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按照“凸大为谷”规律, 可知c>b>a(即河流“自南向 北”流动)。再根据河流左岸 侵蚀较重,可判断位于南半球。
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晨昏线的判断
根本原则:
昼
夜:昏线;
夜
昼:晨线。
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
N
晨线
S
N
昏线
S
A
C
结论:
B
侧视图中,左夜右
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 反之则日渐偏南。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春秋分
E
N
S
W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夏至
E
N
S
W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冬至
E
N
S
W
★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位于头顶。 ★直射点以北地区(除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除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 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 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相关问题
1.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N
N
W
E
W
E
S
S
规律1: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
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N
N
W
E
S
W
E
S
2.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规律2: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北 升,正北落。
N
S
二分日:重合
非二分日:
成一个夹角
夹角大小即太 阳直射点所在 纬度; 晨昏圈与纬线 圈的切点所在 纬度为极昼极 夜范围出现的 最低纬度。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 二分日:
平分所有纬线圈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
N
非二分日:
极昼区域全是昼弧 昼长夜短
昼弧长,夜弧短
赤道: 全年昼弧长度等于夜弧长度
相对观测地而言,太阳直射 点偏北,正午太阳方位为正 北方;太阳直射点偏南,正 午太阳就位于正南方。
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B E
N
地 平 圈A
N A
规律1: W
S S
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 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达 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每年两次直射时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 °- 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2方法突破)
(1)确定地方时 (2)确定房屋朝向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进而 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5)计算楼间距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全年昼夜平分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直射点不在的半球
昼弧短,夜弧长 昼短夜长
极夜区域全是夜弧
S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 = 昼弧所跨经度
15o/h
= 2 ×(12:00 — 日出时间)
= 2 ×(日落时间 — 12:00)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夜长=24h — 昼长
晨昏线上的时间
晨赤交点 6:00
C
B
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 时间:12:00/0:00(24:00)
N
规律2:
B
E A W
夏至
C
春秋分
冬至
S
N
B(天顶)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S
D
观察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冬至 春秋分 夏至
N
规律3:
B
E A W
S D
N
C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A
S
观察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N B(天顶)
B
A
夏至
春秋分
E
冬至
N
S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W
S 规律4: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升,正北落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E
N
SN
A
W
E S
A W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 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
(1)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黄赤交角为45o,则温带消失。
5、公转的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计算及应用,日 出、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太阳周日视运 动等。
③四季五带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和秋分日全球 的昼夜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赤 道,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均 为12小时。无 极昼极夜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区的划分方法:
国际标准时间
和时区相关的计算 已知经线,求时区数:
经度1数5+o 7.5(o 结果直接取商,余数舍去) 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
时区数×15o
已知时区数,求该时区经度范围:
该中央经线度数±7.5o
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类似)
a、定东西 b、算时区差(同减异加) c、时区差=区时差 d、算时间(1东5o/加h西1减o/)4m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夏
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半
年
昼长>夜长
极昼范围由极点 向极圈扩大
冬
昼长<夜长
半
年
极夜范围由极点
极夜范围由极圈
向极圈扩大
向极点缩小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纬度越高夜越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A.丙 甲 乙 丁
B.乙 甲 丁 丙
C.甲 丙 丁 乙
D.甲 乙 丙 丁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 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
(2)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上中天 B.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上中天 C.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到西南方向落下 D.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 到正西方向落下
旧
新
旧
0:00
180o
结合地方时、区时的特点(东早西晚)可推知:
0:00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以西是旧的一天; 180o经线以东是旧的一天,以西是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旧的一天的范围是:
3、公转的基本特点 概念,绕转中心,周期
线速度
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角速度
方向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3.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规律3: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南 升,正南落。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除极点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 北落(极昼地区除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 南落(极昼地区除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
日19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入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1)太阳高度角
a
(2)一日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
早上
a
中午
a
下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
(2009天津)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 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图3),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
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直射点
N
H
S
规律:极昼圈上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向判断出晨线和昏
A.12月22日2时 B.12月22日14时 线(如图)。
C.6月22时20时 D.6月22日8时
晨线 晨线
S
昏线
南极圈及以南出现 了极夜现象,应为 12月22日。再结合 1800经线与赤道交 汇处是昏线,推知 1800经线为18点。
北京时间: 18-4=14时。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E
N
1 2
S
A
W
规律:极昼圈至极点之间的区域:日最小太阳高度角 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
右图表示某地点A某日所观察到的
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
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 N
A
昏赤交点
18:00
D
③地方时和时差
概念 特点: 东早西晚(东边钟表时刻更大)
计算方法: aa、、定定东东西西 bb、、算算经经度度差差((同同减减异异加加)) cc、、算算时时差差((1155oo//,,hh 11oo)/)/44mm dd、、算算时时间间((东东加加西西减减))
④时区和区时 划分时区的必要性
从区时到日界线
例:若北京时间为7月1日19:00,则西十区 的时间是?(不考虑人为日界线)
若西十区在西边,
若西十区在东边,
区时之差为18h,
区时之差为6h,
故,西十区时间为
故,西十区时间为
7月1日19:00—18h=7月1日1:00
7月1日19:00+6h=7月2日1:00 —24h=7月1日1:00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自转的基本特点
定义 绕转中心 周期
侧视图 方向 极点俯视图
局部经纬网图
纬度 线速度
海拔 速度
角速度
2、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地转偏向力
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应用:发射导弹,修建码头,淘金,观潮等。
恒河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 据此分析: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图示日期是?
