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地质研究的意义及全球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分布特点
廖新维 二氧化碳地质埋存
廖新维现代试井分析中几个问题1 CO2 地质埋存与提高石油采收率评价技术(廖新维)一、CO2 地质埋存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意义1. 国际上关于控制CO2 排放的需求:CO2 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占65%)。
温室气体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的严重威胁:①海平面上升与陆地的淹没;②气候带的移动;③飓风的加剧;④植被的迁徙与物种的灭绝。
我国深受温室气体的影响:近百年来,每年平均气温上升0.4~0.5℃,海平面上升1~3mm。
2. CO2 的捕获和封存是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方法之一:减缓方案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向低碳燃料转变、核能、可再生能源、增加生物汇、CO2 温室气体的减排(减排潜力和效果有限)。
CO2 捕获(CAPTURE)与封存(STORAGE)即(CCS)是指CO2 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源分离出来。
到本世纪中叶前,二次能源供应继续以化石能源为主。
CO2 埋存地:油气田、地下盐水层、煤层和深海3.油气藏能储存9230 亿吨,相当于2050 全球排放的45%;地下盐水层能储存4000 亿吨—1 万亿吨;煤层能储存400 亿吨。
2010—2020 年我国原油需求预测达3—4.5 亿吨,对外依存54%,产量2 亿吨左右。
全球石油采收率每提高1%,可增加可采储量1.8 亿吨,相当于年产量。
4. 提高石油采收率是我国油田开发的永恒主题我国油田多为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大,天然能量不足,开采难度大。
主力油田含水达90%左右。
5. 我国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潜力巨大6. 注CO2 能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和动用程度03 年,发现低渗透储量63.2 亿,有50%没能正常开发。
低渗透采收率仅20%(全国平均采收率:32.2%)近几年新增探明储量中低渗占60—70%。
7. 发展CO2资源化利用与地质埋存一体化技术是双赢的。
3. CO2 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现状及趋势(1)CO2 提采技术①油藏描述技术;②CO2 与原油的相态理论、多相多组分状态方程和混响理论;③CO2 数值模拟技术(CO2 驱过程的弥散和扩散理论,原油和水多相混合物的复杂渗流规律,CO2 驱过程地质流体流变性及生成物对流体渗流影响理论);④CO2 驱过程储层物性参数变化理论及预测方法;⑤窜流通道识别理论、方法及防止窜流的对策;⑥CO2驱油藏工程与采油工程技术。
二氧化碳的研究
二氧化碳的研究
二氧化碳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化学、物理、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研究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键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研究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物态变化、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扩散系数等。
3.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和分布:通过观测和模型模拟,研究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情况。
4. 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5. 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储存,以减少对大气的影响。
6. 二氧化碳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二氧化碳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生态系统来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
7. 二氧化碳在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如何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合成、燃料燃烧等,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总之,二氧化碳的研究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跨领域的交流。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和作用,并探索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和技术。
二氧化碳调研报告
二氧化碳调研报告二氧化碳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组成。
它是地球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温室气体之一,也是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迅速增加,这使得全球变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和应对措施,以期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结果1.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经过对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400ppm(百万分之一)的水平,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
2.二氧化碳的气候影响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它的增加会引起地球气候的变暖。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球辐射的一部分,使其留在地球大气层中而不被释放到太空中。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由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地球的气温逐渐升高,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热浪、干旱、飓风等。
3.国际合作和应对措施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各国纷纷采取行动。
例如,签署《巴黎协定》是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控制全球变暖的幅度。
此外,许多国家也制定了各自的碳减排目标,并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四、结论本次调研发现,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正在对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需要更加积极地推进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气候变化是全球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希望各国能够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
天然气藏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
天然气藏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减排和埋存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超临界CO2埋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碳减排策略,在地质碳储存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天然气藏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机理,分析该技术在地质碳储存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的碳减排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临界CO2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阐述了超临界CO2在天然气藏中的埋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超临界CO2埋存对天然气藏物性的影响,包括天然气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饱和度等。
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超临界CO2埋存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机理,包括超临界CO2的溶解作用、扩散作用以及其与天然气的置换作用等。
