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症的影像表现
MRI与CT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MRI与CT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价值分析段前深1,丁丹卉2,张志礼1,崔二峰11.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许昌4610002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河南许昌461000$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对不同类型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80例医院收治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分析不同类型胆囊腺肌症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手术病理学检查发现80例患者中局限型胆囊腺肌症26例,节段型胆囊腺肌症25例,弥漫型胆囊腺肌症29例;MRI在该三种类型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96%)93.1%;CT诊断准确率为76.92%、76%、72.41%,MRI在各类型胆囊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P<0.05)。
结论MRI与CT在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
$关键词】胆囊腺肌增生症;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657.4&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21)O1-OO63T4The value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erent tyees of gallbladder adeeomyosnDUAN Qianspern,DING DanhuO,ZHANG Zhili),CUI EReng'1.DepaO/nent9Radiologo,XucCang Central Hospital,XucCang461000,P.R.China2.MRI Room of XucCang Central Hospital,XucCang461000,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anosis of ddferent types of gallbladdes adenomyosis.Methods We selected80patients with gallbladdes adenomyosis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7to decembes20192019.Al l pa-iienisundeweniMRIand CTeaaminaiion beooLeopeLaiion.SuLgicaapaihoaogywasused asihegoad siandaLd iocompaeihediag-nostic accuoco of MRI and C T,and to analyze the imaying features of ddferent types of gallbladdes adenomyosis.Resslts A total of26cases of localized gallbladdes adenomyosis,25cases of seymentai gallbladdes adenomyosis and29cases of diDuse gali-bladdes adenomyosis were found in80patients.The diagnostic accuoco of MRI in these three types was96.15%,96%,93.1%,and the CT diaanostic accuoco was76.92%,76%,72.41%.The diaanostic accuoco of all types of gaLbladder adenomyosis by MR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s than that of CT(P<0.05).Conclusion MRI and CT have certain application wlue in clinical diaanosis of gaLbladder adenomyosis,and there arc some simimedes in imaye features,but the diaanostic accuoco of MRI is highes,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GaLbladder adenomyosis;Maynetic resonance imaying;Tomography,X-ray computed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出现在胆囊腺肌的非肿瘤性增生疾病,也被称为胆囊腺肌症,病理学特点为胆囊粘膜上皮增生形成胆囊壁内憩室,从而与胆囊壁联动,可引起胆汁、胆泥淤积,甚至引起结石症临床研究发现胆囊腺肌症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因此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腺肌症的介绍
胆囊腺肌症的介绍
胆囊腺肌症这种疾病大家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疾病吗,如果你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疾病,我们建议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介绍。
对于胆囊腺肌症这种疾病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治疗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做好它的预防方法,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
胆囊腺肌症也称为胆囊腺肌瘤病,为一种原因不明性良性增生性疾病。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
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
