷 魏娜娜
服饰制作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 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 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亲 手缝制的,合身得体, 古朴典雅。姑娘们穿上 自制的蜡染裙,由于冰 纹和花纹排列的和谐完 整、层次分明,走起路 来富有变化,节奏感和 韵律感强。这些工艺与 图案的综合运用,再与 人体线条统一起来,动 静结合,给人以强烈的 美的享受。
布依族文化概述范文
布依族文化概述范文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
布依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其他藏缅族群有一定的关联。
布依族的文字传统上采用彝文,但现在一般使用汉字。
布依族的衣着文化多样,主要以民族特色的服饰为主。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长裤,头戴布依族的传统帽子,鞋子是布依族特色的花鞋。
女性的服饰则更加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是莲花裙。
莲花裙是布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呈现出五个层次的裙摆,象征着布依族人民勇敢向上的精神追求。
布依族有丰富的民歌舞蹈文化。
布依族的舞蹈曲调优美动人,舞蹈动作独特,形式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有牛蹄舞、车轱辘舞等。
牛蹄舞是布依族男女共舞的一种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节奏和步伐,以展示布依族人民豪迈勇敢的精神。
布依族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牢底迎亲"。
传统上,布依族男女的婚姻多以"牢底迎亲"为形式,新娘被关在一个地下的小房间里,新郎要在上面努力挖洞,直到挖开房间的屋顶,取得新娘的认可。
这是一个考验新郎勇敢和坚持的仪式。
布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一种原始宗教,即崇拜自然和祖先。
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魂,并尊重祖先的灵魂。
布依族相信祖先的灵魂会保护他们,他们会通过祭祀和祈求来与祖先沟通。
布依族还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如织锦、编织、木雕等。
布依族的织锦工艺技术非常高超,织锦被誉为"东方的接班人"。
布依族的织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此外,布依族的编织艺术和木雕艺术也非常出色,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
总体而言,布依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他们的服饰、舞蹈、音乐和宗教信仰都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和崇拜。
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才华的发挥。
布依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中国服饰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浅析中国服饰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满族在我国分布: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为了适应长期寒冷的气候,袍装作为满族的民族服装。
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二.高山族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因为在台湾高山族看来,饰物不但美观,而且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也是我国古代百越族的传统,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
三.苗族苗族居住于山区,气候湿寒,建筑底部吊空有助于不使湿气上渗。
而苗族服饰也是和自然条件有关的。
云南一带气候炎热,他的服饰颜色多为白色,汉人于是称呼他们是:白苗。
而湖南境内武陵山区多山多水,气候偏寒,于是他们的服饰有青色,也有红色的,这是因为苗族崇尚红色,苗族多银饰,这与他们的审美观和信仰有关,因为在他们看来,银白的东西可以驱邪。
四.蒙古族生活在高原草场并从事畜牧业的蒙古族,穿着多取之于畜牧的皮毛。
蒙古族摔跤服饰蒙古族的服饰工艺,摔跤比赛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这些服饰的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
内裤肥大,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
由于气候的原因,他们的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
同时,他们的服饰又便于骑马,夜宿还可以当被盖,束上宽大的腰带还能保持肋骨稳定垂直。
五、藏族西藏地区海拔较高,夜晚极寒,中午却又温暖,所以形成了特殊的服饰——藏袍。
布依族服饰展调研报告
布依族服饰展调研报告布依族服饰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布依族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布依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为促进布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观察和采访两种主要方法。
首先,我们前往布依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观察,对布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我们选择了布依族服饰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与设计师和展览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布依族服饰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和市场情况。
三、布依族服饰特点1. 鲜艳多彩:布依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为主,色彩丰富多样,常见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等,这些色彩展现出布依族民族特色和生活态度。
2. 刺绣工艺:布依族服饰以刺绣工艺为特色,手工绣花精细繁复,常常运用到刺绣工艺的地方有袖口、衣袋、腰带等部位,刺绣的图案多为花鸟虫鱼和神话人物。
3. 布料选择:布依族的服饰多采用当地生产的棉布和丝绸为主要面料,棉布透气舒适,丝绸光滑柔软,同时也能展现出布依族服饰的特色。
