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十大杂牌军之三西北马家军—“宁马”

合集下载

名震西北的『三马』截然不同的人生(上)

名震西北的『三马』截然不同的人生(上)

名震西北的『三马』截然不同的人生(上)
宋凤英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 民国时期,在中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存在着几股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马姓,俗称"西北群马",又因割据范围分成"宁(夏)马"、"青(海)马"、"甘(肃)马"等,其势力还曾扩张到新疆.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其著名的<西行漫记>中说:"几十年来,这个边远之地被马氏家族像一个中世纪的苏丹国一样统治着,从他们自己的安拉真主那里得到一些帮助."【总页数】6页(P54-59)
【作者】宋凤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真情为民人生如歌——记大通良教乡上治泉村党支部书记马维海
2.洛马普列塔地震破裂带西北端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的震后滑动
3.名震印度,徐工挖机三款新品秀出中国式强大!
4.巴黎手稿和《资本论》中的异化范畴“截然不同”么?——就童星对薛德震文章商榷的商榷
5.基于三重震相研究青藏高原和西北太平洋俯冲过渡带速度结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三西北马家军—“宁马”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三西北马家军—“宁马”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西北马家军—“宁马”马家军阀,严格地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派系,而是同出于源,分作数支,人们习惯上合称为马家军。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了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其中又以西北四马最为出名。

四马又分为青马和宁马,马步芳兄弟盘据青海,是为青马,马鸿逵兄弟据有宁夏,是为宁马。

要谈马家军阀,就应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

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县)人阿訇马占鳌会合马悟真等回民首领,举行了反清的河州暴动,攻破河州,势力在甘肃迅速扩大。

河州白藏乡人马海晏也参加了这场暴动。

马海晏早年贫穷,靠在河州、兰州之间“驮脚”(畜力运输)为生,尚武,广交游。

参加河州起义后,马海晏作战勇敢,不久即成为马占鳌的左右手。

1872年,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镇压,在太子寺战役中,马占鳌先诱敌深入,后以“黑虎掏心”战术,一举打败了清军三十个营。

在太子寺战役之后,起义群众要求乘胜攻取清军统帅左宗棠设在安定(今定西县)的大营时,马占鳌却主张投降清军,说:“打了胜仗,比打败了投降好得多。

”马海晏亦力赞其议,但很多起义群众表示反对。

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村人马千龄出来说话,支持马占鳌降清。

马占鳌是马千龄的同族侄女婿,看到有马海晏及马千龄等支持,便决计降清受抚。

结果,左宗棠改编马占鳌部为马队三旗,委任马占鳌为三旗督帮,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原名马七五,左宗棠赐名“安良”)为中旗正旗官,马海晏为中旗副旗官。

此外,清廷又授马安良、马海晏七品军功顶戴。

马千龄因劝降有功,被左宗棠称赞为“良回”,也受到重赏。

就这样,马占鳌、马海晏、马千龄等用起义人民的鲜血给自己换取了“红顶子”和清廷的赏赐,从此成为了清廷的鹰犬,这也是“河州三马”的子孙们得以发迹的因由。

民国“西北三马”迥然不同的后半生

民国“西北三马”迥然不同的后半生

马 步 芳 死 在 了沙 特 ,终年
7 3岁 。他 的 儿 子 马继 援 因
懑 图

与 蒋 经 国 私 交 不 错 ,留 任 于国 民党 “ 冈防 部” 。
0 7‘
队 司 令 、集 团 军 总 司 令 。 1 9 3 8年 任 青 海 省 政 府 主 席 , 】 9 4 8年 9月兼 任 西 北 军 政 副 长 官。马步 芳家族 统 治青海 4 0年 ,尤 以 马 步 芳 最 为 残 忍 凶 狠 、荒 淫 横 暴 ,人 称 “ 土
图 马 鸿 宾 能 迈 出 这 历 史 性
的 一 步 ,绝 非 偶 然 。 马 鸿 宾 身 历清 朝、北洋和 国 民党统
治 三 世 ,是 西 北 马 家 世 系 中 的元 老。 论 “ 群 马 ” 的 宗 亲
们 最 终 的 命 运 却 有 着 天 壤
之 别 … …
青海 “ 土皇 帝 ”马步 芳 : 不改 荒 淫 本性 马步 芳 , 甘 肃河 州 ( 今 临 夏 )人 ,1 9 0 3年 出 生 。 南京 国 民政 府 成 立 后 ,历
任 旅 长 、师 长 、军 长 、纵
1 9 7 5年 7 月 3 1 日,
人称 “ 西 北三 马” 。 而 他
甚 至 连 他 的 外 孙 女 ,也 遭 其 强 奸 ,后 生 下 一 个 儿 子 。 为 掩 人 耳 目, 马 步 芳 亲 手 将 这
多 的 妻 妾 ,必 定 是 拐 了 别 人 个 婴 儿 杀 死 。 据 后 来 旅 居 中 的 老 婆 。就 当面 骂道 : “ 你 这 东 的 回 族 侨 民 向 台 湾 国 民 党 当局 的控 诉 ,包 括 汉 、回 、 满、 蒙、藏 、哈 ( 萨克 ) 等 各 族 女 性 在 内 ,被 马 步 芳蹂 躏 过 的 , 不下 5 0 0 0人 。

评说西北马家军

评说西北马家军

评说西北马家军
杨群
【期刊名称】《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3
【摘要】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在西北的甘、青、宁一带,有一支统治这里达八十多年的少数民族军队——马家军(1863年—1949年)。

