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建筑史复习资料大全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木构建筑的特点:1、优点: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4、井干式: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二、屋顶级别:高—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
明代徐杲、蒯祥四、原始社会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木骨泥墙房屋——由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居住区,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面):土坯砖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时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仰韶晚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红山文化)五、夏(奴隶社会的开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鄩:夯土台上面阔8间殿堂,回廊围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永定柱(廊下支承木地板)遗迹。
建筑史复习资料
建筑史复习资料建筑史复习资料⼀、西⽅建筑史绪论建筑形制与装饰风格:建筑形制:每⼀个时代,每⼀个地域,当有所成就之时,亦即形成了⼀定的章法和规制,即我们所说的建筑形制。
装饰风格:即是在⼀定的素材在构成各种形态时借由构成章法、规制的不同,⽽表达出的独特形式或样式,这种形式久⽽久之便形成了。
框架⽂化与建筑主流建筑⽂化:主流阶级→主流思想→主流⽂化→主流建筑⽂化→主流建筑风格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产⼒的进步,代表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成就,是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主流建筑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形制、建筑风格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性、稳定性三⼤特征⾮主流建筑⽂化:对社会的变化和⽣产⼒的进步反映不够灵敏,长期间变化不⼤。
主流建筑⽂化与⾮主流建筑⽂化:相互影响——主流建筑⽂化对⾮主流建筑⽂化的影响在所有领域——⾮主流建筑⽂化对主流建筑⽂化的影响仅在物质领域可转移性——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家的历史性转移思考:民居等⼤量的⼀般性建筑是否属于⾮主流建筑⽂化?答:民居建筑属于⾮主流建筑。
宗教对建筑的影响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天主教教堂、罗马风教堂、哥特式教堂、拜占庭教堂、俄罗斯教堂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堂、穆斯林礼拜寺佛教、婆罗门教、耆(qi)那教:佛教寺庙、婆罗门教寺庙、耆那教寺庙⼆、原始社会建筑1、原始社会⼈类居住建筑类型主要有哪些?天然⼭洞—⽳居和半⽳居—蜂窝型⽯屋—巢居—湖居巨⽯阵: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化神庙遗址,可能是⽤于观测天象⽽建。
原始社会建筑说明的问题:1. 建筑是应⽣活的需要产⽣的2. 建筑是随着⽣产技术的发展⽽发展的3. 随着最早的建筑的产⽣,建筑艺术也就产⽣了三、古代埃及建筑1、简述⾦字塔的演变过程?答:玛斯塔巴——昭塞尔⾦字塔——吉萨⾦字塔——胡夫⾦字塔⾦字塔建筑从刚开始的圆弧形顶(早期的台形)逐渐演变为多层尖顶,并最终发展成熟。
2、简述中王国时期古代埃及陵墓建筑的特征?答:峡⾕陵墓(在⼭崖上开凿⽯窟作为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建筑历史部分:原始社会: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干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穴居——木骨泥墙房屋青藏高原——碉房半坡村仰韶文化:房屋平面大都是圆形和长方形。
陕西凤雏原始宫殿——四合院的雏形龙山文化战国:高台宫室建筑盛行、筒瓦、板瓦已经广泛使用。
秦朝:阿房宫、秦始皇陵、秦长城。
自然山水式园林秦汉时兴起。
汉朝:抬梁式、穿斗式形成,斗拱出现。
悬山、庑殿普遍。
多层木建筑普遍。
西汉也有较多高台建筑。
石建筑飞速发展。
主要建筑:东汉高颐阙、东汉幽州书佐秦君墓表、山东肥城孝堂山墓祠三国、魏、晋、南北朝:建筑概述: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石窟。
自然山水式园林有重大发展。
北魏主要建筑:大兴佛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北魏嵩山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砖石密檐塔)正定义慈惠石柱(柱顶有小建筑模型,庑殿顶,奇数阶)石柱——墓地象征建筑细部:人字栱出现——增加了建筑的挑檐柱础——覆盆式、莲花式收分——上细下粗隋唐五代:历史背景:隋朝全国统一,迎来了又一次复兴;隋文帝后期与隋炀帝前期,国家富足强盛,社会空前繁荣。
唐代的各种法制法令、行政机构设置、军队编制等无一不承隋制,就连辉煌的唐长安城,也是承继了隋代的大兴城。
隋代开挖的北大运河南起杭州,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交流。
唐朝以长安为南京,洛阳为东京,而长安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筑概况:隋代建筑可以说是南北朝建筑向唐代建筑的转变的一个过渡,它的斗拱还比较简单,鸱尾形象较唐代建筑清瘦,但建筑的整体形象已变得饱满起来。
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结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经定型化。
主要建筑:赵县安济桥(隋李春)石拱桥。
