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十二五”时期,是长春加快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长吉图”战略、推进长吉一体化,统筹“三化”发展、实施“三动”战略,建设宜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

把握时代特征,立足长春实际,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立足新阶段,把握未来发展新机遇(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县域突破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推动城区、开发区、县域“三大板块”建设,进一步壮大“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五大重点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69.7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05%,年均增长15.1%,是“十五”末期的2倍;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是“十五”末期的2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750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15%,年均增长26.7%,是“十五”末期的3.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63.4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76%,年均增长25%,是“十五”末期的3.1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万亿,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83%,年均增长35%,是“十五”期间的4.5倍。

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比重由10.7:46.8:42.5调整到7.3:52.5:40.2。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汽车、农产品加工等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95%,其中汽车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70.4%下降到64.5%;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38.8%提高到44%。

水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水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水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抢抓国家实施新时期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强县”道路,经过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的战略转型期,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水城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

根据中央、省、市的部署及县委的工作安排,按照事实求是,更好更快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抓住国务院将六盘水市列为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区试点的机遇,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水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的编制对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加速发展中推进加快转型,在加快转型中促进加速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纲要》从全县实际出发,在对全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安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实现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上。

(一)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11.3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000元,年均增长14.1%;农业增加值达到159.1亿元,年均增长5.1%;工业增加值达到731.8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7.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5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4.7亿元,是“十五”末的3.9倍,年均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5.3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8.8%;城镇化率达到40.4%,比“十五”末提高7.9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61.7∶26.2。

与“十五”末相比,一产下降3.7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增加3.7个百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第一章发展环境 (4)第二章指导思想 (5)第三章主要目标 (6)第四章政策导向 (6)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7)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8)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9)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9)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0)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10)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1)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12)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3)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13)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4)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4)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5)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15)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16)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6)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17)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9)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19)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1)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21)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2)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2)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3)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3)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4)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5)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5)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5)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26)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6)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7)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28)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8)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9)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29)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30)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30)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31)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31)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2)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2)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 (32)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3)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34)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4)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35)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35)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36)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7)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37)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37)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38)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38)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9)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9)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39)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9)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39)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0)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40)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41)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42)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42)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强市名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根据《中共泰安市委关于制定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篇 发展基础第一章 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泰安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预计接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6400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6.9亿元,年均增长23.5%;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31元。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70亿元,年均增长24%,五年累计完成4255亿元。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4亿元,年均增长20.2%,五年累计完成2407.3亿元。

图1-1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50010001500200025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亿元024681012141618%图1-2 “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速—2—2040608010012014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亿元51015202530%图1-3 “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结构调整实现新进展。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南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确保我市比全国提前三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促进南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平市委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制定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南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开创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是南平市发展进程中不寻常、不平凡的五年。

随着“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我市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海西战略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南平中心城市发展,加强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带动辐射周边城镇发展能力”,“加快开发建设武夷新区”,对南平发展寄予新的期望,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南平发展和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市紧紧抓住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十一五”期间,面对百年不遇的凝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纵深推进期,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加速期,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扩大投资为重要举措,以三次产业提速增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支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