这是一支从清朝同治十一年崛起,在西北地区逐步形成的一个封建、官僚、宗教三位一体的马氏家族统治集团。

【总页数】2页(P24-35)
【关键词】马家军;少数民族;马氏家族;统治集团;回族;宗教;军队;伊斯兰教;现代史;起义
【作者】杨群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的血腥较量(上) [J], 杨飞;杨剑
2.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的血腥较量(下) [J], 杨飞;杨剑
3.西北马家军阀是如何起家的 [J], 彦生
4.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前夕西北马家军阀与蒋介石中央政权关系格局分
析 [J], 杨名
5.马家军治下的西北现代化进程研究 [J], 刘雨婷;李郭辰;杨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彭德怀三战西北“马家军”

彭德怀三战西北“马家军”

彭德怀三战西北“马家军”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0年第2期“马家军”是近代西北地区极为凶悍的一支军阀武装,后来名义上归属国民党领导。

“马家军”以骑兵为主,战力十分强悍,两次国共战争中曾令我军付出了很大代价。

然而,历史大势终究是不可阻挡的,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功消灭了包括“马家军”在内的一切军阀武装。

在解放军历史上,彭德怀是与“马家军”交锋最多的军事统帅,他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三次作战。

吴起镇初战,红军小胜1935年9月10日,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既定的“北上”方针,中共中央不得不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刚刚会师不到3个月的红一、四方面军,被迫再次分兵。

9月12日,中共中央率部到达俄界(甘肃省迭部县境内的一个村庄)后,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将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支队下辖3个纵队,总兵力仅有7000余人,加上经过两万余里的辗转鏖战,所有官兵都身体虚弱、伤痕累累。

蒋介石看准了红军的弱点,抓紧时间调兵遣将,想要彻底歼灭陕甘支队。

这一次,蒋介石调动的是“宁马”马鸿逵和东北军何柱国两部骑兵。

西北地区土地广袤,利于骑兵狂飙突进,纵横冲杀。

因此,蒋介石的这一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红军造成了现实威胁。

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西部的吴起镇(位于今陕西省吴起县中部),身后骑兵仍在步步紧逼。

当日晚上,红军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

由于红军人困马乏,一些干部提出,与其贸然与敌人接战,不如将敌人诱进苏区再打。

毛泽东却分析认为,敌人虽然凶悍,但吴起镇多山地,如能利用地形优势,以我军最擅长的伏击战歼敌一部,必能彻底阻止敌人前进。

最后毛泽东明确要求:“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会后,彭德怀亲自指挥勘察地形,把伏击地点定在吴起镇以西的五里沟。

根据战斗部署,红军兵分三路,隐蔽在五里沟的头道川、三道川和正面的西南山,形成三面夹击态势,并派红军干部团诱敌深入。

解读马家军战斗力

解读马家军战斗力

解读马家军战斗力∙2012/1/8 20:44:24∙kiss撒旦之吻∙发帖于:中国历史共7条评论浏览3876IP引子:西北望,射天狼,陇上烽火,激战连连。

说起青马立刻让我想起那些手捧《古兰经》背背马刀的骑士,的确青马民国历史上一支彪悍的劲旅。

唯一让红军全军覆没的队伍。

在民国那个纷乱的时代各地方军阀不是被中央消灭就是被削弱,但青马这只家族武装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势力更大,这是一枝以家族成员兼之以回民,马姓,河州人为核心的回族军阀家族武装。

青马以它的彪悍和宗教精神杀出一片天地,成为民国西北的一方霸主。

1、从马家军的战斗力谈起一般印象中,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宗教色彩,更由于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共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

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马步青),两者战斗力大不一样。

先简单谈一下宁马的战斗力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没什么象样的胜仗。

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

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

此前马鸿宾部与先期长征到西北的红25军两度交手也是败绩,在以后红军西征和解放战争中,宁马与共军交仗依旧败绩连连,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彭德怀二打榆林、马鸿奎部增援一役,双方在袁大滩打了一仗。

此役马鸿奎部因怕共军"打援",倾巢出动(30000人),西野兵少,不能两面作战,便从榆林撤围了,马部达到战役目的,但具体战斗很不象样。

开始因马部重兵抱成一团,彭的打援部队啃不动,而马部也不敢进击解放军,为了尽快到达榆林,于是集团向后滚进运动,想绕开解放军迂回榆林,运动中解放军尚未动作,宁马自己先演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差一点形成溃逃的闹剧,随后被不多的解放军连打带唬,糊里糊涂损失了三千人(两千人被俘)。

到西北大进军时,宁马(马鸿奎部)更是自陇东和陕西鳞游地区一路溃败到宁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挡住解放军,但在能凭险据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顶不住解放军几个冲锋(除了在罗家山解放军打得费劲些),最后在宁夏或溃散,或被歼,或"起义"了事,故共军一向对宁马评价不高。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第XX路军是一种番号,位阶比军高,约与军团相当,属临时性编制,故番号经常变动。

北伐时期第一阶段北伐:第一路军何应钦,负责东路战线(闽、浙、苏)、第二路军陈调元、第三路军李宗仁,负责皖、苏战局。

第二阶段北伐:第八路军李济琛(粤军)。

中原大战时期1929年时,国民政府编有25个'路军':第一路军朱培德(滇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唐生智(湘军)、第六路军方振武(西北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以上编成均以桂系(李宗仁)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第十四路军邓锡侯(川军)、第十五路军马廷骧(西北马家军?甘马,1930改任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傅作义(晋军,1930因反蒋番号改归顾祝同,中央军;不久又归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孙殿英(地方军系,番号后改委杨虎城,西北军),以上编成均以西北军(冯玉祥)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八路军金树仁(新疆军)、第十九路军周玳(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粤军)、第二十路军赵承绶(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钫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吉鸿昌(西北军,不就任,改委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冯轶裴(中央军,石友三于浦口反蒋,临时编组,事后撤销。

