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种蛋大小的控制

合集下载

浅述肉用种母鸡过肥的危害及原因解析

浅述肉用种母鸡过肥的危害及原因解析

浅述肉用种母鸡过肥的危害及原因解析凡从事肉用种鸡饲养的人员对控制母鸡体重的重要性是深有体会的。

但要问为什么控制母鸡的体重、母鸡过肥的危害性可能会有好多人不甚明了。

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肉用种母鸡的生理特征,在这里介绍一下母鸡过肥的危害及进行原因分析。

肉鸡饲养产业中,生长最快的鸡就是吃的最快、最多,消化和吸收最完全的鸡。

生长速度是肉用种鸡选育中的主要性状,因此肉种鸡群的管理稍不留意,就会使它们吃得太多而变得过肥。

过肥的母鸡产蛋很少,有证据表明,不加以限饲的母鸡所产蛋数只有限饲母鸡的一半。

母鸡产蛋是神经中枢和卵泡发育及成熟的精密协调合作的结果。

鸡的卵巢共有2000~3000个卵细胞,饲养管理较正常的健康母鸡只有十多个卵细胞发育较快,而且它们发育大小先后有序。

一般来说,鸡体内只有5~7个直径1厘米以上的卵泡,每个卵泡之间的大小稍有区别,不会有两个或更多个同样大小的卵泡。

其余的卵泡则极细小而待大卵泡成熟脱离卵黄膜后才陆续先后发育替补。

卵泡成熟后即脱离卵黄膜进入输卵管的喇叭口,在输卵管内经一系列的形成过程,最后成为一个合格的鸡蛋产出体外,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4~26小时。

产蛋后约1小时后又排下一个卵,所以次日产蛋的时间一般比上一日的稍迟。

在产蛋高峰期,高产的肉种鸡可以连续产蛋长达40天,休息一天后又进入第二个连产期;而低产母鸡的连产期只有三五天,并且要停产许多天后才进入第二个连产期。

当母鸡过肥时,其卵巢中的卵细胞因营养过多,易引起多个卵细胞同时发育,同一时间内有15个甚至更多个直径1厘米以上的卵泡,有的大小相同,因而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卵同时排放,造成产双黄蛋或三黄蛋,这些蛋都不宜孵化而造成经济损失。

正常的鸡只在白天产蛋,晚上则安静地使输卵管内的卵黄加蛋白、蛋膜,并停留在子宫约16小时,以形成蛋壳。

过肥的母鸡因生殖生理失调,产蛋并不遵循以上规律,往往晚上将蛋产在垫料上,容易受污染。

有时一天产两个蛋,或因蛋在子宫部停留的时间太短而钙化不足,以至产下薄壳蛋或软壳蛋,这些当然都不属于合格的种蛋。

浅谈种蛋的管理

浅谈种蛋的管理

等 ;急性者体温上升 ,常无腹泻而突然死亡 。在
2 1 p7 。7 7
畜 牧 兽 医
饲 养繁育
行排风 ,待种蛋表面干燥后再进行熏蒸 。
1  ̄2 ℃ ,但应 根 据种 蛋 贮存 的时 间而 调整 , 8 0 存 8 i ~ 0 d的种 蛋 ,最 佳 温 度 应 为 l ~1 ℃ ; 6 8
众所周知 ,种蛋 的质量对 于孵化场来 说,与 蛋或 蛋壳 表面 有瘤 状 突起 或 钙盐 附着 、短 圆形 种蛋孵化 率、雏鸡质 量紧密相关 ,因此种 蛋从产 ( 细长形或椭 圆形 ) 、破损蛋 、薄皮蛋 、血斑蛋或
出到入孵各个环节 的控制对 于提 高雏鸡孵化 率具 肉斑 蛋、脏 蛋等 。在选 蛋过程中 ,应 淘汰掉各类
的要求高 ,不适宜孵化 的种蛋有小蛋 ( 蛋重低于 5 福尔马林熏蒸种 蛋的操作要求 5 ) 0 g 、大 蛋 ( 塑料 蛋盘 支 撑 面 接 触 比较 困 5 1 环境温度 达 2 ℃以上 ,相 对湿度达 7% 与 . 4 5以 难) 、双黄 蛋 ( 黄 蛋) 三 、皱 缩 蛋 ( 蛋壳 薄厚 不 上 。
作 肠道 正 常菌 群 的组 成部 分 ,被认 为是 非致 病 输 卵管炎和腹膜炎 ,脐 带炎 ,肉芽肿 。因大肠杆 菌 。直 到 2 世 纪 中叶人们才 认 识到 一些特殊 血 菌致病 型较 多 , 在 治疗上 应 借助实 验室 的药敏 O 清 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 ,对畜牧业的 试验 来筛 选敏 感 药物 ,在 治疗 上才 能 更准 确一 危 害 也 日益 明显 ,其 潜 伏 期 从数 小 时至 3d 不 些 ,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些病 毒, 以防l 该微 生物 通过蛋壳上成百上千 的 L
生产 种鸡 的种 蛋蛋 重要 求在 5 以上 ,生 小七孔进入种蛋 。因此,拣蛋和选蛋过程 中,要 2g 产商 品鸡 的种蛋 蛋重 要求在 5 0 g以上 ;蛋形 要 定期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拣 蛋后立即对种蛋进行

肉用种公鸡管理

肉用种公鸡管理

肉用种公鸡管理种公鸡的繁殖性能比较容易度量,睾丸大小及精液品质都是可以测定的。

种公鸡饲养显然是种鸡饲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对繁殖力的影响从小鸡的初期饲养阶段就已开始。

延长初期饲料的饲喂时间,有助于促进骨骼生长,尤其是提高胫骨长度。

长腿的种公鸡优于短腿种公鸡。

睾丸大小和精子数量也受营养的影响。

精子膜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这种重要的长链多聚不饱和酸主要存在于鱼油中,实际的含量因鱼种类而有很大差异。

金枪鱼油是这种脂肪酸的良好来源。

生产试验表明,这种脂肪酸对繁殖力有良好作用,特别是对50周龄以后的种公鸡,不仅对于种公鸡的繁殖力重要,对于种母鸡也一样。

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容易氧化。

因此,确信饲料中含有适当数量的抗氧化剂十分重要。

维生素E具有的抗氧化性能可以稳定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在重要的组织中,每吨饲料的保证量可能是150-200克。

4周龄公鸡的体重达到590-725克的,并且有较长的胫骨,这使得公鸡较容易与母鸡交配,并减低母鸡的死亡率。

育成初期,体重较重的公鸡,通常在生产期间体重最轻,在其他鸡群也有此种现象。

在使用高蛋白质(CPl8%)的种鸡产前料后,再使用低蛋白质的产蛋期饲粮,对受精率有负面的影响,公鸡在48周龄后受精率低于80%。

如果先给公鸡喂种鸡产前料,接着给予低蛋白种鸡饲粮,这样即使公鸡在40-50周龄的给饲量不足,但受精率仍在80%以上,如果不给公鸡喂种鸡产前料,虽然所喂给公鸡的日粮能量在11993千焦/千克,蛋白质为17.7%,但在55周龄时受精率仍急剧下降。

1.产蛋期公鸡的采食量公鸡在36周龄每天减少7克给饲量,使得受精率下降,而体重增加。

34周龄及40周龄时给饲量各减少2克,也引起受精率急剧下降,但在48周龄时增加1克给饲量,可以使受精率得以恢复。

这个现象可以解释为,在严重限饲之下,公鸡首先将采食能量用于维持,所剩余的能量才用于生长及繁殖(产生精子),维持则包含交配活动。

当采食能量降低至临界水平时,将导致暂时性失重,接着减少交配活动及精子生成,因此这些不活动的公鸡在能量需求量下降的情形下,即使船予较低饲料量其体重仍会增重。

肉种鸡生产中的种蛋管理要点

肉种鸡生产中的种蛋管理要点
物 安 全 措 施 等 有 助 于 确 保 良好 的 蛋 壳 质 量 ;疆 壳 质量 出现 问题会 直 接影 响孵 化 率 。 2 正 确 管 理 产 蛋 箱 , 少 地 面 蛋 和 窝 外 蛋 减
产 蛋 箱 护 板 2 3处 ) 外 购 垫 料 到 场 后 进 行 检 测 ; / 。
每 月 监 测 鸡 舍 中 产 蛋 箱 垫 料 的 细 菌 、霉 菌 污 染 情 况 ; 止室 外储 存 垫料 ; 3 禁 从 0周 起 每 l 0周 彻 底 更
22 减 少 地 面蛋 和 窝 外 蛋 一 天 中 占巢 率 不 是 .
均 匀 分 布 的 ,因为 大 部 分 种 蛋 在 光 照 后 6 7 - h产 下 。 鸡 能 影 响 母 鸡 的 产 蛋 行 为 , 旦 养 成 产 地 面 公 一
蛋 或 棚 架 蛋 的 习 惯 ,很 难 根 除 ,并 且 其 它 母 鸡 模 仿 。因 此 , 取 以 下 措 施 有 助 于 减 少 地 面 蛋 和 窝 外 采

