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二五规划纲要
长沙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一)
第三节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四化两型”战略部署,按照“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产业高端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发展“两型”化模式,加强城市法治化管理,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
86
约束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湖南省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湖南省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和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湖南财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既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我省财政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对做好未来五年我省财政工作,实现财政改革与发展预期目标,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服务绿色湖南、创新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为我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和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二)奋斗目标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我省财政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合理确定“十二五”财政发展的奋斗目标。
1、财政收入实现新的跨越。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5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年均增加284亿元,5年累计完成1325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6568.42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15年达到1879亿元,五年累计完成758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878.55亿元。
湖南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解读
矿 产 资源 供 需矛 盾 突 出 ,对外 依 存度高。湖南省 已进人工业化加速发展
阶段 ,对矿产资源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势
头 ,部分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 的问题 日益 凸显 。铜 、铝土 、铅 、锌等 因资源
l 威发 权 布I
“ ’ 湖南省国土资源 十二五’规划解读
湖喜
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转
变 ,推 进 “ 型 社 会 ”建 设 进 程 中 的重 两
成功预报突发洼地质灾害 50 0 余起 ,转移 群众 1 0万余人次,避免人员伤亡2万余 人次 ,避免财产损失 Z 。 元 l 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行经营
二次土地调查 、第二轮土地利用 总体规
划修编 、矿产资 源总体规 划编制 、矿山
水平亟待 提高。全省农 村人均居民点建
设用地 18'T 米 ,比规划确定的 10平 8: J F- 5
“ 十一五”成就显著
耕地保护 目标 圆满实现 。连续 五年
实现耕 地 占补平衡且略有盈余 ,基本农
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6 0J 3. 7 ̄顷。 O
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节约集约利用
间实现土地 出让总价款 收入近 1 0 3 0亿
元 。矿业 权 市场 有 序健 康 发展 ,探 矿 权、采矿权全面实施有偿使用制度。 基础工作扎 实推进 。全面完成 了第
作的重要指南和行 动纲领 ,是保 障全省 国土资源事业发 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举措 。 本规划 以2 1年为基期 00 年 ,2 1年至2 1 0 1 05 年为规划期。
大。
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 万公 』 o 顷 以内,单 位地区生产总值土地 消耗 面 积降低N . , 顷/ 元 ,实施城乡建设 l5' f Oo A 乙 用地增减挂钩1 0 . 万公 顷,国土资源节约 0 集约模范县 ( )创建活动达标率达 到 市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评...
胡小实专用稿《湖南桃江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是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编制《湖南桃江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的是把握“十三五”期间湖南桃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机遇,明确经开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推动经开区经济继续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桃江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规划基础和条件第一节“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在省、市、县的正确领导下,经开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发展配套设施,园区经济步入了稳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在省、市、县的领导下,“十二五”期间,桃江经开区完成了调区扩区工作,发展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优化。
原四至范围内(东区和旧城区)用地全部调出,规划面积由原5.626平方公里调整至5.868平方公里,新扩面积0.242平方公里。
调区扩区后四至范围为:北至长石铁路桃花江站,西至桃迎路,南至桃兴路,东至资江。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严格执行“一心两轴三园”的整体规划,逐步完善了承载平台建设,实现建设开发面积2.82平方公里。
2011-2014年,共进行了三期标准化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建成41.7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附属设施;共修建道路10条共8649米(硬化8345米),基本形成了牛潭河工业园“三纵五横”主干道路网络;充实了土地储备,拥有存量土地储备1585.7亩;建成区域基本完成了“五通一平”,安装变压器7台,架设电力线路698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9007米,下水道9219 米,拉通通信线路6889米,埋设燃气管道1896米。
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入,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突出传统产业与资源优势,发挥存量工业地产优势,注重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突出抓好竹制品深加工、通用设备制造、食品和医药制品产业三大特色产业招商,共引进项目68个,合同金额9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6.8亿元;通过项目推进,开发区共有38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其中25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投资额从2010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4亿元,年均增长49.5%。
湘教发 2011 48号 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湘教发…2011‟48号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厅直各部门:现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十月十日主题词: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通知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2011年10月10日印发录入员:常华校对员:刘少波共印300份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
一、基础和背景(一)“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1.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发展迅速。
全省幼儿园总数达7829所,比2005年增加3470 所,增长79.61%;在园幼儿数达141.91万人,比2005年增加59.74万人,增长72.7%;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从37%提高到52.7%。
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稳步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7.83%,比2005年提高8.0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6%,比2005年提高20.39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毛入学率达85.02%,比2005年提高36.52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实现较大发展。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153.8万人(折合数),其中研究生5.62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比2005年提高7.2个百分点。
2.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69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139 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9 所。
职业教育办学特色逐步凸显。
5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4所高职学院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11所中职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行列,102所中职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共组建了22个职教集团,加盟合作单位达1512家,初步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机制。
湖南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湖南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送审稿)(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二五”时期是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湖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