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
建议:养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应减少脂肪的摄取,包括肥肉、猪油、牛油、蛋黄、虾蟹、动物内脏(脑、肾、心、肝)、牡蛎、鱼卵、奶油、蛋糕及油炸类食物等;动物肝、肾、鱼卵及蛋黄等含高胆固醇食物,也应
该少吃为宜。
胆囊腺肌症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可能有腹痛、消化不良等胆囊炎的症状。
如果实在不想手术,可以定期复查B超,不用服用什么药物,没有用。
最好在协调好各种事务后择期手术。
复查中如果发现胆囊壁增厚更加明显,壁内信号周围不规则,或出现胆囊息肉,提示恶变可能,尽快手术。
以上是一篇关于胆囊腺肌症的介绍,希望大家看完之后都应该要知道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这样你们猜能够更好的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胆囊腺肌症这种疾病,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
胆囊腺肌症的影像表现
解剖
正常胆囊长约8-12cm, 宽3-5cm。容量约3060ml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 浆膜三层组成,厚约13mm 胆囊分底、体、颈、管 四部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是一种 以胆囊腺体、肌层慢性增生,同时伴有黏膜上皮陷入肌 层从而形成罗-阿氏窦 (Rokitansky-Aschoffsi nuses, RAS)为特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良性疾病
节段型:胆囊壁节段性增厚,胆囊缩窄变形,远端囊腔 内可伴有小结石
弥漫型:胆囊壁增厚欠均匀,囊腔内面轮廓不整,壁内 见多个RAS,部分与囊腔相通
节段型和局限型的差别仅为病变累及范围不同,前者累及范围相对较大,而局 限型累及范围较小,多发生在胆囊底部
增厚的胆囊肌层内出现RAS是GBA的特征性表现,故RAS 的显示是影像学检查的关键
增厚的壁明显强化,内可见小囊状低密度无强化区即为 RAS
a:平扫 b-d: 强化
胆囊壁明 显增厚,RAS 显示清楚,胆 囊周围见渗出, 合并胆囊炎
GBபைடு நூலகம்强化特点
动脉期病变区域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明显强化 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逐渐向肌层、浆膜层延展 这种强化方式 在胆囊其它病变中相对较少见,反映了病
理上的胆囊黏膜和肌层的增生肥大
CT值35-62-80
CT值40-47-79-80
珍珠项链征:MRCP及T2WI上可见增厚的胆囊壁中多发、小 圆点状的高信号囊腔,大小多为2~7mm,一般约4mm, 形似珍珠项链,故此得名
鉴别诊断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 慢性胆囊炎 胆囊癌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分型
胆囊腺肌症分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三型 •弥漫型: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 •节段型:为胆囊壁的一段环形狭窄,大多出现在体部或体 颈交界处
临床胆囊腺肌症病因病理、疾病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临床胆囊腺肌症病因病理、疾病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病因病理胆囊腺肌症也称胆囊腺肌瘤病,其不属于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是胆囊壁上一种组织成分发生过度增生的结果。
正常胆囊粘膜下,由于上皮组织下陷而形成罗・阿氏窦,一般不到达肌层,影像上难以发现。
若由于胆囊粘膜及肌层过度增生,胆囊壁增厚,增生的粘膜上皮伸入肌层,罗阿-氏窦数目就会增多、扩大成囊状,并深入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膜层,形成粘膜内憩室。
罗-阿氏窦的形态不一,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8-1Omm左右,类似壁间小憩室,与胆囊腔相通。
胆囊腺肌症可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
弥漫型:表现为胆囊壁的弥漫性增厚;节段型:表现为胆囊壁中部(体、颈)节段性增厚,胆囊腔局限型狭窄;局限型或呈基底型:表现为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如帽状或三角形,有学者称为〃小帽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隐痛,部分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表现,多伴有胆囊结石,少部分无症状。
影像学表现胆囊底部多见,分弥漫型、节段型和限局型,壁增厚3~5倍,可见壁内憩室,有时胆囊内可见横行分隔,与胆囊壁强化一致。
如果见到受累部分胆囊壁内有小囊样间隙,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的原因很可能是胆囊腺肌瘤病。
增强CT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可见小囊样间隙,为罗-阿氏窦。
T2加权像可见胆囊远侧部分多发囊性高信号,即珍珠项链征。
CT增强示胆囊底局限性增厚,并可见多个小囊样间隙。
鉴别诊断横断影像检查,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相对常见,且多为偶然发现。
偶然发现胆囊壁增厚时,主要诊断考虑为腺肌瘤病与胆囊癌。
虽然胆囊腺肌瘤病偶可呈实性改变,与恶性肿瘤相似,壁内憩室是腺肌瘤病诊断的可靠依据。
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的原因包括息肉、胆囊炎、肝炎、肝硬化与腹腔积液。
胆系疾病影像诊断
胆囊憩室
多位于胆囊底、体部,多数直径在1cm左右,与胆 囊有较宽的通道,憩室内常有胆汁潴留,易形 成沉积物或小结石。
胆囊异位
胆囊位于正常胆囊窝以外的区域,按异位胆囊出 现的位臵不同,有以下类型:肝内胆囊、左叶 胆囊、肝后胆囊、漂浮性胆囊。
先天性胆道闭锁
胚胎发育期,如胆系不腔化或腔化不全,则出生 后,整个胆道系统或其中一段由纤维性条索替 代。
胆囊炎
(二)慢性胆囊炎
临床及病理:
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即可发展成慢性胆囊炎; 常与胆结石伴发 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常有先天发育异常 右上腹局部压痛, Murphy征(+) 胆囊萎缩;囊壁增厚,钙化;常有结石并:胆囊缩小/增大;胆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示增厚的囊壁均匀强化 MRI:与CT表现相仿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
肝外胆管囊状扩张特点:
肝外胆管类圆形或梭形扩张,管壁增厚 扩张可延伸至肝门区肝管,但肝内胆管远端不扩张, 提示为非梗阻性病变,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MRCP是目前诊断胆管囊状扩张的最佳方法,并能作 出分型诊断,SCTC意义大。 本病易并发胆管结石,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明显增 加,且随年龄增加恶变几率增加。
胆管炎
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
MRCP显示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
硬化性胆管炎
胆系结石
临床与病理
反复、突发持续性右 上腹绞痛 继发胆囊、胆道梗阻 和感染 胆固醇结石、胆色素 结石、混合性结石
胆系结石
影像学表现
胆囊结石检查以超声为首选;胆管结石的显示CT优 于超声 X线:显示胆囊区不透X线结石,ERCP或PTC见结石 充盈缺损及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枯枝样扩张 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结石;环 状结石。CT值低的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高的多 为色素性结石;胆管结石多为高密度。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诊断分析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诊断分析顾立军;赵亚娥;王垚青;陆杨;徐长青;汪登斌【摘要】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及MR表现,以提高对XGC的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15例增厚胆囊壁内(15/19,78.9%)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9例(9/19,47.4%)出现胆囊黏膜不连续.此外,胆囊内结石12例(包括胆囊颈(管)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2例.结论:增厚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是XGC较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而胆囊内黏膜的连续或不连续均可以出现.【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9(025)002【总页数】4页(P137-140)【关键词】胆囊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作者】顾立军;赵亚娥;王垚青;陆杨;徐长青;汪登斌【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影像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影像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影像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影像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影像科;上海市新华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445.3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慢性胆囊炎的一种变型,通常由于胆囊出口梗阻导致的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中的脂质进入胆囊壁结缔组织中,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以胆囊壁内胆汁性肉芽肿的形成并伴有重度增生性纤维化及大量泡沫样细胞为特征,病变发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与胆囊癌表现部分重叠、相似,术前较易误诊,所以正确的术前诊断可以避免侵袭性手术,也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1]。
笔者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XGC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0~86岁,中位年龄61岁。
胆囊癌影像
TNM分期-N分期评估
> 胆囊的淋巴回流首先沿胆总管旁淋巴结(12b组)向离肝方向回流,并 与门静脉后组(12p组)淋巴结和胰头后上方(13a组)淋巴结汇合流入腹 主动脉旁(16组)淋巴结
> 现已明确13a组淋巴结是胆囊癌淋巴转移第一站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 结的分界点,16组淋巴结是胆囊癌淋巴结远处转移的分界点
胆囊解剖
> 胆囊位于右上腹,位于肝脏 表面IV、V段之间,通过胆囊 管与肝管相连,形成胆总管。
> 由底部、体部和颈部组成。 > 大小:通常长7—10cm,宽
2.5cm ,囊壁厚度1-3mm
胆囊解剖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 明确的危险因素:( 1) 胆囊结石; ( 2) 胆囊腺瘤性息肉; ( 3) 胆管囊肿; ( 4) 胆管-胰管异常汇合畸形; ( 5) 长期胆囊慢性炎症,如黄色肉芽 肿性胆囊炎、瓷化胆囊
TNM分期-M分期
>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包括定义为远处转移的淋巴结:主动
脉旁、腔静脉旁、肠系膜上动脉和周围淋巴结等,也包 括:肝、腹膜或肺)
TNM分期-T分期评估
> T1期多为隐匿性胆囊癌,术前影像学分期较困难,其分期主要依靠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及术后病理学检查