枚 蛋开 下一 层 蛋窝 。
214 使 用 优 质 的 产 蛋 箱 垫 料 产 蛋 箱 中 的 垫 ..
料 、 垫 或其 它铺 垫 材料 必 须 干燥 、 净 、 满 ( 草 洁 充 到
采 用 棚 架 饲 养 是 生 产 高 质 量 种 蛋 的 最 好 方 法 之 一 ; 蛋 期 保 持 垫 料 干 燥 清 洁 、 确 饲 喂 、 料 产 正 饲 配 方 符 合 营 养 要 求 、 证 种 鸡 无 病 、 过 营 养 及 生 保 通
从 种 蛋 孵 化 出 高 品 质 的 雏 鸡 需 要 经 过 有 效 的
213 正 确 管理 产 蛋 箱 产蛋 箱 应至 少 在鸡 群 开 ..
产 前 3周 打 开 , 因 为 此 时 母 鸡 已 开 始 寻 找 产 蛋 巢

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选 择 的 标 准 与 第 一 次 选 择 基 本 相
同 . 但 应 注 意 选 } 性 别 鉴 别 错 误 的鸡 } J
只 。 育 成 期 应 进 行 4次 选 种 ,第 一 次 1 0周 龄 ,选 留 比例 为 l ~ 35 ;第 二 3 1 .%
周 龄 时 可 按 比例 』l 年 轻 的 公 鸡 , 以 J入 『 不 同批 次 的公 鸡 实行 替 换 。也 可 在 3 ~ 5 4 0周 进 行 公 鸡 调 换 . 具 体 方 法 是 : {
半 公 鸡 进 行 称 重 , 以 便 更 好 的 了 解 体 重 的 生 长 发 育 趋 势 .及 时 调 整 料 量 ,
确 保 得 到科 学 合 理 的周 增 重 。
35 防 治 脚 趾 损 伤 .
高 种 蛋 的 受 精 率 ,从 而 提 高 整 个 鸡 场
的 养鸡 生产 效 益 。
15 提 旱 限 饲 .
雏 鸡 运 达 育 锥 舍 后 .应 尽 早 给 予
饲 料 和 饮 水 ,这 样 消 化 系 统 、免 疫 系
肉 用 种 公 鸡 配 种 能 力 的 饲 养 管 理 技 术
要 点
统 等 都 会 较 早 得 到 更 好 的 发 育 ,且 体
重 均 匀 度 也 较好 。 13 采 用 正 确 的饲 料 喂 养 方 法 .
32 科 学 配 制 日 粮 .
要 随 时 观 察 公 鸡 腿 脚 、胸 部 肌 肉 、 鸡 冠和 肛 门颜 色 情 况 ,综 合 评定 ,
淘 汰 跛 足 、存 生 婵 缺 陷 等 不 合 格 的 公
鸡 ,并 减 去其 采 食 位 置 和料 量 。
37 制定 公 鸡 替 换 方 案 . 由 于 公 鸡 往 3 ~ 0周 后 交 配 欲 望 54

种蛋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

种蛋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

种 蛋 卸 车 时 要
城疫 、禽 流感 、法 氏囊 抗体值 进
行检测 ,达到开产前标 准。
2 种蛋选 择
墙 上 也 应 有 相 应 标 识 ,以 便 于
为 减 少 种 蛋 破

21 挑 选 程 序 .
管 理和 追溯 。 52 种 蛋 贮 存 环 境 . 种 蛋 贮 存
的 适 宜 温 度 为 1 ~ 8℃ ,湿 度 31
种蛋 符合 人孵 标准 。
22 选 择 标 准 . 从 种 蛋 的 蛋 重 、蛋 形 、蛋 壳 质 量 、卫生 指标 4 方 面进 行 控制 。人孵 种 蛋 的蛋 个 重要 控 制 在 5 ~ 5g 0 6 ,且 同 一批 次 的整 体 种 蛋 均 匀 度应 达 到 8 %以 上 ;蛋 形 指 数 07 08 ( 径 / 5 . . 横 ~ 纵径 ) ;蛋 壳 颜 色 符 合 品种 特 点 ,不 能 有 软 蛋 、
37
为 保 证 种 蛋 质 量 管 理 工 作 的落 实 和 持 续 改
进 ,应 形成 部 门 自查 ,种鸡 场 和孵化 场 互查 ,以 及 公 司层 面抽查 的三级 管理 考 核体 系 。 自查 、互 查 和抽 查结 果要 纳 入 到各部 门业绩 考核 ,并与 相
应 员工 的工 资考核 挂钩 。口
备 专 用 种 蛋 运输 车 ,车 厢 内温
度 保 证 在 l~ 8。 ,为 保 证 温 31 【 =
度 的准 确 性 ,每 个 车 厢 内应 配
保种 鸡无垂 直传播 性疫病 ;并 对
新城 疫 、禽 流感 、法 氏囊 进行 检
置 卡 式 温 度 计 ,随 时 对 温 度 进
行监 控 。 5 种蛋入 库及 贮存

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肉种鸡的产蛋期是实现繁殖价值,生产效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对整批鸡的饲养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肉种鸡一般在25周龄开产(肉种鸡全群产蛋率达到5%即为开产),29周龄达到产蛋高峰,一般高峰产蛋率在85%左右,63-65周龄淘汰,整个产蛋周期约产种蛋170枚,提供合格鸡雏约130只。

下面就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两高一低”的鸡舍结构,结合自身多年来肉种鸡饲养管理经验,浅谈下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一、产蛋率5%之前肉种鸡的饲养管理产蛋期产蛋率5%之前的管理确切的说就是种鸡周龄15-23或25周的管理,此阶段的重点先利用料量刺激,然后用光照刺激,使种母鸡开始产蛋。

此阶段种母鸡原则上应该按照正常体重曲线的饲养程序进行饲喂,体重,体况适当的时候按照所推荐的光照程序进行加光,这样种鸡群才能实施开产。

(1)15-19W周龄为育成料。

种鸡周龄大于15W之后性腺开始快速发育,每周的料量增幅也远大于15W之前。

此阶段的关注重点为加料之后,要密切关注每周的周增重情况,一般会出现按照标准料量添加,罗斯308可能在此阶段超重。

具体饲养过程中要根据本场实际及往批次经验,对料量的使用进行微调,以保证良好的周增重。

(2)19- 25周龄喂产前料,见蛋后逐渐过度为产蛋料(也有此阶段不使用产前料,到开产时直接过渡到产蛋料的)。

过度方法为按比例过度20%,40%,60%,80%,100%。

种鸡在此阶段往往容易超重,原因经过8周左右的大幅度加料,以及种鸡开产的具体日期的不明朗化,很可能出现料量加的过高或基础料量定的过高。

解决办法为此阶段定位每周两次称重。

每周加料要依据周增重多少,同时参考前3周的周增重以及增重曲线的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3)21-25周龄是卵巢发育成熟期,此阶段周增重相对快一些是应该的,但是要掌握每周周增重不要超过150克。

(4 ) 根据母鸡体成熟和性成熟(耻骨间距达到4厘米,约2指宽;耻骨顶端触摸有钝圆感,此种比例的母鸡数在90%以上时才可以选择加光.)具体的加光程序如下,第一次加光不低于4小时,即加到12小时,(12小时的光照时间是母鸡性腺快速启动的生理阀值)把光照强度提高到35勒克斯以上,并保证光照在整个鸡舍的均匀性,给种母鸡足够的光照刺激,促进其开产;24周龄加光到13小时,产蛋率5%是加光到14小时。

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的措施(一)

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的措施(一)

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的措施(一)摘要总结了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的措施,包括培育优良鸡群、科学饲喂、严格光照时间、加强种蛋生产控制、加强环境管理、做好防疫工作等内容,以期为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种鸡;种蛋合格率;提高措施现代化肉种鸡饲养管理中,有效提高种蛋合格率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1]。

在肉种鸡饲养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种蛋合格率,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培育健康、均匀度高的优良种鸡群,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种鸡群体的内在质量对种鸡蛋合格率的提高非常重要,体重适度均匀、健康良好的鸡群才能满足繁殖的需要2]。

产蛋鸡群整齐度越好,所产蛋越均匀;产蛋体重相差过大,所产的蛋也就大小不均匀。

因此,不论是育成期还是产蛋期,都要控制种鸡在合适的体重范围内。

笔者认为,要根据实际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现有的饲养设备来决定饲养密度的大小,饲养密度超过5.5只/m2,每个产蛋窝配备的母鸡数超过6只,都会导致破蛋、脏蛋、床蛋增多,这对种蛋合格率的提高和影响较大。

2提供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严格种鸡饲喂控制程序提供给种鸡的全价饲料,不但要保证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含量合适,还要有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近年来,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影响极大,种鸡饲养者要密切关注这一现象3]。

如果种鸡在育成期能量累计不足而过早加光会使开产日期提前,产蛋过小,在产蛋上升期涨料幅度跟不上产蛋上涨幅度,由于蛋重偏小则会导致种蛋合格率上升偏慢,而如果产蛋上升期涨料幅度大于产蛋上涨幅度,双黄蛋会增多,同时会导致种蛋合格率偏低,在产蛋下降期,产蛋率下降,蛋重增大,蛋壳质量降低,因此在产蛋后期要及时又适当地降料,饲料中适量增加维生素D 和钙含量。