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比欧洲兴建同类的桥早了700多年,在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意义。
南禅寺大殿(公元782年)。
是厅堂型构架的歇山顶三间小殿。
它的立面以柱高为模数,以柱高3倍为通面阔,再按2:3:2的比例分间。
建筑史复习资料
建筑史复习资料一、填空或选择1、米利都城是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最典型的小亚细亚城市之一。
采用了希波丹姆斯所提倡的方格网城市布局。
2、雅典卫城建筑群主要有:山门、胜利神庙、伊瑞克先神庙和帕提农神庙。
3、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神庙建筑,它的平面是列柱围廊式。
设计师是伊克提诺和卡里克拉特。
4、古希腊三种古典柱式分别是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5、大角斗场立面构图为券柱式,柱式由下至上分别为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科林斯壁柱。
6、天然混凝土是古罗马特有的建筑材料。
7、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学理论著作,成为后世复兴古典建筑传统的蓝本。
在该书中维特鲁特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和美观。
8、哥特建筑语言词汇:尖券、拱顶、飞扶壁、束柱、尖塔、玫瑰窗、花窗棂、透视门。
9、手法主义10、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大教堂的主穹顶被称为文艺复兴建筑第一支“报春花”。
11、坦比哀多小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到来。
12、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筑”,设计师是维尼奥拉和泡达。
13、中国木结构体系有四种: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和井干式。
14、中国斗拱式出现在宋代。
15、河姆渡干阑式建筑的榫卯。
16.、中国木构建筑“三段式”是台基、屋身和屋顶。
17、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18、佛塔类型: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单层塔。
19、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最早的砖塔,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最古老的木塔(时间、特征、结构P161),四门塔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塔。
20、中山王墓兆域图是我国最早的建筑平面图。
出现在战国年代。
21、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
22、太庙和社稷坛在宫城正门——午门前左右。
23、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伊斯兰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中的玉泉院和狮子院很有特色。
24、芝加哥是摩天楼的故乡。
25、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称为第一座“现代建筑”。
建筑史复习资料汇编
建筑史复习资料汇编-----------------------作者:-----------------------日期:建筑史复习资料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建筑,是通过人类的“造物”活动把思维和意识物质化的过程。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一个时代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的缩影。
建筑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物质化的再现,是人类全部聪明才智的综合表现。
建筑意:一是艺术的形式,即造型、比例、尺度、节奏、韵律等尺度是建筑所特有的审美法则。
二是艺术的内涵,即美学价值、精神象征等。
中国古建的发展概况:1、新石器时代(约10000—4000年前)2、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公元前21世界---前221年)3、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21—581年)4、隋、唐、五代、宋、辽、金(公元381—123)5、元明清(公元1271—1840)人口与住房是中国现代建筑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保护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建筑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世界建筑以古代埃及和西亚建筑为开端。
东方建筑以中国为中心,同时包括日本、朝鲜等其他亚洲地区。
(伊斯兰建筑和印度建筑)中国和日本、朝鲜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其典型特征。
西方建筑以欧洲建筑为中心,但它的源头是古代埃及(选择石头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和西亚建筑。
中国人除了陵墓建筑之外,一直没有把建筑物看作是一件永久性的东西。
中国建筑大屋顶、木梁架、中轴线封闭的四合院构图。
西方建筑大多为砖石结构建筑,加工难度大,所耗费的时间长。
如:雅典的奥林匹亚神庙建筑群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空腹拱桥”中国建筑之所以长时间采用木框架与砖的混合结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是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构造方式四川雅安高颐阙建于公元209年,它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屹立于中华大地上的建筑遗迹,但它却是砖石建成。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构建筑:山西五台山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的佛光寺和建于唐建中三年的南禅寺,他们被称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绝世孤本”。