本文总结了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超临界CO2埋存技术在地质碳储存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碳减排和油气资源开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天然气藏超临界2埋存机理超临界CO2(ScCO2)埋存是一种新兴的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该技术利用CO2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注入到地下天然气藏中,从而实现CO2的长期安全埋存和同时提高天然气的采收率。
超临界CO2埋存技术结合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与扩散:超临界CO2在注入到天然气藏后,会与天然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发生溶解和扩散作用。
由于超临界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特性,它可以在天然气藏中迅速扩散,并与天然气中的烃类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CO2的埋存。
置换作用:超临界CO2在扩散过程中,可以通过置换作用将天然气藏中的烃类物质推出,从而提高天然气的采收率。
二氧化碳储藏
球形溶腔单位体积的体积应变率可以表示为
问题与展望
如图 2 所示,开始时( t% <60)压力的增加非常迅速, 但当压力达到的 σ无穷大的90 %时压力的变化就非常 缓慢了,而且溶腔经过长期演变后的腔体内压力与CO2 初始的注入压力P0关系已不大,但对溶腔最后的体积收 缩大小至关重要。
问题与展望
研究意义
一、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比较
时期
地质时期
含义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 最长的时期
气候变化特点
冰期(寒冷期)与 间冰期(温暖期)交替 气温波动上升 气温显著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 平均气温升高了0.6℃
历史时期
距今一万年以来的 时期
最近一二百年的时期
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
研究意义
二、我国所面临的二氧化碳排放形势
问题与展望
喀麦隆尼奥斯湖湖底CO2泄露
问题与展望
②经济问题
注气井的深度控制着储气的成本,井深越大,成本越高。
问题与展望
③法律问题 目前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对CO2封存制定 了具体的法律和框架体系。 任何二氧化碳封存场所的监管框架和责 任都需要明确工业界和政府在场所闭合和永 久退役后的作用和财政责任。 长期的责任问题如:与CO2渗漏到大气有 关的全球问题以及局地对环境影响担心的问 题尚未得到解决。
问题与展望
CO2沿溶腔壁的渗透
图4 球型试件渗透试验结果
图5 球形试验器件示意图
初始的盐岩渗透系数为 K0,横坐标有效应力为盐岩应力减去孔隙压力。 可以看到,当有效应力小于某个特征强度σs 时,盐岩的渗透性基本不变, 但当大于该特征强度后,盐岩中将出现微裂缝,渗透系数逐渐呈非线性 增长的趋势,直到最后渗透系数的增加已无法抑制,即出现贯通的裂缝。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及环境监测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及环境监测蔡博峰【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38-41)【作者】蔡博峰【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正文语种】中文CCUS(CO2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在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神华集团于2011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了年10万吨的CO2深部咸水层注入项目。
中国政府和许多企业都认为CCUS将在中国中长期CO2减排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质封存是CCUS中技术上最具挑战性的一个环节,也是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最大的环节。
当前国际上CO2地质封存项目发展很快,但包括加拿大Weyburn项目在内的多数项目受阻和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都是环境问题。
中国在CO2地质封存尤其是环境监测领域仍处在初步阶段,积极借鉴国际典型CO2地质封存监测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对中国CO2地质封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特点图1 CO2地质封存类型2010年以前,除了Sleipner,In Salah和Snøhvit项目外,所有CO2地质封存项目都是CO2驱油项目,真正单纯CO2地质封存项目极少。
在CCUS整个过程中,相比捕获和运输,地质封存经验要少得多,其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也相对要大。
CO2地质封存可以在许多类型的沉积岩盆地中进行。
适宜CO2封存的地层主要可以分为4大类(图1):枯竭的油气藏;CO2提高油/气采收率;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深部咸水层。
枯竭的油藏、气藏是当前最为现实和具有可操作性的CO2封存地层类型。
因为这些油气藏已经被研究的较为彻底,所以数据资料丰富且容易获取,从而可以直接有效地支持CO2地质封存评估以及理解CO2注入地层后的动态情况。
同时,这些地层的压力状态都比较适宜CO2的注入和封存。
但已有钻井也是破坏地层完整性的潜在因素,需要进一步评价、修复和监测。
通过注入CO2从而实现EOR(CO2提高石油采收率)和EGR(CO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是当前CO2地质封存中唯一经济可行(具有成本效益)的类型。
高二氧化碳气井测试
高二氧化碳气井测试X李军贤(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技术开发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312) 摘 要:针对CO 2气体的特性,在印尼geragai Berkah -2井共计3层进行了高含CO 2气井测试的有益探索。
结合相关资料,得出了一种高含CO 2气井试油的可行方法。
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对高含CO 2气井试油难的问题,为以后进行高含CO 2的气井测试提供了可学依据。
关键词:CO 2;气井;试油 中图分类号:P618.130.2P6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04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浓度CO 2作为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要充分的开采和利用好地下的CO 2资源,就必须合理的对高含CO 2的气井进行科学的试油及评价。
CO 2气相态特征不同于常规天然气,有它的特殊性,而且CO 2气井的试油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问题,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少。
以前的常规气井(天然气)试油方法在高二氧化碳气井遇到很多问题。
今年在在印尼ger agai Berkah-2井共计3层进行了高含CO 2气井测试的有益探索,结合相关资料,总结了一套CO 2气井稳定试油方法。
1 高二氧化碳气井测试1.1 CO 2气体性质在标准状态下,CO 2是无色无味略有酸味的气体,比空气种重,相对密度为1.5192,不能燃烧。
其物质状态可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相。
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31.19℃)时是气相区,在任何压力下,CO 2都不会变成液体。
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会产生液化,密度变大。
当压力高于临界压力(7.83MPa )时CO 2是单相气体或单相液体(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呈临界气相;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呈冷液相);当压力低于临界压力时,则将出现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
当温度再继续降低到-56.6.C 时,则还可能出现气、固、液三相或者固、气两相区。
1.2 CO 2气井测试工艺特点CO 2气井具有较大的流体密度,在标准状态下CO 2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约大3倍。
大气环境中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环境中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变化对地球的气候系统起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大气环境中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气候变化、推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CO2浓度的测量方法。
目前,科学家们主要通过地面观测和遥感技术来获取大气中CO2浓度的数据。
