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与事由
关闭企业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不善、市场变化或其他原因选择关闭。
企业关闭并非易事,涉及的法律后果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关闭企业后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
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1. 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关闭企业属于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2. 通知义务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劳动争议解决关闭企业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可能因经济补偿、工作交接等产生劳动争议。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税务问题的法律后果1. 税款缴纳关闭企业后,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款。
企业未按规定缴纳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税收优惠丧失关闭企业后,企业将丧失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高新技术企业等。
3. 税收争议解决企业在关闭过程中,可能因税款缴纳、税收优惠等问题与税务机关产生争议。
此时,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后果1. 知识产权归属关闭企业后,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的归属问题需要明确。
若企业未在关闭前进行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操作,知识产权将归属于企业法人。
2. 知识产权保护关闭企业后,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仍需受到法律保护。
若他人侵犯企业知识产权,企业可以依法维权。
四、债权债务的法律后果1. 债权人权益关闭企业后,企业债权人有权要求企业清偿债务。
企业应依法履行还款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债务转移关闭企业后,企业债务可能转移至其他相关责任人。
公司解散诉讼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公司解散诉讼相关的⼏个重要问题本⽂为作者向⽆讼阅读供稿⼀、公司解散纠纷诉讼概述公司解散指公司法⼈主体予以消亡。
根据解散事由的不同,公司解散可以分为⾃愿解散、法定解散、⾏政强制解散、司法强制解散四种形式。
⽽本类案由的解散指的是司法强制解散,⼜称“法院裁判解散”,⼀般具体指公司经营出现显著困难、重⼤损害或者董事、股东之间出现僵局,已丧失⾃⾏处理情况下,依照法定要求股东向法院申请解散公司的纠纷。
公司解散纠纷在民事案件案由体系中是⼀个独⽴的三级案由,编号为263。
⼆、本类纠纷的请求权基础本类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为《公司法》第182条:公司经营管理发⽣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民法院解散公司。
三、本类纠纷受理条件公司解散诉讼的受理条件与审查实质条件相同,即《公司法》第182条,后《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公司法〉若⼲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为《公司法司法解释⼆》)进⾏了进⼀步细化,但实践中对于由于公司纠纷的复杂性和股东⽭盾的错综性,对于该条件会有了解上的差异,如何理解⽴法原意及法条适⽤不仅是本类纠纷的受理的要点,也是实质审查的要点:1.公司经营管理发⽣严重困难《公司法》182条将司法强制解散的条件限定在“公司经营管理发⽣严重困难”,⽽“严重”是⼀个评价性的修饰词,每个⼈的标准均不⼀。
为了给予裁判者⼀个公知的标准,后出台的《公司法司法解释⼆》第⼀条,进⼀步对于经营管理发⽣严重困难进⾏四种具体举例释明,均是公司解散纠纷的受理条件及裁判实质审查要点。
公司经营管理严重困难包括两种情况:(1)公司权⼒运⾏发⽣严重困难,股东会、董事会等权⼒机构和管理机构⽆法正常运⾏,⽆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作出任何决议,即公司僵局情形,通常会考虑到股东是否会因为长期冲突⽽⽆法享有适当的公司经营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使其股东权益受到重⼤损失;(2)公司的业务经营发⽣严重困难,公司经营不善、严重亏损,通常会考虑到公司长期经营中是否处于亏损的状态,公司扭亏为盈的能⼒,造成股东经济利益的重⼤损失。
公司解散、清算和终止
提纲正确区分公司解散、清算和终止解散清算中公司的法律地位司法解散公司问题公司强制清算的有关问题清算义务人的民事责任问题一、正确区分公司解散、清算和终止公司的消灭过程:解散——清算——终止解散:营业资格丧失清算:清理债权债务终止:法人资格(主体)资格消灭(一)公司解散含义:公司解散是指公司因法律或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而停止营业活动,并进行清算的状态。
解散的法律效果:1、公司经营能力的丧失。
2、清算程序的必然开始。
公司法第187条第3款: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公司法第184条:公司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非破产解散的事由(第181条)(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183条的规定予以解散(二)公司清算含义:清算是指公司出现解散事由时,依法整理财产关系,了结公司业已形成的债权债务的行为。
公司解散与清算的关系1、解散是清算的前提和原因,只有解散后方能进行清算;2、清算是解散的必然结果,公司解散后必须进行清算。
(三)公司终止1、含义:公司终止是指公司停止其存续状态,丧失权利能力的事实。
(主体资格丧失)2、公司解散与终止(1)解散是终止的原因(2)法人资格的消灭以终止为标志,而非解散3、公司终止的要件——实质要件:清算完毕——形式要件:注销登记(四)实践中应当澄清的问题1、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问题:公司解散拟或终止营业执照的性质: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争议观点:(1)工商部门:(1999)第173号文: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终止(2)最高法院:法经(2000)23、24号答复新公司法:公司解散情形2、未经清算而注销的,公司是否终止公司未经清算而注销的现实原因: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1条:出具完结证明或者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清算完毕后注销,但仅形式审查(股东会确认的清算报告)争议:公司是否终止(行政行为与民事审判)二、解散清算中公司的法律地位(一)理论争议:人格消灭清算法人拟制法人同一法人说(二)我国长期立法及司法实践民法通则第40条:公司终止,应当进行清算。
公司自行解散清算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公司解散清算的一般程序及注意事项广东德培律师事务所谢辉律师公司清算,是公司企业法人得以注销的必经程序,是公司了结所有债权债务、股东取回剩余财产的必经程序。