1930,西北军吉鸿昌倒戈投蒋,受委此番号)、第二十三路军(缺编)、第二十四路军孙楚(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自忠为第二十四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国共分裂1931年起,为因应江西勦共编组24个'路军':第一路军陈调元(中央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1931改为'勦赤军南路集团军',番号撤销)、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王金钰(中央军)、第六路军朱绍良(中央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1931起兵反蒋,番号撤销)、第十五路军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西北军)、第十八路军毛光翔(黔军)、第十九路军蒋光鼐(粤军)、第二十路军张钫(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吉鸿昌(西北军,后李鸣钟接任,不久辞职,番号撤销)、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民国军阀之青海马麒

民国军阀之青海马麒

民国军阀之青海马麒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一直都是马家军的地盘,马家军是一个统称,是西北地区一群马氏军阀,这些军阀也都有各自的势力。

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后来的冯玉祥和蒋介石,都没有统治过西北,西北马氏只是表面听从中央的。

因为这个地区民风彪悍,很多军阀想染指这个地区,但是都被马家军打败,包括红军领导的西路军也吃过马家军的亏。

马家军里面的官职,基本都是世袭的,马家军最早是发源自,左宗棠在西北平定叛乱,马家军的祖先们投降了左宗棠,收编成了官军,然后镇守在西北地区。

就这样一代代的相传,和慢慢地壮大,成了民国时期统治宁夏、甘肃、青海三省的马家军。

今天就讲一下,第二代马家军的代表人物马麒。

马麒出生于1869年,甘肃河州人,是回族。

他的父亲马海宴,在清末陕甘之乱的时候,是叛军的一个头领,后来被左宗棠打败,投降了左宗棠。

马麒是马海宴的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所以从小喜欢武力,而且脾气也很暴躁。

17岁的时候考中了当地的武生,接着就在父亲的队伍里面当兵,立了战功,当上哨官。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马麒跟着父亲马海宴,一起跟随董福祥去守卫北京。

慈禧逃跑的时候,马麒当做护卫护送,让慈禧记住了他。

这时候马海宴也病死在了北京,马麒就继承父亲的职位和队伍。

慈禧回到北京以后,因为马麒护驾有功,赏了顶戴花翎升为参将。

1911年武昌起义后,马麒跟随马安良去了西北地区,剿灭革命军,这个马安良的父亲也是当年叛军投诚过来的。

这时候宁夏的革命军,成立了革命军政府,但是很快被马麒打败了,后来回到老家甘肃南部驻守。

1912年,马麒率兵驻守在河州等地,不久升为副将,控制着河州附近几个县。

因为马麒性格火爆,喜欢乱杀人,甘肃临时议会的议长李境清,经常向在北京的袁世凯,诉说马麒的恶行。

因为西北马家军在当地势力强大,每个马氏军阀虽然彼此不服,但是对待外人还是团结的。

袁世凯在西北没有什么根基,所以也不好得罪马麒。

李境清这耿直的性格,得罪了马麒,马麒就下定决心要除掉李境清。

西北马家军

西北马家军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等地兴起,各国列强群起反对,开始对京畿地区磨刀霍霍。慈禧太后急调军队保驾。甘军奉命入京,马海晏、马麒、马福禄和马福祥兄弟都率队前往。甘军后,被编为武卫后军,受荣禄节制。驻守用的定门第二天,甘军士兵就在街上打死了日本公式杉山彬。这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之战的导火索之一。
1927年,马海晏最小的侄孙,17岁的骑兵营长马仲英在其叔父马麒的默许和纵容下,串联了七个人起事反抗国民军。回族兵民一呼百应,很快聚集起来数万人的武装。马仲英因为年轻被部下称为“尕司令”,他与同族马廷贤成立了“黑虎吸冯军”,提出口号:“不杀回,不杀汉,专杀国民军办事员”,并规定杀一汉民者二人偿命,杀一回民者一人偿命。在他举事之初,还是想尽量避免民族纷争的,但很快局面就失去了控制。
马步芳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声势震动了全国,西北陕甘一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一地区回族民众长期受到清政府的剥削和压制,素有积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终于,以八月攻打甘肃河州为标志,掀起了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河州西乡的大阿訇马占鳌被推举为“都招讨”,协同马悟真、马海晏等人,统一指挥数万起事的回民军队。
在对抗八国联军,保卫北京的战斗中,马家军先后在廊坊、使馆区和正阳门与敌激战。在攻打使馆区的战斗中,马福禄兄弟率军连破七道关卡,在攻击最后一道工事时,因为后援不济才被迫撤退。正阳门保卫战中,马家军遭到优势敌军的猛烈进攻,马福禄与其堂弟福贵、福宣,侄儿耀图、兆图先后战死。马福祥接替兄长指挥,打红了眼的马家军拼死不退,正阳门洋军始终未能攻克,直到慈禧诏令撤兵为止。
1929年,早有不臣之心的马鸿逵在韩复渠、石友三的拉拢下,与韩、石通电反冯,宣布“拥护中央”。随即马鸿逵即遭到各部冯军围追堵截,几乎全军覆没。九死一生的马鸿逵逃离险境后去谒见蒋介石,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褒奖,立赏现洋三十万元,并补充了一批军火,将马部扩编为十一军。

清朝的马家军西北边疆的守护者

清朝的马家军西北边疆的守护者

清朝的马家军西北边疆的守护者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王朝,其统治期间,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阔的疆域。

然而,在清朝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军事力量默默守护着西北边疆,那就是马家军。

一、马家军的起源马家军起源于明朝末年,当时一位名叫马宝的将领在西北地区设立了马家军。

这支军队的成员主要是马家子弟和一些敢于反清抗争的志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家军逐渐壮大,并在清朝建立后,被正式纳入清朝的军事体系中。