4. 鞋靴装饰:布依族的服饰中,鞋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人民注重对鞋靴的装饰,包括刺绣、织带和银饰等,这些装饰既美观又富有传统文化内涵。
四、布依族服饰展与设计师我们参观了一场布依族服饰展,并与设计师进行了交流。
设计师表示,他们致力于将布依族服饰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推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布依族服饰。
他们通过对传统服饰的改良和创新,将布依族服饰打造成为时尚的代表,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购买。
五、布依族服饰市场现状布依族服饰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布依族服饰的生产工艺需要手工制作,制作周期较长,需要提高效率;其次,布依族服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需要加强,以提升消费者对布依族服饰的认知度;此外,价格也是影响布依族服饰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昂的价格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购买能力。
六、推动布依族服饰发展的建议1. 支持传统工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地理环境对布依族服装款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依族地区气候温热、雨量充沛,为稻谷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布依族亦有“仲(种)家”之称。道光《广南府志》卷三说:“白沙人,散居四方……每于暇日,男子俱往河内捞鱼,时当耕种,彼亦辛勤。”“黑沙人,散处溪河,男女俱耕种,亦知贸易。”⑤这里的白沙人,黑沙人均系仲家的一部分,为适应布依族的稻作农耕与其地理环境而产生的布依族服饰,其主要特征是穿裙、椎髻,身、袖、腿都比较宽松,体现出“男朴女繁”的特点。即男装较为简单,穿对襟衣,大裤脚,戴青帕;妇女的服饰则丰富多样,大部分是短衣长裙。《贵州通志·苗蛮》记载:“仲家·一妇人多纤好,以青布蒙髻,长裙短袖,多至二十余幅,拖腰以彩布一幅若缓……。”在炎热的气候中,宽松的衣服通风透气、舒适凉爽,宽松的裤子便利于在多雨天气的河流边行走及下田劳作,大衣袖易于灵活地使用劳动工具。后来许多地方妇女都“易裙为裤”,但大都保留了宽松的特点。现在许多地方保留下来的寿衣与礼服也亦如此。这正体现了布依族以宽松为主要特点的服饰,正澎应了布依族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雨量以及农耕经济等条件而形成的。
布依地区随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民族交往的频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原有的民族服饰文化濒临消失。一些地方的民族服饰已基本失去其传统的特点。因此,保护布依族服饰已势在必行,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保护布依族服饰。
一、进行布依服饰文化的调查、挖掘工作;了解布依族服饰及有关布依族服饰的音像资料、图片的存在状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对布依族服饰进行收集、珍藏和保护,并不定期进行展出,为宏扬布依族服饰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任何区域或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同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所谓地理环境是指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海洋、土壤、动植物的分布情况等,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实用是服饰最基本的功能。①无论是物质生活资料极为匾乏的古代,还是物质财富较为丰富的现代,概莫能外。每个民族由于自己所处的地域、气候、河流等地理环境的不同,因此对服饰实用功能的选择和要求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服饰的实用性,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民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当然,地理环境对服饰实用性的决定作用会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生产力水平越低,地理环境对服饰实用性的作用就越大,反之,就会被逐渐弱化。
布依族服饰的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时,服饰则保留其传统模式,当地理环境相对开放时,则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布依族深居高山地区,高山险地往往成为本地区的天然屏障,他们与外界交往较少,其服饰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少,主要通过群体相互学习,父母传授等方式使本民族服饰得以保留和传播,布依族姑娘一般从七八岁就开始学绣花,十二三岁便能上机织布。长大后,个个会挑花,人人会织布。 所以布依族观念中,常把针线活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姑娘聪明才智的标准。《黔书》中记载,布失妇女“多纤巧而勤于织”。这种封闭、隔绝的状态,使其服饰保留着传统的文化特征。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他们的服饰原料由多为动植物皮毛和自纺自织的棉布转变为经过再加工的棉布、绸缎、呢绒、化纤等原料了。另外随时代的变迁,统治者的干预,布依族服饰也不断变化。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布依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由于清政府强迫少数民族改装,使布依族服饰发生了较大变化。另外随着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汉人不断涌人民族地区,使布依服饰渐改汉装。民国时贵州省主席杨森“把少数民族服装说成是‘笨重丑劣’的东西,不让一个民族有不同的服装、文字、语言”,强迫布依族人民改装。