公司清算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破产清算(详见“破产清算专题法律讲座”),一是解散清算(包括自行解散清算、法院强制解散清算)。
本文主要介绍公司解散清算的一般操作程序以及注意事项,如下:一、已经出现了公司解散的事由,如下:(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183条予以解散。
二、公司解散事由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
三、清算组的工作流程:(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二)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三)成立之日起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未接到通知书的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注:上述通知以及公告的内容应包括:1、成立清算组的时间,清算组的人员、地址、电话等。
2、申报债权的时间,准备的资料(债权的有关凭证材料)。
3、逾期申报的法律后果(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报债权,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前补充申报的,清算组应予登记,但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后才申报的,清算组不予登记。
公司清算程序终结,是指清算报告经股东会确认完毕)。
(四)处理未了结的业务、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五)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确认(六)执行经确认的清算方案: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七)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确认。
注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凭证,是企业身份的象征。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因各种原因可能需要注销营业执照。
注销营业执照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注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
一、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注销登记:1. 公司解散;2. 公司合并、分立;3. 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4. 公司因其他原因终止经营。
二、注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1. 终止企业法人资格注销营业执照意味着企业法人资格的终止。
企业法人资格的终止,意味着企业不再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其原有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随之消灭。
2. 解除合同关系企业注销后,与相关方签订的合同关系自动解除。
但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解除前已经履行的部分,当事人仍应按照约定继续履行。
3. 债务清偿责任企业注销后,其原有债务由企业股东或法定代表人承担清偿责任。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向股东报告清算情况,并按照股东出资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但若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股东仍需承担相应的债务清偿责任。
4. 税务处理企业注销后,税务机关将对企业的税务情况进行清算。
若企业存在欠税、欠费等情形,税务机关将依法追缴。
同时,企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仍需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5. 劳动用工关系处理企业注销后,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自动解除。
企业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此外,企业还需依法处理员工的社会保险关系。
6. 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注销后,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若企业曾注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需在注销前办理相应的变更或转让手续。
7. 法律责任企业注销过程中,若存在违法行为,如虚报注册资本、隐瞒真实情况等,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公司解散会有哪些法律后果
一、公司解散会有哪些法律后果1、进入清算程序除因合并、分立而解散外,在其他解散的情形下,公司均需进行清算。
通过清算,结束解散公司的既存法律关系,分配剩余财产,从而最终消灭其法人资格。
2、公司仍存续,但应停止积极营业活动在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积极的经营活动,即其活动限于与清算有关事务。
3、解散公司在特定情形下仍可恢复我国未作规定。
日本准予自愿解散的公司,在清算结束前经股东大会决议而恢复。
德国亦然。
公司解散会有哪些法律后果二、公司任意解散的种类我国《公司法》第190条对自愿解散的情形作出与大陆法系许多国家基本相同的规定,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的出现;股东大会的决议解散;公司因合并和分立而解散。
三、公司解散的情形有哪些一是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的出现。
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运营、终止的根本依据,对于公司解散的条件或者事由,在公司章程都可以明确规定,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司自治的契约本性,所以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司章程中都可以对公司解散的事由予以规定,当发生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时公司则就进人解散程序。
二是股东会议解散,即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
在公司章程对公司解散事由没有规定时,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
因为公司解散是公司存续重大事项,所以根据新《公司法》第104条规定,公司股东决议解散公司,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三是法定解散。
公司出现合并、分立事由时,也需要解散。
当发生合并事由时,在吸收合并情况下,被吸收的原公司解散;在新设合并情况下,合并双方原公司解散;当发生分立事由时,解散分立时,原公司解散;存续分立时,原公司并不发生解散。
上述三种情形属于公司自愿解散。
四是公司行政强制解散。