地面观测主要依靠气象站等观测设备,可以提供连续、长期的观测数据。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等高空平台上的仪器,通过对大气中光谱的测量来推断CO2浓度。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CO2浓度数据。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大气环境中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CO2在大气中的输运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浓度并不均匀分布。
一般来说,CO2浓度在大陆上的分布要高于海洋,并且在高纬度地区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海洋的表面是CO2的汇集区,而大陆上的人类活动、自然过程等会不断地释放CO2。
同时,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生长有限,CO2的吸收能力较低,因此CO2密度较高。
另外,森林地区通常比城市地区CO2浓度较低,因为森林拥有更多的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CO2。
除了地理因素,人类活动也对CO2浓度的空间分布产生巨大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等都会释放大量的CO2,导致城市和工业区的CO2浓度相对较高。
这不仅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和绿化覆盖较多的地区CO2浓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存在和人类活动的较少造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
近年来,一种名为“碳足迹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气候研究中。
该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业排放、消费排放等,来计算个人、组织、地区甚至国家的CO2排放量。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CO2排放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减少CO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二氧化碳世界的分布与环境健康影响
二氧化碳世界的分布与环境健康影响二氧化碳,简称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地球上存在的一种常见气体。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动植物呼吸和地球自身活动等。
它既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组分,也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之一。
本文将围绕着二氧化碳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和环境健康影响进行探讨。
一、世界各地二氧化碳的分布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呈现分布不均的状态。
从全球角度看,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在工业、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和亚洲地区。
其中,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
此外,那些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温度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和洪涝灾害加剧。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二、二氧化碳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尽管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存在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许多研究表明,CO2排放量的增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多的威胁。
首先,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量的气温突变、干旱和洪涝等灾害事件,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二氧化碳排放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空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引起头痛、眼痛、晕眩等症状,同时也会加剧某些疾病的发生率,例如哮喘、糖尿病和肺病等。
最后,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导致了全球地球的酸化,这意味着地球的水质和水生生物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湖泊、河流和海洋中的生态系统,包括海洋中的珊瑚礁、水母等,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针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问题,各国已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推行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等。
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大气中研究二氧化碳的行为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在大气中研究二氧化碳的行为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攀升,使得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不可逆转。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二氧化碳分布和行为的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涉及到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数据。
一、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分布情况大气的组成主要是氮气、氧气和氩气等稀有气体,以及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少量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最主要的气体之一。
据测定,202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已经达到了416 ppm。
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是在全球各地都一致的,其分布因科技、人口密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城市或挤压区域,由于工厂、交通运输等因素,二氧化碳含量普遍高于乡村或人少地区。
与此相反,热带偏远的小岛国家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此外,二氧化碳还具有季节变化的特点,随冬天寒冷和夏天炎热而有所不同。
二、二氧化碳的行为规律二氧化碳是一种物理性质与壁碰撞弹性相互作用的气体,常常被认为是那些热力学体系稳定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具有保持地球表面温度的所有特性。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子通过向其他气体分子发射光释放能量,从而起到对热量的保护作用。
同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太阳辐射,防止过多的热量照射到地面。
一方面,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大气运输过程来改变其在不同地点的分布。
气流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会在不同的风向和气流中传输,最终形成不同的气流图。
这种运输过程不止发生在地球的低层大气中,还可以扩展到成层大气区域,这点应该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主要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来源。
迄今为止,人类活动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农业、城市交通和能源利用。
这些过程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大气吸收,而且进入了自然的碳循环中。
但是,由于排放量的增加和自然回收速度的缓慢,使得大气中的含量不断攀升。
三、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影响地球气候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影响研究
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影响研究作为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它的存在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分布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0.04%,虽然比例较小,但它在控制地球温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两个大气层内。