大力实施城市拓展计划,促进主城区和各功能片区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余姚市委关于制定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余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现实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和“六大行动计划”,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1亿元。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继续扩大,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并先后获得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高标准普及,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成效显著;公共文化网络建设顺利推进,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发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平安余姚”建设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化率达到55%,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十大县级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渐趋优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行政许可、招投标等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主要阐明我市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第一篇发展目标 (6)第一章发展环境 (6)第一节发展基础 (6)第二节面临形势 (7)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发展目标 (9)第二篇空间布局 (10)第三章城市发展布局 (10)第一节统筹发展中心城区 (11)第二节壮大发展五市 (12)第三节加快推进城镇化 (13)第四章产业发展布局 (13)第一节环湾高端集聚 (13)第二节县域壮大升级 (14)第三节多区带动发展 (15)第五章生态建设布局 (15)第一节环胶州湾核心区 (15)第二节三大山地生态控制区 (16)第三节三大生态廊道 (16)第四节各类生态节点 (17)第三篇战略任务 (17)第六章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17)第一节着力扩大内需 (17)第二节强化自主创新 (18)第三节壮大民营经济 (20)第四节促进绿色发展 (21)第七章打造蓝色经济区 (21)第一节全面推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 (22)第二节优化蓝色经济发展布局 (22)第三节提升海洋科技水平 (22)第四节培育壮大海洋产业 (23)第五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3)第八章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3)第一节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 (24)第二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7)第三节改造提升制造业 (30)第四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1)第九章提升完善城市功能 (33)第一节建设国际航运枢纽 (33)第二节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34)第三节构建便捷陆域交通网络 (35)第四节建设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36)第五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8)第十章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9)第一节优化城乡规划布局 (39)第二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39)第三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0)第四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0)第五节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41)第十一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42)第一节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42)第二节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43)第三节办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 (43)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4)第五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6)第六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46)第七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47)第十二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9)第一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9)第二节推进公共安全建设 (50)第三节促进民主法制建设 (51)第十三章加快建设文化青岛 (52)第一节塑造城市文明形象 (52)第二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53)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54)第四节建设体育强市 (55)第十四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56)第一节建设服务型政府 (56)第二节深化国有经济改革 (57)第三节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58)第四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59)第五节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59)第十五章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60)第一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60)第二节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61)第三节加强区域合作交流 (61)第四篇支撑保障 (62)第十六章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62)第一节人才支撑 (62)第二节环境支撑 (63)第三节水源支撑 (65)第四节能源支撑 (66)第五节土地支撑 (66)第六节信息化支撑 (67)第十七章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68)第一节完善衔接协调机制 (68)第二节完善监督考核体系 (68)第三节完善监测评估制度 (68)第一篇发展目标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3日)从2011年到2015年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吉林市委《关于制定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全力抗击2010年的特大洪水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5亿元,接近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人均GDP达到4.25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9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7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1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6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8∶50.6∶39.6,工业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0%,城镇化率提高到59%。

坚持实施投资拉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建成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20项,新增生产能力炼油250万吨、轻微型汽车12万辆、精品钢150万吨、镍1.5万吨、钼1万吨、腈纶10万吨、发电装机140万千瓦、风力发电设备500台。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淘汰落后生产装置150余套,取缔分散供热锅炉328台,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长春至烟筒山铁路,长吉城际铁路进入试运行阶段;新建改造公路7200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7%;新建改造一次变电站5座、二次变电站34座,固定电话升至8位,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364.5万户。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面临形势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章指导思想第四章发展目标第三篇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第五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第六章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第七章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八章保护发展南部山区第九章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动发展第四篇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第十章建设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第十一章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二章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第十三章改造提升两大传统工业第十四章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第五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十五章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第十六章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第十七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第十八章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第十九章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第二十章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七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第二十一章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二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四章改善生态环境第八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十五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十六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二十七章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第九篇切实保障规划实施第二十八章构建内需主导增长机制第二十九章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第三十章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第三十一章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第三十二章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济南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和筹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大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攻坚破难、锐意进取,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办发…2011‟17号关于印发《淮北市“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直各单位,各驻淮单位:《淮北市“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淮北市委办公室淮北市人民政府室2011年6月22日淮北市“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企业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关于印发<淮北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淮发[2011]9号)精神,市委、市政府同意,从今年6月份开始,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解决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企业满意为标准,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通过评议,切实解决我市行政机关作风不实、“中梗阻”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努力提高各级行政部门的服务水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的理念,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和纪律保证。

二、评议原则求真务实,纠建并举;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规范程序,客观公正;评优评差,促进工作。

三、评议对象主要从市政府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驻淮单位中选择为企业服务且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和行政管理职能的科(处)长,与企业业务联系较多的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单位服务窗口首席代表以及公共服务单位中与企业联系较多的部门负责同志面向企业公开评议。

四、评议内容(一)机关科(处)长1、执行能力:是否积极主动履行职责,业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对属于本科(处)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服务事项,是否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是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职责有交叉的,是否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和配合,确保任务落实。

2、政务公开:所在科处室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多形式、多途径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等内容;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公开应公开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提供信息的,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期限予以答复。