是指公司因自身的违法行为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公司在存续过程中,可能因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行政主管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公司也可能因此就失去法律存续的资格。
公司注销的条件和法律依据
公司注销的条件和法律依据公司注销的条件1、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2、公司章程规定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其他解散事由出现;3、公司因合并、分立解散;4、公司被依法责令关闭,可申请注销备注:吊销营业执照即公司注销,如果以后不打算再开公司的话,事实上无需办理注销手续,因为工商营业执照在每年年检时如果不年检,将会自动注销公司的执照。
另外如果公司不再去报税,税务局也会停止公司的税务登记证。
不过如此做法的后果是,3年内将不再有资格成为公司法人,3年后才可恢复正常。
公司注销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注销公司依法依照如下步骤组织清算后,方能办理注销登记,公告终止公司。
一、依法成立清算组。
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
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二、公告并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依法对债权进行登记。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
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三、清算组接管公司,展开清算工作。
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公司,了结公司未了业务、清理公司债权和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四、清算组全面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五、清算组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其中: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企业解体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可能因为经营不善、市场变化等原因陷入困境,最终导致企业解体。
为了规范企业解体行为,保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
本文将围绕企业解体的法律规定展开论述。
二、企业解体的概念与类型(一)企业解体的概念企业解体,是指企业因经营不善、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依法终止其法人资格,解散其组织机构,终止其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企业解体的类型1.自愿解体:企业因经营不善、市场变化等原因,经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决定解散企业。
2.强制解体:企业因违法经营、无力偿还债务等原因,被法院判决解散。
3.破产解体:企业因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等原因,依法申请破产,进入破产程序。
三、企业解体的法律规定(一)自愿解体1.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企业自愿解体,需由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决议,明确解体的原因、程序、清算组成员等事项。
2.通知债权人:企业应依法通知债权人,公告解体事项,给予债权人一定的申报债权期限。
3.清算:企业解体后,应依法进行清算,清算期间,企业不得开展新的经营活动。
4.注销登记:清算结束后,企业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终止其法人资格。
(二)强制解体1.法院判决:企业因违法经营、无力偿还债务等原因,被法院判决解散。
2.清算:法院判决解散后,企业应依法进行清算,清算期间,企业不得开展新的经营活动。
3.注销登记:清算结束后,企业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终止其法人资格。
(三)破产解体1.破产申请:企业因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等原因,依法申请破产。
2.破产程序: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由破产管理人负责管理、处置企业财产,依法清偿债务。
3.破产清算:破产清算结束后,破产管理人应向法院申请终结破产程序,企业终止其法人资格。
公司解散的直接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单位,其存续与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公司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解散。
公司解散的直接法律后果是指在公司解散后,公司法律地位消失,其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的直接法律结果。
本文将探讨公司解散的直接法律后果,包括公司财产的处理、债权债务的清偿、公司员工的安置等方面。
二、公司财产的处理1. 公司财产的清算公司解散后,首先需要进行财产清算。
清算是指在公司解散后,对公司的财产进行清理、评估、变现,以偿还公司债务的过程。
财产清算由清算组负责,清算组由公司股东、债权人或者法院指定的人员组成。
2. 公司财产的分配在公司财产清算过程中,首先应当偿还公司债务。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财产在偿还债务后,如有剩余,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支付清算费用;(2)支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3)缴纳所欠税款;(4)清偿公司债务;(5)向股东分配剩余财产。
三、债权债务的清偿1. 债权申报公司解散后,债权人有权向清算组申报债权。
债权申报期限由清算组确定,但不得超过自解散公告之日起六十日。
2. 债务清偿清算组在接到债权申报后,应当及时对债务进行清偿。
清偿债务时,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按照债务到期先后顺序清偿;(2)按照债务金额大小清偿;(3)同一位阶的债务,按照比例清偿。
四、公司员工的安置1. 职工权益保护公司解散后,职工权益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解散应当依法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并妥善安置职工。
2. 员工安置公司解散后,清算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安置员工:(1)优先安排职工再就业;(2)对无法再就业的职工,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3)对符合条件的职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五、公司解散的其他法律后果1. 公司法人资格消灭公司解散后,其法人资格消灭。