3严格种鸡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通常在5~10lx,光照时间通常在8h,育成鸡开始加光的条件通常是母鸡能量累计117.152MJ以上,胸肉发育由钟型到U型,耻骨间距达到1.5~2.0指宽。

耻骨处有脂肪沉积,主翼羽已换7~8根,只剩下2~3根,鸡群抽样3%~5%,其中应有85%以上符合以上要求加光。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1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肉鸡事业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限饲等技术应用也越来越成熟。

但近二年在技术服务中发现许多种鸡场遇到了种鸡性成熟延迟且发育不均,不能及时开产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7月份后开产,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鸡群,25周产蛋率不能达到5%,开产推迟少则2-3周,多则4-5周。

其表现是在25周已达开产体重的情况下鸡只第二性征不明显,生殖系统发育迟缓,两只间发育差异大。

带来的后果是:鸡只开产推迟及以后超重;鸡只进入产蛋高峰不集中,使高峰料及高峰后降料很难准确操作;每只入舍母鸡全期种蛋生产量和种蛋受精率明显下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种鸡性成熟主要受光照、体重控制、饲料营养和环境控制几方面影响。

本文重点就光照和体重的影响进行一些讨论。

2 影响肉种鸡性成熟因素的分析2.1 光照的影响肉种鸡对光照的反应较蛋种鸡迟钝,对光照的要求也较严,光照时间、强度及变化速度均对性成熟和开产产生影响。

在野生情况下,鸡只随季节交替接受不同时间、强度及变化速度的光照,这些因素通过鸡体控制着繁殖性能的发育。

因秋季光照缩短,冬季保温经常关闭门窗也使光照强度有所下降。

随着春季光照时间的延长,强度也有所增加,秋雏鸡生殖系统开始启动发育。

这就使秋雏在育雏-育成-产前全期接受了正确的光照程序,而春雏(季节外雏鸡)则相反。

这就是秋雏能及时开产并能达到最佳产蛋高峰的原因。

以往多注意育成后期光照时间和光刺激的影响,实践证明这样是不够的。

从育雏后期开始,光照已经开始对种鸡性成熟产生影响。

美国北卡罗莱那州Brake教授将两组鸡1-6周一组养在渐长自然光照中,另一组养在8小时人工光照中,之后都移至8小时人工光照中,直至20周用相同光刺激。

结果渐长光照组较另一组产蛋推迟一周,这表明鸡只接受光刺激的生理过程早在育雏后期就已形成。

另一实验将二组鸡分别饲养在低光照强度(20勒克司)和高光照强度下(100勒克司),产前移至高光照强度(100勒克司)下,并辅以10勒克司光刺激,结果育成期20勒克司组开产准时且产蛋率明显高于另一组。

略阳乌鸡选育与种鸡饲养管理技术

略阳乌鸡选育与种鸡饲养管理技术
保 质 期 冬 天 不 超 过 7天 , 天 不 超 过 5天 。贮 存 时 间 超 过 夏
种蛋 。种蛋 蛋重一 般要 求 以 6 左 右 为最好 . 于 5 0g 低 4g或
超 过 7 蛋 不 宜 选 择 为 种 蛋 0g的
12 .. 蛋 形 4
接 近 卵 圆 形 的 种 蛋 孵 化 效 果 最 好 . 形 指 数 蛋
20 0 8年 获 得 国 家 地 理 标 志 产 品 保 护 认 证 由 于 略 阳 乌 鸡
大 、蛋 黄上 浮 、散 黄 、蛋 内有 异 物 、血斑 蛋 一 律 不能 选
为 种 蛋
属 于 肉用 型 地 方 品 种 . 选 种 选 育 方 法 和 种 鸡 饲 养 管 理 技 其
1 . 种蛋 的选 择 次数 和场 所 .8 2

1 ・ 7
2 年 3 )3 0 ( 2 第期 1 第卷 1
和蛋箱 , 置时 大头 向上 , 头 向下 , 能 平放 , 留空 隙 . 放 小 不 不 在 运 输 时 要 避 免 剧 烈 颠 簸 2 略 阳 乌 鸡 选 种 选 育 措 施
21 家 系选 择 .
为 11 。 : 0
乌 趾 、 喙 、 皮 肤 且 生 长 发 育 正 常 的 健 雏 . 色 以 黑 色 绒 乌 乌 羽
与 舍饲 相结 合 . 因此 , 了保 证 略阳乌 鸡 的质量 , 为 笼养方 式
不 宜 提 倡
31 饲养密度 .3 -
育雏期 ( ̄ 16周龄 ) 周 龄少于 4 l 0只/ 2 m、
5 6周 龄 少 于 2 - 5只 / 。育 成 期 ( 龄 至 出栏 ) 群 规 模 以 m2 7周 每 10 2 0只 为 宜 . 养 密 度 少 于 2 0只 / . 内 密 度 为 7 5~ 0 放 0 亩 舍 ~

产蛋期肉种鸡体重控制的措施

产蛋期肉种鸡体重控制的措施
畜 禽 饲 养
产 蛋 期 肉 种 鸡 体 重 控 制 的 措 施
刘春英 吕中锋 ( 黑 龙江省依兰 县道台 桥镇畜牧兽医 发展服务中心 1 5 4 8 0 0 )
肉种鸡 在 产 蛋 期 体况 大 小 与 产 蛋 量及 种 蛋 质 量 有一 定 的关 系 , 过瘦 或过 肥都 是 不好 的。肉种鸡 在 产 3 0 %一 4 0 %时 , 就应 该 喂给高 峰期 的料 量 。如 A A父母
存, 足 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 。因此 , 无须高峰料量维
持 过 长时 间 。一般 鸡 群 在 3 0周 龄 达 到 性 成熟 , 高 峰
后 期机体 的生长率下降 , 营养需要也降低 , 产蛋量减
少。如果种鸡采食量超过需要量 , 其可 以通过脂肪沉 积 继续 增 重 。脂肪 沉 积 速 度是 影 响高 峰期 后 产 蛋 率 和受精率 的关键 ,应根据体重及产蛋率 的变化调节 喂料 量 , 以调 节脂 肪 的沉 积 速度 。一般 情 况下 , 4 0周
雏鸡 由于育成后期光照逐渐增加 ,肉种鸡体重要应 控制得严些 , 可 以适 当推 迟 开 产 日龄 ; 夏、 秋 季 节 的 雏鸡在育成后期光照渐减 , 体重控制得要宽些 , 这样 可以提早开产。对于那些已经达 2 0 周龄 , 而体重却 尚未达 到 标 准 的鸡 群 ,应适 当多 加 一些 饲 料 以促 进 其生长发育 , 并推迟增加光照的 日期 , 使产蛋率达到 5 %时 ,该周 龄 的体 重 达到 2 4 0 0克 以上 。如果 到 2 3 周龄时 , 体重已达到 2 4 0 0 克, 但仍未见产蛋 , 此时应 增加 喂料量 3 %~ 5 %, 并结合光照刺激促其开产 。如 果在 2 4 周龄仍然未见蛋或达不到 5 %产蛋率 ,则再 增 加 喂料 量 3 %一 5 %。

影响肉种鸡均匀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影响肉种鸡均匀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2 1 体 重 均 匀 度 是 指 群 中 体 重 在 鸡 群 平 均 体 . 重±0 l%的范 围 内 的个 体 数 所 占群 全 部 个 体 的 比例 。
采食 位置 不 足或不 均 匀 、 饲养 设备 更换 太快 、 限饲
收 稿 日期 :o 2 0 一 O 2 1 — 4 l
22 体 型 均 匀度 是 鸡 只外形 总体衡 量 尺 度 , . 主 要是 骨骼 器官 的均匀 度 ,技术 人 员通 过测 量 胫骨
to tv ce " ulr 5c en
晌 肉种 鸡 均 匀度 的 因素 及 提 高 措 施
陈 合 强 , 宏 胜 , 海 东 王 施
( 苏京 海禽 业集 团有 限公 司 , 苏 海 门 2 6 0 ) 江 江 2 13
中图 分类 号 :814 ¥3.
文献 标识 码 : C
文 章编 号 :6 3 18 (0 2 0 17 — 05 2 1)5
程 序 应 用 不 合 理 造 成 鸡 只 涨 肫 、饲 喂 饲 料 类 型 的 变 化 太 快 、早 期 喂 料 次 数 降 的 太 慢 、饲 喂 量 不 正
饲 养 肉种 鸡 的关键 是 体 重 和 均匀 度 的控 制 , 均 匀度 在 肉种鸡 生产 中至关 重 要 ,均 匀度 的高 低 直接 影响 鸡群 的产 蛋水 平 ,一般 均匀 度 高 5 入 %, 舍母 鸡 每 羽 累计多 产 合格 种蛋 2 3枚 ,8周 后 均  ̄ 1 匀度 自然上 升至 9 %以上 ,人 舍母 鸡 每羽 累计 产 0
蛋将 超标 准 1 0枚 左 右 。肉种 鸡 的均 匀 度 是 评 价 整
确 、 只采食 量 与数量 不 均等 、 栏料 量误 差 大导 鸡 每 致增 重 不一 致 、喂料 时间 不 固定 、料 线高 度不 正 确、 喂料 时光 照不足 、 料厚度 不均 等 。 饲 16 断喙 质 量 差 断 喙 出 血 、 喙过 长 、 喙过 . 下 断