> T2a和T2b分期需结合术前影像 > T3和和T4期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作出临床分期
及改善患者预后
FRESH
谢谢
病理:低分化腺癌, 侵及浆膜下层(T2b) , 1枚胰后LN淋巴结转 移(N1) 分期:3B期
胆囊癌MRI表现
肿块型、厚壁型 > 局灶性或弥漫性壁增厚>1cm,不对称增厚,高度提示诊断 > T2WI: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与肝脏相比) > T1WI:肿瘤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强化;DCE早期,边缘不规则强化
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19期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进展李向阳,张燕忠(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030012)摘要:胆囊腺肌症(GA)是胆囊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胆囊黏膜萎缩、肌层增生,黏膜上皮向胆囊壁内凹陷形成胆囊壁内憩室。
目前认为,GA的形成可能与远端胆道狭窄或神经源性功能障碍、胚胎期胆囊芽发育不全、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雌激素、胰胆管汇合异常等因素有关。
虽然对GA的病因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就目前证据而言,尚不能认为GA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关键词: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病因;发病机制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19.029中图分类号:R73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9410243胆囊腺肌症(GA)是胆囊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
GA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胆囊黏膜萎缩、肌层增生,黏膜上皮向胆囊壁内凹陷形成胆囊壁内憩室,即罗-阿氏窦(RAS)胆汁可在RAS 内淤积或经过慢性炎症形成结石[1]。
GA在胆囊切除标本中的检出率为2.0%-8.7%,好发于50~60岁人群,女性多见⑵。
根据组织形态学,可将GA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弥漫型。
其中,局限型最常见,多位于胆囊底部,表现为局部黏膜增厚;节段型多位于胆囊体部,形成一个环形狭窄环,将胆囊分隔成颈部和基底部;弥漫型以整个胆囊壁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特征[,]。
Aldridge等[5]研究认为,GA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之后有研究发现,节段型GA癌变的概率较高[,]。
但近年国内外学者在胆囊切除标本中发现,大部分GA仅表现为胆囊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并未发现恶变。
在国内,虽然2.8%-5.0% GA患者被误诊为胆囊癌,但并未认为GA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胆囊腺肌症怎么办
胆囊腺肌症怎么办
一、胆囊腺肌症怎么办二、三大胆囊腺肌症的类型及病因三、胆囊腺肌症的早期症状
胆囊腺肌症怎么办1、胆囊腺肌症怎么办
建议:养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应减少脂肪的摄取,包括肥肉、猪油、牛油、蛋黄、虾蟹、动物内脏(脑、肾、心、肝)、牡蛎、鱼卵、奶油、蛋糕及油炸类食物等;动物肝、肾、鱼卵及蛋黄等含高胆固醇食物,也应该少吃为宜。
2、胆囊腺肌症的原因
胆囊腺肌症也称为胆囊腺肌瘤病,为一种原因不明性良性增生性疾病。
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
3、胆囊腺肌症是什么
胆囊腺肌增生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为胆囊壁增生性疾病,女性多见。
病理改变为黏膜增生肥厚,罗-阿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
肌层明显增生,胆囊壁显着增厚,囊腔变窄。
假性憩室中充满胆汁,可形成结石。
分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三型。
三大胆囊腺肌症的类型及病因弥漫型: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
胆囊壁增厚,胆中造影时,造影剂可进入罗阿氏窦,可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点状阴影。
节段型:增生的胆囊壁,常引起胆囊环形狭窄,狭窄,超过2mm壁厚,不规则的边缘。
局限型:胆囊壁局部发生明显增厚,常为单发,多位于胆囊底部,易被误为肿瘤,该型可分有内翻、外翻。
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多排螺旋CT的诊断特点袁巍大厂医院210044摘要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0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作平扫及多时相增强扫描,胆囊区作2.0 mm薄层重建,显示囊壁情况结果13例中有2例在强化灶中可见小囊状低密影,即Rokitansky-Aschoff窦依据病理,结合CT表现可分3型:弥漫型5例;节段型1例;局限型7例弥漫型及节段型CT表现:平扫胆囊壁呈明显增厚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出现环样强化灶局限型表现为胆囊体部或底部呈局部增厚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出现舌样强化灶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后薄层重建,能较好地显示二环征三环征及舌样强化征,这是CT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重要依据关键词胆囊腺肌增生症;Rokitansky-Aschoff窦;CT/诊断;薄层重建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胆囊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发病率约2.8 