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国际歌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4)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6)
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7)
6、我的祖国 (8)
7、歌唱祖国 (9)
8、团结就是力量 (10)
9、咱们工人有力量 (11)
10、红星歌 (12)
11、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13)
12、我们走在大路上 (14)
1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5)
14、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16)
15、保卫黄河 (17)
16、长江之歌 (18)
17、同一首歌 (19)
18、在希望的田野上 (20)
19、歌声与微笑 (21)
20、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22)
21、让我们荡起双桨 (23)
22、十送红军 (24)
23、南泥湾 (25)
24、说句心里话 (26)
25、中国男儿 (27)
1、国际歌
(1)歌曲简介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

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

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汉文的《国际歌》。

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

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2)创作背景
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即后来的德国)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

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然而,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

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英勇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

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诞生了。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歌曲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后经历歌词修改、恢复,最终于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首歌体现着无论在何时何地,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是永不磨
灭的。

(2)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的战歌,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新的长城。

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唱着、呼喊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不惧流血牺牲,英勇冲锋陷阵,为挽救祖国和民族的危亡,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歌曲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

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

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

(2)创作背景
1939年秋,公木、郑律成在延安合作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组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进行曲》是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25日,中
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1)歌曲简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是《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由胡宏伟作词,雷雨声作曲。

2003年7月22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2)创作背景
1987年5月,34岁的胡宏伟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征集团歌的启事后,顿时热血沸腾。

胡宏伟16岁入团,22岁在部队入党,期间一直在团组织做宣传工作,让他深感遗憾的是,国家有国歌,少先队有队歌,而共青团一直没有自己的团歌。

所以,他一口气拿出了五六个方案,经过反复修改,胡宏伟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寄到了《中国青年报》。

1987年10月31日,该报刊登了10首从全国5300首应征歌曲中选出的团歌候选作品,胡宏伟的词排在第一位。

2003年7月2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歌曲简介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鲜明地体现了全国少先队员、少年儿童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歌词简练、易懂、形象,曲调活泼、明快,有儿童特点。

(2)创作背景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1961年公映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

这首歌旋律高亢,充满革命激情,于1980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1978年10月27日,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6、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作于1956年夏。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原唱。

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

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7、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是著名的爱国歌曲。

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王莘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天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

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

2008年8月8日晚8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歌唱祖国》做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仪式歌曲演唱。

8、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

《团结就是力量》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

那时敌后正处于战斗最紧张、最残酷,生活最艰苦的“黎明前的黑暗”的最困难时期。

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

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并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于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名曲,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小歌剧演出后影响很大,主题歌《团结就是力量》立即在全边区广泛流传。

它曾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号角和心声,为全世界法西斯罪恶势力敲起了丧钟。

9、咱们工人有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由马可作词、曲,作于1947年。

歌曲以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塑造了获得解放的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1947年初夏,音乐家马可在东北解放区的一个文工团里工作。

一天,马可同几位文工团员一起来到刚解放的佳木斯一座大工厂参加工人假日义务劳动。

他们长期战斗在解放区的农村,一进入工厂,就被熊熊的炉火、隆隆的机声所吸引,看到一块块火红的钢锭在工人手中化为产品,这一切深深打动着马可。

他决心要为工人编一首战歌。

就这样,一首富有时代强音的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诞生了。

10、红星歌
《红星歌》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

1973年夏天,邬大为和魏宝贵应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之邀,为影片《闪闪的红星》写主题歌歌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革命摇篮江西瑞金建立根据地,开始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随着革命的节节胜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纷纷翻身做主。

一首《红星歌》,有大江东去的魂魄,唱出了革命先辈的渴望和激情,也唱出了当代中国人的执著和豪迈。

11、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这首歌创作于1977年下半年,当时全国正处在打倒“四人帮”的欢欣鼓舞之中,中央文化部和中国音协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音乐界创作新国歌。

作曲家朱南溪谱了贺东久和任红举合写的歌词“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1978年4月在《人民日报》上首先发表,接着《人民音乐》、《歌曲》、《上海歌声》及省市报刊相继转载。

总政歌舞团和中央乐团在庆祝全国人大召开的晚会上,以合唱的形式演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

北京音乐出版社以英汉两种文字编入《中国歌曲选》,并在国内外发行。

总政军乐团将它改编为军乐曲,现仍在国庆和重大节日里演奏,成为全国群众歌咏活动的首选曲目。

12、我们走在大路上
劫夫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构思酝酿于1962年的春天。

当时,共和国刚刚告别艰辛、苦痛的三年困难时期,而《我们走在大路上》,正是那个时代最强音的能动反映,是中国人民矢志战胜天灾人祸,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曲与战歌,体现和反映了中国人民应有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社会主义建设“大路上”的革命精神和时代风貌。

1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

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存在的”。

14、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出于对伟大领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付林写下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首词,后来由王锡仁谱了曲。

这首歌从歌词到曲调都自然平和、朗朗上口,朴实得就像说话一样,表达了老百姓怀念毛泽东主席的真情实感,非常受老百姓的喜欢。

15、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

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创作《黄河大合唱》。

16、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17、同一首歌
歌曲《同一首歌》,是一首陈哲作词、孟卫东作曲的著名歌曲,创作于1990年,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以后又有蔡国庆、毛阿敏等多人演唱。

此后,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电视栏目《同一首歌》,成为中央电视台知名综艺节目之一。

18、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曲家施光南与词作家陈晓光,满怀激情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赞颂与希冀写下了这首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反应了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朝气蓬勃、欣欣向上的气象,表达了青年一代对改革的期盼、对未来的憧憬,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歌曲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

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

19、歌声与微笑
《歌声与微笑》这首由谷建芬作曲、王健作词的歌曲。

在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歌唱团进行合唱,为有些感觉有些贫瘠的儿歌创作方面注入了一些活力。

歌曲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热切心情。

自歌曲创作以来,每到欢乐的场合,人们常常想到用这首歌表达相互的情感,歌曲也多次飘至大洋彼岸,走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

20、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由李幼容作词,寄明作曲。

这是一首活泼、充满朝气并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

歌曲旋律流畅、上口、如队列式前进,充分表现了广大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和他们为建设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21、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由刘炽作曲,乔羽作词。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投拍《祖国的花朵》,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深刻贯彻落实了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人民和生活等的关系。

而为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方方面面的巨变,以及对各阶层、各民族、各年龄段人民的关注,当时的电影界也投拍了大量表现这方面内容的电影,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主角,并有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的问世。

22、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是电视连续剧《长征》片尾曲,由张士燮、朱正本根据江西赣南民歌《长歌》改编而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

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

其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

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

23、南泥湾
《南泥湾》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1943年作于延安。

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

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

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