对流层,也就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最为浓厚,这一层气体的热量散失主要是通过辐射出去的。
而平流层,则是地球上最上方的天空,它不参与对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但却可以影响大气层的稳定性和光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不是局限在某些地区,而是全球范围内的。
据IPCC统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和能源行业,包括燃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还有车辆的尾气排放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等。
发达国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辐射,避免热量散失到宇宙中去。
然而,随着排放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在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这种气候变化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不断变化的降雨模式、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的气候事件等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气温的升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会变长,同时也会使得林火的风险更高。
其他生物,如鱼类和哺乳动物也会受到影响,它们的迁徙和繁殖周期也进一步扰乱。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疾病传播等。
三、未来展望作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各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排放量。
例如,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改善交通系统,实施能源效率措施等。
《采空区压注二氧化碳的分布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范文
《采空区压注二氧化碳的分布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篇一一、引言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采空区作为地质储存的重要场所,其压注二氧化碳的分布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采空区压注二氧化碳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地质储存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采空区压注二氧化碳的分布规律1. 分布规律概述采空区压注二氧化碳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条件、压注工艺等因素影响。
在压注过程中,二氧化碳会逐渐扩散、溶解和迁移,形成一定的分布规律。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采空区中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2. 影响因素分析(1)地质条件: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二氧化碳在采空区中的分布。
(2)压注工艺:压注速率、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二氧化碳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3)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也会对二氧化碳的分布产生影响。
三、工艺参数优化1. 优化目标工艺参数优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二氧化碳储存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储存成本。
2. 参数选择及优化方法(1)压注速率:合理的压注速率能够保证二氧化碳在采空区中的均匀分布,减少局部积聚。
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确定最佳的压注速率。
(2)压力和温度:压力和温度是影响二氧化碳储存的重要参数。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压力和温度,使二氧化碳更好地溶解和迁移。
(3)注入方式:采用分段注入、循环注入等方式,使二氧化碳在采空区中更均匀地分布。
(4)监测与反馈:通过实时监测采空区中二氧化碳的分布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实现动态优化。
四、实验与模拟分析为了验证采空区压注二氧化碳的分布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和模拟分析。
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我们发现:1. 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工艺参数下,二氧化碳在采空区中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2.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如压注速率、压力、温度等,可以有效地提高二氧化碳的储存效率和安全性。
莺歌海盆地深层高含CO2高含水气藏气相渗流机理
莺歌海盆地深层高含CO2高含水气藏气相渗流机理莺歌海盆地深层高含CO2高含水气藏气相渗流机理莺歌海盆地位于台湾东北海域,是一个富含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地区。
在莺歌海盆地的深层地下,存在着一些高含CO2和高含水气藏。
这些气藏的特殊特征和气相渗流机理是该地区天然气开发和存储的重要研究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高含CO2和高含水气藏。
高含CO2气藏是指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占总体积比例较高的气藏。
而高含水气藏则是指气藏中水的含量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气藏。
高含CO2和高含水气藏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和油气生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物。
在莺歌海盆地的深层气藏中,CO2的含量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质历史中存在着大量的火山活动,导致地下岩石中富集了二氧化碳。
与此同时,该地区的地下水也比较丰富,这使得气藏中的水含量较高。
高含CO2和高含水气藏的存在使得莺歌海盆地在气体开采和储存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高含CO2和高含水气藏的气相渗流机理主要涉及到多相流动和相变过程。
在气藏中,气体和液体以及固体都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当气体从气藏中产生并上升到地表时,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可能会发生相变,从而导致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相变过程主要包括水的相变和二氧化碳的相变。
在气藏中,当气体上升到地表时,压力降低,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时,气体中的水分子会开始凝结成液体水,并逐渐从气体相转化为液体相。
这个过程被称为水的相变。
与此同时,当气体上升到地表时,二氧化碳的压力也会减小,导致二氧化碳从气体相转变为液体相。
这个过程被称为二氧化碳的相变。
多相流动是指气体和液体同时在气藏中流动的过程。
在高含CO2和高含水气藏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存在会对气体的渗流特性产生重大影响。
水的存在会使得气体的渗透能力降低,导致气藏中的气体无法顺利地流向井口。
而二氧化碳的存在则会增加气体的流动能力,但也会对气体的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天然气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天然气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和生活领域。
了解天然气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对于勘探、开采和利用天然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地质特征1. 产生与形成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主要来源于生物质和煤炭的分解、岩石的变质和油田的生物降解等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有机物质通过高温和高压逐渐转化为天然气。
2. 存储与运移天然气主要以孔隙气和页岩气的形式存在于地下。
孔隙气是指存储在岩石孔隙中的气体,而页岩气则是嵌藏在页岩中的气体。
天然气通过地下岩石层的孔隙和裂隙进行运移,最终聚集形成储层。