如何控制AA肉种鸡均匀度

如何控制AA肉种鸡均匀度

如何控制AA肉种鸡均匀度一、1日龄雏鸡质量尽量选用同一批祖代种鸡所产的种蛋孵化出来的父母代鸡雏,这样的小鸡群开始均匀度就很好。

如祖代鸡同批数量较少,也应选择同周龄和周龄相近的种鸡所产的种蛋,这样小鸡相差也不大。

若种雏重量大小不均,则应大小分开饲养,种雏最低不低于35g,祖代鸡均匀度对父母代鸡均匀度有很大影响。

二、育成期应制定严格的限饲程序,严格控制体重,科学称量体重为了提高鸡群均匀度,必须严格控制种鸡的体重和体型。

一般0~2周龄种鸡采取自由采食方式;3~12周龄采取四三限饲法,即喂四天停三天;13~23周,采取五二或六一限饲法;24周龄以后采取每日限饲法。

在实行均匀度控制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前6周应控制在标准体重的上限,7~12周应控制在标准体重下限,13周至开产前控制在标准体重的上限,这样育雏期种鸡体质强壮,抗病能力相对较强,而育成阶段体型控制较好,后期控制在上限则对于促进性成熟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若限饲时间过早或过强则会造成雏鸡发育迟缓,均匀度同样也会降低。

称重一般从第3周开始,要求所称量的鸡的体重能够真正反映群体的真实水平,称重时间应一致,在周末非饲喂日进行,随机抽样,一般占全群的5%~10%,最少不低于50只,称重时逐只进行,并做记录,一定要摒弃人为因素,否则不能反映整体水平。

三、精确断喙断喙不当会影响鸡只的采食饮水,进而影响到鸡群的发育,而使均匀度降低,故对于7日龄左右的雏鸡进行断喙时,应选择责任心强、断喙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操作,"宁慢而精,不快而糙"。

四、合理的密度,充足的水位和料槽密度与鸡群的大小有关,对鸡的均匀度有很大影响。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鸡群的正常活动空间,进而影响到鸡群的发育,导致均匀度下降,尤其对弱小鸡的发育影响更为严重。

合理的密度可以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垫料干松,啄癖发生率低。

密度过小,则鸡舍利用率低。

一般在平养状况下,0~4周龄时10~15只/平方米,6~16周龄时7~8只/平方米,16周龄以后5~6只/平方米,群体以300~500只为宜。

提高笼养肉种鸡受精率的综合措施

提高笼养肉种鸡受精率的综合措施

提高笼养肉种鸡受精率的综合措施肉用种鸡的任务是提供更多的优质肉用雏鸡,因此肉种鸡不仅应具有优良的遗传性能,后代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还要产蛋多、受精率高和出雏率高。

受精率的高低不仅与种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而且也是衡量种鸡场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想要提高种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提高种鸡的受精率至关重要。

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裨益。

1选择优良种鸡1.1种公鸡的选留种公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精液的品质,而精液的品质又直接影响种蛋的受精率,所以选留优质公鸡是关键。

在育雏期应实施公母分饲,前8周自由采食期间进行第一次选留,此时主要考虑体型,选留胫骨较长且体重适宜的公鸡。

育成期公鸡营养要全面,充分促进其体型的形成,使其体重达标准体重。

13周龄左右上笼时,进行第二次选留,选留躯体健壮、体重适宜、胸肩宽阔、腹部柔软、眼睛有神、冠肉髯大而圆且鲜红的鸡。

在21周左右开始将种公鸡泄殖腔周围的毛剪去,以便于日后采精,然后每天进行一次采精训练。

训练2周后根据体重、精液品质、数量等方面进行第三次选留,精选性反射良好,乳状突大而鲜红,能充分外翻,精液量多质好的优良种公鸡。

成熟的优良种公鸡标准为胫长而粗壮、平胸、脚趾正常、体型匀称、羽毛有光泽、鸡冠大红润、眼大且有神、行动灵活、叫声洪亮、睾丸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重30%~40%。

公鸡选留后要单独饲养。

另外,要选留出10%的后备公鸡。

1.2种母鸡的选留据研究,产蛋率与受精率呈正相关。

提高种蛋受精率,就必须加强产蛋期鸡群的管理,以求达到最高的产蛋率。

生产中切忌”重公轻母”,实践中要选择中等营养状况、体重适度、骨骼健壮、肌肉羽毛丰满、觅食力强、无就巢性、无生殖道疾患、群体均匀度高的优质种鸡。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务必选留生长发育正常,平均体重符合品种标准且较为均匀,开产时间适宜且比较集中,产蛋率要求达70%以上的优良成熟的种母鸡。

家禽的孵化技术

家禽的孵化技术

第七章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种蛋的选择、消毒、保存方法和孵化的五个条件;掌握种蛋孵化的适宜温度和适宜的湿度;了解适当的通风换气、翻蛋和卫生对孵化率的影响;掌握照蛋技术、移盘时间;学会统计孵化结果的各项指标,掌握雏鸡自别雌雄的方法。

第一节种禽的管理并不是所有种鸡所产的鸡蛋都可以作为种蛋进行孵化,种蛋收集后需要进行筛选,经过消毒后才能进行孵化,有时还要进行短期的贮存和运输,因此从种蛋产出到入孵到孵化器这一期间,对种蛋需要进行细致的管理,以确保种蛋的质量。

种蛋的质量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雏鸡的质量。

一、种禽质量种禽要求生产性能高,无经卵传播的疾病,饲养营养全面,管理良好,种蛋受精率高。

二、种蛋的选择(一)清洁度(二)蛋的大小种蛋大小一般要求52~68克,不同的品种要求有所差异,肉种鸡要求较宽,黄羽肉鸡和地方鸡种要求的蛋重较小。

种蛋的大小和形状要符合品种要求,过大过小、过长过圆、蛋壳过薄、壳面粗糙的“沙皮蛋”、蛋壳过于坚硬的“钢皮蛋”和双黄蛋都不能用来孵化。

鸡蛋以55-65克,鸭蛋以85-100克,鹅蛋以120-160克重量为宜。

要注意增加种蛋收集的次数,产蛋箱要经常更换垫草,以避免种蛋污染。

收集的种蛋应放在清洁干燥的的器具里,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保存,保存温度以12-15℃为宜,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三)蛋形接近卵圆形的种蛋孵化效果最好,蛋形指数要求在1.3~1.4之间。

蛋形指数是禽蛋短轴与长轴的比值。

(四)蛋壳颜色必须要求种蛋符合本品种特征。

(五)蛋壳厚度蛋壳厚度应在0.35mm左右,不仅破损率低,而且能有效地减少细菌的穿透数量,孵化效果好。

(六)内部质量(七)种蛋选择的次数和场所一般情况下,种蛋在禽舍内经过初选,剔除破蛋、脏蛋和明显畸形的蛋,在入库保存前或进行孵化厅之后再进行第二次选择,剔除不适合孵化用的禽蛋。

三、种蛋的消毒(一)消毒时间为了减少细菌待蛋壳的数量,种蛋产下后应马上进行第一次消毒。

肉种鸡种蛋管理

肉种鸡种蛋管理
朝 上 , 头 朝下放 置 。 小
5 忌 洗
理 , 是 有 助 于 保 持 种 鸡 群 健 康 的 因 素 , 而 这 些 都 故
都影 响到雏 鸡 品质 。
优 良 的 种 蛋 管 理 是 生 产 优 质 1日龄 雏 鸡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 常 被 忽 视 。 种 蛋 管 理 包 括 诸 如 但 蛋 窝 的 管 理 、 的 收 集 、 选 以 及 贮 蛋 室 管 理 等 方 蛋 挑
是 特 别 重 要 的 。贮 蛋 室应 尽 可 能 的 干 净 , 间需 每 房
收 集 种 蛋 时 对 种 蛋 进 行 初 步 的 挑 选 。此 时 , 地
面 和 棚 架 上 的 蛋 、 蛋 、 纹 蛋 和 破 洞 蛋 应 拣 出 置 脏 裂
于 一 个 专 门 的 蛋 盘 内 , 些 蛋 绝 不 能 与 干 净 的 窝 内 这 蛋 放 置 在 一 起 。 特  ̄J ' , 止 所 收 集 的 种 蛋 暴 露 要 jt, 防 IJ, L 于 急 剧 变 化 的 温 度 中 , 过 堂 冷 贼 风 或 过 热 的 空 气 如 中 。 蛋一经 收集 , 净 的窝 内蛋应 进一 步拣选 。 种 干 此

除 了 收 集 、 拣 和 贮 存 应 注 意 的 事 项 外 , 要 分 重
的 还 有 防 止 种 蛋 出 汗 。 蛋 出 汗 意 味 着 温 度 有 较 大 鸡
的变化 。
8 贮 蛋 室
天 内最 少 应 收 集 4次 种 蛋 。 举 有 助 于 减 少 此
裂 纹 和 鸡 趾 抓 破 蛋 所 造 成 的损 失 。 时 的 收 集 也 可 及 减 少 窝 内 的 脏 蛋 和 抱 窝 蛋 的 数 日 , 拣 选 、 毒 和 使 消

