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十大杂牌军之三西北马家军—“宁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革命军十大杂牌军之西北马家军—“宁马”
马家军阀,严格地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派系,而是同出于源,分作数支,人们习惯上合称为马家军。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了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其中又以西北四马最为出名。四马又分为青马和宁马,马步芳兄弟盘据青海,是为青马,马鸿逵兄弟据有宁夏,是为宁马。
要谈马家军阀,就应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县)人阿訇马占鳌会合马悟真等回民首领,举行了反清的河州暴动,攻破河州,势力在甘肃迅速扩大。河州白藏乡人马海晏也参加了这场暴动。马海晏早年贫穷,靠在河州、兰州之间“驮脚”(畜力运输)为生,尚武,广交游。参加河州起义后,马海晏作战勇敢,不久即成为马占鳌的左右手。1872年,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镇压,在太子寺战役中,马占鳌先诱敌深入,后以“黑虎掏心”战术,一举打败了清军三十个营。在太子寺战役之后,起义群众要求乘胜攻取清军统帅左宗棠设在安定(今定西县)的大营时,马占鳌却主张投降清军,说:“打了胜仗,比打败了投降好得多。”马海晏亦力赞其议,但很多起义群众表示反对。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村人马千龄出来说话,支持马占鳌降清。马占鳌是马千龄的同族侄女婿,看到有马海晏及马千龄等支持,便决计降清受抚。结果,左宗棠改编马占鳌部为马队三旗,委任马占鳌为三旗督帮,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原名马七五,左宗棠赐名“安良”)为中旗正旗官,马海晏
为中旗副旗官。此外,清廷又授马安良、马海晏七品军功顶戴。马千龄因劝降有功,被左宗棠称赞为“良回”,也受到重赏。就这样,马占鳌、马海晏、马千龄等用起义人民的鲜血给自己换取了“红顶子”和清廷的赏赐,从此成为了清廷的鹰犬,这也是“河州三马”的子孙们得以发迹的因由。马占鳌降清以后,过了十余年即1886年死去,其职务由儿子马安良继任。马海晏有两个儿子:一名马麒,1869年生;一名马麟,1873年生。两兄弟自幼随父军中,熟习军旅生活。后来,马安良、马海晏这支马队并入董福祥的甘军。再说马千龄,亦有两个儿子十分出众:次子马福禄,生于1853年,在1880年中武举人、武进士,使马千龄家更增添光彩;四子马福祥,生于1873年,从小随父兄习武学文,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1895年,河湟地区(今甘肃临夏及青海东部黄河、湟水流域)的回族、撒拉族人民再次发动反清起义。马海晏父子随清军参与了镇压。而马千龄父子也在家乡组织了民团“安宁军”,对抗起义军,曾解救被围清军总兵汤彦和。愤怒的群众将马千龄家宅院付之一炬,并到处“捉拿马进士家的人”,马千龄避走藏区,其子马福禄、马福祥则率安宁军辗转到兰州,被陕甘总督陶模收编为步骑两营,加入进攻河州之清军,不久,也归入了董福祥的甘军,马福禄任督带统领,马福祥任帮统。1897年,清政府整治军队,编建精锐军,分中、前、左、右、后五军,由荣禄、聂士成、马玉昆、袁世凯、董福祥五人分别率领。不久,董福祥之后军奉调北京附近驻防,马海晏父子及马福禄、马福祥兄弟也随军前往。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津、京,马海晏、马福禄等曾参加廊坊之战,重创敌寇。当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马海晏、马福禄等率河湟子弟守卫正阳门(今前门),与攻城之侵略军展开多日血战。8月13日晚,马福禄乘雨夜率敢死队袭击敌军,在激战中身亡。同时战死者还有其族弟马福贵、马福全等百余人。这时,慈禧太