3、工作作风:服务是否主动、热情、文明、规范;是否实行“一站式”等廉洁高效服务,是否按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是否存在作风漂浮和拖拉、推诿、扯皮等现象;是否认真接待和妥善处理企业、群众投诉,是否诚恳听取服务对象的正确批评和合理建议,自觉改进工作;是否纪律散漫、上下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串岗、溜岗、办私事。

4、廉洁勤政:是否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是否存在故意刁难和吃、拿、卡、要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等现象,是否存在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行为。

5、涉企服务:是否积极落实涉企优惠政策;是否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各项承诺和帮扶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二)“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制度执行:首席代表制度是否按要求落实;首问负责制、领导定期到窗口值班会签制落实的情况如何;是否按照活动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等;是否按照“八公开”(即公开许可名称、公开申报资料、公开许可程序、公开许可依据、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依据和标准、公开窗口电话、公开投诉举报电话)、“五件”(即办件、上报件、承诺件、联办件、答复件)管理制度执行;对群众询问的事项耐心解答,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跟踪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去向告知制等。

2、服务质量:接待群众是否热情文明,是否存在“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现象;企业投诉窗口的问题,能处理和改进的是否及时处理和改进。

3、办事效率:办事效率是否低下,审批事项是否程序繁琐、耗时长;进驻的行政审批事项是否做到应进必进,是否按照审批流程方案要求开展行政许可,是否统一在窗口受理,是否真正授权窗口,审查资料、受理申请、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审批、收费、制证、发证过程是否在窗口完成,是否存在体外循环、“两张皮”的现象;是否做到即办件当日办结,其它件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

4、廉洁勤政:是否遵守各项廉政规定和纪律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不良行为;是否存在损害群众合法权益、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

(三)公共服务单位部门负责人1、履行职责:是否认真、全面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责,对属于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服务事项,是否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2、诚信服务:是否存在欺诈、不公平交易等违规违法问题,是否存在不履行服务承诺、降低服务标准等问题。

3、事务公开:是否存在不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问题。

4、办事效率:是否存在推诿扯皮、工作拖拉等问题。

5、服务态度:是否存在作风粗暴、生冷硬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等问题。

6、廉洁自律:是否存在刁难群众,以职权之便吃拿卡要报等问题。

五、评议的方法和步骤评议采取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类评议与集中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从今年6月下旬开始至7月底完成,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一)动员部署(6月下旬)。

1、制订下发《淮北市“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工作任务。

2、在《淮北日报》、市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通“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专栏,发布评议公告,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对被评议“百名科(处)长”及所在科(处)室职能及有关情况进行公示,编发个人工作基本信息。

3、被评议的“百名科(处)长”所属单位要及时组织动员,积极配合全市评议活动,并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向社会公布。

(二)集中测评(7月上旬)。

组织市直和一县三区所属的企业对被评议的百名科(处)长、“服务窗口”首席代表和公共服务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测评。

(三)评议汇总(7月中旬)。

委托有关机构对评议结果进行统计和排名。

评议结果采取百分制计分办法,其中,综合得分为85分(含)以上为满意等次,70分(含)以上—85分为较满意等次,60分(含)—70分为基本满意等次,60分以下为不满意等次。

(四)公布结果(7月下旬)。

评议结果依照淮发…2011‟9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并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六、有关要求(一)加强领导。

成立市“千家企业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纠风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评议工作由市“服务企业巩固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评议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二)明确责任。

各被评议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做好民主评议的相关工作。

同时,做好被评议科(处)长和“服务窗口”首席代表和公共服务单位部门负责人的思想教育和动员工作。

市评议办、市效能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及时掌握有关情况。

宣传部门要加大对评议活动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力度,注重宣传正面典型,以点带面。

(三)注重实效。

各被评议单位要把评议工作与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通过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实现“评科(处)长、抓局长、带全市、促发展”的目的。

各被评议科(处)长、“服务窗口”首席代表和公共服务单位部门负责人要以评议为动力,认真抓好本职工作,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抓落实,在创新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建立长效机制。

