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摘抄加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摘抄加赏析
学习啦!为你准备更多的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摘抄加赏析,希望对你有用!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摘抄加赏析(精选)一、老渔夫桑提亚哥84天未捕到鱼了,同行都远离他,最崇敬他的孩子也离开了他。
第85天他又独自一人乘船出航到很远的地方竟捕捉到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
可大马林鱼是鱼中豪杰:它机灵、沉着、“搏斗起来一点也不惊慌,老人被它拖了两天两夜,还不断被它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被它牵走的钓索勒得背脊生痛,两手血肉模糊。
当时老人只要割断绳索就可以摆脱困境,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靠喝冷水、吃生鱼片加大体力,最终制服了大鱼,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在归途中,又被成群的鲨鱼轮番侵食。
桑提亚哥拼出全力搏斗,最终还是输给了鲨鱼。
当他回港上岸时,老人带回的只是一艘空船和自己疲惫不堪的身躯,因为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骨脊。
所幸的是极度困乏的老人在梦里梦见了那蓝色的海洋和勇猛的狮子,而最崇敬他的孩子也一直守在他身旁。
二、圣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他和孩子是忘年交。
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
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
他们打渔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
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棒球赛。
老头特别崇拜棒球好手狄马吉奥。
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
老头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三、从文学文本的角度来分析。
海明威在写作《老人与海》时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处理极其简约化。
主要人物其实只有桑地亚哥一个人,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详实地刻画他。
小说的故事情节也过于简单,主要讲述的就是桑地亚哥84天没有捉到鱼,直至捉到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结果又在一波一波鲨鱼的攻击下失去了这条鱼的故事。
小说的环境也比较单纯,即以大海为自然衬托,小说的主要情节也是发生在大海这个自然环境的平台上。
对于作者而言,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伟大构思,用如此简约的形式,表现了极为丰富的内涵,用中国传统文学的观点评价就是“言有尽而意
无穷,这是一种诗意的构思,所以《老人与海》有着一种诗意的美。
但对于读者而言,简约的小说要素,能让最愚昧的人也可以尽快把握故事情节,从而能够有充分的思想去体味其中的内涵或深意。
但笔者坚信这绝不是碰运气的想法或者信手拈来的构思,这绝对是一番大彻大悟后的肉体与灵魂的升华。
四、从影视文学形式的角度来比较。
首先,影视文学往往侧重于通过生动的语言,典型的动作,传神的情态来表现人物,而心理描写经常是每一位导演和演员的难题。
同时众多有个性的人物也是剧情的一大看点。
《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仅为桑地亚哥一个人,对其刻画也仅限于动作和心理描写为主。
其次,优秀的(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大都有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大众化的、喜剧性的)的故事情节。
而《老人与海》只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捕到鱼和保护鱼的故事,充其量也是有惊无险,再加上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老渔夫的奇思怪想,普通人甚至会觉得这些想法有些荒诞。
最后,影视文学的环境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可以营造比较唯美或者阔大的场景。
而《老人与海》主要的自然环境就是大海。
虽然说是天高海阔,可是对于影视表现形式来说,这样一个环境能用多高超的艺术手法让观众对其有深刻的体悟呢?五、从以上这两点
来分析,这就是这部世界名著很难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重要因素。
影视作品要重在“演,而《老人与海》能够“演的内容十分有限,甚至难于“表演。
之所以说这是一道“艺术的鸿沟,正是由于不同文学形式其各有特色的艺术表现特点造成的,虽然有些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数量也未必很多,但《老人与海》的难度应该是比较大的。