二、马家军的作用1. 边防守护马家军主要负责守护清朝西北边疆,抵御外族入侵。

西北地区邻近辽阔的草原和戈壁沙漠,常年面临来自蒙古、哈萨克、藏族等民族的威胁。

马家军以其出色的骑射技能和精锐的战斗力,成功地保卫了清朝的领土边界,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稳定。

2. 缔造了战术体系马家军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他们在战场上以出色的骑射技能和突击战术而被世人称赞。

为了适应西北战场的环境,马家军发展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战术体系。

例如,他们善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展开奇袭战术,迅速穿插敌军阵型,造成混乱和溃散。

这种灵活的战术为他们在战场上赢得了许多胜利。

3. 军事改革与现代化在清朝统治初期,马家军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武器和技术。

他们开始使用火枪、火炮等现代化武器,并建立了训练有素的军事指挥系统。

这种现代化的武装力量使得马家军在西北边疆的防守中更加有效和强大。

三、马家军的战绩马家军在保卫西北边疆的战斗中,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战绩。

他们不仅与边境民族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还积极参与了清朝的征战。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与法国军队的战斗。

马家军以其出色的战斗力,成功地击退了法军的侵略,并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四、马家军的传承与影响马家军的传承不仅留下了一段传奇,还对中国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家军以其特有的战术和作战方式,在清朝征战和国土防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战斗精神和军事智慧也为后来的军事家所推崇,成为研究军事战略的重要经验。

历史趣谈西北马家军的最终覆灭 兰州战役终结其统治

历史趣谈西北马家军的最终覆灭 兰州战役终结其统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北马家军的最终覆灭兰州战役终结其统治
导语: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他极力拉拢西北三马为打内战而效命,先后任命马鸿逵、马鸿宾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长官为张治中)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他极力拉拢西北三马为打内战而效命,先后任命马鸿逵、马鸿宾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长官为张治中)。

然而马步芳与马鸿逵矛盾重重,使得马步芳领导的青马部队和马鸿逵领导的宁马部队无法协调统一作战,使得马家军在西北的实力锐减。

十几年来,马家军的恶行梦魇一样压在红军幸存者的心头:徐向前自河西兵败后,一直想率部队打回去,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

1949年,毛泽东和中央原本已有意让他带兵解放西北,可是这时徐向前却病倒军中,只好将这个使命交给了彭德怀;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挺进甘肃、青海,在兰州战役中痛歼马家军精锐,终于为西路军的无数英魂一洗前仇。

1949年8月20、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发起兰州战役,首战遭到青马反击而失败,没有得到一个阵地,被称为兰州战役的“试攻”阶段。

8月25日,解放军发起兰州战役的总攻;经激战,攻占被称为“兰州锁钥”的沈家岭、狗娃山、古城岭、马架山和皋南山最高峰营盘岭,兰州城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火之下。

兰州城防指挥官马继援,见外围主阵地一日之内相继失守,伤亡又惨重,外面援军无踪无影,同马步芳密商后,决定于当日乘夜幕全线秘密通过黄河铁桥,向西宁方向撤退。

但是,黄河铁桥迅速被解放军控制,除马继援等人率一部逃走外,余部成了瓮中之鳖。

一路上满目
生活常识分享。

“西北三马”迥然不同的后半生

“西北三马”迥然不同的后半生

“西北三马”迥然不同的后半生作者:王新来源:《侨园》2010年第08期民国时期,在中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

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俗称“西北群马”。

因割据范围不同,又分成“宁(夏)马”、“青(海)马”、“甘(肃马”等,其势力曾扩张到新疆。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

他们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群马”中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

当西北各族人民欢庆翻身解放时,“西北三马”也面临着前途的抉择,他们因各自的行为而造就了天壤之别的结局。

青海“土皇帝”马步芳马步芳,字子香,甘肃河州(今临夏)人,1903年出生。

早年曾在宁海军官训练团,结业后在其父马骐和叔父马麟统率的青海地方军事集团中供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仟旅长、师长、军长、纵队司令、集团军总司令。

1936年任青海省政府代主席,1938年任青海省政府主席。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兼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派兵参加抗日战争。

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1948年9月兼任西北军政副长官。

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40年,尤以马步芳最为残忍凶狠、荒淫横暴,人称“土皇帝”。

1949年5月,华北、华东地区的战争形势一日千里,西北地区即将解放。

李宗仁一面在做仓皇南逃的准备,一面强打精神与马鸿逵共商改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计划。

原来,原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已率代表团去北平参加和谈。

他的职务由甘肃省政府主席郭寄峤以副长官名义暂行代理。

尽管解放军的攻势势如破竹,却还有少数执迷不悟者。

仍做着接任西北军政长官职位,再当几年“西北王”的黄梁美梦。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三西北马家军—“宁马”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三西北马家军—“宁马”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三西北马家军—“宁马”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西北马家军—“宁马”马家军阀,严格地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派系,而是同出于源,分作数支,人们习惯上合称为马家军。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了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其中又以西北四马最为出名。

四马又分为青马和宁马,马步芳兄弟盘据青海,是为青马,马鸿逵兄弟据有宁夏,是为宁马。

要谈马家军阀,就应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

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县)人阿訇马占鳌会合马悟真等回民首领,举行了反清的河州暴动,攻破河州,势力在甘肃迅速扩大。

河州白藏乡人马海晏也参加了这场暴动。

马海晏早年贫穷,靠在河州、兰州之间“驮脚”(畜力运输)为生,尚武,广交游。

参加河州起义后,马海晏作战勇敢,不久即成为马占鳌的左右手。

1872年,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镇压,在太子寺战役中,马占鳌先诱敌深入,后以“黑虎掏心”战术,一举打败了清军三十个营。

