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新创业教育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容错机制;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建设,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营
业化特点,具体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识课,围绕学生职业兴趣,启发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学科课程,围绕不同学科特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三是活动课程,即教室之外的论坛、沙龙、比赛等,比如创业大赛能够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成果,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移民国家,其开放包容的文化为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创新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供了条件保障,社会普遍支持大学生创业。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高校学生创业,创办企业手续简单,各类非盈利和盈利的创业辅导机构能够解决资金、法律、商务等创业相关的问题。

家庭和高校都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

加拿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启示

加拿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启示

加拿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启示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

国外高校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成熟度及信息化的利用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些措施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很有帮助。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国外大学教育据2006年8月10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第6版报道,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14位校长在提到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勤奋”。

同时也有校长指出,中国学生比较缺乏挑战精神。

中国学生往往愿意个体学习而不太适应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集体学习。

他们对教授、对权威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不利的。

《人民日报》还指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

《人民日报》做此报道时,我正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

在做科研的同时,我对中加两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同点产生了兴趣。

针对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

一、课程学习提起课程学习,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众口一词,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在国外上大学比在国内上大学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多两到三倍。

如果语言不好的话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

当然学到的东西也不同。

在国内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那些白纸黑字的知识,在国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以外的东西。

在加拿大,一个全职的课程硕士生(只需上课程不需做论文即可硕士毕业)一个学期选三门课会被同学们称为拼命三郎。

上课期间几乎每天都是要到下半夜才能休息。

如果是拿导师资助工资的论文硕士,一般导师只允许一学期选修一门课,每天都要到导师的实验室工作。

国外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 键词 : 电气工程;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培养目 标
电气工程作 为一 门相对 成熟 的专业 , 如何适应 世 程技术 前沿 动态 , 意 保 持 并且 能 够 做 到终 身 学 习 , 愿
界 高等 工程教 育的发展 趋 势 , 何解 答信 息技术革 命 具有从 事其 它职 业 的能力 ; 以书 面和 口头的形式 流 如 能 和学科交叉 渗透 给人才 培养 带来 的一 系列 问题 , 值 畅地表 达观 点并具 有 说服 力 ; 有合作 精神 和团 队意 都 具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3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 . 7 No 3 12 .
20 0 8年 6 月
J u n lo e h o o y C l g d c t n o r a fT c n lg o l e E u a i e o
J n 0 8 u e2 0
得深 入研究 。笔者 调 查 了 国外部 分 高 校 电气 工 程 专 识 , 专业知 识环 境 和社会 环境 中能 与他人 和谐 相处 在 业 的本科人 才培养 现状 , 并对 培 养 目标 、 专业设 置 、 课 共 同进 行工 程设计 或从 事科 学研 究 ; 适应世界 的变 能 程体 系及培养 特点 等方 面做 了深 入 的比较分 析 , 望 化 和知识 领 域的 多样化 ; 希 认识 并 理解职 业道德及 社会 对我 国 电气 工程本 科人 才 的培养 有所启 示 。
维普资讯
张娟 , 炜煜 , 志国 : 郭 水 国外 电气 工程 专 业 本 科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对 我 国 的启 示
7 1
型 、 电压技术 、 高 电气 工程 与 生物 医学 运用 等 1 0个方 谐相处 共 同进行 工 程 设 计 或 从 事 科 学研 究 。在这 个 向; 普渡 大学设有 自动控 制 、 生物 医学 工程 、 信与信 方 面我们 应该 借鉴 美 国 , 职业道 德 在培养 目标 中明 通 将 深 号处理 、 计算机 工 程 、 源 与 系 统 、 和 光学 、 能 场 电路 设 确地 提 出来 , 入研 究 他们 对学 生进行 职业道 德教育 计等 方向 。

美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引进和使用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引进和使用对中国的启示