他不是一个淳朴浅陋的普通渔民,在他的身上体现着海明威超凡的思想和精神。
为了展现其坚强的意志,影片的处理比较有代表性,在老渔夫和大马林鱼经过三天两夜的较量之后,通过老渔夫回忆自己年轻时在酒馆参加的一次掰腕子比赛来侧面烘托。
这次比赛从周日早上持续到周一的早上,这种用坚忍的意志与任何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老渔夫也因此被称为“冠军。
也正是海明威要塑造的“硬汉形象之所在。
二、为了更好地处理海明威独特的心理描写,影片运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把桑地亚哥的心理感受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其中有两句台词是这样的:人类和那些被捕获的东西相比,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即使流光了血。
但是鲨鱼还是很高贵的。
如果能让我和这些野兽在海里一起生活,那有多好啊!这时镜头一转从海面上的老渔夫变换到海中被钓住的大马林鱼旁边,佩特罗夫将
一条小鱼变幻成了桑地亚哥的人鱼形象,并与大马林鱼一起在海中畅游。
突然镜头的视角又冲出海面,似乎转向天空,成群的蝠鲼和海豚似乎在天上飞,又像在海里游,这种时空错位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具体条件的局限。
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万物平等的对应关系,任何一种生灵在这里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同时为了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任何的斗争都是可歌可泣的,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显得高贵,这正是海明威对崇高伟大生命的赞美!同时老渔夫又为自己伤害了它们的生命而自责,但这种矛盾冲突又是大自然的本性,可能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大马林鱼是高贵的,鲨鱼也是高贵的,老渔夫也是和这些所谓的“野兽一样高贵。
这种影片处理手法化抽象为直观,虚实相衬,能让观众通过画面更好地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
三、影片主要是以“人的视角来处理故事情节。
展现了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顽强,突出了老渔夫的“硬汉形象,未能从作者的角度深刻解读高贵的生物“平等斗争的伟大意义。
老渔夫固然要为了生活或者说为了生存和荣耀而斗争,但是大马林鱼也有活下去的权利,它的斗争更是可贵的。
三天两夜的坚持不仅仅是桑地亚哥一个人的事,大马林鱼比之老
渔夫更值得我们赞叹!鲨鱼也同样如此,那些高贵的鲨鱼为了觅得一口或许直接关系到它们是生还是死的食物,表现出了更多的坚韧与坚强。
原文的描写中有刀子刺进鲨鱼的眼睛,刺进鲨鱼的皮肉的句子,可是鲨鱼都不为所动,只是咬住大马林鱼。
这也表明了鲨鱼比人更加坚强,它们为了求得自己的存在,甚至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
在这部小说里,没有谁是对,谁是错的区分,也没有谁是值得同情或者值得我们趋向同情的角色。
请记住,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影片的处理还可以考虑多变换一下视角,让观众体会到这样一种深刻的哲学内涵。
影片过多地将镜头锁定在老渔夫的身上,或许再从大马林鱼或者鲨鱼的角度,深入探求一下存在的意义,也未尝不可。
四、影片对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处理过于简化。
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过程,正是小说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小说前面所有的心理和语言描写所要表现的哲学内涵均在这一搏头过程中得以升华和展现。
为了求得生存和荣耀,血的付出甚至皮开肉绽有时都是避免不了的。
影片中鲨鱼出现的时间约为16分30秒时,老渔夫和鲨鱼搏斗的镜头大约至17分40秒。
而小说原文中描写鲨鱼对大马林鱼进行了5波次的进攻,老渔夫先后用渔叉、刀子、短棍和舵把等武器还击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的动作描写,影片中未得以很好地表现。
影片用一共大约70秒的时间处理如此紧张的战斗过程,实在感觉过于匆忙和简约化。
因而不能很好地深化为了生存,高贵的物种们那前赴后继,穷尽智与力的极限斗争的伟大与震撼!五、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本的小说与影视的作品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各有特色,在二者之间进行转换时,大可不必太过拘泥,应当发挥各种形式的自身特长,达到展示作品思想主旨和哲学内涵的目的,即是艺术形式的终极目标。
亚历山大・佩特罗夫的这部动画短片《老人与海》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示范作用。
对于这样一部展现勇者精神家园主题的小说作品,我们应该也必须有优秀的影视作品将其全面地展现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