在太子寺战役之后,起义群众要求乘胜攻取清军统帅左宗棠设在安定(今定西县)的大营时,马占鳌却主张投降清军,说:“打了胜仗,比打败了投降好得多。

”马海晏亦力赞其议,但很多起义群众表示反对。

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村人马千龄出来说话,支持马占鳌降清。

马占鳌是马千龄的同族侄女婿,看到有马海晏及马千龄等支持,便决计降清受抚。

结果,左宗棠改编马占鳌部为马队三旗,委任马占鳌为三旗督帮,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原名马七五,左宗棠赐名“安良”)为中旗正旗官,马海晏为中旗副旗官。

此外,清廷又授马安良、马海晏七品军功顶戴。

马千龄因劝降有功,被左宗棠称赞为“良回”,也受到重赏。

就这样,马占鳌、马海晏、马千龄等用起义人民的鲜血给自己换取了“红顶子”和清廷的赏赐,从此成为了清廷的鹰犬,这也是“河州三马”的子孙们得以发迹的因由。

西北军阀马步芳生平简介

西北军阀马步芳生平简介

西北军阀马步芳生平简介推荐文章川西军阀刘文彩生平简介热度:皖系军阀代表人物卢永祥简介热度:西北军阀马仲英生平简介热度:北洋军阀王怀庆生平简介热度:黔军军阀王家烈生平简介热度:马步芳,字子香,经名胡赛尼,回族,甘肃临夏人,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北军阀马步芳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马步芳生平简介在民国时期各地出了许多大军阀,比如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等等,他们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统治一方,彼此之间攻伐不断。

马步芳字子香,他是今天甘肃临夏回族人。

1903年出生于军阀世家,他的父亲骐和叔父马麟都是青海地方军的头目人物。

年轻时曾经在宁海军官训练团学习,毕业后直接到了父亲马骐手下任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马步芳从旅长升任到师长、军长、纵队司令,最后做到了集团军总司令。

1938年马步芳被任命为青海政府的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步芳担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兼任陆军82军军长,马步芳派了大批军队参加抗日。

1945年他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48年兼任西北军政副长官。

马步芳和他所在的马氏家族统治青海地区长达四十年之久,当然马步芳是最为凶残的一个,他不但荒淫无道而且凶残蛮横,被人们称为“土皇帝”。

虽然,马步芳为首的军阀集团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但是马步芳对国家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他曾经派兵参加了青藏战争,阻止了英国向西藏的渗透。

当然他作为国民党的外地军阀,自然是参加过对红军的围剿的,杀害了许多共产党人和军队。

解放以后,他没去台湾,而是移居到了埃及,担任了台湾驻沙特阿拉伯的大使,1975年在沙特阿拉伯病死。

马步芳的女人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解放前青藏地方的“土皇帝”马步芳吧,他是当地的大军阀,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派兵参加了抗日战争,但他杀害藏族人民,杀害共产党人的罪行却是被历代人们所诟骂的,此外马步芳的荒淫无耻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一生和女人也有说不完的话题。

马步芳的荒淫无耻自古以来罕有匹敌,由于他势力强大,所以人们都不敢反抗他,当然反抗也是没有实际作用的,自己部下的妻女都难逃他的魔爪,甚至连自己家族的姐妹,侄女,嫂子,弟媳他都不曾放过;他甚至强奸了自己的亲外孙女,生下儿子后他又亲手掐死。

马家军马鸿逵简介

马家军马鸿逵简介

马家军马鸿逵简介
马鸿逵(1892年—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小名三元,回族,“西北四马”之一,国民党西北军高级将领。

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2] 抗战时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后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兰州陆军学校毕业。

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

[2] 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任总司令。

1927年初,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马鸿逵任军长。

1929年投靠蒋介石。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蒋介石将马鸿逵部扩编为讨逆军第15路军并封他为总司令1931年1月,马鸿逵部被调往河南,参与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1933年初,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1936年9月加授陆军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12月,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1949年9月底马鸿逵逃到台湾,不久,他被“撤职查办”,感到在台湾无容身之地,便谎称去美国就医,后来长期住洛杉矶。

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病逝于洛杉矶。

马鸿逵被加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

马家军马鸿逵简介西北军阀中,马步青、马鸿宾、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并称四马,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马家军马鸿逵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家军马鸿逵简介今日提到马鸿逵,首先想到的是他宁夏王的称号。

手握重兵的他曾任宁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西北马家军

西北马家军

西北马家军国民党军中最凶残的部队:西北马家军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支较为特殊的武装力量,他们基本以家族、血缘和宗教为纽带,起于草莽,兴于乱世,在各种势力间纵横捭阖,一度占据了甘肃、青海、宁夏的全部,新疆的大部,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北,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们的首领崇尚武力,嗜血好杀,战马和军刀,是他们对内对外永远行之有效的法宝。

然而,历史是无情的,这支从清朝同治年间即在西北地区盘踞的武装,终于在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灰飞烟灭,同他们的累累血债一起,湮没在漫漫黄沙之中。

这支武装,就是西北马家军。

马步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声势震动了全国,西北陕甘一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这一地区回族民众长期受到清政府的剥削和压制,素有积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终于,以八月攻打甘肃河州为标志,掀起了反抗清政府的斗争。

河州西乡的大阿訇马占鳌被推举为“都招讨”,协同马悟真、马海晏等人,统一指挥数万起事的回民军队。

河州城防坚固,清军在城内汉族民众支援下,据险死守,马占鳌连攻不克,损失颇大,遂改变策略,实行长期围困的战术。

经过四个月的围困,到同治三年正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清军被迫弃城突围,被以逸待劳的回军歼灭。