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马海晏父子及马安良、马福祥等率众护驾。行至宣化,马海晏病死。马麒由哨官提升接任了其父的旗官职务。在晋南风陵渡过黄河时,马安良、马麒亲自掌舵,护驾过河,搏得了慈禧的赏识。在马安良、马麒、马福祥等的护卫下,慈禧和光绪总算平安逃到了西安。由于护驾有功,不久,马麒升任花翎顶戴副将衔循化营参将,驻兵甘肃扎巴镇。其弟马麟也升任管带、都司等职。而马福祥,则升任甘肃靖远协副将,1904年又升任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1910年率所部昭武军移防宁夏。辛亥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举行起义,陕西巡抚升允逃往兰州,与陕甘总督长庚组织“东征军”讨伐,并妄图迎銮西来,把西北作为重振清室的基地。当时,马安良出任精锐西军总统,马麒任帮统,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任分统。他们组织了一支有步兵五千、骑兵一千共二十四个营旗的队伍,镇压革命。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成立,这支精锐西军也发生了分化,马安良父子及马麒、马麟兄弟都转而依附北洋军阀袁世凯,马安良出任甘肃提督,而马麒,则攫取了西宁镇总兵一职,从此,马麒兄弟抛开了依靠多年的马安良,另树一帜。马安良父子也是马家军阀的一支,但后来这支武装退出了西北。民国成立后,马安良出任甘肃提督。后来,马安良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任中国国民党甘肃支部长。1920年,马安良病逝,终年65岁。马安良之子马廷勷,贡生出身,1913年8月任甘凉观察使。1914年后,任北京大总统府侍从武官。1918年后,历任凉州镇总兵、凉州镇守使,1924年7月,授北京政府将军府勖威将军。1926年,马廷勷举兵反对冯玉祥,1928年10月在甘肃河州战败,逃往西宁。1929年赴南京投蒋介石,蒋介石任其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令其召集旧部未成,后被撤职,又去投靠冯玉祥,结果被冯玉祥杀于郑州(一说焦作)。马安良四子、马廷勷之弟马廷贤,1896年生,青年从军曾任西北军营长、团长、旅长,1928年11
月与其兄马廷勷退往青海藏区,联合马仲英杀害许多无辜藏民。不久随马廷勷投蒋介石,任讨逆军第十五路军第一路纵队司令。1930年利用中原大战之机,率部回西北,攻下天水县城,自称西北回民联军总司令,屠杀县民数千人。1931年3月,其部接受改编,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陇南绥靖指挥。1932年1月与川军作战失败后逃往天津。抗日战争期间,马廷贤被日军委为“西北长官”,后一度去包头,又化装回天津,改名换姓藏匿于民间。1941年回甘肃河州。新中国成立后,马廷贤被人民政府逮捕,后获释出狱。1958年再次被捕。1959年10月病死。再说马麒,于1912年8月出任西宁镇总兵后,着手创建完全由自己掌握的军队,又多方罗致汉族官绅知识分子,组成自己的智囊团,开始了家庭割据事业。1915年,北洋政府裁撤青海办事长官,改设甘边宁海镇守使,统辖宁、海地区军政,马麒又当上了宁海镇守使,几年时间,马麒组织了一支有三十六个营的家庭武装,号称“宁海军”。宁海军由马麒及亲属马麟、马宝(堂弟)等指挥,他的儿子马步青(1898年生)和马步芳(1903年生)虽然尚还年青,但已在军中担任营长之职。辛亥革命爆发后,马福祥在宁夏、内蒙一带镇压反清义军,后因大势所趋,也宣布“赞成共和”,民国成立后,出任宁夏护军使。这时,马福祥的左右手,是其侄马鸿宾及其子马鸿逵。马鸿宾是马福祥之兄马福禄之子,生于1884年。马福禄在北京阵亡时,马鸿宾年仅十六岁,还在家乡练武习文。马福祥比先兄马福禄整整小二十岁,全由马福禄一手提携而发迹于军政界,为报答先兄之恩情,他一意栽培侄子马鸿宾,而马鸿宾亦少年老成,对叔父马福祥十分孝敬和尊重,马福祥更是喜欢。1905年,马福祥任西宁镇总兵,成立西宁矿务马队,交由马鸿宾率领,这支小队伍以后发展成了马鸿宾的基本武装力量。1910年,马鸿宾随马福祥的昭武军到宁夏,任骑兵营营长,后任甘肃新军司令,授陆军少将衔。1921年初,马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