根据党和国家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文化发展战略,特编制本规划, 确定未来五年湖南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快推动湖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全面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和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升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努力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富民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方针原则“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下方针原则:——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贯穿于文化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深化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创新。
创新文化理念,创新文化内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提高我省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湖南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将湖南省构建成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以省级行业性重点工程为带动,以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为依托,以服务湖南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当前交通运输带有共性的实际问题为核心任务,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一标准、协同建设;统一框架、分步实施;统筹资源、互通共享;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的建设方略,积极推动建设“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智能处理”的智慧交通,在公路水路建养管运和安全的区域协同监管以及现代物流、公众出行、城市客运等公共信息服务深化信息化应用,全面提高行业管理的决策和调控水平、安全应急快速处置水平,促进智慧交通在实现湖南综合交通、两型交通、阳光交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审视定位,覆盖全局,深化应用●共享资源,协同业务,统筹标准●民生为先,注重实效,提升服务●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理念创新(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基本建成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监测体系、信息传输网络、和交通数据资源体系,全面提升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在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现代物流、公众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初步形成和谐完善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渐形成“透彻的监测感知、全面的互联互通、智能化分析决策、人性化公共服务”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格局。
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促进实现湖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政务管理现代化、业务管理精细化、应急反应快速化、公众服务人性化,促进全省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助推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和实现。
湖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按照总体目标,确定主要任务为构建一套基础支撑保障体系、深化八大业务管理领域应用、建设四个综合应用系统、完善内外两大门户、强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简称“1842”信息化框架,见下图。
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湖南省津市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南省津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前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重组机遇、实现津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津市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指南。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工业立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主要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2010年经济总量达63.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322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财政总收入达3.58亿元,年均增长18.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29.3:35.5:35.2调整为20.4:44.6:35.0。
2010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7.4亿元。
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五大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在常德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中进入了第一方阵。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6亿元,年均增长42.2%。
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形成了“三纵四横”路网框架。
交通通讯、能源供给、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支撑能力日益提高。
城区面积扩大,城市功能增强,城镇化率达62.2%。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产环境明显优化,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连年丰产增收,特色产业规模扩大。
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3%。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11•【字号】湘政发[2011]12号•【施行日期】2011.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湘政发〔2011〕12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大力推进“法治湖南” 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 10号)、《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 17号)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 3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要求1、现实基础。
“十一五” 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狠抓行政程序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重大进展。
相继出台和实施了《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等一系列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重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行政决策、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管理、行政执法、政务公开等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法治政府制度框架,大大提升了我省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目标任务。
“十二五” 期间,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湖南” 这一目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行政程序法治化和政府服务法治化为抓手,以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转变政府职能、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行政监督、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政府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推进“四化两型” 建设,加快富民强省步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湖南十二五规划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的“十二五”时期(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既是面临困难挑战较多的时期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作用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巩固;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各项改革全面启动并取得较大进展;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一批重点企业成功“走出去”,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全省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这些都为我省“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件: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正努力打造造船强国。
到“十二五”末,全国船舶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2万亿元。
适应国家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加快湖南船舶产业发展,对增强我省装备制造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四化两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是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为引导全省船舶工业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据国家《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一)基础及特色“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体系。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10年,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31.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7亿元,完工船舶量81.6万载重吨、63.4万总吨,分别为2006年的7.7倍、10.9倍、11.3倍、9.3倍。
四年年均分别增长66.6%、81.7%、83.6%、74.6%。
全行业利润率从3.5%提高到5%。
2、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到2010年底,全省拥有船舶生产企业92家,其中过亿元企业6家,培育了国内游艇上市第一股以及太阳鸟游艇、益阳中海、常德达门、长沙船厂、湖南翔鹏、湖南金瀚、湖南灏东等一批规模企业。