5 ,在影像诊断上方法较多,但在术前CT能做出明确诊断的不多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癌前病变,所以术前诊断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此病的CT征象,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放射科2012年1月至2014年0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33 67岁,平均50岁主要临床表现:右上腹隐痛不适9例,墨菲征(+)3例,黄疸1例采用Philips MX-16机常规禁食46 h,检查前30 min口服1 含碘对比剂1 000 mL,常规仰卧位平扫,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7.0 mm,螺距1.0,扫描范围为肝胆部然后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佛醇或优维显80mL,注射流率2.5~3.5 mL/s,采用双期或三期扫描,增强时间设定:动脉期25 s,静脉期60 s,延迟期5 min,扫描完后,胆囊区作2.0 mm薄层重建2 结果2.1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病理诊断与类型:术后病理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并慢性胆囊炎13例,其中有6例合并胆囊结石经测量胆囊壁厚度范围0.5~2.0 cm 根据病变分布的情况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弥漫型5例,整个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节段型1例,在胆囊颈或体部形成节段性肥厚,在增厚的胆囊壁中出现环状狭窄;局限型7例,位于胆囊底部或体部,呈中央凹陷的圆形隆起病变2.2 胆囊腺肌增生症CT表现:弥漫型:平扫示:胆囊壁呈明显增厚的软组织影,胆囊内外壁光整,与肝交界清晰,胆囊腔明显缩小,增强后,动脉期黏膜及黏膜下区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稍扩大,内缘规则,外缘不规则,强化病灶与正常胆囊壁交界清晰,环绕胆囊腔周围,与胆囊腔一起构成密度对比分明的两个同心圆样环征,即二环征其中1例强化的病灶外层还可见密度稍低的胆囊外壁层,形成密度对比分明的3个同心圆样环征,即三环征(图1)节段型:CT表现,胆囊体部一小节段胆囊壁呈增厚的软组织影,增强后表现类似弥漫型,不过胆囊壁增厚范围较弥漫型小,为一小节段,其余段胆囊无增厚局限型:CT表现为胆囊底部或体部局部软组织增厚,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病灶边缘尚光整,与正常胆囊壁交界清晰,强化尚均匀,形态呈一头大,另一头小,似舌样形状(图2)全部病例作胆囊区2.0 mm薄层重建后观察,2例显示增厚壁内见多个不强化低密度小囊,即RokitanskyAschoff窦讨论3.1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病因病理:胆囊腺肌增生症又称胆囊腺肌瘤病[2,3],属于非炎性非肿瘤性的良性胆囊增生性疾病,本病约占胆囊疾病的2.8%~5%[4,5],好发年龄30~60岁,病因尚未十分清楚由于临床症状酷似胆囊炎胆石症,且多与其共存,术前多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近年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癌前病变[2] 病理上,主要为胆囊黏膜和肌层增生所致的囊壁增厚,并有黏膜突入肌层形成小囊,称Rokitansky-Aschoff窦镜下表现为病变局部黏膜上皮腺样增生,深入肌层形成分支广数目多的憩室,形成Rokitansky-Aschoff窦,周围纤维平滑肌增生,其内可淤积胆汁,继发感染和形成结石3.2 胆囊腺肌增生症CT特征与诊断要点:Rokitansky-Aschoff窦的显示,为本病CT诊断最为直接的征象,若Rokitansky-Aschoff窦比较小,CT难以显示时,可仅表现为胆囊壁非特异性增厚文献[3]认为,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后,作CT多时相扫描有利于观察Rokitansky-Aschoff窦,有时可见特征性花环征普通CT 扫描Rokitansky-Aschoff窦难以显示,但本组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并作2.0 mm薄层重建,部分图像作放大处理,所以部分病例Rokitansky-Aschoff窦能显示因此,笔者认为在未作口服或静脉注射胆囊造影CT检查时,多排螺旋CT扫描并薄层重建后比普通CT更有利于观察RokitanskyAschoff窦,能更好地为诊断本病提供直接依据本组病例中,另一个较有特征的征象是二环征或三环征在病理上,由于胆囊平滑肌增生,增生的平滑肌组织较正常的胆囊组织强化明显,所以在增强的横断面图像上形成密度对比分明的环,再加上不强化的胆囊腔,即构成了强化明显的病灶与内层不强化的胆囊腔及稍强化的胆囊壁外层稍低密度影所形成的2个或3个同心圆样环征,称之为二环征或三环征此征象在胆囊其他疾病中少见,因此,它也是本病CT诊断的另一个较有特征的表现局限型病例中所表现的舌样强化胆囊壁厚度对本病CT诊断具有意义,在本组病例中,经测量胆囊壁厚度均在0.5 cm以上,而无一例壁厚<0.5cm,分析其原因,可能厚壁病例中,病灶的特征较容易观察到,而薄壁难以显示出病变的特征3.3 与慢性胆囊炎的关系及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本病与慢性胆囊炎之间的关系:本组病例中,13例均同时合并有慢性胆囊炎,13例中6例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在病理上由于Rokitansky-Aschoff窦的形成,窦腔与胆囊腔是相通的,窦道局部胆汁引流不畅,容易激发炎症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炎症,因此,胆囊腺肌症与慢性胆囊炎关系十分密切本病与胆囊癌的鉴别:胆囊癌典型CT表现是胆囊壁不匀称性增厚,腔内软组织肿物,胆囊壁消失或显示不佳和伴发其他征象[6],就诊时多有肝转移[7]参考文献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 第3册.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2 阳红艳,许乙凯胆囊腺肌瘤病影像学诊断基础及现状.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5,28(3):157-1593 彭卫军,周康荣,李轫晨,等. 