白羽肉鸡产蛋如何多少天产蛋白羽肉鸡产蛋期怎么饲养

白羽肉鸡产蛋如何多少天产蛋白羽肉鸡产蛋期怎么饲养

白羽肉鸡产蛋如何多少天产蛋白羽肉鸡产蛋期怎么饲养?白羽肉鸡产蛋如何?24周龄时,产蛋率达到5%。

到68周龄每只母鸡平均产蛋量190枚,每只母鸡平均产种蛋数184枚,每只母鸡平均产雏鸡153只。

21~68周龄饲料消耗48.2千克,每枚蛋平均耗料254克,每枚种蛋平均耗料262克,每只雏鸡平均耗料315克。

白羽肉鸡多少天产蛋?白羽肉鸡从出生到初次产蛋一般需要130-150天左右的时间。

白羽肉鸡饲料必须含有较高能量和蛋白质,适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并保证新鲜清洁充足的饮水。

白羽肉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肉种鸡在产蛋高峰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产蛋率和受精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为了维持产蛋高峰后的生产性能,种母鸡的增重必须与目标要求一致。

如果体重控制不好,造成脂肪过度沉积,产蛋高峰后种母鸡的产蛋率、蛋壳质量及受精率受到显著的影响,40周龄以后蛋重会超重。

如果管理得当,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的速度就会比较缓慢。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注意几点。

1。

体重的管理到达产蛋高峰后,鸡群的体重应该继续增长,维持在比较低的周增重水平;固定鸡只每周称重,产蛋高峰后种母鸡的增重必须与目标要求一致16~20g/周。

如果增重不合适,种母鸡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摄入会导致总产蛋率会降低。

如果种母鸡增重太快,高峰后的产蛋率维持以及受精率会降低,并且死淘也会相应的增加。

2、蛋重的管理每周都要对蛋重进行测定,了解实际蛋重与标准蛋重的差异,以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蛋重或体重增加不足或过多,说明营养摄入不正确,如果不调整,势必导致较差的产蛋性能。

3、料量的管理高峰料量及产蛋高峰到达后,为了使鸡群保持目标体重以及减少脂肪的沉积,应该根据产蛋率的下降情况减少饲喂量。

当产蛋率连续5~7天不在增加时,应该实施高峰后的减料;减料要根据体重、蛋重和产蛋率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减料以及减料多少。

当鸡群的生产性能高于标准时,可能会发生饲喂量及营养供给不足,此时如果与标准增重相比,体重以及蛋重增长可能开始减慢或下降。

减少平养肉种鸡地面蛋的措施和方法

减少平养肉种鸡地面蛋的措施和方法

减少平养肉种鸡地面蛋的措施和方法目前肉种鸡饲养逐渐趋于规模化养殖,平养肉种鸡产蛋期“地面蛋”(又名“窝外蛋”)的控制已成为产蛋期管理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饲养管理人员来说,有必要掌握造成“地面蛋”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获取更多的合格种蛋。

一、开产前管理在22周前将产蛋箱抬进鸡舍,蛋窝内铺上干净的稻壳;每天早上开灯后打开上层产蛋箱(在产蛋率达到5%左右时打开下层产蛋箱),晚上关灯以前关闭,这样可以训练母鸡上下产蛋箱,让其尽快适应。

产蛋箱摆放位置要合理,整栋舍按照计算数量均匀、整齐摆放。

蛋箱数量以每4只母鸡一个蛋窝比较合适;蛋箱要固定结实、放置稳定,母鸡进出产蛋箱时不应出现晃动现象;保持产蛋箱内垫料干净、松散,污染的垫料要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换,厚度以5~8匣米为宜;铺蛋箱时有意识地将蛋箱中的稻壳铺成窝形,且不要加太多,一般加1/3~1/2,给鸡只提供比较舒适的环境;产蛋箱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50厘米;产蛋箱应维护好,底板结实,踏板损坏的要及时维修,保证母鸡顺利进入。

开产前饲养人员要在鸡舍内经常走动轰鸡和捡味蛋,驱赶蛋箱下及鸡舍较暗或较牢固的墙边、角落、台阶边、棚架边趴卧的鸡只,让这部分鸡只产生在这些地方不安全的感觉,因为这些地方是产蛋期最容易出现地面蛋的地点。

①白天轰鸡和捡床蛋:从24周龄开始至32周龄,安排专人沿着鸡舍角落及四周多次来回走动,见床蛋就捡。

但轰鸡时不能上到地板上,以免影响在产蛋箱内下蛋的母鸡。

②晚上轰鸡:从22周龄开始至30周龄,每日熄灯前约十几分钟,两人并排轰鸡上地板,轰完后及时熄灯,使鸡习惯在地板上休息。

将容易产窝外蛋的地方“堵严”,蛋箱下面、爬梯下面是最容易产窝外蛋的地方,因为这两个地方比较安静、比较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爬梯两边堵严、蛋箱下面使用废旧的格网堵严,使鸡只不能进入。

