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合集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

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讲的就是手段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第三~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第四~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当代中国根本的决策规范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既反对精英主义~又反对大众主义,或称民粹主义、平民主义~要求无条件代表社会普通民众的利益~反对任何精英特权和官僚等级,~它寻求的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即群众路线既有精英主义的成分~又有大众主义的成分。
2
1
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还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读“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演讲稿

从群众中来演讲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曾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领导者深入群众之中,虚心倾听各方面群众的意见。

“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提炼、概括而成的意见,付诸群众的实际行动。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的民政干部,民政工作范围之广,任务之重,要求之高,给我们每一位民政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民政干部要做一个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人,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要重。

作为基层民政工作者,每天面对的主要是困难群众,日常经手的都是繁杂琐碎的具体事,但这些“小事”却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冷暖安危,对每个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众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办好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其次,民政干部要做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始终牢记党和政府的重托,永远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我常想,民政工作就是党和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的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连着困难群众的期望,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我就是这桥上的一块砖,就要通过我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所以,树立公道的形象,实践为民的宗旨,是我们每一位民政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上替政府分忧,下为民众解愁”,做社会弱势群体的守护者,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因为在人民最危难之时,我们代表党伸出了救援之手,因此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和荣誉,作为一名在基层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民政干部,必须以公平公正之心对待每一个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根深才能叶茂,树壮方能果稠。

群众路线是党取得任何工作胜利的根本保证。

【心得体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

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

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

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

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

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

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

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

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

要改变工作作风。

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

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

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

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

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

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

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谈谈你的看法 华图面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谈谈你的看法 华图面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谈谈你的看法华图面试一解释含义:年轻干部要想做群众的贴心人,即成为与群众最亲密、最体贴民意的人,必须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做到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二结合实际围绕道理谈重要性(讲道理、举例子、正反论证)1.由党的宗旨决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脱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一事无成,只有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团结群众,赢得民心。

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切实解决百姓难题,满足百姓需求,进而彰显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和工作能力,使得干群关系更为紧密。

3.年轻干部的特点及问题。

随着干部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中涌入一批年轻的“90”甚至是“00”后干部队伍,这一部分干部群体大多数直接从校门走进“机关门”,大多数由于成长环境对基层工作不甚了解,对群众生活也没有直观感受,基层工作经验上存在短板,群众感情上也存在不够浓厚的问题,因此年轻干部必须要牢牢把握群众工作能力这一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问题整改提升,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培养浓厚的为民情怀,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结合实际谈落实1.夯实作风,情系人民。

广泛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打交道,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要主动下基层,多接接地气,多聊聊家长里短,多沾沾泥土味,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多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在方式方法上既要做到创新,也要接地气。

要力戒形式主义,端正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实干、大兴务实之风,真正把心贴近人民、把情系于人民,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

2.提升能力,注重实效。

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年轻干部既要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既能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又能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一、引言在哲学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应该从群众中来,也应该回归群众之中。

这一观点深刻地反映了人与群体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使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哲学观点,并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意义。

二、群众对个体的影响1. 群众对个体的塑造群众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都会受到群众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流行让群体的力量更加具有影响力,人们在群众中往往会迎合共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自己。

这种影响并非完全消极,因为群众的意见和行为也可以为个体提供指引和支持。

2. 群众对个体观念的冲击在群众中,个体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想,这对于开拓个人的思维和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个体也需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免被群体思维所束缚。

三、个体在群众中的作用1. 个体对群众的影响每个个体都拥有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当个体在群众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会对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它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群众的观念和行为。

2. 个体对群众的引导在群众中,个体可以成为思想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个体可以引导群众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个体与群众的关系1. 个体需要从群众中受益群众中汇聚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个体需要从群众中学习和获取营养,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只有在群众中,个体才能找到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2. 个体需要回归群众之中尽管个体对群众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影响力,但个体也需要回归群众之中,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体验群众生活的点滴和温情。

只有在群众中,个体才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总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揭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个体虽然受到群众的影响,但也对群众产生影响。

个体需要从群众中受益,也需要回归群众之中。

在这一哲学观点的启发下,我们应当珍视个体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自己,在群众中实现自我、感受他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

他还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这样,毛泽东同志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

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基本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党的一切工作与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每个共产党员思想与行为的最高准则。

“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

它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即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方针政策,交给群众讨论、执行,并在讨论、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

”此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表明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党的工作中的应用,也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点1. 引言在哲学领域,有一种观点被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是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影响的结果。

本文将深入展开这一观点,以揭示人们在群体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探讨其对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2. 群体的力量群体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群体中,个体容易受到同辈、领导者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

