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2009级马伶徽
《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在美国获得了票房奇迹,这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影片让我们在享受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复杂与意识形态,《阿甘正传》符合了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势,同时也博得了民众的呼声,所以他幸运的挤进了美国最伟大的电影行列,创造了成功的社会神话。
《阿甘正传》改变自原著小说,省略了小说中的部分情节,讲述内容从上世纪50代开始,到80年代结束。通过一个小人物阿甘的视角,来体验社会的冷暖百态,而这些经历的背后也无不透视着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暗含在影片之中,并向全世界传播。首先是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导演多处将新闻纪录片中的历史镜头与剧中察觉的细节上得以体现,白人学生公然喊出“我们不愿意合校”的口号,而阿甘作为一个傻里傻气的局外人,却做出相反地举动,给黑人学生捡书,之后还在战争中认识了黑人朋友。对于民权运动的间接交待也体现在影片的其他情节中。珍妮梦想成为新左翼民谣歌手琼·贝丝,而贝丝本身是坚定的民权运动积极分子。珍妮演唱的歌曲《答案在风中》也是60 年代的民权运动主题歌之一。其次是越南战争,阿甘参与到越南战争中,但导演很巧妙地避过了战争,我们在影片中只看到战火,听到炮弹声,却从未出现一个越南士兵;以及战争结束后阿甘上台争对战争进行演讲时,音响突然出现故障,巧妙地避过了政治敏感话题,这些设计都是导演精明之处。再来则是六十年代伴随规模空前的黑人民权运动同时发生的是反文化运动,它包括了发生在60 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珍妮的男朋友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里是反文化运动的发起地。这场运动的主力是嬉皮士。他们通过装扮对美国社会表示不满与反叛,而影片中阿甘与珍妮相遇时,珍妮的装扮已经是典型的嬉皮士风格。另一方面,嬉皮士运动与吸毒紧密相关, 吸大麻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对抗主流文化的武器,影片中珍妮和男朋友吸毒的画面已经反映出来。这些都是整部影片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情境之间的关联。
还有在影片中值得一提的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虽然影片中并没有讲述,但也暗含在影片的几个具体的情节中。特别是珍妮这个角色的设置,她参与到反文化运动中,是女性地位的提高的象征,但对于阿甘与珍妮的婚姻是另一种象征意义,他们结婚生子,最后成为了一个父子解构的单亲家庭。这显然负载着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复归,同时显现了美国主流文化的残缺。不轨的女人最终被社会遗弃,父亲的权威和亲情再一次被强化。女性的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完全的解放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