国 家 综 合 国 力 和 发 展 潜 力 的 重要 指 标 。 科 才 , 动 本 国 的 科 技 进 步 , 国 的 留 学 生 、 才 , 由供 需双 方 自由招 聘 。 究 人 员可 以 推 外 都 研 技 人 力 资 源 在 国 际 竞 争 中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访 问 学 者 、 授 和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永 久 居 留 教
科 学 技 术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 技 资 源 投 才 的 合 理 使 用 三 部 分 。 一 人 才机 制 不 仅 科 这
入 的 数 量 与 质 量是 一 个 国家 创新 能 力 的重 使 美 国 拥 有世 界上 最 庞 大 的 高素 质人 才队 要 基 础 , 根 本 上 决 定 着 这 个 国家 的 创新 伍 , 且确 保 了其 专 利和 标 准 战 略 的 实施 , 从 而 水 平 和 创 新绩 效 。 中 国 科 技 人 力 资源 发 展 使 美 国 成 为 富 有 创 新 精 神 的 国 家 。 Ⅸ
活 , 且 是 为 了 更 充 分发 挥 自 己的 才 能 。 而 为 积 极 有 效 的 政 策 加 以推 动 , 通 过 引 智 政 并
1美 国高校 科技人 力资源的引进和使 此 , 国尽 量 创 造 出较 之 其 他 国 家 更 加 自 策 的 实 施 提 供 有 效 的智 力保 证 。 美
教育体制 。
科 学 的 进 步 依 靠 的是 在 社 会 中能 力 卓
越 的 科 学 家 。 美 国 大 部 分 科 学 家 是 在 研 而
究 型 大 学 从 事 教 学 和 研 究 工 作 。 国 的 研 美 究 型 大 学 借 助 于 知识 创新 和 科研 成 果 积极
投 身于 国 家 发 展 与 社 会 进 步 , 其 是 依 靠 尤

国外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式 、不 断加 快发 展继续教 育 ,具 有重要 的借 鉴 府 的极 大 重 视 ,美 国于 1 9 6 6 年 正 式通 过 了 成 人教 育 法 ,后 经 l 9 7 0 年 和
国外继续教 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9 7 8 年等数 次修订而 日益完善 为发端 ,继续教 育和终
人 才 培养 是 建立 健 全 继续 教 育 质 量保 障 体 系 的 身教 育 已经成 为美 国教 育法规 的重要指导 原则和组 成
9 9 4 年 重要一环 ,得到 了大多数 国家的普遍 重视 。继 续教 育 部分 。首先 ,通过 教育政 策和法规 的制定 ,如 1
( 2 0 0 0 年 目标 :美国教育法 》、 1 9 9 7 年提 出的教 萌 芽于2 0 世纪初 的美 国,经过多年 的发展率先 形成 了 通过 (
达 国家 在开展继 续教 育的进程 中 ,积极 探索教育 教学 学形 式 ,培 养 了大批 训练有素 的技术 人 员和普 通劳动 改革和 人才培养 模式 ,形成 了诸 多有益 经验 。梳理 这 者 ,作为学校 教育 、职业教 育的综合体 ,已成 为美 国 些成功 经验和模 式 ,对 于完善和 创新 中国人才培 养模 实施高等继续教育必不可少的部 分。
( 二 ) 严 格 的 办 学 审 查 管 理 制 度 下 多元 化 继 续 教
基金项 目:本文系 。 西北大学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 简 介 :杨德生,男 ,本科 .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研究员 。研
究方 向 :大 学文 化 高等 教育 。
育 办学体 系的构建 :法 国继续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 法 国是 终 身教 育思想 的故 乡,继续 教育在本 国乃
四大 目标 ”与 “ 十大 原则 ”以及一 系列关于加 强 较 为成熟 的人才培 养体 系 ,法 国和 日本等 国也 在不断 育 “ 追赶 中形成 了独具特 色的人 才培养模式 。注 重人才培 就 业培养 的法案 ,从不 同领 域和侧 面对 公民继续教 育 养 、着 力提 高继续教 育教学 质量 已成 为世界各 国继续 的权利 、义务和保 障作 出了规范 ,从 而将继 续教育 的 人 才 培 养 和教 育 教 学 质量 体 系赋 予 了国 家 力量 的保 教育发展的共 同 目标 。 ( 一 )以法律 为基础 ,以市 场为导 向 ,以 多元化 证 。其次 ,学校办 学以市场 为导 向 ,教学 质量通过市 场需 求来检 验 。学校 根据市 场的需要 自主设 置办学专 为格 局 :美 国 继续 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

国外高等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国外高等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国外高等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培养学生素质低下、动手能力弱等因素。

针对目前这种情况,提出了注重职业导向、人本教育,学科方向纵深发展等新思路,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借鉴美国、瑞士等国的教育经验,缓解教育与产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压力和冲突。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内外教育;启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但教育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素质低下,动手能力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

