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俗风情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民俗风情习惯、婚庆葬礼、民族节庆、社交礼仪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

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这个道理。

但怎么才能随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

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

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

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

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

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

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

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

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

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

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

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

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

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

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

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

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

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

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

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

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

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

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

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

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

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

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

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

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

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

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

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

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

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

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

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

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德国人择偶方式
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

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

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

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

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

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

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

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

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

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

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艺定终身
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

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

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辅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

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

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
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

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
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

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

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

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

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

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

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电影择偶
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电影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

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

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

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

美丽的电影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出生
德国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终是世界最低的,战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

在这样一个低出生率的国家,一个家庭的添丁进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实早在妇女怀孕之时,她便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有许多风俗习惯都是为了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茁壮成长。

在德国符滕堡地区的农村,孕妇是倍受敬重的贵客,她可以进入别人家的果园摘果品尝,可到邻家就席用餐。

那里的人认为孕妇的光临象征着新生和丰收。

此外,还有这样一些习俗:孕妇晚上不可出门,怕黑夜里的巫婆鬼怪伤及胎儿;孕妇不能看丑陋的东西,怕婴儿日后长得难看;孕妇不能走十字门、不能从晾衣绳下穿行,否则会造成难产、伤害胎儿。

这些风俗虽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人们对孕妇的关心。

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德国,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已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约定时间,由牧师或神甫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国,新生儿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会在亲友中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

由于教父教母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婴儿的父母在选择时是很审慎的。

孩子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教父教母时不一定要选一对夫妇,但他们要由正直可靠、行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声较好的人担任。

当然首先要取得他们本人的同意。

一般被邀请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荣誉,而乐意承担这份责任。

认教父教母的原意是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帮助孩子。

如今,教父教母的责任已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们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后就有多位长辈关心他的成长,在他有困难时给予照顾,万一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双双早逝,那么教父教母还要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义务。

(二)新生儿洗礼
洗礼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时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

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须经过洗礼除去污垢,变得纯洁,方能被接受为基督教的人,日后才有资格进入天堂。

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婴儿,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后接受"施洗者约翰"为他施洗的。

但在基督教国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婴儿时由家长抱到教堂受洗的。

婴儿正式起名与洗礼同时进行,所以洗礼也叫"命名礼"。

婴儿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后,即发请帖邀请亲友参加,一般只请至亲近友,人数不会太多。

施洗礼时,婴儿由教母抱着站在教堂内圣坛前的"圣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围拢过来,由牧师或神甫宣读《圣经》中的有关章节,口诵规定的礼文,并接过孩子,用手蘸圣水滴在孩子头上,口称:"我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给你施洗。

"然后,再说几句愿孩子长大后要博爱人类、侍奉上帝之类的话,洗礼遂告完毕。

洗礼之后自然是要庆祝一番,婴儿的父母要举行一次午宴或茶会,邀请施礼的牧师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亲朋好友参加。

被邀请者要给孩子带一些礼物,如玩具、衣服、儿童画册等等。

教父教母的礼物照例要贵重些。

在巴伐利亚地区,在洗礼日那天,教父不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还要把迷迭香放在婴儿的摇篮里。

据这说这种香气浓郁的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

同时,他还会在教子尿布或枕头下塞点儿钱,作为孩子日后操办婚事的本金。

有的教父送孩子书和笔,希望孩子聪明勤奋。

如今,时髦的礼物是送男孩一个小巧玲珑的银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条项链或一只银制咖啡杯,上面刻着孩子的姓名和洗礼日期。

在巴伐利亚农村,孩子的洗礼聚餐有个习惯,那就是餐后餐桌上要有剩余的面包,饭后要给宾客包装点儿吃的东西带走。

给男客带点儿香肠、烈酒,给女客带点儿糕点、糖果,对教父则更是要厚礼相赠,以此来表示生活富裕、绰绰有余。

在德国,洗礼用的蜡烛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对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义。

据说点燃洗礼烛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

在德国的一些农村,至今仍虔诚地遵循着这一古老的习俗。

在德国妇女生孩子可获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双方各休假六个月,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德国丧葬习俗
婚丧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一个人一生可不嫁不娶,独身终生,但万物之中,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避免的。

人与尘世告别是痛苦的,人死了就要办丧事,这是天下皆然的风俗,为了让死者能安详地离去,各国民问都有种种习俗。

(一)临终慰藉
在德国莱茵河地区,至今仍遵循着一个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喝临终酒。

人在临终之时,必须喝一口陈年老酒。

据说这种酒是圣酒,可唤醒死者亡灵,驱散围绕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临终者得到安宁。

人在临终前,家人会将洗礼烛、圣餐烛、圣光烛点燃,并同时点燃一支红色大蜡烛,把它们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烛光为亡灵祝福;二是为亡灵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镜子被视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隐蔽的场所,妖魔利用镜子的反照能力,扰得人不得安宁。

因此,人在临终前要将镜子用布蒙住,以使亡灵能安详地解脱尘世罪孽,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在德国南部山区,人在3临终时,家人要打开窗户,揭开楼顶砖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死者敞开一条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因为他们相信人在脱离凡尘之后,将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人们通过这些临终慰藉,使亡者能安详地离去。

(二)葬礼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

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

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

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

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

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

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应邀参加亲友家的葬礼,惟一可送的礼物就是鲜花。

可送成束的鲜花,也可送用鲜花做成的花圈(德国人不用纸花做花圈)。

在鲜花的饰带上要写上死者、吊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别了"之类的题词。

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方国家)出席葬礼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无花图案的领带,如果没有黑衣服就穿颜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鲜丽的服装。