随后马占鳌杀进河州城,将帮助清军守城的万余汉族民众全部处死。

河州之战,是以后盘踞西北近百年的马家军的“奠基之战”,一支回族、马姓、能骑善射、以河州籍为主的军队开始建立起来。

在马占鳌的指挥下,马家军四面出击,很快攻下了北至黄河,东至洮河的广大地域,所辖人口数百万。

当时,整个西北地区,以回民为主的反清武装风起云涌,除甘肃马占鳌外,陕西、宁夏、青海都有声势颇大的武装存在。

面对西北地区的动荡形势,同治五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率兵镇压。

左宗棠采取三路进兵的策略,稳扎稳打,先剿灭了陕西回军,随后兵发宁夏、甘肃。

到同治十年,除马占鳌外,西北回军大多被剿平,多数回军首领全家男子被杀,女子流放。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四西北马家军—“青马”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四西北马家军—“青马”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西北马家军—“青马”如果说宁夏是马福祥父子的“领地”,那么,青海就是马麒父子的“独立王国”。

马鸿逵被称为“宁夏王”,马步芳也被称为“青海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光绪离京西遁,马海晏、马麒父子参与护驾。

途中,马海晏病逝,马麒接任父亲的旗官职务。

由于护驾有功,马麒、马麟兄弟受到清廷的赏识,率部回甘肃驻扎。

民国成立后,马麒、马麟兄弟投靠北洋军阀,马麒攫取了西宁镇总兵一职,1915年,又改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建立了一支号称“宁海军”的家庭武装。

马麒之子马步青,1898年生,自幼随父入军旅,马麒建立宁海军后,十七、八岁的马步青出任马队管带。

马麒另一儿子马步芳,1903年生,自幼在家中成长,九岁时被送到西宁东关清真寺当“满拉”(学习经文的小学生)。

年纪稍大些,马步芳看到兄长马步青挎枪佩剑,前呼后拥,何等威风,与自己在清真寺的孤单生活形成强烈对照,他当然不安心于在寺院学经,一再请求父亲安排军职。

终于,1917年,马麒让十四岁的马步芳给马步青当了帮带,不久,升任步兵第十五营管带。

1920年,17岁的马步芳转任骑兵营长。

马步芳进入军中以后,很快便表露出他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手腕,虽然年纪轻轻,但已深得马麒的信任。

马麒为了巩固势力,把老巢河州与西宁联成一气,令马步芳驻兵河州与西宁之间的重镇化隆。

马步芳到化隆后,招兵买马,仿照新式方法训练部队,练成了一支自己的“孩儿军”。

他利用民族、宗教关系,使用“以教治回”、“以回制汉”、“以藏制藏”等统治手段,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渐渐,马步芳在他的兄弟之中已取得领导地位,连马步青也要让他三分,别的兄弟只有受他的指使。

例外的是他有个堂弟叫马步英(1909年生),也是个年少有为的军官,后因与马步芳闹矛盾,一怒之下离队出走,另立门户,甚至把名字也改为马仲英。

1925年3月,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马麒父子也不得不依附冯玉祥,以保住西宁镇守使的职位。

1925年9月,冯玉祥派部队刘郁芬代理其甘肃军务督办职务。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西北军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西北军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西北军西北军。

由北洋直系军阀分化演变而来,首领冯玉祥。

大革命中,冯在五原誓师,组成国民联军,参加北伐,其部队发展到20余万。

中原大战后,冯军失败,部队解体,但实力尚存,部队多数被蒋收编,编成第3路、第13路、第22路、第25路、第26路。

黄河以北的部队则被张学良改编为东北军序列第3军,后改第29军。

抗战时期编成第2、第3、第33、第39等四个集团军。

解放战争时期,新8军、第96军、第59军、第77军、第113军先后起义,第八兵团在撤至金门时被谴散,第30军于太原被歼,西北军不复存在。

其主要将领在早期有“五虎上将”、“13太保”等。

国民政府时期,仍活跃者有宋哲元(“七七事变”时的第29军军长)、鹿钟麟(冀察战区总司令)、孙连仲(第6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3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第2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第39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日殉国的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冯安邦等和先后起义加入中共军队的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高树勋、张克侠、何基沣、鲁崇义等均出身该军。

(1)石友三部。

1929年5月,石友三率第24师在河南投靠蒋介石,被任命为讨逆军第13路总指挥。

6 月下旬,所部由河南许昌移驻安徽亳县。

11月,石友三出任安徽省主席、津浦路警备司令,所部移驻蚌埠。

12月2日,奉命南下广东的该部在浦口炮击南京。

在各方斡旋下,1931年 1月,石友三被蒋介石任命为河南清乡总指挥,归韩复榘节制,由蚌埠移驻亳县。

3月,增授 2个师(新编第28、第29师)的番号。

4月,随阎锡山反蒋,在鲁西南等地作战。

9月,北渡黄河撤军河南安阳地区,再次向蒋介石输诚。

10月,被重新任命为第13路总指挥。

石截留西北军、晋绥军溃兵,扩充至6万余人。

1931年7月,举兵反抗张学良,在中央军和东北军的围攻下溃败,残部分由张学良、韩复榘收编。

1932年,石友三在日本支持下于冀东组织军队。

1936年1月,被宋哲元委任为北平保安司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革命军十大杂牌军之西北马家军—“宁马”马家军阀,严格地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派系,而是同出于源,分作数支,人们习惯上合称为马家军。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了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其中又以西北四马最为出名。

四马又分为青马和宁马,马步芳兄弟盘据青海,是为青马,马鸿逵兄弟据有宁夏,是为宁马。

要谈马家军阀,就应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

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县)人阿訇马占鳌会合马悟真等回民首领,举行了反清的河州暴动,攻破河州,势力在甘肃迅速扩大。

