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昌中经管法试点班 0711947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虽然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从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基于个人旅游经验来探讨改善景区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区管理;问题;对策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是指通过行使某种职能来协调各种社会资源,达到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生产力。
旅游景区管理,指景区的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过程。
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日常经营与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系统,任何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其旅游竞争力。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对于景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目前 ,国内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较多,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机构权、责、利界定不清 ,造成景区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破坏。
一、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1. 两级设立 ,属地管理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2006) ,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 ,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我国景区实行的是属地管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实际上 ,下级政府要服务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景区管理不享有排他性处置权 ,从上到下的强制性干预较为平常。
2. 景区身份多重 ,管理混乱目前 ,我国景区管理中存在较普遍的现象就是 ,一个风景名胜区同时挂着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等多个牌子 ,在接受地方建设部门管理的同时 ,也要受环保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管理 ,景区经营活动也要受到这些部门的干预。
3. 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就风景名胜区管理而言 ,我国仅存的一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于 2006 年 9 月颁布 ,这部条例在 1985 年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
基于游客行为的石窟寺景区文物保护管理策略

文化艺术 |基于游客行为的石窟寺景区文物保护管理策略□吴琼/文石窟寺景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游客行为对文物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石窟寺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石窟寺景区游客的系列行为,具体包括:游客数量过多、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拍摄照片时不遵守规定、景区内大声喧哗、随意丢弃垃圾等。
立足于此,提出了石窟寺景区文物保护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游客行为规范等,以保护石窟寺景区的文物资源,助力景区实现长足、稳定发展,为石窟寺景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游客行为分析1.1 游客数量过多石窟寺景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如果游客数量过多,就会导致景区内拥挤不堪,给文物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
游客过多不仅会破坏文物的观赏环境,有些游客缺乏自我约束力,还会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涂乱画、随意触摸文物等。
因此,为了保护石窟寺景区的文物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控制游客数量。
1.2 缺乏文物保护意识部分游客在参观石窟寺景区时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了解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在无意间对文物造成了损害。
例如,有些游客可能会随意触摸文物、踩踏草坪、吸烟或丢弃垃圾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文物造成损害[1]。
因此,加强对游客的文物保护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1.3 拍摄照片时不遵守规定在石窟寺景区中,游客常常会使用相机或手机进行拍摄。
然而,一些游客在拍摄照片时可能不遵守相关规定,例如长时间逗留在某个景点、使用闪光灯或三脚架等。
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对文物产生潜在的威胁。
如长时间的曝光和手机光线会对文物造成损害;闪光灯的使用会干扰文物的自然光合作用,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部分游客还可能在禁止拍照的区域进行拍摄,这也会对文物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拍照规定并加强监管,确保游客在拍摄照片时能够遵守相关规定。
旅游景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旅游景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背景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景点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旅游景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主要问题1. 游客数量管理困难由于国内外旅游热情高涨,很多著名景点常常爆满,甚至导致拥挤不堪。
大量游客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和地点造成了人员安全风险,并影响了游览体验。
解决方案:加强预约制管理,通过事先预约来限制参观人数;合理分流游客,通过优化路线规划和安排时间段等方式减少人员拥堵。
2. 景区环境整治问题部分旅游景点存在垃圾乱扔、卫生差等环境问题,给景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并损害生态环境。
解决方案: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增加垃圾桶设施并进行定期清理,加强人员巡检和管理;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旅游。
3. 景区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景区存在导游服务热情不够、景点解说混乱、景区设备老旧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解决方案:提高导游素质培训成本,并加大考核力度;规范导游行业,加强管理监督;对景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
4. 售卖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一些旅游景点存在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给消费者权益带来损失。
解决方案: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售假行为,并公开曝光;营造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在经济约束下提高商家自觉性。
5. 文化资源保护缺乏有效措施部分旅游景点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文化保护的意识和措施,对历史遗迹、文物古迹等重要资源难以进行有效保护。
解决方案:加大对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和机制。