3. 分布与形态天然气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陆地和海洋沉积层中。
陆地上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构造带中,如中国的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海洋中的天然气则主要嵌藏在大陆架和斜坡区域,如北海和墨西哥湾。
二、分布规律1. 地理分布天然气的地理分布与地壳构造密切相关。
在地质断裂带、板块交界带和褶皱带等活动地壳区域,易形成天然气富集的条件。
另外,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层也是天然气的重要分布区域。
2. 储量分布天然气的储量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全球范围内,俄罗斯、伊朗、卡塔尔等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
在中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3. 勘探和开采难度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难度较大。
在深海、高山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勘探和开采成本更高,技术要求更为复杂。
因此,天然气的分布规律也会受到勘探和开采难度的影响。
总结:通过对天然气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以孔隙气和页岩气的形式储存,并在特定地质构造和沉积条件下分布集中。
在勘探和开采中,需要考虑到地下地质条件和技术要求。
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天然气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碳研究报告
二氧化碳研究报告1. 引言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CO2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CO2问题,本报告将对二氧化碳的产生、影响和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2. 二氧化碳的产生2.1 自然源和人为源CO2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呼吸作用、植物腐烂和动植物的死亡等过程。
人为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过程的废气排放,如发电厂、工厂和机动车等。
自然源和人为源的CO2排放量不断增加是导致CO2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2.2 CO2的生物循环CO2在大气中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被称为CO2的生物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起到了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重要作用。
3. 二氧化碳的影响3.1 温室效应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使其保留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形成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气候变暖。
3.2 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和冰盖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CO2的增加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气候变化CO2的增加不仅导致全球变暖,还引起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表现为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加,如干旱、洪灾和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4. 二氧化碳的控制方法4.1 能源利用改进通过改进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例如,使用更加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4.2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是一种将CO2从燃烧排气中捕捉出来,并将其封存在地下或海底等地下储层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防止其进入大气层。
4.3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通过大规模植树来增加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从而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
二氧化碳分布高度
二氧化碳分布高度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它的分布高度对于我们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二氧化碳分布高度的相关问题。
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布高度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分布高度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和平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上的大气层,从地面往上延伸约10-15千米,其中大气压力急剧下降。
二氧化碳在对流层中的浓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平流层是对流层上方的大气层,从对流层顶部开始到约50千米的高度,其中大气压力几乎不变。
平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变化。
二、二氧化碳分布高度的地理差异二氧化碳的分布高度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热带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因为这些地区植被茂盛,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在极地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因为植被覆盖较少,二氧化碳的释放速度较快。
此外,二氧化碳的分布高度还会受到气候条件、季节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分布高度的影响人类活动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其浓度增加。
这些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对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产生影响。
此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等也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分布高度。
四、二氧化碳分布高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分布高度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辐射热量,并向大气层中辐射部分能量,使地球保持一定的温度。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也会增强,导致地球的气温上升。
这种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为了减缓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速度至关重要。
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森林保护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分布高度,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高含量二氧化碳的产生及研究意义
层天 然气 中的真 实含量 。 O 含量 大于 5 C %的样 品 明
显受 到 了人 工酸 化压裂 措施 的影 响 ,样 品数据 的真 实性 应受到 质疑 。
2 高 含量 C 的产 生
一
般来 说 , 气层进 入采 油 阶段 后 , 气产量 及 油 油
勘 探 自上 世纪 9 0年代 起 。 历 了十余年 的艰难 曲折 经
过 程 .0 3年发 现 了奥 陶系 碳 酸盐 岩 大 型 坡 折带 . 20
实 现 了礁滩 体 勘探 的重 大突破 _ ] 0 6年 又在 下 l 。2 0 _ 2 奥 陶统风 化壳 获得重 大突破 。 而 , 然 无论 是 上奥 陶 统 礁滩体 , 还是 下奥 陶统岩 溶风化壳 , 油气 水分 布和 成 藏特征 都十分 复杂 [ ]在 研究塔 中碳 酸盐 岩天然 2。 - 3
的参 数 受 到 影响 , 不会 影 响 和 C , 量 无 关 的研 究参 数 。 天 然 气 分 析数 据 的 使 用提 但 O含 对
出 了 相 关 建 议
关 键 词 塔 中地 区 ; 酸 盐 岩 ;天 然 气 ; 氧 化 碳 成 因; 同位 素 ;酸化 压 裂 碳 二 碳
中 图分 类 号 :El5 T 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0
:
{地 『 } I × 我 :
¥
.
l ! : !