河州白藏乡人马海晏也参加了这场暴动。

马海晏早年贫穷,靠在河州、兰州之间“驮脚”(畜力运输)为生,尚武,广交游。

参加河州起义后,马海晏作战勇敢,不久即成为马占鳌的左右手。

1872年,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镇压,在太子寺战役中,马占鳌先诱敌深入,后以“黑虎掏心”战术,一举打败了清军三十个营。

在太子寺战役之后,起义群众要求乘胜攻取清军统帅左宗棠设在安定(今定西县)的大营时,马占鳌却主张投降清军,说:“打了胜仗,比打败了投降好得多。

”马海晏亦力赞其议,但很多起义群众表示反对。

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村人马千龄出来说话,支持马占鳌降清。

马占鳌是马千龄的同族侄女婿,看到有马海晏及马千龄等支持,便决计降清受抚。

结果,左宗棠改编马占鳌部为马队三旗,委任马占鳌为三旗督帮,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原名马七五,左宗棠赐名“安良”)为中旗正旗官,马海晏为中旗副旗官。

此外,清廷又授马安良、马海晏七品军功顶戴。

马千龄因劝降有功,被左宗棠称赞为“良回”,也受到重赏。

就这样,马占鳌、马海晏、马千龄等用起义人民的鲜血给自己换取了“红顶子”和清廷的赏赐,从此成为了清廷的鹰犬,这也是“河州三马”的子孙们得以发迹的因由。

马占鳌降清以后,过了十余年即1886年死去,其职务由儿子马安良继任。

马海晏有两个儿子:一名马麒,1869年生;一名马麟,1873年生。

两兄弟自幼随父军中,熟习军旅生活。

后来,马安良、马海晏这支马队并入董福祥的甘军。

再说马千龄,亦有两个儿子十分出众:次子马福禄,生于1853年,在1880年中武举人、武进士,使马千龄家更增添光彩;四子马福祥,生于1873年,从小随父兄习武学文,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1895年,河湟地区(今甘肃临夏及青海东部黄河、湟水流域)的回族、撒拉族人民再次发动反清起义。

马海晏父子随清军参与了镇压。

而马千龄父子也在家乡组织了民团“安宁军”,对抗起义军,曾解救被围清军总兵汤彦和。

愤怒的群众将马千龄家宅院付之一炬,并到处“捉拿马进士家的人”,马千龄避走藏区,其子马福禄、马福祥则率安宁军辗转到兰州,被陕甘总督陶模收编为步骑两营,加入进攻河州之清军,不久,也归入了董福祥的甘军,马福禄任督带统领,马福祥任帮统。

1897年,清政府整治军队,编建精锐军,分中、前、左、右、后五军,由荣禄、聂士成、马玉昆、袁世凯、董福祥五人分别率领。

不久,董福祥之后军奉调北京附近驻防,马海晏父子及马福禄、马福祥兄弟也随军前往。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津、京,马海晏、马福禄等曾参加廊坊之战,重创敌寇。

当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马海晏、马福禄等率河湟子弟守卫正阳门(今前门),与攻城之侵略军展开多日血战。

8月13日晚,马福禄乘雨夜率敢死队袭击敌军,在激战中身亡。

同时战死者还有其族弟马福贵、马福全等百余人。

这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马海晏父子及马安良、马福祥等率众护驾。

行至宣化,马海晏病死。

马麒由哨官提升接任了其父的旗官职务。

在晋南风陵渡过黄河时,马安良、马麒亲自掌舵,护驾过河,搏得了慈禧的赏识。

在马安良、马麒、马福祥等的护卫下,慈禧和光绪总算平安逃到了西安。

由于护驾有功,不久,马麒升任花翎顶戴副将衔循化营参将,驻兵甘肃扎巴镇。

其弟马麟也升任管带、都司等职。

而马福祥,则升任甘肃靖远协副将,1904年又升任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1910年率所部昭武军移防宁夏。

辛亥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举行起义,陕西巡抚升允逃往兰州,与陕甘总督长庚组织“东征军”讨伐,并妄图迎銮西来,把西北作为重振清室的基地。

当时,马安良出任精锐西军总统,马麒任帮统,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任分统。

他们组织了一支有步兵五千、骑兵一千共二十四个营旗的队伍,镇压革命。

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成立,这支精锐西军也发生了分化,马安良父子及马麒、马麟兄弟都转而依附北洋军阀袁世凯,马安良出任甘肃提督,而马麒,则攫取了西宁镇总兵一职,从此,马麒兄弟抛开了依靠多年的马安良,另树一帜。

马安良父子也是马家军阀的一支,但后来这支武装退出了西北。

民国成立后,马安良出任甘肃提督。

后来,马安良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任中国国民党甘肃支部长。

1920年,马安良病逝,终年65岁。

马安良之子马廷勷,贡生出身,1913年8月任甘凉观察使。

1914年后,任北京大总统府侍从武官。

1918年后,历任凉州镇总兵、凉州镇守使,1924年7月,授北京政府将军府勖威将军。

1926年,马廷勷举兵反对冯玉祥,1928年10月在甘肃河州战败,逃往西宁。

1929年赴南京投蒋介石,蒋介石任其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令其召集旧部未成,后被撤职,又去投靠冯玉祥,结果被冯玉祥杀于郑州(一说焦作)。