三、对策建议1. 引导游客理性选择旅游景点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较为冷门但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鼓励游客进行分流。
同时,采取差异化定价政策,适时提高热门景点的门票价格,减少大量人潮涌入。
2. 加强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提升景区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培训力度。
古镇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古镇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古镇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然而,在受到大量游客涌入的同时,古镇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1. 人流拥挤随着大众旅游兴起,越来越多人选择前往古镇旅行。
但由于古镇内部空间有限,高峰时段常常造成人流拥堵情况,给游客带来不便。
2. 商业过度发展部分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过度开发商业设施。
这导致原本具有浓厚历史氛围和传统风貌的古镇被商业化改造所破坏。
3. 环境破坏大量游客持续涌入会带来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
例如垃圾乱扔、墙壁刻字等行为,对古镇的环境造成了损害。
4. 缺乏规范管理有些古镇存在管理薄弱的问题,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和游客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也无法保护古建筑等文化遗产。
三、对策建议1. 合理限流及优化服务设施可以通过合理限制游客人数来减少人流拥挤现象。
同时,提升古镇内部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建立保护机制针对商业过度发展问题,在新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应当加强与各方合作,并确立权威主导地位。
降低商业开发权益困扰下,推动整个市场向“质量取胜”方向转型。
3. 推行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对游客的环境教育意识培养工作,倡导绿色旅游观念。
设置多处垃圾桶并加大维护力度,设立相关宣传牌等措施,引导游客爱护古镇。
4. 加强管理与执法力度应加大对古镇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家和游客的违规行为。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机制,并增派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处理问题。
5. 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古镇既是旅游景点,也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应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保护并传承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在发展中实现文化的持续繁荣。
四、结论在发展古镇旅游业过程中,必须重视解决存在的问题。
合理限流、优化服务设施、建立保护机制、推行环境教育以及加强管理与执法力度都是关键步骤。
论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 、 管理 , 是景区管理的一部分。 没有充足地 意识 到这 一点 。因为在旅游途 中,我们经常可见
景 区游客管理的主要 内容是 :在充分认识景区 内游客行为特 危险地 段没有护栏 , 没有工作人员 。期间, 有一小男孩滑入瀑 征 的基础上 , 运用恰 当的管理技术 、 管理方法对游客行为进行 布 深处 , 因为施救不及时而遇难 。
程 中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景区也需要一定的面 向游客的管
周 围也散布着垃圾, 卫生状况堪忧 。 游客是景区 的消费者 ,为游客服务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 此垃圾箱塞 得满满 当当,
理措施 。游客管理指景区经营管理者 以游客为管理对象 , 对 声誉和 建设和谐 景区的先决条件。显然 ,云 台山的管理人员
云 台山位于河南 省距省会郑州西北 7 0公里 的焦作市修 是 由于 景区缺乏科 学的规划 ,服务 设施不完善所造成 的。停 武 县境 内, 2 0 0 4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 车场的位 置、 游道 的设计 、 游憩方式的选择 、 牌示系统的引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 质公 园。同时 , 云台山还 是国家级风 景名胜 区、 全 国文明风 都与游 客的拥挤 和对 环境 的影响程 度密切相关 。没有或不合 景旅游 区、 首批 国家 A从 A A级旅游 景区、 国家 自然 遗产 、 国 理的功 能分区会提 高游客 活动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 垃圾桶 的
面影响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全,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 。 2 . 2 缺 乏科 学规 划, 服 务设施不完善
所 思的事情很 多: 房间 内没有洗漱用 品、 房间清扫不到位 、 床 单没有更换、 下午 回旅馆休息吃 了闭门羹, 甚至于洗澡都要不
旅游管理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旅游管理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
旅游管理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承载着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旅游管理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期唤起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之意识。
一、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前提,也是旅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旅游景点开发中,我们应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掌握遗产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内涵。
其次,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最后,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破坏、盗窃和非法贸易等行为。
二、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传承,只有通过传承才能真正使文化遗产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旅游管理在推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学术机构等共同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其次,加强教育与培训,推动年轻一代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传承,培养专业人才。
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提升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球性的事务,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推动。
旅游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国际间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究,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其次,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国际合作项目,加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最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展览活动,推动各国文化遗产的互鉴与传播。
四、引导旅游行为的文明和自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需要旅游管理的举措,还需要广大游客的积极参与和自觉遵守。
旅游管理中,我们应引导游客形成文明旅游的意识和行为。
首先,加强旅游宣传和教育,提升游客的文化素养和文明意识。
其次,制定合理的游客行为规范和管理措施,引导游客尊重文化遗产,不破坏或污损文物。
古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古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镇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