I
◆
●
?
●
◆
。
◆ .
话 :( 9 6) 1 6 6 09 2 7 6 4
1 概 况
塔里 木盆地 塔 中地 区下 古生界 碳酸盐 岩 的油气
油气 性质 已趋 于稳定 。较之钻 探测 试 阶段 的样 品更 能代 表地层 流体 的真实 情况 。通过 塔 中碳 酸盐 岩天
二氧化碳的地质储存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就是指将这 些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 集,不向大气中排放,而是注入到合 适的深层地质结构中,永久性地埋存 在地下,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地减少二 氧化碳的排量,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有力武器。另外,提高能源使用效 率、转变能源消费模式和利用可再生 能源也都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 手段。
有些已经安全地封存了石油、天然气或盐水 等地下流体长达数百万年,因此对二氧化碳 来说也适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本身也有天 然的地下二氧化碳气藏。地质专家们通过对 这些成功的圈闭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出适合 封存二氧化碳几种地质结构。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注入 地质封存的二氧化碳,是在高温高压的 条件下,以超临界流体的形态注入地下的。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看上去像气体,可以轻 易地在固体缝隙中扩散,同时他们也是液 体,所占空间比气体小很多。超临界二氧化 碳会随着地下深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压缩,在 地下岩石的缝隙中可以装下更多的二氧化 碳,只要深度大于 800 米,地下的高压环境 就能维持其超临界流体的状态。
二氧化碳的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研究
二氧化碳的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研究地球气候的变迁一直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气候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与地球的生命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升高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的角度探讨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二氧化碳的地球物理学研究1.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大气层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太阳辐射照射地球,一部分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太空。
这些反射回太空的光子中有一部分被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然后再次散发出去。
这些被吸收和再次辐射的能量在大气层中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得以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气候。
2.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地球气温的关系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成立了国际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研究。
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自1850年以来,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56摄氏度,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全球气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二、二氧化碳的地质学研究1.海洋碳汇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库之一,其所含的二氧化碳量超过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量。
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一种称为“海洋碳汇”的机制消耗,即海洋中的生物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物,再将这些有机物沉积到底部,继而随着海底板块漂移沉积到深部,最终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将二氧化碳长期存储在海底沉积物中。
2.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历史地球历史上,气候变化一直伴随着生命演化的进程。
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影响生命的进化和分布。
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压缩系数的计算方法比较
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压缩系数的计算方法比较
向彦楠;李长俊;刘恩斌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11(030)003