公司解散前签订的合同、协议等法律关系终止,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伙解散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伙,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营风险的增加,合伙解散的情况也日益增多。
合伙解散后,各方当事人需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合伙解散的法律依据、解散程序、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合伙解散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合伙企业法》是我国规范合伙企业设立、运营、解散等方面的重要法律。
其中,第89条规定:“合伙企业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合伙期限届满;(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四)合伙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五)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六)其他依法应当解散的情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对合伙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其中,第9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合伙解散的程序1.协商一致合伙解散应当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
在协商过程中,各方当事人需充分考虑合伙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债务、资产、利润分配等。
2.召开合伙人会议合伙人会议是合伙解散的重要程序。
在合伙人会议上,各方当事人需对解散事宜进行表决,并形成书面决议。
3.通知债权人合伙解散后,合伙人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
通知方式可以采用书面、口头、公告等形式。
4.清算合伙解散后,应当进行清算。
清算组由全体合伙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组成。
清算组负责清理合伙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并依法处理。
5.注销登记清算结束后,合伙人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四、合伙解散的法律后果1.财产分割合伙解散后,合伙企业的财产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进行分割。
公司解散以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其解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公司解散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涉及到公司债权人、股东、员工等多方利益。
本文将从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解散程序、清算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1. 公司法人资格的终止公司解散后,其法人资格随之终止。
这意味着公司不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不再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公司解散后,其财产、债权、债务等事项将由清算组进行处理。
2. 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公司解散后,债权人有权要求清算组清偿债务。
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应当优先清偿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然后清偿无财产担保的债权。
若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3. 股东权益的处置公司解散后,股东有权依法处置其在公司中的股权。
股东可将其股权转让给他人,或者请求清算组回购其股权。
若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股东有权依法从公司财产中分得剩余财产。
4. 员工权益的保护公司解散后,员工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
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应当优先支付员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等。
5. 税收问题公司解散后,清算组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
若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税务机关有权依法追缴税款。
6. 知识产权的处置公司解散后,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的处置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的处置需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满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2)遵循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3)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三、公司解散程序1. 提出解散申请公司解散前,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应当就解散事宜进行讨论,并形成决议。
决议通过后,公司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解散申请。
2. 工商登记公司提出解散申请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审查,并在审查通过后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3. 确定清算组公司解散后,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应当指定清算组。
公司法第13章
24
(三)清算组(成员)的责任
公司法第189条:清算组成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 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三条 :清算组成员从事清 算事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给公司 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或者债权人主张其承担赔 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17
二、清算期间公司的法律性质和行 为能力
公司法第186条第3款:“清算期间,公司存续, 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1、清算期间公司的法人人格仍然存在。直至清算完毕, 公司主体资格,即法人人格消灭。如果没有清算, 即使吊销营业执照,公司只是丧失了营业资格,而 非法人人格。
