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西方饮食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东西方饮食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的调查报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东西方饮食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的调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高一五班董文浩、孟圆

课题组成员:高一五班董文浩、孟圆、李颖、刘思佳、张凯、马小茜

课题指导老师:王昌丽宁强

内容摘要:如今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你有想过出国吗在跨国际文化的社交活动中,你有没有因不懂西方的餐桌礼仪而尴尬过呢东西方饮食文

化、餐桌礼仪到底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关键词:东西方饮食文化餐桌礼仪差异

第一部分: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来源

在现代社会,各国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化趋势加强,导致东西方文化不断地交融。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成为了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了解中西方在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上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对于一些外语学习者来说,可以增加其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

2、课题进程的安排

3、课题任务分工

董文浩:确定调查研究对象及报告整理

孟圆:确定调查研究对象及报告整理

李颖:资料整理与筛选

刘思佳:资料整理与筛选

张凯:发送调查问卷

马小茜:发送调查问卷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计划与实施

第一天:我组人员共六人就课题研究对象进行讨论,由董文浩和孟圆提出课题为“东西方饮食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全体复议,确定调查研究对象。

第二天:

(上午)经讨论认为需要发送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于是确定由全组人员集体构思调查问卷。

(下午)本组人员拿调查问卷询问专业人员寻求建议,最终打印制成调查问卷。

以下为调查问卷内容:

1:你更喜欢中餐还是西餐

中餐()西餐()

2:你认为哪一种饮食更为健康

中餐()西餐()

3:你喜欢尝试外国料理吗

经常尝试()偶尔几次()从来没有()

4:假如你到一家西餐馆吃饭,认为下列哪些会与平常有差别(可多选)座次安排()上菜顺序()饭菜内容()餐厅装饰()5:你认为中西方文化在哪些方面有差异(可多选)

风格()饮食内容()餐桌礼仪()用餐习惯()其它(可补充)

6:处理好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非常必要的

非常必要()看个人情况而定()根本没有必要()

7:你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的差异了解多少

比较全面()了解片面()没了解过()

8:你认为本调查问卷有什么不足的

第三天:

(上午)由本组的马小茜和张凯同学到莲花广场发送调查问卷。

(下午)由本组全体成员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和调查研究分析。

共发送调查问卷 300份实收调查问卷 240份

以下为调查结果:

第四天:全体成员上网搜寻资料,由刘思佳和李颖同学进行筛选与汇总

第五天:全体成员研究并讨论并总结几天来的成果

第六天:制成研究报告。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的成果

内容摘要

①中西方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产生差异的原因

饮食文化:首先从客观上分析,东西方地域不同,当地大的气候类型不同,西方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大都是从欧洲传来的。在欧洲那里的气候海洋性明显,又由于所处的地方平原广布,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使当地草原广布,牧草丰富,继而导致了畜牧业的发展,多猪牛羊等食用性牲畜,因此在西方多以肉类为主食,以麦制的面包为辅。而在东方,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多山地丘陵,有平原的地方季风性气候又不能使其成为草原,但这雨热同期的

气候却适宜种植业的发展,正因为这导致在中国古代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牛一直

很少被杀了作为食物,双重原因倒是中国主食是以面食为主,肉食为辅。这是

食材上的差异。

餐桌礼仪:导致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方不同

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儒、道、佛家中都有体现,儒家的传

统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佛

家则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圆融无碍”。这就使得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

“谦让”的意思。与此相反的是,西方文化是一种“罪恶感”的文化,他们信奉上帝创

造了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界线十分明确,不允许

互相干涉。西方这种个人主义文化造就了西方餐桌礼仪之不共享一盘食物的原则。而中

国人爱好和平和宁静,生活在林木间,故在餐饮中使用廉价的筷子作为餐具。而筷子也

可以体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意识。西方人喜欢殖民侵略,故在餐饮中使用刀叉类的金属

制品。刀叉也可体现西方人个人意识,以及贵族的生活。

二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性的,具

有感性的直觉的思维传统,同时又具有中国式的中庸思维,这种思想的实质是

要调和甚至是取消用极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短于逻

辑分析,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宏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西方国家则强调分析的、局部的逻辑推理思维,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性,以科学为思维的标准,这

种思维模式在现实世界呈现出多维性,同时在西方国家,始终把个人的价值放

在重要的位置,突出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

②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

1. 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

注的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西方国家, 饮

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

忽视味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的产品; 生吃的

蔬菜, 不仅包括西红柿、生菜, 甚至是洋白菜、西兰花。因而他们的“色拉”

有如一盘饲料, 使我们难以下咽。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也知道

蔬菜爆炒加热后会丢失一部分维生素, 生吃则避免丢失, 可还是宁愿选择前者, 因为习惯使然, 更是因为味道确实好多了。

2. 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在中国, 民间有句俗话: “民以食为天, 食以味为先”, 味道是烹调的最

高准则。在中国人的眼里, “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 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

吃饱了, 还要吃, 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

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

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

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

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

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但相

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

之类食品的。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