【摘要】天然气工业工程实践中,在CO<,2>、H<,2>S等酸性气体含量不高的情况下,RK方程、SRK方程、PR方程与BWRS方程计算压缩系数精度高,得到了广泛使用;而在酸性气体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上述方程只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为确定RK 方程、SRK方程、PR方程与BWRS方程用于计算高含CO<,2>天然气压缩系数时的适用范围,将方程的计算误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wRs状态方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向彦楠;李长俊;刘恩斌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含二氧化碳气井套压高解决方案研究 [J], 刘小伟;郭晓春;田汝峰
2.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脱碳技术论述 [J], 彭威; 段文华
3.高温高含二氧化碳条件下五种含Cr钢适用性评价 [J], 高搏;钟洋;赵格;程地奎;同航;曾德智
4.高含二氧化碳凝析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 [J], 朱倩谊;易驰;杨雨林;李玮;彭清华;张
伟;杨冬磊;李乐
5.二氧化碳地质研究的意义及全球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分布特点 [J], 朱岳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大气中温室气体, 它的丰度高低在地质历史时期 , 明显地受控 于地球火山断裂活动强弱及 同期地表海洋面积和陆地植被覆盖情况 , 所以, 研究 C O 可望
解决全球变化研究中的许多科学前缘课题。 ( 5 ) 天然气中高浓度 C O : 往往是无机成因的, 且通常产在火山岩浆岩发育地区, 地热异 常高的碳酸盐岩分布区及有热水伴生的以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分布区、 煤 田区及油气聚集 区。因此 , 研究 C O 的成因类型及产出特征有助于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油 田附近寻找大量的 C O 资源, 而在偏远地 区和非油田区避开 C O 。 聚集部位。 ( 6 ) 二氧化碳在地质作用中对油气形成及运移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点以住不为人 们所重视, 近来澳大利亚学者 Mc K i r d y 和C h i v a s “ 在研究南澳大利亚奥特韦( O t w a y ) 盆地 所发现的几个 C O 。 气田后认为, 火山岩浆源的高浓度超临界态 C O z 对奥特韦和库珀盆地沉 积有机质形成石油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大量的超临界高浓度 C O 。 在沉积盆地中会 对沉积有机质起到强力溶剂的作用, 即强汲取作用。 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注意 C O : 对有
可使农作物增产及早熟 广东三水沙头圩乡用 C O 气作气肥, 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证
明, 早稻可增产 2 3 , 西瓜可增产 4 3 , 蔬菜可增产 4 o , 且提前 7 ~l 4 天成熟 利用 C O 作 气肥” 只所以能达到增产和催熟的效果 , 其实质是在阳光照射下, 植物 叶 绿素加速吸收 C O 转化为有机化合物。这种作用( 光合作用) 的机理极为复杂 , 但它的化学
C O 的存在为人类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物质保证和经济保证“ 。
之所以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经济价值较高 , 是因为高浓度二氧化碳在工业、 农业和饮食业 等许多方面均有极为广泛的用途 。 ( 1 ) 饮食业中, 人类广泛用液态或固态 C O ( 干珠 ) 的大量吸热性质, 进行对各类副食品 的冷冻保鲜, 这种办法是人类大量冷藏保鲜副食品的最常见、 实用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之一 另外 , 在饮料制造业中, 液态二氧化碳也是生产啤酒 、 汽水和香槟酒等饮料 ( 如可乐) 的 重要原料。 好的饮料条件之一就是要有高纯浓度的二氧化碳原料。 据说, 广东健力宝公司之 所以设厂于三水 , 就是考虑到三水沙头圩产有优质高纯浓度的 C O 气。 ( 2 ) 石油工业中, 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 E O R ) 的重要方法之一。 事实 已证明, 用C O 驱油技术 E O R—C O 。 , 可使油田的可采量、 E l 产量及采收率大大提高 这一 技术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也取得 了明显成效。这方面 , 美国走在最前面“ , 自本世纪 6 O 年代以来 , 美国就充分利用洛基 山东麓发现的许多 C O 气田( 藏) , 在其附近含油气盆地 的
机成 因石油形成 的作 用
另外, 费一托合成也是地质学家需注意的石油形成的机理之一。 。 而费一托合成的原料
之一就 是 C O: , 因此研 究 C O。 还 有助于 探讨 无机 成油的机理过 程及母 源 的供给 问题 。
( 7 ) 研究 C O 地质科技问题 , 还可望解决宇宙科学的某些难题 。 由此可见, 研究二氧化 碳地质科技问题具有很重要的地球科学意义
9 O 时需经过处 理后才 可利用 : 。
因此 , 当天然 C O : 在地壳浅层以贮集量十分巨大 的高浓度 ( C O >6 0 ) 产出时 , 这种 C O 便可视为矿产资源 。在经济发达地区 , 二氧化碳的价格超过了烃类气体 , 例如 , 1 9 9 0 年 香 港地区 1 吨干冰( 固态二氧化磺) 的价 格在 6 0 0 0港元以上。在油田附近, 高浓度大储量
1 . 1 资源意义 C O : 虽然在 自 然界分布广泛, 但一般浓度都较低 例如 , 现代大气中C O : 的浓度仅为体
积浓度的 0 _ 0 3 7 。低浓度的 C O : 往往不为人类作为资源所利用。