这是因为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容易失火、被腐蚀、虫蛀、不易保存。
建筑史复习资料完整版
1、栏杆的对比宋式:清式:1、配件多 1、配件少2、望柱细高,端面呈八 2、望柱粗壮,端面呈角形,间距大,柱头四方形,间距小,较小柱头较大3、寻杖细长,留空大。
3、寻杖短粗胖,用实华板镂空,通透度大心板,通透度小 4、秀气、苗条、轻巧 4、庄重稳定强壮有力2、须弥座的对比宋式:清式:1、分层多,线条细 1、分层少,线条粗2、秀气精细 2、庄重硕壮3、自身主次分明 3、自身主次不明显4、个别线脚不合理 4、线条推敲合理3、用色特点1、形成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两套用色:a、官式:黄瓦、红柱、白台基b、民间:青灰瓦、清砖墙、白灰抹面2、群体用色特点:a、以大片无彩色系为背景衬托重点建筑有彩色系b、强调色彩的等级观念c、注意环境色3、单体建筑用色特点:a、掌握冷暖调子:面向阳光用暖,背阴处用冷色b、注意单纯与丰富的对比:整体单纯,细部丰富c、善于处理色彩的辉煌效果a、红绿相间b、金朱交错c、青绿点金4、太和殿殿庭的设计1、殿庭处于中心位置,突出显要地位2、前设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五门,注重空间的铺垫3、主建筑太和殿采用了最高形制、最大尺度的最尊规格4、太和殿位置设计得当5、适当的安排殿庭的辅助建筑6、因势利导的调度三层带月台的须弥座台基7、调度一系列小品来标志皇权至尊,渲染神圣气氛5、太和门门庭的设计确定了合宜的庭院空间尺度.太和门门殿建筑采用了屋宇门的最高形制调度内金水河、内金水桥,完善了门庭的空间组织。
a.缓解午门背立面的威逼,张扬了太和门的气势b.形成横向空间,与午门狭长空间形成显著对比c.弓状内金水河显赫了门殿和门庭的规格d.消弱院庭的规整性、严肃性,吻合门庭的铺垫身份6、北京故宫布局:城门:南:午门北:神武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外朝:太和门庭院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内廷:中路: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钦安殿东路: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西路:慈宁宫7、北京故宫的规划意匠:高度复杂的功能要求森严的门禁戒卫要求繁缛的理制规范要求渗透着阴阳五行、风水八卦的特征体现出帝王独尊、江山永固的思想创造了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8、宋代的“材分制”:材、分、栔单材:以材高分为十五份,以十份为其宽栔:断面规格与单材相同,高六份,宽四份足材:单材加栔为一足材,通高二十一份材分八等清代的“斗口制”:以平身科大斗的开口宽度为一斗口。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2、中国古代⽊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3、中国古代⽊构架建筑的优缺点4、庭院的作⽤及其多元功能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茅茨⼟阶(基本概念)2、⾼颐太守墓⽯阙(⽴⾯简图)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简图)4、唐代建筑风格5、宋代建筑风格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1、我国民居住宅的主要构筑类型(⼗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门(六种,等级)5、抄⼿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个阶段(结合实例)3、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法及成就4、明堂(基本概念)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基本类型(三种)6、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设计⽅法及成就(总平⾯简图)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8、北京明⼗三陵的特点、设计⽅法及成就五、第4章:宗教建筑1、⼭西五台⼭唐代建筑佛光寺东⼤殿的空间、结构与艺术(⽴⾯、平⾯简图)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3、⼭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4、经幢(基本概念)5、明清时期佛教四⼤名⼭6、中国四⼤名窟(省、市、窟名)7、摩崖⽯刻(基本概念)六、第5章:古代⽊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1、⾯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的名称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的作⽤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5、⽊结构建筑的出廊⽅式(四种)6、中国古代⼤⽊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栱(两种形式,简图)8、中国古代屋顶的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9、古建筑中柱的特殊做法(定义、平⾯简图、实例)10、中国古代⽃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11、⽊结构采⽤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为标准12、⼤⽊⼤式和⼤⽊⼩式建筑的区别13、清代建筑⾊彩(七种,按等级)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种,简图)16、收⼭、推⼭、梭柱、叉⼿、托脚、卷杀、抱⿎⽯、雀替、⽣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七、第6章:建筑意匠1、五⾏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影响和应⽤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法获得“天⼈合⼀”的建筑意匠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直以⽊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的借鉴或指导意义⼀、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1)⽣⼟建筑体系2)⽯构建筑体系3)毡包式建筑体系4)⽊构架建筑体系2、中国古代⽊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抬梁式⽊构架—多见于北⽅。