第三,布依地区山多林密,植物种类繁多,染料资源丰富,为布依族印染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布依族印染工艺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技术水平。色调主要以青、蓝、白为主,工艺独特,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西方人称之为“中国术”,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布依族人民早就能从植物的根、茎、叶中提取青、蓝、红等各种染料。如从板蓝根中制取兰靛染料。《后汉书·西南夷》中说到哀牢),“土地沃美,宜五谷桑蚕,染彩,交绣,锦叠,蓝干细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布依族印染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了“南宁州特产……蜂蜡、蜡染布”的记载。而我们所熟知的镇宁扁担山则有布依族“蜡染之乡”的美誉。⑥表明布依族在印染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是布依族的蜡染艺术,更是为我国印染技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蜡染是以蜂蜡、枫树胶等为原料,染制时,先将白布平铺于桌子或木板上,把蜡放入锅中,加热待之溶化后用蜡刀沾上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放进染缸中多次浸染,待布料全部被染料浸透后取出,然后置于阳光下晒干,再放人清水中煮沸,待蜡被煮脱后原来画有蜡汁的地方便现显出白色的花纹图案。《贵州通志》描述了蜡染的制作方法: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即去蜡,则花纹如绘。”此外,布依印染还有叠染和枫香染,叠染即把白布按照所需花纹折叠扎好或用粗麻线铺成花纹,然后用麻线包起缝好,再放入染缸里浸染,折线即出现花纹。⑦枫香染则用枫香树脂作防染原料,方法与蜡染相同。
解放后,我们党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布依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布依服饰又进一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地区传统服饰只较多地出现在节日盛会等场合,平时已着汉装,大都穿上了商店里买的各种汗衫、衬衣、外衣等,许多青年人还穿上了西装,戴上了手表,黔南的都匀、独山等地平时已几乎见不到民族服装,只在一些礼仪活动、盛大节日中才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
二、策划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设民族服饰店及营销网络。生产时要瞄准销售方向,保证产品质量,使其品种、色彩、款式多样,努力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多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可生产家庭装饰品如窗帘、桌布、座垫及旅游纪念品如领带、旅游包、花包等。
三、做好布依服饰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服饰展销会、交流会、文艺演出、旅游手册等传播媒介作宣传,提高其影响力。
纵观前文,布依服饰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其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审美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布依服饰逐渐丧失其传统旅游为旅游主题之一的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首先,地理环境为布依族服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原料。布依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海拔较低,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9℃左右,无霜期约为8个月,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布依族服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服饰的最初功能是防寒,遮体。墨子说:“饥即食之,寒则衣之。”《释名·释衣服》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以庇寒暑也……。”②布依族古歌《造万物·造棉》中唱到:“远古那时候,世上没有棉,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后来人们才发现:“山上有种花,叶子真大张,叶片圆又滑,真象大巴掌……,拿花慢慢捻,细细丝又长,结实不易断,好比蜘蛛网。”于是“大家快去拣,拣来野花花,姑娘就捻线,线子挽成团,就把布来编。”③据新石器时期考古发掘的石纺轮等大量遗物表明,7000多年前,布依族人民已能将野生植物纤维捻成细线,织成粗布……。④《南史。夷貂》中载:“林色国,木汉曰南邵象林县,”有“古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是如鹅毛,抽其绪纺之以作布,布与苧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班布。”《后汉书·南蛮传》中已有了“织绩木皮,染以革实,好五色服” 的记载。由此可见布依族人民早已把本地优越自然条件所提供的葛麻、茅花等植物纤维作为原料,从而“织布为衣”。明代以后,随着棉花在布依族地区的种植,布依族人民才逐步以棉花作为服饰的主要原料。
【摘要】布依族服饰文化凝聚了布依人民智慧的精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对所处的地理环境的适应。随生产力的发展,保护濒临消失的民族服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服饰;地理环境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由“百越”族群中的“骆越”演变而来,主要居住在贵州黔南、黔西南州,安顺的关岭、镇宁、紫云等县以及贵阳、六盘水、黔东南的部分地区,人口约254.5万(1990),是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成为布依族地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参照物,是布依族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本文力图揭示布依族服饰的深刻内容,意在为推进对布依族的全面研究,宏扬少数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布依族服饰的图案也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服饰的决定作用。布依族服饰图案构图巧妙,变化多样,装饰性强,既有写实形态的花、鸟、虫、鱼动植物纹饰,如蕨菜花、茨藜花、花瓣、飞凤、鸳鸯、鱼鳞纹等,也有抽象形态的几何图案,如曲线、螺旋、齿形、水波、三角、方格、圆圈、云雷等纹饰。蕨菜纹、茨黎花纹等写实图案与布依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物产紧密相连。抽象的图案则是布依人民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的高度概括。无论是写实动植物纹饰还是抽象的几何图案,当初都包含着严肃的图腾崇拜的含义和内容。“图腾崇拜则是原始人意识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处于混沌未分时,他们将自然物视为自己民族祖先或民族象征的幻想反映。”⑨由此可见,布依族服饰上的图案是布依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然界的生物在服饰上的艺术体现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