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社区
1.社区与社会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1)社区与社会的区别
①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都并不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

②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

社会空间,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活动在其中的社会组织;社区空间则不同,它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既为社区中人群的活动提供了组织空间网,也为此提供了地理的活动区域。

③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

与社会相比,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交往频率更高些,而且,人们之间的婚姻和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分工关系等通常是建立在“共同生活”基础上的。

在此意义上,“共生”程度的差异可以说是社区联系较社会更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如城市社区通常是社会中的一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它向社会提供大量工业产品,而农村社区则主要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

从社会结构上看,社区总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中观体系,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社区内。

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他们的社区生
活。

(2)社区与社会的联系
从社区定义的外延看,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聚落。

2.如何推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答: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缩小直到完全消灭城乡对立的过程。

(1)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改革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体制,改变重城轻乡的偏向和政策导向,按照城乡协调、城乡结合、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把城市和乡村纳人统一的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平等、开放、互动的新格局。

(2)我国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中,主要遵循的原则有:
①以人为本原则;
②发挥城乡各自之优原则;
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④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3)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方面,主要采取的对策有:
①统筹城乡规划
a.要统一编制城乡建设规划,不能将城乡分离规划;
b.要确定一定时期内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c.要合理规划城乡用地;
d.要重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统筹制度政策
a.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b.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
c.改革土地制度;
d.相关财政政策的改革。

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b.农业与非农产业相结合。

④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b.大力发展教育,优化人力资源;
c.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第二,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⑤统筹城乡民主政治建设
a.进一步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b.坚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扎实推进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
c.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

3.如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待中国当前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建设?
答:(1)城市的社区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是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

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居民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和谐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2)农村的社区建设
为了治理“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我国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作为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农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协调发展、迈向现代化的新型社区。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一系列内容,是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是农村整体提升的重要举措。

目前,各地新农村建设实践避免了以往搞政治运动、“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形式主义,主要坚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政府引导、农民自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原则。

争取用10~15年的时问,把全国农村基本建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功能齐备、人居环境友好优美、民主意识显著增强、村容村貌格调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式农村,最终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

这样一幅新式农村社区的图景,令人向往,催人奋进。

在具体实践方面,新农村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

“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垃圾集中处理站;“一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社区的治理结构、自治能力、社会秩序和协作水平都在一定程度得以完善和提高。

4.“虚拟社区”有哪些特点和社会影响?
答: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虚拟社区的特点和社会影响:
①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在虚拟社区中,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瞬间实现跨国界、跨地区的互动。

社会影响:这种压缩时空的交流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和沟通方式,为人类交往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形式。

②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虚拟社区成员的身份是匿名的,交往以符号作为中介,同时还有“身体缺场”的特点。

成员可以随意地选择进入社区身份的标识。

社会影响:
a.积极影响
第一,人际互动的匿名性使互动有了更多的互塑性和建构性的色彩,成员可以尝试充当不同的角色,塑造不同的行为模式和自我;
第二,人际互动的匿名性为人际互动创造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摆脱了实在社会中真实身份的羁绊,人们可以自由、随意地表达观点,宣泄自我。

b.消极影响
第一,会使成员的责任感降低,导致人际信任的缺乏;
第二,过度以符号为中介的间接交往会使人产生孤独感。

③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a.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进入还是退出社区,而且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功能;
b.在有些情况下,成员的交流对象具有不稳定性,交流过程也具有短暂性;
c.社区内维系社区组织和制约社区成员的制度和机构的力量都较为薄弱。

④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a.虚拟社区成员的身份获得不再受地域、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的局限,成员之间基本都是平等的关系。

b.成员共享社区文化、信息资源、人际资源;
c.社区实行民主化与自治性的管理。

虚拟社区为成员在社区管理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创设了一种自由、民主、自治和共享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