正如法国社会思想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说:“群体的力量是一种庞大的人类心理现象。

”群体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能够改变人们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

3. 群体思维的特点在群体中,个体往往倾向于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观点和行为。

这是因为群体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倾向于追随多数人意见的心理现象。

人们往往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致,以避免被排斥和孤立。

这种心理因素使得个体在群体中更易受到影响,并倾向于采取与他人一致的观点和行为。

3.2 社会规范群体中存在一种社会规范,即群体内部对于行为和价值观的共同认可。

个体会根据群体的规范来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和要求。

这种社会规范是群体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信息过滤在群体中,信息往往会被简化和筛选,使其更符合群体的期望和认知。

个体的思维受到了来自群体的信息过滤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

这种信息过滤是群体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

4. 群体思维的影响群体思维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凝聚力,并激发个体对共同目标的追求。

然而,群体思维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4.1 群体思维的盲从性群体思维容易导致个体盲从多数意见,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个体可能会忽视自己的价值和观点,随波逐流地采纳群体的观点。

这种盲从性可能会导致群体错判和错误决策的发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位共青团员的思考与反思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位共青团员的思考与反思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位共青团员的思考与反思2023年,这个年份意味着什么?对于我来说,2023年意味着我即将步入社会的门槛,开始奋斗自己的事业。

而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显得有些微薄,只有团结众人,才能共同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顾过去,我从群众中来,肩负着共青团员的使命。

从团员到入党积极分子,再到入党,我一直在学习,成长,为了更好地用我生命的春雷,为人民服务。

但是,在自己青春最美好的时光,我常常会思考:我到底是在为谁服务?我到底能为人民做些什么?我到底该如何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我曾经有过一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帮助清理垃圾,为老人扫地,为社区增添了一分绿色和美丽。

当时,我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为社区服务很有意义。

但是,当服务结束后,我看到社区的垃圾又重新堆积起来,老人的街道又重新变得杂乱无章。

我开始思考,我这样的志愿者服务,到底是为了谁?是为了让自己心安而已,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于是,我开始探寻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是什么。

我阅读了《论语》、《资治通鉴》,让我明白了,一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是需要从内心深处发出的,需要久久为功的,需要做出实际行动的。

这种服务不能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心安,而是必须真正的帮助人民解决问题,改善人民生活。

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开始走进社区,了解了社区的实际情况。

我发现,很多社区居民的生活还是很困难,很多居民都面临着贫困、没有工作、孩子没有学上等问题。

我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些居民提供一些帮助,建立了一个小团队,为那些困难莫名的居民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为社区增添一份和谐与美丽。

然而,在服务中,我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够改变社区,帮助解决居民们的问题。

但是随着服务的时间越久,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的服务并没有解决下层社会的问题,而是在缓解社会矛盾的一时之举。

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的服务是否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是否真正的为社区增加了和谐与美丽?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服务,开始重心向社会、向基层转移,将服务的目光放到更广阔的领域,更准确地为最需要的人们提供服务。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敬的党组织: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先进分子,是党的形象代言人,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对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群众在一起,我们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群众是我们的胜利之源,立国之本。

共产党员任何时候应该站在人民当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共产党员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共产党员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脱离了自己的力量的源泉。

脱离了群众的共产党员,已经成为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听不到正确的声音,看不到正确的方向,只会迷失于官场之中,失去党性,丧失人格,最终走向腐败与监狱。

可以说,脱离群众是腐败的开始,也是腐败的必然表现。

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所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自觉在联系群众、服务人民、造福百姓中密切干群关系。

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

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

二、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

共产党员先驱曾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让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议。

三、要在作风上深入群众。

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感于电影《焦裕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早在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就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个朴素而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从建党之初,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直至改革开放,始终贯穿于党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中,历久而弥新,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们党斩荆披棘、勇往无前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一大法宝。

焦裕禄,60年代的兰考县委书记,一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

他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与百姓打成一片,带领群众在贫瘠的盐碱地上改造自然,在肆虐的风沙中战天斗地,最终将满腔热血洒在了他战斗的这片热土上,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继承了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共产党人最内在的本质。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群众。

因此,只有在最底层的社会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

离开了人民群众,离开了了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高高在上,我们的党就与资产阶级政党无异,就不再是无产阶级政党,老百姓就会抛弃我们,党的前途就会一片黯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坚定信念。

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

只有贴近基层,融入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

相反,离开了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一句假话、大话、空话,就会遭到老百姓的反感甚至唾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唯有象焦裕禄同志一样,身体力行,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无往而不胜。

