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疏散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城市结构,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

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工业应该疏散出去,因此中心地区空出的大面积用地用来增加绿地,或供在中心地区工作的人们居住。这样的话,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就会降低。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沙里宁进行了芬兰赫尔辛基的规划,而大伦敦规划和大巴黎规划受到其影响。

城市快速路:快速路是城市中有较高车速为长距离交通服务的重要道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主要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

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

新城市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其两大组成理论为:

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1)优先考虑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部分,并把公共空间、绿地、广场作为邻里中心。

(2)对于内部交通,该模式主张设置较密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街道不宜过宽,主干道宽度在10米左右,标准街道在7米左右。较多的道路联结节点和较窄的路宽可有效降低行车速度,从而营造利于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环境。

(3)TND模式强调社区的紧凑度,强调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浓缩"税源。

(4)在户型设计上,TND模式还侧重考虑住宅的多样性和拓展性,通过提供不同建筑面积、不同户型、不同价格的多样性住宅,利用总价的过滤效应,让更多低收入的家庭能够支付得起。

(5)在建筑风格上,TND模式强调要尊重地方传统。

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

1、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

2、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

3、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居民区各建筑连接起来

4、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

5、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6、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

7、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城市意象:讲述有关城市的面貌,结合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充分展示了城市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邻里单元:“邻里单元”是组成居住区的“核心细胞”,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中国一般称之为“特许权”,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包括外国企业)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政府对这一基础设施有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广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