4、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形成原理 大小 回归年 二分二至日 (北半球)
黄赤交角的意义
①南北回归线所在纬度
②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北限/南限 热带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互余
③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上五带范围大小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
1. 哪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2. 哪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
恒 孟加拉国 河 孟加拉国
东岸
孟加拉湾
某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较重,南岸
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较重,北岸 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正确的图示是:
沉积较重 冲刷较重
冲刷较重
沉积较重
答案:A、B
下图表示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 c表示等高线,××××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 严重的河岸),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b>a ②a>b>c ③表示南半球④表示北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夏至日全球的 昼夜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北半球昼 长夜短,纬度越 高,昼越长。北 半球各地达到一 年中昼最长,夜 最短,北极圈及 其以北出现极昼 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冬至日全球的 昼夜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 度越高,昼越短。北 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 昼最短,夜最长,北 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 夜现象。
H 绘制二分二至日全球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图 90°
60° 冬至
30°
23.5°
0°
90°S 66.5°
夏至 春秋分
Fra Baidu bibliotek
23.5°
0° 23.5°
纬度
66.5° 90°N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等纬距递减
昼为晨线,左昼右
夜为昏线。
B
A
C
A
晨线
BS
昏线 判断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 C
2、标示地球自转方向; 3、判断晨线、昏线。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昏线
晨线
昏线
B A
A B C
C
A
C B
A
S
B
C
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
根据地球自转方
2.此时北京时间是 B
人为日界线 特点:
固定的,位置 不会发生变化。
问题:仅依靠人为日界线能把全球划分为 两个日期吗?为什么?怎么办?
N
S
自然日界线
概念:地方时为0:00所在的经线。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正相对。)
特点:不是固定的,会发生变化。 (地球上的任意一条经线都可能是0:00经线)
地球上新旧日期的范围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 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下题:
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不定项) A.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 B.丙地全年小于乙地 C.6月22日,甲乙之间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6月22日,甲以南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晨昏线的判断
根本原则:
昼
夜:昏线;
夜
昼:晨线。
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
N
晨线
S
N
昏线
S
A
C
结论:
B
侧视图中,左夜右
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 反之则日渐偏南。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春秋分
E
N
S
W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夏至
E
N
S
W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冬至
E
N
S
W
★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位于头顶。 ★直射点以北地区(除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除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 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 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相关问题
1.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N
N
W
E
W
E
S
S
规律1: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
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N
N
W
E
S
W
E
S
2.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规律2: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北 升,正北落。
N
S
二分日:重合
非二分日:
成一个夹角
夹角大小即太 阳直射点所在 纬度; 晨昏圈与纬线 圈的切点所在 纬度为极昼极 夜范围出现的 最低纬度。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 二分日:
平分所有纬线圈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
N
非二分日:
极昼区域全是昼弧 昼长夜短
昼弧长,夜弧短
赤道: 全年昼弧长度等于夜弧长度
相对观测地而言,太阳直射 点偏北,正午太阳方位为正 北方;太阳直射点偏南,正 午太阳就位于正南方。
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B E
N
地 平 圈A
N A
规律1: W
S S
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 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达 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每年两次直射时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 °- 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2方法突破)
(1)确定地方时 (2)确定房屋朝向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进而 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5)计算楼间距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全年昼夜平分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直射点不在的半球
昼弧短,夜弧长 昼短夜长
极夜区域全是夜弧
S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 = 昼弧所跨经度
15o/h
= 2 ×(12:00 — 日出时间)
= 2 ×(日落时间 — 12:00)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夜长=24h — 昼长
晨昏线上的时间
晨赤交点 6:00
C
B
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 时间:12:00/0:00(24:00)
N
规律2:
B
E A W
夏至
C
春秋分
冬至
S
N
B(天顶)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S
D
观察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冬至 春秋分 夏至
N
规律3:
B
E A W
S D
N
C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A
S
观察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N B(天顶)
B
A
夏至
春秋分
E
冬至
N
S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W
S 规律4: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升,正北落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E
N
SN
A
W
E S
A W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 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
(1)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黄赤交角为45o,则温带消失。
5、公转的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计算及应用,日 出、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太阳周日视运 动等。
③四季五带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和秋分日全球 的昼夜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赤 道,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均 为12小时。无 极昼极夜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区的划分方法:
国际标准时间
和时区相关的计算 已知经线,求时区数:
经度1数5+o 7.5(o 结果直接取商,余数舍去) 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
时区数×15o
已知时区数,求该时区经度范围:
该中央经线度数±7.5o
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类似)
a、定东西 b、算时区差(同减异加) c、时区差=区时差 d、算时间(1东5o/加h西1减o/)4m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夏
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半
年
昼长>夜长
极昼范围由极点 向极圈扩大
冬
昼长<夜长
半
年
极夜范围由极点
极夜范围由极圈
向极圈扩大
向极点缩小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纬度越高夜越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A.丙 甲 乙 丁
B.乙 甲 丁 丙
C.甲 丙 丁 乙
D.甲 乙 丙 丁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 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
(2)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上中天 B.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上中天 C.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到西南方向落下 D.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 到正西方向落下
旧
新
旧
0:00
180o
结合地方时、区时的特点(东早西晚)可推知:
0:00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以西是旧的一天; 180o经线以东是旧的一天,以西是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旧的一天的范围是:
3、公转的基本特点 概念,绕转中心,周期
线速度
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角速度
方向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3.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规律3: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南 升,正南落。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除极点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 北落(极昼地区除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 南落(极昼地区除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
日19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入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1)太阳高度角
a
(2)一日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
早上
a
中午
a
下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
(2009天津)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 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图3),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
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直射点
N
H
S
规律:极昼圈上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向判断出晨线和昏
A.12月22日2时 B.12月22日14时 线(如图)。
C.6月22时20时 D.6月22日8时
晨线 晨线
S
昏线
南极圈及以南出现 了极夜现象,应为 12月22日。再结合 1800经线与赤道交 汇处是昏线,推知 1800经线为18点。
北京时间: 18-4=14时。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E
N
1 2
S
A
W
规律:极昼圈至极点之间的区域:日最小太阳高度角 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
右图表示某地点A某日所观察到的
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
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 N
A
昏赤交点
18:00
D
③地方时和时差
概念 特点: 东早西晚(东边钟表时刻更大)
计算方法: aa、、定定东东西西 bb、、算算经经度度差差((同同减减异异加加)) cc、、算算时时差差((1155oo//,,hh 11oo)/)/44mm dd、、算算时时间间((东东加加西西减减))
④时区和区时 划分时区的必要性
从区时到日界线
例:若北京时间为7月1日19:00,则西十区 的时间是?(不考虑人为日界线)
若西十区在西边,
若西十区在东边,
区时之差为18h,
区时之差为6h,
故,西十区时间为
故,西十区时间为
7月1日19:00—18h=7月1日1:00
7月1日19:00+6h=7月2日1:00 —24h=7月1日1:00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自转的基本特点
定义 绕转中心 周期
侧视图 方向 极点俯视图
局部经纬网图
纬度 线速度
海拔 速度
角速度
2、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地转偏向力
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应用:发射导弹,修建码头,淘金,观潮等。
恒河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 据此分析: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图示日期是?
4、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形成原理 大小 回归年 二分二至日 (北半球)
黄赤交角的意义
①南北回归线所在纬度
②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北限/南限 热带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互余
③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上五带范围大小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
1. 哪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2. 哪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
恒 孟加拉国 河 孟加拉国
东岸
孟加拉湾
某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较重,南岸
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较重,北岸 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正确的图示是:
沉积较重 冲刷较重
冲刷较重
沉积较重
答案:A、B
下图表示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 c表示等高线,××××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 严重的河岸),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b>a ②a>b>c ③表示南半球④表示北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夏至日全球的 昼夜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北半球昼 长夜短,纬度越 高,昼越长。北 半球各地达到一 年中昼最长,夜 最短,北极圈及 其以北出现极昼 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冬至日全球的 昼夜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 度越高,昼越短。北 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 昼最短,夜最长,北 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 夜现象。
H 绘制二分二至日全球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图 90°
60° 冬至
30°
23.5°
0°
90°S 66.5°
夏至 春秋分
Fra Baidu bibliotek
23.5°
0° 23.5°
纬度
66.5° 90°N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等纬距递减
昼为晨线,左昼右
夜为昏线。
B
A
C
A
晨线
BS
昏线 判断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 C
2、标示地球自转方向; 3、判断晨线、昏线。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昏线
晨线
昏线
B A
A B C
C
A
C B
A
S
B
C
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
根据地球自转方
2.此时北京时间是 B
人为日界线 特点:
固定的,位置 不会发生变化。
问题:仅依靠人为日界线能把全球划分为 两个日期吗?为什么?怎么办?
N
S
自然日界线
概念:地方时为0:00所在的经线。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正相对。)
特点:不是固定的,会发生变化。 (地球上的任意一条经线都可能是0:00经线)
地球上新旧日期的范围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 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下题:
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不定项) A.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 B.丙地全年小于乙地 C.6月22日,甲乙之间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6月22日,甲以南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