逐步形成了以益阳、常德、岳阳、长沙四市为重点,依托南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岸线布点的环洞庭湖船舶工业产业集聚区,打造了一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
产品市场不断扩展,船舶种类不断丰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11]85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11]85号HNPR-2011-01084)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湖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为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一)发展现状。
1、全省居民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2010年与2005年相比,人均期望寿命由73.6岁提高到74.7岁,婴儿死亡率由9.12‰下降到7.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5.51‰下降到10.82‰,孕产妇死亡率由39.37/10万下降为26.70/10万。
2、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
全省卫生机构总数(不含村卫生室)1.4374万个。
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数达21.2万张,比“十五”期末增加6.07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由2005年末2.26张增长到3.07张;卫生技术人员24.8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7万人,注册护士8.28万人,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3.56万人、1.23万人、3.25万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48人,注册护士1.31人。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
这五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迎难而上,大步跨越,在经受重大考验中进一步巩固了主导地位,在应对严峻挑战中进一步抢抓了发展机遇,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进一步转变了发展方式,在加快富民强省中进一步发挥了第一推动力作用,发展速度与质量均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攻坚时期。
在这一时期,湖南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既是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湖南工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加速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行动纲领,是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全省工业经济领域编制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由省经信委负责编制,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湘发〔2010〕14号)6、《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湘政发〔2010〕20号)7、工信部《“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8、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信厅规〔2010〕6号)9、《关于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实施方案》(湘办发〔2009〕22号)10、国家和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实施规划第一部分现实基础与形势展望“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战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化三基”战略,将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湖南“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省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1.规划目标(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全省GDP的35%以上。
(2)积极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3)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支柱产业。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创新研发机构。
(5)实施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效率。
2.发展重点(1)优化传统产业湖南省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重点支持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2)发展新兴产业湖南省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产业集群。
通过引进外资、吸引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3)推进科技创新湖南省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创新研发机构。
通过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转化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工业化转化。
(4)加强人才培养湖南省将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工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加强对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5)推进绿色发展湖南省将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工业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3.实施措施(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湖南省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利用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加强产业集聚和创新平台建设湖南省将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吸引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湖南省将通过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吐血整理,免费共享)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
本规划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启湖南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必须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必须适应世情、国情、省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并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谱写了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1.“十一五”奠定的坚实基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跃上万亿元新台阶,跻身全国十强,2010年达15902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平均增长14%,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亿元。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翻番。
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全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运行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7:46:39.3,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4个百分点。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湘政办发[2011]64号【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9.22【实施日期】2011.09.2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2016)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11〕64号HNPR-2011-01064)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湖南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湖南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风险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应急体系现状(一)现有工作基础“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定,全面加强应急预案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全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为“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1、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全省统一的应急预案体系。
截至2010年,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并实施了《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4件省专项应急预案和52件省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均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并发布市级应急预案960件、县级应急预案6200余件;乡镇、街道制定应急预案万余件;省属企业制定应急预案95件;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和演练工作稳步推进。
2.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
本规划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启湖南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必须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必须适应世情、国情、省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并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谱写了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1.“十一五”奠定的坚实基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跃上万亿元新台阶,跻身全国十强,2010年达15902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平均增长14%,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亿元。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翻番。