在产蛋箱中安装红色小灯泡,吸引母鸡进产蛋箱。

贴乒乓球作为吸引蛋,有不错效果。

但乒乓球常被母鸡琢出当玩具,建议用铁丝穿过乒乓球,绑在产蛋箱内,这样更结实一些。

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第六章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当今肉鸡生产的特点,掌握饲养肉鸡的饲养方法,了解肉鸡饲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中,主要是掌握限饲技术;要求对种公鸡的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公母鸡在饲料、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区别要了解;第一节肉仔鸡的饲养管理一、现代肉鸡的特点一生长速度快由于遗传育种技术和饲料营养技术的进步,现代肉鸡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肉鸡从出壳约40克体重到2公斤出栏,只需要35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还在逐渐缩短,所以白羽肉鸡又叫快大鸡;二繁殖能力强一只肉种母鸡一个产蛋期可产种蛋180枚左右,孵化雏鸡140多只,按每只商品鸡2公斤,成活率95 %计算,总产肉毛重266公斤;三饲料转化率高优良的肉鸡品种,体重达到2公斤时的饲料转化比料肉比为~:1,这是其它家畜所不能比的;四生产周期短肉仔鸡达到2公斤出栏体重只需要35天左右的时间;除去清理、消毒、空舍时间,一栋鸡舍每年至少可以饲养肉鸡6批,设备利用率和资金周转率高;五饲养规模化肉鸡性情温顺,只要通风合理,饲养密度可加大到每平方米12~14只;为满足屠宰线的需求,每天都必须有几万只鸡出栏,对饲养的规模要求也很大;六屠宰率高、肉质好肉鸡屠宰率可达85 %;白羽肉鸡生长速度快、肉嫩,可以加工成各种美味佳肴,尤其适合于快餐业;二、肉鸡饲养方式一地面平养这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在舍内地面上铺设10cm左右厚的垫料,雏鸡从入舍到出栏一直生活在垫料上面;优点是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胸囊肿发生率低,适合肉鸡生长发育特点;缺点是鸡和粪便直接接触,易发生球虫病;二栅上平养用宽2cm左右木条或竹竿钉成栅距2~的栅网,用支架架起离地面50cm,鸡群饲养在栅网上;优点是鸡粪落入网下,鸡与粪便接触的机会很少,不易发生球虫病,利于鸡的生长发育,胸囊肿发生率很低;三笼养笼养具有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便于公母分群等优点,但是胸囊肿发生率高,龙骨弯曲发病率较高,商品鸡合格率低;四笼养与散养相结合前3周采用笼养,3周龄后改为地面平养;这种方式由于肉鸡3周龄前的体重小,不易发生胸囊肿,而且有利于雏鸡安全度过危险期,饲养效果较好;缺点是需要转群,增加工作量,对生长速度有一定影响;三、饲养密度一饲养密度不同的饲养方式饲养密度不同,笼养和栅上平养的饲养密度高于地面平养;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鸡舍的温度、通风控制比较好,饲喂设备比较到位,饲养密度可以适当提高;如果鸡舍的控制水平较差,饲养密度应降低;二设备容量四、环境控制一温度一般前3天保持33~34℃,然后每周下降2~3℃,直到21℃为止;在炎热的夏季,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加强通风,尽量用早晚凉爽时间饲喂;二光照肉鸡给予光照是为了延长采食时间,促进生长;所以饲养肉鸡普遍实行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光照制度;黑暗1小时是为了使鸡适应和习惯黑暗的环境,避免停电时拥挤而引起应激;间歇光照可以提高肉鸡的饲养效果和饲料转化率,一般采用2小时光照和4小时黑暗,使用间歇光照每次要有足够的采食时间,否则鸡群发育不整齐;肉仔鸡的光照强度原则是由强逐渐减弱,1~2周龄1平方米3W,之后改用1平方米~光照强度;整个鸡舍的光照强度要求均匀一致;三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或减少因缺氧或空气不新鲜造成腹水症;五、营养需要与饲料一营养需要肉仔鸡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要求也较高;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要求不同,肉鸡的营养一般分为3个阶段,1-21日龄为幼雏期,22-42日龄为中雏期,42日龄以上为后期;前期料要求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以加速其生长,并含有较多的抗生素以预防疾病;后期料要求含有较高的能量和较低的蛋白质以达到贮存脂肪育肥的目的;二饲料根据营养需要配制营养全面的肉鸡饲料,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要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日粮的形态有三种,即粉状料、碎粒料和颗粒料;粉料是在没有碎粒料时前2周雏鸡使用;碎粒料可一开始就使用,一直到出栏,3周龄后通常改为较小的颗粒料;颗粒料在2-3周龄后使用,鸡在此时喜欢吃颗粒料,而且采食量大,节约饲料,饲料转化率高;六、肉鸡的饲养技术一进雏前的准备工作同蛋鸡饲养相似;二雏鸡断喙在环境控制鸡舍封闭鸡舍中,肉鸡不需要断喙,只要降低光照强度就不会发生啄癖;但是在有窗鸡舍中饲养的肉鸡必须进行断喙,以免啄羽或同类残食等情况的发生;一般肉鸡的断喙是在出壳后第一天进行,最好由孵化场完成此项工作,以减少雏鸡的应激;三饲喂程序自由采食,每昼夜喂料不少于6次,颗粒料不少于4次,有助于刺激食欲和减少饲料浪费;四公母分群饲养五做好卫生防疫消毒工作六抽测体重每周末早晨空腹随机抽测1~5%,并做好记录,掌握鸡群的个体发育情况,与标准相对照,分析原因;七、出栏抓鸡1、抓鸡前4~6小时停止饲喂,但不能停止供水;2、抓鸡时尽量减少光照强度,或者使用蓝色灯泡降低鸡的视觉;3、抓鸡前将所有的设备升高或移走,避免捕捉过程中损伤鸡体或损坏设备;4、抓鸡时尽量保持安静,以免鸡群惊动造成挤压;5、抓鸡时抓鸡的胫部,装笼时轻拿轻放,不要往笼中扔鸡,以免碰撞致伤;6、一般选择晚间装笼运输,运输途中注意通风,一般使用专用运输笼具;天气寒冷时在顶部覆盖帆布,四周不要包裹;运输途中不要停留,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八、肉仔鸡饲养中的一些问题一雏鸡注射马立克疫苗二肉鸡腹水综合征防止腹水综合征的方法目前一般采取3周龄后降低饲料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含量,或控制给料量,稍微降低增重速度;但是这种方法和饲养肉鸡的原则似乎有矛盾,要注意使用;此外改善环境、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E和C等有助于减少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三肉鸡腿病肉鸡腿病是由遗传、营养、传染病和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四胸囊肿从管理方面减少胸囊肿的方法有:1、尽可能保持垫料的干燥和松软,垫料保持足够的厚度,防止露出水泥地面,即使抖松或更换垫料以防潮湿板结;2、勿使鸡长期处于伏卧状态,应适当活动;3、尽量不采用金属网面饲养肉仔鸡;五药物残留第二节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一、优质肉鸡的概念和特点一优质鸡的概念对于优质鸡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侠义上指未经与速生型肉鸡杂交的、适时屠宰、肉质鲜嫩的地方鸡种;从育种的角度出发, 一般广义的优质概念可理解为, 优质鸡除了具有优良的肉质外, 还须有较好的符合某地区和民族喜好的体型外貌活鸡市场尤为重要 , 及较高的生产性能, 以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消费面;二优质鸡的特点1、肉质有特点;优质鸡的内涵在于肉质, 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FAA 、糖类、脂质和多肽等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质含量高,咀嚼有味道;2、生长速度比快大鸡慢;中速型优质鸡出栏时间10周龄-14周龄,满速型要达到20周龄才能出栏;3、优质肉鸡一般都含有地方品种的血统,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黄羽肉鸡,而是麻羽,这只是羽毛方面的差别,和肉质、生产性能无大的关系;;4、羽毛颜色;多为黄羽、麻羽或黑羽;三优质肉鸡的生产性能根据体重和饲养管理特点,一般将黄羽肉鸡的整个饲养期分为育雏期0~4周、生长期5~8周和肥育期9~14周,有的把肥育期分为大鸡9~12周和肥鸡期13~14周;四优质肉鸡的营养和饲料由于对黄羽肉鸡的营养需要研究较少,大多数饲养场采用白羽肉鸡的营养标准;用白羽肉鸡的营养标准饲喂黄羽肉鸡显然是超过了其营养需要量,通常影响饲料经济报酬;二、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主要叙述黄羽肉鸡饲养管理中一些特殊的技术;一喂料在生产时间中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刺激鸡的采食欲望;所以育雏期每天加料不少于5次,每次加料的数量不要太多;鸡吃完以后,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加下次料;二断喙黄羽肉鸡有时也需要断喙,断喙的目的是防止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断喙的时间一般在6~10日龄,用断喙器进行精确断喙;断喙的前后两三天时间内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维和抗菌素,以减少应激,保证肉鸡的生长速度;三加砂20日龄后,每周每百只鸡供给500g的干净细砂;小鸡养到30~40天就要进入中鸡阶段的饲养;三、中鸡阶段的管理一换料换中鸡料时要有一个过渡,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完成该过程;第1天喂70%雏鸡料和30%中鸡料,第2天喂50%雏鸡料和50%中鸡料,第三天喂30%雏鸡料和70%的中鸡料,第4天全部喂中鸡料;二免疫消毒转群前后为减少应激,在饮水中可加入水溶性维生素和抗菌素,另外保证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带鸡消毒;三分群终机要进行强弱分群和公母分群饲养;对公鸡要增加垫料的厚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水平; 公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增加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其需要,以便提前上市;四公鸡去势公鸡饲养到50~60天可以进行阉割;阉割后的公鸡容易育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售价较高;去势前需停料半天,术后每只鸡肌肉注射青链霉素7~8万单位,以预防感染;中鸡饲养到55~60天进入大鸡阶段;四、大鸡阶段的管理一换料同中鸡;二免疫如果出栏时间较晚,应及时进行新城疫的免疫;三加油脂为提高饲料代谢能,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羽毛的光泽度,鸡群饲养到70日龄以后可在饲料中添加2~6%的动物油也可加入一部分植物油;添加动物油时要将油加热熔化后才可加入到饲料中,否则容易引起鸡群腹泻;四加着色剂大鸡饲养后期除了注意选用含叶黄素的饲料原料如优质黄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粉、松针粉、草粉等配合日粮,也可在饲料中添加人工色素,加色素要注意是否符合当地食品要求;五提高黄羽肉鸡增重的几项措施有些措施也适用于其他肉鸡1、认真做好消毒免疫工作;2、加强夏、冬季节的管理;注意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尤其夏季炎热季节,鸡的采食量少,要尽量在凌晨和夜晚多添加饲料,使鸡在凉爽的时候多采食饲料以利增重;1经常匀料可刺激鸡群去采食或抢食饲料;2饲喂全价的颗粒饲料;3、前期饲喂高蛋白日粮,后期饲料中添加油脂;4、公母分群饲养;五、林地饲养一开始散养时间一般小鸡30日龄以后才开始到林地饲养;二饲养密度肉鸡放养的密度一般每只鸡需要4平方米的面积;三遮雨棚四补充全价饲料五预防球虫六定期消毒第三节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一、肉种鸡的特点1、易肥胖2、腿病多3、饲养方式以平养为主;一般采用离地网栅上平养和混合地面饲养;4、饲养密度小二、雏鸡阶段饲养管理肉种鸡的雏鸡阶段较短,一般3周龄结束;一进雏前的准备二接雏的要点接雏时应注意公母分开,雏鸡要及时补水,最好补液盐水,并在2~3天的饮水中加入5~8%的葡萄糖,同时加入高效低毒广谱抗菌药;自然交配的公鸡在断喙时断的轻;三雏鸡饲喂在3周龄之前雏鸡不采取限料措施;三、育成阶段的管理一公母分饲二限饲控制母鸡的生长速度从4周龄起限制饲养;三鸡群的选择1日龄选择;6~7周龄选择;转入种鸡舍时进行第三次选择;四饲喂沙砾和垫料管理从第8周起,每1000只鸡添加公斤沙砾;特别要加强对垫料的管理;四、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一母鸡产蛋高峰前的饲养管理21—30周龄1、限饲方法;从第22~23周龄起,改其他限制饲养方法为每日限饲,以减少鸡只的应激和稳定鸡只的新陈代谢;从第20~23周龄,限饲的同时,将生长料转换为产蛋前期料含钙量2%,其他营养成分与产蛋料相同;2、增加给料;如果第24周开产,在产蛋第4周时,计划饲料用量达到最高峰,这是由于产蛋量和蛋重增加的需要;同时每周增加贝壳粉,每100只鸡加公斤;3、准备产蛋箱;4、公母鸡吃不同的饲料;二种母鸡产蛋高峰后的饲养管理1、产蛋高峰约30~31周龄后约4~5周内,不要减少饲料量;2、当鸡群产蛋率下降至80%时,应逐渐减少饲料量;每次减料量每100只不超过230克,以后产蛋量每减少4~5%时,必须调整一次饲料量,从产蛋高峰到结束,每100只鸡饲料量大约减少公斤;3、在每次饲料减少时,必须注意观察鸡群的反应,任何不正常的产蛋量下降,都必须恢复到原饲料量;三种蛋收集自然交配种鸡群周龄达到25周龄,母鸡产蛋率达到30%时就可以收集种蛋;人工授精的种鸡产蛋率达到50%时就可以进行人工授精,这时有一些母鸡还未开产,输精时不要强行翻肛输精,以免造成对输卵管的伤害;肉鸡种蛋的蛋重要求范围比蛋鸡大,一般50克以上、68克以下都可以孵化,清度裂纹蛋经过修补也可孵化;砂皮蛋通常不进行孵化;五、种公鸡的培育和更新一种公鸡单独饲喂1、公鸡的辨认;公鸡出壳后必须进行预防接种、剪冠和断趾;2、正确的断喙;断喙时间要比母鸡稍迟2~3天,在9~10日龄较适宜,断喙留的长度比母鸡稍长些;3、饲养面积和设备;4、6~7周龄公鸡的选择;按公母比例12∶100选留公鸡,淘汰鉴别错误、体重太轻、不健康和有明显缺陷的公鸡;5、体重整齐度;在10~12周龄时,应将体重较轻或较重的公鸡分别饲养;6、垫料的管理和限制饮水;早期限水可以从29天开始,“禁食日”冬天给水2小时,每次1小时,上下午各供水一次;夏天每天给水两次,每次小时,每天5小时;喂饲日每天全日供水,或当吃完料后停水1小时;在夏季高温和鸡有病或应激情况下,绝不能停水;二公母种鸡同栏分槽饲喂方法1、同栏分槽采食用具2、料槽放置3、要求有足够的场地和料位;公鸡饲料喂量特别重要,原则上在保持公鸡良好的生产性能情况下尽量少喂;喂量以能维持最低体重标准为原则,但不允许有明显失重;三母鸡进入产蛋器公鸡的管理1、淘汰性别误差的公鸡;2、配种;从141日龄起,按100只母鸡11只公鸡的比例混合饲养;如需转鸡舍,公鸡应比母鸡提前4~5天转入,目的是使公鸡适应料桶和新鸡舍环境;如在同一鸡舍,即育雏、育成和产蛋在同一栋鸡舍内时,必须在天黑后,才能将公鸡均匀地分布到每间鸡舍,以减少应激;3、正确捉鸡;当称重、预防接种和转群时,应正确地捉鸡,握两腿,以避免对关节造成损伤,或从鸡的后部,先抓一只腿,然后两条腿并列提起;四更新种公鸡替换的新公鸡一般都是新培育的已经能产生成熟精子的公鸡;剔除无用的老公鸡在白天进行,更换新公鸡一般在晚上进行,防止母鸡和其他公鸡的攻击;复习思考题1、简述现代肉鸡的特点;答:①生长速度快;②繁殖能力强;③饲料转化率高;④生产周期短;⑤饲养规模化;⑥屠宰率高、肉质好;2、肉种鸡为什么限饲,都有哪些方法答:因为肉种鸡的生长速度很快,如果不限饲,体重就会很大,繁殖性能下降;因此,肉种鸡从4周龄开始就必须限饲;限饲的方法基本和蛋鸡相同,主要使用的是数量的限饲;肉种鸡食料量不应超过其自由采食量的65~80%;①在三周龄内采用自由采食;②每日限饲;每日限饲在自由采食阶段以后采用;③隔日饲喂;就是将两天的饲料量在喂料日要全部一次投给,让鸡自由采食,其余时间断料而只给饮水;④“喂五限二法”;此法为连续给料三天,禁食一天,然后再给料两天,禁食一天;这种限饲方法,每只鸡饲喂日日给料量为每日给料量乘以7天,除以5天,使用这一方法最佳时间是从19~20周龄开始;⑤“喂六限一法”;以一周为周期,在一周里连续给料三天禁食一天,然后再给料三天;3、种公鸡为什么要和母鸡分开饲养答:如果公母鸡混合喂料,当母鸡达到所需饲料量时,公鸡就会超重,经常发生腿伤和脚病,使配种困难,受精率下降,甚至到45或50周龄时常因公鸡淘汰过多而造成公母比例失调,严重影响受精率;4、肉鸡腿病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肉鸡腿病是由遗传、营养、传染病和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以下原因可能引起:日粮中锰或胆碱缺乏;缺少运动;日粮含钙低磷高;日粮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缺维生素D;饲料缺乏维生素;呼肠弧病毒、病毒性关节炎继3发葡萄球菌、滑液囊霉形体以及其他细菌感染等;5、白羽肉鸡的饲养密度是多少答:不同的饲养方式饲养密度不同,笼养和栅上平养的饲养密度高于地面平养;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鸡舍的温度、通风控制比较好,饲喂设备比较到位,饲养密度可以适当提高;如果鸡舍的控制水平较差,饲养密度应降低;肉鸡群不宜过大,一般以400只左右一群为宜,常进行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11-19只较为合适,否则因密度过大,会造成采食、饮水不均,弱雏因抢不上食、水而生长更弱,致使鸡群生长不平衡;6、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比有哪些特点你认为肉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答: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相比的特点:①肉质有特点;优质鸡的内涵在于肉质, 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FAA 、糖类、脂质和多肽等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质含量高,咀嚼有味道; ②生长速度比快大鸡慢;中速型优质鸡出栏时间10周龄-14周龄,满速型要达到20周龄才能出栏;③优质肉鸡一般都含有地方品种的血统,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黄羽肉鸡,而是麻羽,这只是羽毛方面的差别,和肉质、生产性能无大的关系;④羽毛颜色;多为黄羽、麻羽或黑羽;肉鸡未来的发展趋势:①优质肉鸡将得到快速发展;优质肉鸡肉品质优良,其增长速度将超过快大型肉鸡,所占的市场份额将逐年增加;②规模化、产业化是肉鸡发展的趋势;控制成本、最有效地生产出优质产品,对肉鸡饲养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龙头企业来带动,形成一个区域,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优质肉鸡虽然也强调上规模,但它的饲养方式却完全不同,优质肉鸡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强调以散养和放牧饲养为主,这样才能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种鸡蛋重的控制摘要本文综合有关的参考文献,对蛋重的意义、影响蛋重的因素以及肉种鸡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对蛋重大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来研究如何对肉种鸡的蛋重进行调控。