2、清算期间,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限制。 清算期间,公司不得再进行新的业务活动,公司的
14
(三)破产宣告: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 限制。除法院许可外,停止经营活动,财 产由管理人接管。对外由管理人代表。
15
第二节 公司的清算
一、公司清算的含义 公司清算:公司解散或宣告破产后,依照一定
的程序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并分配财产,最终 使公司消灭的程序。 (一)公司清算的类型:非破产清算、破产清算 非破产清算:公司未被破产宣告下的清算,包 括自愿清算和强制清算。——依照公司法进行 的清算。 破产清算:公司被宣告破产,依照破产程序进 行的清算。——依照破产法进行的清算。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 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以清算组 成员有前款所述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 民法院应予受理。
公司撤销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变革。
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可能会因经营不善、发展战略错误或其他原因而选择撤销。
本文将探讨公司撤销后的法律后果,包括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合同履行等方面,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法律参考。
一、引言公司撤销是指企业因经营不善、发展战略错误或其他原因,经依法程序终止其法人资格的行为。
公司撤销后,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涉及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合同履行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公司撤销后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
二、债权债务处理1. 债权人权利保护公司撤销后,债权人的权利应得到充分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公司撤销后,其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撤销而消灭。
(1)债权人的权利请求权:公司撤销后,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偿还债务。
若公司无法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2)债权人的权利优先权:在公司撤销后,债权人的债权优先于公司其他债权。
即在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权时,债权人可优先受偿。
2. 债务人权利保护(1)债务人的抗辩权:债务人有权以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或事实情况为由,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抗辩。
(2)债务人的撤销权:若公司撤销前存在欺诈、恶意串通等情形,债务人有权请求法院撤销撤销决定。
三、员工安置1. 员工权益保护公司撤销后,员工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撤销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效力。
(1)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公司撤销后,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仍然存在。
(2)经济补偿:公司撤销后,员工可依法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2. 员工安置方案(1)内部安置:公司撤销后,可考虑将员工安置到其他关联企业或子公司。
(2)社会安置:若内部安置无法实现,可考虑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推荐就业等社会安置服务。
四、合同履行1. 合同解除公司撤销后,合同当事人可依法解除合同。
但需注意,合同解除需遵循法定程序,如通知、协商等。
公司解散流程及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解散是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种情况,它涉及到公司的法律地位、财产、债权债务等方面。
在我国,公司解散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司解散的流程及法律后果。
二、公司解散的流程1. 提出解散申请公司解散的流程首先是由公司股东或董事会提出解散申请。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解散申请可以由股东会作出决议;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解散申请可以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2. 审查解散申请解散申请提出后,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或者监事会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解散原因是否合法、解散程序是否合规、公司资产是否可以清偿债务等。
3. 制作解散报告经过审查,如果解散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应当制作解散报告,并向公司股东或者股东大会报告。
4. 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审议解散报告经公司董事会或者监事会提出后,应当提交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审议。
审议通过后,公司解散进入实施阶段。
5. 实施解散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审议通过解散决议后,公司应当实施解散。
实施解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停止经营:公司应当停止经营业务,不得再进行新的交易活动。
(2)清算:公司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确定债权债务,处理债权债务等。
(3)分配剩余财产:清算结束后,公司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分配。
6. 注销登记公司解散后,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完成后,公司法人资格终止。
三、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1. 财产后果公司解散后,其财产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清算和分配。
清算过程中,公司财产应当优先用于偿还债务。
如果公司财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2. 债权债务后果公司解散后,其债权债务关系继续存在。
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履行债务,公司应当依法履行。