胆囊腺肌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6): 527-5304 Yoshimitsu K, Honda H, Jimi M, et al. MR diagnosis of adenomyomatosis of the gallbladder and differentiation from gallbladdercarcinoma: importance of showing Rokitansky -Aschoff sinuses. AJR, 1999, 172(6): 1535-15405 Haradome H, Ichikawa T, Sou H, et al. The pearl necklace sign:an imaging sign of adenomyomatosis of the gallbladder at 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Radiology, 2003, 227 (1): 80-886 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胆囊腺肌症预防的五个简单方法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胆囊腺肌症的发生 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避免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 导致胆囊腺肌 症
0 1
适当的运动可 以预防胆囊腺 肌症
0 2
建议每天进行 至少30分钟的 有氧运动
胆囊腺肌症预防的 五个简单方法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了解胆囊腺肌症 03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04 保持适当的运动 05 控制体重和腰围
06 定期体检和筛查
了解胆囊腺肌症
第二章
胆囊腺肌症的定义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 病,主要表现为胆囊壁的增厚和 腺体增生。
避免使用激素类药 物
避免使用非处药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 用和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遵循医嘱:在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非甾体消炎药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影响药效。
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 等不良反应,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抗生 素
胆囊腺肌症的症状包括右上腹疼 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胆囊腺肌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 能与遗传、环境、激素等因素有 关。
胆囊腺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 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胆囊腺肌症的症状和影响
症状:腹痛、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等
影响:可能导致胆囊炎、 胆石症等并发症
胆囊腺肌症的超声图像分析
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的检验 ,P≤0.05认为有 统计等差异。
中央 前房 深 度 变 浅 ,这 在 自 内 障 初 发 期 及 完 全 混 浊 期 较 明 显 。 而在 自 内 障
2.结 果
晚期 ,由于 晶体纤维液化 ,囊膜 凹陷 ,中央 前房 深度反 而加 深。而本例研究
520例患者超声 图像均有不 同程度 的晶状体 增厚。有时伴有前房深 度 中 ,发 现有 231例 出现 玻 璃 体 斑点 状 或 絮 状 强 回声 反 射 ,这 也 是 与 患者 年 龄
少宫内置节育器并发症 的发生 ,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宫内置节育器 ,或上
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 和监测宫 内节育 ,可提高官 内节育的节育率 以及减
节 育器 后 进 行 B超 检 查 ,确 定节 育 器 位 置 ,以 后 分 别 3、6、12月 各 复 查 一 次 , 少置官 内节 育器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的发生 。超声对宫 内节育器异位合并宫
老年 性 白内障 眼超 声的诊 断
朱 昊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摘要】目的 :探 讨高频超声诊 断老年性 白内障的应 用价值。方法 :采用 美国 Humph ̄y公司眼科专用 A、B超测量 系统 ,对 520例老年性 白内障组及 410 例对照组进行前房深度 ,晶体厚度超 声影像 测量 。各项均值进行组 间比较和分析。结果 :老年性 白内障组 与对 照组相 比,在前房 深度 、晶体厚度等方面.均 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性 白内障组前房深度 变浅 ,晶体厚度增加 ,同时超 声影像上有显著改变,提 示眼超声在白 内障诊断上安全有效。
之后每年复查一次。这样可以减少官 内置节育器 的并发症的发生。定期作 内早孕的诊 断有重要I临床价值 。
胆囊腺肌症的超声诊断价值
胆囊腺肌症的超声诊断价值胡英;石道安;岳飞廷;陈艳【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胆囊腺肌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胆囊腺肌症手术患者33例进行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结果对照.结果术前超声确诊27例,误诊6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8%.结论对胆囊腺肌症超声可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经济和可重复的检查手段,应用多切面的检查方法,仔细观察,可有效减少胆囊腺肌症的误诊.