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课程论文-鳞翅目潜蛾、叶潜蛾、透翅蛾、雕蛾、举肢蛾、银蛾、巢蛾、鞘蛾、织蛾、研究及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鳞翅目潜蛾、叶潜蛾、透翅蛾、雕蛾、举肢蛾、银蛾、巢蛾、鞘蛾、织蛾、研究及新进展(初稿)

林学082 谢云飞 0836110219

鳞翅目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本文就选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潜蛾、叶潜蛾、透翅蛾、雕蛾、举肢蛾、银蛾、巢蛾、鞘蛾、织蛾进行探究,了解其今年来的热点和最新进展。

鳞翅目

简介

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

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其中蛾类6000种,蝶类2000种。同时也是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如黏虫、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等。

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有许多重要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棉铃虫、菜粉蝶、小菜蛾以及许多鳞翅目仓虫,如印度谷螟等。此外,著名的家蚕、柞蚕也属于本目昆虫。

识别特点

虹吸式口器;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5节;无尾须;全变态。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

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分类

在分类系统上,一般主要根据成虫翅的脉序、连锁方式和触角的类型等特征,将鳞翅目分为轭翅亚目、僵翅亚目

鳞翅目成虫和锤角亚目3个亚目。也有的学者(O.W.Richards乙.R.G.Davies,1977)主张分为小翅蛾亚目、蝙蝠蛾亚目、毛顶蛾亚目、单孔亚目和双孔亚目5

个亚目。至于总科和科的建立,意见也不很一致,如有的主张分为28个总科、158科,有的则分为20个总科、135科等。

潜蛾

潜蛾综述

潜蛾(Lyonetiidae)鳞翅目潜蛾科的通称。全世界已知约600种,分布很广。幼虫多潜入叶片上下表皮间的叶肉组织内为害,因而得名。幼虫老熟后由潜痕内钻出,在叶片或枝干上做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在中国,严重为害果树的种类有银纹潜蛾、旋纹潜蛾和桃潜蛾。

潜蛾热点:枇杷潜蛾(Lyonetia eriobotryae sp.nov.)

在2005年7月,云南省蒙自县发现潜蛾科1新种,枇杷潜蛾(新种名来自寄主植物的属名),发现人,武春生、肖春、李正跃。该新种在云南省蒙自县枇杷的受害株率达80%~90%。该虫在云南蒙自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

新种成虫将卵产在枇杷嫩叶反面的端部边缘,位于内外表皮之间。卵孵化后向叶基部钻蛀,沿叶片的主脉蛀入嫩梢内,导致嫩梢枯死,严重影响枇杷的生长和结实。老熟幼虫爬到一片新叶的背面结一白色丝茧,在其中化蛹。

新种的外生殖器与桃潜蛾很相似,但成虫前翅无中室端斑,雄性外生殖器的颚形突末端小四叉形(桃潜蛾为大二叉形),雌性外生殖器的囊突明显长于桃潜蛾。成虫花纹与台湾产的石楠潜蛾相似,但新种前翅缺前缘纹,雌性外生殖器有一枚长的囊突。

叶潜蛾

叶潜蛾综述

1980年以前,我国记录的叶潜蛾科仅有两种,即柑桔叶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及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aligna Zeller),在1983年,刘秀琼、

曾仁光描述了黄片叶潜蛾(Phyllocnistis wampilla Liu &Zeng)。而后,又发现了两个叶潜蛾的新种,分别是黑面神叶潜蛾(Phyllocnistis breynilla)和酸藤果叶潜蛾(Phyllocnistis embeliella)。总的来说,叶潜蛾在我国虽然种类较少,但是危害极大。

叶潜蛾热点:柑桔叶潜蛾

柑桔叶潜蛾别名绘图虫、鬼画符,属于鳞翅目叶潜蛾科,寄主主要为柑桔、柳、金桔。

幼虫为害柑桔的新梢嫩叶,潜入表皮下取食叶肉,掀起表皮,形成银白色弯曲的隧道。内留有虫粪,在中央形成一条黑线,由于虫道蜿蜒曲折,导致新叶卷缩、硬化,叶片脱落。秋梢被害率达100%。由于造成大量伤口,常诱发溃疡病的发生,给害螨、盾蚧、粉蚧和卷叶虫等提供了良好的过冬场所。

该种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1. 冬季剪除在晚秋梢和冬梢上过冬的幼虫和蛹;春季和初夏早期摘除零星发生为害的幼虫和蛹,以减少下一代的虫源。

2. 在柑桔夏、秋梢抽发时,控制肥水,采取"去零留整,去早留齐,集中放梢"的抹芽放梢措施,以打断它的食物链,使夏、秋梢抽发整齐,以减轻其为害和减少喷药次数。

3. 药剂防治。可选用:25%杀虫双水剂600倍液,或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25%亚胺硫磷乳油或青虫菌6号液剂或20%保丰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或苦楝油200倍液,或20%多杀菊酯或20%速效菊酯乳油2500倍液。

4. 天敌:橘潜蛾姬小蜂,草蛉。

叶潜蛾热点:杨银叶潜蛾

杨银叶潜蛾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山西、西北等地,在欧洲、印度、日本等国也有发生。主要为害杨树苗木及幼树。杨银叶潜蛾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潜入叶片食害叶肉,被害叶片留有弯曲的虫道。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整个叶片仅留叶皮及叶脉。

主要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集体烧毁,减少虫害。

(3)化学防治春季成虫发生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

叶潜蛾的三个新种

由于我国对叶潜蛾方面的研究力度不足,尽管我在各类书刊杂志网络上努力寻找,但依然很难找到更多有关叶潜蛾的资料,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投身在叶潜蛾研究上的,也仅仅有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的刘秀琼和广州的曾仁光。所以,我国在叶潜蛾这一块上其实是有很大的空白的,我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够多做研究。

黄片叶潜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