(四)严肃纪律。

市评议办要规范评议行为,严密评议程序,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得接受被评议单位的宴请和礼物;参评企业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认真负责地参加评议;被评议单位及相关人员要变压力为动力,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参加评议工作,严禁向企业打招呼、施加压力;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凡违反上述评议纪律和规定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附件:被评议百名科(处)长名单附件:被评议百名科(处)长名单(一)机关科(处)长(51个)1、市公安局(2个)王贵同交通警察支队(公安交通管理分局)支队长陆安军出入境管理科副科长2、市教育局(1个)王本新职业与成人教育科科长3、市财政局(2个)张光远经济建设科科长刘淑芬(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局局长4、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个)魏坚劳动就业管理局(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局长李爱民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王自美职工医疗社会保险中心主任5、市国土资源局(2个)南长洲矿产资源开发科科长潘心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科长6、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个)王天书城乡建设管理处处长丁超建筑工程管理处处长7、市交通运输局(2个)陈辉运管处处长丁言柱交通行政执法局局长8、市水务局(2个)陆士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科科长娄国璋水利规费征收管理办公室(水政监察支队)支队长9、市卫生局(1个)丁言荣公共卫生监督所所长10、市环保局(2个)王志强污染控制科负责人(主持工作)陈运生环保监测站站长11、市物价局(1个)宋勇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12、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煤炭管理局)(1个)祝平安全生产监管二科科长13、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个)马晓华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董宏超药品监督管理科科长14、市城乡规划局(2个)冀化云建筑规划科科长温育才用地规划科科长15、市市容管理局(1个)牛犇城市管理监察支队支队长16、市房地产管理局(2个)魏兴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参军房地产交易管理处(房地产价格评估办公室)处长17、市招标采购管理局(1个)王敬招标采购管理科科长18、市国家税务局(3个)封振涛大企业和国际税务管理科科长张胜利稽查局局长段鲁标经济开发区国家税务局局长19、市地方税务局(3个)蒋亚南稽查局局长黄凯征收管理分局局长杨光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20、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个)刑民忠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马新光经济检查执法局局长21、市质量技术监督局(3个)张广峰标准化科科长王勇质量管理科科长陈世芳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22、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个)张侠(女)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马纯英(女)工业交通发展科科长23、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国资委)(2个)刘敏杰经济运行处主任林兆春技术改造科科长24、市科学技术局(2个)郜永综合计划科副科长张厚良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技术创新工程办公室)副科长25、市商务局(2个)戴文丽(女)外贸发展与管理科(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科长朱静(女)外资外经与服务贸易科(开发区管理科)科长26、市房屋征收拆迁安置办公室(2个)王飞驰拆迁科副科长毛玉龙安置科科长(副调研员)27、市招商局(1个)张运岭经济协作科科长(二)“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6个)1、毛淮南市公安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赵宗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3、孙振伟市武警消防支队服务窗口首席代表4、贾锦娇(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服务窗口首席代表5、王玉莲(女)市气象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6、王颖(女)市地震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7、薛林市民政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8、纪伟市交通运输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9、薛庆伍市房地产管理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0、赵光市市容管理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1、崔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2、牟全智市国家税务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3、刘祥云(女)市卫生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4、马胜强市环保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5、张幼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6、况飞市城乡规划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7、张鹏市国土资源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8、郭清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19、马杰市水务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0、孙杰市农业委员会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1、黄莉(女)市商务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2、念于惠(女)市人防办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3、马志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4、张勤(女)市地方税务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5、钱庆市财政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26、刘超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三)公共服务单位部门负责人(15个)1、淮北供电公司(2个)彭宗旭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主任杨恒云调度所主任2、市供水总公司(3个)杨海光供水调度中心主任洪卫东营业所所长段传军工程科科长3、华润燃气有限公司(2个)徐文根市场部经理胡健客户服务部经理4、中国工商银行淮北分行(2个)张新平(女)公司业务部经理王勇银行卡中心主任5、中国农业银行淮北分行(2个)刘园苑(女)公司业务部科长毛师达信贷管理部副科长6、中国银行淮北分行(2个)欧阳浩公司业务部主任朱涛中小企业业务部主任7、中国建设银行淮北分行(1个)梁敏志公司业务事业部经理8、徽商银行淮北分行(1个)高军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主题词:政风行风评议百名科(处)长方案通知中共淮北市委办公室2011年6月22日印发(共印200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