然而,在古镇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古镇仿古化过于严重在一些古镇旅游区域,为了达到仿古化的效果,过分地改造和扮演,造成了历史文化破坏和传承上的断层。
这不仅背离了古镇旅游的初衷,还可能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抵抗。
对策:在仿古化的同时,应当注意尽量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物,增加旅游区域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讲解和传承。
二、古镇商业化程度过高一些古镇旅游区域在商业化方面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商业化程度过高会使得古镇丧失原有的风貌、魅力和文化氛围,从而失去吸引游客的魅力和竞争力。
对策:在商业化的同时,应当注重文化体验和文化传承,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减少商业化对历史遗址和建筑物的损坏,依靠旅游文化传承持续增加古镇的社会文化价值。
三、古镇旅游管理混乱由于古镇旅游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旅游管理比较混乱。
一些旅游从业者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缺乏管理规范,严重影响了古镇旅游的星级评定和投诉处理等工作。
对策:加强对古镇旅游的规范管理和监管,加强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监督,防止不良旅游从业者的行为对游客造成影响。
四、古镇旅游保护和安全问题古镇旅游非常依赖于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这就给古镇旅游保护和安全带来了挑战。
不良旅游从业者发生的纠纷或安全事故,都会对古镇的旅游形象和文化传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对策:加强对古镇旅游安全的管理和监管,加强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监督,防止游客在古镇内遭遇不良旅游从业者的侵害,排除安全隐患。
总之,古镇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但是,古镇旅游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合理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古镇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价值,推动古镇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
然而,在这繁荣的旅游行业中,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文化破坏与过度商业化1.问题描述:部分旅游景点在迎合商业化需求时可能会导致原有文化遭受破坏,失去其原始魅力。
2.现象分析:为吸引更多游客和创造更大利润,一些景点过度商业化,夸大其特色,改动景区环境、传统习俗以及建筑风格等元素。
3.对策建议:a) 加强文化保护意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珍贵资源的保护。
b) 严格管理限制:引导开发企业恪守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规范开发行为,限制商业化程度。
c) 提倡可持续旅游:探索和发展可持续的旅游模式,鼓励旅游者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并通过体验和传承促进文化的保存。
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1.问题描述:大规模旅游活动可能对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包括水源污染、土地退化以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损失等。
2.现象分析:部分景点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导致游客无节制地涌入,破坏了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3.对策建议:a) 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加强对景区周边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严禁在核心保护区进行未经许可的开发活动。
b) 强化监管与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引导企业履行环境责任。
c) 推广生态旅游:提倡低碳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宣传中强调保护环境、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引导游客爱护自然环境。
四、服务质量与管理缺陷1.问题描述:部分景点服务质量不高,导致游客体验差、投诉率高。
同时,一些景区内部管理缺陷也暴露出来。
2.现象分析:人员培训不足、设施维护不善以及服务态度不专业等问题在一些旅游景点中普遍存在。
3.对策建议:a)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引入专业团队,提供规范化培训,并注重礼仪、服务技能和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提升。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商场现代化》2007年3月(下旬刊)总第498期79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是指通过行使某种职能来协调各种社会资源,达到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生产力。
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日常经营与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系统,任何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其旅游竞争力。
经过20余年的广泛实践与探索,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基于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产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困扰着当前旅游景区的管理。
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主体不明确,政府调控乏力旅游景区的管理存在管理权限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各个景区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已由林业部门管理,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而这些景区已在区域位置上往往又相互重叠、交叉。
造成了旅游发展中管理混乱,互相制约,缺乏协调统一,具体表现为管理滞后,管理体制与模式落后,制约了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忽视游客体验,产品过于雷同忽视游客体验,产品供需错位是经济开放型旅游景区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旅游主题公园重大投资失误的项目屡见不鲜,其中代表是投资十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年1月宣布破产清查,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
这些具体案例都说明了,旅游产品的供需错位,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我国的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也试图在为游客提供一种体验,但由于缺乏独特性、参与性,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产品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行业的高失败率。
模仿不但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区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3.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及其综合性问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主要旅游通道周边绿化程度低,城市生态,景区环境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连接景区的旅游的道路及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滞后,污水、垃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捷,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政府调控资源的行为。