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得到社会外部环境的监控、支持和指导。

可见,有必要借鉴和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根据不同社会机构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以及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用,可以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分为英联邦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四种模式。

(一)美国模式与英联邦模式相比,美国模式高等教育主要的鉴定机构和质量控制,都是非政府性质,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经费预算方面受到政府比较合理的控制和监督。

在美国模式中,其活动受到政府某种程度的支持。

美国模式教授控制力量较为薄弱,董事会和院校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但是综合了院校董事管理与行政控制、教授控制等形式。

高校董事会由校外有影响的各界人士组成,审批财政预算、负责制定政策、选拔和任命校长等。

(二)欧洲大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高等教育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国家还设置机构监督和控制高等教育质量。

如学校的系和专业的设置、资金的投入、高级学术人员的任命、课程的范围、学生入学条件的确定、考试的命题等。

同时,学术权力主要集中在教授手中,而且这是一种学术权力占统治地位的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体现了教授治校、弘扬学术自由的传统,有利于高校内部基层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英联邦模式自20世纪以来,英联邦模式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有向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

国外高校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

国外高校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
必有 奋发 向上 超越 他 人 的 内动力 , 而 积极 进 取 刻 从
苦学 习 。
( ) 二 引导 学 生变注 重知 识为 注重 能力
现在 的管 理 者都 知 道 知识 不 等 于 能力 , 知识 应 该转 化 为能力 。管 理 的本 身 是 重 实践 重 效 益 的 , 学
生一 味 的通 过 学 习 书本 知识 而 忽 视 实 际 能 力 的 培
课, 泰勒上课时有时会犯错误 , 有时走入陷阱。杨振 宁最 感兴趣 的就 是 看 泰勒 一 步 步走 人 陷 阱 , 怎 么 又 步步走 出来 。杨振 宁兴奋地说 : 泰勒走 到陷阱 “ 时, 脑袋 就像天线 一样张开 , 四处探 测 , 看哪里有

生记笔记 , 抄课件 ; 讲授 内容 以书本 知识为主 , 理论 为主 ; 老师讲 授 , 生被 动接 受 ; 去 是 一 只粉 笔 加 学 过
养, 不仅对 自身 的发 展 有 着 巨 大 的 障碍 。其 所 在 的
企业 也不 会直 接 受 益 。案 例 教 学 正是 为此 而 生 , 为
此 而发展 的 。
估学 生 的专业 能力 , 体包 括作 业 、 文 、 具 论 案例分 析 、 口头演 讲 、 面 报 告 、 演 角 色 、 目研 究 ( 体 / 书 扮 项 个 小 组 ) 模 拟 活动 以及 其 它 一些 适 当形 式 。其 次 是 、 “ 据 ” 学 生通 过 上 述 活 动 , 完 成 任 务 的过 程 中 证 , 在
探索 性 的甚 至是 “ 试错 ” 动 , 活 而不 是 寻 找 唯一 答 案
的活动。具体有 以下特点。 ( ) 一 学生 是 学 习的 主体 。 师 的 角色 是 “ 学贝尔奖获得者杨振
宁 的例子 。 当年 杨 振 宁 留学 芝 加 哥大 学 时 , 量 子 上 力 学课 , 师泰 勒 是美 国氢 弹 之父 , 界级 的大 师 , 老 世

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度 、管理和文化创新这样一些诸多 要素 。基本 内涵 主要 为
两方面 :一是探索未知领域 ;二是 获得创造性 成果 。根 据
创新的含 义 , 新 型人 才 就是 在合 理 的知 识 结构 基 础 之 创
上 ,具 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 、技术 创新 和创 造性 应 用方面 ,做出 比较 大贡献 的人才 ,我们 叫创 新 型的人 才 ,
呢?胡锦涛总书记在 中科 院第 1 3次院 士大 会和 中 国工 程
绩、论 文写作 、推 荐信 函 、面试情况等 , 其会让 学生填 尤
写 自己的与众 不同之处。注重 “ 多样化” ,鼓励不 同民族 、 不同文化 、不 同特 长爱好的学生广 泛接触 、融合 ,以期产
生新 的思想火花 、激发创造潜能。 2 、教学生动灵活
二 、美 国高校创 新型 人才培养的成 功经验
奋” 。但我们知道 ,中国学生 比较 缺乏 挑 战精 神 ,缺 乏创 新 能力。笔者在美 国肯塔基州路 易威 尔大 学作访 问学者期 间 ,亲 身体会 了美 国高等教 育 的独特之 处 ,深 切感 受 到 ,
美国科学技术 的发 达、美 国国力 的强大是 与其先进 的教育
们 主动参 与教学过 程 ,提高独立思考 的能力 以及 善于探索 的意识 。教师讲 课 时往往 并 不是 一 开始 就讲 课 本 上 的 内 容, 而是讲一些该学科 的发 展现状 、尚存在 的有关 争论 以 及对人们 生活 的影 响等 ,来 激发学 生学 习该课 程 的兴 趣。
作者简 介:桑龙扬 ( 93一 )男 ,九江学院外语 学院教授 ,硕 士学位 ,主要研 究方 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 育、美 国文 16
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做 了很 全面 的深刻 的阐述 ,主要从