建筑史(复习资料)
1.城堡是哥特式世俗建筑的最重要代表。
2.巴黎圣母院西立面的玫瑰花窗直径近13米,用石板镂空刻成,镶嵌彩色玻璃,象征天堂。
3.柯布西埃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征”是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屋顶花园、横向长窗。
4.维特鲁威在其建筑理论作品《建筑十书》中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的建筑三要素。
5.拜占庭建筑的装饰吸取了东方装饰的手法,其教堂室内富丽堂皇而又神秘莫测。
6.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的顶部有一座八角形采光亭,亭顶距地面107米,俯览佛罗伦萨全城。
7.帕拉第奥母题的创造者是帕拉第奥。
(帕拉第奥母题是指对已建大厅进行改造,增建楼厅并加固回廊设计。
原厅层高、开间和拱结构决定了外廊立面不适合传统构图,建筑师创造性解决立面柱式构图,后人称——帕拉第奥母题。
)8.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家布隆代尔说过:“美产生于度量与比例”。
(他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通过测绘研究古希腊罗马建筑遗迹得出的建筑法式是永恒的金科玉律。
他还说,“古典柱式给予其他一切以度量规则”。
古典主义者在建筑设计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9.木材是中国古建筑最常用的材料,而中国古代人民认为用石材盖屋是不吉利的,致使砖石拱券结构只能有限地利用。
由于受木材所限,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规模不大,但中国建筑善于将许许多多的单体建筑通过一个个院落组合成庞大的建筑群,反映在平面上,则是以单体和院落沿纵深扩展,形成层层相套的空间。
由于中国古代人民善用木材建造房屋,致使梁架结构兴盛和发展。
所以,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是以木构架结构建筑体系和院落空间为传统的有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
而西方古建筑的发展表现出风格变革的多样性,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过程。
10.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祖宗之法是被周天子纳入礼制的《周礼·冬官》。
11.古埃及方尖碑通常高10—20米,最高的可达50米。
方尖碑的细长比一般为9:1—10:1,顶部为金字塔形,一般用整块花岗岩制成。
建筑史复习材料(整理)
建筑史复习材料(整理)1)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卡拉克巨石建筑世界上最大的新石器文化发源地之一2)英国索里斯伯里的斯通亨奇石群第二章古埃及建筑二、人文状况1、发达的几何学、测量学,先进的起重运输技术及组织几万人劳动协作的能力。
2、石建筑的能工巧匠辈出3、不完全的奴隶制度4、公社成员为主要劳动者,实行家庭奴隶制。
5、彼岸世界的精神崇拜(一)金字塔的发展演变1、玛斯塔巴2、多层金字塔3、精确的方锥体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基底东西长126m,南北宽106m,高约60m昭赛尔金字塔特点:A、墓室仍留在地下(27m深处),祭祀厅堂移到塔前;塔为多层台基式,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B、塔本身排除了仿木构的痕迹,形式与风格简练、稳定C、其附属建筑依然保留木构建筑的痕迹D、开始注重建筑空间的处理吉萨金字塔群胡夫金字塔(最高)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二)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特征1、金字塔的艺术表现力主要在外部,它雄浑阔大、朴实开朗的形象给人强大的冲击力2、金字塔采用了神秘的、压抑的、震慑性的和彼岸性的艺术处理手法3、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金字塔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与社会特色。
4、金字塔用料硕大5、金字塔反映着古埃及人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其中运输技术。
祀庙特点:1)使用柱廊,形成半开敞的内部空间,改变了金字塔全封闭性的内部空间。
2)用露天神道代替了黑暗狭窄的走廊,神道两侧密密排列着石刻的狮身牛头像3)保留了金字塔的某些特征,具有过渡时期的特征。
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2、庙宇形制1)彻底抛弃陵墓而把祀庙独立了2)在一条纵轴线上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侧墙逐层内收,空间逐层缩小3)艺术表现的重点有两方面:外部的大门力求富丽堂皇;内部的大殿力求幽暗而威压卡纳克神庙A、纵轴线上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侧墙逐层内收,空间逐层缩小,最后一厅放置木船B、艺术表现主要在内部的大殿C、依然保留着外部艺术的焦点——大门鲁克索神庙与卡纳克相连,中间有1千米(或3.5千米)长的神道相连,两侧密布圣羊像,路面的石板包上金银箔。
建筑史复习整理(DOC)
名词解释1.抬梁式构架: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