关键词肉种鸡蛋重蛋的孵化调控种蛋的大小对其孵化率的影响很大。

在种鸡产蛋前期,有很多小蛋不能孵化,即使勉强孵化,孵化率也很低,而且孵化出的雏鸡质量也较差;在产蛋中后期,有时蛋重会很大,破蛋率升高,孵化率也有所降低,从而影响了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使开产后的种蛋蛋重尽快达到可孵化要求,并且尽量降低产蛋中后期的蛋重,就会增加合格种蛋数量、提高孵化率、增加种鸡产出健雏数量。

因此,控制好种蛋的大小对提高肉种鸡养殖场的生产效益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1 控制种蛋大小的意义1.1 种蛋大小的重要性蛋重与雏鸡的出生重成正相关的关系,蛋重越大,孵化出的雏鸡体重就越大[1]。

白志军的研究表明[2]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雏鸡的出生重和雏鸡7 日龄的体重是成正相关的关系,即出生重越大,7 日龄的体重就越大;而雏鸡7 日龄的体重与38 日龄或其他上市日龄鸡只体重也是成正相关的关系,7 日龄的雏鸡每多增加1 g的体重,38 日龄后的鸡只将至少多增加8 g 体重。

种蛋的大小是可以调控的生产指标,因此提高蛋重特别是早期蛋重对肉种鸡的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蛋重与种鸡产蛋率及体重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肉种鸡在产蛋期的总产蛋量是一定的,总产蛋量等于蛋重与产蛋率的乘积,所以增加了蛋重就会降低种鸡的产蛋率,使种鸡的产蛋数减少。

另外,体重大的种鸡更容易产个头大的种蛋,种鸡的体重与其所产的种蛋蛋重成正相关的关系,即种鸡的体重越高,所产的蛋重就越大[3]。

一方面,我们要保证蛋重,生产出合格的并拥有良好生长性能的商品肉鸡,提高商品肉鸡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保证肉种鸡在整个生产周期内能产出更多的健雏,以保证肉种鸡的生产效益,所以,对于种蛋大小的控制管理就是要在这两方面寻找到平衡点,使种鸡与其所生产的商品肉鸡的生产都能得到较高的收益。

1.3 蛋重对蛋形指数孵化失重及初生重的影响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由于胚胎发育和蛋内水分的蒸发等因素会使种蛋出现孵化失重,蛋重、蛋形指数和孵化失重对孵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5]。

一些研究[6-7]表明,种蛋越重,横径和纵径越大,而蛋形指数无明显变化,种蛋的蛋重与26 胚龄重和初生重有强相关,与失重和失重率无明显相关,说明了雏鸡的初生重取决于种蛋的大小,种蛋越大,初生重越大,而种蛋的大小与失重和失重率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在孵化时,要选择与平均蛋重相近的种蛋,种蛋越大,孵化率反而降低[8]。

蛋越大,鸡雏越大,上市日龄越时肉鸡体重也愈大;大蛋所生产的肉鸡在生长速度( 日增重) 和饲料利用率上优于小蛋所产生的肉鸡[9]。

2 影响蛋重的因素2.1 饲养方式:王延新认为[10]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笼养鸡所产的蛋通常比平养鸡产蛋重量稍大一些。