同时,在葬礼上要保持肃穆、安静,切不可大声谈笑,否则就被视为对丧家的不尊重,也显得自己缺乏教养。

整个葬礼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没有捶胸顿足、嚎陶痛哭的场面。

除了小声的抽泣声,多数人都在沉思默祷,默默地为死者送行。

与人们肃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装相反,德目的墓地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

墓地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

在和暖的季节,百花齐放,鲜花既代表了人们对死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慰藉。

每当想起死者,人们会到墓地去扫墓、献花,静静地呆上一会儿,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葬礼举行后,丧家还有一个丧期。

虽然近些年对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但作为一名新寡的妇女在丈夫刚死之后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频繁应酬,难免不招来非议。

一般要求新寡的妇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颜色为主,除小型聚会外不要参加舞会、宴会及场面热闹的大型应酬,亲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请她参加喜庆的聚会,以一段宁静的生活度过丧期。

对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妇严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时期内穿着要规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际。

德国的交际礼仪
(一)初次相识
德国人之间初次见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绍,作为介绍人要注意:不能不论男女长幼、地位高低而随便把一人介绍给另一人,一般的习惯是从老者和女士开始。

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向女士引见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

双方握手时,要友好地注视对方,以表示尊重对方,如果这时把眼光移向别处,东张西望,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初相识的双方在自报姓名时,要注意听清和记住对方的姓名,以免发生忘记和叫错名字的尴尬局面。

在许多人相互介绍时,要做到尽量简洁,避免拖泥带水。

由于德语语言自身的特点,在与德国人交往中还会遇到一个是用尊称还是用友称的问题。

一般与陌生人、长者以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称"您";而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
的同事,往往用友称"你"来称呼对方。

交换称谓的主动权通常在女士和长者手中。

称谓的变换,标志着两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

对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德国人交往。

(二)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

德国人邀请客人,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

如果是打电话,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

但不管接受与否,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以便主人作准备,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

如果不能赴约,应客气地说明理由。

既不赴约,又不说明理由是很不礼貌的。

在德国,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请信,注往还注明衣着要求,这并非多此一举,因为谁也不想在此穿戴庄重的场合,由于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

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

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客人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电影院中的迟到,人们可以习以为常,但对于音乐会的迟到,则是令人讨厌的。

这时迟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个乐章结束后再入座。

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万别走错排数,并且要对站起来让路的人轻说"谢谢"。

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

迟到固不礼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

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进主人家。

(三)付小费
在西方国家,给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付小费已成为习惯,小费已成为服务员的重要收入来源。

给小费不但是对其服务的一种酬劳,同时也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

因此,它也属于礼貌范围之内的事。

那么,对哪些人应付小费呢?饭店招待、门房、女服务员、房间清洁工、旅馆中的行李搬运员、火车站和机场上的行李搬运员、轮船招待、卧铺车厢乘务员、酒吧调酒师、理发师、出租汽车司机、加油站工人、厕所服务生、擦皮鞋者、导游、旅游车司机、摩托游艇司机、领座小姐和停车场看守等。

经验证明,付适当的小费可提高你在度假场所、餐馆中的舒适程度。

同时,通过小费也表达了你对服务员热情周到服务的感谢。

小费不等同于服务费,服务费是顾客所付的附加费,一般为消费的10%一15%,它列在帐单的末尾。

一般如果帐单上已列出了15%的服务费,那就不用再付小费,如果服务费只收10%,顾客要另加5%的小费。

当然,如果你对这里的服务十分满意,可以把钱凑个整数,或单独把硬币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盘中。

谁帮了我的忙,我就给他2-5马克的小费,这已成为一种规矩。

提早把几马克的小费塞到宾馆房间清洁女工的手里,可保证你房间的整洁舒适。

早一点儿把小费塞给出租太阳伞和躺椅的人,可保证你及时租到这两种东西。

多付几马克的小费,可使你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其实这是很实惠的。

千万不可小看小费,这也是你礼貌是否周全的标志。

(四)如何送礼
朋友之间交往、遇有婚丧喜庆、做客赴宴、送往迎来、逢年过节、慰问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礼品,这是人之常情。

德国人不习惯送重礼,所送礼物多为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以此来表示慰问、致贺或感谢之情。

去友人家赴宴,客人
带上点儿小礼物,俗话说礼轻情意重,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

当然,去德国朋友家做客的中国人如能送给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风格的小纪念品,那定会受到主人由衷的赞赏。

如果只是顺便看望,那就不必带什么礼物了,最多给小孩子带点儿小玩意儿。

如果是业务的聚会,双方往来都是公事,只要按时应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国,如遇朋友乔迁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礼者开诚布公地谈谈送些什么礼物好。

有的德国新婚夫妇会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单,送礼的朋友可在此单上划上自己送的东西,这样既可使新婚夫妇得到实惠,又令馈赠者高兴。

对送报员、清洁工、看门人或照顾病人的护士,德国人一般也会送些礼品,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不过对他们送钱更为实惠。

你可把一张钞票装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们手中,同时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感谢。

德国生活小事忌讳多
在德国,忌讳“13”。

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

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不同于中国人。

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

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在原联邦德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个人收入都是隐私,相识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对方底细是司空见惯的事。

另外,别人买到一样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要问价格。

遇到别人生病,除伤风感冒或外伤等常见的病外,不要问及病因及病情,否则会招来好窥视别人秘密之嫌。

访友时,切不可搞“突然袭击式”的登门拜访,都要事先约定。

原民主德国居民楼的烟囱都比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种专门从事清扫烟囱的工人。

人们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如果有人在和烟囱清扫工擦肩而过时在他身上摸一下,他这一天就会交好运。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德国人的房子都比较简陋,炉灶、烟道都比较简单,很容易引来火灾,有烟囱工人清扫就会避免这类灾难。

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