国内外创新人才政策分析及对广东的启示

国内外创新人才政策分析及对广东的启示

2、德国:德国的创新人才政策以“双元制”教育为核心,重视实践能力的 培养。德国政府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技术转移,提高创新效率。此外,德 国还通过提供科研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国际优秀人才。
3、日本:日本的创新人才政策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政府设 立了许多资助项目,支持优秀学生赴海外留学,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同时,日本 还通过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鼓励企业与外部创新资源合作。
1、加强产学研合作
广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但产学研合作力度仍有待提高。借鉴新加坡的 经验,广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2、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广东的创新创业环境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借鉴 新加坡的经验,广东可以设立更多的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 支持和帮助。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 创新创业。
3、广东:广东省在创新人才政策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如推出“珠江人 才计划”,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项目;实施“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 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来粤工作;建设“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团队 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对广东的启示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广东省应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投入,制定更加优惠的 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例如,可以提供更多的科研资金、住房补贴、子女教 育福利等。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创新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 的关键因素。新加坡作为亚洲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其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措施 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经 济转型的挑战,需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本次演示将围绕新加坡创新 驱动发展政策措施及其对广东的启示展开讨论。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失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

在我国,创业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实施创业教育工作。

目前创业教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因此,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大学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那么,国外的大学创业教育是怎样的呢?国外的创业教育最先起步在欧美发达国家,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而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以美国最为先驱。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普及最广的国家。

总体上看,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较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新企业的创立、企业成长管理、创业企业融资、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课程、兼并收购、创业型企业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相关法律等。

美国的创业教育有十个特点:一是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把“被动适应社会”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

二是把创业教育拓展为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创新与创业天然的内在联系,即便某个学校明言自己某个计划是“创业教育”,但在教学内容上实质上还是“创新创业教育”。

三是将创业教育细分化,诸如家族创业、新技术创新与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和创业。

四是教学内容多采用案例教学,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学组织多采用学生分组结合项目进行,同时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中结合实践学习。

同时注重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体验,其中创业竞赛尤为凸显。

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接着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类竞赛,并逐渐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

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介绍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启示,包括注重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学生评价参与等方面。

结论部分提出了借鉴国外经验的必要性,指出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应向着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比国外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学评估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国外高校教学评估、我国教学评估、经验、启示、借鉴、提升、国外经验、研究、重要性、目的、结语1. 引言1.1 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性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有效性及公平性等方面。

教学评估可以帮助高校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评估,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整个教学体系的品质。

教学评估也可以帮助高校确定发展方向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优质的教学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支持,而教学评估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培养更多的人才。

教学评估所带来的教育质量提升将会为国家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国外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现状我国高校教学评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评估标准和方法也相对滞后。

一些高校存在着评估指标单一、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等表面指标的情况,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估方式。

一些学校的评估工作仍然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深入挖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内在因素。

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评估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不够科学、评估标准不够严谨、评估结果反馈利用不够充分等方面。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02
市场化的挑战
03
国际化的挑战
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高校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 学效益,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 育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03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特点分析
政府角色与职责
制定高等教育法规和政策
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高等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确保高等教育 的质量和公平性。
提供经费支持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等方式,为高等教育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促进高校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
实施质量监控和评估
政府通过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 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大学自治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享有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管理和运营。
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信 息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
社会化的服务模式
高等教育机构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提供多 元化的社会服务,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 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提供 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学术自由
在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可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发表学术成果、参与学术 交流等,有利于激发学术创新活力。
教授治校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实行教授治校制度,教授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拥有重要的话语权,能够保障学术自由和 大学自治的有效实施。
社会参与和多元治理
01
社会参与
02