2.2 开产时的体重:张守双认为[11]体重和产蛋率呈负相关,与蛋重呈正相关。

为了获得最大的蛋,在母鸡体重达到1500-1600克以前,不能用光照刺激的办法来促使性成熟[12.13]。

2.3 开产日龄:鸡群产蛋率达5%时为正式开始产蛋(简称开产)[14]。

鸡的开产日龄与其体格大小有关,总的来说,鸡开产日龄越早,蛋的重量就越小;反之,开产日龄越晚,则在产蛋期中所产的蛋重就愈大。

2.4 环境条件和温度鸡群过分拥挤导致蛋变小,适时地转群装笼,对母鸡产蛋的高峰、蛋的大小和整齐度均有好处。

吴增明[15]在进行饲养方式不同的试验中,发现平养的鸡比笼养鸡蛋小。

环境温度的高低对于蛋重影响更明显。

提高鸡舍温度,可降低蛋重;降低鸡舍温度,可提高蛋重。

据报道,鸡舍温度每升高1℃,蛋重下降0.17-0.98 克,平均0.4 克。

平均舍温在27.5℃时,中小型蛋的比例为32%;平均舍温在31.6℃时,中小型蛋的比例为67%。

如要增加蛋重,必须做好肉种鸡的季节性饲养管理工作,把鸡舍的温度控制在19-23℃2.5 营养亚油酸:亚油酸参与脂肪代谢, 通过它对蛋黄的影响而影响蛋的大小。

所以日粮中应保证大蛋重的亚油酸水平,目前公认的为1.5%。

能量 :能量通过影响肉种鸡饲料的进食量、蛋白质进食量影响蛋重。

马健[16]认为在不提高蛋白质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 , 产蛋量及蛋重都得到改善。

足够的能量供给,使肉种鸡有足够的蛋白质用于维持产蛋和增加蛋重。

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蛋重变小,产蛋量下降。

尤其是14-20 周龄的肉种鸡鸡对能量浓度最为敏感[17]。

蛋白质:蛋白质水平或者更精确地说蛋白质进食量是影响鸡蛋大小的主要营养因。

低蛋白的日粮,可使蛋重下降。

当蛋白质摄入量在13-21克/ 日/只时,蛋白质摄入量愈高,蛋重就愈大,能量摄入量对蛋重几乎没有影响。

有人用13 %的蛋白质日粮,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维持蛋重和产蛋量的效果,相当于含15 一18 %蛋白质的日粮。

3 种蛋蛋重管理要点3.1 15周龄至光照刺激期间的管理要点15 周龄至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母鸡开产、早期蛋重、种蛋产量、产蛋高峰前饲料绝对需求量和产蛋高峰潜力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母鸡的均匀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

陈合强等认为[18]肉种鸡15-16周后增重加快,周增重很重要,它影响到性器官的发育,在性成熟时,卵黄开始蓄积,约9-12d 卵泡达到成熟,到排卵前7d,开始迅速上升,可增加16倍,排卵后的3d 又开始缓慢。

因此,性器官发育的好坏对提早或延迟开产周龄、性成熟同步性、产蛋上升快慢以及后期骨骼体型的发育都有影响。

15周时体重超标,不能再压制体重,应保证周增幅;一般情况下,16-21 周,日增重19g,22-26 周,日增重23g。

当产蛋率达到40%左右时即可投足产蛋高峰期料量,投料量保持不变。

二周后当试探性投料而产蛋率不再上升时,则应考虑适当减少料量,以防止鸡只体重增大,体内脂肪积蓄,造成过肥,引起产蛋量下降和影响种蛋受精率[19]。

谭善杰等[20]认为鸡群的开产日龄直接影响整个产蛋期的蛋重。

新母鸡开产日龄愈大,产蛋初期和全期所产的蛋就愈大.延迟开产日龄会令初产蛋较大,可通过控制光照来控制性成熟.光照刺激时机对早期蛋重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加光时机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在加光前后(16~23 周龄)要对鸡只的丰满度进行监测,母鸡身体方面有3 个部位需要监测:胸部、翅部、耻骨。

李庆国认为[21]20 周龄时鸡只的胸部应该具有多余的肌肉,横断面应呈现较宽大的英文字母V 形;翅部应有很少的脂肪,很像人手掌小拇指尖上的程度;耻骨开张一指半。

3.2 肉种鸡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避免过量饲喂。

一般在肉种鸡产蛋爬高峰期间,有的人期望获得较高的高峰产蛋率,而饲喂给种鸡过量的饲料,另外,有些鸡群由于育成期的原因,高峰时产蛋率较低,但是,仍然饲喂正常的料量,这也会造成过量饲喂。

如果母鸡在此阶段接受的料量大大超过产蛋所需要的料量,将会造成卵巢结构发育异常及体重超标。

过量饲喂会产生3 种结果:一是双黄蛋比例过高;二是产蛋高峰后产蛋率下降得快,三是产蛋后期蛋重较大。

因此在产蛋初期饲料的添加一定要密切结合产蛋率和蛋重的增加,缓慢、持续的给与。

每天都要对产蛋率、蛋重、吃料时间、鸡舍温度进行监测,以确定料量的增加数量和增加速度。

3.3 肉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3.3.1 产蛋高峰前加料产蛋期对营养的要求从生长期的粗蛋白为主过渡到产蛋期的以能量为主,粗蛋白为辅。

肉种鸡场表现的主要问题是高峰产蛋率很高,但蛋重较小,主要原因是能量供应不够引起的,料量的不足首先影响蛋重的大小,其次才影响产蛋率的高低。

赵艳红[22]认为,成绩良好的鸡群在高峰期料量应为168-172 克,但要确保料中的代谢能在11.97 兆焦/ 千克左右。

何时调到高峰料应以产蛋率上去的快慢来决定,一般应在产蛋率达到60%-65%加到高峰料量,从5%上升到70%需要21 天。

3.3.2 高峰后减料高峰后减料的目的是减少饲料浪费,防止鸡只过肥影响后期的产蛋率和受精率,最大限度的延长产蛋期。

减料的关键在于要肥不影响当时产蛋,又防止体重上升过快。

减料应看产蛋率是否上升,采食时间过长也要尽快减料。

当没有任何外因时,1 星期产蛋率不升时应考虑减料。

首次减料在2-3 克左右,40 周龄前每星期减1 克左右,40 周龄后每星期减0.5 克左右。

每次减料后应仔细观察采食情况,如果时间加快,可减少减料数量,但必须确定料量无误。

减料后如产蛋率下降,要及时弄清原因。

综上所述, 调控鸡蛋的重量应从雏鸡开始, 选择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 使后备母鸡在开产时体重及体型都达到推荐标准, 其中通过对温度、营养及各个时期饲养管理的调节,从而得到较好的蛋重。

只有这样,在肉种鸡的养殖上才会得到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1] 何宗亮,匡伟,姚远,曹伟,郗正林等.蛋重对蛋形指数孵化失重及初生重的影响[J].当代畜牧,2012,2:38-39[2] 白志军蛋重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J].猪与禽,2010,29-30[3] 丁亚君控制鸡蛋大小有方法[J].小康生活 2006(5),29-30[4] 赵振华,黎寿丰,黄华云等.蛋重与蛋形指数对邵伯鸡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0,32(19):64-65[5] 王凤华,李文红,滕可导.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因素[J].中国畜牧兽医,2007(2):32-33[6] 马玉胜,李华芬. 种蛋蛋重对肉仔鸡成活率与增重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 1997(1) :40- 41.[7] 刘静波牛淑玲. 蛋重与孵化率及肉鸡生产性能间相互关系的探讨.吉林畜牧兽医,1994, 16(6):20-22.[8] 刘海斌,耿光瑞,治福清.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1(11):18[9] 杜忠亮,邢明伟,贺山.肉用鸡入孵蛋重、初雏重与其生长速度的关系[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5(3):8-9[10]王延新.蛋重大小的控制[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3(3),14-15[11] 张守双.影响蛋重的几个因素[J].畜禽饲养2010(10),40-41[12] 季玉光.影响蛋个大小的因素[J].畜牧兽医2004(2),29-30[13] 杨玉栋,赵志国.鸡蛋大小可控制[J].河北农机2008(2),40[14] 李汉翘,温培本.石岐杂鸡产蛋初期蛋重变化的观察[J].养禽与禽病防治1987(1):9-11[15] 吴增明. 肉种鸡种蛋大小的控制[J].中国家禽2008(12),51-52[16] 马健 .鸡蛋重量的调控技术[J].生产技术 2004(7),15-17[17]高海燕,李春梅. 影响蛋重的因素[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5(4),6-8[18] 陈合强,施海东,陈栋等.AA+肉种鸡预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J].家禽科学2011(1),17-18[19] 司圣勇.平养肉种鸡产蛋期的管理措施[J].中国家禽,2005(24):24-25[20] 谭善杰,王涛,赵敏.控制鸡蛋大小的生产技术[J].畜禽饲养2005(7),4-5[21] 李庆国.不同产蛋时期肉种鸡料量控制的方法[J].畜禽饲养 2011(4),30[22] 赵艳红.肉种鸡育成期与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J].畜禽饲养 2011(6),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