【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0(029)005【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胆囊;腺肌增生;超声检查【作者】胡英;石道安;岳飞廷;陈艳【作者单位】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超声室,四川雅安,625000;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超声室,四川雅安,625000;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超声室,四川雅安,625000;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超声室,四川雅安,6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并不少见的胆囊壁良性病变,临床表现多与胆囊炎,胆囊结石,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相似,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临床医生不易诊断,超声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资料,帮助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术前超声检查,术后病理确诊的33例作为分析对象,男性14例,女性例19,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8岁。
20例合并胆囊结石,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闷胀不适,疼痛,时有绞痛,食欲不振等,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单纯性胆囊腺肌症13例,表现为饭后上腹不适6例,无明显症状到我院体检4例。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腺肌增生。
1.2 仪器采用日本ALOKA3500型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LOGIQ-α 200型黑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0MHz。
1.3 方法患者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肋下及肋间多切面扫查,单纯性胆囊底部局限性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同时采用高频探头配合检查。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摘要:目的对临床胆囊腺肌症的患者临床超声影像学的表现及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准确性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等方面综合情况。
方法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经过手术病理学诊断确定为胆囊腺肌症的患者中,抽取25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对其检查结果及超声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以手术病理学方面的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其最终的临床检查之后的准确率效果情况。
结果超声结果分析时发现,弥漫性的增生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了胆囊壁的弥散性增厚,伴有内壁不光滑、不平整、存在凹凸面的现象,内腔明显缩小,其局部可见多发、散发、形态不一的小囊状的无回声区,呈现“彗星尾征”,回声伴有小而强的闪光点。
合并胆结石的情况下则存在强光团,伴有声影。
而节段性增生主要表现为其胆囊壁出现局部的增厚,增厚形式以三角形为主,而且逐渐向胆囊内部突出,严重情况下伴有明显“三角征”,可见多发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而底部局灶性则伴有底部局限性中低回声结,高频探头下可见内外光滑连续,伴有强回声点,出现“彗星尾征”。
准确率方面,与手术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19例,误诊4例,漏诊2例,与金标准未呈现显著不同(P>0.05)。
结论目前临床胆囊腺肌症患者在具体进行超声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不同的分型表现也存在着差异,通过相关检查有助于更好的辅助进行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的总体准确性相对较高,在具体诊断时,还需要采取多切面高低频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最终的准确性。
关键词:胆囊腺肌症;临床诊断;超声检查;病理检查;金标准;效果;引言:目前临床诸多胆囊性疾病之中,胆囊腺肌症发生相对较少,而且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临床发病机制研究方面仍然不完全明确,作为一种胆壁疾病,主要是由于其胆囊腺体和胆囊的肌层出现了一系列的良性增生改变,患者缺乏特异性体征和症状,大部分依靠超声检查进行筛查[1]。
超声检查具备着快捷无痛而且无创的特性,因此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此类疾病与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症状高度接近,不具备典型性,临床检查的过程中,往往患者也会合并出现胆结石为主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前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就成为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胆囊腺肌症的介绍
胆囊腺肌症的介绍
关于《胆囊腺肌症的介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胆囊腺肌症这类病症大伙儿了解是一种哪些病症吗,假如大家不清楚是哪些的病症,我们建议大伙儿能够来了解一下本文的详细介绍。
针对胆囊腺肌症这类病症我们要想在日常生活中医治它是较为艰难的,因此我们期待大伙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搞好它的防止方式,防止这类病症的产生。
胆囊腺肌症也称之为胆襄腺肌瘤病,为一种原因模糊不清性良好增生病症。