国内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比较及相关启示

国内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比较及相关启示

2021年04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科技人才要勇做创新先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目标,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本文重点梳理了国内外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政策措施,提出了做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的有关建议。

1 部分典型国家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各国均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出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和计划。

例如,美国国会专门通过《职业早期研究法案》,增强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支持力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别设立CAREER项目和Early Stage Investigators(ESI)等系列项目;美国白宫设立“科学家与工程师职业生涯早期总统奖”(PECASE,又译“青年科学家总统奖”);欧洲研究理事会有针对年轻研究人员的“青年才俊计划”(Starting Grants);瑞典组织实施了“未来研究领军”项目(Individual Grants for Future Research Leaders)等。

德国“洪堡计划”、瑞士“潜力青年科学基金”与“国家研究能力中心计划”、以色列科学基金的“F.I.R.S.T计划”等都对本国青年科学家进行资助。

此外,政府间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也促进了青年科学家成长,如欧盟“玛丽·居里人员流动和培训行动计划”“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根据2009年欧盟理事会法案,欧盟多数国家共同推出吸引欧盟以外国家的专业优秀人才移民机制——“蓝卡”,欧盟“蓝卡”持有者可享受很多优惠条件。

国内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比较及相关启示李 强 王晓娇 段黎萍(科技部人才中心,北京 100045)摘 要 青年科技人才是支撑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

本文通过梳理世界主要创新国家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经验做法,总结我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就如何长期稳定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给出相关建议。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几点启示摘要:当前,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创新型人力资源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我国在原始性创新能力方面与世界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启示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我国在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多个,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整体偏低,尤其缺乏能引领当代科学潮流的一流科学家,我国的本土科学家获国际性权威科学奖的人数寥寥无几,在国际权威科学院中出任外籍院士的数量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编委中任职的人数少、地位低,我国在原始性创新能力方面与世界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获奖时平均年龄已78岁,而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时平均年龄仅38岁,这些现状无疑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

未来谁拥有强大的创新人才资源,谁就能抢占先机,各发达国家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创新高等教育模式,建设世界先进水平大学在世界竞争中,是否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

中国要增加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创建世界先进水平大学。

世界先进水平大学有这样几个构成要素: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生源、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流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物质基础。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完整的人。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研究第一章绪论创新人才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在高科技发展迅猛的当代社会,其重要性更为凸显。

许多国内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通过引进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研究。

第二章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在现代社会,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覆盖了广泛领域。

其中,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备受瞩目。

这些国家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创造性实践、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注重交流和互动、以及倡导自主学习等。

第三章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3.1 基于实践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3.2 注重交流和互动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与同学、教师、社会交流和互动。

通过和他人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3.3 倡导自主学习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主动地进行学习。

第四章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的研究现状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进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引进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与选拔机制两个领域。

一些高校通过引进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也有一些高校将国外高校的选拔机制运用到自己的人才选拔中,以期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第五章引进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5.1 借鉴国外高校的优秀经验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优秀的经验,并将其移植到国内高校中去。

5.2 注重高校教育实践引进国外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经验和启示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层面关于获奖者的经验推广,教学风采展示等宣传、激励措施。

4、教学反思重教师、轻学生。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即辩证地否定主体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角度去分析、思考。

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普遍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等方面总结经验,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反馈以及习得效果等情况,致使难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能力。

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的主要策略1、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无数教学名师案例中得到展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必须以此理念为出发点。

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要能够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特长和个性差异,使之既可以激发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又可以满足青年教师潜心教学的心愿。

9高校要积极探索青年教师评价机制,变重科研轻教学为教学科研并重。

高校应科学测算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系数关系,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标准,在教学成果奖励上与科研奖励同等对待。

教师申请职称评审时,应由学校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督导组、学院教学骨干组成的教学考核小组采取随堂听课、教案检查、学生评教等方式对其开展教学质量鉴定;鉴定不合格者,取消当年职称评审资格。