如果公司无法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依法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责任后果公司解散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司自行解散清算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公司解散清算的一般程序及注意事项xxxx律师事务所xx律师公司清算,是公司企业法人得以注销的必经程序,是公司了结所有债权债务、股东取回剩余财产的必经程序。
公司清算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破产清算(详见“破产清算专题法律讲座”),一是解散清算(包括自行解散清算、法院强制解散清算)。
本文主要介绍公司解散清算的一般操作程序以及注意事项,如下:一、已经出现了公司解散的事由,如下:(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183条予以解散。
二、公司解散事由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
三、清算组的工作流程:(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二)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三)成立之日起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未接到通知书的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注:上述通知以及公告的内容应包括:1、成立清算组的时间,清算组的人员、地址、电话等。
2、申报债权的时间,准备的资料(债权的有关凭证材料)。
3、逾期申报的法律后果(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报债权,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前补充申报的,清算组应予登记,但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后才申报的,清算组不予登记。
公司清算程序终结,是指清算报告经股东会确认完毕)。
(四)处理未了结的业务、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五)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确认(六)执行经确认的清算方案: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七)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确认。
合伙企业解散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伙企业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合伙企业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解散。
合伙企业解散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涉及到合伙人、债权人、企业财产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合伙企业解散的法律后果展开论述。
二、合伙企业解散的定义及原因(一)合伙企业解散的定义合伙企业解散,是指合伙企业因法定原因或者合伙人协议而终止其经营活动的行为。
解散后的合伙企业不再具备法人资格,其财产、债权、债务等均需依法处理。
(二)合伙企业解散的原因1. 合伙人协议解散:合伙人之间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合伙企业的经营活动。
2. 法定解散: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因以下原因解散:(1)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续签;(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5)合伙企业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
三、合伙企业解散的法律后果(一)合伙人责任1. 清算责任:合伙企业解散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
清算期间,合伙人应承担清算责任,包括:(1)清理合伙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2)处理合伙企业未了结的业务;(3)清偿合伙企业债务;(4)分配剩余财产。
2. 债权人利益保护:合伙企业解散时,债权人有权要求合伙企业清偿债务。
若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合伙人应当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二)企业财产处理1. 清算:合伙企业解散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
清算过程中,应按照以下顺序处理企业财产:(1)支付清算费用;(2)清偿合伙企业债务;(3)分配剩余财产。
2. 剩余财产分配:合伙企业解散后,剩余财产按照合伙协议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方式分配给合伙人。
(三)合伙人身份终止合伙企业解散后,合伙人身份终止。
合伙人不再具备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也不再享有合伙企业的权益。
(四)税收问题1. 清算所得:合伙企业解散后的清算所得,按照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公司自动清盘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自动清盘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自行解散并清算其全部资产的过程。
在我国,公司自动清盘是一种合法的解散方式,但其在法律上仍存在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公司自动清盘的适用条件、法律程序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公司自动清盘的适用条件1. 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时,公司应当解散。
2. 经营范围无法继续:公司经营业务已无法继续,且无其他经营途径,如资不抵债、经营不善等。
3. 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分歧:公司股东之间、董事与监事之间在经营决策上出现重大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4. 股东会决议解散:股东会经表决通过,决议解散公司。
5.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解散的其他情形。
三、公司自动清盘的法律程序1. 通知债权人:公司应当自作出解散决议之日起15日内,通知债权人。
2. 债权申报: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申报债权。
3. 组成清算组:公司应当自解散决议之日起15日内,组成清算组,负责清算工作。
4. 清算组的职责:清算组应当自组成之日起1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并公告清算开始。