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文章从世界遗产的性质入手,对我国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的对策。
指出,我们应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完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得以完整保存、永续利用。
关键词:世界遗产;管理保护;问题;对策1.世界遗产的性质及我国的世界遗产1.1世界遗产的性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代表人类文明的文化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保护,1972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影响深远、历久长新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的宗旨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相互支持,为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自然遗产做出贡献。
1973年美国成为首个签署该项公约的国家,到1976年,已有26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公约;1976年11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正式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公约》的实施,并决定是否接受某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负责审查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报告。
那些获得世界遗产殊荣的遗产项目,其产生都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申报与认证程序。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世界遗产主要代表了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一是人类的创造,它包括世界遗产类别中的文化遗产;二是大自然的创造,世界遗产类别中的自然遗产记录的就是这些天然造化;三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像世界遗产类别中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1]。
翻开《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五彩斑斓的世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然而,《世界遗产名录》也有人类历史的沉重记忆,像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南非的罗宾岛等,人类曾经历的苦难时时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及时矫正自己的行为。
论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游客管理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河南云台山为例,探讨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游客体验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云台山位于河南省距省会郑州西北70公里的焦作市修武县境内,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同时,云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
于是,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踏上了云台山之旅,可是两天的旅游经历却让我们非常失望。
回来之后,细细回味,并非云台山的风景没有特色,而是当地的游客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云台山为例,探讨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1 游客管理的基本概念游客是景区的消费者,为游客服务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是景区管理者的追求。
但是,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景区也需要一定的面向游客的管理措施。
游客管理指景区经营管理者以游客为管理对象,对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是景区管理的一部分。
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充分认识景区内游客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对游客行为进行引导与管理,在不破坏旅游地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供高质量的游客体验,同时实现旅游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游客管理有助于旅游管理部门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现有和潜在的游客需求偏好,建立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水平,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我国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缺陷2.1 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容量管理游客在一定时空中总是容易集中,局限于某些季节、部分时段及少数景点,容易造成拥挤、等待等不愉快的旅游体验。
这次的云台山之行,因为时间是“五一”小长假之前的周末,所以景区游客爆满。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一、引言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旅游景区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问题分析1. 景区旅游压力过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需求持续增长,导致景区承载量超出了其设计和管理的能力范围,造成景区拥挤和资源过度消耗。
2. 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一些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景区内部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水平下降、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影响游客体验和可持续发展。
3. 旅游安全问题突出一些旅游景区存在安全隐患,如缺乏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预案、景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等。
这些问题不仅危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容易引发公众对景区管理的质疑和抵触情绪。
4. 旅游环境破坏严重一些旅游景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景区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受到威胁,生态系统失衡,给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三、发展对策1.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各级领导对景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景区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竽充数。
2. 加强规划监管和控制游客流量科学规划景区旅游承载量,制定游客限流措施,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旅游局域化”现象的监管力度,避免景区间存在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3. 加强安全管理完善景区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紧急救援设备、应急预案和旅游事故报告机制,提高旅游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意识,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违规开发、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