:胆结石的诱因比较复杂,一些是不能变更的要素,比如:慢慢增长的年纪、女士、人种、遗传基因和家庭史;一些是后天性要素,一部分是能够大逆转的,比如:怀孕、肥胖症、低化学纤维、高烧卡膳食结构、长期忌食、一些药品如头孢曲松钠,降血脂药、避孕药。
建议:培养定时执行定量分析、少食多餐、忌暴食暴饮优良的饮食结构。
平常应降低人体脂肪的摄入,包含白肉、动物油、黄奶油、鸡蛋黄、虾蟹、动物内脏(脑、肾、心、肝)、杜蛎、鱼籽、鲜奶油、生日蛋糕及煎炸类食材等;小动物肝、肾、鱼籽及鸡蛋黄等含高胆固醇食材,也应当少吃为宜。
胆囊腺肌症一般沒有什么症状,有的可能有腹痛、消化不良等胆囊炎的病症。
假如确实不愿手术治疗,能够定期复诊B超,无需服食哪些药品,没有用。
最好是在融洽好各种各样事务管理后择期手术。
复诊中假如发觉胆囊壁增厚更为显著,壁内数据信号周边不规律,或出現胆囊息肉,提醒恶化可能,尽早手术治疗。
以上是一篇有关胆囊腺肌症的详细介绍,期待大伙儿看了以后都应当要了解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哪些的病症,那样大家猜可以更强的防止这类病症的产生。
假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胆囊腺肌症这类病症,我们建议大伙儿应当要立即的到医院接纳医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段型:胆囊壁节段性增厚,胆囊缩窄变形,远端囊腔 内可伴有小结石
弥漫型:胆囊壁增厚欠均匀,囊腔内面轮廓不整,壁内 见多个RAS,部分与囊腔相通
节段型和局限型的差别仅为病变累及范围不同,前者累及范围相对较大,而局 限型累及范围较小,多发生在胆囊底部
(胆囊)慢性胆囊炎伴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胆囊结石
• 老年人多见,恶病质体征较明显 • 胆囊壁不均匀增厚伴强化。 • 内壁凹凸不平,与周围境界不清 • 粘膜破坏中断 • 可直接侵犯肝脏,可有周围淋巴结
转移
•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 胆囊壁增厚,分三型(局限型、节段型、弥漫性) • RAS为其特征性表现 • T2WI上RAS为点状或小囊装高信号 • 增强扫描增厚的胆囊壁明显强化,RAS无强化 • MRCP:珍珠项链征
胆囊壁多弥漫增厚,胆囊腔变小而不闭塞 增强黏膜线完整、壁内可见低密度结节、呈“夹心饼干征”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壁正常或略增厚,体部多见,低而扁平,部分呈乳 头状突出
窄基底,或有蒂,表面不规则,增强明显强化(胆固醇 息肉无强化)
胆囊壁均匀性增厚、毛糙,很少形成局灶性增厚 增强增厚的胆囊壁轻度强化,无RAS显示
• 假性憩室中可充满胆汁,形成结石
GBA
分型
胆囊腺肌症分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三型 •弥漫型: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 •节段型:为胆囊壁的一段环形狭窄,大多出现在体部或体 颈交界处 •局限型:为胆囊基底部呈帽状增厚,常出现脐凹征
胆囊壁呈弥漫性、节段性或局限性增厚,胆囊壁内见多 发小憩室,可与胆囊腔相通
发病率约为2.8-5%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以前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于胆囊黏膜增生、平滑肌增
生、神经纤维异常增生致胆囊壁肥厚,同时黏膜上皮陷 入肌层从而形成RAS
GBA
• 胆囊内压力升高:胆管远端狭窄、神经源性功能障碍、 壁内神经结构异常增生
• 感染因素:胆囊结石、胆囊炎 • 先天性因素:有学者提出GBA的发生与胚胎期胆囊芽囊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规培生 康雅清
解剖
GBA
正常胆囊长约8-12cm, 宽3-5cm。容量约3060ml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 浆膜三层组成,厚约13mm 胆囊分底、体、颈、管 四部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是一 种以胆囊腺体、肌层慢性增生,同时伴有黏膜上皮陷入 肌层从而形成罗-阿氏窦 (Rokitansky-Aschoffsi nuses, RAS)为特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良性疾病
增厚的胆囊肌层内出现RAS是GBA的特征性表现,故RAS 的显示是影像学检查的关键
增厚的壁明显强化,内可见小囊状低密度无强化区即为 RAS
a:平扫 b-d: 强化
胆囊壁明 显增厚,RAS 显示清楚,胆 囊周围见渗出, 合并胆囊炎
GBA强化特点
动脉期病变区域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明显强化 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逐渐向肌层、浆膜层延展 这种强化方式 在胆囊其它病变中相对较少见,反映了
外膜:较厚,为疏松膜
病理上的胆囊黏膜和肌层的增生肥大
CT值35-62-80
CT值40-47-79-80
珍珠项链征:MRCP及T2WI上可见增厚的胆囊壁中多发、小 圆点状的高信号囊腔,大小多为2~7mm,一般约4mm, 形似珍珠项链,故此得名
鉴别诊断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 慢性胆囊炎 胆囊癌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不全有关 • 其他因素
GBA
临床表现
• 可无症状,在体检时发现 • 与胆囊结石、胆囊炎极为相似 • 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
等
病理
GBA
• 黏膜增生肥厚,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
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
• 肌层明显增生,导致胆囊壁显著增厚,囊腔变窄
谢谢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 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 见少量粘液颗粒
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 管和弹性纤维。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 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
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 纵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