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

——淮安经济开发区

摘要:本文从全球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为背景,以中国开发区的发展为引线,引申到淮安经济开发区从开始成立到现阶段的发展的成果,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淮安;

引言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一种主要以外部变量为动力的外生型城市新区,其功能侧重于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吸收外资为主、工业项目为主、出口创汇为主,发展高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也就是说,其主要是借助国外的经验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一些不发达地区,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

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开发区作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区域载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发展,分为孕育、生长、发展。在漫长的时间中,它逐渐吸收各种有益元素,使自身得以发展,并且因为它的取长补短,它没有没落而是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与支持。

从公元前10世纪,为了扩大贸易往来,善于航海和经商的腓尼基人建立了最早的经济开发区腓尼基,虽然当时只是经济开发区最早的雏形,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经济开发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中海沿岸的悄然兴起,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出现了以自由港为特征的开发区形态。雷格亨自由港的创建,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开发区终于在世界诞生。随后,17~18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1661年)、法国的马赛(1669年)、西班牙的直布罗陀(1705年)等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辟建。可以看出在腓尼基之后,人们发现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性,统治者们看到了利益与发展的希望,为了

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一个又一个早起经济开发区建立起来了,这位以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19世纪,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图、德国的不来梅和汉堡(1882年)等城市先后被宣布为自由港或划出一部分地方为自由贸易区。

20世纪初,瑞士、希腊、瑞典等国相继设立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美国也从193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具有自由港特征的对外贸易区。1948年巴拿马辟建了科隆自由贸易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新型的经济开发区涌现出来了,有一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为首,它不仅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开创了世界各国建设科学工业园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历史先河。在那之后,各个国家先后开辟了新型科技开发区,到现在为止,类似的科技园区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500多个。

二、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从而推动经济特区在中国沿海的崛起。

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指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在邓小平讲话之后,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先后有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这些地区的开放从相同角度上来说都积极吸收外国经济发展区的优势,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开始不同程度地走上以发展现代工业、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资出口为主的道路。

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国家又先后批准了温州、营口、威海、福清融侨、东山、哈尔滨、长春、沈阳、杭州、芜湖、武汉、重庆、萧山、昆山、惠州大亚湾、广州南沙、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建立。

20~21世纪之交,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经济开发区开始由沿海沿江往内陆地区延伸发展。

到2010年止,我国已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6个以及多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下图为2010年1-9月东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情况表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它很好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虽然现在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开发区对我国经济发展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淮安经济开发区

(一)条件与环境

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行政管辖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日渐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比利时、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进区企业500余家,外资企200多家。

家有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多年来,淮安利用其优越的投资坏境,吸引了许多投资者来淮投资建设。淮安经济开发区始终不渝的加大建设力度,硬环境达

到了“九通一平”①。

①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

淮安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之间,是苏北腹地重要中

心城市,以淮安为中心,100公里半径可辐射人口2000万,150公里半径可辐射人口3000万。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适合于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能较快地向全国辐射延伸,具有广泛的商机和极大的市场空间。淮安经济开发区紧临淮安市主城区东侧,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淮安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国家级水陆交通枢纽。淮安素有“五水交汇,九省通衢”之称,京杭大运河港口年吞吐能力1300万吨。发达便捷的交通,不仅使淮安融入上海经济圈,而且拉近了与国内大都市以及毗邻空港、通商口岸的时空距离。这些优势更加增加了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潜力,有道是“想要口袋富,就得先修路”。淮安有着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再加上后天的开发,淮安经济开发区一直向着“崛起苏北、超越苏中、接近苏南”的目标而努力。

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现代文明城市,著有“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之美称,非常适宜人居。人口的优势暨地理交通优势后再次推动了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金融、居住、商务、文体、休闲、娱乐、餐饮和购物场所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大大加强了开发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轨道,并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从而推动经济特区在中国沿海的崛起。继经济特区之后,在中国相继出现了两类新型的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科学工业园区)。而淮安上述两种形态都存在,而这两种开发区的完美结合,使得他们之间的发展更加快速,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发区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崛起苏北、超越苏中、接近苏南”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二)近几年,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取得的成效

1、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坚持大投入大发展,年均经济指标增幅3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