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叠梁式)2.穿斗式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3.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4.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
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5.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
由门窗、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
6.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7.瓦作:小瓦(蝴蝶瓦);筒板瓦8.石作:台基;踏步;栏杆;墙垣--山墙和檐墙9.彩画作:(295)①油漆彩画(木构表面)②清代彩画--梁、柱,常用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和玺彩画: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用于官衙、庙宇的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10.金厢斗底槽:宋《营造法式》称内外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
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于庄重的活动场所。
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11.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
12.单槽: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13.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整理)建筑史复习点
第一章绪论1. 简述木构架的优缺点(为什么木构架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P2木构建筑优点:1) 取材方便、易于加工2) 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 施工速度快5) 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 木材成才周期较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2) 木材易引发火灾,是比较大的缺点,历来比较重视消防,重视中用水中动植物作为装饰3) 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4) 易腐朽、易遭受虫蚁等破坏2. 简述中国木构中穿斗式与抬梁式结构的区别,并画简图表示。
(按照结构体系,木构建筑可以分为哪几种?)P3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联系起来,形成一榀榀屋架,柱上直接放檩条,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拱把柱子串起来形成框架,整体性好,空间小,用于江西等南方地区,徽居一般用抬梁与穿斗相混合。
优点:用材较小,山面抗风性较好,缺点: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敞抬梁式:柱上搁梁,梁头搁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斗拱上,梁可达3—5根,主要用于北方及宫殿、庙宇等大规模建筑。
井干式:最古老的形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承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
以圆木或者矩形六边形木材平行层叠,接头用榫卯交叉咬合,主要用于东北林区、西南林区、用材量大,面阔和进深都受到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比较厚重,一般用于盛产木材的林区。
3.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斗拱的演变:P4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所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米左右。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名称:宋代称为“铺作”清代称为“斗科”或者“斗拱”宋: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阑额清:柱头科、平身科)、角科额枋4.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点:P5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二、中国古建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阶段是建筑形成的初期。
历经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父系社会—龙山文化。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及固有特征(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4)、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垂定正。
”(5)、建筑材料:瓦、砖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
(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后期)元、明、清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均有所进步。
各朝代概况商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