高校设立教学科研型教授(副教授)、教学型教授(副教授)、科研型教授(副教授)多种职称岗位,鼓励热爱擅长教学的年轻教师能够安心教学、乐于教学,成长为教学型专家。

2、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高校应树立教师为本的培训理念,淡化行政色彩,激发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注重培训效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实施办法》规定青年教师在参与助讲培养期间,其教学业绩考核一般按B 等计算,这一政策有助于保护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国外信息人才培养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信息人才培养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电子与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 ( 分 ) 部 、公共安全图像技术
和 业 务 范 围, 充 实 扩 大 了专 业 内 涵 ,这一 调 整 是 适 应 电子 信 息
研 究 型 是 指具 备 不 断 更 新 知 识 、学 习 和研 究 新 技 术 、从 事 研 究 等 专业 统 一 归 并 为 电子 信 息 工 程 专业 ,进 一 步 拓 宽 了专 业 口径
的研 完成 果 。
信 息 人 才是 随着 信 息 技 术 与信 息 产 业 发展 而 形 成 的 一 类 特 趋 势。 正 如 胡 锦 涛 总书 记 讲 的 那 样 ,我 们 面 临 着 “ 所 未 有 的 前
殊 的人才 群体。它 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人才是指在 机 遇 ,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 。
中国电力教育 CE E P
—— 磊
国外信息人才培养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杨 立 军
摘要 :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建设给 当前国内外信息人 才的培养提 出了 新的要求。国外大学信息人 才培养紧贴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求,在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各有特色,这对 国内信息人 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高校定位、课 程内容和课程体 系建设、
工 业 、农 业 、科 学 技 术 、 国 防及 社 会 生 活 各 个 方 面 应 用 现 代 信
构建信息社会 已成为 我国社 会发展 的重大方针,而其所依
息 技 术 ,对 信 息 资 源 进 行 开 发 和 利 用 的 各 类 人 才。 狭 义 的 信息 托 的 技术 基 础 是 电子 通 信 技 术 、 信息 处 理 技术 、计 算 机 及 网 络 人 才 是 指 高 等 学 校 培 养 的 电气 信 息 类 专 业 人 才'主 要 是 指与 信 技 术 ,这 些 技 术 相 互 融 合 、 互 相 渗 透 , 构 成 了现 代 电子 信息 技

日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日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第33卷第10期2019年10月Vol.33No.10Oct.2019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日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郑军支金鑫(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一个多世纪的创新教育改革为日本带来井喷式的创新成果,为日本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今,日本高校本科崇尚开放的学术自由,追求政府调控下的绝对自主权,建立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并以出众的科研能力为导向,为社会输送拔尖创新人才。

借鉴日本的成功模式,立足我国实际,推进我国高校治理结构和科研制度的改革,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开展国际化教育,是加速填补我国创新人才的现实之需。

[关键词]日本;本科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9.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⑼10-0118-12“拔尖创新人才”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年)提出,“要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此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人才。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精神,教育界有专家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且有着独树一帜的创新能力和精神,能够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管理和技术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成为杰出人才甚至是领先带头人”⑴。

拔尖人才的核心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或首先是创新人才,而20世纪末开始,日本教育的官方文件中就开始较频繁地使用了与“创新人才”有关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

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美国率先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培养目标在相互效仿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

1、美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研究型大学在当今时代中践行精英教育观的直接体现。

1991年,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此后一批大学紧随其后也提出了类似的办学思路。

美国大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既注重学术性目标的实现,也注重应用型目标的实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大多都是普通或自由教育。

其中小团体的实验室和研讨会里的研究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过程以及培养人才过程中非常注重大学之间的紧密交流与联系。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集体培养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思想,以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专业式培养模式为基础,把早期的学院制与引进的德国大学研究所制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充分体现“拓宽基础,追踪前沿”的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科研精神的智力训练。

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进行科学探索,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能力培养。

哈佛大学本科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lecture)、讨论(seminar)、辅导(tutorial)、实验(experiment)、角色扮演(role-play)、案例研究(case-study)、模拟法庭(moot-court)、独立学习(independentstudy)等。

2、英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宽口径综合课程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竞争力,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英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非常好的传统。

牛津、剑桥等大学重视多学科交叉训练,对于开阔思路、培养现代科学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英国教育中提倡的批判式思辨也是创造性人才所需要的重要品质。

英国互联网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信息实验室基本是24小时开放,其网络课程在高校之间都是可以共享的,这非常有助于创新人才智慧交流与启发。

总体来看,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是英国大学训练的重点:强调教育的实践目的,注重训练学生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辨和多学科知识交叉,是英国教育培育创造型人才的特色。