作者简 舟; 米岳年 , 男, 1 9 6 3 年1 o 月出生, 副研究员 , 主要从事地球化学的研究. 收稿 日期 ; 1 9 9 6 — 0 6 — 1 8 } 修改稿 日期 : 1 9 9 6 — 0 7 - 0 8
2 全球高含 C O 天然气的分布特点
含二氧化碳 的天然气遍布全球 , 但高古 C O 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地幔隆起区、 火山岩 浆活动区、 断裂系十分发育的地壳活动区、 地热异常的碳酸盐岩分布区、 油气富集区和含煤
盆 地中 。
目前, 全球已发现的高古二氧化碳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 这是 由于 自 中一新生代以来 , 环太平洋地区火山、 岩浆、 断裂活动十分频繁 , 所以 目 前在环太平洋的国家
有利 于人 类认识 地球各 圈层 脱气 作用 的机理 , 进 而探 索天 然气 ( 石油 ) 的来源 、 运移 、 分布 和 聚集规律 , 以指导人 类寻 找更多 的烃 类和非烃 类气体 资源 。
( 3 ) 二氧化碳是火山岩浆和矿物包裹流体 中最重要的挥发组分, 因此, 通过研究C O 。 地 质 问题 , 可以探入了解热液金属矿床( 如C u 、 A u 、 A g 、 C r 、 N i 等矿床) 及沉积矿产 [ - F e C O a 、 C a C O : ( 冰洲石和大理石) 等] 的成矿机理 , 以指导勘探工作的高效开展。
维普资讯
地 球科 学进 展
第1 2 卷
总之 , 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 天然气 中高浓度的 C O 。 可以视 为珍贵的气体资源 , 应根据其所产位置优劣分阶段开发利用。
1 . 2 其它地 学意 义
二氧化碳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而且也是人类认识 自然和寻找石油、 天然气和有关 金属矿产资源, 以及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了解地球演化( 地球脱气作用和全球碳循环过程) 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 具体意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中间体 , 也是众多无机碳与有机碳联系的枢纽 , 研究 C O : 的源和汇有助于了解全球碳的循环规律 。 ( 2 ) 二氧化碳是地球脱气作用排出的最主要的含碳气体之一, 深入研究 C O : 地质问题
维普资讯
第l 2 卷第 l 期 1 9 9 7年 2月
,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 E I N EARTH S CI E NCES
Vo 1 . 1 2 No . 1 Fe b .. 1 9 9 7
a
r 2 p b l- { 己 ‘
类对其研究意义的认识还很不够。本文介绍了 C O 地质研究的资源意义和地球科学意义, 总结了全球高含 C O 天然气产区的区域特点和地质特征。
1 二氧化碳地质研究的意义
C O 。 是天然气 中常见的不可燃性气体 之一, 它在 自 然界的分布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不
均匀性。研究 C O 的地质科技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气体资源意义和地球科学意义。
本质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2 H2 O+ C O2 +h 7一 C H2 O + H2 O+ O , ( 1 . 1 )
其中 C H O代表有机物 , 它有许多复杂形式 。 ( 6 ) 人工降雨方面, c 0 ( 干冰) 可用于在干旱地区和森林火灾区人工降雨 , 以达到抗旱 和灭火的作用 , 从而造福人类 ( 7 ) 消防领域中, C O 既是良好的灭火剂 , 也是易燃易爆品存储的保护物 因此 , C O 也 广泛用于消防工作 中 . 。
Hale Waihona Puke 二氧化碳地质研究的意义及全球高含二 氧
化碳天然气的分布特点 尸 r
朱岳年
I ( 石 油大 学勘探 系 山东东营 2 5 7 0 6 2 )
摘 要 二氧化碳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和地学意义。其资源意义表现在
高纯 C O : 天然 气可视 为珍 贵的矿 产 资源 , 在I农 业 中有 广 阔的用途 。C O。 地 质研 究的 其它地 学意 义 在于 它是全 率 碳循 环过 程 中的重 要 中枢 , 也 是人 类认 识 自然 的 极 好指标 。全 率 高舍 C O 。 天然 气的分 布具 有明 显的区域性 特 点 , 主要 分布 在 北美 洛 基 山东麓 、 中国 东部 、 南 中国海 、 南澳 大利亚 和新 西兰 , 等环 太平 洋 国 家和 地 区 , 还 有欧洲喀 尔 巴阡地 区和 高加 索地 区 。这 些地 区正 好是 中一 新生代火 山一 岩 浆活
维普资讯
第l 期
朱岳年 : C O 地质研 究的意 义及 全 球高含 C O 。 天然 气的分 布特点
2 9
和地区, 如日 本、 中国东部 、 南中国海、 印度尼西亚、 新西兰、 菲律宾、 越南 、 泰国 、 马来西亚、 澳 大利亚、 墨西哥 、 美国和加拿大等均发现了高古 C O 的天然气气 田( 藏) 群( 带) 。 著名的 C O 气田( 藏) 有: 南澳大利亚甘 比尔( G a m b i e r ) 加罗林( G a r o l i n e ) 穹窿型液态 C O 。 气田( 藏) , 墨 西哥的坦皮哥 C O 气田( 藏) , 美国洛基 山东麓 ( 由南至北) 新墨西哥的布拉沃二氧化碳气田 ( 藏) 、 科罗拉多的 Mc E l m o C O 。 气田( 藏) 、 蒙大拿的凯文森伯斯特 c O 。 气 田( 藏) , 中国东部 的万金塔、 黄桥、 三水 c O 气 田( 藏) , 南 中国海几十个盆地中均发现了高浓度的 c O 气藏 , 如莺歌 海盆 地 中央泥底 辟 构造 C O : 气 田( 群) 、 泰 国海湾 的 普拉冬 ( P l a t o n g ) 、 埃拉 万 ( E r o w a n ) 和索塘 c O 气 田( 藏) 群, 印度尼西亚的纳土纳 c O 气田等 ( 图1 ) 。 除环太平洋地区外 , 西西伯利亚的新西西伯利亚和秋 明地 区、 科托帕克地 区、 高加索地 区、 耶先士基的鲍尔若米地区、 喀尔巴阡盆地也有 C O 气田( 藏) 群带分布( 图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