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人体生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护理学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主要内容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功能相一致的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
在正常条件下,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只有了解了正常条件下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才能了解在疾病条件下哪些功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或其它手段进行防治和护理。
因此,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肾脏的排泄功能、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生殖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
本课程前修课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后续课为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生理学理论来源于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并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运用生理学的知识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课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一般是先总论后系统,即先了解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再了解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调节和机制。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验课和临床案例教学来完成。
实验课可以和理论课并进,也可以集中进行,临床案例教学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
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则、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能了解本门课程与后续课程、临床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能尝试应用人体生理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掌握、熟悉和了解。
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习和考核的重点,占考试内容的80%左右。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媒体的选择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初步设计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IP课件为辅助媒体,建设完善一站式网络课程,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可选的空间。
1.文字教材《人体生理学》为主教材,主编:李效义。
2.录像教材《人体生理学》以及《人体生理学临床应用专题讲座》为辅助教材,主讲:李效义、郭争鸣、贾军等。
3.系列多媒体实践教学课件《蛙心标本制作》、《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交叉配血与输血》、《微循环与休克》等。
制作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4.网络课程《人体生理学》,为一站式学习平台,可作为主教材,也可作为辅助教材。
设计、脚本编写:广播电视大学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二、媒体使用说明
1.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教材。
教材每章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小结和学习活动(包括临床病例生理学分析、自测练习和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等四个模块构成,其中穿插“临床联系”等助学模块。
学生按照每章的学习目标阅读、理解文字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学习提示中的“临床联系”为线索思考生理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习目标”和“临床病例生理学分析”、“自测练习”为线索检测自己学习理解和掌握本章内容的情况。
2.录像教材是学生配合文字教材使用的辅助教材。
录像教材可以调动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建议学生在学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录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3.系列多媒体实践教学课件主要是加强实验和临床应用教学,突破实践教
学难点。
4.网络课程《人体生理学》,为一站式学习平台,学练考学习过程一体化设计。
各章以生理重点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模块形式呈现,突出学科的实践教学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建议
建议教学单位做好做好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工作,共同做好教学落实工作。
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作,通过面授辅导、小组学习,网上远程协助等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字教材和/或登录网络课程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做好形成性考核、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
第三部分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
【教学要求】
1.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兴奋性、刺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强度(阈值)、反射及反馈。
2.熟悉: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适应性、反应类型、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第三节兴奋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教学要求】
1.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相关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2.熟悉: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其特点;钠钾泵的生理意义;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了解:兴奋在同一细胞和细胞间传导的特点;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血液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血细胞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功能;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红细胞的特性及临床意义;生理性止血的步骤;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的概念及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
2.熟悉:红细胞的正常值、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小板的功能。
3.了解:血细胞的来源及破坏;Rh血型与ABO血型的不同点。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脏的机械活动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三节血管生理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器官循环
【教学要求】
1.掌握:心动周期、心功能评价和心功能储备的相关概念(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等);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组织液有效滤过压、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中
心静脉压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中心静脉压测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支配心脏的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和受体;心血管反射。
2.熟悉: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兴奋性的变化;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正常心电图的波段及意义;静脉回心血流量的影响因素;血管紧张素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微循环概念及功能;冠状循环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3.了解:心动周期中心室压力、容积变化的特点,心脏瓣膜的开闭状态及心音的形成;脑血流量及其调节的特点。
第五章呼吸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要求】
1.掌握:呼吸过程的环节;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胸内负压的形成机制及气胸;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分压差、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氧的运输;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的概念,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熟悉: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肺通气的动力及阻力;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的概念;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二氧化碳的运输;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消化道的运动
第三节消化液及其分泌
第四节消化道的吸收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胃液的成分、作用及胃液分泌的影响因素;胰液的成分、作用及胰液分泌的调节因素;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屏障和胃黏膜屏障;小肠的运动形式;
2.熟悉:胃的运动形式;黏液-HCO
3
胆盐的肠一肝循环的概念;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水、钙、铁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3.了解: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特点;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来源和作用。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能量代谢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要求】
1.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及其临床意义;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变动;人体的散热方式及临床物理降温方法及机制。
2.熟悉:发热机制。
3.了解:能量代谢。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尿生成的过程
第三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
第五节尿液及其排放
【教学要求】
1.掌握:尿生成的环节;肾小球滤过率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葡萄搪的重吸收特点及肾糖阈的概念。
2.熟悉:肾脏的功能;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渗透性利尿、水利尿的概念;尿生成的调节;尿的排出。
3.了解: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产生原理。
第九章神经系统
【教学要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牵涉痛;脊休克、牵张反射、腱反射及肌紧张的概念;脊休克;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的主要种类、来源;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
2.熟悉: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神经纤维传导特征;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小脑对躯体运动调节;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3.了解: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脑电图的基本波形的意义。
第十章感觉器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视觉器官
第三节听觉器官
第四节前庭器官
【教学要求】
1.掌握:瞳孔对光反射;视力、视野的概念;屈光不正的种类及矫正。
1.熟悉:近点、近视、老视眼的概念;眼的调节。
2.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传音系统的功能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前庭器官组成及功能。
第十一章内分泌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
第三节甲状腺
第四节肾上腺
第五节胰岛
和降钙素
第六节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
3
【教学要求】
1.掌握: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应激反应的概念;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的调节过程。
2.熟悉:内分泌、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的概念;激素的一般特征;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3.了解: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催乳素主要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应急反应的概念;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降钙素的
的生理作用。
生理作用;维生素D
3
第十二章生殖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男性生殖
第二节女性生殖
【教学要求】
1.掌握:主性腺器官的功能;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与垂体激素及卵巢激素的关系。
2.熟悉: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
3.了解: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三章实验
【教学内容】
一、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三、ABO血型鉴定
四、交叉配血实验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六、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
七、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八、肺活量的测定
九、呼吸运动的调节
十、影响家兔泌尿功能的因素
【教学要求】
1.掌握:“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的实验操作及其临床意义;ABO血型鉴定、交又配血试验的实验操作、观察、判断及临床意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间接测量血压”的实验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的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分析;肺活量测定的临床意义;“呼吸运动的调节”的实验过程观察,低氧、二氧化碳升高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家兔泌尿功能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