5.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景区服务队伍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一、概述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生态价值,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风景名胜区面临着诸多规划和管理上的挑战。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理念落后,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导致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目标相脱节;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三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使得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四是公众参与程度低,缺乏社会监督,导致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
1. 风景名胜区在我国自然与文化保护中的重要地位风景名胜区在我国自然与文化保护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珍贵载体。
风景名胜区集中了我国大量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风景名胜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些区域往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保护这些物种及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风景名胜区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些区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可以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风景名胜区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区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当前我国在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丽江古城作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受到了大量游客的青睐。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丽江古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游客过多对丽江古城的环境造成破坏。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建筑和街巷布局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游客的过多涌入导致丽江古城的公共空间过度拥挤,垃圾乱扔、乱涂乱画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严重破坏了古城的环境品质。
对策:加强游客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合理安排游览线路,避免大量游客涌入重要景点,同时设置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提高门票价格,减少游客的数量,有针对性地引导游客选择不同时间段和季节游览,以减轻景点压力。
2.商业化发展导致古城文化的消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商业化经营成为古城发展的主要方向,大量的商铺、酒店、餐厅等涌入古城,传统文化和民居逐渐消失,古城失去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对策: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可以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措施,设置保护区域,限制商业用地的扩展,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提供相关的文化培训和传承项目,鼓励居民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等方式弘扬和传承丽江的传统文化。
3.交通堵塞问题突出。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丽江古城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狭窄的街巷无法适应车辆和游客的需求,导致交通堵塞现象频发,也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对策:完善交通规划和提升游客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丽江古城的交通网络,改善道路状况,增加交通设施,并设置专门的停车场和停车指引,引导游客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减少车辆进入古城的数量。
可以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供给,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引导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4.对居民生活和传统产业的冲击。
古城发展的商业化和旅游化,使得居民生活压力增加,原有的居住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数量和质量得出的每个项目加权因子,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分析
得出。例如:两者各取0.5加权得出的最终加权系数ωi(也可以认
1 定数量占3,质量占
2 3
),在此仅提供一种计算形式;Si是依据质量
体验报告得出每个项目计分情况;n表示考虑评价的项目总数;Fi
是第i个项目最后的度量分数。
根据Fi的值对照评分度量系统可以确定哪些项目需要改进,
(作者单位:伯明翰大学学院)
(上接第55页) 给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加了难度。相比之下,美国作为世界自 然遗产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在自然遗产的管理方面有很多可借 鉴之处。美国世界自然遗产采用的是垂直管理与单一管理模式,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公园实行垂直管理,由联邦政府负责, 其他自然遗产由内政部下设的公园管理局负责,其他机构没有管 理权限。我国需要依托国情,建设世界自然遗产统一管理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
需要,对游客进行限流,确保游客不成为景区管理的负担。同 时,景区要加强游客的管理,针对游客在观赏中出现的不文明行 为乃至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必要时报送公安机关,从而彻底 改善景区的旅游生态。
(四)优化配套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出现了爆炸式的 增长。但在游客数量增加以及旅游收入增长的同时,旅游业内部 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游客服务中,更是如此。配套 服务的欠缺对游客旅游体验以及满意度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世 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要秉持人文化的旅游发展理念,在不损害自 然遗产的前提条件下,加强各项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游 客反映最为强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卫生间、休息室等,以提 高景区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旅游负担日益加大 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因其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深受国内 外游客的青睐。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推动住宿、娱乐、 餐饮和文化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利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打造区 域旅游名片。