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全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运行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7:46:39.3,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4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做大并形成了机械、食品、石化、有色、建材、冶金、轻工、文化、旅游等9大千亿产业,全省工业化率达39.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左右。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大宗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连续7年增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龙头企业转化加工、转移就业、转变经营方式的带动功能增强,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2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0家。
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支撑能力增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8家,总数达73家。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率达44.4%,新农村“千村示范”工程稳步推进。
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56.2%。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开工和建成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骨干工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450公里,延伸和改造农村公路14.8万公里。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洛湛铁路建成通车,长株潭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3693公里。
黄花国际机场实施改扩建,旅客年吞吐量达1262万人次。
内河港口千吨级以上泊位达90个。
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电力装机容量达2912万千瓦,株洲航电枢纽、石门二期、华能岳阳二期、金竹山二期等建成运行,以桃花江核电为标志的新能源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特高压输变电建设与农村电网改造扎实推进。
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高,6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2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取得新的成效,建设标准良田720万亩,皂市、洮水水库等重大枢纽工程积极推进。
气象预报预警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长株潭三市通信并网升位,全省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368万户,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000万,数字电视网发展迅速,90%以上农村地区实现了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全面铺开。
资源节约方面,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4%,全省耕地保有量5655万亩,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点达30个。
环境友好方面,洞庭湖区关停234家造纸企业,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148个,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建成134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26.5万吨。
实施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重要水源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环长株潭城市群,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发挥高端制造和服务经济的引领功能,核心增长极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78%以上。
湘西地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相继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两轮产业开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湘南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融入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基地和保税园区发展成效明显。
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大为改善。
努力促进充分就业,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万人,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16566元、5622元,汽车、旅游、健身等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养老参保人数937.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建立和完善。
努力增强住房保障能力,累计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2万户。
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了100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240万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1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7.7万洞庭湖渔民定居就业等问题,老少边穷地区、弱势群体生存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圆满完成四川理县地震灾区援建任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专利授权3.9万件,涌现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等重大成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
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0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社会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免费9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5年。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省每万人拥有床位数达30.7张,拥有医生14.6人,新建改造2390所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全民体育健身蓬勃发展,农民健身工程、市民健身广场等基层体育运动设施日益丰富,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公检法司、信访维稳、救灾应急、安全生产等防控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和谐安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积极推进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改革建设,编制“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启动10大专项改革,实施8大建设工程,研究制订“两型”标准。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完善,财政省直管县、企业所得税改革、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
积极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为导向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积极推进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医药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加大与世界500强和央企的对接,一大批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湖南。
优势企业积极开展跨国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
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我省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探索符合湖南实际的发展路子。
把科学发展的要求与湖南实际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在新阶段的新发展。
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积极应对复杂局势和严峻挑战,化被动为主动,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推动跨越式发展。
三是坚持固本强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注重统筹当前和长远,突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增强发展后劲和长远竞争力;注重统筹保增长与调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注重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重为民办实事,切实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五是坚持依法治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促进公正司法,规范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十二五”面临的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我省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的动力不强,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
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债务危机隐患尚未消除,金融体系大量不良资产有待剥离消化。
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风险加大。
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可能进入一个增速减缓时期。
二是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
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发达国家被迫改变负债消费模式,新兴经济体开始更多转向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资源输出国谋求延伸资源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原有发展格局难以持续。
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不断增强,但发达国家仍处于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地位,推动形成平等参与的国际新秩序博弈更趋复杂。
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科学技术储备孕育着新的产业变革,人类面临的巨大资源环境压力正在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