马安良四子、马廷勷之弟马廷贤,1896年生,青年从军曾任西北军营长、团长、旅长,1928年11月与其兄马廷勷退往青海藏区,联合马仲英杀害许多无辜藏民。

不久随马廷勷投蒋介石,任讨逆军第十五路军第一路纵队司令。

1930年利用中原大战之机,率部回西北,攻下天水县城,自称西北回民联军总司令,屠杀县民数千人。

1931年3月,其部接受改编,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陇南绥靖指挥。

1932年1月与川军作战失败后逃往天津。

抗日战争期间,马廷贤被日军委为“西北长官”,后一度去包头,又化装回天津,改名换姓藏匿于民间。

1941年回甘肃河州。

新中国成立后,马廷贤被人民政府逮捕,后获释出狱。

1958年再次被捕。

1959年10月病死。

再说马麒,于1912年8月出任西宁镇总兵后,着手创建完全由自己掌握的军队,又多方罗致汉族官绅知识分子,组成自己的智囊团,开始了家庭割据事业。

1915年,北洋政府裁撤青海办事长官,改设甘边宁海镇守使,统辖宁、海地区军政,马麒又当上了宁海镇守使,几年时间,马麒组织了一支有三十六个营的家庭武装,号称“宁海军”。

宁海军由马麒及亲属马麟、马宝(堂弟)等指挥,他的儿子马步青(1898年生)和马步芳(1903年生)虽然尚还年青,但已在军中担任营长之职。

辛亥革命爆发后,马福祥在宁夏、内蒙一带镇压反清义军,后因大势所趋,也宣布“赞成共和”,民国成立后,出任宁夏护军使。

这时,马福祥的左右手,是其侄马鸿宾及其子马鸿逵。

马鸿宾是马福祥之兄马福禄之子,生于1884年。

马福禄在北京阵亡时,马鸿宾年仅十六岁,还在家乡练武习文。

马福祥比先兄马福禄整整小二十岁,全由马福禄一手提携而发迹于军政界,为报答先兄之恩情,他一意栽培侄子马鸿宾,而马鸿宾亦少年老成,对叔父马福祥十分孝敬和尊重,马福祥更是喜欢。

1905年,马福祥任西宁镇总兵,成立西宁矿务马队,交由马鸿宾率领,这支小队伍以后发展成了马鸿宾的基本武装力量。

1910年,马鸿宾随马福祥的昭武军到宁夏,任骑兵营营长,后任甘肃新军司令,授陆军少将衔。

1921年初,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马鸿宾出任宁夏护军使(后改镇守使)兼新军司令,晋升陆军中将衔。

马鸿逵为马福祥之子,生于1892年。

马鸿逵八岁时在西安行营中得见慈禧、光绪等人。

十二岁由其父以一千两纹银捐得一“蓝翎知县”的虚缺。

1909年,马鸿逵结束在家塾的中学学习,考入兰州陆军小学堂。

1912年毕业后在其父部下任营长,后升任宁夏亲军统领。

马福祥为了进一步依附袁世凯,于1914年将马鸿逵送到北京,担任袁世凯的侍从军官。

袁世凯死后,马鸿逵又担任黎元洪的侍从武官。

1917年7月,马鸿逵潜离北京,跑到天津,参加段祺瑞的马厂誓师,年仅25岁的马鸿逵,当了讨逆军的中将参谋。

段祺瑞重新上台后,使其回宁夏扩编宁夏新军。

1919年马鸿逵升任宁夏第五混成旅旅长。

1921年7月,马鸿宾出任宁夏镇守使,开始了对宁夏的统治。

此时,马鸿宾的势力已比较壮大,所部除原有步骑十二营和使署卫兵马队一个营外,又新扩编了步兵三个团共七个营。

当时,宁夏属甘肃管辖,甘肃共分八个镇,镇守使中汉人、回人各半,即陇东张兆钾,陇南孔繁锦,肃州吴桐仁,河州裴逮淮,宁夏马鸿宾,西宁马麒,凉州马廷勷,甘州马璘(非马麒弟之马麟)。

前四人为汉族军人,后四人为回族军人。

甘肃督军,则是江苏人陆洪涛。

马鸿宾凭着自己的势力,加上得到担任绥远都统的叔父马福祥的照应,能够统治宁夏数年。

1923年12月,被北京政府授予将军府锐威将军。

1925年,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有意联合西北回军势力,遂以马福祥为会办。

马福祥慑于冯玉祥人多势众,只得表示依附,还将绥远都统一职让出。

这样,马鸿宾也就成了冯玉祥隶下的宁夏镇守使。

1925年9月,冯玉祥派部将刘郁芬代理其甘肃军务督办职务。

1926年初,直、奉军阀联合攻打国民军,陇东镇守使张兆钾乘机通电声讨刘郁芬,并联合陇南孔繁锦与刘郁芬开战。

马鸿宾担心张兆钾取胜会危及自己利益,企图通电调解消弭战乱,想在平番召集各方会议。

但由于张兆钾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会议无法开成,使马鸿宾十分尴尬,最后还是冯玉祥派孙良诚、梁冠英、吉鸿昌等打败了张兆钾。

1927年4月,冯玉祥取销宁夏镇守使建制,改马鸿宾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兼甘边剿匪司令。

9月,冯玉祥又将马鸿宾第二十二师与郑大章骑兵师合建第四方面军第二十四军,由马鸿宾任军长,但郑大章师远在河南,马鸿宾实际上只掌握一个师而已。

1928年春,蒋介石复职后,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北上进攻奉系张作霖。

马福祥预感到蒋介石的势力会不断壮大,所以设法靠拢蒋介石,希望将来在国民党内捞取更大资本。

他趁蒋、冯率部北上之机,秘密离开冯玉祥,到徐州晋见蒋介石,陈述其“统一安定北方”大计,搏得蒋介石的好感。

不久,即被蒋介石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编遣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9年5月,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

这时,马福祥已站到蒋介石一边,他暗中策动了冯玉祥部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等倒冯投蒋。

而马福祥自己,也在马鸿宾的巧妙安排下,脱离了冯玉祥的控制,由陕西到达南京。

7月,马福祥即被蒋介石任命为青岛特别市市长,不久,又升任安徽省主席。

马福祥、马鸿逵父子倒冯投蒋,马鸿宾仍留在冯玉祥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