此外,英国的研究生教育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课程教学划分为选课式和研究式两种类型,尤其重视研究方法论的学习。

3、法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法国高等教育是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体制,带有浓厚国家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

法国创新教育的特色主要是专才培养模式。

以巴黎中央理工大学为例,在招生上,该大学施行2年至5年的专业化教育,招生极为严格,因而生源质量较高,这种选拔式的招生方式保证了高标准的教学质量。

在教育氛围上,学校注重营造竞争、公正、开放的学习气氛。

在教育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科性”和“多面性”为特色:既学习科学基础,又学习工程技术:要求学生到工业企业实习,注重与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

在教育内容上,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同时注重人文、外语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开阔的学习视野;外语教学要求通过熟悉国外人文与历史,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体育作为训练学生体能和毅力的教学内容在法国更是受到特别的重视。

总体而言,法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并创设了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使创新人才在一个充满动力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成长。

此外,法国高校非常重视和利用远程教育,尤其是以数字视频技术及服务的教学项目应用非常广泛。

近年来,法国高等教育以国家统一部署调控为前提,开始适应社会需求,对学制逐渐调整,同时积极促进各类型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4、日本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日本高校高度重视科研训练,很早就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让高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等方式与生产科研内部单位直接联系。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引进了德国的讲座制和美国的研究生院制,创建了美国式的研究生院,同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产官学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工业实验室”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替大学成为主要的科研中心和研究生教育基地。

工业企业为科研人员提供资金、课题和就业机会,由于企业特有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发挥,对研究生科研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反过来,由于科研人员的投入使企业获得了发展,因此企业有更大热情和实力在内部进行研究生教育工作。

此外,日本各高校均积极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旨在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如有的高校制订了“创造性开发科目”的认定标准,有的则开设“创造自习科目”。

学生首先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会掌握表象知识,再通过“发现问题、自我学习”的创造性教育课程来激发学生获取新表象的内在动力和思维能力。

近年来日本高校还积极寻求各类合作研究和师生交流,不断增强与西方大学的教育交流。

二、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随着自主创新成为了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人才就成为关系到我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性因素。

总结发达国家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模式,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实现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前提作为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价值追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理念最基本的核心内容。

当今各国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理念的选择与创新,尽管具体目标有所不同,但均强调卓越与特色、开放与交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上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主动性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联想创造能力,持续钻研和终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2、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和跨学科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和跨学科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获得宽阔的基础、专业视野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如美国的人文科技相结合的自由教育课程体系、一系列专门训练、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的课程,英国的跨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等。

还有如日本大学直接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法国高校的“多面性”教学则适应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跨学科、交叉性的课程和专业,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协调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综合能力都有重要帮助。

3、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科研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重视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

概括起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国外高校创新教育的普遍教学手段。

其中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指教学要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还要与学生的研究相结合。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和“产学研”合作机制,英国的分类教学,日本的科技产业园,法国的实践教学基地等都促进了创新人才的成长。

此外,国外高校的具体教学手段非常灵活,比如美国大学的“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团队讨论和小组学习,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学习和发现的方法。

4、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创新人才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须依托良好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

综合各国特点,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提倡学术自由、独立思考;发现、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行为;鼓励提问,鼓励有创见的主张。

学术氛围的熏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的科技信息,也会强烈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研究的参与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

在欧美高校里,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互相切磋,从而创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内外学术研究和探讨环境,使学生树立了自强自立的独立意识,促进了创新潜力的发挥。

5、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当今经济全球化引发了人才的国际化需求,人才国际化需求推动了教育国际化进程。

各国都把教育国际化摆到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要求高等学校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型创新人才培训的基地。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动,可以看出美、英、日、法等国或通过扩大留学生规模,或通过加强校际国际交流、学生交流、学者互派访问等形式,不断加快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经济与技术发展已经处于一个跨学科、跨国界的阶段,唯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扩大视野,才能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三、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应从创设创新教育优良环境、构筑知识经济基础、建立创新体系、帮助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及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创新能力包含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

前者是非智力因素,即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创新意识、勇敢的开拓精神和坚定的科学态度等;后者主要是智力因素,包括逻辑方法和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各种创新技能。

一个成功的创新者不仅在学术研究、职业技能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还应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对事业的开拓精神以及对未来不懈追求的意志。

借鉴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一是把教学建设和“创新教育”办学理念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