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奔走于广阔的乡村,穿梭于广大的底层人民,与工人、与农民结成兄弟,心连心,肩并肩,抗击强敌,抵御外侮,共同战斗。

正是这种鱼水般的军民关系,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并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接受洗礼,在广阔肥沃的土地上成长壮大,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这场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论基层工会管理与工会领导组织一、如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时谈到这个问题时,曾经给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作了一个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很多共产党工会组织的领导者都将之奉为经典,时时温故而知新。

而作为新一代工会基层管理者和领导者们又如何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呢?只有很好的理解和切实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会管理,才能切实做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组织的领导工作。

而我今天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工会组织管理者,就我自己的观点,对我们伟大领袖的这一句话,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和看法。

1、如何从群众中来?是勤勤恳恳、踏实工作呢?还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呢?而作为一个基层工会的管理者来说,后一种态度显然是行不通的,是有违从群众中来的。

而前一种态度显然是正确的,是从一个基层工会工作的管理者到工会组织领导的最简捷的途径,是一个必然和必须的过程,这是指态度而言,那么行为呢?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必须是来源于群众中,深入于群众中,参与于群众中。

了解企业职工工作的特点,了解企业职工的辛酸苦辣,是一个真真正正从工作中干出来的、亲身经历过的,那么作风呢?那就必须是正派的,无可争议的团结于职工,服务于职工,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

虽然是一个看起来很渺小,很微不足道的基层工会管理者,但也必须心怀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仁慈之心。

2、如何到群众中去?用白话来说:就是如何下到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解决职工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担职工需要分担的困扰,这正是一个工会领导组织者所需要做好的工作,他不仅要心怀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仁慈之心,更需要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心胸,为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会事业奉献一生。

二、如何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明代学儒丞相刘伯温在他的文章《芋老人传》中有一句经典名言:“时位之移人”,当然不管是我们的基层工会管理,亦或是工会领导组织,它不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么一个过程,它也应该是一个随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改变和不断重复的一个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学习体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学习体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学习体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短短的十二个字,高度概括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续革命和加强执政能力,继续走群众路线,如何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又一个考验。

社区是最接近群众的基层单位,也是实施好群众路线的关键,只有基层单位做好基层群众路线,使群众对国家的政策方针了解了,群众的利益得到真正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了,上访少了,才算是国家的群众路线得以实现。

国家制定惠民利民的政策最终是靠基层单位来落实,所以社区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居民群众为中心,不光是要落实好上级政策,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提升自身素质为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才能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重点要学习党史、党的章程、党的性质和时事政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社区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群众的需求越来越细,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具体。

只有加强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等各个部门工作流程的了解与熟悉,才能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如物业管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二、用心用情真诚为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多走访,深入居民群众中去多了解、多调查、多研究,真正从居民群众当中了解到他们想什么、干什么、需要我们帮助什么,了解到他们的所想、所需、所盼,真正起到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作用。

党员思想汇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员思想汇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员思想汇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敬的党支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先进分子,是党的形象代言人,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对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

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

二、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让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三、要在作风上深入群众。

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而不围着群众转。

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四、要在生活上关心群众。

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例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例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例子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一个社区服务活动,这个活动的名字叫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以及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志愿者首先在社区内开展调研工作。

我们走访了居民家庭,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

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对话,我们得以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状态、困难和意见。

他们的直接反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我们的工作计划。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活动。

我们举办了健康讲座、环保宣传、技能培训等,旨在提高群众的生活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文艺演出、运动比赛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机会,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除了开展活动,我们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我们参与了社区的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垃圾、整修绿化带等。

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希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参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推动社区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从而更精准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相信,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动中,不仅有我个人的收获,也有社区的进步和发展。

这个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与群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为社区的繁荣贡献力量。

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够持续下去,并且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让我们共同携手,为社区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

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

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

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说,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理论、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无不源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

可以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

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使宣传思想文化工
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1.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我们的工作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程度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能不能更加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已成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要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拓展渠道、丰富载体,充分挖掘运用各方面的文化资源,畅通人们投身文化建设的途径,使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使文化成为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

群众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演绎最鲜活、最生动,也最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同。

要积极鼓励群众的创新创造,支持群众自我教育、自办文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千方百计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让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2.汲取群众智慧营养,从人民群众实践中获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不竭动力。

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

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前发展,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不断开
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

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都要尽可能地扩大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范围,都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就难以作出科学决策,更难以在群众中得到落实。

要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实践土壤,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

3.坚持由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标准。

标准体现工作导向,反映价值取向。

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

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

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

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

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

要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改进,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宣传思
想文化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