但旅游经济在发展中却由于管理不到位,出现了负 担过重的现象,给旅游景区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世界自然 遗产旅游景区每日的游客承载量有一定的限制,超出此一限制便 会给景区管理以及保护带来风险,从而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以 及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然而,当前世界遗产旅游景区“超负荷” 运营已成常态,特别是在小长假、黄金周期间,游客摩肩接踵的 现象极为常见,以四川九寨沟景区为例,2017年7月以来,入沟 人数连续5天超过12 000人,给景区生态人文环境带来巨大负担。 旅游过度开发、游客数量激增都加剧了游客管理难度,游客不文 明现象得不到有效的制止,破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现象屡见 不鲜,如古墙砖面被涂抹刻画等。 (四)配套服务建设滞后 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行业的重点景区,每年均 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因此,做好配套服务的建设就成为景 区更好地服务游客的客观需要。但当前自然遗产旅游景区在管理 中存在着过度开发与配套服务建设不足的双重问题。一方面,大 量华而不实,对自然遗产保护有害的项目大量上马,另一方面, 与游客切身利益相关的配套服务建设却长期停滞不前,严重影响 了游客的观感与满意度,这对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以最为基础的卫生间为例,自然遗产旅游景区面积通常很大, 卫生间数量稀少,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而其他体 现旅游景区人文关怀的配套服务要么处于空白状态,要么名不副 实,比如母婴室、医疗救助站、矛盾仲裁处等,给游客的旅游出 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国内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内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梅爱冰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升温,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但由于旅游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景区的开发规划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因此,不少旅游景区由于规划不当,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下面将对旅游景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景区开发体制存在问题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与设立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尤其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实行了10多年。
在10多年间,各地风景名胜区根据自已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
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由于最近10多年我国正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现实情况与当年制定国家和地方法规的经济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全改变,再加上当初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法规的不完备、不配套,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各地景区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体制不顺、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给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并使新景区的开发建设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作。
目前,实行的人民政府和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景区内原有居民控制困难;景区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未来还有待解决。
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体系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硬件设施建设整体水准不低。
客观地说,标准规定的各项服务项目,一般的景区基本都具备。
然而,由于管理水平、服务人员素质等软件的原因,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从而形成了景区技术质量不低,而功能质量相对偏低的局面。
非遗旅游管理案例分析

非遗旅游管理案例分析
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国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非遗旅游管理案例分析旨在探讨非遗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管理方式。
2. 管理框架
2.1 非遗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非遗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是非遗旅游管理的基础。
通过对非遗项目的整理、保护
和传承,实现非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目标市场分析
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非遗旅游产品和推广策略,提升非遗旅
游的市场竞争力。
2.3 游客体验设计
通过创新的游客体验设计,提升游客对非遗项目的参与感与满意度,增强非遗
旅游的吸引力。
2.4 风险管理与维护
在非遗旅游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保障游客和非遗资
源的安全。
3. 案例分析
3.1 中国京剧非遗旅游管理案例
中国京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将京剧融入旅游线路,打造京剧主
题旅游景点,提升京剧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3.2 日本和服文化非遗旅游管理案例
日本和服文化作为非遗资源,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和服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结论
非遗旅游管理案例分析为我们展示了非遗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和管理策略。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将非遗项目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非遗传承和旅游经济的双赢。
古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方法

古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方法古镇旅游景区作为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为了保证景区的良好运营和管理,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方法,以确保景区能够顺利运营并提供优质的游览体验。
一、定位与规划定位与规划是古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起点,它涉及景区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首先,要明确景区的核心特色和文化内涵,以便吸引游客,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包括景区的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发展路径。
通过明确定位和规划,景区能够更好地展现其独特魅力,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二、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水平是古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关键。
好的服务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待遇,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为此,景区管理者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游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此外,景区还可以采用无线网络、导览设备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三、保护文化遗产古镇旅游景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保护这些遗产是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景区管理者应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修复和维护古建筑、古街巷等文化遗产,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韵味。
