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背景知识
相关背景知识
赑屃(bi xi):赑屃又名驮龙、龟 龙。它形似龟,实是龙。民间有龙生九子的 传说,赑屃是九子中的老大,其形有整只如 龟的,也有龙头龟身的。它为大能负重,所 以常以它来驮载石碑之类的重物。
赑屃既是龙子又属老大,它长盛不衰精力 充沛,人们当然喜欢,乐于供奉了。
相关背景知识(唐代皇室茶具)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Plant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My eyes saw not the man of old; And now their age away has rolled; I weep---to think I shall not see. The heroes of posterity!”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 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盖为天、 托为地、碗为人。
传统文化,新兴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 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酒文化,竹文化 汽车文化,青铜器文化
到底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1“文化”寻根 ——文化一词的起源
龙应台在考察欧洲时发现: “离开机场,一路上看见田野依依,江山如 画。村落的红瓦白墙起落有致,衬着教堂尖 塔的沉静。斜阳钟声,鸡犬相闻,绵延数百 里,像中古世纪的图片。” 也深受感悟,认识到 “传统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使你的脚 仍旧踩得到泥土。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 保护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越有信心。”
相关背景知识
相关背景知识 相关背景知识
相关背景知识
从辽宁朝阳出土的唐三彩三足罐这样的物质遗存 (“物态文化”,属“硬文化”)中依然可以发现 当时人的精神文化(软文化)内涵。
客家人的婚嫁折射出他们的“方式文化”(软文化) 色彩。
二、守护传统,引领未来 ——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认知与理解
传播与发展
Sing on,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 在黑暗中倾听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消沉;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 社会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 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 内的复杂整体。”
——Edward Tylor(18321917)
“文化”V.S.“CULTURE”
西方文化
注重个人价值
中国文化
注重民族意识
注重学科分类
注重融会贯通
“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
西方语言中“文化”的本义
拉丁文:cultura—耕种、居住、联系、注意等 英语/法语:culture—载培、种植等 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人类
改造自我精神活动)。
著名人类学家给“文化”下的定义
力求做到雅俗共赏
注重理论和现实生活 相结合
二、讲授内容
以教材为讲授蓝本,有所侧重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文化常识 (2)富有趣味性的知识 (3)可以引发思考的知识
补充:整体性,系统性,内涵的挖掘
三、教学安排
教学:课前预习 课堂听讲 课后思考 交流:讨论 答题 作业:2-3次(独立思考,不得抄袭) 考试:闭卷。重点落实课堂讲授内容和日常练习
2“文化”=“culture”? ____文化内涵的中西差异
3 文化的结构
1、“文化”寻根
“文”的含义:
“文”的本意,是“错画”,指各色 交错的纹理。
“错画者,交错之画也。”
————汉 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里记载:“黄帝之 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 象形,故谓之文”。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And if you will,remember,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And if you wil,forget.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 in gale
历史上,丝绸之路,昭君出塞, 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 都是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明证。
如今的世界 ,更需要一种讲究人与人 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化,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正有这样讲究天 人合一,以和为贵 ,求同存异,以理 服人的思想。
教化与凝聚
一个民族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自己 的文化,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认 同感 。
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 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 建筑的那些东西。
“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 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 也。”
————顾炎武 《日知录》
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 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 化”的范畴。
顾炎武(1613年—1682 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 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 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
If you really loves someone, just speak It out, speak it out loud, otherwise, the Moment will pass you by.
_____my best friend’s wedding
“你这个冤家”:中国人的含蓄表达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 而后武功。凡武之兴,为 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 加诛。”
—————刘向 《说苑 指武》
“文化内辑, 武功外悠。”
————晋 束皙 《补之诗 由仪》
“文化”是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 礼乐之谓”
————唐 孔颖 达《周易正义》
孔颖达(574年—648年)— —盛世鸿儒, 代孙。唐朝经学家。
教化与凝聚
认知与理解
《威尼斯商人》中的文 化启示:
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一 磅肉”还是?