5. 清算程序:清算组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包括: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等。
6. 清算结束:清算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并申请注销登记。
四、公司自动清盘的法律后果1. 公司法人资格消灭:公司自动清盘完成后,公司法人资格消灭,不再具有法律主体资格。
2. 债权债务消灭:公司自动清盘完成后,公司债权债务关系消灭,债权人不得再向公司主张权利。
3. 清算费用负担:清算费用由公司财产优先支付,不足部分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分担。
4. 剩余财产分配:公司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清偿债务后,剩余财产按照股东出资比例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方式分配。
简述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解散是公司法律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意味着公司法律实体的终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因多种原因可以解散,如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等。
公司解散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这些后果涉及到公司、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的利益。
本文将简述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
二、公司解散的法律程序1. 提出解散申请公司解散应当先由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公司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的,应当提出解散申请。
2. 通知债权人公司解散后,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司解散应当自作出解散决议之日起十五日内通知债权人。
3. 债权人申报债权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4. 成立清算组公司解散后,应当成立清算组。
清算组负责处理公司剩余财产、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事宜。
5. 清算程序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以下职责:(1)清查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2)通知、公告债权人;(3)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4)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5)清理债权、债务;(6)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7)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6. 清算结束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直至清算结束。
清算结束,应当编制清算报告,并提交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三、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1. 公司主体资格消灭公司解散后,其主体资格消灭,不再具备法律人格。
公司解散前所享有的权利、义务由清算组代为行使和承担。
2. 债权债务关系终止公司解散后,债权债务关系终止。
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应当依法清偿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3. 股东权益受影响公司解散后,股东权益受影响。
公司解散和清算法律问题
公司解散与清算法律问题一、公司解散与清算的根本关系?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了公司解散的五种原因:〔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的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撤消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人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即出现公司僵局时,股东请求司法解散〕。
其中〔一〕项,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公司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不然仍依法解散。
从法理上说,解散事由出现时公司丧失了经营资格,公司的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并享有法人财产权,如果不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理、清查债权债务,回收债权,清偿债务,了结公司作为当事人的各种法律关系,使公司的法人资格归于消灭。
那么公司的解散对债权人将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公司法?规定除公司解散的五种原因中除〔三〕外,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如果出现公司解散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或者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成心拖延清算的,或者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股东利益的,债权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
可见,公司依法清算是公司解散的必然法律后果并受到法律强制力的保障。
二、公司解散清算与公司法人资格公司的解散清算不同于公司的终止,公司的终止是指法人资格的消灭。
公司终止后其民事权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丧失,民事主体资格消灭,是公司在实体上的消灭。
公司解散清算是公司终止的前奏,公司解散事由出现后,心须经合法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终止。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可见公司解散是公司人格消灭的原因,此时公司的民事主体资格依然存续,只是公司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公司变成名副其实的清算法人。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更是明确规定,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解散公司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解散公司是公司终止的一种方式,意味着公司法人资格的消灭。
在我国,公司解散分为自愿解散和强制解散两种情形。
无论何种情形,公司解散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散公司的法律后果。