另外,要加强对游客的文化宣传和引导,加深游客对古镇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减少对文物的破坏和污染。
四、合理营销策略合理的营销策略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首先,景区应该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的利用。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游客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例如对学生群体可以推出优惠票价,对家庭游客可以提供亲子活动等。
此外,景区还可以与旅行社、酒店等合作,共同营销,扩大影响力。
五、全面安全管理景区安全管理是古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规范,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此外,要加强巡逻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
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对策分析

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景区资源受到破坏、游客满意度下降,从而严重威胁着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就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申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游客数量管理,游客体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期望能为此类景区的经营提供一些启示。
标签: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1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1.1 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与自然遗产类旅游景区不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简单地说,此类景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它的“历史”,而非自然风光或其他因素。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重要的特性,即主题性,原真性,垄断性与不可再生性。
1.2 文化遗产类景区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鉴于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其对于游客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景区的特殊要求,首先,文化遗产类景区有其自身特有的主题,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定时期的人类真实的历史与文化,因而,其主要吸引的游客是希望了解这段史实的人。
是以“文化”为主要目的而来的人。
游客如若抱有“文化”以外其他更强的期望,恐怕是要败兴而归。
此外,这个“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游客有一定的历史知识,适当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游客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收获更多,从而有更高的满意度。
最后,文化遗产类景区所展示的都是真正的历史文物、建筑及遗址,一旦受到破坏将不可修复。
这种不可再生性,也要求游客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尽量不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
2 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游客管理的目的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小对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景区资源受到破坏、游客满意度下降,从而严重威胁着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就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申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游客数量管理,游客体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期望能为此类景区的经营提供一些启示。
标签: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1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1.1 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
与自然遗产类旅游景区不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简单地说,此类景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它的“历史”,而非自然风光或其他因素。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重要的特性,即主题性,原真性,垄断性与不可再生性。
1.2 文化遗产类景区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鉴于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其对于游客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景区的特殊要求,首先,文化遗产类景区有其自身特有的主题,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定时期的人类真实的历史与文化,因而,其主要吸引的游客是希望了解这段史实的人。
是以“文化”为主要目的而来的人。
游客如若抱有“文化”以外其他更强的期望,恐怕是要败兴而归。
此外,这个“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游客有一定的历史知识,适当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游客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收获更多,从而有更高的满意度。
最后,文化遗产类景区所展示的都是真正的历史文物、建筑及遗址,一旦受到破坏将不可修复。
这种不可再生性,也要求游客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尽量不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
2 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游客管理的目的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小对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但结合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游客的特殊要求,在现实的经营中,许多企业在游客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无法达到这两个预期目的。
2.1 旺季游客量过大,景区资源破坏严重
众所周知,旅游具有季节性,淡旺季客流量有差异也极为正常。
但是当控制不好这个差异度,尤其是当旺季游客量过大而超过景区承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景区、游客及社区居民三方利益受损的局面。
客流量能带给景区丰厚的利益,但是如果超过了景区负荷,所造成的损失就不是经济利益所能衡量的了。
因为一旦这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将无法恢复原样,也许可以适当地修补,但是无论使用多么高超的技艺,其修补后的产物也再不是历史,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仿制品”,何况如敦煌壁画这样的文物,一经践踏,恐怕任谁也无力回天。