主要成就:1、甲骨文2、青铜器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城市遗址:1、成汤都城—西亳2、郑州商城3、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4、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宫殿遗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较规整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表示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群开始定型。
建筑历史学知识点整理
建筑历史学知识点整理
建筑历史学是建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建筑发展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建筑历史学的知识点的整理:
古代建筑
- 古埃及建筑:以金字塔和神庙为代表,使用大量的石材和巨大的石雕艺术。
- 古希腊建筑:以帕台农神庙和雅典卫城为代表,强调对称和比例美。
- 古罗马建筑:以竖立的拱门和圆形建筑为特点,培养了后来的拱桥和穹顶建筑技术。
中世纪建筑
- 罗马式建筑:以厚实坚固的结构和浮雕装饰为特点,表现了教的庄严和威严。
- 哥特式建筑:以尖顶和飞扶壁为特点,注重垂直线条和玻璃彩绘窗户。
文艺复兴建筑
-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以圆顶、柱廊和对称设计为特点,借鉴了古罗马建筑的元素。
- 法国文艺复兴建筑:以魁北克城堡和卢浮宫为代表,注重豪华和艺术性。
现代建筑
- 巴洛克建筑:以复杂的曲线和装饰为特点,表现出华丽和动感。
- 装饰艺术建筑:以曲线和装饰性的线条为特点,强调艺术和手工艺的结合。
- 现代主义建筑:以简洁、功能和材料的本质性为特点,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 后现代主义建筑:以抽象、大胆和多样化的设计为特点,追求非传统和创新。
请注意,以上只是建筑历史学的一些知识点,建筑历史学还涉及到更广泛的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演变和文化背景等。
如需深入了解,请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和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工官制度(一)、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历史上作为突出的工官:1、隋:宇文恺,曾任宗庙副监、将作少府、将作大将、工部尚书;主持修建隋都大兴城(即为后唐长安城)、仁寿宫(即为后唐九成宫)、东都洛阳城的规划、营造;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2、宋:李诫,曾任主簿、丞、少监、监;主持多项大型工程建设:太庙、朱雀门、开封府署;他突出的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条,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3、明:蒯(Kuai)祥(江苏苏州府吴县香山人),曾任工部营缮所丞、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
C H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公元前21世纪)一、概述:1、真正建筑的诞生: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阑干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二、主要遗址介绍:(一)浙江余姚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可称之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它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1-2 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始于夏启时期,当时已有“筑城以卫生君,造廓已守民”之说。
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是夏代都城—斟寻遗址。
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
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完整word版)史上最全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知识点名词解释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园冶》《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系统的专著。
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该书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4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6、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营造法式》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建筑23×8M,采用榫卯技术的干阑式建筑,距今约6000-7000年。
2.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距今约5000年,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又称"彩陶文化"。
1)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建筑平面有方形和圆形两种,为木骨泥墙式。
后期由半穴居发展到地面。
2)陕西临潼姜寨分五组,每组以"大房子"为中心。
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点。
3. 龙山文化父系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
地面上铺"白灰面"--人工烧制的石灰做原料。
4. 商代河南堰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夏),宫殿建筑,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木构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式建筑。