二、解散公司的法律后果1. 公司财产的清算公司解散后,首先应当进行财产清算。
财产清算是指对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清查、评估、处理和分配的过程。
清算组是负责财产清算的专门机构,由公司股东会或者人民法院指定。
(1)财产清算的范围:清算组应当对公司解散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查,包括公司拥有的土地、房屋、设备、无形资产、债权、债务等。
(2)财产清算的程序:财产清算程序包括资产评估、债权债务处理、资产分配等环节。
清算组应当根据《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进行财产清算。
2. 债权债务的清偿公司解散后,清算组应当优先清偿债务。
债务清偿顺序如下:(1)支付清算费用:包括清算组聘请的审计、评估、律师等费用。
(2)支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
(3)支付公司欠缴的税款。
(4)清偿公司债务。
(5)剩余财产分配给股东。
3. 股东权益的处置公司解散后,剩余财产应当按照股东出资比例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分配给股东。
股东权益的处置包括以下方面:(1)现金分配:清算组根据公司剩余财产,按照股东出资比例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向股东支付现金。
(2)实物分配:如果公司剩余财产以实物形式存在,清算组可以按照股东出资比例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向股东分配实物。
4. 公司法人资格的消灭公司解散后,清算组完成财产清算、债权债务清偿和股东权益处置后,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公司注销登记。
登记机关审查无误后,予以注销公司登记,公司法人资格消灭。
5. 清算组的责任清算组在财产清算、债权债务清偿和股东权益处置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确保公司解散后的合法权益。
如果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与事由
公司解散是指已成立的公司基于一定的合法事由而使公司消失的法律行为。
公司解散的原因有三大类:
一类是一般解散的原因;
一类是强制解散的原因;
一类是股东请求解散。
一、公司解散的概念
所谓公司解散,是指已成立的公司,因发生法律或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而停止营业活动,开始处理未了结的事务,并逐步终止其法人资格的行为。
它具有以下特征:
(2)公司解散后后,公司并未立即终止,其法人资格仍然存在,一直到公司清算完毕并注销后才消灭其主体资格;
(3)公司解散必须经过法定清算程序,但公司因合并、分立而解散时,不必清算。
二、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
公司进入解散程序后,即出现以下法律后果:
1.进入清算程序,成立清算组织
2.公司执行机关易位
公司解散时,由清算人代替董事会执行公司的清算事务,并成为代表公司的机关。
我国《公司法》第184条对此作了规定。
3.限制权利能力,停止营业活动
《公司法》第186条第3款对此规定,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三、公司解散之自愿解散
1.自愿解散
根据《公司法》第180条之规定,公司自愿解散的事由有: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
(2)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4)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公司因合并和分立而解散,其债权债务依法由合并或分立后的公司承受,故依照《公司法》第183条规定无需进行清算。
2.应解散公司的继续制度
这是指当公司因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而需解散时,依照股东意愿并通过法定程序涤除原来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以维持公司法
人人格的继续存在和同一性。
依照股东们的意愿,允许公司存续,
符合企业维持的理念。
《公司法》第181条对此规定,公司有本法第180条第(1)项情
形的,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
依照前款规定修改公司章程,有限责任公司须经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
公司须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四、公司解散之行政强制解散
行政强制解散,简称行政解散,这是公司因违反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被行政主管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
令关闭、被撤销而解散。
五、公司解散之司法解散
1.司法解散
在我国,司法解散特指判决解散,是指法院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依申请判决解散公司。
司法解散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僵局问
题。
《公司法》第182条对此作了规定,法定情形发生后,适格的
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公司解散之诉。
2.公司僵局
律师指出:所谓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存续运行中由于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且彼此不愿妥协而处于僵持状况,导致公
司机构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策,从而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事实状态。
3.司法解散的条件
根据《公司法》第182条及《公司法解释(二)》第1条第1款之规定,公司股东行使公司解散请求权,应当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请求解散的主体必须为适格股东,即行使公司解散权的主体
必须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2)公司必须陷入僵局,这是指公司客观上存在经营管理的严重
困难情形,即具备《公司法解释(二)》第1条列举的以下四种情形
之一:
a.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苦难的;
b.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
严重困难的;
c.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d.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
(3)公司僵局的继续存在将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股东之间或者董事之间对某一决议事项发生分歧是正常情形,如果分歧仅仅是暂时的,或者虽然时间较长但对
公司经营影响不大,特别是对公司利益并无影响,没有必要也不能请求解散公司。
(4)公司僵局不能通过其他途径予以解决
司法解散是在不能通过其他途径予以解决的情形下,如股东不能通过股权转让、公司分立等形式打破公司僵局,不得以而为之的解决僵局的最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