基督徒、商业资本家与犹 太教徒、
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冲突。
相关背景知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穿越西域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中原与国外进行贸
易时,必然会与这一带民族互相沟通,其中也会进行文化 交流。
传播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化”
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 一是变化, 二是生成, 三是造化。 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 的过程。
《庄子·逍遥游》中的“化 而为鸟,其名曰鹏”。
《易·系辞下》中“男女构 精,万物化生”
化,教行也。
“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贾生曰: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 化辑于下。”▪化:
由自然万物的变化过程,引申为对伦 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 等教育与塑 造过程。
相关背景知识
中国古代的茶道,至迟在唐代中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 体系,采茶、制茶、烹茶和饮茶,都有明确的规范, 非常严谨。
如茶叶在蒸捣后,用模具压制成饼状,饮用时先须用 炭火烤热,但不得用染有腥膻气的木炭和朽木为燃料。 茶叶烤热后要马上用纸袋封好以防香气散失,要等冷 却后再碾为细末备用。
唐人烹茶以为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井水最次, 非不得已时不用。 。
注重分析、理性、 概念
关注个人与外界的 关系
注重综合、情感、 表象
关注社会的和谐
个人价值VS民族意识
美国:个人英雄主义 如《阿甘正传》 ——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
中国:庙堂本位的士大夫 如: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分析、理性、概念VS综合、情感、表象
你知道这是哪一首中国古诗吗?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讲授方法 讲授内容 教学要求
一、讲授方法
通过讲授重要知识点,由表及里地阐释中国文 化的基本构架和体系,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 各领域的基本问题。
(了解——理解——思考——领会)
兼顾知识和思想
“熟知非真知”
——黑格尔《精神现象 学》序言
Fredrich Hegel(1770—1831)
民族的文化意义比血缘意义更重要,文 化是一个民族精神上的血液,如果文 化消亡了,这个民族在精神上就必然 会崩溃。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避免带有成见地解读文化问题。 不亡自菲薄。 不妄自尊大。
传统,通俗地说是“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 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传统 文化即是“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一般 指“软文化”部分)特征或个性”。传统 文化与“古代文化”不同,“古代”是固 定的一个点,通常只是讲过去某个时间发 生的某个事情,基本上与现在没有多少关 系;“传统”却是流动的,是过去发生的 事情对后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久的 时间所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是过去某 个时间发生的事情,其影响却一直流传到 今天,甚至是未来。
儒。
“文化”寻根的历史沿革
先秦:文,错画也;化,教行也。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
汉唐:以“文”“化”黎民,文化胜于武 功。
明清:古典意义的“文化”之终极目的:
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关于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含 义:
“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 对立统一物(《中国文化史断想》第17页)”
有学生说:“现代科学与古代没有 联系,如高科技不以古代科技为本” 现代航天技术确实不以古代的矛、 剑为本,但高科技中的思想、方式、 方法却是以古代、近代的科学为基 础的,正如老子所说的:“贵必以 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中国古代炮车
卡车式122MM榴弹炮
中国古代的炮车与现代的炮车比较,其硬件技术根本就 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它们的制造原理是相通的。从文化上看,两者之 间具有一种继承性。
“文”与“化”
﹢
= 文化
“文化”可以被理解为“用文来 化”,即着重在精神层面对民族 进行教化。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周易 ·贲》
这段文字中“文”与“化”分开使用, 但整段文字强调的是“以人文教化天下 百姓。”具有明确的文明教化之意。
题。
第一章 简论
教学要点:
1、文化的含义 2、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
性 3、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4、中国文化的未来
文化:人类每天都在使用的词汇,很多事物 被冠以“文化”之名。
作揖的正确方法和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掌盖于右拳之上,如下图:
这是作揖的正确方法,在见面打招呼, 恭贺,拜师,以及一切对人表示尊重的
▪
中国历史上的“文”
文身
纹(本义:花纹) 文
文(引申义:文字,语言) 引申为文字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啊,这个文字就指人的素 质,人的德行,人的品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
————《论语》
与“质”相对,引申为精神修养,德行美善。
“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文治也就是礼治,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 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 国的“武功”相对。
方式。通称作揖、恭揖和吉揖。 反之右手盖以左拳上称之为凶揖,与人 作凶揖表示挑战,不满或势不两立,许 多大牌明星和名人在做广告和恭贺新年 的时候作了凶揖,甚至上了杂志封面, 可见不学中国的传承文化惹来的笑话和 闲话会很多很多。凶揖只有在吊丧的时 候是一定要用的,如果你去吊丧的时候
用吉揖,等于是幸灾乐祸了。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 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 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之,“自然的人 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
2、“文化”=“culture”?
轻松一刻,思考两个小问题:
你会对你的亲密爱人说 “我爱你”吗?
你会对你的父母说: “我爱你”吗?
“我爱你”:西方式的表达
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 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Christina Rossetti(1830-1894)
的诗作Song /徐志摩 译
文化的结构
物质文化层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制度文化层 (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行为文化层 (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心态文化层 (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念、审美 情趣、思维方式以文学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