5. 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商代晚期的都城。
6. 陕西歧山凤雉村遗址(西周)一座严整的四合院建筑,由两进院落组成。
发现最早的四合院实例。
7.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在凤雏西周早期的遗址中发现瓦,数量少,可能只用于脊部或檐部。
瓦的大量使用是在春秋时期8. 春秋宫殿建筑的特色"高台榭,美宫室"。
--①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
②建筑技术的原因。
9. 我国从春秋时代就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将秦、赵、燕等国北部边疆长城连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10. 独特的中国建筑体系在汉代已经确立,木构体系、院落式布局等特点基本定型。
作为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显著特点之一的斗拱在汉代普遍使用。
汉阕。
11. 魏邺城(河北临漳)有中轴线,分区明确。
中国第一座轮廓方正的都城。
随唐长安的蓝本。
12.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最大成就--受佛教哲学思想的影响,出现佛寺、佛塔、石窟寺。
登封嵩岳寺塔(15层密檐式塔,建于北魏,523年。
建筑遗存中最早的一座)。
北齐义慈惠石柱。
13. 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砖在明朝普遍使用于民居。
14. 隋代建筑遗存:赵州桥、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15. 唐代建筑遗存: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木构建筑中规模最大),五台山南禅寺,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门楣石刻--中国建筑史重要的史料)、长安兴教寺玄奘木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登封法王寺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塔,登封净藏禅师塔(单层、唐塔中八角形平面的首例)等。
16. 唐代建筑的特征是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机。
建筑群布局舒展,前导空间流畅。
17. 由唐至清斗拱的尺度、疏密程度的变化是由大到小到密18. 唐代较少琉璃瓦,高级殿堂亦以青棍瓦为主,墙面、构架用色以赤白两色为主,是魏晋以来风格。
唐代作风明朗健壮,很少繁缛装饰19. 辽代建筑遗存: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现存木构阁楼的精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牟尼塔(现存最早且是唯一的阁楼式木塔,60多米高,60多种斗拱)。
唐代建筑遗风较重。
20. 五代建筑遗存: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砖楼梯),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刘敦帧保护设计)。
21. 宋代的建筑风格趋向于精致绮丽,屋顶形式极丰富多样,装修细巧,门、窗、勾栏等棂格花样繁多。
宋代木构殿宇遗存:太原晋祠圣母殿(宋天圣年间初建,崇宁元年重修,殿前飞梁鱼沼)和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宋皇佑四年,四出抱厦,山面朝前)是宋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
22. 宋塔遗存至今尚多,有砖塔、石塔还有琉璃贴面的琉璃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m),河南开封祐国寺塔(俗称铁塔,是第一座砌琉璃面砖的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现存最高的石塔,园为木塔,后石建模仿木构)。
宋代的砖石塔比唐代的砖塔在结构上的进步表现在宋塔用多边形平面,双层塔壁,石蹬道。
23. 李诚《营造法式》(1103年)36卷,357篇,3555条。
24. 宫殿中采用工字殿始于宋代;唐代称为"轴心舍" ,用于衙署。
25. 宋代雕刻按其起伏高低分:剔地起突(高浮雕)、压地隐起华(浅浮雕)、减地平级(线刻)、素平26. 金代建筑遗存:北京芦构桥(联拱石桥长265米),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内柱仅两根)。
27. 元代的木构建筑趋于简化,用料及加工都比较粗放。
斗拱缩小,柱与梁直接联络,减柱仍在采用。
28. 元代建筑遗存: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正殿(元代建筑的代表),山西芮城的永乐宫(以壁画著称),大圣寿万安寺(妙应寺)白塔(元代引进的若干新的建筑形式之一,尼泊尔匠人阿尼哥)。
29. "减柱造"是元代的建筑结构特点,元建筑大胆取消室内斗拱,抽去若干柱子。
30. 明制砖的数量及质量大大提高,大都的土城墙以砖砌,万里长城以及许多州、府、县的砖城墙,很多也是明代所修。
建筑出现了完全不用木料,以砖券为结构的无梁殿。
最著名的一处是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用砖筑万里长城的是明代。
31. 明代北京城在元大都城址上略向南移并加大。
32. 明代的琉璃制品有很高水平。
色彩及纹饰丰富。
南京报恩寺塔,高80余米,外表用有浮雕佛像、力士、飞天的多彩琉璃砖贴砌,绚丽壮观,被列为当时世界建筑七大奇迹之一。
大同的九龙壁及山西洪洞广胜寺上寺的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新塔类型。
33. 明中叶后,江南富庶之地,造园之风大兴。
明末计成《园冶》。
34. 明代修建北京宫殿、坛庙、陵墓的工匠来自全国各地,主力是江南工匠,其中以蒯祥最为突出。
他能"目量意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
技艺纯熟,人称蒯鲁班。
35. 清代在建筑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造园上。
皇家苑圃除在北京三海有所建树外,在西郊所建的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私家园林也大有发展,江南园林达到极盛。
中国园林影响所及,不仅是近邻的日本、朝鲜,18世纪时更远及欧洲。