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短视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景区自身,进一步说,损害的是整个人类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此外,过大的客流量也给游客自身和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不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高低与其周围的其他游客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个旅游团队活动带来的视线遮挡、声音干扰以及人员拥挤很可能影响另一个团队的活动和体验。
而如果游客密度太大,这种影响则会更加负面。
最后,社区居民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在此也会因为过多的游客,受到较大干扰。
游客量的增大意味着外来者的冲击力也随之增大。
最终带来的是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从而更多不合作等负而声音传来,这也同样制约了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展示解说形式单调,体验性活动缺乏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文化”与“历史”,因此游客游览的重点是对其“文化”与“历史”的解读,而现在的大多数文化遗产类景区,其展示形式仅限于文字,机械乏味。
导游员讲解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严重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感知。
在游客体验方面,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类景区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现阶段,除了参观景区、拍照、购买工艺品以及用餐之外。
游客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别的体验活动中,由于人们花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拍照和参观,而非参与由景区组织的活动,景区文物古迹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大佛”的脚被游人“抱”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景区没有做好保护工作以外,游客的注意力太过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过少的体验项目,也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游客游览过后除了照片收获甚少,文化遗产类景区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2.3 对游客行为的引导方式不科学
我国的很多景区,不仅指文化遗产类景区,都试图在游客行为上加以约束,以减少其对于景区资源的破坏。
然而,这种游客行为管理却收效甚微。
游客说明,公告牌等常常形同虚设,绝大多数游人在游览之前不会仔细阅读这类字数繁多的规则。
然后在景区内部,“严禁”“罚款”的警示字样总是充斥着各个角落,这类语言刻板生硬,容易让游客产生反感。
更有景区本身开发规划不利,缺少公共厕所和垃圾筒,又疏于清洁工作、垃圾满地,却反过来要求游客注意卫生,其效果可想而知。
以上所述的强硬的管束方式和糟糕的景区氛围,使游客的行为更加难以
控制,景区环境岌岌可危。
3 对策分析
3.1 多种手段相结合,调节景区客流量
客流量管理是游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合理的客流量控制将对之后的游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景区经常伴随着“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状况。
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旺季的客流量过大对文化遗产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笔者认为,针对文化遗产类景区游客量的管理应该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
第一,重视游客在进入旅游地前的管理,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一些事前调节客流量的方法,包括:调节景区淡旺季促销力度,合理定位目标市场,充分应用价格杠杆,积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信息,与旅行社及其他旅游中介机构紧密合作等,景区经营者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尽量调控淡旺季客流,以减小旺季游客对文化遗产及社区居民的冲击,同时宽松适度的景区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游客自身的满意度。
第二,做好游客到达旅游地后的“治理”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事前管理对于游客量的调节有时并不尽如人意,仍会有过多游客到来,当游客到达景区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笔者把这部分工作分为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和之后两部分。
首先,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经营者可以在其进入方式上做文章,如游客必须乘坐专用旅游车进入景区等,当然这种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文化遗产类景区,对进入景区的游客量设定限额是必要的,同时,在景区外增建餐饮愉乐设施对于游客的排队管理和景区创收都有较好的作用,其次,游客進入景区后的管理工作则对于景区的规划布局有较高的要求,单行道的设置,游览规则的表述,路标、垃圾筒及公共厕所的设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景区内还应更加注重对于游客体验项目的规划,以此转移游客的注意力,这个问题将在本部分的第二个标题下详细讨论。
综上,出于减少文化遗产承受的压力,降低游客间相互干扰度及其对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经营者应尤其重视景区游客量的调节,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打“组合拳”,只有将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本来脆弱的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才有可能达到细水长流式地发展。
3.2 增加游客体验项目的力度,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景点展现、解说中
游客体验管理应受到文化遗产类景区的尤其重视,一直以来,景区的经营者一直忙于做景区美化等表面工作,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游客的深入感知,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主打的是“文化牌”,然而,迄今为止,游客在景区的文化体验除了参观、照相以外,再进一步的恐怕也只有餐饮和购物,而许多餐饮和购物项目价格虚高使游客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达到游客体验的目的。
要使游客真正深入感知景区文化,需要对景区内现有餐饮、购物项目做进一步调整。
经营者应该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于餐饮、购物的内容、价格及服务进行合理定位,这样即有助于深入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有助于景区创收。
此外,除了改良现有体验项目,还应该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大量增加新的游客体验项目,如手工艺品制作等,使游客深入其中,提高景区的愉乐性。
增加体验项目的力度。
除了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之外,还能转移其注意力,游客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活动中,也就客观上减小了文物、建筑群或遗址的客流量,进而减少其所承受的压力,有助于资源的保护。
另外,针对前文提到的对于文物古迹展示解说形式单调的问题,笔者建议将现代科技手段嫁接到景区展示解说中来,现在一些景区已经引入了电子展示系统,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自助了解文物古迹概况。
笔者认为,此类先进的展示方式可以在文化遗产类景区中大力推广。
这种高科技的展示自身也是一个不错的游客体验项目。
3.3 以良好的景区氛围引导游客行为
约束游客行为的最佳方式,就是营造优美高雅的景区氛围来感染游客,使其深入其中而自发约束自我行为,除了积极适度的宣传教育外,高质量的保洁工作、合理的路标、垃圾筒及公共厕所设置和委婉幽默的警示牌都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经营者也要重视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栏设置。
要相信,在一个规划设计人性化而又古朴庄重的景区内,一个行为本不文明的游客也会开始文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