中国园林成为世界造园学中渊源之一。
36. 清代宫廷建筑设计:七世世袭"样房""样式雷"的雷氏家庭,他们制作的建筑模型称"烫样"。
37. 清式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至俾是:和玺,旋子,苏式,箍头。
38. 中国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隋大兴(唐长安)北魏洛阳明清北京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汉长安39. 秦始皇用天体观念规划国都咸阳,以横贯咸阳的渭水象征天上的银河。
因而有"渭水惯都、以象天汉"的描述。
40. 汉长安城的位置与隋唐长安城(迁至东南)关系是汉长安城的位置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北41. 《三辅黄图》:研究汉长安城市建设极其文化的重要著作。
《三辅黄图》记载:汉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42. 《洛阳伽蓝记》:主要描述北魏洛阳的城市风貌。
伽蓝:佛寺之意。
43. 隋代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大兴城。
在汉长安的东南创建的一座全新的都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
城的外形方正,城内有纵横干道三条,称为"六街"。
中轴线北端是宫城,宫城前是皇城。
全城设108个坊和东西两个市。
每个坊都有坊墙围绕。
东南隅曲江所在的低洼地段,辟为供居民游赏的园林,这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都是值得称赞的举措。
大兴城布局严整,街道平直,功能分区明确,规划设计井井有条。
大兴城由宇文恺负责规划。
宇文恺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隋代东都洛阳也是由他规划设计的。
他考证"明堂",除广引文献外,还用1/100比例尺做了模型。
44. 元大都规划设计人是刘秉忠。
中国历代都城中最接近于《周礼·考工记》中所述王城之制的都城。
它位于金中都的东北方,城的外轮廓近于方形,除北面开二门,余三面都是三门。
宫城靠南、北边是漕运终点的商业区,太庙在东侧,社稷坛在西侧,布局上基本符合"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
街道取棋盘状,在南北走向的干道之间,平行排列着称为胡同的小巷,作为众多居民院落的通道。
元大都是一座规划周密的城市,街道平直、市政工程完备、气势雄伟。
45. 汉、南北朝宫殿(北周除外)采用'东西堂'制。
汉开东西堂先河,隋以后均为三朝纵列之周制。
46. 隋唐宫殿形制完全采用'三朝五门'的周制:外朝承天们、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承天们、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47. 唐大明宫主要建筑含元殿、麟德殿。
大明宫的规模比明清紫禁城大得多,麟德殿也比太和殿大三倍。
大明宫以太极宫为准则;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内朝-紫宸殿。
大明宫的主殿是含元殿。
48. 御街千步廊制度宋代宫殿建筑的新发展。
元明清的宫殿前都设千步廊、金水桥,就是宋的影响。
宋代宫殿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
元代宫殿也喜用工字形殿。
49. 明代实际上建过三处宫殿:明太祖主持建造的南京宫殿和中都临濠(凤阳)宫殿;明成祖主持建造的北京宫殿-故宫,她是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50. 北京故宫宫城也称紫禁城,位于皇城之中,南北纵长960米,东西760米矩形;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
紫禁城的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礼记》、《考工记》及封建传统的礼制(周礼三朝五门)来布置的。
三殿附会三朝,大清们到太和门附会五门。
宫城四隅有美丽的角楼,城四面辟门,北-神武门,南面正门-午门,宫城前亦有千步廊,廊东(左)为太庙;廊西(右)为社稷坛;'左祖右社'。
紫禁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内廷两区。
外朝以奉天(太和)-华盖(中和)-谨身(保和)一组殿为主。
主殿奉天殿,明为九间,清为11间,他和明长陵棱恩殿并列为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太和殿阔63.93,进37.17,高26.92,台基高8.13。
宫殿所在称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东西2500米,南北2750米,呈不规则方形皇城四向辟门;南面正门天安门,皇城内还包含宫苑(北海、中海、南海)。
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所建寺观等;天安门前皇城引伸成一处广场,向南延伸为千步廊,南端为太明门(大清门),门南即京城的正门正阳门,由外城正门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到地安门;钟鼓楼的中轴线上,建立了金城和故宫最主要的一系列建筑物,宫殿群的轴线和北京全城线重合为一。
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从大明(清)门至奉天(太和)殿,先后通过5座门、6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间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主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则台基高度按级降低、尺度缩小,尺度表现等级,目的是突出主体;主要是屋顶形式:按尊卑顺序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富丽的色彩和装饰:黄色最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民舍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故宫强烈的原色调建筑群,以广大北京城灰色调为地,显得分外鲜明。
51. 传统住宅的主要形式--庭院式,包括多种形态,如:四合院,四水归堂,一颗印,大土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